教育的目的演講稿(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2W

教育的目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教育的目的演講稿(精選4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走進愛的教育》。

最近學校開展了一項書香伴我成長讀書活動——師生、家長同讀《愛的教育》一書。因爲這個活動,我跟大家一樣,第一次走進了《愛的教育》,因爲《愛的教育》我接受了一次愛的洗禮。

《愛的教育》用簡潔樸實的文字,通過描寫一些極平凡的人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最普通不過的事情,透視了人與人之間無處不在的關愛,而這些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的愛,卻是我們經常忽略而感受不到的。如父母對子女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朋友之間純真的友愛,在小男孩安利柯的細心體會和深情描寫中,讓我們感覺人與人之間是一種多麼美好的關係。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那種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家國之戀……無不感動着我的心,讓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愛,是一種多麼深厚、濃郁、偉大的情感力量。

走進《愛的教育》,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只要懷着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靈去對待生活,就一定會收穫到愛和感動。它能指導我們每一個讀者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它還能告訴我們做父母的做老師的如何引導孩子們懷着一顆積極樂觀的態度快樂成長。

走進《愛的教育》,我們要向恩裏克的媽媽學習:對孩子懷着慈祥的母愛又不姑息溺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循循善誘中讓孩子體會善惡是非。

走進《愛的教育》,我們還要向恩裏克的爸爸那樣懷着一顆高尚的心,用自己的行動啓發孩子:要有一種整體團結的團隊精神,培養孩子熱愛祖國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愛的教育》是我們生命歷程中的良師益友,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走進《愛的教育》吧,在這裏你會懂得如何去愛父母,愛老師,愛朋友,你還會知道如何去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一句話,想知道愛是什麼,就走進《愛的教育》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育的目的演講稿 篇2

暑假拜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他用優美的語言給我們講述很多生動的案例,用一句句觸動心靈的富有哲理的話給我們指引方向。他從四個方面分析了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模式;從六個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來實施新教育;所例舉的每月一事讓我深深地震撼。

《新教育》中有很多很精闢的語言。例如:既然我們當了老師,與其痛苦承受,不如開心擁抱,與其平平庸庸地活,不如紮紮實實地幹;一個人要獲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一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教育就是對平庸的挑戰,對成功的跨越,永遠服務於今天,爲明天做準備;新教育的理念是讓教師、學生、學校一起成長,讓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不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爲代價去換取分數,不以不講科學地敬業去貽誤學生,不以唯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教育就是一種喚醒和激勵,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只要我們學會欣賞,學會發現,就會有無數個學生找回自信,尋回他們的夢想。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學會欣賞,我們的教育就會改變模樣,學生們的心田就會充滿陽光……如果我們教師能將這些認真貫徹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相信我們能喚起更多學生的學習激情和熱情。

《新教育》是一本對教育工作很有幫助的好書。如果我們能將其中的至理名言指導自己的工作中,那我們的工作將會更順利、更快樂!

教育的目的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受到過不少教育吧?比如父母嘮嘮叨叨的叮嚀,老師語重心長的話語,同學們真誠的安慰,都讓我們深受教育。今天,我在亞米契斯的這本書中感受到了”愛的教育“。

初讀這本書,還是從課本上了解到的,在三、四年級的教課書上選登了兩篇。一篇是《爭吵》,描述的是安利柯和克萊地兩個四年級學生,因爲克萊地不小將安利柯的墨水瓶碰倒了,墨水將本子染髒了,於是引發了爭吵。最終,克萊地請求和解,他們就又快快樂樂地做朋友了。還一篇是《卡羅納》,寫的是卡羅納因爲母親的去世,內心十分悲痛,結果受到老師、同學以及我的母親的關愛的故事。我讀了這兩篇課文,覺得作者是抓住了一個微不足道的渺小的事情,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第一篇表達了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寬容,第二篇讚頌了人間的真情。

這些故事非常吸引我,於是讓爸爸買下了這本書,真正地去感受這本書的魅力。在書裏,我認識了品格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雖然他的家境並不怎麼好,但是他樂於助人,保護弱小並且不接受別人的報酬。最讓我感動的是,他還在母親節前,花了三天三夜的功夫,寫了一篇長達八頁紙的歌頌母親的文章,送給母親做禮物。而且他還非常俠義,有一次上課,別人戲弄了帶有殘疾的克洛西,克洛西忍無可忍,將墨水瓶扔了過去,沒想到正中剛進門探視的校長的懷裏,校長再三審問是誰幹的,卡隆都正直地回答:”是我!“

這本《愛的教育》全篇都是以一種溫柔且清新的筆調,描寫國小四年級的生活。這裏的父親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但不會粗暴地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對比,不會沒完沒了的督促着孩子,而是溫柔如楊柳般的勸導……在這裏,我還認識了虛榮心特強的華梯尼,他家境富裕,喜歡穿着富麗堂皇的衣服,在別人的面前賣弄闊綽;我還認識了可愛的”小石匠“,他總能將兔臉裝得活靈活現,待人非常真誠,內心潔白無暇;還有爲了別人不惜豁出自己的性命的洛佩蒂;門門功課第一的出色生代洛西;家裏是”圖書館“的斯帶地……

《愛的教育》是值得珍藏的一本好書,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生活瑣事展示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反映一種種多樣的”愛“。我讀了這本書,受到了”愛的教育“,更加學會了怎麼去愛。

教育的目的演講稿 篇4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一個宏大而又難解的問題。身爲一個一線教育工作者,讀完懷特海的作品後,不禁被深深地觸動了。之前並沒有深思過的這個問題,也時常在腦海中盤旋。所以,在素質教育轟轟烈烈地被推行開來的今天,我們更要去考慮教育的目的。

韓愈的《師說》一文將教師的功能定位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幾乎成爲了我國關於教師的傳統認識。教師教育的目的就是傳授聖人的學說,解答疑難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學者,教書往往是無組織的行爲,他們對世界對知識的認識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在傳授的過程中自然而然也帶着個性的烙印。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由爲少數人服務的、高水準的職業演變成了爲公衆服務的機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想教什麼就教什麼,因材施教也因爲條件的原因幾乎得不到實現。

教育的目的是否就因此發生改變呢?懷特海認爲教育不僅僅是來促進發育,他更讚揚理智的卓越。把教育看做生長,就是希望通過教育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地發展,而不是把知識等外在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蘇格拉底早就提出,求知是每個人靈魂裏固有的能力,並用瞎子作比來嘲笑當時宣稱能把靈魂裏原本沒有的知識灌輸進去的所謂智者們。這就是反對用狹隘的功利尺度去衡量教育。然而,人們總是要給生長設定一個外部的目的,例如將來適應社會,謀求職業,出人頭地等等,壓着孩子朝這類目的努力,否則彷彿生長、教育就失去了根本的意義。這位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教育家,在看待教育上的兩條戒律(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二,“所教科目務須透徹”)時,是抱有置疑的態度的。他認爲在衆多的科目中選擇一小部分進行教授,會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不連貫的思想概念,會沒有任何生命的火花閃爍。由此可見,教育的功利性是應該被淡化的,應更多地着眼於個體的發展,從人本化角度來考慮,反對向學生灌輸知識,反對讓“校外考試”扼殺了文化的精華。

教育是一個一分鐘一分鐘、一小時一小時、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細節的過程。不存在一條由燦爛的概括鋪成的空中過道通往學問的捷徑。教育的目的到底爲何,需要我們在每次的教學過程中去思考;激活學生對一切的感悟和創造,需要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培養和引導。這樣,教學纔不會陷入程序化、機械化的僵局,才能始終充滿着鮮活的生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