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提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8W

古往今來,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無疑明是非,分黑白。但現如今的時代已隨着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提綱

周恩來讀書的時候,校長曾向同學們提出過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爲什麼讀書?”同學們踊躍回答,有的說:“爲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爲掙錢而讀書。”“爲明理而讀書”……周恩來一直靜靜的坐在那裏,沒有搶着發言。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將定的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是啊,爲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爲中國不再受帝國主義的欺凌而讀書,爲全國幾萬萬同胞能安穩生活,爲更多的還在能健康成長,能上學學習知識,爲了讓中國人能昂首挺胸,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而讀書。讀書,就要以此爲目標。

也許現在有人說:“新中國已經建立,已經不用我們上戰場真槍實彈地和侵略者硬拼了,我們要做的只是養家餬口而已。那麼我要告訴這些人:“你們錯了,中國的危機雖已過去了,但在黑暗之下卻又隱藏了無數未知的危機。中國仍然需要人才,來推動國家發展。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而父母把我們送進學校,在我們身上灌注下了太多心血與期盼,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這並沒有錯。在當代的社會中,不進則退,唯有不斷的努力與追求,才能在這世界站立。但是在老師家長的認知中那浮現在紙上決定一切的成績的思想在腦海中生根發芽,根深蒂固。但是人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當我們走在決定命運的十字路口時,我們面前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那一張張白紙上的分數並不代表一切。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書,學的不只是知識,還有理性,態度,技能,邏輯,和前人的寶貴經驗。而不是僅僅侷限於表面。在沒有標準答案時,我們應該試着創造另一種可能性,那纔是讀書的樂趣與真正意義。深圳中學的馬小平老師正是明悟了這一點,所以才主張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老師和學生自由自在的教和學。開闢出一條全新的道路。更深層次的挖掘學生的潛力。

傳統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老師自身的素養和水平以及先進的教育觀念,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僅僅只是紙上談兵,限制了學生的自主發展的潛力。教師在課堂上不是教書匠,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何謂“雅”?又何謂“俗”?這只不過是他人的看法,如此,人要按照他人的看法來做事,那麼他無疑間接失去了自由,這個人會活得好累,即使偶爾他會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卻不敢做。因爲他過於重視他人對他的看法。太重視於在衆人眼中的“標準”而往往忽視了自身的追求與看法。把自己侷限於客觀的表面。人生的目的很重要,這個目的,是誰給我們預定的呢?沒有人,你的父母,你的師長,你的朋友,都有可能參與你的目的的制定,但他們絕不是制定者。

那麼我想提出一個問題:是教育錯了嗎?不,教育當然沒錯,教育讓你學會知識。學會如何生存,如何做人。那麼錯的是什麼呢?是老師家長對成績的過分重視,是應試教育的條條框框限制了學生思想的發展,使學生成爲考試機器。然而哪些所謂的高分考生,出了社會,沒了那些標準答案,卻什麼也不會了。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有才能,有本事,能創新地提出問題,理性地思考問題,能推動國家,社會發展,讓中華民族走向繁榮的人!而不是那些只會一味追求成績,追求標準答案的人!上學,不僅僅只是學習這書面上的片面知識,而是要開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追求的能力。

同學們,請明確你們的學習目的,解開被束縛的想象力和創新力,爲了中華民族更好地站立在世界而奮鬥!爲了自身的追求,自身的價值與意義而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