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期檢查工作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4W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期檢查工作總結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期檢查工作總結

(XX年4月)

大港區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之一,是天津市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天津市東南部,東臨渤海,全區總面積1113.8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4.46萬,其中,城市人口24.17萬,現轄五個街道三個鎮。轄區內有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第四建築公司、大港電廠等一批國有大型企業。自1995年開始,在國家科技部、天津市科委的指導下,開展創建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工作。1997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爲天津市社會綜合發展實驗區,XX年成爲天津市唯一的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幾年來,大港區從實際出發,堅持貫徹落實《21世紀議程》,按照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要求,積極實施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克服制約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有力的促進了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與環境的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先後獲得“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區”,“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環保模範城區”,“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天津市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區”等稱號。

一、 實驗區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實驗區規劃實施情況

自XX年被批准爲國家級實驗區以來,大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實驗區建設工作,堅持“政府創造環境,企業發展經濟”的工作思路,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大港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總體規劃

(XX-2015)》順利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XX年我們正式啓動了實驗區35項專項行動計劃示範工程,截止XX年底,除“大港濱海旅遊區工程”暫停外,已有17項示範工程按期完成,其它17項也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詳細情況見“大港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示範工程簡介”。規劃指標完成情況良好,4大類55項指標中,有 項已達到XX年規劃指標,詳細情況見“大港區可持續發展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表”。

(二)實驗區建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日益深化。多年來,通過加強宣傳培訓、實施示範工程,推廣典型經驗等各項工作的開展,全區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人民羣衆的可持續發展意識顯著增強。區委、區政府在制定區域整體發展規劃過程中,把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爲重要的指導思想,各職能部門能夠自覺用可持續發展觀指導本部門的實際工作;駐區大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主動參與到地方可持續發展建設中來,與政府密切配合,形成了區廠共建實驗區的良好局面;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樹立良好的生活和消費觀已成爲廣大羣衆的自覺行動。

二是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區委、區政府緊緊把握髮展第一要務,全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日趨優化,經濟發展始終行駛在快車道上。XX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53.6億元,增長15.1%,區屬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XX年增長22%,財政收入完成4.48億元,增長7.4%,第

一、

二、三產業佔總值的比重爲2.4:58.5:3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680元和6253元。大港區有10萬農民,區委、區政府始終把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作爲重要工作來抓,幾年來,我區特色農業發展態勢良好,農業產業結構在調整中穩步發展,畜牧養殖初步實現了從庭院式、零散式向小區化、規模化轉變,10萬畝棗樹已成規模,農民已開始獲得收益。新建畜牧小區30個,水產養殖示範區4個,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XX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95億元,比XX年增長20.4%。

三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市載體功能進一步增強。累計投入120億元進行大規模高標準的城鄉建設改造,實現了從廠礦生活區到花園式城市的歷史性跨越,一個以紅頂、白牆、綠地爲主色調的衛星城展現在渤海之濱。幾年來,城區雨排、污排設施日益完善,垃圾處理場三期工程先後完成,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建成迎賓廣場、古海岸遺蹟博物館、臨潮湖、望海山、學府園等標誌性工程。大規模進行城市綠化,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5.1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38.5平方米。全面改造城區道路,建成高標準環城公路,城區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5.6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熱率100%,供氣率達到100%。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33部。城市市場化運做取得新進展,以集合信託方式籌集9000萬元建設的污排管網工程、以bot方式運作投資3000萬元的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農村城市化建設穩步推進,已開工的117萬平方米農村住宅樓95%封頂,配套設施正在抓緊建設。

----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按照精簡、統

一、效能的原則,進行了政府機構改革。調整區域規劃,完成撤鄉擴鎮,中塘鎮、太平鎮先後列入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爲重點,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製爲主要形式,推進城市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國合商業企業改革,使企業活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通過“政府購買崗位”、組建社區公益性組織等形式,幫助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區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制定並實施《大港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細則》,目前,全區合作醫療參加村數已接近全區行政村總數的94%,參保人數也超過全區農村人口的50%,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防止了農民因病致貧反貧。

----科技教育事業全面發展。通過實施科技興區戰略,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加強,科技水平明顯提高,科技進步對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了積極作用,科技綜合實力在十二個區縣中保持前列。三年來,累計取得市級以上科研成果122項,列入市級以上新產品計劃項目31項,通過市級以上高新企業認定的企業8家,得到國家中小企業科技發展基金支持的企業3家,全區民營科技企業達到97家。農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初步建成了畜牧、冬棗兩大基地,爲農民持續增收打下良好基礎。

基礎教育成效顯著,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99.53%,國小、國中的年鞏固率分別達到100%、99.98%,高中階段普及率達97%。完成農村各類崗位培訓幾實用技術培訓18551人次,社會力量辦學培訓26809人次。此外,規劃10平方公里土地建設“大學城”,目前已有六所高等院校落戶大學城,在校學生達到4831人,天津檢查官學院短期培訓學員1290人。南開大學伯苓學院、天津醫科大學臨牀學院等新建院校正在緊張施工中。

----人口、資源、環境管理水平明顯提高。三年來,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9個千分點,全區計劃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別比保持在100:109。建成了以區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中心爲龍頭,以街鎮技術服務站爲主體,以村、居服務室爲基礎的技術服務體系。進行出生缺陷干預,使嬰兒出生缺陷發生率明顯下降,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搞好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不斷拓展和延伸農業自然界限。土地是最寶貴的農業資源,保護耕地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在認真抓好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貫徹落實基礎上,建立土地行政領導負責制,把對耕地的保護作爲考覈各鎮街領導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嚴格控制城鎮建設規模,嚴格對佔用耕地的審批制度,幾年來,全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一直保持在20萬畝左右,實現了全區耕地的總量動態平衡,同時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8萬畝。開源與節流並重,合理利用淡水資源。在農業方面,通過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設施來調節季節、區域之間水資源的乾枯差異,開發利用水資源達到區域、時空上的再分配;通過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實現計劃用水、科學合理用水;通過推廣應用節水灌溉新技術,建立了節水農業生產體系,達到節約用水、保證用水。城市方面,在新建居民小區,推廣飲、用雙套供水系統,城區鋪設衝廁、綠化中水供水系統,使外援水、地下水、石化處理污水、城區生活污水得到了合理利用,有效緩解了水資源供求矛盾。石化公司分兩期建成了日處理一萬噸的污水回用工程,並用做工業循環水,爲中水的利用開闢了廣闊前景。在海水利用方面,大港電廠在直接利用海水作爲冷卻水的基礎上,利用電廠餘熱建成海水淡化系統,生產的淡水除用於電力工業外,還爲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質的飲用水。

大港區的環境質量水平得到明顯改善,XX年被命名爲國家首批環保模範城區後,XX年又被批准爲全國第六批生態建設示範區。

二、重點工作及採取的措施

(一)、加強區域環境建設

提高企業污染治理水平,鞏固“一控雙達標”成果。大港區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轄區內有大港油田、大港電廠、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等國有特大型企業,企業的經營活動給區域環境造成沉重壓力。多年來,區委、區政府把鞏固污染源達標作爲環境建設的重要工作,對石油天然氣開發、石油化工、發電、造紙、燃料化工等行業強化監督管理,對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轉及穩定達標情況加大檢測頻率和監督管理力度,對全區所有污染源實現了排污口規範化管理並對重點水氣排放源安裝在線檢測儀器,實行污染排放的自動監控和動態管理,進一步提高了工業污染防治水平和環保監督管理水平。針對小型企業達標排放不穩定的情況,加強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的監督管理,同時因地制宜推廣新的防治技術,先後完成了9家造紙廠的溼地污水處理系統,6家染料廠的污水生化處理工程,使工業污染造成農村局部生態破壞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對區內國有大型企業,在依法加強行政監督的基礎上,強調團結協作,積極推進生產裝置的挖潛改造、資源再生及綜合利用,樹立清潔生產的理念,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達到污染治理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幾年來,通過實施碧海行動計劃,包括廢水回用,固廢綜合利用等方面的一批環保項目先後上馬並實施,先後建成了二座日處理量16000噸的中水處理工程,一座海水淡化工程,節約了大量淡水資源;石油開採中的落地原油及泥漿廢水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粉煤灰綜合利用工程的實施,對大港發電廠和石化公司兩座電廠每年產生的50多萬噸粉煤灰進行多種渠道的處置和綜合利用,使佔全區固廢排放80%的污染源變廢爲寶,改善了區域周邊環境。XX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7.97%;石化公司實施消滅火炬工程,每年可將600噸不凝瓦斯氣送至熱電廠作爲鍋爐燃料燃燒,熱電廠還投資3000萬元將乙烯廠和煉油廠剩餘的瓦斯氣引入燃煤鍋爐進行綜合利用,極大改善了空氣質量。石化公司化工廠和中油大港分公司已被評爲天津市第一批“循環經濟示範企業。

持續進行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提高城鄉環境質量。強化實施“藍天,碧水,寧靜”工程,幾年來,陸續實施了10噸以下鍋爐的改燃併網,推廣使用清潔能源以及集中點源的煙塵治理工作。對22臺10噸以下鍋爐進行併網改造,對400多臺燃煤茶爐和大竈進行改燃治理,XX年提前被確定爲“基本無燃煤區”。建立了三片總面積36.25公里的噪聲達標區,使噪聲達標覆蓋率達到86.41%,達到聲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在城區開展生活垃圾密閉化、袋裝化管理,新建樓房從設計上取消了垃圾道,舊樓房垃圾道全部進行了封堵,機關單位、商業門臉、居民住宅、集貿市場等全部實行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密閉化運輸,保潔率100%,清運率%。XX年分期進行了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的建設,建成16萬平方米垃圾填埋坑一座,日處理200噸的垃圾濾液處理場一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高度重視生態保護,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大港區瀕臨渤海灣,有大面積的溼地和灘塗,又是石油化工基地,生態比較脆弱。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保護。一是大力推行綠色農業,治理面源污染,實施退糧種草、種棗,大力發展畜牧水產養殖和林果蔬菜種植業,使農業生態得到恢復。二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注重生態環境建設,1992年由國務院批准設立了“古海岸溼地貝殼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由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區級“大港古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XX年底由天津市政府批准建立了市級“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並制定了《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對大港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大港區自然保護區的總面積由原來18540公頃擴大到44240公頃,包括北大港水庫、獨流鹼河下游瀉洪道、沙井子水庫、錢圈水庫、官港湖、李二灣水庫和沿海灘塗,佔大港區國土面積的39.7%。XX年區政府批准設立了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辦公室,下設7個管理站,按照《規劃》要求已完成了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界碑、界牌的安裝,各種標誌的製作工作也已完成,鹽生植物園的選址、規劃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

(二)、堅持“政府創造環境,企業發展經濟”的工作思路,注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

幾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政府創造環境,企業發展經濟”的基本工作思路,圍繞經濟建設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全力爲企業發展提供服務,努力創造優越的投資環境、寬鬆的政策環境、健全的法制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區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加快機構改革步伐,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服務水平。XX年我們按照精簡、統

一、效能的原則,進行了政府機構改革。調整區域規劃,完成了撤鄉擴鎮。中塘鎮、太平鎮先後列入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將事業性局、改爲事業單位,強化服務能力建設,逐步向企業過渡。大力推行企業一站式服務,把政府審批的各職能部門集中到一起,制定並堅持“一門受理,並聯審批,一口收費,限時辦結。”制度,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受到企業的普遍好評,促進了經濟發展。爲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公共政府建設,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密切與羣衆的聯繫,區政府出臺了《關於建立密切與羣衆聯繫制度的試行辦法》、《大港區關於建立重大決策調研製度的試行辦法》、《大港區關於建立重大事項公示制度的試行辦法》、《大港區關於建立專家諮詢委員會的試行辦法》、《大港區關於建立重大事項社會聽證制度的試行辦法》。

2、修訂經濟政策,建立獎勵、激勵機制,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幾年來,區委、區政府從區域經濟特點出發,通過減免、獎勵、優惠等政策措施,努力爲企業發展創造更加寬鬆的環境,依靠改革驅動,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城市經濟已迅速成爲區屬經濟的主體。

3、努力解決廠辦社會問題,促進主體產業發展。爲推動駐區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逐步把企業中具有社會管理職能和社會公益事業性質的部分分離出來,實現社會化管理,努力解決廠辦社會問題。目前政府已接管了原由企業管轄的三個街,在油田建立了海濱街,上古林撤鄉與大港電廠居民區建街,形成了現在的五個街工委、街道辦事處。分離駐區大企業社會職能,接管了石化醫院、石化文體中心和大港油田衛生防疫站等社會服務性機構,支持駐區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鼓勵企業分流 、下崗職工創辦集體和個體私營企業。

4、全面推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製爲主要形式,全面推進城市集體經濟、鄉鎮企業和國有商業企業改革。通過改革建立了新的經營機制,增強了發展活力。

配合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我們逐步完善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失業保險制度,逐步建立起國有企業職工基本生活保障體系、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三條保障線”制度,使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我們體會到:體制和機制的建立是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根本保證。

(三)、抓城鄉協調發展

大港區有10萬農民,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是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大港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多年來,區委、區政府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當作頭等大事來抓。

1、積極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從XX年開始,大港區開始農村樓房化工程,把全區74個行政村集中建成27個居民點,力爭在三年內使全區農民全部住上樓房。爲使該項龐大的工程順利實施,區委、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三年內拿出4個億的財政資金用於補貼,全區各部門包村,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等,使這項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到XX年,已開工的住宅樓有95%封頂,正在抓緊進行配套設施建設。這項工程完成後不但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生活方式,同時能夠節約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2、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大港區屬於典型的退海地區,土地鹽鹼水資源缺乏,長期以來農業生產靠天吃飯,效益低下。針對這種情況,區委、區政府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定了以發展冬棗、畜牧兩大產業來帶動農業發展,儘快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到XX年底,結構調整初見成效,10萬畝冬棗已使農民得到效益,同時帶動冬棗保鮮、深加工等行業迅速發展。長期以來,我區畜牧業一直作爲農業經濟中的副業或從屬產業,處於自然發展的狀態,發展速度緩慢。區委、區政府把發展畜牧業作爲調整和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重點之一,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基地建設,探索通過加快畜牧業發展,實現農民快速增收的捷徑,相繼實施貼息貸款等多項優惠政策進行引導、扶持。XX年我區養殖農戶貸款5500萬元,政府貼息120餘萬元。我區先後有9個養殖小區被評爲市級小區,得到扶持資金100餘萬元。各街鎮村也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對養殖小區給予大力支持,紛紛對入住小區的養殖戶無償提供臨時建築用地、戶外用電和通訊設施等服務。政策引路,農民上路。目前,全區形成規模的肉雞、生豬、肉羊、奶牛等各類養殖小區62個,遍佈各涉農街鎮。XX年畜牧業完成總產值1.67億元。

3、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大力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健全農技隊伍。針對當前農業科技人才缺乏的現實,通過各種途徑加快人才開發,做到人盡其才;通過加強培養教育,使農業科技人才的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競爭機制,使農業科技人才做到才盡其用。教育是科技的基礎,廣開學路,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除了正規的學歷教育以外,我們加大了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力度。首先,以區、鎮、街農廣校爲陣地,加強農業技術人員、種養殖農戶的培訓力度,使他們熟練掌握各種實用技術;其次,積極組織專業技術骨幹,把“課堂”辦到村、辦到種養業小區、辦到田間地頭,把技術面對面、手把手傳授給廣大農民手中。三年中,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60餘次,培訓人員4000餘人。

(四)、把科普工作與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相結合,做好宣傳培訓工作

在創建實驗區過程中,我們始終將宣傳培訓作爲一項重要工作,把《中國21世紀議程》、兩大戰略和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有關知識作爲加強幹部羣衆學習的重要內容,並納入黨校授課計劃,聘請專家進行講座;召開創建實驗區動員會和實驗區領導小組協調會,宣傳建設實驗區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在天津渤海報開設專題版面進行報道;建立實驗區百米科普長廊和社區科普櫥窗,面向廣大羣衆開展經常性的宣傳教育;以可持續發展爲主題開展科技周活動,編制可持續發展理論知識學習問答宣傳冊,組織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論文徵集和研討;舉辦《中國21世紀議程》、土地法、防震減災法等宣傳日活動;開展創建綠色學校、文明小區工作,組織中國小生科普知識傳播活動和青少年綠色承諾活動等,使公衆對可持續發展的瞭解和認識不斷加深,增強了社會公衆對可持續發展和實驗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我們加大力量進行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通過科普教育基地這個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示範宣傳及教育活動,使基地起到示範帶頭作用,目前大港區已有4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分別是石化一中、油田鑽採院、大港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大港三幼。

開展創建實驗區窗口示範小區活動,通過示範小區建設提高居民可持續發展意識,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可持續發展建設。社區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由於各小區的物業管理水平,居民素質等存在差異,因此我們首先挑選條件較好的社區開展創建示範小區活動,並將示範小區在實施可持續發展行動、科普宣傳、精神文明建設、社區服務、社區安全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和在探索工程中總結出的具有示範作用的新形式、新內容、新方法等進行推廣,以點帶面,逐步擴大工作面,將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創建工作由小及大、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紮紮實實地做到實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借鑑先進地區做法,我們制定了實驗區創建窗口示範小區標準,把示範小區創建工作規範化,目前達到標準的小區有三個,分別是迎賓街晨暉裏小區和福苑裏小區,勝利街榮華里小區。還有兩個小區正在建設中,分別是古林街港電小區,港西街西運小區。

(五)加強組織領導體系建設,爲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組織保障

在創建實驗區工作中,我們不斷深化對創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的認識和理解,完善實驗區工作思路。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實驗區成立了以區長爲組長、主管書記、副區長和駐區企業主要領導爲副組長的大港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並注意從區情實際、從區位功能特點出發,認真落實規劃,突出抓好創建工作的方向性、政策性環節,爲實驗區創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建立和健全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處理好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多年來,各有關單位、企業本着對大港區環境質量負責的態度,將環境保護列入各自主要的工作議事議程,開展了行之有效的環保目標責任之和多種形式的環保負責制度。目前,全區已形成了較完善的環保三級管理網絡,重點企業已建立並實行了qhse四位一體管理模式,推行清潔生產和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已成爲謀求進一步發展的有機載體。區人大積極發揮統一組織和監督作用,連續多年對我區執行環保法情況進行檢查,有力促進了環保法律的落實,同時也爲健全環境管理綜合決策機制,發揮了積極地推動作用。在市容整治方面,成立了大港區環境秩序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各職能部門團結協作,積極開展工作。組建了城市管理綜合大隊,統一行使原市容、環境衛生、規劃、園林、市政等部門的行政處罰權,實現了城市市容環境管理權和處罰權的分離,避免了多頭、重複管理,杜絕了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建立了市容環境監督考覈機制。促進了市容環境管理模式的專業化、羣衆化、社會化的結合,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管理。

在計劃生育管理方面,一是加大協調力度,有計生委牽頭,定期召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參加的工作會議,重新修訂了《大港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個成員單位指責》,促進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局面的形成。二是認真落實目標責任制,實行“計生工作一票否決”。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改革對幹部政績的考覈方法,把經濟指標和人文指標、生態指標一起綜合考覈。

三、下一步工作

(一)、繼續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把區域經濟做強做大,爲社會事業進步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XX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八屆五次全會和區委五屆五次全體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第一要務思想,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

的發展觀,繼續堅持“發揮三種優勢、發展五種經濟、營造六個環境”的思路,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重點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深化改革,激發加快發展新活力。二是突出園區建設,實現對外開放新跨越。三是突出結構調整,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

(二)、進一步健全改善組織領導體系,加強對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的領導。xx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黨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資源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