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生在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致辭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4W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高等院校,“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爲亞洲大學、環太平洋大學等聯盟成員,被譽爲“紅色工程師的搖籃”,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那麼,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守於清華畢業典禮致辭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華學生在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致辭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領導們、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自動化系1977級本科生、1982級研究生管曉宏。首先,請允許我向即將畢業的母校20xx屆研究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非常感謝母校領導安排我在這麼莊嚴的場合發言。我知道這是極高的榮譽,讓我誠惶誠恐,十分緊張。

看到同學們青春洋溢的笑臉,感覺回到了純真無瑕、熱血沸騰的青蔥歲月。作爲一個老研究生,給90後的學弟、學妹們說些什麼呢?先從1977級說起吧。

我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我們77級的同學在剛過去的校慶,紀念了入學40年。1977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力挽狂瀾,果斷決策當年恢復大學聯考,改變了中國的國運,也爲緊隨其後標誌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真理標準的討論吹響了號角。

由於“”的歷史原因,我只上過4年國小和1年半國小附設的國中班,沒有進過中學的門。我不到15歲就進了建設公司,先後當過民工、樂隊樂手、木工、鉗工、車工。我在建設工地上挖過管道溝,鋸過大木方,支過混凝土模板,開過塔吊,安過球磨機,也過過跟電影《芳華》裏差不多的文工團生活。在當工人和樂手的近8年時間裏,我用借來的“”前教科書,自學完了國中、高中的全部數理化課程,還初步自修了微積分、理論力學、電工學等大學課程,做了教科書中的大部分作業,用過的筆記本和作業本摞起來有近1米高。

感謝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感恩母校沒有嫌棄我沒進過中學,錄取我進了自動化系,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們在那個讓人奮進的年代成了清華人。清華園裏,同學們抱着“把耽誤的時間奪回來”的信念,提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異常珍惜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

學校爲了保護我們的健康,每晚11點,宿舍強制熄燈。同學們爭先恐後去長明燈的教室看書。那時的校園裏,看不到男女同學手拉手。男同學想得到女同學的青睞,不用送玫瑰花,也不用在女生節拉橫幅(因爲那時就沒有女生節),到長明燈教室爲她佔個座位就行。

我們自動化系的同學在7食堂就餐,就是現在的清芬園。飯菜可沒有現在那麼豐富,平時就4種菜。大家排着長隊打飯,很多人手裏拿着英語單詞本。業餘時間,同學們不是比“王者榮耀”的排位和誰“吃雞”,而是比一比誰做的“吉米多維奇習題集”中的習題多,誰背的“新概念英語”的課文多。同學們引以爲傲的事是一門課開課之前,通過要求很高的免修考試。

我特別感恩母校,特別感恩母校的老師培養了我。通過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我打下厚實的基礎。學校把我選進“因材施教”計算機小組,讓我有機會多學,極大地鍛鍊了數值計算理論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研究生學習期間,在導師們的培養下,我成了國內最早的網絡控制系統研究者之一。清華四年半本科和二年半碩士研究生學習,我取得了優異學習成績,鍛鍊了科學研究能力,爲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在美國讀博士期間,研究能源電力系統的優化。靠着在母校打下的紮實科研基礎,很快發現了關鍵問題,提出了新理論和新方法,取得了重要理論成果及每年數百萬至上千萬美元的經濟效益,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重視。新世紀之初,我在哈佛大學工作期間,深度分析了電力市場的博弈行爲,在美國加州PX市場崩潰前,預見了機會性投機和價格飈升等嚴重後果,美國加州政府能源委員會曾索取我即將發表的論文作爲聽證材料。我能取得這些成績,得益於母校給我打下的基礎和教給我做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我覺得母校的教育不輸任何一個世界一流大學。

近年來,爲了配合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我開了幾門英文講授的課程,在清華講授的“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與學術報告”課,被學校研究生院列入全校研究生職業素養課,並且拍成MOOC在學堂在線和Edx上線,全球有數萬人選課。我和我領導的課題組提出了能源與電力系統安全優化的創新理論與方法,解決了多個公認難題,應用在多個國內外企業,獲得了節能增效的重大效益;我們研發的網絡信息安全監控與防衛系統,在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部署,清除了多個威脅嚴重的殭屍網絡。我們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得到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羣體資助。我被最大的國際學術組織IEEE選爲會士(Fellow),被讀博母校美國康涅狄格大學選爲傑出工程師院成員並列入工學院名人堂,20xx年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母校對我的培養,讓我認識到人文藝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近年來,我積極推動本科生“信息新蕾”計劃,貫通本科與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推動本科生必修“表達與交流”核心通識課,並擔任課程負責人。我與西安音樂學院的音樂家們合作,創辦了“藝術與科學的交匯”系列音樂會,擔任音樂會策劃、撰稿和講座人,並與音樂家共同演奏。從“李約瑟命題”、“錢學森之問”開始,到古典樂曲旋律變化服從冪律,到科學家的藝術才能,再到幾何變換原理在作曲中的應用等,啓發大家思考藝術形象思維與科技創新的關係,開拓了理工科師生的思路。感謝母校支持,音樂會首場在清華蒙民偉音樂廳舉辦,已經在內地和香港高校上演10餘場,成爲“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的科學文化品牌。包括衆多院士、知名科學家和藝術家在內的觀衆,對音樂會的創新性和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今年申請了國家藝術基金。

我沒有忘記感恩母校。新世紀之初,母校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成立了哈佛大學何毓琦院士爲首的第一個講席教授組,我擔任了講席教授組成員和智能與網絡化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講席教授組的同事們植根清華20xx年,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國內外科學與工程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得到了國家“111引智計劃”的支持。母校領導對講席教授組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也成爲學校引進許多高端人才的前期工作模式。

20xx年,經母校領導同西安交大領導協商,決定在人事關係不轉的情況下,任命我擔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主任。那幾年這個時候,我就坐在下面的系領導席,分享同學們畢業的喜悅。我與全系師生共同努力,在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工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讓我自豪的是,在我任內,清華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排名,從第三回到了師生和校友們認爲是必須的第一。

我在母校不但學會了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也鍛鍊了現代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組織協調能力。我曾擔任過班級團支部書記,研究生期間當過校團委的幹部。在母校的社會工作沒有成爲我的負擔,反而成爲我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歷練和開拓進取的財富。

同學們即將從清華踏入社會或者繼續讀博,兩者我都經歷過。畢業意味着新的人生開始,今後將不斷面臨人生中的選擇,如何選擇將影響我們的人生。作爲老研究生,我想跟學弟、學妹們分享一點過來人的經驗。

第一,選擇最容易走的路,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在校做博士或者碩士論文的研究方向和課題,多半是導師幫我們選擇的。畢業以後,我們就要學會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課題。我們習慣上常常會選容易做的方向和課題。我的博士生常常說,老師選的這個方向沒有多少參考文獻,開始連問題是什麼都不清楚,更看不到達到博士論文水平的研究工作。而另一個方向,文獻很多,在已有工作的基礎改進,能夠比較快地取得成果,爲什麼要我做前面那個方向的課題?

我跟同學們分享的經驗就是,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改進,很快取得的成果,創新性往往有限。你很快能想到的主意,別人可能已經做了,成果價值有限。有價值的研究方向沒有多少參考文獻,說明這個方向比較難或者別人還沒有想到。雖然舉步維艱,但經過努力做出來了,就可能取得大成果。這個辯證關係值得大家思考。我畢業後能取得一點成績,往往是因爲選擇了有價值但起步困難的研究方向和課題。

上世紀末,國內剛剛聯上互聯網不久,我選擇做網絡信息安全的研究。這個方向比較新,需要多學科交叉,大家普遍不瞭解,國內更是沒有多少人做。我申請在985學科建設項目中立項,有領導不理解,認爲這是屬於局派出所管的網吧管理問題,不同意立項。近20xx年來,雖然我們最初沒有得到支持,但在這個方向堅持了下來,爲國家安全作出了貢獻,課題組也得到很大的發展。xxxx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讓我們信心倍增。

第二,適合別人的選擇不一定適合你,不見得“隨大流”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在工廠工作的時候,社會上流行的是“讀書無用論”。那時的年輕人要成家不用買房、買車,但未來的丈母孃可能要求做總共幾十條腿的傢俱。我當過木工,張羅做傢俱應該不難。但我一心自學數理化,周圍很多人不看好,還被有的領導批走“白專道路”。但我深信建設國家、個人發展都離不開知識。從1977年10月21日國家正式宣佈恢復大學聯考,到12月初考試,也就1個半月時間。幸運之神向平時刻苦自學的普通人張開了雙臂。

第三,個人成長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是清華人的光榮傳統,也是個人發展的明智選擇。80年前,當國家面臨民族危亡之際,清華同學喊出了時代強音:“華北之大,已經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百廢待興時期的國家建設,“兩彈一星”的強國之夢,我們清華人總是衝鋒在前。剛纔校領導介紹,臺下很多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到,到邊疆,到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工作。

10多年前,我擔任自動化系主任參加畢業生的座談會,有博士畢業生說,我的目標就是要把家人照顧好,我選擇的工作地點必須是北四環周圍正負一公里。說實話,我覺得把工作在北四環周圍作爲目標函數有點問題。先不說貢獻國家和社會的抱負,恐怕連買房都難實現,照顧好家人也難落實。

上世紀90年代中,我銘家的經濟建設開始走上快車道,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如果我留在美國的企業工作,每年能有10萬美元的年薪。我回到國內任教,月薪只有300元人民幣。很多朋友不理解我爲什麼要回國,也有人以爲我是在美國混不下去了纔回來的。我堅信個人的事業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聯。2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讓世界上許多人跌破眼鏡。我本人爲之作出了貢獻,也迅速成長。前些年開始,海歸已經成爲留學生選擇的主流。有海外和海歸的朋友對我說,你不錯呀,你能回清華當系主任,在西安交大當院長,還評上了院士。我想這不是因爲我能幹,而是證明了選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是正確的。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帶來了我個人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黨的十九大爲我們畫下了宏偉藍圖,經過“兩個一百年”“三個里程碑”,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母校將以世界一流大學屹立於世界大學之林,同學們將以年富力強的年齡,見證那個偉大的時刻,我對你們無比羨慕。

讓我們爲了那個時刻的到來,共同努力。

謝謝大家。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同學們人生中充滿自豪的重要時刻,我向各位學弟學妹圓滿完成在清華的學業、即將踏上人生的新徵程表示衷心的祝賀!

同時,感謝學校給予機會,讓我對多年來培養關心我的老師道一聲感謝,和同學們分享一些感想與思考。對於一位清華校友來說,這是無上榮譽,我倍感珍惜。

九年前,我和今天的大家一樣,坐在這裏參加畢業典禮。記得當時來做校友代表發言的是紮根鞍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明仁學長,顧秉林校長對我們提出了“永遠保持愛國奉獻、服務人民的遠大理想”“永遠保持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永遠保持樂觀積極、追求和諧的生活態度”的三點希望。

畢業典禮結束後,我和幾名校友一起,滿懷幹事創業的豪情,乘上青藏列車,奔赴工作。在火車上,大學裏的美好時光就像電影片段一樣在腦海中閃現!學習期間,清華給予我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同學間的互相激勵使我受益終身。“選擇了清華,就是選擇了責任”,這樣的教育讓人銘記於心。大一時,新生黨員課上“兩彈一星”元勳們的事蹟深刻地教育了我;大三時,赴馬蘭基地社會實踐,看到許多校友在那裏獻身國防、紮根奉獻;大四時,當志願者服務工物系建系50週年系慶,看到很多白髮蒼蒼的老學長回來向母校報到,他們默默無聞,幾十年如一日的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踐行了“行勝於言”的清華精神。這些都讓我深深的認識到:作爲一名清華人不能以自己生活安逸爲最終目標,應該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也是我堅定選擇到工作的初衷。

到崗工作後,我較快地克服了對高原缺氧環境的不適,系統地學習了中央治藏方略。20xx年拉薩“3?14”事件發生,黨和政府果斷處置,事件迅速平息。作爲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的工作人員,我參與救助受損商戶、及時恢復生產生活相關工作。這樣的經歷,使我真正認識到工作的複雜性和嚴峻性以及“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的深刻意義,激發了我到基層一線去做基礎工作的想法。

20xx年,清華大學與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開展向基層選派畢業生工作。經個人申請、組織考察,我於同年9月到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東嘎鎮工作。爲儘快融入環境,我主動向鎮領導申請:我在機關工作過,可以承擔文稿寫作的任務;鎮裏需要派幹部夜間守護青藏鐵路,我是年輕人不怕吃苦。通過承擔這些工作,任勞任怨地付出,我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與認可。趁熱打鐵,我又主動承擔東嘎村的包村工作。東嘎村地處拉薩市城鄉結合部,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於此。爲了支持城市發展,村民們成爲全區較早一批的失地農民,經濟上沒有來源,生活不免艱難,各種矛盾頻發。我和村幹部一同努力,爭取上級幫扶的同時,號召羣衆自籌資金,發展壯大農民運輸隊,通過參與城市建設、承包建材運輸,擴大了增收的渠道。我們還組織全村每年進行“十星級文明戶”的評選,鼓勵各家各戶在愛國愛黨、勤勞致富、鄰里和諧、民族團結等方面有好的表現,評選結果與年終領取集體分紅掛鉤。通過幾年的努力,東嘎村面貌一新,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民生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們認爲我是個肯幹實幹的人,大事小情,都願意和我一起商量,一些老黨員還親切地稱呼我爲“我們的漢族孩子”。通過做農村、農民工作,我真正接上了地氣,懂得了做基層工作要從羣衆利益出發,只有多爲他們謀福祉,才能贏得信任和尊重。

三年半後,經受了多個崗位的鍛鍊,我被組織選派擔任古榮鄉黨委書記。古榮鄉轄區面積7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全鄉6300餘人,藏族人口占比超過99%。鄉村精通漢語的羣衆不多,爲了儘快融入並開展工作,我加大了學習藏語力度。開黨員和羣衆大會前,我把自己想說的話,請同事幫忙翻譯出來,我用漢字、音標做好標記,回家反覆聽錄音,一字一句地糾正自己的發音,確保開會時說好藏語。經過精心準備,爲期一天的鄉人代會,我全程用藏語主持和發言,每說完一句羣衆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那真摯感人的場面讓我終生難忘,羣衆的認可和鼓勵更是我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幾年來,我和同事們認真值班、巡邏、包村、入戶、看護鐵路,完成好守護祖國國土面積的一萬兩千五百分之一的光榮使命;我們申請項目,抓好施工,使全鄉硬化路面的通車裏程翻了一番,歷史性地實現了6個行政村硬化路面全部通達;我們還爲全鄉112戶牧民安排“安居工程”建設,他們夏季到高山草場遊牧,冬季依舊有穩定住所,安居才能樂業。通過我們平凡而盡責的努力,全鄉面貌有了改觀,羣衆生活有了改善,人心得到了凝聚,基礎進一步夯實。看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實效,讓人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隨着工作的深入,我已視爲第二故鄉。組織放心地將一方穩定發展的重任交付予我,人民羣衆包容、信任、支持我,將我培養成爲一名合格的國家建設者。感恩之心督促着我在每個崗位上竭力奉獻。過去幾年,我從事城鄉規劃工作,正值拉薩城市建設蒸蒸日上的時期。我們每年審覈幾百個建設項目,每天都穿梭在各個施工工地,經常是一身土、一腳泥無暇去理,爲保護好拉薩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我盡到了責任。從事人才工作後,我經常研究政策、起草文件工作到深夜,半年來爲全區對接引進30餘名高層次人才,協調600餘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留藏工作,爲人才興藏戰略的實施,我付出了努力。在高原奮戰的三千多個日日夜夜,我沒有絲毫懈怠,在建設的事業中找準了位置,在幹事創業的過程中實現了價值。

九年來,雖然遠離家人,但是我並不孤單,有幾十名清華校友和我一起並肩戰鬥。是地理上高原的高原,是生命中禁區的禁區,是經濟水平方面西部的西部,是反分裂鬥爭前沿的前沿。在工作,大家自覺地摒棄“驕嬌二氣”,將清華精神與老精神融合在一起,抵禦了高寒缺氧等種種艱辛,在心裏埋藏着對家人的牽掛與思念。大家拒絕被動地吃苦,堅持主動地實幹,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雪域高原。近年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經濟發展欣欣向榮,在偉大的建藏事業中,我們沒有辜負學校的培養,用默默的堅守和平凡的努力做出了清華學子應有的貢獻。數載的光陰從未虛度,寶貴的青春用得其所!

結合我們的成長經歷,我在這裏談四個方面的思考。

關於理想。無數清華學長以人生奮鬥經歷告訴我們,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祖國的需要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的人生更加精彩。我們要立志成爲充滿正能量的青年幹事者和國家建設者。決不能充當看客、誇誇其談,而是要投身其中、貢獻力量。

關於選擇。選擇艱苦地區、冷門領域、困難崗位,在特殊的環境中摔打磨練,有助於我們百鍊成鋼、脫穎而出、實現價值。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選擇只是第一步,堅持住幹得好往往更加重要。

關於堅持。同學們即將奔向廣闊天地,在大家面前的是無數種可能,令人充滿期待;但我想提醒在座的同學們,在無數種可能中唯一沒有的可能,那就是——一帆風順。困難和挫折,是我們人生的“試金石”,“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實現人生理想需要堅持堅守。

關於成長。根扎得越深越廣,枝葉纔會越繁榮茂盛。因此,我們在自我審示時要多看紮根,少看枝葉,不能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工作後,用什麼來評判自己的成長呢?不要以薪資水平、崗位職務、名聲頭銜,而是以內心的強大、能力的提升、價值的實現來判斷。我們不妨階段性自省:與自己的理想是越來越近,還是漸行漸遠?提醒自己踏踏實實在每個崗位上幹好工作、收穫成長、做出貢獻。

讓我們始終踐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努力擁抱因奮鬥而精彩的人生。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你們人生中陽光燦爛的一天。四年的大學生活,已變成無數難忘的畫面,從備戰國慶遊行的八天七夜,到百年校慶的志願服務;從陽光長跑的腳步與汗水,到《馬蘭花開》的淚光和歡笑;從網絡的轉載與吐槽,到清芬園麻辣香鍋的排隊和回味——你們把一段終將逝去的青春,永遠定格在這裏!我和全校教職員工,有幸在你們的故事中充當配角,感受你們的激情,見證你們的成長,分享你們的收穫。

今天,也是一個感恩和慶賀的日子。我要感謝所有家長和教職員工,你們的默默付出,使同學們的青春大戲順利殺青,在更大的舞臺上開始更精彩的續集。我衷心祝賀各位受表彰的同學,你們用努力奮鬥成爲大家的榜樣,你們是清華今天的驕傲!我更想到那些曾在學業、愛情和成長中挫敗過、彷徨過的同學,你們克服了困難,經歷了磨練,戰勝了自我,取得了無法用分數記錄的進步,你們的畢業更值得祝賀,我爲你們感到自豪!

同學們,你們成長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人類的命運休慼與共,各國的發展息息相關;你們成長在信息化方興未艾的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蓬勃發展;你們成長在文化交融日益加深的時代,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不同文明交相輝映;你們更成長在中國快速崛起的時代,我們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中華民族更加自信地邁向偉大復興。與我們這一代人相比,你們的視野更寬、知識更廣、節奏更快,更自覺地開始了個性發展,更多地擁有了獨立、平等和開放的意識。今天,你們大學畢業了。無論畢業後是走向社會還是繼續讀研,你們都將置身新的環境、面對新的變化。你們的學習成長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性,生活交往將面對更復雜的社會關係,事業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機遇、更多的選擇。我想告訴你們,機遇不僅孕育着成功也伴隨着挑戰,迎接挑戰不僅需要追求卓越,也要懂得堅持,更要學會放棄。

今年1月,我們在達沃斯舉辦了一場高層圓桌會議,邀請了多位世界知名人士,請他們對清華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當談到對年輕人的培養時,澳大利亞前總理、現在又再次擔任總理的陸克文先生對我說,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回答三個重要問題:你相信什麼?你爲什麼相信?你能爲你所相信的做些什麼?因爲每個人的生活和事業都不會一帆風順,總是起起伏伏,甚至會遭遇挫折和失敗。當人生處於低潮的時候,只有迴歸到最基本的價值觀,堅信自己所相信的,才能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今天,我想結合身邊的三個故事,對同學們的未來發展談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清華最近啓動了蘇世民全球學者項目。在和項目捐贈人蘇世民的交往中,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說起學生時代有一位田徑教練,總讓他們大冷天在停車場練衝刺和中長跑。在他們累得筋疲力盡、雙腿麻木的時候,教練還衝他們大喊:再跑一圈,再跑一圈!因爲訓練多一分付出,對抗纔多一分收穫。在一圈又一圈的奔跑中,他逐漸懂得,“再跑一圈”不僅是對身體的訓練,更是意志品質的磨練,這也成了他的價值追求和人生信條。“再跑一圈”,就是選擇努力和堅持,努力就是機遇,堅持就有希望。

第二個守於選擇的故事。兩年前,我校新聞學院組織研究生國際實習,很多同學爭着去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但有一個女生主動提出要去埃及。那時候,埃及正處於嚴重的動盪時期,政局不穩,社會混亂,隨時面臨着各種危險。但她覺得,作爲一個未來的新聞人,應該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應該在風險中鍛鍊成長。聽了她的故事,我很受感動,也很欣賞她對新聞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我相信,她的選擇不僅意味着更大的付出和努力,更折射出她的獨立人格和職業信念。

還有一個是清華長期合作伙伴新加坡佳通集團的故事。集團執行董事林美金女士曾跟我說,公司最早是在印尼做輪胎,總裁林德祥先生熱心公益事業,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了很多貢獻。由於林先生的爲人和經營之道,集團的一個子公司順利取得了菸草產業的經營執照。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認爲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但林先生對子女們說,一本萬利的生意誰都想做,但這種生意容易讓人見利忘義,對企業發展不利,對子女們的未來也不好;何況菸草不利於公衆健康,做菸草有違他的道德良知。在如此巨大的誘惑面前,他們毅然決定放棄。這麼多年來,佳通集團始終以橡膠輪胎爲主業,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終於成爲新加坡著名的跨國企業。

同學們,這三個故事揭示了同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你處在人生的高峯還是低谷,命運終究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當你經過長途跋涉、身心疲憊時,只有堅持“再跑一圈”,才能衝出困境、跨越極限,迎來意想不到的新機遇,邁向人生旅程的新起點;當你面臨困難挑戰、風險危機時,只有堅持獨立思考、不隨大流,才能做出正確選擇,敢於迎難而上,超越自我,贏得尊重;當你面對巨大的壓力或者誘惑時,只有堅守最基本的價值觀,才能看淡得失、懂得放棄,獲得內心的寧靜,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同學們,20xx年,你們大學畢業了。120xx年前,建校不久的清華參加了第一屆遠東運動會,開啓了中國學校參加國際競技之先河。90年前,汪鸞翔學長創作了清華校歌,成爲我們永遠的心靈之歌。時光流逝,有些人經歷了命運的波瀾,贏得了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有些事經過了歲月的磨洗,已成爲歷史長河中最妙曼、最獨特的風景。

今天是7月17日,是你們從過去走向未來的節點;今天,剛好也是清華老學長楊絳先生102歲生日。楊先生與清華同歲,走過了百年滄桑,歷盡了人生坎坷,卻始終保持着高貴、生動和優雅的品質,把她的溫馨、溫暖和安寧傳遞給我們。前幾天我去看她,先生特意叮囑說,學校很忙,生日時就不要來了,替她吃一碗長壽麪就行。我提議,今天我們都去吃一碗長壽麪,爲我們的老學長賀壽,也爲你們的明天祝福。祝願你們在堅持中成長、在選擇中成熟,像楊絳先生那樣生命之河長流、事業之樹長青!

謝謝大家。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你們人生中陽光燦爛的一天。四年的大學生活,已變成無數難忘的畫面,從備戰國慶遊行的八天七夜,到百年校慶的志願服務;從陽光長跑的腳步與汗水,到《馬蘭花開》的淚光和歡笑;從人人網的轉載與吐槽,到清芬園麻辣香鍋的排隊和回味——你們把一段終將逝去的青春,永遠定格在這裏!我和全校教職員工,有幸在你們的故事中充當配角,感受你們的激情,見證你們的成長,分享你們的收穫。

今天,也是一個感恩和慶賀的日子。我要感謝所有家長和教職員工,你們的默默付出,使同學們的青春大戲順利殺青,在更大的舞臺上開始更精彩的續集。我衷心祝賀各位受表彰的同學,你們用努力奮鬥成爲大家的榜樣,你們是清華今天的驕傲!我更想到那些曾在學業、愛情和成長中挫敗過、彷徨過的同學,你們克服了困難,經歷了磨練,戰勝了自我,取得了無法用分數記錄的進步,你們的畢業更值得祝賀,我爲你們感到自豪!

同學們,你們成長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人類的命運休慼與共,各國的發展息息相關;你們成長在信息化方興未艾的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蓬勃發展;你們成長在文化交融日益加深的時代,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不同文明交相輝映;你們更成長在中國快速崛起的時代,我們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中華民族更加自信地邁向偉大復興。與我們這一代人相比,你們的視野更寬、知識更廣、節奏更快,更自覺地開始了個性發展,更多地擁有了獨立、平等和開放的意識。今天,你們大學畢業了。無論畢業後是走向社會還是繼續讀研,你們都將置身新的環境、面對新的變化。你們的學習成長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性,生活交往將面對更復雜的社會關係,事業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機遇、更多的選擇。我想告訴你們,機遇不僅孕育着成功也伴隨着挑戰,迎接挑戰不僅需要追求卓越,也要懂得堅持,更要學會放棄。

今年1月,我們在達沃斯舉辦了一場高層圓桌會議,邀請了多位世界知名人士,請他們對清華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當談到對年輕人的培養時,澳大利亞前總理、現在又再次擔任總理的陸克文先生對我說,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回答三個重要問題:你相信什麼?你爲什麼相信?你能爲你所相信的做些什麼?因爲每個人的生活和事業都不會一帆風順,總是起起伏伏,甚至會遭遇挫折和失敗。當人生處於低潮的時候,只有迴歸到最基本的價值觀,堅信自己所相信的,才能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今天,我想結合身邊的三個故事,對同學們的未來發展談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清華最近啓動了蘇世民全球學者項目。在和項目捐贈人蘇世民的交往中,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說起學生時代有一位田徑教練,總讓他們大冷天在停車場練衝刺和中長跑。在他們累得筋疲力盡、雙腿麻木的時候,教練還衝他們大喊:再跑一圈,再跑一圈!因爲訓練多一分付出,對抗纔多一分收穫。在一圈又一圈的奔跑中,他逐漸懂得,“再跑一圈”不僅是對身體的訓練,更是意志品質的磨練,這也成了他的價值追求和人生信條。“再跑一圈”,就是選擇努力和堅持,努力就是機遇,堅持就有希望。

第二個守於選擇的故事。兩年前,我校新聞學院組織研究生國際實習,很多同學爭着去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但有一個女生主動提出要去埃及。那時候,埃及正處於嚴重的動盪時期,政局不穩,社會混亂,隨時面臨着各種危險。但她覺得,作爲一個未來的新聞人,應該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應該在風險中鍛鍊成長。聽了她的故事,我很受感動,也很欣賞她對新聞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我相信,她的選擇不僅意味着更大的付出和努力,更折射出她的獨立人格和職業信念。

還有一個是清華長期合作伙伴新加坡佳通集團的故事。集團執行董事林美金女士曾跟我說,公司最早是在印尼做輪胎,總裁林德祥先生熱心公益事業,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了很多貢獻。由於林先生的爲人和經營之道,集團的一個子公司順利取得了菸草產業的經營執照。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認爲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但林先生對子女們說,一本萬利的生意誰都想做,但這種生意容易讓人見利忘義,對企業發展不利,對子女們的未來也不好;何況菸草不利於公衆健康,做菸草有違他的道德良知。在如此巨大的誘惑面前,他們毅然決定放棄。這麼多年來,佳通集團始終以橡膠輪胎爲主業,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終於成爲新加坡著名的跨國企業。

同學們,這三個故事揭示了同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你處在人生的高峯還是低谷,命運終究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當你經過長途跋涉、身心疲憊時,只有堅持“再跑一圈”,才能衝出困境、跨越極限,迎來意想不到的新機遇,邁向人生旅程的新起點;當你面臨困難挑戰、風險危機時,只有堅持獨立思考、不隨大流,才能做出正確選擇,敢於迎難而上,超越自我,贏得尊重;當你面對巨大的壓力或者誘惑時,只有堅守最基本的價值觀,才能看淡得失、懂得放棄,獲得內心的寧靜,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同學們,20xx年,你們大學畢業了。120xx年前,建校不久的清華參加了第一屆遠東運動會,開啓了中國學校參加國際競技之先河。90年前,汪鸞翔學長創作了清華校歌,成爲我們永遠的心靈之歌。時光流逝,有些人經歷了命運的波瀾,贏得了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有些事經過了歲月的磨洗,已成爲歷史長河中最妙曼、最獨特的風景。

今天是7月17日,是你們從過去走向未來的節點;今天,剛好也是清華老學長楊絳先生102歲生日。楊先生與清華同歲,走過了百年滄桑,歷盡了人生坎坷,卻始終保持着高貴、生動和優雅的品質,把她的溫馨、溫暖和安寧傳遞給我們。前幾天我去看她,先生特意叮囑說,學校很忙,生日時就不要來了,替她吃一碗長壽麪就行。我提議,今天我們都去吃一碗長壽麪,爲我們的老學長賀壽,也爲你們的明天祝福。祝願你們在堅持中成長、在選擇中成熟,像楊絳先生那樣生命之河長流、事業之樹長青!

謝謝大家。

【清華畢業典禮致辭】

愛的同學們:

無論歲月如何流逝,今天註定甜美而清新。我要祝賀你們經過大學生活的洗禮,迎來了自己的畢業典禮。在你們3300多人中,有700多名同學會直接就業,有2500多人將繼續學習。但不論怎樣,今天對於你們而言,都將是一個重要的時刻,標誌着你們的人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意味着你們將褪去青澀、走向成熟。

青春,是人生的精彩華章。我要感謝你們把美好的時光留在了清華,讓清華和你們一起走過。我希望你們從學校帶走的,不僅是一紙光鮮的文憑,也不僅是一份修過什麼課程、做過什麼社工、得過什麼獎勵的漂亮簡歷,更重要的是清華四年帶給你們的人生體驗和感悟。相信你們從百年校慶中,感受的不只是自豪和歡樂,還有清華的厚重歷史和獨特文化。相信你們對宿舍要不要熄燈的討論,維護的不只是自身的權益,還有對少數人權益和公共契約的尊重。相信你們對於素質測評的質疑,思考的不只是如何用一把尺子公平地評價學生,還有對個性化發展、多樣化成長的堅持。相信你們在捍衛網絡詞條、追尋中國夢的實踐中,體會的不只是真理的可貴,還有責任和擔當的重要。我更相信,你們在課堂、在實驗室、在各種大賽上,收穫的不只是知識、分數和名次,還有創意創新創業的創造者精神,這種精神將伴隨你們一生。

同學們,你們生活在一個崇尚創新的偉大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思想文化交融激盪,人類社會深刻轉型。這一切,爲你們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你們今後要有所作爲、有所成就,不僅取決於你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更依賴於你的創造性。20xx年,IBM公司針對33個行業1500名首席執行官的一項調查發現,他們的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創造力”。在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的用戶檔案中,“創造力”也是兩年來使用最多的詞彙。在當今世界,創造是你們面對生活、面對事業、面對社會、面對未來的最佳選擇。

同學們,創造需要理想,那是你們心靈夜空中的耀眼鏽。剛纔顏寧教授給大家分享了她自己的“野心”,就是希望探索自然的奧祕,在科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跡。正是這種科學夢想,使她和她的團隊毅然選擇了一項已困擾全球科學界半個世紀的課題。然而前四年的進展很不順利,困難重重,怎麼也做不出來,但她們沒有放棄,依然執著地堅持,每天都在實驗室工作十幾個小時。到了第五年,纔有所突破。最近,她的團隊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被20xx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克比爾卡(Brian Kobilka)譽爲“一項偉大的成就”。顏寧的學生、團隊主要成員鄧東,當初就是被導師這種強烈的科學夢想所感染,跟着她一起“發瘋”,一起“死磕”轉運蛋白機理這一世界性難題。顏寧教授認爲,正是這種既充滿吸引力又極富挑戰性的理想追求,才使這個年輕的團隊沉靜下來,並最終取得突破。她曾經跟我講,做一件事情,最基本的是要把它當作職業來做,進一步是把它當作興趣來做,而只有把它當成理想和事業來做的時候,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創造力。

同學們,創造還需要勇氣,那是你們人生征程上跨越艱險的基石。猶太民族充滿創新的活力,以色列創意創新公司高度密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數是中國、日本、歐洲、印度的總和。一個多月前,我在以色列見到內塔利亞胡總理時,談到清華和特拉維夫大學正在共建聯合創新中心。在短暫的會面中,他兩次強調說,創新就要允許失敗。之後,我們參觀EcoMotion,這是一家致力於推廣智能交通的高科技機構。機構創始人阿爾農(Arnon)先生先前是做信息技術創新的,創業成功後曾對財富100強的多家公司進行了戰略投資。臨走時我問他,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他說,所有的成功都是從失敗中來的。每次失敗之後,而不是成功之後,他都要辦一個party,等大家喝伏特加喝到東倒西歪的時候,就會告訴他爲什麼失敗。在他看來,創新創業的精髓就是勇於失敗。勇氣是創新的前提,是把創意變成創造的關鍵。害怕失敗,不冒風險,不敢走前人未走之路,不敢做他人未做之事,就永遠感受不到創造者的巔峯體驗。同學們,年輕是你們最大的資本,年輕時的失敗並不是人生的失敗,而是你人生中最爲寶貴的閱歷和收穫。

同學們,創造更需要包容,那是你們事業發展中兼容幷蓄的內核。最近,首屆“校長杯”創新挑戰賽的決賽剛剛落幕。我和評委們發現,有的項目雖然有很好的創意,但並不成功,原因並不是技術不行,而是缺乏一個結構合理、能力互補、分工合作的團隊。隨後,我做了進一步調查,發現同學們大多數時候喜歡找身邊熟悉的人一起做事,願意與同性格、同質化的人開展合作。其實,做成一件事,更多的時候要和不同的人一起工作,特別是你們有時並沒有辦法選擇團隊,必須與各種個性特質的團隊成員相處。因此,你們將來在自己的團隊中做事,或者領導一個團隊,不僅需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重要的是學會包容。包容,首先要包容別人,能傾聽不同的意見,特別是反對的聲音和那些看似荒誕的想法,真正做到心胸寬廣、厚德載物。包容,還要包容自己,你追求卓越和完美,但不要期望得到周圍每個人的讚賞,要習慣於刺耳的批評甚至無端的指責,因爲創新總是從少數人開始。同學們,我們正處在一個日益多樣化的社會,只有尊重他人的與衆不同,才能做到與衆不同的自己。

同學們,今天,終將成爲歷史;未來,意味着創造。我有一位朋友也是一名學者,叫謝利•哈瑞森(Shelley Harrison),現已年過七旬。他曾利用激光技術創辦了條碼掃描公司,他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我對他說,如果他寫回憶錄,一定非常精彩。而他卻說:“我更感興趣的是未來,而不數去。”

這讓我想起一段話:“人們總是喜歡回憶,而不喜歡想象。留在我們記憶中的是熟悉的事物,存在於想象中的則是未知的事物。想象也許令人恐懼,因爲需要冒着探索未知的風險。我喜歡未來,因爲那需要想象。”各位同學,在你們人生新的征程中,希望你們用執著的理想、創造的勇氣和君子的包容,去想象自己的未來,去創造屬於你也屬於整個人類的未來。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