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46K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1

同志們、朋友們: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通用17篇)

在這長風浩蕩、秋意濃濃的九月,我們懷着興奮與喜悅的心情,迎來了實驗國小百年校慶的盛典。此時,羣賢薈萃,少長鹹集,共同慶祝這一激動人心的歡樂時刻。在此,我代表全校2706名師生員工向蒞臨大會的領導、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關心、重視實小建設和發展的各級黨政、人大、政協、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支持、幫助實小建設和發展的歷屆校友表示誠摯的謝意!

百年風雨話滄桑。清光緒20xx年,也就是公元19xx年,“廢科舉,辦新學堂”,近代教育家吳天成在成都辦通省師範的同時,回威會同知縣婁棟、舉人胡素民等,將縣城的“緯經書院、鏡堂書院、青峯書院”合併,在緯經書院原址創辦了威遠縣立高等國小堂,成爲四川省最早創辦的三所縣立高等國小堂之一。學校1920xx年更名爲縣立高級國小校,1940年稱威遠縣嚴陵鎮中心國民國小,1949年改稱威遠縣國小校。1950—1957年6月稱嚴陵鎮國小。1957年7月,威遠縣人民委員會將嚴陵鎮國小分辦爲“嚴一小”和“嚴二小”。嚴一小校址設魏家山(即現嚴中校址)。“嚴二小”校址設原解放路天后宮威師附小,也就是現我校校址。同時爲方便師範生就近實習教學,又將原師範附小由天后宮遷到西街原嚴小初級部,也就是現在的嚴陵鎮中心校校址。1978年學校更名爲嚴陵鎮南街國小,200x年,更名爲威遠縣實驗國小。

從創建到解放的46年間,學校僅招收76個班,畢業學生2082人。從解放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的20xx年間,學校規模逐步擴大,教師由原來的27人發展到39人,在校學生數由原來的678人發展到873人。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20xx年,學校更是發生了翻天履地的變化,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這20xx年間,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佔地面積達4500m2,建築面積4800m2,教學班39個,教職工116名,學生2602人。學校率先在全市建成了校園多媒體電視教學系統和紅領巾電視臺,擁有網絡教室、微機室、多功能教室、鋼琴室、舞蹈房、實驗室、閱覽室等一流的設施,整個校園環境幽雅怡人,充滿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首任校長鬍素民“嚴慈兼用”,常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名言勉勵學生,培育英才。1xx年歲月悠悠,雖一度遷址,雖數易其名,但這種優良的作風卻代代相傳,永不磨滅。1xx年來,學校爲國家培養、輸送了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革命烈士胡馭垓,黃浦軍校第一期高材生,在國民黨高幹中被譽爲“十三太保”之一的曾擴情,首任中共威遠縣委書記張滌癡,原《人民日報》總編胡績偉,勇奪多項大獎、擁有多項發明,被譽爲“清華愛迪生”的全國十大新聞人物、博士生邱虹雲等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如今,校友們分佈於全國各地,有的風華正茂,年輕有爲;有的老當益壯,雄心不已。他們默默奮戰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以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智慧和生命,譜寫了共和國一曲曲奮進昂揚的讚歌。

勤耕耘,碩果盈枝喜人心。改革開放以來,我校獲得了一頂頂榮譽的桂冠,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國小、省普教科研課題項目學校、省心理健康教學實驗學校、市最佳警民共建文明單位、市校風示範學校、市現代教育示範學校、市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市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市體驗教育先進學校等。

改革開放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教育的春天,也迎來了實驗國小青春煥發、欣欣向榮的今天。這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學校要發展,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興旺、社會的穩定是根本前提;各級領導的殷切關懷、社會家長的鼎力相助是可靠保證;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發展特長、全面育人、學思行結合的育人理念是不竭源泉;科研興校、質量立校,依法治校、辦特色學校是必由之路;一支敬業愛崗、勇於創新、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是堅實基礎。

目睹今天的成就,總結成功的經驗,正視缺點與不足,我們將奮力推進新課改,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爭創市教育科研示範學校和縣課改示範學校。我們將以建現代實小爲目標,建立天文觀測臺、電子閱覽室,完善校園多媒體教學網絡;我們將以創省校風示範校爲目標,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我們將以當現代教師爲目標,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我們將以培養現代人才爲目標,在重視學生德育素質、文化素質、體育素質的前提下,突出藝術、科技、英語、武術、心理健康教育等辦學特色。

回首實驗國小的昨天,我們感慨萬千;正視實驗國小的今天,我們豪情滿懷;展望實驗國小的明天,我們信心倍增。我們絕不辜負威遠75萬父老鄉親的深情期待。而今,學校正以創省級校風示範學校、建現代實小爲目標,去搏擊新世紀的風雨,去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去實現新世紀的跨越!

謝謝大家!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2

親愛的校友、同學們:

風雨砥礪,歲月如歌。20xx年12月25日,我們迎來奎霞中學建校二十週年的重要日子,此刻,我們要把最誠摯的謝意送給今天出席慶典的各級領導、僑親、校友們。

二十年,對奎霞中學來說,是一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自強不息的奮鬥史;是海內外奎霞鄉親集腋成裘,傾資辦學的真實寫照;是歷屆校領導、教職工凝心聚力、繼往開來、鑄造品牌的成長史。

二十載,上下求索。二十年來,我們懷揣一份夢想,秉承“以人爲本,德育爲首,質量立校、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以紮實的課程發展學生,以豐富多彩的活動薰陶學生,以自主管理的人文情懷教育學生,以傳統體育和國學經典爲載體的辦學特色不斷彰顯,爲社會展現魅力校園的風采。

二十年,奎中人造就了一份事業,蒸蒸日上,從辦學起初的艱辛,到創辦高中的輝煌,又到了高中暫停招生學校發展的困難,到如今學校迎來了事業發展的第二個起點。

二十年來,我們永葆一種活力,永遠在路上。年輕的奎中有大鸞之志,闊步向上,永不停息。我們堅持服務觀念,服務家鄉,服務社會,服務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爲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我們相信細節決定成效,精緻創造佳績,危機與希望並存。我們永遠以創業者的姿態去探索,去創造,去超越。

華誕慶典,繼往開來。今天各位賓朋校友光臨奎中,帶來好的祝福和希望,一起見證這美好時刻,這對我們既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激勵。二十年既是奎中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一個新的生長點。我們將踏上新的征程,肩負着社會和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爲把奎中辦成一所高質量、有特色的農村示範性僑校而奮鬥!

謝謝大家!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3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感恩的季節。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領會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之際,今天我們相聚在有着“上海之根”美譽的松江,在有着“滬上最美校園”之稱的“程園”——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和心靈港灣,共同分享工程大人回眸歷史、謳歌發展、展望未來的感動與光榮,共同慶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四十歲生日。

昨日的成績,是鐫刻在前行者身後的豐碑;今日的輝煌, 是歷史賦予後繼者的責任。我們不會忘卻前人的嘔心瀝血,不會忘卻昔日的崢嶸歲月,更不會忘卻當下的崇高使命。在此,我謹代表工程大黨政領導班子和2萬餘名師生員工,向上級組織和各級領導,向歷任老領導、離退休老同志,向海內外校友,向兄弟高校以及所有關心支持工程大教育事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誠摯的祝福!

回望歷史,無古不成今。自“大學之母”博洛尼亞大學誕生,到第一所現代化大學柏林大學形成,再到當今世界燦若繁星的現代大學,幾百年來大學生生不息,歷經滄桑而頑強續存,至今仍煥發着勃勃生機。在現代大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伴隨着改革開放晨曦成長起來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40年來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傳承着大學的精神,遵循着大學的規律,弘揚着大學的風範,致力於成爲科學知識的捍衛者、創意創新的孕育者,以及社會責任的承擔者,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熠熠發光於現代大學林立的浩瀚蒼穹。

啓航在程園,奮鬥在程園,騰飛在程園,圓夢在程園。我們堅信,工程大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4

回首60年辦學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一所優秀的大學,要始終保持一種令人嚮往和追求的精神;要始終堅持“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要始終堅持傳承文化、孕育思想、創造知識;要始終堅持服務社會、引領未來。

大學應始終保持一種令人嚮往和追求的精神。具有優秀大學精神的學府將恆久激勵其學子“求知問真,追求卓越;修身悟道,引領未來”,並努力成爲民族的脊樑。回顧大連理工大學60年曆史,無論是建校初期、還是獨立辦學之後,無論是改革開放以來,還是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之所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一路前行、不斷壯大、桃李芬芳、譽傳四海,關鍵得益於“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爲基本特徵的大工傳統和大工精神的恆久激勵,得益於“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的長期涵育。可以說,大工60年的歷史,首先是一部以大工精神爲核心的奮鬥史,科學精神、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構成了大工精神的基本內核,展現出的是海納百川的胸懷抱負,矢志創新的不懈追求,專注學術的淡定心態,報效祖國的赤子情懷。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大學要點燃學生的夢想、要爲學生的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60年來,大連理工大學名師薈萃,英才輩出,爲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了20萬名畢業生,他們創造的閃光業績已經載入共和國發展的史冊,爲大工贏得了崇高的社會聲譽。近年來,結合時代發展對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大連理工大學鮮明地提出了“實施精英教育、培養精英人才”的新理念、新目標、新定位,努力整合研究型大學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對全體學生實施優質教育,努力培養“對民族、社會和未來具有強烈責任意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寬厚的知識基礎、突出的能力潛質、優秀的綜合素質和開闊的國際視野,能夠成爲先進思想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捍衛者和引領者以及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開拓者和領導者”的精英人才,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的辦學精神和價值追求。

大學應傳承文化、孕育思想、創造知識,發揮經濟發展“加速器”、社會進步“推動機”和政府決策“思想庫”的作用。60年來,大連理工大學肩負文化傳承的責任,努力培養學生對自己民族、文化和價值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對世界文化與思想的理解、批判與借鑑能力;以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不懈求索、勇於擔當,努力捍衛和孕育先進的思想和文化;堅持聚焦科學前沿、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努力探索、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目前,學校按院系、科研院所的矩陣式結構模式和管理體系,正在組建“大連理工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並積極推進以學科羣爲基礎的學部體制,進一步整合和優化學校科技資源和學科結構,形成有利於構築大平臺、組織大團隊、承擔大項目、培育大成果的人文、制度和政策環境。

大學要服務社會、引領未來。社會需求是大學發展的不竭動力,60年來,大連理工大學肩負國家和社會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在爲經濟社會服務和解決工業生產重大技術難題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和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助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實體建設。近年來,學校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發揮校企合作委員會的職能和作用,拓展校企合作研究院、產學研創新聯盟等新模式,累計完成技術合作項目1000多個,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爲遼寧及大連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學校正在加快形成“立足遼寧,輻射全國;以長三角、珠三角爲牽引,以新疆、內蒙西部經濟區爲呼應,發展環渤海經濟帶,拓展西南腹地”的產學研合作發展戰略佈局。前不久,學校就大學校區、高新區共同牽動研究開發區發展的“新三區聯動”建言獻策,大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正式啓動高新區與大學校區的一體化工程,決定加大對這一區域的改造和建設力度,努力使之成爲全市乃至東北地區知識最密集、創新能力最強、產業能級最高的區域,提升區域功能、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引領城市的發展。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隆重慶祝梅南國小建校一百週年。在此,我代表梅南國小全體師生向參加慶典活動的各級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關心和支持我校發展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所有在此工作過的教職員工緻以崇高的敬意!

梅南國小是我縣第一所新學。清光緒三十年,南鄉熱心桑梓教育人士康特璋、王璋、胡元龍、李訓浩、謝慶餘等商議在平裏籌辦新學,商議決定經費源自各園戶茶捐,由茶號經收,校舍設在康特璋捐贈的“會同康”茶號內。更有地方知名人士捐獻大洋。次年,祁門南鄉鄉立高等國小堂創立,首任堂長謝慶餘。可以說茶葉在一定時期內決定了學校的興衰。

學校創立時以啓國民之知識,健國民之體魄,養國民之氣體爲辦學宗旨,爲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特別是以李修柏、王武楊爲代表的梅南國小進步師生奮起抗日,爲梅南國小的歷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承載着世紀的積澱蘊蓄,經歷了百年的風雨洗禮。在一批批老校長、主任、教師嘔心瀝血地探索耕耘中,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愛下,百年老校綻生探頭新枝。目前學校佔地面積3586平方米,建築面積2920平方米;學校設有8個教學班,在校生近四百人,教職工23人。學校自九八年以來,先後被評爲 “市文明學校”、“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市工會先進單位”、“縣敬老文明學校”、“縣紅旗大隊”。在百年校慶到來之際,學校又上新臺階,被市教育局命名爲“農村示範國小”,而最值得我們驕傲的是我們的學生成績優異、學有所長;最值得我們欣慰的是一個個精英俊顏在祖國各地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做出傑出的貢獻,百年母校因你們而更加熠熠生輝。

此次校慶受到縣、鎮兩級領導高度的關心與支持,縣教育局領導親自參與到校慶的籌建中來,請允許我代表梅南國小全體師生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廣大的校友、工作過的老校長、老主任、教師、社會各界仁人志士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百年校慶的支持與祝賀,對此我們也一併表示感謝。

我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身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處。希望各級領導,各界校友、各位朋友能一如既往的關心梅南國小,爲梅南國小的發展出謀劃策。成績屬於過去,未來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繼承百年辦學的優良傳統、發揚奮鬥精神,開拓創新。讓梅南國小的明天更加輝煌燦爛!

最後,再次向出席慶祝活動的各級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6

經過60年建設和發展,大連理工大學已經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特別是從建校50週年至今的十年,是大工奮發有爲的十年,也是大工蓬勃發展的十年。在這撫今追昔、展望未來的歷史時刻,我非常高興地向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各位校友報告大工的新變化:

十年間,大工已經實現從以工科爲主、應用理科實力較強向以理工爲主的轉變,成爲一所以理工爲主,理工管優勢突出,理、工、經、管、文、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大學。學校的一級學科博士點從5個增加到1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從26個增加到110個;碩士點從59個增加到150個;博士後流動站由9個增加到20個;國家重點學科由4個增加到包括4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涵蓋的23個國家重點學科。實現了學科建設重要指標的成倍增長。學校教育教學的水平明顯提高,本科教學水平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在全國首批啓動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獲得國家教學質量獎9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學生科技競賽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300餘項,包括83項國際獎和554項國家獎。

十年間,大工的年科研經費由1.2億元增長到7.2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數連年躋身全國前20名,獲得資助率列前10位;高水平論文的產出量一直位居全國高校前20名以內,其中EI論文列第10位。20xx年以來,學校有19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郭東明教授團隊的“硬脆材料複雜曲面零件精密製造技術與裝備”獲得20xx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十年間,學校的院士由7位增加到10位(包括我們深切緬懷、前不久剛剛離開我們的錢令希和楊錦宗兩位院士),雙聘院士由6位增加到14位,長江學者由3位增加到18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由8位增加到30位。最近五年學校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511人,其中留學回國人員佔23%,一大批青年教師正在逐漸成長爲學校事業發展的中堅和骨幹力量。

十年間,學校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的172個大學、科研機構及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合作關係,聘請了包括3位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2位美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12位海外學術大師,開始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領域與世界著名大學攜手並進,共同促進世界高等教育的繁榮和發展。

十年間,學校新建了開發區校區和西部校區,佔地面積由152萬平方米增加到30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由65萬平方米增加到110萬平方米,其中位於淩水校區西部的新徵校區建設已經呈現雛形和輪廓,化工綜合樓、化工實驗樓以及圖書信息資源中心等拔地而起,教學、科研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需要特別報告的是,20xx年1月,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依託大連理工大學揭牌成立和建設,主要承擔中央組織部下達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任務,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共同構成國家級培訓體系;20xx年3月,學校與大連市、英特爾公司簽訂聯合創建半導體技術學院的協議,通過英特爾公司向學校捐贈的價值3600萬美元的8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工藝平臺和相關的設計平臺、檢測平臺的建設與運行,將使大連理工大學成爲全球與先進集成電路產業技術距離最近的大學。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建大校園,高朋滿座。我們相聚北京,歡聚一堂,懷着無比喜悅的心情,隆重舉行慶祝北京建築大學建校80週年大會,共同回顧學校八十年的輝煌歷程,共同分享學校八十年的豐碩成果,共同描繪學校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首先,我代表北京建築大學萬餘名師生員工,向蒞臨大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全體海內外校友和全校師生員工緻以節日的祝賀!

在紀念建校八十週年的過程中,我們進一步梳理了學校的歷史發展階段,挖掘了沉積的深厚文化底蘊,凝練了突出的辦學特色。

以史爲鑑,讀史明志,北京建築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深厚文化底蘊、鮮明建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我校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源於1920xx年清政府京師督學局批准成立的京師初等工業學堂,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開創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先河,擔負起興學儲才、實業救國的重任,當時就有木工科。1933年10月近代著名國學家、教育家、詩人孫鬆齡作詞、北京師範大學音樂教師邵曉琴譜曲的《北平市市立高級職業學校校歌》,表達了當年北建大人遠大的理想抱負:將來世界工學,還以我國爲大宗。1936年該校設立了土木工程科,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1946年9月,中國共產黨北平地下黨組織在北平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立了地下黨支部,機械科在校生王大明同志任黨支部書記,新中國成立后王大明同志曾任北京市政協主席。1947年9月14日北平市立高工成立四十週年校慶,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胡適教授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講,他講到:“剛纔我看到學生職業出路表上,出路很好,使我非常羨慕,比北大還好”。1948年曹安禮校長爲機械科畢業同學題詞“精益求精”,1949屆校友回憶他們在測繪景山全圖時,按照校訓“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絲不苟,認真操作,精確完成測量。

新中國成立後,首都北京的工業和城市建設百廢待興,急需大批工業和建設領域人才,1949年學校正式更名爲北京工業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招生規模逐步擴大,建國之初就開始培養新中國建築行業的“能工巧匠”。1958年學校更名爲北京建築工程學院,開始本科教育。1961年1月,北京市委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調整高等教育佈局,將我校大學部10個教研組、3個專業的29名教師和21個本科班645名學生調往北京工業大學,時任副校長吳華慶教授帶隊,創建北工大土木建築工程系並任系主任,設置工業與民用建築、公路與城市道路、給水排水三個專業。1977年我校跟全國高校一樣,恢復大學聯考,恢復了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校名,招收本科生。1978年我校成爲國家首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86年成爲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校慶前夕,9月13日我校傑出校友李瑞環同志在北京接見我們,他說到,1962年以後他編寫了《木工簡易計算法》,後來拍成電影《青年魯班》,裏面的知識就是他在學校學的,母校人才培養注重對基本原理傳授,引導應用,基本原理學好了以後,對人的發展終身受益。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北京建築大學是培養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的搖籃,是培養城市管理精英和城市建設棟樑的搖籃。

我校已培養6萬多名校友遍佈海內外,特別是校友中一大批設計大師、城市管理精英、建築業棟樑在首都北京乃至全國建功立業,包括被稱爲“青年魯班”的李瑞環同志、核工業基地建設奠基人的趙宏同志、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在明、袁炳麟、趙冬日、羅玲、沈小克、張宇、劉桂生、胡越、包琦瑋、高士國。北建大的校友是北京建築大學最大的成果,是北京建築大學的最高榮耀!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到北京亞運會、奧運會等重大工程,從天安門、故宮修繕、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到首都總體規劃,從四通八達的北京公路交通、城鐵地鐵到北京熱力工程、城市污水處理等重大市政工程,北建大的校友和師生不懈奮鬥,用智慧和汗水設計建造了無數享譽世界的建築傑作,爲首都北京建設和國家建設築起一座座豐碑,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建設者之歌。

北京建築大學建校八十年來,特別是20xx年建校70週年以來的十年,學校迎難而上、奮力拼搏、搶抓機遇、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十年間,學科層次顯著提高,土建類學科專業齊全,我校已成爲以工科爲主的多學科建築大學。學校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碩士點從3個增加到1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從17個增加到55個,本科專業由20個增加到34個。20xx年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建築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在全國排名第9。

十年間,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培養16034名本科生、3133名研究生。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22項,《注重中國優秀文化傳承的建築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獲20xx年國家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學生在各類大賽中獲獎近千項,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一等獎,我校獲評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十年間,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能力顯著提升。20xx年以來,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3項,特別是20xx、20xx、20xx連續三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獎,20xx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xx年以參加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新增省部級科研基地20餘個。承擔了國家“”水專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建築及建築工業化”項目,主持完成國家文物局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故宮博物院數字化重要保護工程,還承擔了前門歷史街區保護工程、北京新機場工程等多項服務西城區、大興區和北京市的建築和文物保護規劃、現代測繪、重大工程項目。

十年間,師資隊伍的層次大幅提升。專任教師博士比例從15%提高到60%,我校培養長江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北京學者、科技部青年領軍人才等10餘人,引進人才294人,其中博士268人,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教學名師、中科院百人計劃、博士導師等高端人才50餘人,留學回國的博士50餘人。我校已經聘任8位院士、4位國際著名專家,一大批中青年創新人才和科技新星正在成爲學校事業發展的骨幹。

十年間,國際交流與合作邁上新臺階。已與25個國家或地區的59所大學建立友好合作。派出294個團組742人次赴境外知名大學進修學習。接受了30多個國家的900餘名留學生,20xx年我校建築遺產保護理論與技術方向招收了第一個留學博士研究生,來自利比亞。20xx年6月30日,在劉延東副總理出席的中法高等教育論壇上,我校與法國馬恩河谷大學的合作、中法能源培訓中心項目和成果得到高度評價。

十年間,我校的辦學空間和條件得到顯著的改善。新建了大興校區,佔地50萬平方米,建築30萬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啓用,徹底改變了多年來靠租地、租房辦學的局面,顯著改善了師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優美的校園已初步建成。圖書館紙質藏書由20xx年的60萬冊增加到現在的150餘萬冊,與住建部共建中國建築圖書館,是全國建築類圖書種類齊全的高校。

特別需要報告的是,20xx年4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更名爲北京建築大學,20xx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建北京建築大學,20xx年5月我校獲批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

八十年堅毅篤行,八十年滄桑鉅變。我校8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北建大精神的奮鬥史,“青年魯班”精神、“大國工匠”精神是北建大精神的集中代表。我們秉承“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訓,弘揚“愛國奉獻、堅毅篤行、誠信樸實、敢爲人先”的北建大精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黨和國家英明領導,離不開北京市委市政府、教育部、住建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和大力支持,離不開北京市教委等各委辦局、西城區、大興區等區縣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國內外兄弟高校,特別是北京市屬高校和全國建築類高校的關心和大力支持,更離不開海內外校友的真情回報,離不開學校歷屆領導和全體師生員工的艱苦奮鬥與奉獻。在今天這個歷史性時刻,讓我們以感恩之心,以熱烈的掌聲,衷心感謝所有爲北建大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和朋友們!

面向未來,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大及xx屆三中、四種、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高等教育工作、對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對北京工作、對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和“四個中心”新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國家建築業轉型升級以及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機遇、國家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五大”發展機遇,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面推進學校事業“提質、轉型、升級”,堅定不移,砥礪前行。

我校的科學定位之道,就是把準服務首都北京新定位和國家建築業轉型升級“兩大服務”定位,“十三五”規劃確定了到建校100週年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具有鮮明建築特色的高水平、開放式、創新型大學的奮鬥目標,走特色發展之路,走創新發展之路,不貪大,不求全,不攀比。這一目標定位是學校事業發展的高標準內涵要求,是首都北京新定位和國家建築業轉型升級賦予我校的重大責任,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賦予我們的神聖歷史使命。在這承前啓後的歷史節點,我們要自信,北京只有一個北京建築大學,中國只有一個北京建築大學,世界也只有一個北京建築大學。我校的科學定位之道就是具體落實國家《京津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兩高辦學佈局”建設,兩校區發展並重,把西城校區建成高水平研究生培養基地、科技協同創新及成果轉化基地,大興校區建成高質量的本科生培養基地。

我校的創新發展之道,就是深刻認識我校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深刻認識創新是我國和世界未來發展的主題,深刻認識創新是我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深刻認識創新不是奢侈品,我國教育創新的大邏輯就是要從娃娃抓起。新形勢倒逼我們創新教育觀,創新大學觀,創新人才觀,必須承擔起培養創新人才和提供創新成果支撐的重大歷史責任。作爲北京市屬建築類高校,我們不強調原始發明和發現,我們的優勢在於技術創新,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在北京落地,在建築行業落地。

我校的一流學科之道,就是把準“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導向,緊密結合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緊密結合建築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緊密結合首都北京新定位的要求,緊密結合北京建築大學目標要求,打破學科管理壁壘,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深度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特色方向,建立開放共享的人才機制,引育學術大師,培養拔尖青年人才,建設一流師資隊伍,搭建開放共享的高端學科平臺,建設世界一流的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建立中國學派的城市設計概念、理論和方法,應用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

我校的人才培養之道,就是立德樹人,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前瞻性地用“將來時”創新思考未來大學、未來課堂、未來工程實踐的教育模式,以學生成長成才爲中心,與工程教育國際認證接軌,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引領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北京建築大學已經並將繼續培養和造就“古都北京的保護者、宜居北京的營造者、現代北京的管理者、未來北京的設計者、創新北京的實踐者”。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8

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木鐸金聲響,甲子聲日隆。在舉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隆重舉行韶關學院建校60週年慶典大會。首先,我和我們的師生員工,再次向出席今天慶典大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校董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全體校友表示最親切的問候!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各界友人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60年不忘初心,60年砥礪前行。韶關學院舉辦高等教育始於1958年省屬韶關師專,先後與韶關大學、韶關教育學院合併,並於20xx年升格爲本科高校,定名爲韶關學院。20xx年、20xx年,建於1920xx年的韶關師範和建於1920xx年的韶關衛校先後納入學校管理,成爲獨立二級學院。60年來,一代又一代韶院人,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在探索中求發展,在建設中求突破,在改革中求創新。60年來,韶關學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紮根中國大地、紮根粵北大地辦大學;秉承“育人爲本、面向社會、服務地方”的辦學宗旨,傳承弘揚“立志、崇德、勤學、創新”的校訓,堅持外延發展和內涵提升相結合,學校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地方師專一步步發展成爲區域性應用型綜合性本科大學,累計爲國家培養30多萬名優秀人才,已經成爲立足於粵北、服務廣東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一個重要基地。

60年奮鬥不息,60年碩果累累。經過60年的發展,今天的韶關學院,既因傳承積澱歷史而沉穩厚重,又因緊緊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機遇而生機勃勃,正在書寫新的篇章。目前,我們學校佔地面積2700畝,在校校舍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0億。全日制在校生2.8萬人,成人教育學生1.5萬人。設有21個二級學院,73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門類涵蓋11個大類。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產學融合改革試點、產學合作協同與人項目14個;省級特色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7個;建有省級重點學科、市校共建重點學科11個,省級科研平臺14個;擁有省級教師發展中心、省級中國小教師發展中心等教學平臺多個;獲國家省部級獎勵15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等57項,國家專利116項。與南昌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意大利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50所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學校的聲譽不斷擴大,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範稱號”等多項榮譽。

絃歌不斷聲聲遠,事業如棋局局新。近年來,學校以“創新強校工程”“省市共建”爲抓手,認真實施“十三五”規劃,緊緊圍繞內涵建設,抓改革、促發展,努力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我們堅持“一手抓頂層設計,一手抓思想觀念轉變”。我們不斷明晰“堅持立德樹人,服務社會,將學校建設成爲以師範教育爲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區域性高水品應用型大學”的目標定位,我們持續推進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我們堅持“一手抓重點方向,一手抓內涵提升’”。緊密結合韶關市主動融入珠三角、服務大灣區、打造北部生態發展區、推進6大新興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明確5大學科專業集羣重點發展方向,形成了重點學科體系;大力推進新師範、新工科、新農科建設和發展和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持續提升辦學內涵,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們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考取研究生的數量逐年提高,20xx年達7.5%,居省屬一般本科高校前列。學校被評爲“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範校”。

我們還堅持“一手抓短板建設,一手抓指標優化”。對標辦學發展需求,加強條件建設;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實施強師工程、百名博士引進計劃,着力推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借力粵東西北高校振興計劃,確定新一輪發展的突破性指標。

我們還堅持“一手抓自身建設,一手抓外部支持”。不斷優化育人環境,持續加強校地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與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密切合作、協同育人;構建教師教育共生模式,服務與引領山區教師教育。學校被確定爲“廣東省創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示範區”。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們回顧,回顧使我們開闊視野;我們反思,反思讓我們不斷超越;我們憧憬,憧憬令我們信心百倍。此時此刻,我們最想表達的還是感激之情:

我們要十分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指導——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廣東省省委政府、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與關懷;離不開韶關市委市政府和粵北各市縣區長期以來對學校的支持。學校因你們的指導和支持而奮進!

我們要十分感謝歷屆校董——五屆校董們爲學校改革發展凝心聚智,集聚資源,推進了學校的發展。學校因爲有你們增強發展的力量!

我們要十分感謝社會各界和兄弟院校——各界賢達和兄弟院校一直關注、支持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深入交流,密切合作。這幾天,我們正在學習視察廣東的重要講話精神,下午我們還要參加學習,那麼各個兄弟學校都派人蒞臨這裏支持我們,也令我們十分得感激,學校因你們而倍添動力。

我們要十分感謝學校的歷屆校友——校友們憑着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奮勇向前,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跡;不辜負母校的期望,在不同的崗位上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驕人的成績!學校因校友而自豪!

我們還要十分感謝學校的歷任領導和師生員工——歷任領導班子團結一心、齊心協力,上下一致、發揚艱苦辦學的精神,在各個時期做出了不懈努力;大家上下一致,用一流的工作業績和突出的貢獻來詮釋“大學”的真諦,在波瀾壯闊的建設畫卷中,書寫出屬於韶關學院的精彩篇章;全體師生以奉獻的精神和勤勉的作風,推動着學校一輪又一輪的歷史跨越。學校因你們而自豪!

各位領導,各位校董、各位嘉賓,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媒體記者朋友們,建校60華誕,既是學校發展新的里程碑,更是邁向未來的新起點。今後,學校將以60週年華誕爲契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本科工作會議精神、準確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使命,緊抓高等教育“衝補強””提升計劃的歷史機遇,堅持以本爲本,推動四個迴歸,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以學科建設爲龍頭,以人才隊伍建設爲關鍵,以教學工作爲中心,以服務社會爲引擎,着力推動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着力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着力推進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着力提高科研實力與水平,着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創新,着力加強大學文化制度建設,着力加強教師與管理隊伍兩支隊伍建設,着力推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我們將努力匯聚全校師生和30餘萬校友的智慧與力量,不辜負各界的期望。努力在創新的輝煌。

在此,十分誠摯懇請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校董和各界友人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韶關學院的發展。希望各位校友始終不渝地與母校心連心,爲母校的建設改革發展獻計獻策、添磚加瓦。

最後,預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祝各位同學學業有成!

謝謝大家!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9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慶盤灣中學六十週年華誕。在此,我謹代表鹽城市教育局向盤灣中學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向長期關心、支持盤灣中學和鹽城教育發展的各級領導、各位校友、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櫛風沐雨六十載,造就英才寫春秋。半個多世紀以來,盤灣中學伴着時代發展的步伐,和着改革開放的節拍,秉承“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辦學傳統,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的未來,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思想,在艱苦中創業,在改革中發展,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學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成就,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特別是進入新的世紀以來,在射陽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學校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躍上了新的發展平臺,20xx年成功轉評爲省三星級普通高中,先後建成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法制活動先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盤灣中學辦學的六十年是艱苦奮鬥的六十年,是不斷髮展的六十年,也是成績卓著的六十年。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黨的xx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希望盤灣以六十週年校慶爲契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全面推進教育創新,加快內涵建設步伐,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辦學之路。同時,希望各位校友和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地關心鹽城教育,支持盤灣中學的建設和發展。

最後,祝各位校友、各位嘉賓、各位老師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祝同學們學習進步、節日快樂!祝願盤灣中學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輝煌!

謝謝大家。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10

在這芳華吐露、春意盈盈的四月,我們迎來了清華大學的107歲生日。我謹代表學校向海內外廣大校友和全體師生員工緻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向多年來關心支持我校發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過去一年,學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接受中央專項巡視和北京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標準》入校檢查,成功召開清華大學第十四次黨代會和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審覈評估,按時保質地完成了各項重點任務。過去一年,學校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服務國家、堅持改革創新,紮實推進綜合改革,加快全球戰略實施,持續提升一流大學建設水平,各項事業都呈現出新的面貌。

教育教學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高校的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爲世界一流大學。學校把教育教學改革作爲攻堅任務,全面實施本科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成立大類培養領導小組,聘請16位大類首席教授,爲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更爲寬廣的空間。在全校範圍內對本科培養方案進行重構,降低總學分,設置自主發展課程,支持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志趣自主選擇學習成長路徑。全面實行博士生招生“申請-審覈”制,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有學術潛力的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首次設立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和清華大學年度教學優秀獎,成立教師發展中心,鼓勵教師傾心教育教學。

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進。大學是創新思想最爲活躍的地方。大學要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努力創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學校以學科交叉、軍民融合、前沿部署和科技成果轉化爲重點,加快推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20xx年,學校先後成立智能無人系統研究中心、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研究中心、柔性電子技術研究中心3個跨學科交叉研究中心和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2個交叉實驗室,並通過教師跨院系兼職、交叉學位授予制度和設立促進交叉學科研究專項基金等舉措,着力打破學科壁壘,切實推動全校跨學科交叉研究。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將有力提升學校學術創新水平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20xx年,學校作爲第一單位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1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20xx年,學校獲國家社科類重大項目共16項。

全球戰略深入實施。開放是21世紀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特徵。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以更開放的姿態積極參與全球高等教育的競爭與合作、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是一流大學義不容辭的責任。20xx年2月,在中國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的共同見證下,清華與米蘭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建設中意設計創新基地協議。20xx年4月17日,中意設計創新基地正式啓用,清華大學米蘭藝術設計學院同時掛牌,中意兩所高校將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設計創新中心。20xx年4月,清華髮起成立第一個由中國高校牽頭的高級別國際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20xx年4月,亞洲大學聯盟創始成員應邀出席在博鰲亞洲論壇舉行的“亞洲大學崛起”教育圓桌會議。第一份亞洲大學聯盟高等教育年度報告將於今年7月發佈。20xx年建立的全球創新學院是中國高校在美國建立的首個教育科研平臺,20xx年9月,全球創新學院教研大樓正式落成啓用。

“雙一流”建設邁上新臺階。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是提升中國高等教育水平的重大舉措。20xx年,清華大學正式發佈了“雙一流”建設方案,構建了學科領域、學科羣、學科三個層次的學科建設體系,明確4大學科領域以及28個學科羣和學科的重點建設名單。學校成立臨牀醫學院和科學史系,進一步完善整體學科佈局。實施文科建設“雙高”計劃,建立文科資深教授制度,評選首批18位文科資深教授。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21個學科獲評A+。學校對優秀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20xx年49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20xx年,有8位在職教師當選兩院院士。

過去一年,學校的各項工作全面、有序、協調推進,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迎來107週年校慶的清華大學充滿了生機、活力。百年積澱厚,清華正芳華!

20xx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清華大學全面推進綜合改革、加快“雙一流”建設的關鍵之年。清華大學將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紮實推進綜合改革,以“釘釘子精神”把各項改革任務做細做深做實,努力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熱心幫助下,在所有清華人的共同努力下,清華大學一定能夠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展現新氣象、開啓新徵程、取得新成績!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11

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我們隆重集會慶祝大連理工大學60週年華誕,共同見證她60年的輝煌歷史,共同展望她令人期待的美好明天。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大連理工大學四萬餘名師生員工,向蒞臨大會的各位領導、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全體海內外校友致以親切問候!向60年來一直關心、支持大連理工大學建設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國際友人表示深深的謝意!

大連理工大學是中國共產黨爲迎接新中國經濟文化建設高潮的到來而親手締造的第一所正規大學。建校之初,李一氓、呂振羽、段子俊、屈伯川等一批革命家、教育家帶來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畢德顯、王大珩、張大煜、錢令希、楊槱等愛國知識分子帶來了科學報國和嚴謹求實精神;尉健行、陳佳洱等一大批優秀學子鑄就了刻苦讀書、成才報國的進取精神,這些優良傳統、作風和高尚精神,是大連理工大學薪火相傳、不斷壯大的力量之源。

大連工學院獨立辦學後,以著名教育家屈伯川博士爲代表的創業先驅高瞻遠矚,勵精圖治,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魄,秉承延安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廣納賢才,艱苦創業,建校20xx年多就躋身全國重點大學行列。在淩水河畔建設主校區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抉擇,爲學校開拓了廣闊發展空間。

恢復大學聯考、高等教育發展重新步入正軌以後,以屈伯川、周明、錢令希、雷天嶽、錢冬生、金同稷等爲代表的學校歷任領導,撥亂反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學校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1978年被再次認定爲全國重點大學,1986年在全國首批設立了研究生院,1988年正式更名爲大連理工大學,開啓了新一輪發展的序幕。

“”以來,以林安西、程耿東爲代表的學校領導,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建設高水平大學和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機遇,1996年開始實施“211工程”建設、20xx年開始實施“985工程”建設,以貢獻求支持,以創新促發展,學校步入了歷史上又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60年來,幾代優秀的師生員工羣體,忠於祖國和人民,忠於黨的教育事業,忠於神聖使命和職責,廣大教師教書育人、兢兢業業;廣大員工敬業愛崗、默默耕耘;歷屆學子成才報國,回報母校,爲大連理工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60週年校慶前夕,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推薦評選出了20位功勳教師和30位傑出校友,他們是大工幾代教師和20萬校友羣體的縮影和傑出代表。他們的出色業績,奠基了大工60年的輝煌,他們所創造傳承的大工精神,鑄就了大工60年光榮。請允許我在這裏代表全體師生員工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今天,我們相聚在泰州實驗學校,共同歡慶泰州實驗學校建校十週年。在此,首先向前來參加十週年校慶活動的各位領導和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今天,在主席臺就座的領導、嘉賓有:泰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黃龍生先生,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祕書長、研究室主任吳健先生,中共泰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宋呂銀先生,泰州市教育局原局長施鍾林先生,市關工委主任陳金法先生,市人大教科文衛工委副主任徐國平先生,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康平先生,泰州師專副校長張曙光先生,省牧院副院長臧大存先生,以及市、區有關部門、在泰高校及友好單位的代表。在籌辦校慶活動期間,省政協陳寶田副主席爲學校題詞“海陵明珠”,市政府特地發來了賀信,市政協陳克勤主席爲學校題詞“發揚創業精神,培育優秀人才”,市人大王泓衛副主任爲學校題詞“求實創新,勵志奮進”,市教育局發來賀信,宋呂銀局長爲學校題詞“十年風雨創輝煌,而今邁步當更強”!此外,泰州師專、省泰州中學、江蘇教育報刊社、《國中教學研究》雜誌社、蘇州市景範中學等也發來了賀信。

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向他們以及所有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13

親愛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滿懷喜悅的心情迎來了西湖中學50華誕,作爲一名在西湖中學工作過的老教師,看到學校事業興旺,蒸蒸日上,歷屆學子事業有成、載譽來歸,感到由衷的欣慰。今天在這裏我不僅又見到了曾經甘苦與共的老領導、老同事,而且能與已成國家棟梁的衆多學生歡聚一堂,心情無比激動,恍若重新回到了昔日雖然間有苦澀但卻充滿激情的歲月。值此校慶之際,我代表在西湖中學工作過的老同志向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和同學們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向前來參加西湖中學建校50週年慶典的所有同志表示最誠摯的歡迎!

我是於60年奉調來西湖中學任教的,有幸見證了學校從日照縣第十五中學,又到西湖鄉中心國中,直至現在的西湖中學發展的漫長過程。學校經歷了五十年的風雕雨琢,已發展成爲今天這樣一所教學設施先進、辦學條件一流學校,這讓我們無比感慨和欣慰。國家的歷史由人民秉筆,學校的歷史則由歷屆老師和學生共同書寫。基於這樣一種思考,我想徵得大家的同意,讓我們一起爲那些在我們學校創建、發展直至走向輝煌的漫長曆程中“獻了青春獻終身”的老領導、老教師祈福,向健在的老同志致敬,向正在爲學校發展勤奮工作、榮膺盛譽的同志們表示熱烈的祝賀,也向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做出優異成績,爲母校爭光的同學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五十年的輝煌只能代表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深信,有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有各位校友的支持、有各位老師的辛勤工作、有廣大學生的刻苦學習,西湖中學的明天將更加燦爛美好!我也代表曾在西湖中學工作過的老同志鄭重表示,只要學校需要,我們隨時都願意貢獻自己的餘熱。而今的西湖中學,作爲一所農村中學卻在諸多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我們一定要珍視這份殊榮。我們將永遠爲自己曾是西湖中學的一員而自豪

最後,我衷心祝願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願我們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祝願西湖中學的明天更加輝煌!

祝大家相聚歡洽、愉快。

謝謝大家!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14

老師們,同學們,

“風雨滄桑,薪火相傳!”從1920xx年偏居孔廟一角的“xx縣甲種師範講習所”到20xx年頗具規模的“高等師範學校”和“江蘇教育學院阜寧分院”,我校幾經興替,數度遷徙,櫛風沐雨,已走過八十五個春秋。八十五年的鐘聲,承載着歲月的悠久;八十五年的滄桑,銘記着永恆的風流;八十五年的執着,鐫刻着不懈的追求;八十五年的奮鬥,鑄造了輝煌的業績!

我們回顧,回顧使我們開闊視野;我們反思,反思讓我們不斷超越;我們憧憬,憧憬讓我們信心倍增。但此時,涌上心頭的更多的是難以言表的感謝:

我們感謝師範的歷任領導――你們以超前的思維和敏銳的目光,構畫了一幅又一幅學校發展的宏圖;你們以奉獻的精神和紮實的工作,推進着學校一輪又一輪的歷史跨越。學校因你們而光榮!

我們感謝師範的新老教師――你們用辛勤的汗水滋潤着學生的心田;用智慧的火花點燃了學生的熱情;用誠摯的愛心培養了學生的責任;用強有力的脊樑撐起了鹽阜基礎教育的一片天空。學校因你們而驕傲!

我們感謝師範的歷屆校友――你們憑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奮勇向前,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跡;你們不辜負母校的期望,在不同的崗位上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作做出了驕人的成績!學校因你們而自豪!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1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四月的種玉之田,萬物復甦;四月的一中校園,笑語歡騰。

今天,在這生機盎然的美好時節,我們滿懷喜悅,聚集一堂,共慶玉田一中60華誕,這是學校建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事。值此之際,我謹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向出席今天慶典的各位領導、來賓,各位前輩以及來自祖國各地的校友們,致以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感謝!

6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於玉田一中來說,卻是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交織着光榮與夢想,書寫着探索與追求,充滿着奮進與希望。

拂去歷史的塵埃,追溯歲月的足跡:60年前,玉田一中的拓荒者們“篳路襤褸,以啓山林”,建起了玉田中學校。麻山腳下,種玉田上,一顆璀璨的教育明珠由此誕生。60年來,她從當年的31間舊當鋪,10名教師,幾十名學生的國小校,發展成爲今天佔地近200畝,擁有400多名教職員工,4600名學生的首批省級示範性重點高中。

古語有云:“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涯不枯。”學校之所以能夠持續快速發展,並取得卓越成績,離不開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離不開縣委、政府和各級領導的一如既往的親切關懷,也離不開兄弟學校和友好單位的鼎力支持。

同時,我們深深地知道:玉田一中的發展史,是幾代一中人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的歷史,它凝聚着歷屆師生的智慧與心血;我們將永遠銘記爲一中的發展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各位前輩,正是你們用堅實的脊樑,撐起了玉田一中發展的藍天!

我們不會忘記以董一民、訾介夫校長爲代表的老一輩一中人,在學校艱難創業時期,無私奉獻,發憤圖強,打造了優良的校風,創出了一流的業績,爲一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們不會忘記以陳人知、張玉琢校長爲首的廣大教職員工,在學校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將學校各項工作進一步推向前進,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影響力;我們不會忘記以梅連生、孫建立校長爲代表的學校領導班子,在世紀之交,站位高遠,超前謀劃,搶抓機遇,邁出了“科技興校”的堅實步伐,將學校作出規模,進一步提升了我校的綜合辦學實力,爲我校真正步入更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裏,讓我們向爲一中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歷屆老領導和老教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六十年滋蘭樹蕙,六十年砥礪求索。自建校以來,玉田一中已爲國家輸送了六萬多名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其中有造福一方的黨政領導,有受人尊重的勞動模範,有保家衛國的三軍將領,有聞名遐邇的商海巨賈,有獨有建樹的專家學者,有家喻戶曉的藝術明星,還有叱吒風雲的體壇健將,而更多的校友,在平凡崗位上辛勤工作着,不懈的追求着,你們都爲母校贏得了聲譽。母校要感謝你們,正是大家自強不息的奮鬥,與時俱進的闖勁,爲母校增了光,添了彩!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

“潮涌浙東競風流”,今天,我們歡聚姚江畔的波寧四中,共同慶賀這所具有悠久歷史的學校165歲華誕,見證她一路走來的坎坷與輝煌。首先,我代表波寧四中全體師生員工,向光臨慶典的領導、來賓、校友、家長以及離退休的老教師們,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波寧四中的源頭可上溯至創辦於1845年的崇信義塾,其傳承遞嬗複雜而有特點。1920xx年,同爲教會學校的崇信、浸會合併爲四明中學;1935年,四明中學又與斐迪中學合併,定名浙東中學。以後,毓才中學、益三中學又相繼併入,至1952年12月6日改名波寧市第四中學。四中橫跨三個世紀,先後擴並七校,六易校名,九遷校址,辦學經歷可謂多艱,然薪火相傳、絃歌不絕,誠賴先賢堅毅不撓之精神與學校文化之傳統。浙東中學首任校長壽子鯤先生提出的“誠樸愛”三字校訓,滋養着一代代四中學子,成爲學校的精神傳承和四中人的處世圭臬,體現着教育的真諦。數萬四中學子正是在這一傳統的濡染下走向個人生命的多彩與輝煌,乃至涌現如談家楨、孫儒泳、馮梯雲、林漢達,竺苗龍、蔡義江等等傑出才俊。四中,因他們而驕傲。而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四中也逐漸形成了“開放、包容、務實”的學校文化和傳統。

20xx年我校遷址現址以來,隨着辦學條件質的改善,辦學層次也不斷提升。20xx年被認定爲省二級重點普高,20xx年又跨入省一級重點普高的行列。作爲浙江省新課改樣本學校,四中在新課改實驗中走在了前列,發揮了很大作用。近幾年來,不僅教學質量穩定提高,在學校德育、體育特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等許多方面也取得不小成績,呈現出事業篷勃向上,社會聲譽日隆的局面,業績可喜。這既是全校師生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結果,當然,也離不開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社會各界、兄弟學校、廣大校友和學生家長的關心、支持、厚愛。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再次向你們表示真摯的謝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波寧教育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這給我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借全教會之東風,抓165年校慶之契機,乘勢而上,跨越發展,是歷史,也是時代賦予當下四中人的神聖使命,我們堅信,我們會向社會、向後人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哈佛第22任校長洛厄爾認爲,對青春和知識的追求是哈佛真正的生命之源。是的,四中也熱情地追求青春、追求知識,所以,雖然她已經165歲了,但她永遠不會衰老。爲達到目的而使用的方法可以改變,但目的本身是永遠不變的——我不敢說這是對我們四中歷史的最好闡釋,但是,這一定是全體四中人爲之不懈努力的目標!

謝謝!

領導在學校週年慶典致辭 篇1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個歡聚的日子——關心和支持我們工作的領導來了、朋友來了,從母校畢業的學子們回來了!

今天,是個喜慶的日子——新朋老友相約母校,共同慶祝盤中六十歲生日!

今天,是個分享的日子——園丁學子齊聚一堂,共同追溯品味六十年的芬芳!

今天,更應是個感恩的日子——我們在校園舉行儉樸而又熱烈的慶典,共同感恩曾經的關懷,共同追憶曾經的歲月,共同點燃青春的激情,共同描繪未來的藍圖。

在此,請允許我代表盤中1000多名師生員工,向在蒞臨我校參加慶典活動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校友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爲學校發展奉獻熱血青春的盤中所有離退休老幹部、老教師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向多年來一直關心支持盤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六十年前,第一任校長郭小吟同志率領第一代盤中人在盤灣鎮胡家大舍臨時建校,揭開了盤灣中學培育天下英才的篇章。迎着新中國誕生不久的曙光,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盤灣中學走過了六十年風雨征程。六十年,學校四改其名,盤灣辦學點、射陽縣盤灣中學、射陽縣鹽東中學、射陽縣盤灣中學;六十年,實現兩大跨越,1997年成功爭創省重點高中,20xx年成功轉評三星級高中。歲月流轉,歷史的腳步凝重而清晰,文明的傳承綿綿不息。

回首過去,我們心存感激。60年來,是學高德厚的前輩們,櫛風沐雨,篳路藍縷,開創了盤中厚澤綿長的千秋基業;是一代又一代的師長們,礪志彌堅,自強不息,演繹着盤中上下求索的崢嶸歲月;是一屆又一屆的莘莘學子,志存高遠,孜孜以求,描繪出盤中春華秋實的如歌畫卷。特別是進入新的世紀以來,學校深入探索挖掘深層次辦學的精髓和內涵,踐行“從盤中開始,不一樣的精彩”的辦學理念,以陽光之心育陽光之人,着力打造陽光、快樂、幸福的校園。學校“陽光藝術團”,讓青春的旋律跳動射陽城鄉;“青年政治學校”,承載着學子們的紅色夢想;“國學苑”,閃耀着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學校先後獲得省“和諧校園”、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法制活動先進學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省“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聚首今朝,我們倍感榮耀。深厚的歷史積澱,優良的文化傳承,造就了大批優秀英才俊傑。他們中涌現了一大批政界、軍界、學界、商界及其他各界的傑出人才。今天,懷着對母校的感恩,懷着對師恩的銘記,廣大校友紛紛從五湖四海重返母校,回憶往事,暢敘友情。親愛的校友們,我想對你們說:無論你們身處何地,你們永遠是母校的驕傲,也永遠是母校的牽掛, 母校永遠是你們溫馨的港灣,憩息的家園。

展望明天,我們信心滿懷。六十年校慶,昭示着前輩們的辛勤與業績,也召喚着後來者的傳承與創新。我們深信:在各級領導關懷下、社會各界朋友、各屆校友的支持下,盤灣中學這艘經歷六十年風雨又富有生機的航船,一定能承載着所有盤中人的夢想,乘着黨的xx大東風,在教育教學的碧海上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校友,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