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愛幼演講稿三分鐘全新集合(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3W

尊老愛幼演講稿三分鐘全新集合 篇1

今天早上,我坐車去學校。

尊老愛幼演講稿三分鐘全新集合(通用5篇)

一來到車站,就看見了開往學校地巴士來了,我急匆匆地走了上去,看見車上擠滿了人,只好站一站了,一會兒就到了。過了一會兒,到了南園中時,突然從車站走上一位80多歲的老爺爺,本來有一些人下車了,我想搶一個位子,想: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我快速地找好了一個位子坐下,但是聽見廣播裏說到:“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讓有需要的人世讓座,謝謝合作!”我一聽,不好了,又不能坐了,看見老爺爺緩緩地像我走來,我什麼話都沒有說,只能讓位子給老人坐,老爺爺看見了,坐在位子上連忙說聲謝謝!我覺得一絲絲不好意思!望着外面,看見許多許多人在慢慢地走着,而自己卻站着,看見後面車廂的叔叔阿姨們。

我覺得每一個人都需要尊老愛幼,直需要在公車上讓作爲給老爺爺和小弟弟妹妹坐,心裏會覺得美滋滋的。只要每一個都能尊老愛幼,那世界就會是充滿樂於助人的,在每一個地方都能感到幫助別人和幫助自己的快樂。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像是我,雖然自己一時是站着的。就像我們學過的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裏面寫到“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幫助人們的源泉,只要記住這句話,那世界就會出現許多好心人,來幫助一些幼小的、年老體衰的老人、殘廢的人,使這一些人感到社會的溫暖,感到社會的助人爲樂,相信,尊老愛幼還是我們需要幫助、關懷的事情。希望我們從小事情開始做起,從一點一滴坐起。能幫助更多地人。我覺得點點滴滴都是珍愛,讓我們珍惜這些,讓我們從一點點小事情起,幫助別人,例如:讓座位、扶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幫助叔叔阿姨。

所以,幫助是人人都需要做的事情。其實,幫助他人並沒有那麼困難,尊老愛幼是我們的美德,我們應該讓這種精神在這個地方傳遞下去。

尊老愛幼,我們從小開始,從小事情做起,相信幫助別人在你眼裏不困難。

尊老愛幼演講稿三分鐘全新集合 篇2

大人們總是會對我們說:“要尊老愛幼。”可到了重陽節,我卻不知道該怎麼對老人表答自己的愛,這時,我就想給姥姥捏肩。爲什麼,我先想到姥姥呢?因爲我和姥姥感情最好。

我和媽媽來到姥姥家後,姥姥很高興我給她捏肩。姥姥坐到沙發上,我坐到姥姥身後,給姥姥捏起肩來。我一邊捏,一邊聽姥姥講話。

姥姥說:“以前,我十四歲就上班了。”

我很驚訝,說:“不可能吧?你怎麼那麼早就上班了?”

姥姥不緊不慢地說:“真的,我上完國小就不再上學了。以前的人就是生男輕女,認爲女孩不用讀很多書。”

我點點頭,想:姥姥真辛苦。她都七十歲了,應該受到別人的照顧了。可她現在卻還照顧着我表哥(他是一個小兒自閉症患者)的生活,給他做飯、洗澡,非常辛苦,我一定要多幫姥姥做些事情……

想到這,我的手就更用力了,捏了一會兒,我的手開始酸起來。這時,姥姥也說:“好了,別捏了,休息一下吧!”可我一想到姥姥那麼辛苦,我就用力捏了好久。

給姥姥捏完肩後,我覺得幫助老人很容易,但我們不要只幫助自己家的老人,也應該幫助別的老人。有句話說的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從之幼。”

尊老愛幼演講稿三分鐘全新集合 篇3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積澱着豐富的精神文化。敬老愛幼便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精華,自古以來,這種美德一直爲人們所弘揚。

《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便是“黃香溫席”的故事。黃香自小失去母親,和父親相依爲命。寒冷的冬天,父親在外幹活,黃香便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用自己的體溫爲父親暖被;炎熱的夏天,父親在庭院裏乘涼,黃香便拿着蒲扇扇跑蚊蠅,扇涼父親的席子和枕頭……後來,這件事傳到了京城,人們都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黃香九歲便知道孝敬父親,足以證明敬老愛幼的思想從古代便已開始。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勳、叱吒風雲的外交家、才情勃發的詩人陳毅元帥,不僅在國家大事上處理的井井有條,在平常的生活中,更是一個敬老愛幼的好兒子、好父親。1962年,陳毅元帥的母親重病,陳毅元帥回到家時,看見母親把失禁弄髒的內褲藏起來了,便拿起尿褲,說:“小時候,您給我洗了無數次的褲子,今天,也該我給您洗洗了。”

1959年,一代偉人毛澤東回韶山,請親人吃飯,席間,主席向老人敬酒,老人連忙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尊老敬賢,應當應當。”連兩位最高領導層的大人物都遵守着敬老愛幼的思想,可見: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的一枝獨秀。不僅是是在古代、民國,一直到現在,都有人在弘揚中華美德。還記得那個夏天的“最美媽媽”嗎?20__年,“最美媽媽”吳菊萍用她的左臂接住了一個從十樓高空墜落的兩歲女孩,有人計算過她相當於用左臂承受了335。4公斤的重量!這是一個何等大的數字,但是在一個母親的眼中,沒有什麼是比一個孩子還重要的,也許這就是一個作爲母親的本能和偉大……

從古至今,這些人都用自己對“愛”的理解詮釋了“敬老愛幼”的思想和意義。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弘揚中華美德,敬老愛幼,爲美好的世界增上一筆絢麗中華的印記吧!

尊老愛幼演講稿三分鐘全新集合 篇4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20__多年前,孟夫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導我們要“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

多麼寬廣仁慈的愛心!多麼豪邁清亮的口號!我們爲有這樣的優良傳統而倍感自豪和榮耀。古往今來,我國曆史上涌現出了無數孝老敬老的楷模,留下了一段段美談佳話。

被稱爲“五帝”之一的舜,其母早亡,繼母對他十分苛刻,而舜對繼母卻始終孝敬有加,終獲堯帝的賞識;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我國的開國元勳——陳毅元帥,即使自己作了元帥,可還是親自爲自己病弱的母親洗衣洗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它們如春風春雨一般,感染着我們,滋潤着我們的心靈。其實,尊老愛幼的精神並非只存在於偉人名人的身上,它時時就在我們身邊。

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一位叔叔騎着摩托車,後面坐着一位老奶奶。當時正值寒冷季節,這位叔叔卻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短袖,而那位老奶奶身上卻裹着一件厚厚的男式外套。那一刻,我內心不由得激起一陣溫馨和感動,相貌平平的叔叔在我心中頓時變得無比偉岸高大。長久以來,這幅美麗的畫面也一直溫暖和激勵着我。

尊老愛幼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華夏兒女持家創業的保貴財富,現在卻被一些人忘記或摒棄:他們有的把老人當作包袱和累贅,厭惡嫌棄;有的讓老人長期一個人住,不管不顧。他們卻不曾想過:爲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老人爲我們付出了多少?這不能不讓我們痛心。同時,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會經常聽到看到有多少孩子受到虐待和傷害,有多少孤兒流浪在外、無家可歸,又有多少學齡兒童望學興嘆、孤苦無望,他們多麼需要你我的保護與關愛!

大雁高飛,尚知將弱小和年老者排在隊伍中間,以防掉隊,何況我們人類!傳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當前,我們寶雞正在全力以赴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讓我們每一位市民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尊老愛幼,揚美棄醜,使文明之花在寶雞遍地盛開,讓這個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尊老愛幼演講稿三分鐘全新集合 篇5

尊老愛幼,是最好的美德。人之一生,誰也不能避免這兩個時期,在年老時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時需要人的照管。當年歲大了,無人加以誠懇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閒。幼小時,無人加以慈愛的照管,必容易趨於墜落。若講人道主義,須先對於老幼這兩項人,施行親切的愛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的這段教導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如果以這樣的準則治理國家,統一天下就如運轉於掌心一樣容易了。”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尊老愛幼起始於原始社會,當時生產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內部爲了人類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續,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無勞動與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樣分配勞動果實,實行義務撫養。由此逐漸形成的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被繼承下來。從原始的社會,就已有了尊老愛幼的思想,這使人聽起來感到非常的高興,從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愛幼”有着她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這項傳統美德一定會被我們永遠的繼承下去。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當皺紋爬滿你的額,手無法撫平,讓關愛順着皺紋,流進眼眶;當童稚寫滿你的眼,手無法抹去,讓關愛在前方,亮成明燈一盞。尊老愛幼,人間美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