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5W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

當生存成為奢侈品,活着便是一種幸福。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昨天剛看完了《活着》,實在是有些壓抑。都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對於富貴來説似手並不是這樣的。的確,最開始的富貴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敗家子兒,吃喝嫖賭無一不做。就連家珍挺着肚子跪在地上求他回家,他也無動於衷,還對她,直至富貴自己都覺得無趣了才叫人把家珍拖了出去。那時的他着實是可恨的,一直到他輸光家產才慢慢成長起來,有了人樣。

破產後的他一直在努力承擔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以及一個父親的責任。他不再像以前那般胡作非為了,他開始下地幹活,關心家人,但命運似乎就是想和他開玩笑,他們搬出去不久,他就成了沒有父親的孩子;在去給母親請郎中的途中被抓去當兵,好不容易回來後又發現自己已經成了沒有母親的孩子了,原本聰明伶俐的女兒也被剝奪了聲的機會。

命運在安排他成為“孤兒”後還沒有罷手,而且似乎還和他玩起了遊戲,每次當富貴陷入困境時,他就會開恩給富貴一點希望,可還沒等富貴完全定格下那些美好時,一盆冷水就緊接着潑了過來,如此周而復始,直至富貴成了一頭牛的名字。

富貴先後失去了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以及外孫,他送着一個又一個親人離開這個世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他每失去一個親人,我都覺得應該是最後一個了,可命運卻不想放過他,最後獨留他一個人孤苦伶仃時才肯罷手。

其實我不太明白上天留着富貴繼續活着是對他的恩賜還是詛咒,我只知道沒破產前的他確實是面目可憎,幡然悔悟過來的他也的確一直在努力地活着,經歷過太多太多的絕望。

有時候我又會覺得富貴也許也不是一個只有黴運的人。他父親雖然對於他敗光家產的行為十分氣憤,可卻還是立即變賣了家產替他還債,還用心良苦地全兑換成了銅錢想要告訴他每一個銅錢都來之不易;無論他之前做了多少荒唐事,他的母親始終都是相信他的,在臨死前都一遍遍地説着“富貴是不會去賭的。”

即使他之前那樣對家珍,可家珍還是一直不離不棄,放棄了好日子都要和這個之前不務正業的“敗家子兒”在一起;鳳霞一下子從大小姐變成了貧困户家的孩子,後來還成了啞巴,可她卻出奇的懂事,為整個家庭的生存出了不少力;二喜是個老實的好人,不僅愛惜鳳霞而且真心實意地對富貴一家子好……

當我還在痛恨龍二的無恥時,搶奪富貴家產的龍二被槍斃了;被拉去當兵,見了無數的死亡後平安回家;在吃人的饑荒中成功活了下來;還有前面提到的暖心的家人,都讓我認為富貴一生中也還算是有些幸運成分的,但是我又會想如果他沒有擁有那些幸運他會不會反而不會面臨接連失去至親之人的絕望呢?

也許他會在繼續吃喝嫖賭中度過四年,然後直接被拉去槍斃;也許家珍早就對他失望透頂,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也許鳳霞過不慣苦日子,一開始就跟家珍回孃家了,只剩下他們一家三口……那他會不會因為少面對了幾次至親的離去而少感到一絲痛苦呢?答案也許是肯定的,也許是否定的,我們誰都無法知道,因為我們都不是富貴,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他的想法。

生活有時候可能會逼得很緊,但是我們絕不能主動放棄活着的希望,因為上天是個頑皮的孩子,他總有對你失去興趣的一天,當你熬到了那一天,你的痛苦也就隨之結束了。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2

《活着》是一部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説,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地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同情卻又不得不為他的淡然而新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着他內心的波濤洶湧。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以前喜歡閲讀但很少寫讀後感,這次不是不想寫而是看過讀友們寫的感覺自己更加詞窮,寫不出內涵。人為何而活着?有人認為是為了愛活着,有人認為是因思考而活着,也有人認為因為責任而活着,而富貴卻説:“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年少時的富貴,因貪圖享樂不能自拔,最終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一貧如洗的貧困人家,可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又被命運開了玩笑,給母親抓藥的時候又被當壯丁抓走,苟且偷生只為一個單純的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家,富裕時已經辜負了親人,而這次一定不能再辜負吧。終於活着回家,看到一雙兒女,雖然爹孃已經去世,女兒因病不能變成啞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的幸福。可生活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當一切都在自我滿足的幸福之中時,有慶好好的就那麼走了,當看到這裏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就這樣走了,原本要殺人的富貴因為對方是當初過命的兄弟而非縣長的時候就這麼原諒了,可他原諒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慶埋了,擦乾眼淚偷偷的回家,最後家珍還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實。日子波瀾不驚的繼續,原本以為苦難就此結束雖然清貧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鳳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後甚至連五歲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情節,可最後又被富貴的開朗所感染着,趕着那頭叫做“富貴”的老牛,樂呵呵的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也許富貴覺得他不是單純的一個人活着,而是所有人再他一個人身上活着,活着看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

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如果自己是富貴或許做不到如此活着,但更慶幸不是富貴,可以為活着而更美好的努力着。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對於自己來説,活着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實的笑對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着。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3

讀餘華的小説《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個性大的改變。要説收穫,則無非是在感歎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就應知足。

我認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為人的軟弱,因為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應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捆綁中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為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好處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理解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為以前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留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理解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4

《活着》這本書其實很簡單,它就告訴我們兩個字——活着!

書中的主人公福貴有着一個坎坷的命運,從年少時的少爺,再到後來的落魄,看着親人一個又一個地離開自己,直至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面對着這些悲傷,主人公堅持活了下來。

在一開始的部分中,主人公變成了一個農民,地位的變化懸殊並沒有使他放棄生命,他逐漸適應了貧窮而又辛苦的生活,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中,經常有人會因為企業破產倒閉而終此一生,但是失敗衰退又能怎樣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話説得好,古人對於生命的珍惜熱愛從中而出。生命,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即使世界上有着無數的生命,即使地球上有幾十億人類,即使你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那些人中的一員,也不要看輕自己的生命。對於生命的熱愛,應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吶喊,是靈魂的呼喚!

作者為了寫出“活着”的思想,為了寫出對於生命的熱愛,不僅設置了重重的苦難,還添加了許多與福貴相對比的人物來突出生命的重要。在戰場上,主人公小心翼翼,唯恐被打死打傷,而很多士兵都戰傷,但那些把他們運到後方陣地的人,只是把他們扔到地上,不給於救治。這就是對於他人生命不敬,是對生命的褻瀆與輕視,是一種最可恨的行為,由此,我們在意識到生命重要性的同時,也不能僅僅自私地保護自己的生命,還要尊敬別人的生命,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儘可能挽救別人的生命。因為生命是等價的,挽救了別人一條命,就等於自己救了自己一命。但在書中,當家珍對想輕生的春生説出:“你還欠我們一條命,你就拿自己的命來還吧。”時,她在勸誡春生要活着,但是他還是上吊死了。確實,十年動亂所帶來的苦難是人難以承受的,畢竟在那個動亂、沒有公平正義的年代裏,人的生命在那些瘋狂的“革命者”眼裏沒有什麼太大的價值,有很多的著名作家和科學家都自殺在那個悲傷的年代,如老舍先生。但是也如食指在《相信未來》中訴説的那樣: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在逆境中,我們更要珍愛生命,相信終有一天真理終會站到自己這一邊。真理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而如果連命都沒有的,哪能看到太陽升起的時刻!

另外,作者書中所用的語言也很有地方特色,帶有山東地方特色的粗獷,文中的語言更加貼合實際,讀起來更加真切逼真,讓人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地方特色,感受真真切切的農村氣息,這對於描述一個農村的背景擁有着巨大的作用。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5

很多人都會有這個問題,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似乎活着也沒有什麼意思。活着就是個經歷的過程,也許總有一天會結束,但是至少在我們經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為自己而活。在《活着》這本書上就闡述了這一點。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也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6

人越懼怕死亡,就活的越怯懦,而堅強樂觀是對死亡的超越。人因為孤獨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獨,在冥冥中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互為因果。看了餘華的《活着》,才開始覺得自己從未真正的活着。

《活着》講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表達了福貴一生的起落盛衰,讀它,我們會頓悟活着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人一旦被上帝關注,那麼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遺棄。那一抹悲傷的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家珍之父羅鼓聲張的接走了女兒,帶着福貴未出生的孩子。福貴木訥了,啞然了,沒有説一句話。我一直認為:親情是人內心中無形的線,看着親人為自己所累時,人的自責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貴也如此。福貴的人生軌跡從圓滑優美的弧線變的曲曲折折、顛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時的福貴叫“富貴”,帶有點諷刺性的悲涼,但此時的福貴很真實,很認真的在活着。

人一旦真實得活着,那不真實也變的真實了。當福貴的妻子家珍帶着兒子有慶回來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裏被自己痛打痛罵的妻子竟好端端的站在門前,帶着那份執着的微笑,福貴終於明白了自己有多麼的淺薄。女人是水做的,有着太多的柔情和牽絆,而女人又是堅強執着的,有着太多的深情。在人擁有時,人就會很容易忽略她的存在,在他失去時,他才想起她的好,但此時的福貴再也不會不顧妻子了,他開始變的疼愛自己的妻子了。他們的愛情不再是奢侈的形式,而是情深似海的患難夫妻,為了一家人活着,他們真實的在勞作。

這也許是上帝故意搞的一處鬧劇,活生生的讓一個人經歷些許的生離死別,而後徹悟人生。

在戰火紛飛時,福貴更想活。之後遇到解放軍,他倖免回家,看着那依舊的茅草屋,福貴也許感到從未有過的親切;看着眼前的一雙兒女,福貴也許才真正體會到活着有多麼的重要。眼淚是思念的載體,是歡欣的背面,是情意綿綿的流淌,夫妻兩人劫後餘生相逢是讓人感動的人生場景。福貴在死亡中的掙扎是有價值的,是對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獨和痛苦的勇敢。

但命運似乎並不讚賞他的堅強和勇敢,無情的奪取了有慶年輕的生命,福貴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了,看着靜靜躺在病牀上的兒子,福貴的堅強被失子之痛衝磨的所剩無幾了,他也許自責自己給兒子起的“有慶”這樣帶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貴還在活着,因為還有家人。可理解的情況下,他往往將感情轉移到他物,人是情感動物,再怎麼受打擊,也磨滅不了他真實的性情。福貴經歷了太多的不幸、悲傷和痛苦,我想,他已經超脱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

經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麼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就像福貴在靜靜的午後向別人講述自己的一生。其實,福貴一生的悲摧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一個不成熟時代的,20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有着太多的躁動與不安,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潮流中顯得搖搖擺擺,難以把握。那是一個不成熟、不理性、不民主的時代,而人總是被動的接受那個時代,人權也許遭到了上天都難以容忍的程度,福貴就是那個時代的不幸兒。個人雖然超越了生死。但卻難以超越時代,而福貴卻在那個悲摧的時代裏好好地活着,帶着份別人看不懂的釋然。

《活着》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書中,生命在不斷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變得異常詭異,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測的成分也就越來越大,越能體會生命的可貴和活着的不易。那層出不窮、帶着與生俱來的印記。生活的意義與幸福的標準,永遠沒有答案。《活着》向我們昭示了平靜從容生活的可能,絕望的不存在。

“人為什麼而活着?”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個眾説紛紜而沒有結論的話題,餘華這樣説: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我想起了身殘志堅的作家史鐵生,年輕時因一次意外,雙腿殘疾,之後又頻發重病,生活坎坷,然而他在《我與地壇》中曾説: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它還説:活着是自己的一種選擇,既然選擇了活着,為什麼還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們透過淚水觀察到了微笑,通過苦難體會到了生存。

福貴一生的悲劇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着,為了什麼,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着。正如餘華自己説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他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藴藏着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以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會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都要好好地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7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8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裏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裏的孩子也被孃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後帶着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後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後福貴經歷文革、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後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餘暉裏,已然垂暮的老人駕着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為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9

逝者已矣,風煙俱淨。《活着》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人的一生看上去很漫長,可也許在不經意多年以後看來,也不過如此。會有很多陰差陽錯的巧合。比如在打仗時福貴一定沒有想過,多年以後,他和春生的相見竟是因為他淒涼落魄的晚景?他的一生有幾十年的漫漫歲月,可我們花一個下午便能讀個大概。

實際上並不長。我們看見了他的一生,除了年輕時風光的一段日子,就剩下苦難了。不過他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在自己經歷的歲月裏,有苦難,更有幸福。他相信無論是自己的妻子兒女,還是女婿外孫,都是最好的。因為他曾切實經歷過那些人和事,所以他才能在時光的磨礪中樂觀堅強地面對世界。

幾十年的時間對於歷史無足輕重,可是對於他自己,卻意味深長久遠。在接踵而至的打擊中,惟有堅強的意志戰無不勝。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0

餘華説過:“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國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就有希望,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着,一切都會更好。

餘華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卻生動地刻畫出了生活的真實,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我難以忘懷,那個小村莊,那家人,那頭牛。

小説主人翁是一個地主少爺,他叫福貴。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也輸了父親,他家變得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因困苦的日子而失去了生命。福貴沒有退縮。他試着學做農活,要承擔起養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並不容易。而每次生活有了起色時,親人卻一一故去,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但又沒有辦法。

福貴,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勇氣的。那麼,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生多彩,世態萬千,我們有幸經歷這一切,不得不對生命的磅礴肅然起敬。

我們像是命運手中的螻蟻,挫折總來得猝不及防。福貴的真身,生活中也不少見。我家附近住着一個老人,年齡已過百歲。爸媽和我講述過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是住在山上的。他和他的妻子,兒子,還有兒媳婦,也是如此。盛夏的某一天,洪水肆虐,他所在的村莊,也被洪水淹沒了。洪水帶走了一切,也帶走了他的妻子。洪水遠去,他無助地站在以前的家門口,手足無措,一下泄了氣。他卻並沒有絕望,也許還牽掛着孩子,也許心中對生的希望還未泯滅。年近晚年,兒子和兒媳婦也相繼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滋味很痛。現在,每天經過老人家,他卻總是坐在門口,面帶笑容,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絕望。顯然,他看淡了,他沒有放棄活着,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

現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青少年,風華正茂,卻總因一些小挫折,要死要活。活着對他們來説,只是一種樂趣嗎?樂趣盡了,便不再延續嗎?你們可曾想過,在災難中,不計其數的人,為了活着忍受了多大痛苦。活着對他們來説,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着,是一張通往死亡的單程票,它無法退票,生命於人,無論高貴或是低賤,富有的,貧窮的,都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是長遠的,也可能是短暫的。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1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説。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説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着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形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説聲再見。

看過小説《活着》讀書心得的人還看了:、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2

《活着》是一部講述從解放戰爭後期到七十年代末期是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書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其中也折射出眼淚的內涵和親情友情的可貴。作為讀者,我卻灑下了數不清的淚水,有感動,有憤恨,有同情,更多的是觸動我心靈的人生真諦。從此我知道了, 活着 如此一個簡單的字眼,卻承載着太多太多,更多的是滿滿的幸福感。

主人公福貴年輕時頑劣不羈,嗜賭成性,十年如一覺,他享受到了世間的温柔與富貴,棄家人的苦心勸説於不顧,終於將將家產全部敗光,隨之而來是父親去世,母親病重的噩耗。生活的殘酷與窘迫讓他徹底從虛無縹緲的夢境中驚醒過來,卻又被國民黨抓了當壯丁,經受過槍飛彈打的痛苦,在福貴心中,家鄉的月亮才是最圓最亮的。

有幸他於戰場上苟全了性命,正想回家好好生活,而破敗不堪的生活卻讓苦難繼續上演,親人們的相繼離世成為他心中永遠流血的傷口。

我無法想象他是怎樣用那雙佈滿老繭的雙手撥開一片黃土地,將親人連同自己的絕望埋葬在地下。暮年之時,與一頭老牛相守,在一抹燦爛的夕陽中引吭高歌,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這正是對福貴一生的最佳詮釋,聽起來是多麼的淒涼與不堪。世間的温暖多情,冷漠與悽苦讓他留戀忘懷;動盪和苦難,平靜和快樂的一生正是我們每個人走過的一生,無需過多的解釋,只要好好的活着。

書中還有許多觸動心靈深處的情景,想起年僅12歲的鳳霞被父親送到富人家做傭人時,我忍不住淚流滿面,也許是因為同情鳳霞坎坷的命運,也許是感激我們現在擁有美好陽光的生活;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忍受過 面朝黃土背朝天 的艱辛生活,更不知道為了生存而不顧一切拼搏的辛酸。

我們應該慶幸,活在了這個嶄新的時代,在新的時代裏,我們展現給他人更多的應是積極與不解的奮鬥。眼淚只會增加我們前行的重量,而豁達坦然的接受才是人生快樂的信條。

羅曼、羅蘭曾説過: 人生應該有兩盞燈,一盞是勇氣的燈,另一盞是希望的燈我真心覺得福貴是苦難中的倖存者,他心懷這兩盞明燈,指引着他堅定的走下去。無論是有慶輸血時蒼白的面龐,還是鳳霞被迫送走時簌簌的淚水,一切的不幸都被放下,埋藏在心靈最深最靜的角落裏。

福貴經歷過的苦與痛猶如一杯苦不堪言的苦丁茶,入口時是掩蓋不了的苦澀瀰漫在嘴角;當回首滄桑年月時,會感覺到清香與甘甜,就像剎那間盛開的花朵,散發出香氣。就是這樣美妙,福貴用行動向我們闡釋了生活的真理:人生的道路,即使坎坷難行,你也只有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最終無悔而去。

餘華用一位農民淒涼的一生告訴我們人世間的可貴,生命的窘迫絲毫不會降低親情友情愛情的濃度,最重要的是擁有了快樂,多快樂一分鐘,生命就少了一分遺憾。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3

在讀這本《活着》之前,我簡單讀過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説真的,我不喜歡餘華這個人的文章,在我看來他的文章太過鄙俗,就算這些文章是在真實反應社會的某種黑暗面,但我還是更傾向於魯迅的批判和馬克.吐温的戲謔.

《活着》這本書是餘華為了教會我們,人要好好活着這個道理,他説:“……《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必須承認這句話很經典,但我的想法和餘華的完全背道而馳.

我完全不認為父母給了我生命就是讓我一味地活着,像行屍走肉一樣活着有什麼意思?這客氣地説,餘華是個過度珍惜生命的人,也就是貪生怕死的人.當然我不是在説生命是不值得珍惜的.同樣一條生命,他可以在死亡的洗禮中把生命的意義昇華到極致,也可以把生命儘可能地延長,最後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在盡頭.相對於後者,我更傾向於前者的毫不畏懼,和死亡的絢爛.

我不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為了我的靈魂而選擇活着或死亡.只是為了活着而違背了靈魂的本意,這是令我髮指的.就像浮士德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了惡魔,從那時開始浮士德就已經死了,縱使他出賣靈魂是為了換取知識和青春,他也已經親手把自己扼死了.

有人説,生命是流星,一瞬即逝.但我卻可以用死亡的火焰把我的生命變為煙火,變為曇花,縱使只有那一瞬的美麗,因為靈魂轟轟烈烈的演繹,我把那刻骨銘心的美變為永恆,留在人間.

煙花給了天空一個最唯美的微笑,然後為這微笑而被撕碎開去.

我就是在追求這樣殘破的美,但我也很清楚,這個世界上像我一樣可以為了靈魂而捨棄一切的人是少數.

在普通人的眼中,靈魂不過是人死前後體重0.000046克的差異,從而將靈魂的重量定義為46微克.然而靈魂到底存不存在,人從哪裏來,又該往何處去,天堂是否真的向人類敞開,通往天國的階梯到底在哪裏?之所以這些成為人類千年的難題,只是因為時間有多少靈魂想要被拯救,想要得到救贖,從而人性中的善與惡,一切的一切,全部糾纏在這46微克中,被沉重的鎖鏈羈絆,渾濁了再沉澱,沉澱完再渾濁,不斷地周而復始,永恆地循環着.

肉體只不過是禁錮靈魂的東西,而生命可以把靈魂在現實中具體化,只不過是聯繫靈魂和現實的媒介罷了.所以,與其説是單純為了活着而活着,不如説我市為了完成我的靈魂在世間存在的意義而活着.

“彼岸花,開彼岸.”也許留下的只有曼珠沙華猩紅妖豔的花,與甜膩的花香,在彼岸見證這最後的結局.

假如我給《活着》寫序

姓名: 學號: 班級:漢語言文學

摘要:餘華精心雕琢的故事或許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讀者的眼球,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同時也沖淡了作品的語言魅力和作品的真實性.我建議餘華適當放棄那種以給人造成強烈視覺衝擊為目的的寫作手法,多關注真實的人生,而不要耽溺於那些色彩濃豔到有如梵高畫作的故事,因為真實的人生裏往往藴藏着足以使人淚下的偉大力量.

關鍵詞:活着 餘華 誇張 真實

總夢想着,作為“紅迷”的我,能在《紅樓夢》各種譯文版中加上我寫的序,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這樣一部壯麗宏大的文學鉅著.每每對人提及,得到的回答無非是:“放着那麼些個專家學者作的序不要,人家偏偏就看上了你?”我總消極地的堅持着,臉上掛着尷尬的笑.時至今日,雖然內心深處還保留着這個夢想,但我也知道,有些夢想,就是實現不了.為《紅樓夢》寫序,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我寫序的熱情依舊不減,於是才有了這個似乎有點不自量的題目.好在我寫這些東西無非是自娛自樂,絲毫沒有發表或者公開的意圖.少了些焦躁的目的,便多了幾分寫作的快樂.周國平有一段説日記的話:“日記是最純粹的私人寫作,是個人精神生活的隱祕領域.在日記中,一個人只面對自己的靈魂,只和自己的上帝説話……”我覺得這段話用在寫文章上也未嘗不可,一個人只有在面對自己的靈魂,不為外物束縛,才能寫出超凡脱俗的作品來.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為書寫序的權利,發不了不要緊,大不了當作日記.能夠當作日記的文章並不多.

中國人謙虛,一味地貶低自己,替人作序叫“佛頭着糞”,作跋叫“狗尾續貂”;而這種謙虛的另一種表現則是過分地抬高他人,在介紹某個作家作品時,動輒“大家”、“鉅著”,讓人驚詫整個青黃不接的當代文學史,真的迎來了春天?至於我這篇序,姑且還是讓餘華“佛頭着糞”吧.

首先説到他的《兄弟》,因為這是我最早看的餘華的作品,看了上部過後,覺得不對胃口,和想像的太不一樣,於是沒了看下部的衝動.對於我這是很少出現的情況,我看書向來是有始有終的.或許就像許多評論家説的那樣吧:荒誕的故事情節,失敗的人物刻畫,沒有力度的文字表現手法.以致有人揚言要給餘華這個曾經的牙醫拔牙,拔掉他的“黃牙”、“假牙”、“雜牙”、“黑牙”.措詞之激烈,可見一斑.

於是又過了好久,我才又敢看餘華的作品.看《活着》就是在這個時候.不長的故事,只花了一上午的時間.

一貫的大時間跨度,從上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的紈絝子弟福貴,因為沉溺賭博輸光了家產,生生地將老爹氣死,已有身孕的妻子家珍也被丈人強行帶回孃家.家道的敗落倒似乎讓他一下子長大,明白了肩上的責任.不得以,為了維持生活,他從贏走他家家產當了地主的龍二手裏討來五畝田地,與母親、女兒一道勞動,過起了農民生活.一年後,妻子帶着半歲的兒子回到他身邊.其實從某種意思上講,這樣的生活,也未嘗不幸福,就像福貴的娘説的那樣:“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但在那樣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連男耕女織式的平淡生活幾乎都成了奢望.為了給母親治病,福貴帶着僅剩的妻子從孃家帶來的兩塊銀元,到城裏買藥,沒想到陰差陽錯卻給國民黨的軍隊拉去當了壯丁.在戰場上,福貴忍受着飢餓與寒冷與死亡的三重壓迫,九死一生,最後成了解放軍的俘虜,幾乎是僥倖地撿回一條命.歷經波折,他終於回到了家裏,一家人抱頭痛哭,卻得知母親早已去世,而女兒鳳霞也因為一場病變得又聾又啞.真個是物是人非啊.接着是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地主龍二因不配合人民政府,被判槍決.緊接着又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全村大鍊鋼鐵,吃大鍋飯,用歷史課本上的話説,那個時候,生產關係並不適應於當時的生產力發展.這造成了在三年饑荒中,村裏人幾乎餓死.俗話説,貧賤夫妻百事哀,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逼於無奈,福貴夫婦只得把女兒送給人家.就是這樣一個夫妻倆熱愛的兒子,卻因為給產後大出血的區長夫人獻血被庸醫無情地抽乾了血液!而那個區長正是福貴在戰場上認識的好兄弟春生.一家人痛不欲生,家珍的病也一天天重了.文革來了,春生、隊長等一大批人都被打成了走資派.可喜的是鳳霞的婚事終於有了眉目,男青年萬二喜雖是偏頸,但人卻實在,自然而然地和鳳霞走到了一起.不久後鳳霞有了身孕,給這個不幸的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歡樂.然而好景不長.鳳霞生把孩子生下來不到十分鐘,因為大出血,死在了奪去有慶生.

《活着》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説.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餘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餘華一直所不屑的.餘華所崇尚的只是敍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敍説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敍説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閲讀.這樣説來,《活着》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在後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現實主義為標榜的中國主流文學評論,對《活着》給予了尖鋭的批判.例如:認為作者將主人公富貴最終的活着類比為一種類似牲畜一般的生存,並予以唾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尤其是當海外市場對《活着》給予了高度的評論評價後,有關《活着》的另外一些見解漸漸出現.例如:《活着》是繁花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富貴的命運昭示着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虛妄而已,結尾那個與富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另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只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並無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

事實上,後一種可能是非常大的,因為餘華在冰冷中敍述殘酷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着》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閲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這樣就會有一個結局: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閲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

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裏.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活着。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4

其實,很早就聽説過《活着》這本書,自己卻遲遲沒有刻意的接觸。某天一個下午,隨手一翻,便深深的陷入主人公曲折的命運之中。三個小時,我一直攥着手繃緊了神經,直到書一頁一頁的被翻完。晚上,又把同名電影翻了出來,相比之下,電影顯得太温柔,張藝謀顯的太温柔。

死去,其實才是活着的真正名字。

由於賭博,本來錦衣玉食的福貴少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從此福貴就像被命運拋棄在某個暗無天日的角落,喘息着痛苦着。有時候,我們彷佛看到了希望。鳳霞結婚懷了孩子、年少就懂事的有慶是長跑第一名,儘管簡陋但是也有歡快,絲絲的暖意時時衝上心頭。但是命運的利劍還是無情的揮向了福貴。福貴無奈的看着自己深愛的人一個一個的死去,我們的心也被一次一次的戳痛。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

我腦海裏的有慶是這樣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短短的頭髮、笑起來有酒窩、總是向着陽光的方向奔跑。看到他彷彿就看到了希望。在他看來,生活艱辛沒什麼!他熱愛生活就像熱愛他的兩隻小羊一樣,單純且美好。終於,有一天,有慶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彷佛有一道曙光射進了福貴家,一切都在變好。

突然有慶死了,冤枉而且荒謬。由於有慶血型和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抽血過多而死!

噩夢在延續,讀者看到所有的絲絲的温情和點點的希望,都被一個個悲劇扼殺在了搖籃裏。

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冰冷和麻木,只剩福貴平淡的敍説。

我們為什麼要活着?

餘華用它的筆桿直戳人性的弱點。福貴為什麼不去自殺?我們有時候會想。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悲劇,無奈的看着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相繼離去。他不應該絕望嗎?他不應該對生活失去信心了嗎?他不應該很孤單嗎?我想,福貴是絕望、痛苦和孤單。餘華偏偏讓福貴活着,這活着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釋然。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福貴忍受着,訴説着。我們儼然不能從他平淡的語言裏,感受到過去的絕望和痛苦。

最終我們都會明白,不管是你拿到大學通知書時的喜悦,還是失戀時的傷心,只要活着,時間的力量最終會把他們變成蒼白的結果。時間總會讓你忘記一些東西,承受一些東西。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5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説《活着》,《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敍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説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説:“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户,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説是生活,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説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説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説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説:'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看到這裏真是説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麼會如此荒唐 怎麼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 真是什麼樣的人心 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着,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説: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6

再次翻開《活着》在大二時就已經讀過一遍,因為時間間隔有點長,只是大概記得故事的結局,而情境忘的差不多了。今天又讀了一遍,不由感慨:好的作品讀多少遍都不為過!

不得不説,餘華是一位具有高超煽情技巧的作家。剛剛讀完這一作品,臉上還留着淚痕,眼框還是濕潤的,不過心卻慢慢越來越平靜了。是啊,讀完它,我沒有理由不平靜,沒有理由不思考……

“二喜,有慶不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這句話總是縈繞在我的耳旁,所有的這些名字,這些人物,都讓我覺得是活生生的。也許是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書中描繪的場景都覺得那樣地熟悉,他們的形象似乎都可以在我的生活中找到代言人。小時候,不明白那些在地裏勞作的老者,為什麼對着一頭不言不語的老黃牛喋喋不休;小時候,也有很多像有慶一樣的玩伴;小時候,也見到像鳳霞一樣的姐姐以及家珍一樣的女人;小時候,也取笑過像二喜一樣的女婿……一切都那麼的親切,所有的人都那麼的生動,他們的故事,平凡而感人,瑣碎而深刻。

讀着這一作品,不由地就投入進去了,就像是自己就坐在老福貴的身旁,靜靜的聽着這位老者對他的往事娓娓道來。時而鄙視、時而切齒、時而沉默、時而哭泣、時而感慨、時而會心、時而歎息、時而釋然……當看到福貴少爺放蕩不羈、自命不凡時,我鄙視他;當我看到他粗魯的對待他懷有身孕的妻子時,我咬牙切齒;當我看到他穿着絲綢衣裳被裝滿銅錢的沉甸甸的擔子磨破了肩膀時,我感慨;當我聽到徐老爺用無奈的語氣説“報應啊,報應”的時候,我沉默;當我看到鳳霞從一個活潑美麗的小姐變成一個又聾又啞的小村姑時,我歎息;當我看到小有慶不知疲倦跑來跑去的身影時,我微笑;當我看到一具具冰涼的屍體時,我痛哭;當我看到老年的福貴安詳的表情是,我釋然……

這部作品不僅讓我對人生有了一個思考,而且讓我有決心去改變自己的一些不足和缺點。步入研究生生活已近兩個多月了,常常都覺得很累、很悲觀。現在想想自己在過去那兩個月做了些什麼,真覺得不值一提,每天似乎忙忙碌碌,卻忘記自己要追尋的是什麼;每天都覺得壓力很大,卻不知道為何要讓自己活在不該有的壓力之下。時常抱怨、時常抑鬱、時常煩躁……我發現自己一直在追尋着什麼,我總是拼命跑、拼命追,忽視了一路上的所有風景!細細想想這二十幾年來,我好像一直是父母長輩眼中的好孩子,上國小時就知道我要進縣裏最好的中學、上國中就知道要考重點高中、上高中知道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學、大學呢?發現自己學的東西太少,所以決心要繼續深造。

現在,我在深造的路上,卻似乎不知所措。看到身邊的同學各有所長,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導師的要求我似乎一項也沒達到,我慌張了,默默告訴自己:不能這樣下去,要努力,要加油!我不停的去圖書館借書,不管有沒有興趣,逼己去讀完一本本的書,以為這樣我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可當我靜下心來讀完《活着》這篇作品時,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就像積蓄已久的火山噴湧而出,不光是為故事的情節,更為自己!我原以為應該為自己驕傲,因為一直在追尋自己的夢想,卻沒發現自己並沒有在追尋這些繁華夢想的過程中得到快樂!那我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是到達終點時那一剎那的輝煌嗎?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事靠着祖上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來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對於這段話,感悟頗深,我想作者並不是説叫我們不要去追求任何東西,也不是要我們甘於平凡,我認為,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生命中充滿變數,不要為自己曾經的錯誤懊惱,更無須一蹶不振,接受這一切,然後努力的活着,全家在一塊就是最大的幸福。人有旦夕福禍,天有不測風雲,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只有堅強的接受,認真地活着,總有一天你會釋然……

當然,除了一些關於人生的感想,也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可能是之前看過餘華的其他一些作品才引發的吧。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兄弟》這一小説,裏面可以發現很多關於當時的政治的線索,主要是時期那段歷史。而這部作品呢,它的歷史跨度也是很長的,從國共對峙到農村生產合作社,從三年饑荒再到……從這一短短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政治的一個變遷,看到國家也像一個人的一生一樣,起起伏伏,也犯錯誤、也有輝煌、也在探索……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7

花了一天半時間吧,把《活着》看完了。也似乎又懂得了些什麼道理。聯想到有些輕生的人十分不該,就在前些天,新車站樓頂還有人嚷嚷着要跳樓,我雖不清楚原因,但相信與福貴一比,定相差甚遠。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者餘華在書的一開始就點明主旨,也為之後的記敍作鋪墊。

作品採用主人公福貴自述的方式,福貴生動的日常語調及其對命運的屈服,向人們展示了將苟活作為唯一生活目標的狀況,使作品更深刻。其為我們提供瞭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去,一次次徘徊在絕望的邊緣,但他卻有着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在他發現害死他兒子的兇手之一是春生時,他深明大義,也明白冤冤相報何時了。當春生面臨絕境時,福貴也依舊盡了朋友的職責,勸他要堅強地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的一視同仁。

在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想想福貴的經歷,我們就一定會鼓起勇氣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而有人只能與福貴一樣勞累一生。在不公平面前,任何的抱怨、逃避都是徒勞,我們可能需要學習福貴身上隨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給予我們太多無奈與困惑,像福貴那樣經歷了許多仍然頑強生存下去,他對生存其實並無明確認識,只是以一種動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續生命。但他在暮年卻能以一種洞察人生的樂觀來對待生命,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説都是一種生活的啟迪。

平凡、瑣碎的生活得利地充斥着我們的每一天,隨着歲月的增長,越來越多的激情被淡薄,過往雲煙的經歷和磨練所體現出的是一絲木訥。

在讀了《活着》以後,才真正思考了活着的意義,也釋然了。現在的生活與福貴相比要好許多,但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還在不停抱怨生活對我們的不公,其實這些苦又算得了什麼。

“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壞。只是在生命的盡頭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8

平靜的近乎冷酷的筆觸,餘華用他哲學的思考為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悲劇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着的意義。

鮮紅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幾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貴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感受到淚水的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歎息,精神的支撐似乎隨時會被瓦解,會在眨眼間煙消雲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忍受着至親們一個個的離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依舊活着。

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笑着活下去》,很喜歡這個劇名,“笑着”是一種人生態度,“活下去”則是要去踐行的生命狀態,“笑着活下去”則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與實現生命,而這,也就是所謂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在人生中困惑與不安,或許是因為他們把人生複雜化了,活着,其實就是最簡單化的人生,也是人生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它沒有額外的喧囂浮華與功名利祿,它僅僅是生命的延續,是最自然的生存狀態,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在福貴輸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產時,福貴的母親這樣對他説:“只要活的快樂,窮也不怕”。是的,有什麼可怕的呢?活着已經是一種幸福,而能夠快樂的活着,也許就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其他的虛名浮利都只是身外之物,只是迷亂了雙眼的一時虛幻。對於失去了所有親人的福貴來説,活着是簡單的幸福,一步一個腳印,孤零零的走下去。

如果文章最後輒止於福貴老人一個人的繼續生存,將失色不少,而作者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為老人福貴找了個伴:老牛福貴。從此,兩個“老不死”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本書的境界也在此中進一步得到提升,在給了人們更多哲思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嚐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後終將歸於平靜,就像大海在洶湧過後終會變成一個安睡的孩子。

也許有人會説,簡單的活着會很平庸。平庸?,你們覺得福貴平庸嗎?不!他不平庸!因為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註定只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但他是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昇華了他的價值。活着,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夕陽下的兩個“福貴”漫步在自己的土地上,悠然享受着“老不死”的幸福。

關於《活着》的讀書心得 篇19

人終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餘華的《活着》,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先是把家產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氣恨而亡;之後他不幸被國民黨捉去當壯丁歷經死難而倖免於世,但母親卻因病去世;再之後兒子有慶被抽血至幹而死,女兒鳳霞產後的敗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軟骨病最終病死;繼而女婿二喜工傷而亡,外孫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撐死了;最後,只留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牛的故事。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完這個平凡的故事後,令我意味深長也讓我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

餘華在序中這麼寫,“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我喜歡與年邁的老者交談,因為與他們交談總能使我對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們,不是痛苦地與這個世界説再見,惶恐着死亡的到來,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練中留下哀愁的容顏,抱怨着不公的昨日。我看到的是,歲月的磨練讓心靈在塵埃中洗盡鉛華,潔白純淨。遊覽過萬千世界,經歷過生命的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卻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給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讓生命在落葉中安享靜美。恬靜的年華里,他們不再問花開幾許,只問是否淺笑安然。

《活着》裏面有一句話十分棒,“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命只有一條,失去了就真的沒有了,這是無價的,是用金錢也買不了的。人生無常,聚散離合。在每個離別的路口,我們只能目送着一個又一個的背影,重重疊疊的留戀不捨載滿了無盡的牽掛祝福。在生命與靈魂融匯的瞬間,凝聚着的是完美、幸福,這瞬間所迸發出的光華值得我們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

老者的心靈都如同流水經過的鵝卵石,晶瑩透亮。年少的我們又怎能吸收全部的光芒只因為,芸芸眾生,不免沾點人間煙火,不經歷時事滄桑的磨練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修煉,讓淡然演繹一生呢但是,這份淡然的人生態度卻多多少少給予了我一份前行的從容。就像一位哲人説過,其實生活到頭來但是是虛驚一場。暮然發覺,原先那麼多隨風而逝的過往都轉成了歲月的逝水沉香,成長的苦痛似乎如風中的記憶,輕描淡寫。我開始學着反轉青春囈語背後的寧靜,輕輕敲打着歲月的皺痕,只期望人生的光景中,我仍然能夠選取做回那個用心樂觀的自己,讓心如鏡,悠然前行。

生命本就是一場旖旎多姿的單程旅行,其魅力正在於它的單程,在於它的有去無回。既如此,我們就當心神清明,盛裝華服地踏上這程生命的幸福之旅,享受生命的奢華。在似水年華中譜就生命的華美樂章。

生活的路還很長很長,生命還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着,比什麼都重要。活着,真幸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