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工作總結範本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9W

篇一:

政務公開工作總結範本

今年以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XX年全省政務公開政務服務工作要點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市政務公開辦的正確指導下,我縣不斷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領導,強化公開平臺建設,創新公開方式,拓寬公開範圍,全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紮實有序開展。現將半年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爲全面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按照“以公開爲常態、不公開爲例外”的原則,圍繞打造服務型政府,不斷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加深政府信息公開程度。在主動公開方面。目前被納入政府信息公開平臺重點考覈的單位共46個,其中縣直部門35個,鄉鎮11個。截止到6月底,全縣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網主動發佈政府信息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全面性、時效性得到了有效提升。在依申請公開方面,完善了依申請公開查詢功能,進一步方便了羣衆對依申請公開信息的查詢。1-10月份,共收到依申請公開信息35件,其中網絡申請33件,信函申請2件,全部按時予以答覆,有效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證了廣大羣衆的知情權。

一、強化機制建設,做好督促整改。

針對20XX年度市政府目標績效考覈中政務公開工作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夯實基礎、查找短板,全面開展整改,加大工作推進力度。一是逐步完善了政府信息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保密審查等制度。鑑於人事變動,調整了縣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全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二是對全縣各單位政府信息公開內容進行巡查,進一步梳理問題。4月25日-26日組織開展了全縣政務公開互查工作,針對互查出來的問題列舉清單反饋,限期要求進行整改,同時對整改工作及時開展“回頭看”活動,確保整改舉措落實到位,提高信息發佈規範性。上半年還先後組織了5次網上巡查,及時糾正政府信息公開落實不到位的現象,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通報,明確整改時限,以檢查促問題整改,加大常態化推進力度。

二、完善公開形式,加強政策解讀。

一是定期召開信息公開重點領域新聞發佈會。根據年初制定並印發新聞發佈會計劃,要求與經濟建設和民生關係密切以及社會關注事項較多的重點領域部門積極參與,先後於5月4日、6月21日邀請縣廣播電視臺、今日績溪、績溪網、績溪視窗等多家當地媒體,組織開展了績溪縣文旅產業發展用地實施新聞發佈會、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工作開展情況新聞發佈會,起到了發佈政策宣傳績溪關注績溪的良好效果。二是利用廣播電視、政府信息公開網、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等媒體發佈縣政府重要決策、民生信息,充分體現性、及時性、互動性,真正做到服務大局,服務羣衆,擴大受衆面,提升影響力。

三、強化學習培訓,提升公開水平。

6月2日,組織召開了全縣政務公開工作推進會暨培訓會,我縣邀請了市政務公開辦主任對全體參會人員進行了培訓,培訓會上不僅對政府公開要素、範圍進行了講解,對公開工作中普遍存在問題進行了指導,爲我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改進、完善提供了有利保障。

藉助全市召開政務公開培訓會契機,及時組織部分單位幹部一起赴市參加會議,學習先進縣市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人員的能力,提高全縣政務信息公開水平。

通過半年來的大力推進,我縣信息公開整體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公開信息的質量也取得了質的飛躍。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公開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政府信息公開的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單位沒有政務公開專門人員,且人員變動頻率高,常常導致工作脫節,工作處於“推一推,動一動”的局面。

(二)政府信息公開的時效性有待增強。部分單位信息公開機制缺乏,沒有把政府信息公開作爲一項日常性工作,未按照“隨生成隨公開”原則進行公開。

(三)政府信息公開的規範性有待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分爲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部分單位在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方面工作程序不夠規範,特別是主動公開缺乏保密審查環節,存在信息目錄分類雜亂,信息格式不規範等問題。

(四)政府信息公開的實用性有待提高。部分單位信息公開較多,但涉及公衆切身利益、需要公衆廣泛知曉的民生領域、重點領域和政策解讀等信息公開明顯不足,公開內容單一化、表面化。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公衆對政府工作知情、參與和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依法公開政府信息、及時迴應公衆關切和正確引導輿情提出了更高要求。爲此,在今後工作中將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的工作力度,有效保障人民羣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全面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涉及單位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認識,切實加強領導,強化工作機構職能,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專門股室抓落實”的工作體系,確保工作常態化。繼續抓好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根據省市相關工作要求,深入推進權力運行、財政資金、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服務、公共監管等領域信息公開。特別是進一步規範徵地信息公開工作。

(二)建全機制,規範運行。實行“一週一更新、一月一通報、一季一互查、一年一考評”長效工作機制。一週一更新即政府信息公開各責任單位至少一週更新發布一次信息;一月一通報即縣政務公開辦每月對全縣政府信息公開發布情況進行檢測並下發整改通報,通報情況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覈;一季一互查即組織部分單位對全縣的信息公開內容進行互查,互查結果進行通報並要求整改,一年一考評即每年年底對全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綜合考覈,評出優劣。

(三)創建示範,統籌推進。按照“分類指導,示範帶動,以點帶面,統籌推進”的思路,積極開展政府信息公開示範點創建工作。謀劃出臺政府信息公開示範點建設意見,明確示範點建設標準,制定監督檢查、評估驗收和表彰獎勵等推進措施。通過示範創建,有效推出政府信息公開示範單位,以發揮典型引導、示範帶動作用。

(四)強化落實,提升水平。一是強化考覈。根據上級考覈要求,修改完善我縣“政務公開考覈細則”,將考覈重點轉向了重點領域及發佈信息的質量上,以考覈促工作落實,形成了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二是加強指導。嚴格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文件要求,加強工作指導推進工作落實,做到信息公開數量充足,欄目齊全,更新及時,內容實用,切實提高公開信息的質量和水平。

篇二:

20XX年,安慶市政務公開工作部門按照省政府辦公廳、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大力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加大主動公開、政策解讀、迴應關切力度,政務公開基礎工作薄弱的局面基本扭轉,各項工作進展明顯。現將20XX年安慶市政務公開工作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以“五公開”爲重點,加大主動公開力度

一是落實全過程公開要求。印發《安慶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宜政辦發〔20XX〕6號),就深化“五公開”作出部署。強化公文辦理環節“五公開”,完善公文公開屬性審查環節,並在文件末頁標註公開屬性字樣。強化辦會環節“五公開”,紮實推進決策公開。制訂《安慶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公衆參與程序規定》,加大規範性文件制定和出臺時的公衆參與,通過舉行聽證會議、書面徵求、公開發布、網上公開等形式,徵求行政主管部門、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係人、專家學者等各方面意見,共通過書面和網絡發出徵求意見函50餘件。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和涉及民生事項的預公開,今年以來,共發佈決策公開信息122條。紮實推進執行公開,主動公開重點改革任務落實、重要政策執行、重大工程項目實施情況,聽取公衆意見建議,加強改進工作,確保落實到位。大力推進管理公開,進一步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實行動態調整;集中發佈項目覈准目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經營服務性收費、中介服務事項、工商登記前後置審批事項目錄清單。積極推進結果公開,主動公開重大決策、重要政策落實情況,加大對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結果的公開力度,共發佈各類信息3196條。全面推進服務公開,推進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公開透明、可追溯、可覈查,限度方便企業和羣衆辦事,打通政府聯繫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共發佈行政執法結果信息5379條。市國稅局、地稅局開展“十二相送”活動,編印各類政策宣傳資料1萬餘份,聯合公佈稅收“黑名單”,對全市852戶納稅信用C級、D級納稅人進行數據商函投遞。

二是落實政務公開重點任務。印發《20XX年全市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宜政辦祕〔20XX〕72號),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紮實推進政務公開。以政務公開助推穩增長,每月公開全市財政收支情況,加強數據分析。召開全市經濟運行情況等新聞發佈會13次,深入解讀相關政策出臺背景、依據、目標任務、涉及範圍,提出我市貫徹落實措施,以政策解讀的“透”,贏得市場預期的“穩”。加大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措施公開力度,公開相關政策97條;認真做好社會保險、重大建設項目、公共資源交易、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信息公開,公開相關信息723條。以政務公開助推促改革,加強清單管理,推動減政放權,集中發佈投資項目覈准目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公共服務、中介服務等清單,接受羣衆監督;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工作,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認真做好農產品價格與收購、強農惠農政策信息公開,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及時公開“營改增”相關信息。以政務公開助推調結構,加強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信息公開,加大化解產能工作信息公開力度,公開相關信息131條,每季公開全市消費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加強產品質量監管政策法規、標準、程序和結果信息公開。以政務公開助推惠民生,加大扶貧信息公開,做好社會救助信息公開工作;每季召開環境保護新聞發佈會,認真做好環境保護、“河長制”信息公開。舉辦“環保開放日”活動,邀請學校師生、媒體記者、環保團體、市民代表等參加環保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觀首創污水處理廠、市環保局,貼近羣衆提供信息服務。以政務公開助推防風險,加強防範金融風險、房地產市場監管信息公開,做好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工作。

三是落實信息主動發佈要求。做到“能公開的盡公開”、“能上網的盡上網”。今年以來,全市共主動公開各類政府信息13.6萬條,其中市政府1.3萬條、市直單位3.6萬條、縣(市)區政府及鄉鎮政府8.7萬條。統一標準,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內容基本規範》要求,注重信息質量,重點公開行政機關的文件、業務數據和執法文書,防止部分單位發一些動態信息來“濫竽充數”。加強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努力爲羣衆提供“看得懂”“真有用”的信息服務,不搞“猶抱琵琶半遮面”。共公開涉及重點工程建設、土地徵收、棚戶區改造、扶貧攻堅、公共服務、公共監管等重點領域信息3.2萬條。加強個人隱私保護。市、縣、區政務公開辦聯手,運用技術手段,對涉及公民個人信息較多的領域,開展重點排查,共自查發現涉及個人隱私信息6235條、省政務公開辦交辦734條,整改涉及個人隱私政府信息6969條。紮實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試點單位迎江區政府建立了市政服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專欄,印發了《關於推進市政服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的通知》,建成新的試點目錄,並錄入基礎數據。爲統籌推進全市試點工作,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市區同步推進市政服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宜政辦傳〔20XX〕195號),完成了市政服務目錄、標準、流程圖的制訂。

二、以解讀迴應爲核心,拓展政務公開渠道

一是加強政策解讀。理順解讀機制,堅持政策性文件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同步組織、同步審籤、同步部署。對以市政府或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的政策性文件,牽頭起草部門上報代擬稿時,一併報送解讀方案和解讀材料,上報材料不齊全的,市政府辦公室予以退文。文件公佈時,相關解讀材料與文件同步在政府網站和媒體發佈。豐富解讀形式,採用圖解、專家解讀、媒體解讀等形式,用“聲音”傳遞政策信息,用“專家解讀”解疑釋惑,用“問與答”“網頁鏈接”提供背景知識,發佈各類解讀材料268條,讓羣衆“聽得懂”“信得過”。做好關聯閱讀工作,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政策性文件和解讀材料的網上關聯,方便網民查詢、閱讀。及時轉載對政策文件精神解讀到位的媒體文章,形成傳播合力,增強政策的傳播力、影響力。

二是主動迴應關切。搭好平臺,實現輿情應對日常化。發生重大涉宜突發輿情,由宣傳部門在事故處理中心或調度中心成立應急新聞中心,統籌外宣、網宣和市直新聞單位,開展應急新聞報道工作。市網宣部門啓動網上突發敏感輿情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做好監測預警、輿情會商、網下處置、信息發佈、組織引導等工作。多方合力,實現輿情應對專業化。市網宣等部門,實行24小時全員值班,不間斷監控網絡輿情信息。加強與合作單位——人民在線的聯繫,密化監測頻率,每兩小時統計數據一次,重大輿情立即報告。加強分析研判,探索利用大數據手段,深入分析輿情的發展態勢、傳播特點、關注情況,綜合梳理各階層、各年齡段意見觀點,總結成報告,作爲輿情科學決策的依據。加強輿情分析,尋找發展規律,促使輿情管理走向科學化、程序化、標準化。主動發聲,實現輿情應對多元化。對一些突發性的事件,嚴格把握“黃金4小時”,第一時間在網上發佈信息,做突發事件的“第一定義者”,充分爭奪話語權。積極爭取上級重視支持,出現重大涉宜突發輿情,市網宣部門及時向省網宣部門通報事件進展情況,請求指導支持。

三是發揮媒體作用。加強與網宣、網信等部門聯繫,及時與新聞媒體溝通,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資源,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信息發佈平臺建設,發揮好微博發佈廳和知名個人微博、微信的作用,建設和運用好官方認證的“安慶發佈”新媒體矩陣,在今日頭條“政務頭條號”開設安慶外宣矩陣。積極主動提供優質稿件,同步發佈,同步發聲。利用“1584政風行風熱線”、安慶廣播電視臺“百姓問政”等欄目,線上聽取羣衆意見建議,線下解決羣衆煩心揪心,做到媒體互動日常化、常態化、良性化。與安慶日報合作,就政務公開工作刊發2期專題報道。

三、以機制平臺爲抓手,夯實政務公開基礎

一是健全政務公開制度。健全基礎制度,建立了政府信息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投訴舉報、責任追究、保密審查、考覈等制度。積極通過政務公開,促進依法行政,建立了依申請公開促進依法行政制度、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複議行政應訴辦法。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源頭管理,建立公文類政府信息公開審覈、政府信息公開屬性源頭認定製度。着力加強新聞發佈、政策解讀、輿情迴應建設,分別建立安慶市人民政府新聞發佈會制度、重要政策解讀機制、政務輿情收集研判和迴應機制。

二是推進政務公開平臺建設。升級改版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增加了很多視頻、圖片、圖表等形式,嘗試用羣衆聽得懂的語言、看得到的方式公開信息。根據“五公開”要求,對市政府、區政府信息公開網版面予以調整,突出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等欄目,保證網站工作的與時俱進。做好網站數據的整合,逐步提高各地、各部門政府門戶網與政府信息公開平臺的融合度。政府門戶網首頁設置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做到與信息公開平臺目錄一致,不同頁面中相同目錄的信息一致。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內容基本規範(20XX年版)》要求,規範了市、縣、鄉三級政府信息主動公開目錄;參照省直有關部門標準,完善了市直部門主動公開目錄;根據全省政務公開重點工作要求,及時增加37項重點工作目錄,加強信息維護,保質保量。優化網站部分功能,對部分廢止的政府文件,及時在網站上予以標註;增加政策解讀與文件的關聯功能,方便網民瀏覽、查閱。

三是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加強網站集約化建設,推進網站改版,建成市政府網站統一技術平臺。完善政府權力清單運行平臺,在省電子政務服務大廳開設地市分廳,並按標準和省級平臺完成了數據交換,實現了資源共享。整合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現項目交易全程電子化。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歸集了市法院等30多個部門的信用信息,將相關公用信用信息,推送至“信用安徽”、“信用安慶”網站集中展示。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審批平臺實現實時監管,完成縣(區)投資項目目錄、審批事項、辦事指南信息梳理上報工作。

四、以考覈督辦爲手段,加強政務公開保障

一是加強政務公開領導。市委書記魏曉明十分關心政務公開政府網站工作,要求按照“快、實、新、活”要求,加大全市政府網站建設力度,加大改版力度,一個月內初見成效,三個月內大見成效。市長陳冰冰多次聽取政務公開、政府網站建設彙報,研究推動工作。成立全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具體分管政務公開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召開全市政府網站工作推進會、政務公開工作培訓會,推動全市做好信息公開、政策解讀、迴應關切等工作。

二是加強政務公開培訓。以基層從事政務公開工作人員爲重點,認真落實3年內將政務公開工作人員培訓一遍的要求,開展常態化、分層次政務公開工作培訓。市人社局把政務公開內容,納入公務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邀請市政務公開辦業務人員授課。市政府、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開展政務公開培訓會20餘次,培訓人員近20xx人。

三是加強存在問題整改。邀請第三方機構,對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政府信息公開網開展季度測評,梳理出問題20xx餘個。市政府辦公室先後印發《關於全市政務公開第三方測評成績及問題清單的通知》(宜政辦傳〔20XX〕177號)、《關於做好20XX年全省政務公開第二次測評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的通知》(宜政辦傳〔20XX〕204號),第一時間交辦問題,定責任、定任務、定時限。加強跟蹤督辦,10月13日,全省政務公開實地督察一結束,我市立即行動,召開全市政務公開工作整改培訓會,市政府副祕書長、市政務公開辦主任羅光彪出席會議並講話,部署全省政務公開實地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會議提交了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信息公開網存在的問題3000多個,並就問題整改工作,開展專項培訓。市政府辦公室先後印發《關於開展政務公開專項督查的通知》(宜政辦傳〔20XX〕188號)、《關於全市政務公開第三方測評反饋問題整改情況的通報》(宜政辦傳〔20XX〕183號),逐一點評各地、各部門整改工作情況,再次就信息質量、整改時限提出要求。經複查,前期提交各地、各部門的5000餘個問題,基本得到整改。在複查、通報的基礎上,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儲玉勇帶隊,先後到有關縣區,面對面反饋問題,手把手指導工作,取得比較好的成效。

四是加強政務公開考覈。建立政務公開考覈制度,從20xx年開始,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市直部門、縣(市)區目標管理績效考覈,目前權重已佔到4%。完善量化政務公開評估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對信息公開、政策解讀、迴應關切、媒體參與等方面的評估,評估結果作爲政務公開績效考覈的重要參考。完善常態化督查機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分組、分階段對各縣(市)區及市直部門開展工作督查。

五、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

全市政務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與上級要求和羣衆期盼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如部分單位對政務公開工作不夠重視,缺乏科學細緻的安排;部分單位公開的內容避實就虛,只注重對辦事依據、程序的公佈,對辦事過程、結果不公開或少公開,部分欄目缺少“乾貨”等。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分析,創新舉措,分類施策,全面提升全市政務公開工作水平。一是進一步推進“五公開”。嚴格按照上級政務公開工作要求,進一步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過程公開。二是進一步提升政務公開規範度。繼續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嚴格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開基本目錄內容規範》和年度政務公開工作要點要求,加強政務公開目錄、內容規範化建設。三是進一步加強監督考覈。落實“一週一更新,一月一調度,一季一監測,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評”工作機制,強化過程管理,整體推進全市政務公開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