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屆畢業典禮致辭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1W

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堅持“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和“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培養特色,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和“人文日新”精神,爲實現高等教育式發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那麼,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守於清華畢業典禮致辭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華大學屆畢業典禮致辭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今天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3400多名同學順利完成本科學業,即將踏上新的人生之路。作爲校長,我和大家一樣無比激動,在此,向你們和你們的家人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過去四年,清華見證了你們的風采。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中,清華男籃首次打入決賽並奪得冠軍,隊長就是你們當中的康鴻超同學。今年6月,清華法學院代表隊作爲東亞地區冠軍,參加了“WTO模擬法庭”全球總決賽,其中就有剛剛發言的蔡澤洲同學。去年,以計算機系20xx級同學爲主力的清華超算團隊,包攬了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冠軍。有40多位在座同學參演了話劇《馬蘭花開》,其中有一位更是全部47場演出一場不落,他就是熱能系的陳志昊同學。20xx年,你們當中的不少人加入了APEC志願者行列,用優異的表現把清華人的風貌展示在世界面前。你們激揚的青春已經永遠印刻在清華園的記憶中。

過去四年,你們也見證了清華新百年的發展。亞洲青年交流中心、李兆基科技大樓、圖書館北館、藝術博物館等相繼落成,師生的學習、生活和科研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人文清華”講壇的啓動、水木書榜的發佈、深度閱讀計劃的實施,營造了更加濃厚的校園人文氛圍。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和全球創新學院的創立,以及蘇世民學者項目的啓動,標誌着清華國際合作辦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新百年邁出的嶄新步伐,昭示着清華更加廣闊的前景、更加美好的未來。

同學們,也許你們還沒有注意到,校園裏最近增加了一批長椅。這些長椅是由校友們捐贈的,校友們希望爲學弟學妹們創造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老圖書館前還有一把特別的長椅,是由20xx年獲得“好讀書”獎的94位同學捐贈的。楊絳先生用她和錢鍾書先生的稿酬設立了“好讀書”獎。她曾說,“我在許多學校上過學,但最愛的是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裏,最愛清華圖書館。”與清華同齡的她,在120xx年的人生旅程中,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始終不改初心,始終保持內心的平靜,超然物外,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愛的事,從容地追求自己讀書與寫作的理想。她的生活簡樸至極,但她的精神無比充實。楊先生的豁達睿智與純真優雅,心靈的豐富與生命力的強大,還有她不老的美麗容顏,讓無數人羨慕和佩服。如果你們問我清華校友誰最美?在我心目中,楊絳先生就是“最美清華校友”!

確實,楊絳先生的美好人生源於她內心篤定的追求。在你們當中,也有一位內心堅定的同學,他就是來自雲南玉溪的矣曉沅。曉沅6歲時患上了類風溼性關節炎,10歲後就再也無法站立,但他從未放棄求知好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的初心。四年來,曉沅一次次帶給我們驚喜,他不僅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更在20xx年獲得了特等獎學金,這是清華學生的最高榮譽。他還組隊赴雲南邊境考察中國遠征軍遺址,參加“清鋒明辯”辯論賽並獲得最佳辯手稱號。曉沅如願度過了四年精彩的大學生活,他始終洋溢的笑容感染了許多人。輪椅上的曉沅,就是清華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天曉沅也來到了畢業典禮現場,讓我們用掌聲祝福他擁有更加精彩的未來!

我相信,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究竟什麼樣的人生是美好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同學們,美好的人生由你們自己定義,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創造。

希望你們堅守初心。初心就是本心,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不忘初心、抵制誘惑,你們將收穫一生的平安和精神的富足。今天,你們即將踏上新的人生道路,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地問一問自己,什麼是自己真正的理想?什麼才真正值得去追求?未來的路很長,只有聽從內心的召喚,才能真正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美好人生。

希望你們自強不息。追求理想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唯有自強才能前行。“勝人者力,自勝者強”,要做到自強,最重要的是始終有一種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不息,就是永不放棄、永不停息。無論面對工作還是生活,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保持進取的心態,用剛毅堅卓的品格不斷成就人生新的輝煌。自強不息不僅寫在校訓裏,也應該是你們一生的座右銘。

希望你們懂得感恩。越有成就的人越要懂得感恩。感恩是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給予的感激與回饋,是一個人的道德涵養,也是一種人生哲學。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會賦予你們健康的心態,發現自己得到的總比失去的多,始終充滿對未來的希望。感恩也會讓你們對他人多一分寬容與理解,對社會多一分責任與擔當,對自然多一分尊重與敬畏。帶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你們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從今天起,你們就成爲了最年輕的清華校友。1934年,錢鍾書先生在給楊絳先生的臨別贈詩中寫道:明朝即長路,惜取此時心。今天我也把這兩句詩送給你們,希望各位同學在未來的日子裏不忘荷塘月色,不忘學堂書聲,更不忘對自己和母校的承諾,堅守初心,創造美好人生!

同學們,今天是一個讓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親友們,來賓們:

今天,是一個特別值得銘記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學校向5000多名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和各位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

畢業是人生新的起點,學有所成的你們即將跨出校門,擁抱新的生活。我相信,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目標”和大夢想,對未來都充滿期待。未來也確實值得期待,因爲這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創新時代,任何想法都有可能變成現實。

這是一個充滿無限希望的時代,但也是一個容易讓人浮躁的時代。一步登天、一舉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吸引着人們的眼球,成爲熱議的話題。各種各樣的成功人物,引來人們羨慕的眼光,但他們奮鬥的過程卻往往不被人注意。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這是一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在腳步變得越來越匆忙的時候,人們常常忘記了人生該堅守什麼。人們享受着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也往往沉溺於各類新奇體驗而迷失了自我,不知心安何處,不知走向何方。今天,我想向大家強調的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情懷,葆有一顆安靜篤定的心,在執着奮鬥中不斷成就人生新的高度。

少一些浮躁,沉下心去,腳踏實地,執着向前。所有夢想只有在實幹中才能實現,這是最樸素的道理。人生沒有捷徑,成功絕非偶然。無論攀登多高的山峯,向上的步伐也只能一步一步邁出。朱自清先生曾在一首詩中寫到:“擺脫掉糾纏,還原了一個平平常常的我!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着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真正的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奮鬥的過程本身就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一定要說成功有捷徑,長期不懈的奮鬥就是成功最大的捷徑。我校機械系教授潘際鑾院士今年正好90歲,他在讀書時選擇了焊接專業,此後便一生致力於中國的焊接事業,成功解決了焊接電弧控制等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這些成果在建設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核電站和第一條高鐵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實際上,清華有很多像潘際鑾院士這樣的校友。我建議,我們用掌聲向所有腳踏實地、執着進取的前輩學長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少一些浮躁,抵禦住人生道路上的各種誘惑,保持心中的那份靜氣。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似乎可以提供所有的機會,也似乎每個人都可能擁有一切。人們經常盲目地跟風而不自知,面對選擇時往往缺乏應有的分析和判斷。要堅守內心的價值觀,懂得選擇和拒絕。中國古語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人生美好的事物成千上萬,但只有專注內心真正的熱愛,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要努力涵養內心的靜氣,保持一種平和進取的心態。陶淵明在詩中寫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不是詩人居住的地方真的沒有車聲馬叫的喧擾,是因爲詩人心中有靜氣,因而有靜土。

我希望你們作爲清華人,自覺踐行“行勝於言”的校風,拒絕浮躁。我更希望你們在枝蔓叢生的世界裏砥礪前行,心繫遠方,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情懷。也許有人認爲情懷是一種易碎的奢侈品,難以承載生活的重力。但是你們要記住,正是美好高尚的情懷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一個有情懷的人,會追求高雅的志趣,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保持自己的心境,注重心靈的感受。就像讀一本書,一個有情懷的人只希望汲取營養、啓迪智慧,而沒有任何功利的考量。生命是悲喜交集的歷程,不可能總是單純的愉悅,也不會有永遠的悲苦,起起落落,反而是人生常態。有一份情懷能讓你心有所屬,保持心靈的淡定。無論未來你們身居何處,面對何種世態,應對何種困難,希望你們永遠不要放棄美好的個人情懷。

美好的個人情懷會讓你收穫豐富而有質感的人生,但我更欣賞的是那種跳出自我的高尚的社會情懷。我希望你們不僅僅侷限於追求個體生命的浪漫和愉悅,更能成爲一個具有社會情懷的人。有社會情懷的人,始終對國家、民族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擁有一顆對人類、自然的大愛之心。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家徒四壁,可想的依舊是何時可以獲得廣廈,大庇天下寒士。每年,清華都有很多畢業生放棄繁華都市裏的安穩,毅然選擇了一條紮根基層的道路,他們身在其中並樂在其中。我希望每一個清華人心中都要有祖國河山、有社會大任、有世界格局。

同學們,新的生活正在你們面前展開。年輕的你們前途似海、來日悠長,希望美好高尚的情懷讓你們的生命煥發出美麗的光彩,在各自的人生旅程中,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世界!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我是謝邦鵬,1999年從四川考入我們電機系,20xx年直博畢業後到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生產一線工作至今,歷任公司繼保班班員、現場工程師、班長,現任公司運檢部副主任。很榮幸能夠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看到各位師弟師妹們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動。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在電力生產一線也已工作十年,下面就結合我的工作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工作感悟。

一是要堅定信念,堅守初心。清華人,都是有夢想、有追求的,我們渴望能夠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記得國小時老師曾問我長大後想要做什麼,我的回答是做“工程師”,清華九年電氣專業的學習,更是讓我立志於成爲我國電力生產的專家和電力技術應用的先行官。博士畢業後,我毅然選擇了進入國家電網公司。剛進單位的頭兩年是最困難的。生活上,孤身一人在上海,實習期收入很低,房租就佔掉近一半;工作上的打擊是最大的,不但工作中搭不上手,甚至根本不知道師傅在講啥,因爲我是四川人,根本聽不懂上海話。記得20xx年教師節,我在出租屋裏給梅生偉老師打電話問候時,梅老師問我過得怎麼樣,我說“過得挺好的”,其實眼淚都差點掉下來……支撐我堅持下來的,就是清華人自強不息的信念,就是我一直的追求和夢想。

二是要精益求精,傳承匠心。產業工人隊伍從來不缺匠人,像我們單位有一位邱永椿師傅,80歲了,還一筆一筆的工工整整的寫了90萬字的電氣試驗教材手稿,嚴謹精細的精神着實讓人震撼與佩服。清華人也從來不缺匠心,記得曾嶸老師就曾經在給我們上課時說過:“清華人,掃地也要掃得最乾淨”。所以剛到一線,工作中碰到困難時,我也對我自己說: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一線工人!到班組前三年,我是班組裏擰螺絲、接線頭、看圖紙、做筆記最多的人,加班更是常事。精益求精的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完成班組派給我的每一項任務,讓我很快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技術技能也有了質的飛躍,我還被評爲了國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20xx年我被委任爲繼保班班長,我就下定決心打造一個“標杆”班組。對內加強培訓,推行量化積分考覈,對外提升標準化作業水平,應用創新思維提升班組管理水平和現場工作效率。幾年中,我們班組先後獲得了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上海市“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榮譽,這讓我倍感自豪。

三是要開拓創新,發揮慧心。生產一線是創新發明的沃土,實際應用是檢驗創新成色的試金石。將理論知識應用於生產實踐,應用創新思維解決生產中發現的問題,得到的成果最有價值。20xx年初,我帶大夥兒做主變回路檢修,需要調換20多個老式電磁型繼電器,擰下擰上400多顆螺絲。3個多小時幹下來,大夥兒手都酸得擡不起來了。“現在連汽車換輪胎都用電動工具了,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設計出一套專用工具?”帶着這個想法,我設計了我們的專利產品——專用組合式電動套筒。有了這套工具,工作時間可以輕鬆縮短一半。還有一次,我在做繼保大電流試驗時,發現開關櫃電纜倉的短接工具很不好用。冥思苦想後,設計了一套“大電流試驗萬用組合短接工具”。如今,這項專利成果已獲發明專利授權,並獲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這幾年,我和我的同事們已結合我們的工作實際,完成了二十多個創新課題的研究,獲得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四十多項,我也獲得了“上海工匠”、“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等稱號。

四是要放平心態,求得安心。我們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身上都烙着“清華”二字。這是榮耀,殊環,也是壓力。從進單位大夥兒叫我“清華博士”,到後來的“博士班長”、“勞模工匠”,大夥兒對我的期許不一樣,我對自己的要求也一直不一樣。但是,生活中必然會有許多不如意,工作中會有許多起起落落,同事間也會有許多風言風語。遇到挫折後同事評價“清華的也不過如此”時,取得成績後同事說“他是清華的做得好是應該的”時,心態很重要。我一直以日晷上刻的四個字“行勝於言”爲座右銘,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竭盡全力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決不辜負“清華”二字。

其實,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我相信,只要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超越自己,就可以讓自己的知識更有價值,就可以逐漸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的博士導師盧強院士曾經評價我的工作,他說:立足於生產一線,使所學理論知識應用於生產實際,這不僅不是輕用人才,反而是鍛鍊和造就能擔當未來大任的精英之正道,有利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並可以促進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溝通與交匯。這句話,也與大家共勉!

最後,感謝系裏給了我這個發言和跟大家交流的機會,感謝領導老師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和幫助!祝各位師弟師妹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順利!謝謝!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來賓,親愛的親友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化學工程系的博士畢業生唐城,非常榮幸今天能夠站在這裏作爲畢業生代表發言。數載光陰如白駒過隙,我們總覺得畢業好像還很遠,但一早起來,突然發現還沒來得及吃遍每一個食堂、看盡每一處風景、話別每一位摯友,就要匆匆打包行囊,奔赴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了。時光在不經意間來了又去,被修剪過的主幹道行道樹又冒出新生的枝丫,變得鬱鬱蔥蔥;剛剛被刷白的二校門據說用了黑科技,從此不再擔心變髒;在一年又一年“校強我弱”的感慨中,清華的QS排名已經進入世界前二十。伴着清華越來越好,我們也在不斷成長,臨別之際,內心充滿激動和感恩。

此時此刻,請允許我代表20xx屆全體研究生畢業生們向學校和師長們表達最真摯的謝意。感謝芳華正茂、人文日新的清華園,爲我們不斷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與生活環境;感謝身正學高、春風化雨的師長們,在我們人生前進的道路上指點迷津、引領方向;感謝志向高遠、攜手共進的同窗們,有你們一路同行奮鬥的青春才更有激情;感謝默默奉獻、堅定支持的家人們,是你們給予了我們無畏前行的力量。而我,還要特別感謝在學生時代尾巴上邂逅的一段美好的校園愛情,使我今天能夠在妻子的陪伴下參加畢業典禮,還能夠實現抱娃參加博士答辯的小夢想。

我相信每一位同學在清華短短的幾年,都有太多值得回憶的美好時刻,無論數往還是將來,是清華園這個小世界裏的愛和溫暖孕育了我們無盡的夢想和希望。回想五年前,我選擇留在清華讀博的原因,是想多去探索些未知的東西,趁年輕,多闖蕩。那個時候我告訴自己,博士不能白讀,一定要對周遭的一切始終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是好奇心,讓我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充滿未知和驚喜的人生大門。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殊的天賦,我只是極度的好奇。”新的知識領域和思維方式常常讓我感到新鮮有趣,我也就在一路愛看熱鬧的跌跌撞撞中走進了石墨烯的世界。大家都知道石墨,如果把石墨比喻成一本字典,石墨烯就是字典中的一頁紙,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有着非常優異的基礎性質和應用前景。隨着研究逐漸深入,我不禁思考,石墨烯能不能像吹糖人一樣地無縫地構成一個立體的三維結構呢?如果可以,是不是能夠更加充分發揮三維石墨烯材料的特殊優勢?就在這樣的好奇和摸索中,我逐漸確定了自己的博士課題,也有幸取得過一些微小的成果。現在的我非常享受每天在好奇心驅使下去發現新的有意義的方向,我相信好奇心可以帶給我們驚喜。

是好奇心,讓我們擁有了不懈追逐夢想的專注力和意志力。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裏,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種核心競爭力和寶貴的財富,它驅使我們去做一些選擇,同時也給了我們改變和創造的機會。因爲對宇宙的強烈好奇,和對探究太空的渴望,南仁東學長傾注了生命最後20xx年的全部精力、智慧與熱情,只爲建成世界第一大、水平第一高的射電望遠鏡。這座相當於30個足球場接收面積的“大鍋”,能夠接收到來自137億光年以外的宇宙邊緣的電磁信號,爲中國開啓了一道仰望蒼穹的“天眼”,也把中國天文學帶到世界第一梯隊。在這些優秀校友的激勵下,我也堅定了自己在學術的世界中不斷好奇、不斷探究的人生理想,這也促使我畢業後選擇出國做博後,在能源材料領域繼續修煉內功。

是好奇心,讓我們對一生的事業永葆熱忱和初心。人們常說,好奇心是年輕的標誌。20xx年,在意大利的石墨烯大會上,我發現了一位很特殊的老人,她全程坐在會場的前排,專注地聽每一個報告、認真地做筆記、熱情地提問,比研究生還認真。直到她上臺做了一個小時的精彩報告我才知道,她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Mildred Dresselhaus教授,當時她已85歲高齡了,她非常自豪地跟大家說“I came here for science”。在敬佩之餘讓人不得不感嘆,歲月絲毫沒有影響她年輕的心和敏銳的思維。我所在課題組的創始人、清華大學20xx年突出貢獻獎獲得者金涌院士已在化學化工領域工作58年了,從流態化工程到生態工業工程,再到化學化工科普,金院士耄耋之年仍在奮鬥的路上,用對事業的熱忱與初心扛起對國家的擔當,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榜樣。

饒宗頤先生在《書法六問》裏講到“學書先求平直,復追險絕,最後人書俱老,再歸平正”。在清華,我們學會了爲學爲人橫平豎直的基本功;從明天起,我們就應當去大膽地追其險絕了。我們將帶着過去這幾年裏塑造的優良品格、鍛煉出的過硬本領、收穫到的寶貴學識,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我們向母校保證,我們將會用一生去詮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用行動和奮鬥書寫無愧於新時代、無愧於清華人的華彩篇章。

最後,我想以梁啓超先生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謝謝大家!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尊敬的各位經管學院老師、同學以及親友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經83班的向迪雅。四年前,追隨着自己的理想,我來到了清華經管學院。懷抱着對大學生活美好的憧憬,卻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清華食堂和紫荊公寓的校外軍訓,難度僅次於基科的數學分析和線性代數,還有後無來者的金工實習。但正是在清華經管的這四年,讓我從一個無知的少年變成一個有知識、有責任心的青年。在這裏,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在大學生活中的三個“第一次”。

第一次挫折:大學的第一門考試是經濟學原理的期中。在自認爲複習得不錯的情況下,卻只考了73分。作爲一名北京人大附中實驗班的畢業生,高中時我從未考過這麼低的成績。巨大的失敗感油然而生,究竟是否是我習慣了高中式的教學反而在大學教育的自由度中迷失了自己?還是我根本沒有理解經濟學的知識?挫折讓我清醒,促我反思。在接下來的學期中,我改變了學習方式,找到了感覺,恢復了自信,學好了經濟學原理這門課。

第一次接觸社會:大一的暑假,我帶隊前往內蒙古海拉爾市調研牧民的經濟和生活狀況,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觸到真正的農村。當車駛向周邊的草原時,滿目所見與我的設想完全不同:破舊的蒙古包散落在日漸沙化的草原中,稀稀落落的牧民趕着牲畜爭取在休牧之前再放一把牧。我們走進牧民家庭,看到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很拮据。在實施了退牧還草政策後,由於政府補貼還未到位,牧民的生活仍然清貧。內蒙古之行讓我感觸頗多,從小生活在城市,不知農村生活的艱辛和農民的的疾苦。而這次實踐,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懷天下,心繫民生,正是我們每個清華經管人的責任。

第一次走出國門:大三的上學期,我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交換。這是我第一次遠離祖國,第一次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與各種膚色的同學共同學習。在課堂上,我驚訝的發現,外國學生思維非常活躍,就連英語沒有我流利的同學,都能經常提出各種問題。而我,習慣於上課安靜地坐在下面聽講。這種衝擊激勵我改變,努力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我與各國同學一起討論案例,積極參加教授的答疑,解決自己的疑惑。雖然交換的時間很短,但這一份思維上的鍛鍊讓我在日後學習上的表現更加優異。

其實,清華經管帶給我的“第一次”遠遠不只是這三個。我也知道,8字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在清華經管經歷的衆多改變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只是他們不能都站在這裏來訴說。每個人經歷的“第一次”各不相同,但卻都伴隨着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正是這無數的“第一次”構成了我們在經管度過的豐富多彩的、難忘的大學生活。在這裏,我代表經管學院8字班的全體本科生,感謝經管學院所有的老師,正是你們搭建的平臺,給了我們各種機會,讓我們得以自由地成長。我們向你們保證,我們會帶着堅持和勇敢,追求理想,迎接人生美好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