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1W

課改是基礎教育第二輪課程改革的簡稱不斷改革總結才會取得更大的成績,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語文課改工作總結,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援。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篇一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這對老師是一個挑戰、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把新課程改革的推向深入?我以高潮的熱情,本著 “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在語文教學新課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

我把新課標中定量性的規定熟讀成誦, “依法行教”。經過一個學年的教學實踐,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已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

新學期伊始,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瞭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麼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

式。要求學生善於利用網路資源,善於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週要背誦並默寫 “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並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

三、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裡、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語文知識擂臺賽,故事會(《寓言四則》、《女媧造人》),討論會(《風箏》),朗誦比賽(《理想》、《天上的街市》、《靜夜》,並附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皇帝的新裝》),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裡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區域性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篇二

上好新課程的語文課,要不斷加強學習培訓,在轉變教師觀念的同時,努力創造適合學生的語文學習。可以重點通過樹立課程理念、把握課程目標、開放語文課程、改變學習方式、關注課程評價幾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經過一段實踐,我覺得語文課一定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於傳授系統的語文知識,而在於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應是“以讀為主,討論交流”,一節課大部分時間應是學生的讀書交流活動。當然,這種讀書活動決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教師應作為讀書交流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要有層次地安排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對話式的指導和講解,使學生的讀書交流活動有序、有質地推進。

把握課程目標,是上好新課程的語文課的關鍵。 很明顯,新課程不是不要“雙基”,但是新課程的“知識與技能”與傳統教學的“雙基”不同。

首先,傳統教學老師傳授的“雙基”是系統的基礎知識,而學生主要是接受、儲存這種知識。這種“雙基”知識的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儘管十幾年來我們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雙基”並未改變。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新課程則不然。新課程需要的是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新的語文課程不再是系統的語文知識的教學內容和單純的基本功訓練。新課程的語文教育提出教學的開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體驗,注重學生的經驗,注重學生的實踐與探究。這正是終身學習所需要的。

其次,“學習”這個詞的本義不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接受學習,學習以書本為主、以認知為主、以獲得間接經驗為主。儘管這種學習保證了人類文明高效率的繼承和發展,功不可沒,但是這種學習卻是以犧牲個體的直接生長體驗為代價的。學生在獲得“濃縮果汁式”知識的同時,失去了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直接經歷和體會,失去了人類發展取之不竭的動力——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失去的是生命的豐富性和完整性。這種傳統的學習已喪失了學習的基本內涵——實踐性。

新課程改革堅持學習的實踐性觀點,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無論新知識的獲得或是現成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離不開認知主體的活動。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習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資訊化的基礎上回歸“學習”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這也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國際委員會提出的終身學習的內涵: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有定向、激勵、調控作用。教師要善於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激起學生對達到預定目標的強烈願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有教師預設的文字,而且有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中生成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經驗和需求是重要的。新課程不再是“學生適合教師的教學”,而是“教師創造適合學生的教學”。因此,預設的教學目標不應是固定不定的,而應該是開放的、生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經驗和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改變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課程的語文課的核心任務。 傳統教學主張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養規格化人才的教育,強調的是對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變。對學生來講,這種教育採用的是一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這種教育的教學忽視情感,忽視創新精神的培養,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學語文,就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習識字寫字,自己學習讀書,自己去進行口語交際,自己學習寫作文。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有層次地讀書,由“讀通”到“讀懂”再到“品讀”。正如課程標準提倡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得到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學習過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以前在學法指導上有兩個偏向:一是具體情境下的學法指導多,一般情況下的學法指導少;二是教師教給學生統一的學法多,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法方法少。現在非常重視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來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要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包括合作學習的組織及學習活動。學習任務要明確。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為完成共同的任務組織活動,積極交流、溝通,互相支援、互相配合,還應有必要的讓步。還要學會學習別人、讚賞別人,在共同活動中進行評價。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

探求是人類的本能,求知慾是人類本性中最大的驅動力之一。探究學習正是適應人類的探求本能、發展每個人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

傳統教學以學生的接受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這次課程改革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讓學生在已習慣的接受學習之外學會探究學習。

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這是探究學習的前提。天底下沒有一個不愛求知的孩子。青少年為探究提出的任何問題和答案都是有他們的邏輯和道理的,有價值的,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問題。

要鼓勵和幫助每一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答案。

要鼓勵和幫助每一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嘗試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自己獲取新知能力的途徑。這種“新知”可以是對所有的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只是對自己是新的,對別人並不新。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世界上的事物是複雜的,因此學生探究的答案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還可能是錯誤的。探索的經歷和體驗對學生的發展是有意義的,錯誤對學生的學習也是有意義的。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關鍵是“我經歷了,我努力了”。

相信隨著課改的逐漸深入,我會探索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會有更多、更大的收穫。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篇三

胡總鄉中心校堅持以“向規範管理要質量,向課堂改革要效率”的辦學理念,狠抓課堂教學改革。自xx年年5月觀摩杜郎口教學後,我校的課改已經走過了“摸索試驗階段”“課堂教學改革回頭看階段”,本學期進入了“推廣提高階段”。課改不斷推進、深入,教師也有原來的疑惑、牴觸到現在的適應、堅定,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改變。現就語文組在本階段的課改工作作以小結

一、語文組圍繞課改所做的工作

1、認真抓好集體備課

做好集體備課是課改成功的前提。上學期,我們的集體備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形式主義,這學期,我們實行學科組長負責制,備課內容細節式,課堂展示同構式,教學反思研討式。這樣,基本上解決了集體備課中的形式主義,集體備課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2、對課改前兩個階段存在問題研討分析

為了紮實做好課改工作,使課改真正得到提高推廣,我們語文組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前兩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認真分析,意見逐步取得一致:課堂教學只有改革,才能有出路。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問題是正常的,不改革,課堂教學也會存在很多問題。有問題是好事,它可以促進我們思考,問題的解決,又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所以,膽子要大一點,步子要快一點。

3、抓好公開課教學

公開課教學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器。語文組的公開課教學實行雙線並進式:按年級順序編排的公開課教學序列是一條線;隨機拍門聽課又是一條線。這樣就有效的防止了公開課搞課改、常規課還原現象的發生。在評課中,本著激勵、提高的原則,既要找出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要指出教師在本堂課中取得的成績,以激發教師課改的能動性。

二、語文組在“課堂教學改革推廣提高階段”取得的成績

1、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大幅提升

“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質量好起來”是我們教學改革初衷。檢驗一種教學改革是否成功,當然要看學生的變化。通過本期教學,學生參與課堂展示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展示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語文能力得到有效鍛鍊。課堂展示,為學生營造了一種濃郁的競爭氛圍,學生為了不輸於別人,投入的時間、精力更多,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都得到強化。學生的積累進一步豐厚,蒐集資訊的範圍更廣、渠道更多,語言表達更準確、精煉、流利,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別人的展示中,受到了啟發,學會了思考。

2、教師的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經過本期課改,教師由原來對新課堂的不適應到現在駕馭課堂得心應手,教學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新課堂中,教師講的很少,但是備課任務卻更重了,對教材的研讀更深入了。以前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學生,而現在的課堂,不確定因素增多,對教師的知識積累、課堂應變、教學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習、研究已成為語文組的基本氛圍。在我校對外展示的公開課中,語文組教師是最主要的生力軍。截止到現在,語文組教師在對外交流中,已有32人次承擔公開課教學任務。其中,在聯片教研中,劉學成、李保義、鄭丙林、許成中、程有坤、廉殿軍六位教師的公開課,受到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縣教研室葛維春主任聽了李保義的公開課後褒獎:“胡總語文,教學長城”。

三、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對教學的廣度與深度的關係處理得不夠好

語文教學中,展示的學生多,展示面廣,學生得到的資訊多。可是由於展示的內容多,很多問題便不能夠深入研討,教學停留在淺層次上,不利於學生思維深刻性的培養。如何正確把握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的關係,是語文組下一個課改階段亟需解決的問題。

2、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尚需進一步提高

現在的課堂,教師講的時間極為有限。教師只有把這有限的時間充分利用好,才能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點撥到位、提示精確、提問合理、評價恰切、應變及時,真正能對學生有引領、啟發、激勵作用,這是對語文教師的挑戰。語文組教師會冷靜思考,認真應對,把挑戰變為提升自己的機遇,為自己、為學生、為學校,更為我們摯愛的語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