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總結第一學期(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4W

大班科學總結第一學期 篇1

大班年級組要評優質課了,作爲年級組長的我當然不敢怠慢。在確定科學活動“螞蟻的生活”爲參評活動內容後,我便帶領孩子們開展了一些前期的準備活動。我讓孩子們去幼兒園各個角落尋找螞蟻,看看螞蟻最愛在什麼地方活動,螞蟻的外形特徵是怎樣的,然後把這些記錄下來。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沒過多久就完成了任務。我正想把孩子們帶回活動室,忽然有個孩子問道:“老師,螞蟻最愛吃什麼東西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糖,有的說麪包,還有的說青草……這不正是我公開活動要探索的內容嗎?我心中暗喜,及時把問題拋給了孩子:“這個老師也不知道,你們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也可以查查資料,然後把螞蟻愛吃的食物帶到幼兒園來,下次活動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大班科學總結第一學期(精選3篇)

公開活動開始了,我先讓孩子們介紹自己帶來的食物,然後猜哪一種食物是螞蟻最愛吃的。孩子們思維活躍,發言積極。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幾個孩子也發了言。開頭很順利。下一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讓孩子們按組把帶來的食物分別放在塑料圈內側。再把裝着小螞蟻的瓶蓋打開,放在塑料圈中間,讓螞蟻爬出來,然後觀察螞蟻往哪兒爬,最後各小組按螞蟻聚集多少給食物排名。很快25分鐘過去了,孩子們通過觀察得出了初步的結論,即螞蟻最喜歡吃糖等甜食,不愛吃青草。我正想請孩子們輕輕地把螞蟻裝回瓶子,進入最後的總結、評價環節,突然一個孩子說:“老師,小螞蟻還沒吃完東西呢!”“吃不完就搬回家吧!”另一個孩子接着說。“那它們怎麼搬東西的呢?剛纔我們沒看見呀。”“老師,先別把小螞蟻裝進瓶子,我們再看看吧,也許吃不了那麼多,它們就會搬走。”看來孩子們餘興未盡。我擡頭看了看牆上的鐘,半小時的.活動時間就要到了,如果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就會大大超時,從而影響我這次公開活動的評比結果,因爲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評價指標就是教師對活動時間的把握是否恰當。於是,我以不容商量的口氣說:“小螞蟻累了,讓它們回瓶子休息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只得很不情願地把螞蟻裝進瓶子。就這樣,活動“圓滿”結束了。

在評價、反思的時候,教師們就針對“活動中如何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下一環節”作了探討。有的說用有趣的遊戲情境吸引孩子,有的說平時要注意培養孩子這方面的常規……其中有位教師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認爲:“孩子不願停止操作,是因爲他們的情感和探索渴望沒有得到滿足。像本次活動,孩子們不願意把小螞蟻裝進瓶子,是因爲孩子還想知道更多關於螞蟻的祕密,這時教師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渴望,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繼續探索、發現,沒有必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強拉到下一環節。我認爲能充分尊重孩子需要的活動就是成功的活動。”這位教師的一席話提醒了我,確實,有些活動,特別是探索性科學活動,我們沒有必要一味追求活動結構的完整性或對活動時間的準確把握,而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求調整活動的教育目標、結構、內容和時間,使活動真正爲孩子的發展服務。

大班科學總結第一學期 篇2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個科學活動,首先運用多媒體《海底總動員》的視頻激發幼兒對海洋世界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大海這個龐大的世界裏,它的隱藏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當小朋友問我海洋裏的某種魚是什麼魚時,我一時也說不上來,於是我就讓小朋友先猜猜,接着我們就一起上網查資料,課後我感覺我的知識太少,對活動的掌握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豐富知識。因而我也給幼兒觀看幻燈片《海洋世界》,讓幼兒邊看邊聽,瞭解了很多有關海洋世界的知識。最後我讓幼兒看看海洋污染的嚴重後果,萌發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大海的情感。

本次活動取得的效果是:

1、環境創設好,導入自然,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課件生動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麗,幼兒能直觀的瞭解海洋環境,並認識海洋動物。整個環節鼓勵幼兒探索,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2、教學中,通過觀察、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動植物們的生長特點,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3、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情境體驗、自主學習、多種遊戲等等,使幼兒始終在一種愉快、舒展的'狀態中學習。

4、讓幼兒感知環境污染的嚴重後果,萌發了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反思活動存在的不足:

1、教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表現老師對幼兒的評價,而忽略了幼兒的自評和互評;評價側重於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評價。

2、應該豐富自己對海洋的知識,瞭解一些動植物的名字特徵及生活習性。

大班科學總結第一學期 篇3

日常生活中我觀察發現幼兒在自主玩拼圖遊戲時興趣指向比較濃,卻缺乏一種學習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圖遊戲"作爲教育的一個載體,使幼兒學習的目標和方向性更加明確,同時還能在遊戲中幫助他們提煉經驗,拓寬思路呢?我嘗試利用通過拼組九個方格的正方形圖來進一步挖掘拼圖遊戲的教育潛在價值,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空間知覺能力,培養他們的多維思考問題的習慣。

本次活動我以遊戲的形式鼓勵幼兒嘗試操作多種的拼圖方法,並引導他們記錄自己操作的結果,並通過一次次的操作驗證環節對幼兒的能力進行肯定和讚揚,從而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寓教於學遊戲教學形式,使孩子樂意參加活動,並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動中得到快樂獲得滿足,從而爲"下一次"打好基礎。

教具的設計和選擇非常重要。有顏色的拼圖卡片是爲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操作的興趣。而拼圖卡片上的編碼則是爲了方便幼兒記錄,縮短記錄的時間,給幼兒創設充足的動手操作和思考空間;也可以幫助幼兒複習和鞏固序數概念。同種編碼的卡片有重複也是爲了給幼兒的操作提供更多變化的空間,使他們的操作結果能更加豐富。記錄紙採用"一紙三用"設計的節約理念,拼圖底版、1號記錄單和2號記錄單都合併在一張紙上,中間用縫紉機踩出空點痕跡,方便幼兒摺疊撕貼。這種優化常態教學質量,儘量不要配班老師幫忙的方式非常值得推廣,同時也節省操作結果的展示空間。

突出同伴引領的教學方法。如拼圖時,我們發現有的幼兒是先找出一塊圖形,然後一個一個地去試,拼成了,再去找另一個;有的幼兒是先看圖形缺口的.形狀,然後去找對應的圖形,再用旋轉的方式來完成拼組。儘管他們都完成了拼圖,顯然,後者的思維水平遠遠高於前者,這是一個同伴之間學習策略交流的良機。又如在難易遞進的兩次操作環節中我都邀請幼兒示範或小結,使幼兒聽到的是來自同伴的一種聲音。他的經驗和思維都會受到同伴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強硬灌輸的。再加上教師的提煉和概括,訓練了幼兒的多向思維,拓寬他們思考問題的空間,集中了幼兒學習的方向性,使他們的活動從興趣主導的遊戲轉向到了目標明確的學習活動。

承上啓下的提問激發幼兒思考。我的每次提問都是爲下個環節做準備的,常常是前個問題的提出能在下個環節中得到展現或揭開謎底。使幼兒充滿驚喜和期待,回答問題、發表見解的聲音更響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更踊躍,思維更活躍。

製造懸念,激發操作渴望。在二次操作結束後對比幼兒的操作發現:原來方塊數量少的卡片組合方法多,方塊數量多的卡片組合方法少。我在此基礎上延伸了下次活動,鼓勵幼兒繼續操作在拼圖遊戲發現其他更有趣的現象。

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我正是抓住幼兒的這個特點、啓發他們不斷思考和探索,使他們的思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