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通用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6W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

老師、同學們: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通用19篇)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於它的由來,有許多動人的傳說。下面就挑一個來講講:“春秋時代,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爲躲避追殺,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繫百姓,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後,終於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他非常過意不去,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着老母親躲到綿山裏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能找到他們。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結果適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非常後悔,把他們葬在柳樹下,爲忌菸火,他命令全國百姓每個的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爲“寒食節”。第二年,重耳領羣臣去綿山祭奠,發現柳樹復活了,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爲“清明柳”,把“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

我們知道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爲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佳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兒童更不忘記他們!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不管我們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我們祖國的兒女,肩負着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着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偉大祖國的歷史重任,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謝謝大家。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時屆清明,日暖風薰,翠柏凝春,更顯得鬱鬱蔥蔥。今天我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和音容笑貌,表達我們的思念之情,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六十年,整整六十年了,歷史的車輪在不經意間前進,然而半個多世紀前熱血青年們那一聲聲“誓死不做亡國奴”的吶喊,至今仍在我們耳邊迴盪。那些熱血青年們,不惜用鮮血和生命來保家衛國的熱血青年們,就是我們永遠緬懷的烈士。也許我們無法知道他的名字,而他們卻做出了不平凡的壯舉。

我們歌頌他們,緬懷他們,他們的大無畏精神造就了我們這一代的光明前途,他們的堅定信念,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華夏兒女。面對敵人,他們臉不變色心不跳,挺起胸膛,站在灑滿鮮血的戰場上,濃煙滾滾,炮彈橫飛,喊殺聲、火炮聲,震耳欲聾,而他們沒有膽怯,血染戰袍,壯烈犧牲,爲抗戰流盡最後一滴血。如今,我們作爲跨世紀的一代,面對未來,祖國的前途無限光輝燦爛,我們更應該具有愛國之情和樹立報國之心。我們作爲新世紀的接班人,就應該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生命權是一個人最基本也是最珍貴的權利,爲了他人的幸福,不惜獻出自己最寶貴的生命,這是何等的高尚!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人藐視他人生命甚至非法剝奪他人生命,也有人特別是青少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懂得珍視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點點小小的困難,就讓他們退縮;一點點小小的矛盾,就讓他們大動干戈。面對這不眠的紀念碑!讓我們永遠記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珍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爲他人帶來快樂,這纔是青年人學習英雄緬懷先烈的真諦!

長期以來,我們二中學子淳樸向上團結拼搏的道德積澱爲多少有志青年的理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作一名二中學子,踏踏實實地爲自己積極而幸福的人生作準備,勇敢地爲將來服務和奉獻社會蓄積力量,就是我們無悔的選擇。思想永遠昂揚,靈魂永不跪倒,步伐永遠堅定,這就是我們面對先烈的錚錚誓言。我們將無愧偉大時代,我們將奮然前行。

烈士們安息吧。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3

千年的風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沖走了千年的記憶,但歷史的印記,文化的傳統,卻註定要烙在中華民族的生命裏。

從數千年前江心漁船上越女的歌聲,到水之湄《詩三百》的婉轉悠揚;從唯美的楚辭規整的漢賦,到唐朝多姿的詩歌,再到江南女子執紅牙響板輕歌曼舞搖曳出的宋詞……

從南山下草長鶯飛的桃花源,到西湖濛濛煙雨中的一把油紙傘;從柳三辯的一句“且把浮名,換做淺吟低唱”,到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飛雪洪泥映時光,歷史滿滄桑;一曲悲歌訴衷腸,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個朝代叫漢唐,有一條河流叫長江?

當你沉迷於紫薇的那一句“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你是否知道樂府裏那句“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當你口口聲聲喊着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於《漢書》中的“修身好古,實事求是”;當你“哈韓”“哈日”,當你迷戀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你是否知道《山海經》裏的神話故事,是否知道崑曲的歷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聲音……

傳統文化的美,在於它的歷史,它是先人們的精神積澱,是千百年來的傳承。

而在今日,在這個充滿利益,熱鬧繁華的時代,歌聲裏的故鄉卻在漸漸遠去。我們像迷路的孩子,回頭張望,卻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個,氤氳着水墨香的故鄉,那個,我們的精神家園。

在今日,君不見上元燈節賞花燈,君不見端午賽舟掛香符,君不見盂蘭盆會驅鬼儺,君不見重陽登高插茱萸。我們不再欣賞“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我們只從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東風破》裏才驀然感受到古典的美。你知道多少種語言在流逝嗎,你知道多少種民間習俗在消失嗎,你知道多少種器樂技藝已經失傳嗎,你知道多少處文化遺產與古建築正在在被破壞嗎……

作爲九零後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古語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先哲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仍振聾發聵;韓美林說是漢子就要撬動地球,能晃三下晃三下,能晃五下晃五下……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忘記了過去,會怎麼樣?它該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爲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不珍惜,不繼承,它們將如何保全自我?未來,不論多麼發達的高科技,都難以替代歷史的一抔黃土;無論我們在這顆星球上能走多遠,總要有一點東西,銘記於心。

先人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讓我們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禮記》中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清代學者張橫渠說:“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今天,我們尚且不談奉獻社會,不談爲國捐軀,但我們要知道什麼纔是我們中國人的根基。我們要左手緊握"且教世界換了人間的”壯志豪情,右手秉持義不容辭勇於擔當的道義,去爲傳統文化開創一片天。

你看:渭城的朝雨沾溼了王維的衣裳,巴山夜雨漲滿了李商隱的秋池;倚窗而立的女子,調一杯藍色的愁緒,敲落了一地的燈花;青衣布衫的才子,正書寫着古老的故事……

讓我們回到繁華的盛唐,與李太白一起酒入豪腸,與王昌齡一起醉臥沙場;讓我們回到如畫的江南,醉心於三國的爾虞我詐,感傷於西廂的且悲且愴。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不變的榮光,她的下一縷墨香需要我們共同的力量,讓我們一起,去傳承她的滋養,成就她最燦爛的輝煌。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4

中國傳統文化是反映民族風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傳統文化有書法,對聯,燈謎,詩歌,民族音樂,民族舞蹈……

在我們陽泉,對傳統文化比較重視。像春節,端午節,元宵節都用不同的方式來慶祝。

下面,我詳細地介紹一下我們這裏是怎樣過元宵節的。作文

這一天,我們本地人早飯吃元宵,元宵很好吃,包的餡不同,味道也不同。這時街上已經掛滿了彩燈和大紅燈籠。道路兩旁的樹上掛滿了一閃一閃的小彩燈。

上午,蔭營廣場上有扭秧歌比賽。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隊。他們穿着花花綠綠的衣服,在舞臺上快樂地跟着音樂扭來扭去,都想爲自己村裏爭光。作文

最熱鬧的地方是一中門口的黃河陣。傳說是諸葛亮擺得陣法。在我們這裏成了元宵節必須去得地方。奶奶說:“轉黃河陣可以祛百病,轉得快就一年順利。”

所以,每年全家人都要去轉一圈,以求平安和順利。

這就是我們這裏過元宵節的傳統文化,體現出蔭營人民的精神風貌。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5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賞中秋明月,揚中華文化。

漫漫歷史長河中,偉大的祖國母親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詩詞曲賦是她柔光輕泛的雙眸,國畫、書法和曲藝展現出她曼妙的身姿,而傳統節日更是描繪出她靈動飛揚的神采。

《周易》有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每個節日都是文化的載體。兩天後,我們將迎來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同學們,可如今,中秋節對於我們的意義又到底是什麼呢?是忙碌喧囂中一個難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娛樂?是應接不暇的宴席與觥籌交錯的應酬交際?抑或僅僅只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大最圓的農曆八月十五?

現實一次次向我們證明:我們過着歷史悠久的中秋節,卻不一定了解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們坐在庭院裏賞月,卻未必能再聯想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或“玉兔搗藥”的古老傳說;我們嚐盡了美味的月餅,卻往往沒聽說過“朱元璋與月餅起義”。象徵團圓與幸福的中秋節似乎在漸漸淡化它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

面對韓國“端午節”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印度尼西亞將“皮影戲”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對無數西方節日的滲透性興起與部分中國傳統節日無形的沒落,生長在21世紀的自尊自強的我們發出了一聲聲吶喊與呼喚:“請讓我們,來繼承和弘揚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傳承開拓。曾有人這麼說:“傳統的文化節日的淪喪就是文化的淪喪,文化的淪喪就是民族精髓的淪喪。”偉大的祖國母親爲我們留下了珍貴無價的文化遺產,而那鏗鏘有力的“傳承開拓”現在正需要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去付諸實踐,而即將亮相的廣州亞運會也期待着我們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

“歷史是逝去的無法改變的昨天,傳統文化是生於人類之始並可進化永生的。”同學們,作爲附中人我們更應該走在這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隊伍的前列,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抓住契機,認真學習中華文化知識,過好每一個傳統節日,挖掘其背後的傳統文化,深入理解並取其精華,主動成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異彩。

最後,祝願大家在中秋賞月之際,不忘中華傳統節日傳統文化之本源,過一個幸福快樂的中秋節。

謝謝大家!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6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光輝燦爛。形式多種多樣:有栩栩如生的剪紙、有流芳千古的國畫、有工藝精美的陶瓷……雖然傳統文化許許多多,但是我最看中的就屬國畫了。

國畫中的清明上河圖,讓我念念不忘。清明上河圖有着八百年的歷史。這幅畫是北宋時期張擇端畫出來的。它的長是528釐米,高是24.8釐米。這幅畫的內容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這幅畫雖然已經流傳了八百年,但是現在還完好無損的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裏。

張擇端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可是下了很多功夫呢!光是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又從鄉下來的農夫、有撐的船工、有……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畫中的街市可真熱鬧啊!有店鋪、有作坊、有茶館、有酒樓。上面的人雖然非常多,但是每一人都在幹什麼,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清明上河圖好像讓我們穿梭時間,回到了北宋,讓我們看到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我給大家講了這麼多我最愛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像歷史長河一樣,流芳千古,流傳至今。我們要把傳統文化祖祖輩輩的流傳下去。最後我想說:“我愛你,我的祖國!我愛你,傳統文化!”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7

傳統文化是每個國家獨有的文化,是祖先在漫長時間裏的積累,可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全球性的商業化,所有一切都逐漸改變着人們的傳統觀念,祖輩留傳下來的精華正在慢慢的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現在隨着西方各種節日的攻陷,傳統節日卻被漸漸淡化了,鮮少有人重視傳統節日,像端午節賽龍舟吃棕子、重陽節插茱萸、中秋節時賞月亮、臘八節時喝臘八粥等等。只有老一輩的人才能記得,總是遵循留傳下來的傳統,過好每一個自己的節日。而一些年青人年少輕狂,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傳統節日,可是一到洋人的節日就大肆鋪張、大辦特辦,好像他纔是外國人。他們總是熱火朝天地慶祝西方節日,我好想問問他們:中國人的節日呢?習俗呢?傳統呢?早就被拋之腦後,飛到九宵雲外去了……

其次就是傳統歌舞。扭秧歌是很經典的例子,老人們在公園裏賣力地扭着,年輕人卻帶着諷剌之心在嘲笑,他們喜歡的是西方的街舞、交誼舞等,這些更受他們的捧場,好像跳扭秧歌是奇恥大辱似的。再看看京劇,它有濃厚的歷史、精彩的對白,這可是老一輩人的最愛啊!是我們的國粹啊!可是現在有幾個人能看得懂,哪怕坐下來靜靜的觀看10分鐘都難呢!

還有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的皮影戲、中國獨特的糖人、歷史悠久的活化石梨園、傳統的書法繪畫等都受到嚴重的衝擊。傳統思想遭人嫌棄,這種.種現象叫人擔憂啊!看着它們慢慢地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依然熱情的迎接外來文化,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中華文明早晚不復存在。

該如何保護它啊?要從小培養對它的興趣,有了興趣纔會喜歡,有了喜歡纔會關注,有了關注就不會消失。慢慢的越來越多人關注,就會有人去繼承發揚,隊伍會越來越壯大。國家也要不斷的參與進來帶頭作用,給人舞臺展示、鼓勵大家積極,把傳統發揚到國外,讓世界爲我中華而激情萬丈,,讓外國人爲我們的傳統而折服迷戀。每個人都有義務,在任何場合下都要宣傳文化,每個人都是代表大使,做到全民都行動起來,讓這種信念,深入人心。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保護它,每個人都要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8

老師同學們,上午好!

要做到我們中國這樣的傳統美德,就像一個有愛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堅強,要誠實,要守信,勇敢,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英雄了。

遙遠的東方有,她的名字叫"中國"。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身上流動着同樣的血,學習着同樣的文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推動着人類進步,爲人類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我們中華兒女應該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我們的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國家,愛護環境,尊老愛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們的美德。孔融讓梨,大家都知道嗎?作爲一個像孔融那麼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謙讓,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經不錯了,這就是中華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孫,所要培育出來的一部分傳統美德,難道這不應該讓我們學習嗎?

一提到中國人雷鋒,這可能都是婦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國的軍人們,都是具有像雷鋒一樣的品質,都是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我們頭頂一顆閃亮的紅五星的軍人們,有着時刻關心我們的軍人們,難道你沒有看過關於我國的軍人們的連續劇嗎?個個都是那麼的嚴肅、莊嚴、樸實、勤奮、英勇的人,都是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關愛人民的精神,這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吧!

保護環境也是我們中國人所追求的,現在我們中國愛護環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國也變得更美麗了,像我們得學校,也變得更乾淨,更美麗,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們中國這樣的傳統美德,就像一個有愛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堅強,要誠實,要守信,勇敢,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英雄了。

愛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美德,古往今來,多少愛國英雄爲保衛祖國,爲國家的榮譽,犧牲自己的利益,貢獻祖國。1851年,吉鴻昌將軍赴美"考察"。那時候,中國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國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鴻昌將軍去郵局寄包裹,郵局的職員知道他是中國人,竟輕蔑地說:"’中國’在哪裏?我不知道"。隨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該暴露自己是中國人,還說:"只要說’我是日本人’,就什麼事都好辦了。" 吉鴻昌將軍頓時怒不可,當面斥責道:"什麼!你要自稱日本人?我吉鴻昌決不這樣做!我是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他回到住處,當即製作了一塊木牌子,上面寫道:"我是中國人!",並把它佩掛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個"我是中國人",體現出了吉鴻昌的愛國心。

我們作爲一名學生,我們的責任是認真學好科學知識,將來貢獻祖國。這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祖國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將來,我們不要辜負祖國對我們的培育,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9

我愛書法,因爲它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從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發展到篆書、,再到日後的草書、行書、楷書;在這浩瀚的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令後人景仰的大書法家,有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顏真卿等等。

我十分羨慕這些書法家,便決定練習書法。

我是從七歲開始學習書法的,在一年多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我的字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還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練習書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堅持勤學苦練,持之以恆,這樣才能練好書法。

我還明白寫好書法還能體現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假如一個字的一個筆畫不到位,那整個字的結構就會受到影響。

經過一年半的練習,我的字越寫越好,和剛開始一比,實在是“判若兩人。”每天放學後我自己到老師家練習寫字。

經過刻苦的學習,我的毛筆字有了飛躍的進步,我在第九屆世界和平書法展中獲得了銅獎,暑假考級中順利通過五級的好成績。

想想過去受的苦和如今的收穫,我的心中感到十分欣慰,沒有苦中苦,那來甜上甜,還真應了這句話。

我想,寫好書法是發揚祖國文化傳統,從小培養自己對祖國的文化更加熱愛。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0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唐詩》、《宋詞》、《論語》、《孟子》等都是其中出類拔萃的經典作品。因爲它們是文明的精髓,是中國古代思想的化身,不管經過多少年風吹雨打的磨礪,它們永遠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永不收斂它們奪目的鋒芒。正因爲如此,對於今天的青少年而言,它們的意義仍是極其深遠的。

這些傳統文化是一種寶貴的精神給養,它們本身就有很深很濃的古典韻味,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休養我們的品性,對我們自身素養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可以這樣說,這些散發着沁人清香的傳統文化,離我們越近,就越能給予我們溫暖、感悟和力量。因此,我們應選擇把屬於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帶在身邊,種在心裏。作文

而另一方面,青少年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的傳統文化必定要經過它們的雙手代代相傳。如何才能讓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融入今後每個國人的靈魂,也與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六年級一班的。今天我爲大家演講的是《弘揚民族文化,爭當美德少年》。

在這個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季節裏。全國上下正在開展爭當“美的少年”的活動。這是爺爺在給少先隊的一封信中提到的爭當四個好少年的要求。胡爺爺的號召是對全國少年兒童的關心關愛。他要求少先隊員們人人努力爭當優秀的“美德少年”。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這次,我校開展爭當“美德少年”的活動,全校同學都要積極參加。爭當“美德少年”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

我們爭當優秀的“美德少年”,要熱愛祖國,樹立遠大的理想,爲了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我們爭當優秀的“美德少年”,要品德優良,尊老愛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擁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爭當優秀的“美德少年”要學習雷鋒精神,要牢記“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者亙古不變的真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共同挽起友誼的雙手,向着未來,勇敢攀登。我們爭當優秀的“美德少年”,要勤奮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好好複習,按時完成作業,要知道豐富的知識才是我們翱翔的翅膀。我們張當優秀的“美德少年”,要孝敬父母,在家幫媽媽做家務,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我們爭當優秀的“美德少年”,要遵守國小生守則,時時刻刻記住,我是一名少先隊隊員,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爭當優秀的“美德少年”,要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用充沛的經歷把建設祖國的重任扛在雙肩。

同學們,要真正能做到美德少年是很難的,可有時很簡單的,只要我們從小做起認真做好每件事、就一定能成爲優秀的“美德少年”,同學們,行爲成就美德,從現在起爲自己訂下一個目標,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說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爭當“美德少年”的活動中更加全面的發展。

今天,我們是一棵幼苗,在學校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茁壯的成長。明天,我們將是根根棟樑,撐起祖國的大廈,讓它更加繁榮富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2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保護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昨天我們剛愉快地度過了這個法定節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得知韓國端午祭在20xx年11月25日申遺成功時的憤慨。中國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竟被他國爭先搶奪,亦或躍躍欲試。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絕大部分,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了。

中國人在責怪韓國人的恬不知恥的剽竊行爲時,是否有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遙想當年,中國軟弱,帝國主義侵佔中國領土,如今韓國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規模搶佔中國文化時,有一些從洋媚外的人正在風風火火地哈韓,韓國的二流肥皂劇和服飾潮流都備受國人的追捧。還沒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場,甚至政府出資在籌備平安夜、聖誕節,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中國古老而美麗的七夕節,卻很早就翹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節,或許現在就不奇怪爲什麼韓國可以一直申遺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於政府的無能,也不要怪罪於韓國的無恥,因爲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文化丟棄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視自己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對祖國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熱情。利用各種媒介,多多的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對國人從兒童時期起就教導他們重視,讓更多中國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政府也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起步。加大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教育宣傳。這種高度重視的意識,從官府傳遞到民間,從我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會丟嗎?小小韓國還可以這樣張揚跋扈卻可以屢屢得逞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3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保護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昨天我們剛愉快地度過了這個法定節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得知韓國端午祭在20xx年11月25日申遺成功時的憤慨。中國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竟被他國爭先搶奪,亦或躍躍欲試。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絕大部分,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了。

中國人在責怪韓國人的恬不知恥的剽竊行爲時,是否有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遙想當年,中國軟弱,帝國主義侵佔中國領土,如今韓國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規模搶佔中國文化時,有一些從洋媚外的人正在風風火火地哈韓,韓國的二流肥皂劇和服飾潮流都備受國人的追捧。還沒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場,甚至政府出資在籌備平安夜、聖誕節,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中國古老而美麗的七夕節,卻很早就翹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節,或許現在就不奇怪爲什麼韓國可以一直申遺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於政府的無能,也不要怪罪於韓國的無恥,因爲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文化丟棄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視自己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對祖國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熱情。利用各種媒介,多多的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對國人從兒童時期起就教導他們重視,讓更多中國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政府也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起步。加大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教育宣傳。這種高度重視的意識,從官府傳遞到民間,從我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會丟嗎?小小韓國還可以這樣張揚跋扈卻可以屢屢得逞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回味端午,傳承民俗文化》。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風俗。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們守着傳統文化的“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爲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冷靜面對,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爲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的傳統美德以德作爲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爲重的人生觀。

同學們,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爲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爲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爲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的愛國精神,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賣國求榮的夜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以祖國的利益爲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求我們要立志奮發,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民族。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爲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好問是分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都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還要善疑好問,不學不問怎能有所提高?不恥下問、大膽質疑、多思考,纔能有所超越,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來說尤爲重要。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爲金錢和物質所惑,不爲權勢所動,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政美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敬長、知禮、誠實守信,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隨着胡驚濤主席的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爲我們帶來了民族的希望。同學們,當你向老師和長輩們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利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傳統美德和弘揚民族精神嗎!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爲擁有一座美麗的家園而自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古人描繪的美好生活,,仙鶴長鳴,神鹿奔躍,日月輪迴,世代不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纔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係開始,靠的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幼兒從小就感受到親情的薰陶:

中華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並不斷調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爲準則和風俗習慣;她既有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又有鮮活的現實變異性;她作爲文化的基因,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每個中國人和自己的後代。

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又要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歷史與現實相聯,使民族精神真正體現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揚”、“重在培育”,但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繼承是前提,創新纔是根本,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恆動力。作爲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僅有歷史的傳承是遠遠不夠的。惟有創新,才能發展;惟有創新,才能不朽。歷史沒有止步,創新就不應該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會終結。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它始終是發展的、前進的。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正是這種閃爍着時代光輝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並頑強奮鬥精神的傑出人物:林則徐、譚嗣同、瞿秋白、魯迅、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他們爲振興中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動了歷史發展和民族進步,深刻地改變着時代的面貌,他們高揚着鮮明的時代精神,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漢唐氣象,時代華章。與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種昂揚向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揚。

一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氣長存正氣磅礴的絢麗詩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不斷有正氣人物,正氣故事出現。在我們宏偉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蹟也是層出不窮的,在他們的身上真正體現着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社會公德,也張揚着浩然的民族正氣和民族精神,這些是我們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他們身上有沒有優秀的民族精神,是關係到社會主義千秋大業的大事。因此,我們一定要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養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

族精神教育的生動教材。只有不斷弘揚和培育符合時代特徵的民族精神,並用它來哺育下一代,我們的民族振興纔會有希望。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中華子孫的美德,愛國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的詮釋。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偉大的中華之魂。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7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爲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爲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裏,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爲娛樂禮儀型,成爲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爲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爲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爲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爲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的傳統美德以德作爲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爲重的人生觀。

同學們,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爲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爲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爲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的愛國精神,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賣國求榮的夜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以祖國的利益爲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求我們要立志奮發,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民族。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爲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好問是分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都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還要善疑好問,不學不問怎能有所提高?不恥下問、大膽質疑、多思考,纔能有所超越,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來說尤爲重要。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爲金錢和物質所惑,不爲權勢所動,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政美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敬長、知禮、誠實守信,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隨着胡驚濤主席的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爲我們帶來了民族的希望。同學們,當你向老師和長輩們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利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傳統美德和弘揚民族精神嗎!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爲擁有一座美麗的家園而自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

清明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篇19

流年歲月,輕輕的翻開了中華民族的史冊,點點滴滴的文字,繪聲繪色的畫面,交織成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的歲月,勾勒出中華民族久經不衰的歷史。翻看史冊,閱覽了三國兩晉時不盡的劍影刀光;閱覽了五代十國時繁榮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饒的生活;欣賞了宋元明清殿前宏偉的琉璃。歲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復始一點點流逝。它時刻警示着“龍的傳人”,讓我們挺起脊樑,團結一致,奮發向上。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運與在前進道路上的方向。從當初的元謀人時代到現在的小康時代,這質的飛躍是靠我們的先祖用雙手拼搏出來的,在無道暴戾的時代,炎黃子孫同仇敵愾,團結一致,開創新的幸福時代,多次出現盛世時期,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光有民族經歷的榮盛之巔,還有讓很多筆黑暗與恥辱的劃痕。

清初,統治者固步自封,重本抑末,自認爲天朝無需與外國交流,便閉關鎖國。19世紀上半期,鴉片大量流入中國,外國商人瘋狂肆虐,牟取暴利,使許多白銀外流。愛國義臣林則徐於虎門銷煙,後爆發鴉片戰爭,由於中國落後簽訂《南京條約》,後外國列強發動多次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由於清朝統治者腐敗無能簽訂《璦琿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些條約加劇了中國的貧弱,還令我們喪失了園林瑰寶——圓明園,並且喪權辱國,有義士雲:“一撮歷史渣滓,玷污純潔清白,留下鐵的罪證,教育我們認識江山如此多嬌,原沃一腔碧血.勿忘過去歲月。”而後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軍無恥的預謀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令人傷痛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四個多月,因重慶置之不理,使東北三省淪陷,東北三千萬同胞過着恥辱的亡國奴生活。而後又有了血染盧溝橋,南京大屠殺,其中還有可惡的百人大屠殺比賽,731細菌武器研究所等,他們就像一把把鹽巴散在中國這塊受傷的寶地上。經過八年艱苦抗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中國臺灣也重回祖國的懷抱。但是這次勝利是有多少血肉築成,用多少條人命鋪墊的呢?我們這些炎黃子孫要記住在逆境中崛起,回首歷史歲月,在絕境中也有很多英雄人才涌現,亂世也能出英雄:衰而有林則徐硝煙,敗而有鄧世昌沉船,恥纔有左宗棠收地,辱才現譚嗣同殉國…所以當我們當我們身處逆境時,要勇敢面對,努力征服。

最近,中日雙方於釣魚島事件上爭論不休,引起了多方面焦點關注,日本想借釣魚島事件挑起事端,引發戰爭,釣魚島一直是我們中國的領土,我們決不會割讓,而日本非法扣留我國漁船船長是違背道德的,我們應該爲維護正義而戰鬥。不能讓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反對戰爭,但我們不怕戰爭。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人類漫漫的文化長廊中,一直都是一顆神祕璀璨的東方明珠,一幅精美絕倫的傳世之作,無論歷史的車輪怎樣的前進,人類社會怎樣的變遷,都不能使它暗淡無光,相反它會慢慢沉澱下來熔鑄成龍的脊樑,使龍的傳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

我們是90的一代,更應該自強,銘記恥辱,正如:“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這一代龍的傳人更應該挺起我們的脊樑,弘揚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振興中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生代將塑造一個“可愛的中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