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的求職信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5W
孫子的求職信

《孫子兵法》除了是一本兵法,其實也是一封個人求職信。其中第一篇他就對吳王說:如果你聽了我的計策,將來就一定能夠打勝仗,那麼我就留下;如果你不聽我的計策,將來一定會招致失敗,那我可就走了。還有在第六篇中孫子又說:在我看來,越國人的兵馬雖多,但勝負不一定有用。孫子深知道寫一封吸引hr求職信會得到工作的機會。

  《孫子兵法》的寫作是在孫子被吳王聘用爲將軍之前。吳王剛見到孫子的時候不相信這個從齊國跑過來的年輕小夥子,而且還是個沒有打過仗的小小夥子有什麼軍事指揮才能。所以,孫子就寫了這封長信,闡述了他對戰爭的理解,他的戰爭策略,他將應用於戰爭的原則、原理、技術和技巧。這封信因爲分了章節,而且多發議論,所以後人就認定是篇軍事論文。明顯,這是展示自己的求職信呀。

  按照現在的理解,雖然信件並不排斥寫點軍人打仗的事情,而且也不排斥直接議論或論證一些軍事觀點,但軍事論文和求職信還是多少有些不相同的地方。首先,軍事論文說的應該都是軍事上的事情,要有自己的軍事觀點,這個觀點要經過一個推理過程來進行論證。如果在推理過程中需要有一些其他觀點做爲輔助,這些觀點或是公理;或是已經成熟的定理,而定理又必須註明出處;或是自己的一些階段性的觀點,而這樣的觀點就必須自己先做論證。有了自己的觀點就是求職信的重點呀。

  而求職信則有求職信的特點。首先,他是寫給老闆看的,既然如此,那麼就只需要老闆能看懂並認可,所以高屋建瓴、刪繁就簡就是必須的,因爲老闆沒有時間跟你討論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也沒有耐心聽你長篇大論。這也就是孫子兵法寫得十分簡約的原因之一。按理說,如果是一本系統的兵法,則一定會從戰略到戰術,從編制到法令,從訓練到實戰,從武器到裝備,一一進行陳述。而孫子沒有這樣做,他更多的是發表宏論,表現自己思想的深邃,是個戰略家。顯然,這樣的話題如果跟一個連長去講,肯定討不到什麼好處,只有面對國王,老闆這樣的角色,纔會起作用,這就是由寫給誰而導致的寫什麼和怎麼寫的問題。

  孫子把這封信寫得簡約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在沒有真正就職之前,要留一手。如果還沒等就職,就先把老闆教會了,那自己的飯碗也就沒了,而且還有可能老闆怕他再去教別人導致殺身之禍。所以,寫信的目的是讓你意識到我能幹,而且我有些事情也可以告訴你我大致上會怎麼幹,但讀到這兒,你還是想象不出來我到底會怎麼幹。我寫得簡單而且神祕,讓你佩服但又覺得自己學不會。那麼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有人說別把孫子想象得那麼世俗,這樣會傷害我們對他的敬仰之情。而我要說的是,如果一直不能從普通人的心態去理解孫子兵法的寫作,那麼孫子兵法就是廟裏的佛、你對他是一種信仰,做一做心理寄託,但他能幫你什麼,你自己也說不清楚。

  當然,這封求職信也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還分了篇,每篇論說一個主題。這樣多少有些象軍事專著了。其實這也是合理的,因爲孫子應聘的不是一般的職務,而是一個國家的將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這個職務可不是鬧着玩的,誰來當這個官那可絕對是國家大事。所以,孫子就認真地寫了6000 字,也力求說得有條理一些,但還是避免不了寫信的毛病,就是想到哪兒說哪兒,這一點仔細閱讀的人就知道,孫子也是經常跑題兒的。說實在的,按照現在寫手的碼字速度,孫子就小巫見大巫了。但那個時候是用竹簡當紙,還要用繩子來穿來捆,所以孫子能寫這麼多已經不容易了。也就是因爲當時寫東西那麼困難,所以孫子那句“留之,去之”還有“越人雖衆”的話就應該判定爲寫作時候就有的,而不是後加進去的。

  當然,孫子兵法即使是一封求職信,也不能掩蓋它的思想價值。這一點並不是本人想否定的。恰恰是想讓人能從俗人角度理解孫子,以便更好地學習。而孫子也都做到了寫一封引人注目的求職信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