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績效管理中的誤區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2W
如何避免績效管理中的誤區
企業在進行績效管理體系改革的時候,必須考慮個人觀念的轉變。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管理層單方面的推行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過去的三到五年,管理者爲搞好企業而日夜奔波。在面對國內市場激烈競爭的同時,又需要爲中國入世後可能帶來的巨大沖擊作好準備。管理者在感慨經營困難的同時,亦發覺對下屬管理的困難。人手雖然在逐步的增加,但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卻沒有幾人。管理者一直在擔當救火隊隊長的角色,下屬也只是被動的跟隨,致使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思索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

以上的情況,是近來大多數的企業高層領導,在經營過程中面對的最頭疼問題之一,這同時也解釋了人力資源管理近期迅速“火起來”的現象。

人力資源管理所包含的元素衆多,從招聘、培訓、解聘到績效管理體系、薪酬福利體系的制定等等。當中的績效管理則是目前企業領導最關心的事情。

績效管理的主要理念

績效管理的目的並不是純粹爲了進行對個人績效的評估而設計的,它更深層的目的可是爲了有效地推動個人的行爲表現,引導企業全體員工從個人開始,以至個別部門或事業部,共同朝着企業整體戰略目標邁進(見圖)。因此,在設計績效管理體系的時候,管理者必須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及績效管理體系緊密地扣在一起。否則,個人的行爲與企業的戰略必定會有所偏離,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完成有事倍功半的負面影響。

另外,在設計績效管理體系的時候,流程中主要控制點的考覈也必須同時考慮。因爲在作業的過程當中,如果只顧着結果的評估,而缺乏流程過程的監控,會不利於企業長遠的發展。

簡單地舉個例子。五年前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並沒有今天百花齊放的熱鬧,消費者的選擇可以說是極度有限。假如一家汽車製造公司在當時所考覈的只是簡單的銷售收入(而忽略對消費者滿意程度的考覈),那可以肯定地說,情況是相當令人滿意的。不過,當時的消費者很可能對汽車的性能、外形以至售後服務等方面均有抱怨,只是礙於可選擇的不多,只有暫時啞忍;但是隨着中國汽車市場的開放,從品牌到品種到型號,消費者的選擇劇增,當時的忠實客戶很可能一下子都轉投競爭對手的懷抱。

由此可見,缺乏集成化的績效管理體系絕對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在績效管理體系中,關鍵績效指標的運用相當普遍。主要的原因是取其容易理解,客觀並可量化的特點。事實上,關鍵績效指標的制定,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從企業戰略目標出發,考慮關鍵流程的過程,結果與監控,再製定出關鍵績效指標的過程外,決定關鍵績效指標是否可以採用,還要經過一系列的測試,以確保關鍵指標的客觀性、相互的兼容性、可以量化等特性。

上述所提及的測試主要有3個:(1)指標的特性測試(2)成本,質量和時間(CQT)的平衡測試(3)指標相互關係測試。

指標的特性測試主要針對以下八個方面:

* 指標是否容易理解

* 被考覈者是否對於該指標所考覈的方面具有相當的控制能力

* 指標是否可以實施

* 指標所考覈的內容,其基本資料的來源是否可信

* 指標所考覈的內容是否可以衡量

* 指標所考覈的內容,其基本資料是否可以以低成本獲取

* 指標所考覈的內容是否與戰略目標一致

* 指標所考覈的內容是否與整個指標體系一致

CQT的平衡測試主要是確保在上述測試後,整個指標體系在成本(Cost)、質量(Quality)和時間(Time)三方面的平衡,不會出現過分側重於某一方面。

相互關係是最後一個測試,主要是確保指標之間的關係爲中性或正關係。如果有任何負關係的情況出現,必需對指標做出適當的調整。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銷售人員所套用的銷售收入與銷售費用指標,在一般的情況下,銷售收入與銷售費用是成正比的;但作爲關鍵績效指標,銷售收入是越高越好,而銷售費用則越低越好,兩者之間是存在負關係的。把這兩個指標放在一起,會對銷售人員造成混淆――努力跑銷售的話,則肯定會突破銷售費用指標。假如把銷售費用指標調整成爲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則兩者之間的關係會變成中性。這樣一來,在沒有放棄考覈銷售費用的同時,亦可確保指標之間不會相互矛盾。

績效管理體系與全面預算

目前,有大部分的管理者對全面預算的概念僅僅止於財務預算,同時亦以爲財務預算的制定是財務部的工作。實際上,整個經營戰略與計劃均會體現在財務預算上。財務預算的範圍不僅是銷售收入及利潤水平的預測,它應包含銷售收入預算,從而產生的費用與成本預算,需要配套的固定資產採購預算、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工資預算及人數預算等內容。

如果光有預算的制定,而缺乏預算的監控,整個企業的運作就會跟預算脫軌,預算就變成一套放在書架上的美麗文件。事實上,績效管理體系的執行是可以有效地對預算進行監控,因爲績效管理體系中目標值的來源大部分是取自預算中的數字。由此可見,績效管理體系與預算關係的密切程度。

由於上述原因,如果要做好績效管理體系,企業必需有一套完善的預算系統。通過定期的考覈,提高員工對於預算的嚴肅性,同時確保企業的發展方向緊緊跟隨着計劃來走。

平衡分數卡的應用

平衡分數卡是績效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出現是在90年代初期,在商業界應用的時間不算很長。平衡分數卡的主要目的是在包容各個主要考覈指標的同時,通過權重的調整,突出考覈的重點所在,從而影響個人的行爲。

權重的制定主要是考慮當期發展戰略的重點。譬如,對銷售人員的考覈,一般都會包括銷售額與回款率。對一家剛起步的企業,其發展戰略假設是儘量擴大市場份額,而對於流動資金的佔用可以暫時讓利給客戶。這樣對於銷售人員的考覈,大部分的權重肯定落在銷售額上。到這家企業的發展狀況比較穩定的時候,爲了進一步降低成本以增加競爭力,流動資金的流轉相應會變得更爲重要。因此對於銷售人員的考覈重心,會向回款率作出傾斜。

理論上,平衡分數卡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國企業都是處於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汰弱留強的情況非常普遍;再加上平衡分數卡對大多數中國企業管理者來說還是一個新的概念。因此,對於一些在內部管理及市場等方面還不是很成熟的企業,一般不建議採用平衡分數卡,而把所有指標均視作權重均等和必需完成的任務,以避免在管理上可能造成的混亂情況。

個人的績效管理

雖然關鍵績效指標的要點衆多,但是對於個人的績效考覈,卻未必每個崗位都同樣能理出適用的關鍵績效指標。例如很多企業對於員工的考覈都有以下的指標:有否完成領導交付的任務。此指標在特性測試中有幾項是過不了關的,例如它不可量化(除非是領導交付任務的完成率)、獲取基本資料的成本很高(由於一天當中領導交付的任務可能很多,要精確算出完成率,必需要首先把所交付的任務一一記下來,再看看哪一項已經完成)等等。

實際上,一般的情況只有三類的崗位有關鍵績效指標:部門的負責人、銷售人員和項目組員。除此以外,別的崗位一般比較難以找到適用的指標。

那麼對於個人的績效考覈應該怎麼做?企業可以考慮以下兩個做法:

1. 比較簡單的辦法,是由上級與下級直接的溝通,在互動的情況下,定下下屬未來一年的發展重點及要完成的任務。這方法的優點,是被評估者的充分參與使其更容易接受評估的方法;缺點是在企業裏沒有一個統一的系統,相類似的崗位在部門甲跟部門乙考覈的方法都可能不一致,容易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2. 用統一的能力模型框架(Competency Model),對每個崗位所需的共性能力(如溝通技巧、信息處理與分析能力等)及特性能力進行考覈。此方法的缺點是設計比較複雜,操作的成本也相對較高;其優點是統一,同時亦向管理層提供比較全面的參考,協助其在招聘及培訓時尋找所需要的技能。

相配套的激勵體系

一個設計再好的績效管理體系,也需要配上相應的激勵體系,以鼓勵及懲罰表現好與壞的員工。激勵的手法衆多,主要視企業的承擔能力、行業特性與員工的取向而定。

值得討論的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員工期權。根據美國的一個調查顯示,利用員工期權作爲激勵手法的企業,其運營效果是比其它沒有期權激勵的企業較好的。

員工期權的優點確實不少:

* 減少企業在工資成本上的開支;

* 由於員工在期權上的獲利,在某程度上是與企業的業績掛鉤,無形中形成了員工緻力爲企業創利的精神;

* 通過控制期權的可套現年限,達到長期挽留員工的目的等。

但由於國內的股票市場相對國外而言,成熟度較低,股價的變動與業績的表現未必掛得上鉤,造成期權持有者均抱着比較短視的態度,急於套現。這樣一來,期權本身能起到多少激勵員工爲企業創利的作用存在疑問。再加上目前有關期權的法律還在完善的過程當中,要實施期權的企業宜三思而行。

由於以往根深蒂固的大鍋飯概念不可能一下子改變,因此,企業在進行績效管理體系改革的時候,必需考慮個人觀念的轉變。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管理層單方面的推行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考慮一個集成化的績效管理體系時,轉變促成是不可缺的少的考慮因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