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文化和宗教信仰

來源:瑞文範文網 9.33K
眾所周知,企業文化一詞是美國人提出來的,它的最早實踐者卻是日本人。二戰中日本國內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世人都以為它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不久便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當日本產品相繼敲開世界各國國門,特別是電視、汽車等佔領了美國大部分市場時,美國研究起日本經濟發展的奧祕。八十年代,美國學者紛紛發表文章,指出日本企業發展迅猛的原因在於日本企業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於是企業文化成了日本企業高速發展的首要原因。本文嘗試從宗教信仰這個角度對日本企業文化進行新的詮釋,以便把握日本企業文化的實質。與各國的企業文化相比,日本企業文化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這就是日本企業文化最大的特點。

一、日本企業文化是由宗教和企業的發展決定的

(一)日本企業文化的宗教現象與宗教發展有著很深的淵源

日本企業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日本的宗教發展史上,儒教、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對日本影響最大。在5世紀前後和6世紀中葉,隨著我國和日本的相互往來,我國各種文化和哲學思想傳到日本,儒教和佛教也在此時傳入日本。這兩種宗教對日本真正形成影響是在7世紀初,聖德太子為鞏固對日本的統治,大力推廣佛教,並以儒教、佛教教義為思想基礎,頒佈了"17條憲法",從此在日本推行以兩大宗教為主的"和"式統治。神道是日本的土著宗教,最先是對自然的崇拜,後來吸收了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以"忠"為代表的教義。由於它提倡對國家、天皇的絕對忠誠而被指定為國教,對日本近代影響非常大。因此日本在宗教上一開始就以多元體系為主,它並不象西方國家那樣信仰主宰萬物的"一神教",而是信仰無序列之分的"多神教"。根據1981年日本的宗教統計,日本全國宗教教徒共達20927萬人,是日本人口總額的1.8倍。這點說明了-個問題,大多數日本人並不只信仰某-個宗教,他們信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宗教,由此可見宗教信仰對日本國民的重要性。我國的儒教對日本的影響巨大,"仁、義,禮、智、忠、孝、和、愛"等倫理思想和日本"忠於大皇,拼死不憾"的神道精神從古沿襲到現代便形成了"忠""和"為代表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又利用宗教的形式得以實施。日本企業家認為:人生兩大需求是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為使人們的生活美滿幸福,就要不斷滿足這兩大需求。物質需求通過大量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得以滿足,精神需求則要依靠信仰。當然,這裡所講的信仰並不能完全按西方的模式加以衡量,它可理解為一種追求、理想。人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作為工作載體的企業理所當然要負起這兩大責任,於是宗教的痕跡在企業裡隨處可見。

(二)日本企業文化的宗教現象也是由日本企業的特殊發展過程決定的

日本企業的現代化從明治維新開始,為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政府把大量的企業廉價賣給私人。此時,武士階級的特權也被廢除了,大量的武土進入工商界,這些受神道思想和儒教教義薰陶的原武士一旦進入企業,就不可避免地給企業帶來宗教的各種思想和習慣,作為管理階級的資本家和-般管理者很多本身就是武士出身,因此日本企業文化裡包含有宗教色彩也就不足為奇。其實在此之前,由於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工商界的宗教現象並不少見,只是到了此時因政府各種政策的作用,宗教影響才真正在企業間擴散開來,所以宗教和企業文化的真正結合是從此時開始的,這就是他們自稱的"倫語加算盤"或"士魂商才"的企業文化。日本企業文化與宗教的結合並不是某個企業家憑空捏造出來,它的出現是其傳統文化發展的必然性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這也是其他國家不可能擁有象日本一樣的企業文化的原因所在。

二、全面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宗教現象進行剖析

作為企業文化神經中樞的經營哲學是企業家精神和宗教思想相互融合的產物。經營理念、經營思想,經營哲學實質都是企業家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道德準則、行為規範和價值標準,它是企業家管理的指導原則,通過它把企業的員工凝聚起來,形成共同的志向和精神動力。日本的企業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經營哲學中,"產業報國、以社會責任為己任、和睦相處,上下一致"等思想正是和神道’忠’的思想和儒教的’和"有著莫大的相似性。在大多數日本企業的經營哲學中,絕對不會將"賺取利潤"這個任何企業都必須達到的目標放在首位,相反,他們更多地是強調企業的責任一強調企業對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所負的責任.如松下電器公司就把"產業報國"放在第一位;豐田公司社訓的第1條是:"上下同心協力,以至誠從事業務的開拓,以產業的成果報效國家";日本TDK公司精神:"創造:為世界文化產業作貢獻。"日本企業家們在談論企業目標、經營哲學時,與其說是產業者在發表經營心得,還不如說是一位宗教得道者在傳教佈道,他們的談話充滿了哲學思想,"企業生存目的,企業如何生存"這些現代管理問題經過他們的註解都提升成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發展、生存的哲學問題。有的企業直接將宗教問題匯入企業的經營哲學中。如豐田汽車公司就明確提出:"尊崇神佛,心存感激,為報恩感謝而生活"。正是這種"感激""報恩"的思想,使企業員工的奉獻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生產已不單單是滿足個人物質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給員工這種精神上的滿足。由於日本宗教信仰上的多元體系和相容性,日本員工對企業這種充滿宗教色彩的思想也很容易接受,反映到具體某家企業的經營哲學,則各種各樣,沒有統-體現,但都以儒家的"和",神道的"忠"為基礎。由於宗教的影響,導致了企業的經營哲學都以倫理思想為基礎,再加上各個企業家的觀點,到處開花結果,形成了仿如宗教的各種流派,而企業好像是各種宗教,不過這只是侷限在各個企業內部而已,我們把它稱為"企業宗教現象"。

(二)企業日常的各種活動深受宗教的影響

除經營哲學之外,日本企業日常的一些常規活動也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在松下王國裡,它的每家公司都設有-個神社,專門用來供奉神靈,公司的高階職員每週都要來這裡,由主持神社的和尚給他們講法,使他們淨化心靈,更好地執行公司的有關命令。作為松下創始人的松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他一生中最尊重的顧問就是-個和尚,通過各種宗教活動,企業民宗教的各種教義、精神和企業的巧妙結合起來,然後灌輸給企業員工,使他們相信工作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個人和社團,更多地是追求人類生活的共同幸福。在企業家的言詞裡,處處體現著 種"因果報應""順應同化"的宗教精神,他們用這種充滿靈性的宗教手法來解釋企業與社會、員工與上司以及員工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人與人之間必須以"仁愛"的態度來相處,企業發展以人為主,貫徹這種人本主義就是"和"的精神。利用宗教活動,企業家很好地協調了企業管理部門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把下屬的思想引到他們所希望的境界,從而在管理層內部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避免了企業的內耗。朝會、晚訓、社歌等可謂日本管理方法上的一大特色,在公司每天上下班前的20分鐘裡,所有員工都必須集中一起高唱社歌,背誦社訓或檢查自己的過失。他們深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所有員工心靈的一致。更加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真的做到讓每個員工就同-個問題作出完全相同的回答,而且這是他們所達成的"共識"。據說無論你問松下公司的任何一個員工,他們公司生產什麼?他們都會-致回答說:"我們公司是培訓人才兼生產電器的公司。"可見他們對人才的重視和對公司經營哲學的執著追求。這些和佛教和尚每天敲鐘唸佛,基督教徒的禱告-樣,在每天不斷地重複強調之下,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被潛移默化了。日本企業就像一個個的宗教,都具有自己的宗教思想,企業最高領導者就是教主,他為實施自己的教義,不斷向他的教徒傳播他的經營哲學,企業員工則是一群宗教的狂熱信徒,為維護他們的信仰,可以捨身取義,因此日本企業能夠取得令人難以想象的成績來。

(三 )日本企業對員工的培訓充滿宗教氣氛

為使員工能更好地接受企業的經營哲學,成為企業集團的一份子,日本大多數企業從員工-進入公司就開始進行精神上和技能上的培訓,但最重要的是使員工在思想上和企業融為-體,這就是所謂的"諮詢制",和田加津是日本八佰半集團的創始人之一,她為了使"成長之家"(實際上是日本一種宗教)的思想能在企業員工內深植,曾以67歲高齡親赴新加坡對新員工進行培訓,而引起宗教上的糾紛,差點導致員工的罷工。日本的僱傭制度採用終身僱傭制,他們從大學剛畢業或剛踏上社會的青年人中間挑選,然後通過各種考驗,選擇合適人才,被錄用的人將在這個企業裡工作到退休為止.只要他們喜歡,可以一直工作到死。有些大企業設立專門埋葬本企業員工的墓地,他們把死去的員工埋葬在靈塔下,在節日裡企業的領導和員工一起到墓地舉行大規模的宗教儀式,以表示對死去員工的緬懷之情,同時也是對新員工進行現場教育,使他們更忠於企業。

由以上分析可知,日本企業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結合,是日本傳統文化和現代管理方法相結合的-個重要體現。從一定程度上說,沒有宗教信仰就沒有日本企業文化,宗教信仰是日本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人們精神上所帶來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任何其他形式很難達到的,這種精神上的作用反過來也促進了物質上的發展。從唯物論的角度來說,日本企業文化上的這種宗教思想只不過是一種形而上學或唯心論,它強調精神、心靈的重要性而把物質放在次要地位,但對日本這個"大和"民族而言,它有著特殊的作用。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宗教信仰仍然是日本企業文化的重要因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