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教育工作總結模板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93K
本文目錄養成教育工作總結模板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總結養成教育工作總結

我校堅持從學生實際和學校實際及社區實際出發,按照細、活、實、新的管理思路,在“學生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月”活動中,堅持全面貫徹實施新《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大力開展學生養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養成教育工作總結模板3篇

一、重學習指導,以學促練講規範。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請別忽視----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與否,關係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成敗。”葉聖陶也曾經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由此可見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做人。通過有效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克服不良行爲,這就是養成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

從每學年一開始,我校以學習新頒佈的《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爲重點,不斷規範學生的行爲習慣,以樹立良好的形象。認真組織學生學習《守則》、《規範》,要求做到熟記於心。

二、用制度約束,以評促練上規範。

規範常規制度,強化學生法紀意識,是養成教育的前提保障。學校制定了各項制度,依據新頒佈的《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和《學生守則》,重新調整和修改了校規、校紀,班規、班紀,力爭做到時時、處處、事事都有規範要求。爲加強制度落實,學校對每班學生的好人好事,行爲習慣進行監督記載查評和常規管理評分,並把各班每天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各班主任,以利各班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同時學校堅持以《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亞父中心學校中學學生一日常規》作爲“校紀”、“校規”,以《文明班級評比條例》及《文明學生評比條例》的量分作爲手段,進行“文明班級”和“文明學生”評比。尤其是對於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同學,及時進行幫助分析、跟蹤監督、定時檢查;對於“情節比較嚴重”的學生,或經教育暫時還難改的學生,學校領導將密切配合班主任老師進行重點教育與疏導,必要時請心理老師進行心理輔導。另外,學校堅持每日值日通報制度:即每天的值日教師對值日和巡視情況在學校學習櫥窗向全校進行公開通報,既反饋好人好事,也具體指出各班學生在行爲習慣上存在的問題,不僅在各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上有針對性,在思想上引起重視,而且對全校學生也起到了教育和警示作用。這一制度的實行,效果尤爲顯著。

三、靠環境薰陶,以小見大守規範。

高雅的環境可以薰陶人、特定的環境可以教化人。在精心打造高雅校園環境的同時,針對學生個別現象,我校採取佈置特定環境的辦法,利用學校學習櫥窗張貼全校學習標兵、及好人好事,巧妙地感染和引領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我校在上下樓梯及走廊牆壁上粘掛右側通行的“請靠右慢行”教育宣傳標語,並在樓梯及走廊標明靠右行分界線,有效地控制了學生行走不規範的現象,基本養成了靠右走的習慣。針對有的學生隨意丟棄廢物的不良習慣,學校要求全體教師不要光靠制度來約束,還要以身作則來引領。老師,發現同學喜愛吃零食,經常隨意丟棄果皮紙屑,他總是就不厭其煩地在學生面前把廢物撿起,後來這些同學也就不好意思再隨意吃零食了而亂扔東西了。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學校很多,我們說,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動了學生,在我們的校園裏漸漸地學生往地上亂扔廢物的現象基本沒有了。

四、抓實踐體驗,以情促行求內化。

我校在全體學生中組織開展了以道德實踐體驗活動。例如,我校在今年組織了七年級學生開展了“校園環境清理死角”活動,參與活動的學生熱情很高,他們清理淤泥、撿垃圾、拾塑料袋,不怕髒、不怕累,活動完畢後,學生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也十分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經常組織開展幫困活動,對貧困學生進行慰問和資助。3月18號團支部組織學生到亞父街道敬老院進行慰問並幫助老人掃地、疊被子,通過學生自己行動,讓學生不僅感受到做父母的養育之恩,更感受到了父母的勞累辛勤,從而激發了學生對長輩的敬愛之情,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利用學生共青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主題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營造一種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自我教育、關心集體、愛護公物、自覺遵守紀律和各種規章制度的良好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基礎文明、道德、紀律等問題的監督與管理,在參與中受到教育,杜絕一些不道德行爲而培養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規範。校園精神文化由校園的學風、教風和校風加以體現,是師生共享價值觀、道德規範、行爲規範、文化傳統、集體輿論及各種認同的文化意識。優良的校園精神文化能使學生養成優良的道德修養和學習習慣,促進他們的基礎文明教育和養成教育 ,通過這些工作,學生的日常行爲習慣有了明顯轉變。

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總結養成教育工作總結模板(2) | 返回目錄

學校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辦學思想和“規範管理、開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在辦學實踐中秉承這一思想,重視德育工作,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志向高遠、道德高尚、體魄健美、心理健康、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基礎紮實、特長突出”的優秀中學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實踐中,育人爲核心,以養成教育爲主線,以校園生活課程爲載體,以貫徹《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和校規校紀爲抓手,抓基礎,抓常規,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堅持從理論上進行指導、從思想上進行啓迪、從情感上進行交流、從行爲上進行訓練,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的行爲習慣,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完善制度建設,強化育人意識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一個人有了好的習慣,必然會產生好的結果。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養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礎工程,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是某個人或是某些人的工作,而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需要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參與的工程。爲此,確立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全體教職員工都要以嚴謹的行爲和良好的表率成爲養成教育的實施者,教師要做到教書育人,職員要做到管理育人,工人要做到服務育人,讓學生在每天的學習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受到教育。爲此,學校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一套較爲完善的制度體系,以“勤政、奉獻、開拓、高效”爲宗旨制定了學校領導崗位職責;以“立志、尚學、求實、創新”爲宗旨制定了學生行爲規範;以“愛校、愛生、愛事業、講奉獻”爲宗旨制定了教師崗位職責。學校還制定了《教師十要十不要》、《教師文明用語與文明忌語》、《禁菸規定》、《職能部門崗位職責》、《教職工工作考評制度》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並通過全校大會,以及其他各種教育形式,貫徹到幹部教師的工作中,使全體幹部、師生的行爲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這些規章制度也督促教職員工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爲,爲學生做好表率,形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和諧有序的工作學習氛圍,保證了養成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構建德育網絡,狠抓隊伍建設

爲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學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員育人的“大德育”體系,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組員包括副校長、各職能部門主任、團委書記、年級主任,並明確領導小組成員分工,將學校德育工作細化爲每個人的職責,形成“校長―政教處―年級―班主任”的管理網絡和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參與實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領導機構力量配備的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德育隊伍的建設。重點加強了“二支隊伍”建設:即教師隊伍和班主任隊伍。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師本人是學校裏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塑造良好的師德形象,是學校加強學生養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關鍵,正所謂“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師的行爲表率是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養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師的模範行爲是推進學生進行道德實踐和行爲仿效的榜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興趣愛好,他們必然在教師中尋找自己的榜樣。各學科教師的羣體形象及教師平時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養成教育豐富的資源和最形象、最生動、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學校在狠抓學生道德行爲習慣養成的同時,重點強調了師德建設,大力提倡“愛學生、愛學校、愛事業”的三愛教育,力求以優良的師德師風去感染、教育學生。在師德教育中,做到治本爲先,抓起點、抓風氣,對教師高要求、嚴要求,大力倡導“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的育人觀念,從教師的自我養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別是在儀容儀表、言談舉止、遵紀守法、愛護學生等方面,教師要做到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行爲習慣。

班主任隊伍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學校實施養成教育的關鍵,班主任隊伍的素質直接關係到學校養成教育的目標能否落實到實處。爲此,學校加強了對班主任隊伍的培訓工作,做到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學校每兩週召開一次班主任會例會,通過例會組織班主任進行理論學習,向班主任傳遞最新的德育信息與方法。請優秀班主任作班級管理和教育學生的經驗介紹,外請教育專家舉辦講座,從而提高了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班級管理和育人工作。學校還安排青年教師承擔副班主任和政教處義務德育教導員的工作,使青年教師在實際工作得到鍛鍊,培養了大批的班主任後備力量,爲青年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踐生活課程,規範羣體行爲

學生活動的時間空間幾乎都在校內,既給學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任務,又爲學校拓寬教育渠道,更爲主動地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條件。學校提出將學生的校園生活課程化,使校園生活成爲目的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課程。

在七年級剛入校時,學校就對學生提出“來了就是主人,起步就要正規”的指導口號。教育學生明白“一日生活規範是一週規範、一年規範、一生規範的基礎”。“生活規範是做人規範、學業規範、事業規範的基礎”。入學第一課是十天的軍訓,同時進行的是行爲規範教育,通過講解、指導、模仿、強制、激勵等手段,引導學生掌握規範、認同規範、直到自覺執行,形成習慣。管理細節,從學生入學第一天開始,直到畢業,從不間斷和放鬆,同學們在這樣的引導和約束下,逐漸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風,同學團結友愛。很多家長更是感受到學生到市九中後發生的顯着變化。

對於學生的課餘時間活動,學校安排了豐富的教育活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科技活動合理安排,全校性活動,年級活動,班級活動有序進行。歡快的小品比賽,緊張的辯論賽,激烈的籃球賽,開心的風箏比賽,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多了一分輕鬆,多了一分愉快,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也培養了他們合作、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四、開展主題活動,着眼終身發展

養成教育作爲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恆不變的,而作爲一種教育現象,其內容又是多種多樣的。如何把握養成教育的特點,順應時代變化,捕捉學生需要,較好地處理養成教育過程持續性和內容靈活性的關係,實現養成教育的不斷創新和深化,是實施養成教育的關鍵。我們的體會是堅持不懈地開展系列的、有所側重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以活動爲載體,讓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深化道德認識,踐行道德規範,從而達到養成教育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統一。

學校大力開展感恩教育,通過系列國旗下講話,引導學生把感恩的實際行動體現在對老師的尊重上、體現在對父母的理解和關心上、體現在對他人的友善和幫助上。

9月份,學校開展“行爲規範養成”主題教育月活動,10月份開展“人人都是環境、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宣傳實踐教育月活動,安排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月活動結束後,各班都及時進行總結,深化教育效果,政教處也通過全校學生大會對各班的活動情況進行點評,對錶現突出的班級和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學年,學校都要組織爲貧困同學捐款活動,在政教處、團委的倡議下,同學們將感恩的激情投入到對貧困同學的幫助之中,全體同學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爲貧困同學獻上一份愛心,學生參與率達到100%,爲幾十名家庭的同學提供了幫助,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同學們認識到自己捐出的是慰問款,獲得的是一份責任和心靈上的滿足。獲得資助的同學也深刻地感到自己得到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幫助,更是同學的關心和友情。這項活動學校已經連續組織了八年,讓同學們在校園生活中面對有困難的人,面對自己的同學知道應該做些什麼,應該有一份愛心和責任心。

學校還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主題教育。如:舉辦“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講座,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組織全體師生觀看“國防教育”表演,豐富師生的國防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開展“遠離毒品,珍愛生命”、“遠離黑色網吧”、“文明上網”、“提高學生自我防護能力”等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意識。

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動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了夥伴間的合作與團隊精神,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實現了活動中鍛鍊人、活動中培養人、活動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標。

養成教育工作總結養成教育工作總結模板(3) | 返回目錄

學校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辦學思想和“規範管理、開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在辦學實踐中秉承這一思想,重視德育工作,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志向高遠、道德高尚、體魄健美、心理健康、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基礎紮實、特長突出”的優秀中學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實踐中,育人爲核心,以養成教育爲主線,以校園生活課程爲載體,以貫徹《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和校規校紀爲抓手,抓基礎,抓常規,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堅持從理論上進行指導、從思想上進行啓迪、從情感上進行交流、從行爲上進行訓練,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的行爲習慣,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完善制度建設,強化育人意識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一個人有了好的習慣,必然會產生好的結果。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養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礎工程,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是某個人或是某些人的工作,而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需要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參與的工程。爲此,確立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全體教職員工都要以嚴謹的行爲和良好的表率成爲養成教育的實施者,教師要做到教書育人,職員要做到管理育人,工人要做到服務育人,讓學生在每天的學習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受到教育。爲此,學校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一套較爲完善的制度體系,以“勤政、奉獻、開拓、高效”爲宗旨制定了學校領導崗位職責;以“立志、尚學、求實、創新”爲宗旨制定了學生行爲規範;以“愛校、愛生、愛事業、講奉獻”爲宗旨制定了教師崗位職責。學校還制定了《教師十要十不要》、《教師文明用語與文明忌語》、《禁菸規定》、《職能部門崗位職責》、《教職工工作考評制度》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並通過全校大會,以及其他各種教育形式,貫徹到幹部教師的工作中,使全體幹部、師生的行爲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這些規章制度也督促教職員工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爲,爲學生做好表率,形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和諧有序的工作學習氛圍,保證了養成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構建德育網絡,狠抓隊伍建設

爲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學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員育人的“大德育”體系,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組員包括副校長、各職能部門主任、團委書記、年級主任,並明確領導小組成員分工,將學校德育工作細化爲每個人的職責,形成“校長―政教處―年級―班主任”的管理網絡和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參與實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領導機構力量配備的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德育隊伍的建設。重點加強了“二支隊伍”建設:即教師隊伍和班主任隊伍。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師本人是學校裏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塑造良好的師德形象,是學校加強學生養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關鍵,正所謂“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師的行爲表率是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養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師的模範行爲是推進學生進行道德實踐和行爲仿效的榜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興趣愛好,他們必然在教師中尋找自己的榜樣。各學科教師的羣體形象及教師平時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養成教育豐富的資源和最形象、最生動、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學校在狠抓學生道德行爲習慣養成的同時,重點強調了師德建設,大力提倡“愛學生、愛學校、愛事業”的三愛教育,力求以優良的師德師風去感染、教育學生。在師德教育中,做到治本爲先,抓起點、抓風氣,對教師高要求、嚴要求,大力倡導“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的育人觀念,從教師的自我養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別是在儀容儀表、言談舉止、遵紀守法、愛護學生等方面,教師要做到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行爲習慣。

班主任隊伍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學校實施養成教育的關鍵,班主任隊伍的素質直接關係到學校養成教育的目標能否落實到實處。爲此,學校加強了對班主任隊伍的培訓工作,做到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學校每兩週召開一次班主任會例會,通過例會組織班主任進行理論學習,向班主任傳遞最新的德育信息與方法。請優秀班主任作班級管理和教育學生的經驗介紹,外請教育專家舉辦講座,從而提高了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班級管理和育人工作。學校還安排青年教師承擔副班主任和政教處義務德育教導員的工作,使青年教師在實際工作得到鍛鍊,培養了大批的班主任後備力量,爲青年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踐生活課程,規範羣體行爲

學生活動的時間空間幾乎都在校內,既給學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任務,又爲學校拓寬教育渠道,更爲主動地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條件。學校提出將學生的校園生活課程化,使校園生活成爲目的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課程。

在七年級剛入校時,學校就對學生提出“來了就是主人,起步就要正規”的指導口號。教育學生明白“一日生活規範是一週規範、一年規範、一生規範的基礎”。“生活規範是做人規範、學業規範、事業規範的基礎”。入學第一課是十天的軍訓,同時進行的是行爲規範教育,通過講解、指導、模仿、強制、激勵等手段,引導學生掌握規範、認同規範、直到自覺執行,形成習慣。管理細節,從學生入學第一天開始,直到畢業,從不間斷和放鬆,同學們在這樣的引導和約束下,逐漸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風,同學團結友愛。很多家長更是感受到學生到市九中後發生的顯着變化。

對於學生的課餘時間活動,學校安排了豐富的教育活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科技活動合理安排,全校性活動,年級活動,班級活動有序進行。歡快的小品比賽,緊張的辯論賽,激烈的籃球賽,開心的風箏比賽,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多了一分輕鬆,多了一分愉快,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也培養了他們合作、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四、開展主題活動,着眼終身發展

養成教育作爲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恆不變的,而作爲一種教育現象,其內容又是多種多樣的。如何把握養成教育的特點,順應時代變化,捕捉學生需要,較好地處理養成教育過程持續性和內容靈活性的關係,實現養成教育的不斷創新和深化,是實施養成教育的關鍵。我們的體會是堅持不懈地開展系列的、有所側重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以活動爲載體,讓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深化道德認識,踐行道德規範,從而達到養成教育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統一。

學校大力開展感恩教育,通過系列國旗下講話,引導學生把感恩的實際行動體現在對老師的尊重上、體現在對父母的理解和關心上、體現在對他人的友善和幫助上。

9月份,學校開展“行爲規範養成”主題教育月活動,10月份開展“人人都是環境、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宣傳實踐教育月活動,安排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月活動結束後,各班都及時進行總結,深化教育效果,政教處也通過全校學生大會對各班的活動情況進行點評,對錶現突出的班級和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學年,學校都要組織爲貧困同學捐款活動,在政教處、團委的倡議下,同學們將感恩的激情投入到對貧困同學的幫助之中,全體同學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爲貧困同學獻上一份愛心,學生參與率達到100%,爲幾十名家庭的同學提供了幫助,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同學們認識到自己捐出的是慰問款,獲得的是一份責任和心靈上的滿足。獲得資助的同學也深刻地感到自己得到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幫助,更是同學的關心和友情。這項活動學校已經連續組織了八年,讓同學們在校園生活中面對有困難的人,面對自己的同學知道應該做些什麼,應該有一份愛心和責任心。

學校還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主題教育。如:舉辦“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講座,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組織全體師生觀看“國防教育”表演,豐富師生的國防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開展“遠離毒品,珍愛生命”、“遠離黑色網吧”、“文明上網”、“提高學生自我防護能力”等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意識。

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動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了夥伴間的合作與團隊精神,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實現了活動中鍛鍊人、活動中培養人、活動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標。

國小養成教育工作總結2018年養成教育工作總結範文(4) | 返回目錄

一、亮點

1、學校能夠依據《xx縣中國小生行爲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意見》結合校情制定出臺《xx如東友好國小行爲習慣養成教育實施細則》,分階段細化了目標,根據學校活動安排分化到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在學校宣傳欄張貼有關學生養成教育的統一規定,如友好國小學生“八不準”、“四學會”等規定,能夠利用校園廣播系統在上下課、大課間活動、課外活動、眼保健操等時段對學生在不同活動中應該具備的基本養成教育要求進行明確提示,並實現常態化、制度化,這方面的作法在全縣具有推廣價值。德育處、少先大隊部工作職能發揮到位。德育主題班會、中隊活動常規化、序列化。

2、學校能夠堅持開展週一升掛國旗儀式,國旗下講話主題鮮明,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3、學校所有教室、辦公室、功能室地面乾淨,衛生用具擺放整齊,佈置得當,美化工作做得實,爲師生創造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體現出環境育人的先進理念;學校注重校園綠化、硬化、美化相結合。

4、學校注重健康教育,每天能夠堅持開展師生大課間活動、課外活動、眼保健操,能夠開展國小生運動會,能夠有計劃、有組織真實開展學生養成教育的興趣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鮮明。

5、全校師生能夠按時作息,很少有遲到早退現象;學生能夠統一着校服、佩戴胸卡,絕大多數學生能夠佩戴紅領巾,學生見到教師、客人能夠主動行禮問好,上下課師生禮儀周到,在樓道內行走能夠主動靠右行,學生放學列隊整齊、班主任護送到分散地點;校園充滿朗朗的讀書聲、歌聲,體現出廣大師生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

6、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學習氣氛活躍,能夠主動思考、積極交流,回答問題聲音洪亮,能用普通話。

二、存在的問題

1、衛生方面,樓道走廊窗臺、各室舍門板上的塵土清理不到位;廁所內缺少手紙簍、沖洗不及時,男學生小便不能做到入池,廁所內潔具廢棄得不到及時修理。

2、個別學生不能正確佩戴紅領巾,學校少先隊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標誌缺失,把少先隊學生代表的榜樣示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發揮。

3、各班級圖書角圖書豐富,但書櫃都上鎖,不便於學生自主閱讀,圖書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體現。

4、學校對校園顯性文化在育人方面的潛移默化作用認識不到位,在教室內、樓道走廊應該將多年來師生的書畫精品展示出來,真正實現文化化人的作用。

三、意見和建議

1、學校要在衛生工作方面追求精細化管理,不要存留衛生死角,學生因年齡小、個頭低無法完成的衛生工作,建議教師動手,幫助學生完成。

2、要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禮儀習慣、學習習慣、鍛鍊習慣、安全習慣等常識要通過多種渠道在“知”的角度上讓學生明確掌握,要嘗試開發成校本課程。

3、要認識到國小階段學生自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學生自主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整合少先隊組織、班級自主管理委員會、學校自主管理委員會成員,確實發揮“兵教兵、兵幫兵、兵練兵、兵強兵”的重要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