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幸福的法大人——中國政法大學黃進校長的畢業典禮致辭

來源:瑞文範文網 9.7K

做一個幸福的法大人

做一個幸福的法大人——中國政法大學黃進校長的畢業典禮致辭

——校長黃進在中國政法大學XX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各位來賓、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以“天下”爲會堂,在這裏隆重舉行中國政法大學XX屆研究生畢業典禮。同學們,你們是我來法大擔任校長後迎進來的第一屆研究生,又是法大建校60週年的畢業生,我們共同度過了三年時光,我們有特別的聯繫和感情,看到你們完成學業,順利畢業,獲得學位,我和你們一樣,感到非常非常的高興。首先,我代表學校和學校的全體老師,對大家表示最真誠、最熱烈的祝賀!

同學們,在這依依不捨、揮手告別的時刻,我想起了一首詩: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現代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我校已故教師、當代著名詩人海子的代表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人對幸福的嚮往。今天,籍此詩句,我想與大家談一談這個時尚而又經典的話題——那就是“幸福”,作爲對全體畢業研究生和全校師生的祝福與期望,祝福大家一生一世與幸福永遠伴隨,希望大家成爲幸福的法大人。

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說過:“人類刻苦勤勉的終點就是獲得幸福,因此纔有了藝術創作、科學研究、法律制定,以及社會的變革。”的確,我們無論是對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的追求,還是對民主法治與公平正義的追求,抑或是對財富與愛情的追求,其終極意義都是爲了追求人的幸福。/ g% p9 h! r( d# j) f" n/ v& d

當下中國,幸福感缺失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事實上在我國,幸福,已經超越了個人精神感受層面,進入到了國家公共政策領域,一些機構甚至推出了城市幸福指數排行榜,其內容涉及到城市建設、生態安全、經濟轉型、公共政策等等,幸福公民的內容也包括物質生活水平、身體健康、家庭和諧、自我價值實現等等。許多專家學者都在給幸福下定義。幸福究竟是什麼呢?坐在寶馬車裏哭就比坐在自行車上笑幸福嗎?留在國家中央機關就比紮根西部服務基層幸福嗎?做顛倒紅塵的富律師就比做兒童公益的窮律師幸福嗎?這些都不盡然。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視頻公開課《幸福》的講師泰勒·本-沙哈爾認爲,幸福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在快樂中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幸福。我比較認同他的觀點。那麼怎樣才能“在快樂中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呢?我認爲,有兩點很重要,這就是我今天想對大家講的兩點:修身立世與修業濟世。只有堅持修身立世與修業濟世,我們才能得到長久的幸福。

我要講的第一點是,堅持修身立世,感受生活中的快樂。

曾子的《大學》開篇就講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特別強調修身是內明外用的關鍵,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所以,注意改變人性中不利於感受快樂的缺陷,提高自身修養,是我們處理好家庭關係、做好本職工作、參與公共事務的基礎,更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幸福生活的基礎。2

修身首先要修境界,要活得踏實。任何人都會對周圍的生活環境產生“情感的共振”,會在意周圍的人對自己這樣或那樣的評價,並可能按照這種評價來行事。這就是生活環境會對人產生影響的原因,也是人的攀比之心的來源。我們的很多苦惱都源於這種人性帶來的攀比,這就要求我們對生活環境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對塵世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不在名利場中迷失自我,不在滄浪之水中隨波逐流。請記住孔子的兩句話:“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修身其次要修心態,要活得從容。同學們,你們進入社會以後,我不擔心你們能否成功,因爲我相信,法大的學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成功。我所擔心的恰恰是你們急於成功,以至於你們每天都忙忙碌碌,沒有時間感受生活的細節和美好,甚至都沒有時間擡頭仰望一下星空。其實,成功並不等於幸福,急於成功反而是快樂殺手,急功近利可能欲速則不達。正如電影《飯局也瘋狂》裏譚大師的那句戲謔之言,“幸福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 y: v" m* m1 s' j/ g# z4

修身也要修習慣,要活得自在。思維指引行爲,行爲漸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網絡不是一次行爲,而是一種習慣。”這裏講的習慣,不是別人點撥你的爲人要有城府,而是深淺由性,待人真誠;不是別人讓你羨慕模仿的誇誇其談,而是言之有物,言行如一;不是熱衷於參加各種中國式飯局,而是給自己固定的時間去運動、讀書和保持業餘愛好。這裏講的習慣,是從我們本性出發,獲得我們內心認同,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的習慣。9

我要講的第二點是,堅持修業濟世,追求生活中的意義。

英國哲人亞當·斯密在《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中分別闡述了人在經濟上的利己性和在倫理上的利他性,並指出倫理上的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根植於人的心靈深處,這是自我價值的產生原因,也是人生意義的原始來源。幸福人生只有快樂還不夠,還需要有意義,還需要實現自我價值,還需要經國緯政、經世濟民,有所貢獻,這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

修業首先要修社會公德,踐行公序良俗。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啓超在我國最早提出公德與私德之分,他講,公德是人人相善其羣,私德是人人獨善其身。人生活得是否快樂主要取決於私德,人生活的是否幸福還需要公德。同學們踏入社會以後,尤其是進入公權力部門的同學,你們或掌握當事人一生命運,或決定一個行業發展,或影響一方羣衆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公德修養,儘自己努力,來昇華社會公共生活,完善社會公共秩序。古代晉國執政者範宣子問魯國大夫叔孫豹說:“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叔孫豹回答說:“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人生理想。在這“三不朽”之中,最高層次是立德,立德對社會的貢獻要遠遠大於立功、立言。可以這樣說,在公共事務與公共生活中樹立公德,既是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對社會的實在貢獻,更是自我價值的高度實現。

修業其次要修社會責任,發揚“照一隅”精神。我曾在多個場合講過“照一隅”精神。那是數年前,我訪問韓國的一所大學,他們校長送我一本書,名爲《照一隅》,“照一隅”的意思就是照亮一個角落,他介紹這是他讀中國《史記》得到的啓示,“照一隅”是他的人才培養觀,他希望他們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有“照一隅”精神。照亮一隅,其實就是人生意義所在。如果將來你是一名法官或檢察官,公正審理手裏的每一個案子就是意義;如果將來你是一名律師,依法維護當事人的權益就是意義;如果將來你從政,造福一方百姓就是意義;如果將來你經商,對你的客戶誠信服務、對你的員工負起責任就是意義;如果將來你爲學,潛心治學、教書育人就是意義。無論你是居廟堂之高的賢達,還是處江湖之遠的白丁,無論你是陽光,是星光,還是月光,或者是燭光,只要你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一隅,履行了自己的社會責任,那你就找到了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

修業最後要修社會理想,爲法治天下、公平正義而努力。中國現正處在一個轉型發展時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治的文明進步、社會的管理創新、文化的繁榮燦爛、國家的民主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努力。我們研究生身爲讀書人、知識分子、社會精英,要有讀書人以天下爲己任的境界和情懷,關心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文明。推進國家法治昌明、政治民主、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不僅是法大的歷史使命,同時也是我們每一位法大人的歷史使命。同學們步入社會以後,既要埋頭拉車,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也要擡頭看路,盡己所能推進國家法治建設和社會公平正義,在實現人類美好理想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收穫人生的意義。

電視劇《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有句名言,“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XX多年前,羅馬帝國的愷撒大帝在登上夢寐以求的權力頂峯後,也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這一切原來是如此空虛和無聊”。這兩個時空、兩種身份的兩個人,說的兩句看似毫無關聯的話,卻道出了人生的真諦:沒有幸福,“神馬都是浮雲”;人生的意義在於你是否生活幸福。其實,正如道不遠人一樣,幸福也不遠人,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就在我們內心。今天,就在你們中間,有一位來自韓國的博士畢業生,他叫金英俊,師從張晉藩先生。他入校時67歲,今年已70高齡。他曾任韓國高級檢察官、律師,退休後來中國學習漢語,研究中國法文化。他學習認真刻苦、研究潛心致遠,模範遵守校紀校規,在學生中堪稱楷模。真可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攻讀中國法制史博士學位,沒有任何功利考慮,只爲實現其從事中韓法文化交流的宿願。我想,金英俊同學就是在追求幸福,他就是一個幸福的法大人。據說,他還希望在法大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情意甚切。金英俊同學的案例告訴我們,我們既不要醉生夢死的虛無主義,也不要忙碌奔波的功利主義,而要在快樂中體會生活,在快樂中幫助別人,在快樂中做好工作,在快樂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快樂中尋找人生意義,做一個高在境界、富有才華、帥在灑脫的“高富帥”,做一個白在行止、富有才情、美在心靈的“白富美”,做一個幸福的法大人。

做一個幸福的法大人!這就是我在同學們離校之前最想對大家說的話。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