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離職”震盪麥德龍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7W
來自德國的麥德龍帶有日爾曼民族的特性——穩健而保守。但在中國市場這一特性卻發生了變化,對採購部門採取高壓政策、放棄“只買不租”的開店策略等。這樣做只有一個考慮:在中國的擴張要提速。

“集體離職”震盪麥德龍

全球第四大零售商德國麥德龍(METRO)近日爆出採購經理“集體離職”事件。

在中國市場“蟄伏”整整十年之後,以“現購自運”(Cash and Carry)和“自有產權店面”爲特色的麥德龍,如今不得不妥協於“減虧”壓力。不但以租賃經營打破“自有產權”模式,而且率先在採購部推行“天空無界”的高壓政策,最終招致採購部的“集團離職”風波。

“天空無界”的尷尬

“我現在還認爲,在這個行業裏,麥德龍是‘最好的’。”一位辭職報告已經得到批准的麥德龍高級採購經理,談起即將離開的公司仍然充滿感情。“但不少已經離職甚至在職的採購部門同事也認爲,如今公司推行的‘高壓’政策,卻有可能把這個公司的經營推向危險的邊緣。”

這位經理所說的“高壓政策”,就是如今正在麥德龍採購部門大力推行的一套業績考覈辦法,是麥德龍高層管理機構今年以來專門針對採購部“量身定製”出臺的一系列薪酬標準,在公司內部被形象地稱作“天空無界”政策。與以往較爲保守的考覈辦法相比,新政策體現了管理層“量化業績、優勝劣汰”的管理理念,規定採購部門員工的績效薪酬“上不封頂”,在達到公司設定的基本業績標準之後,根據業績超額完成情況,可以提取“十倍於”以往業績提成比例的分紅。按照政策設計者的本意,激勵的重點還是希望“長期化”,業績標準依照各年累計制定。2005年成爲這一政策實施的第一年。

“這套政策的本意在於激勵採購部門員工的積極性,但在向採購部門下傳的過程中出現了關鍵的問題:通過考覈的員工薪酬確實沒有‘上界’,但公司管理部門對於業績基本標準卻設置了較高的下限,新規定的業績標準,比以往都有了大幅的提高。由此引發了採購部門、尤其是個別‘非食品’採購部門的強烈牴觸。”

以“現購自運”爲經營特色的麥德龍,其商場提供超過1.7萬種以上食品,3萬種以上的非食品。非食品在麥德龍商品結構中的比例超出了60%,非食品採購部門成爲麥德龍整個運營體系中的核心業務部門。

“這是爲了公司的短期利潤,讓我們找供應商多要錢。”另外一位已經離職的麥德龍採購部員工說,這樣的標準對於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短期內業績肯定難以提升,直接會影響到今年全年的績效薪酬。據瞭解,“天空無界”政策在採購部開始下達實施不久,麥德龍非食品採購部門的家紡、內衣、辦公用品、五金部、家電、鞋類等多個部門大約十多位採購員工短期內先後遞交辭呈,甚至有一個三人組成的採購小部門中就有兩人宣佈辭職,整個非食品採購部門的員工辭職率一度超過30%,出現“集體離職”風波。

在連鎖零售業界,採購部門無疑是整個公司運營體系最核心的業務部門,其內部的人事紛爭往往會對公司業績造成極爲不利的影響。去年的這個時候,曾經顯赫一時的德國建材零售巨頭歐倍德也深陷內部“人事地震”,歷經內耗之後如今被來自英國的老對手百安居收購。麥德龍是否會重蹈覆轍?

麥德龍的“減虧”高壓

其實,一貫以穩鍵的德國式管理著稱的麥德龍,此次“集體離職”風波,也是其在市場“減虧”壓力之下的一個蛻變。

總部設在德國的麥德龍以超過500億歐元的年銷售額位居全球第四大零售集團,在四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倉儲式超市的“現購自運”、專業顧客“會員制”和“自有產權店面”的經營特色,在同類連鎖業態的跨國巨頭中顯得特立獨行。

1995年麥德龍正式進入中國,與上海錦江集團有限公司按照60%與40%的比例合資成立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今年5月麥德龍增持合資公司的股權使其持有比例達到90%。

合作十年之後,錦江集團爲何大幅減持合資公司股權?麥德龍總部表示,主要原因是“錦江集團集中資本,發展賓館和旅遊業等支柱產業”。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爲,“麥德龍在中國發展十年還未盈利”是真正的原因。“2001年以後,麥德龍中國區劃分成四個大區,目前麥德龍惟一盈利的就是華東區。中西部大區的業績尚可,而新進入的華北和東北大區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麥德龍去年才進入東北市場,分別於去年的5月、9月和12月在大連、瀋陽和哈爾濱開設了商場,相對已經營多年的華東地區而言,麥德龍在東北市場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麥德龍總部這樣分析公司在東北地區的投資現狀。

麥德龍經營的倉儲式超市是將超市和倉儲合而爲一的零售業態,省掉了傳統零售企業獨立的倉庫和配送中心,經營中實現了快速補貨,保證了超市低成本高效率的運作。這樣的業態要求有相當數量的店面作爲配送基礎,以發揮統一的物流配送和採購中心的“規模優勢”。

儘管在增持合資公司股份過程中,麥德龍單獨以現金注資5000萬美元,部分解決了麥德龍在國內開設新店的後續資金問題,但麥德龍在中國的新開門店數量卻一直緩滯不前。兩年前麥德龍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柯博涵曾經宣佈,未來3到5年內將投資6億歐元,在中國新增40家門店。但2004年麥德龍實際開店5家,今年上半年僅僅新開出了1家南通店,在中國門店數量僅維持在24家。

新開門店滯後,“減虧”難見成效,尤其是看到國內不斷高漲的商業地產價格,麥德龍也被迫放棄了堅持四十年的“自有產權店面”原則。6月初麥德龍在昆明簽署租賃合同,投資1億元開設其在雲南的第一個大型會員制批發商場,歷史上第一次放棄了“只買不租”的開店策略。

“減虧”重壓之下,麥德龍在中國的擴張必須提速。於是,在合資公司增持股份實現絕對控股、首次打破新開門店“自有產權”的原則,麥德龍的市場戰略正在經歷一場蛻變,而以往對於採購部門溫和、穩健的業績考覈政策,也被“天空無界”的高壓政策所取代。

“德國總部一貫的風格就是保守和原則性,但如今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麥德龍市場部人士說。在中國市場“蟄伏”整整十年,如今的麥德龍似乎正在過一個坎兒。(楊利宏)

來源:中國經營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