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職業失去操守現象最嚴重?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2W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全國12575名公衆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高校引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爲檢測系統”,53.4%的人表示悲哀,“本應最純淨的學術領域竟然還得用‘測謊儀’來約束”;22.1%的人認爲這可以對學術造假人員產生較強的震懾力;21.8%的人認爲這沒什麼用,因爲學術不端行爲不是一臺機器就能制止的。

哪些職業失去操守現象最嚴重?

73%公衆認爲職業操守底線被突破首要原因是人們過於追逐利益

反剽竊軟件研發者、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瀋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推出這一系統是無奈之舉。反剽竊系統能檢測出剽竊行爲,但是並不能遏制剽竊行爲。“反剽竊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社會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國家問題。”

“對職業底線的突破不單單是學術領域的問題,這一檢測做法也可以被其他領域借鑑。像是醫院將所有的醫藥價格等信息公開,就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對其進行檢測,看是否存在高擡藥價等現象。”瀋陽說。

哪些職業失去操守的現象最嚴重?調查中公衆給出的排序

依次爲:醫生(74.2%)、公安幹警(57.8%)、教師(51.5%)、法律工作者(48.4%)、公務員(47.8%)、新聞工作者(37.6%)、會計師(30.7%)、學者(20.3%)、社會工作者(10.9%)。

哪些職業失去操守的現象最可怕?調查中公衆的排序與對“失去操守最嚴重職業”的判斷完全一致:醫生(82.4%)、公安幹警(69.4%)、教師(64.6%)、法律工作者(59.4%)、公務員(46.5%)、新聞工作者(43.8%)、會計師(33.7%)、學者(21.5%)、社會工作者(13.3%)。

對這樣的結果,北醫三院醫生王亮(化名)一點都不意外。他當初來醫院工作,對於病人家屬給的紅包一概不要,結果不僅被同事視爲異類,連病人都不敢請他做手術。“後來有同事和我說,現在都是這樣的風氣,在其他醫院也一樣,不要反而會被排斥。我也就慢慢接受了。我現在只能做到不因爲紅包而影響治療,這是我唯一還沒被突破的底線。”

由於擔心法律工作的種種潛規則,北京某高校法律專業的劉飛(化名)畢業後進入某市級媒體當了記者。幹了不到一年,他發現在這裏堅守底線同樣艱難。“我做的是新聞曝光,只希望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卻因此得罪了太多人。最痛苦的是,有時候即使不參與,事情也不會因此轉變,只會完全被排斥在圈子之外。”

“不做假賬”是財務工作者的職業操守底線。北京市一傢俬營企業會計詹非(化名)卻告訴記者,上學時老師曾說,如果一個學會計的不會做假賬,很難找到工作。他當時不信,工作後卻發現不得不信。“沒幹多久,經理就很含蓄地要我調賬,第一次我找個理由拒絕了,可這樣根本幹不下去。後來我也就答應了,反正只要保護好自己就行了。”

調查中,73.0%的人認爲職業操守底線一再被突破的首要原因是“人們過於注重對利益的追逐,忽略了職業信用的重要性”;其次是缺少法律監管和輿論監督的環境(52.4%);52.3%的人認爲是整個社會大環境道德滑坡;41.9%的人感覺職業操守和職業信用的意識還沒有深入人心。

64.8%公衆建議,一旦發現違反職業操守當事人應不能再從事

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大學生村官王立濤,工作快一年了,說起職業操守,讓他感觸最深的是這裏的村幹部。村幹部們從來沒有節假日,每天8點上班,一些村幹部5點就得起來忙田裏的活兒,因爲一個月800元錢的工資根本不夠生活,種田收入纔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

“你說他們圖啥?有時到鎮裏開會,在回來的路上就開始打電話,到了村裏顧不上吃飯先召集大家佈置任務,一分鐘都不能耽擱。我覺得他們是最有職業感的人。”這種狀態讓王立濤也受到了感染。“也許這和農村不像城市競爭那麼激烈有關,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工作狀態。有點像《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我們社會現在特別缺乏這種精神,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不去想升官發財,也不會爲了利益爭得頭破血流。”

調查顯示,43.3%的人認爲職業操守底線被突破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很多資源被壟斷,能夠競爭的機會本來就不多,只能採用非常手段;28.3%的人表示,現在整個社會處於高度競爭的狀態,有些人又急於求成,故不得不突破底線。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雷洪表示,職業操守被突破確實和社會競爭帶來巨大壓力有很大關係。同時也和人們的社會化機制有關,“在香港,學校按照人的生理、心理髮育水平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規律,學校將社會課貫穿從國小至高中整個階段。”

他建議,應該將職業道德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制,注重對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而現在最爲緊要的,還是每一行業利用行業協會的力量,建立起嚴格自律的行風、行規。因爲行業是每個從業者生存的基本環境,只有基於內部監督纔是有效的。行業監督應成爲保證從業者職業操守底線的重要環節。

“對違反職業操守的問題就應該發現一個懲處一個。而且要嚴懲不貸。一旦發現,要使其永不得再從事原職業。只有形成這種壓力,才能保證底線不被突破。”一位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說。

調查中,64.8%的人贊同此觀點。公衆提出的建議還有:制定嚴格的職業操守規定和法律法規(61.1%);建立職業信用等級檔案,信用記錄伴隨每個人一生(59.8%);充分利用輿論監督,對違反職業操守行爲進行媒體曝光(59.6%);加強職業操守和職業信用的宣傳教育(49.8%)。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