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知識點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3W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知識點總結由學習頻道爲大家提供的範文,僅供參考!

高二生物必修《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知識點總結

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定義:由生物羣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的總和)。

2.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3.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2)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3)消費者:異養生物,絕大多數動物,(營腐生的動物是分解者);(4)分解者:異養生物,能將動植物屍體或糞便爲食的生物(細菌、真菌、腐生生物)。注意:植物並非都是生產者,如菟絲子是寄生植物,它是消費者;動物也並非都是消費者,如蚯蚓是分解者;細菌也並非都是分解者,硝化細菌是生產者,寄生細菌是消費者。

4.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是生產者植物;第一營養級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是植食性動物。

5.食物網: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複雜營養結構,就是食物網。

二、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定義: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a、能量來源:太陽能。輸入: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成爲化學能。輸入生態系統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b、傳遞途徑:沿食物鏈、食物網,

c、散失: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

d、過程:能量來源 (上一營養級),能量去向(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e、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金字塔中底層爲第一營養級,生產者能量最多 ),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不可以提高也不可以降低)

2.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三、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定義: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着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羣落,又從生物羣落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又稱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2、特點:具有全球性、循環性

3、舉例:碳循環

①碳在無機環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鹽

②碳在生物體中的存在形式:有機物 碳在生物之間的傳遞形式:有機物

③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羣落之間循環形式:co2

④碳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羣落的途徑主要是光合作用(還有化能合成作用),從生物羣落回到無機環境的途徑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學燃料的燃燒。

四、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1.信息種類

a.物理信息: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如光、聲、溫度、溼度、磁力等可來源於無機環境,也可來自於生物。

b.化學信息:通過信息素傳遞的信息,如,植物產生的生物鹼、有機酸;動物的性外激素

c.行爲信息:通過動物的特殊行爲傳遞信息的,對於同種或異種生物都可以傳遞。(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2.範圍:在種內、種間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

3.信息傳遞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作用,生物種羣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傳遞。信息還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應用:a.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如:模仿動物信息吸引昆蟲傳粉,光照使雞多下蛋

b.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蟲,用不同聲音誘捕和驅趕動物

注:物質循環是在無機環境和生物之間,不能在生物與生物間循環。

5.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

聯繫: 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③物質作爲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着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爲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羣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6.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動力)、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基礎)和信息傳遞(決定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方向和狀態)。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穩定性。

2、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低。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3、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②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