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论的范文文章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六)
LS07——《官针第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07—C0101→C0116、C0120→C0125‖→‖SW50—Q0102‖→‖SW51‖迁移说明:1、《官针》非独立论文,显见凑篇之简,当迁出;2、《太...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二篇:刺禁论(三)
LS61——《五禁第六十一》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61—D0101→Q0805‖→‖LS60—D1301‖→‖SW52‖迁移说明:1、《五禁》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当迁出;2、《类经》置于二十二卷五...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四)
LS75——《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75—D0101→D1901‖→‖SW55‖迁移说明:1、《刺节真邪》乃刺节、真邪两论凑简成篇,非独立论文,均宜迁出;2、《甲乙》分散置于卷九第...
《黄帝内经素论》第八篇:灵兰秘典论(一)
★★★★★篇名释:1、前部主论十二脏之官能,以及养生、治天下精光之道,因帝藏灵兰之室,是为灵兰之论;2、后部主论以身形、肢、节、【月囷】肉考察五脏六腑之望形法,明确指出五脏六腑在胸胁、腹里各有畔界,其为先师所传秘笈,...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八篇:气穴论(四)
Q0336分肉:1、《类经》七卷七《气穴三百六十五》注:足少阳阳辅也,重出。2、黄元御注:分肉,《新校正》:‘按《甲乙经》无分肉穴详处,所疑是阳辅,在足外踝上。左右二穴,皆足少阳经穴也’。3、高士宗注:脐上水分穴,两旁滑...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篇:骨空论(三)
Q0105寒府:1、高士宗注:寒府,太阳经脉也。2、黄元御注:寒气聚会之所。Q0105解营:1、《内经校释》注:解,为骨之分解处,即骨缝的意思。营,窟也,意指穴腧。《太素》卷十一注:‘寒热府在膝外解之营穴也,名曰腕关也。’2、《...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二篇:论疾诊尺(三)
LS74—D0101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黄帝请教岐伯说:我想不用色诊、脉诊,只分析尺肤,以言其病,从外表推测内里,该怎么办?Q0101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九篇:举痛论(三)
C1001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聋而不痛者,刺足少阳胆经;聋而又痛者,刺手阳明大肠经。C1101【衄】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阳;衃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流鼻血而不止,淤血流出,刺...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三篇:痹论(七)
LS27——《周痹第二十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27—D0101→D0801‖→‖SW43—D1001‖迁移说明:1、原篇《周痹》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2、《太素》置于卷二十八《痹论》,即《...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六篇:皮部论(三)
Q0110泝然:1、《太素》卷九《经脉皮部》注:流逆上也,谓寒邪逆入腠理也。2、王冰注:泝然,恶寒也。3、《类经》九卷三十一注:溯,音素,逆流曰溯。溯然,竖起也,寒慄貌。4、泝,su4,通溯,鱼儿逆水而上状。泝然,毫毛直竖状。Q0110腠理:1、...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四篇:痿论(一)
★★★★★篇名释:本篇从五脏之热所致五体(皮、肉、筋、骨、脉)之痿导入,继而深入论述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悲哀太甚、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有渐于湿、有所远行劳倦五因素对痿症之影响,以及五脏痿之辨别、独取阳明治痿机理...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篇:生气通天论(八)
D0101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1、黄元御注:伯高答辞,在《通天》篇。黄元御所断妙极;2、本句引自《通天》LS72—S0101句,不同的是,本句为伯高之言,被引作少师之言。看似有所出入,实则表明:伯高与少师都对先天遗...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四)
LS55——《逆顺第五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55—D0101→B0303‖→‖LS06—B0401‖→‖SW51‖迁移说明:1、原篇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2、《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三《量...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一)
★★★★★篇名释:1、前部主论针刺深浅与病位之关系、官针之功能、九针之作用、刺之九变、十二节、五脏病之五刺法、十二经刺之深浅、徐疾标准;2、后部主论针刺筋、脉、肌、皮、骨五体之浅深标准,并作出了相应解论;重申...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四)
SW05—Q0208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中央生出湿气,湿气化生泥土,泥土滋生甘味,甘味促进生脾,脾生然后生肉,肉生然后生脾,脾脏主管口唇。Q0209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篇:生气通天论(十一)
摘录1:《心理学基础》第七章第二节《人格结构》——大五结构和五因素模型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与英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共同提出人格由五个基本维度构成:Ⅰ:外向型;Ⅱ:随和型;Ⅲ:尽责型;Ⅳ:情绪稳定型;Ⅴ:文化或智慧型...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四)
D0301帝曰:【星辰、八正、四时】,何候?黄帝问:星辰、八正、四时,用于考察什么?Q0301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岐伯说:星辰,是用于规范日月运行之参照系。Q0302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八正,是用于考察八...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四篇:四时刺逆从论(一)
★★★★★篇名释:1、前部主论四时之气灸刺之道、四时从刺之标准、四时逆刺之危害,阐述了四时刺之五变学说;2、后部对四时之病因、四时之从刺、四时之逆刺作出了相应解论。因本篇既论四时之刺,又论刺之逆从,故此名篇《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一篇:胀论(二)
‖LS57—D0101→Q0601‖→‖LS35‖LS57—D0101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黄帝请教岐伯说:水胀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怎么区别?Q0101岐伯答曰:水始起...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五篇:疟论(三)
‖SW36─C0101→C0510‖→‖SW35—Q1003‖SW36—C0101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太阳膀胱经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部发起,先寒后...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篇:五味论(二)
‖SW22─Q0224‖→‖SW22—Q0222‖→‖LS63‖SW22—Q0224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五味,有辛味、酸味、甘味、苦味、...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一篇:热论(六)
LS23——《热病第二十三》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23─C0301→C1801‖→‖LS21—C1201‖→‖SW31‖迁移说明:1、原篇《热病》无问无答,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2、《太素》置于卷...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八篇:气穴论(五)
《气穴论》气穴总数统计表及说明三百六十五穴相关说明:说明1、《内经注评》注:扣除重复计算的30个,实为363个。说明2、《类经》七卷七注:自脏腧五十穴至此,共三百六十五穴。若连前移附针刺类原文所列之天突、十椎、胃脘、...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一篇:胀论(三)
LS35——《胀论第三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35—D0501→Q0507‖→‖LS29—Q1307‖→‖SW08‖(已迁至《灵兰秘典论》)‖LS35—D1001→Q1003‖→‖LS57&mda...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四)
‖LS59—D0801→B1501‖→‖LS38—Q0901‖→‖SW53‖LS59—D0801黄帝问于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别之奈何?黄帝请教伯高说:人体之肥瘦、身形之大小、体质之寒温,有年...
 1 2 3 下一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