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思想品德個人思想總結(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5W

學習思想品德個人思想總結 篇1

首先是思想認識上,思品課的教學要聯繫實際、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相互交流、不斷實踐、不斷創新,追求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追求上進心,對業務要執着追才能獲得職業幸福感,才能去掉教齡長而產生的職業倦怠感,使自己的心很年輕。

學習思想品德個人思想總結(通用3篇)

其次是教學上,據專家的報告,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學首先要認真學習課標,要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之間的關係,用教材落實課標,在研究課標的基礎上要鑽研教材,瞭解學情,再進行教學設計,課堂由“被動應付”轉變爲“享受課堂”。教學要按照“活動——體驗——感悟——成長”的思路,以“德育無痕”的指導思想來引領我們的教學工作,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當代中學生不再滿足教材中的簡單結論,他們思想活躍,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頗爲關注。爲此,老師必須把學生帶入社會這個大背景中,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的同時多體驗社會生活,既拓寬視野,又能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便更好地把握思想品德課的內容,不斷確立學生的實踐意識。

一堂好的思想課,首先要使思想品德課充滿思想,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課程的一大特性,體現思想的深刻性,是我們的追求;二是要使思想品德課充滿觀點和行爲規範。三是要使思想品德課充滿尊重與關懷。貼近學使思想品德課充滿文化。思想品德課,如果沒有文化含量,課堂就會顯得單調、缺少色彩。課堂上力求實現心靈對話,要讓我們的思想品德課“親近”起來!生、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是課程改革的倡導。四是要使思想品德課充滿智慧。教育的過程既是獲取智慧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展現智慧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學習思想品德個人思想總結 篇2

我在讀《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時深切體會到面對複雜多變的課堂情境和開放互動的教學過程,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運用恰當的教學形式和教學藝術,才能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促進學生的最佳發展。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形式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

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重視基礎性道德品質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強調與生活實際以及與其他課程的聯繫。

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於開發和利用國中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堅持正面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規範。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有機聯繫和融通,積極開發各門學科中的相關資源,使學生在豐富的教學內容中獲得多方面的體驗和感悟。

(三)加強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及國情等內容的整合。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內容爲緯進行了科學設計。據此,教學要注重內容的整合,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利用主題或專題,把四個方面的內容融合起來,加強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繫和滲透,突出重點,發揮內在整合的教育優勢,全面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

(四)精心設計和優化教學過程。

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體佈局,把握具體教材內容在單元和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任務,根據課程標準,設定鮮明而集中的教學目標。以教材爲基礎,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通過調查、參觀、討論、訪談、項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在合作和分享中擴展自己的經驗,在自主探究和切身體驗的過程中增強道德學習的能力。

(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在注重思想品德課知識教學的同時,更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豐富學生的道德體驗,提高學生的道德踐行能力。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需求,運用適當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道德實踐,通過親身體驗與感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爲習慣。

創造良好的教學軟環境,建立共同成長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努力創造積極的心理環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圍,構建平等、和諧、互動、合作、互惠的新型師生關係。通過交流溝通、合作互動、自主探究等方式,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樣的教學手段、富有啓迪的教學問題,調動學生的情感與經驗,引導學生思考與體驗,幫助學生求得新的發現;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觀察生活、探究問題、領悟知識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爲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並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加強教師自身的體驗和反思,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從而達到師生的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八)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國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國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是知、情、意、行的過程。這個過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內化再外化爲行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幾個心理要素之間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每個過程都充滿着矛盾。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內化爲穩定的心理品質,他才擁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擁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國中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標準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試圖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學習、事業的信心,把優良的品德轉化爲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養成沉着、冷靜、務實、高效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康人格。

總之,新課程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強調與生活實際與其他課程的聯繫,加強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內容精心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爲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學習思想品德個人思想總結 篇3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這之中的藝術是個省略號,如果能做到在適當的時機,在適當的學生羣體中綜合運用學科間的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那教與學就是美與美的相映,從另一角度上說,教與學是一種美的享受,美的薰陶。

如何實施呢?下面是一些膚淺的看法:

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準確,不但要有新的教學理念,而且要有美的觀念,做美的傳播者。

思想品德教師必須認同本課程的美感,因爲美能使視野明亮,心情怡然,情感昇華,思維活躍,纔有在教學藝術上創新的可能。怎樣才能撥響學生情感上“我想學,我要學”的絃音,需要從人的心理入手,激發他們的美感,讓“美”照亮他們的心靈。因此,教師首先要學會審美,樹立美的觀念。

教學中要滲透美的內容,把握美的特性,並將這種特性變爲教學藝術的特性(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思想品德課教學在堅持科學性、思想性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堅持美的形象性,把形象與知識,感性與理性結合;堅持美的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導行;堅持美的愉悅性,創造出獨特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形成別具一格的教學藝術和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使教學生動活潑,興味盎然,學生願學樂學。

細心觀察生活,學會創造美,充分利用相關學科的特點讓結合之美薰陶學生的心靈。青少年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如詩詞,繪畫,寓言,文學藝術形象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寶貴的生活經驗,能給人智慧和美感,在教學中適當的挖掘利用,發揮其美的作用,可以使教學充滿樂趣,更具有說服力和吸引力。下面是一個小小的片段: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師生共同欣賞各自培育的苗苗,講述培育的經過,體驗生命萌動成長的過程。從培育的成功與失敗方面引導他們感受生命是頑強的,也是脆弱的,但生命更是美麗的,世界因生命而變得活力、精彩。接着讓學生展示或說說美麗的生命,並要求他們互相微笑彼此面對,欣賞人的真、善、美。在此基礎上向他們展示剪紙拼圖(鮮豔的花朵,花蕊由立體的草狀‘生命’兩字組成)不須多說,但他們可以感受生命如花。請一位學生朗誦(伴音樂),一段夏雨後的夜晚,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靜聽,從聽覺上感受生命的活力,有生命,世界纔不會沉寂。接着展示自然災害片段,讓學生在聲形色中感受生命受傷害的沉重,指出生命的保護神主要是人類。最後以青鐵開通的綠色通道報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畫面展現在他們面前,當疾奔的藏羚羊伴隨着高亢的音樂通過橋洞的那一瞬,學生對生命的感受得到理性的昇華,生命是什麼?是一副極品的畫,是一首高亢的歌,一切皆以美的潛移默化。

誰說思想品德不美?太嚴肅?關鍵是思維方式、理解角度的差異罷了。我看,它就很美,魅力無窮的美,很有親和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