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業賺取你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3W

成功的人都很自信,而自信往往來自你奮力一跳所摘到的那隻桃子,桃子摘了一籮筐,你就會越來越自信。但是,如果你“自信”到要打倒比爾蓋茨,那叫狂妄無知;如果你爲能拿到今年的年終獎而得意洋洋,那叫鼠目寸光。所以,想創業的人,人生目標首先要“靠譜”,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把目標定爲100億元,其實和1萬元一樣,都是糟糕的計劃,定爲1000萬元比較合適。

如何創業賺取你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1000萬元並不是一個天文數字,只要你肯努力,腦子轉得快些,並且有點兒小運氣,用不了幾年,你就可能賺到。不過,要特別留意以下“注意事項”。

首先,挑選行業要考慮未來的成長性未來你可能持續達到的增長率!增長率比啥都重要,如果選對了項目,頭兩年的增長率很可能是百分之幾百,甚至是百分之一千。從年淨利5萬元到80萬元,很可能在兩年內完成,到了年淨利300多萬元時,哪怕還有一點點增長空間,再過兩年,你就是個千萬富翁了。

所以,關鍵是增長率。N多人一說到創業,就說想開個小飯館。養家餬口,開個飯館足夠了,可靠小飯館賺 1000萬元,幾乎不可能。爲啥?到了第二年就沒有增長啦!做連鎖、加盟固然是個辦法,但很需要管理能力,幹好了也許能賺1個億,幹不好就可能回到起點,所以不是明智的選擇。

換了是我,我寧可去組織個公司,專門給飯館打掃衛生!活計再沒面子,毛利潤再低,也比沒有增長率好。如果我的想法被飯館接受,想想看,我會有多大的增長空間?

創業這件事,很多時候是和韓喬生老師一樣。韓老師解說足球,有時候是“眼睛看到了A,腦子裏想起了B,嘴裏說出了C,觀衆以爲他說的是D”。而創業呢,往往是“你本來想幹A,幹着幹着成了B,結果在C處賺到了錢,在D點上發了家”。

所以,空間的騰挪也很重要。

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可能把所有資源都拴在賺10萬元就到了頂的項目A上,例如開飯館。脫不開身和心,你就沒機會往B跳了。人生不怕暫時遭遇低谷,只要有奔頭,機會到了就能一飛沖天,就怕遇到“玻璃天花板”,好像有未來,卻怎麼也飛不出去。雞肋啊!

你選擇創業的行業,是不是一定要有很高的利潤?

“淨資產收益率=利潤率×資產週轉率”。要創業,這個公式必須弄懂,否則,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淨資產”就是你的全部資產減去負債。一年賺1億美元對你來說是天文數字,能讓你高興得背過氣去,換成通用電氣的CEO,肯定會被董事會罵得吐血。賺多賺少先不談,先看你是靠多少本錢賺來這些利潤。創業者的淨資產都不多,需要大幅提高每年的回報率。怎麼提高呢?

途徑一:利潤率。我們都喜歡賣高利潤的東西,你的競爭對手也是,他們還總是賣得比你便宜,讓你不得不更便宜,所以,利潤率不是想提高就能提高的。

這時,我們就要考慮途徑二“資產週轉率”了。這個東東是“營業額除以資產”得來的。營業額大家都明白,那什麼是“資產”?請看案例:

話說本人在北京燕莎友誼商城買了一雙鞋,英國牌子,3000多塊一雙。創業人士A拿到了這個品牌在中國大陸的代理權,創業人士B選擇了賣鞋油。兩個人都是50萬元起步,不同的是,B先拿40萬元買下一個小鞋油廠,生產中高檔鞋油,再租高檔商場的專櫃開賣。

A賣英國鞋,成本很高,到英國訂購一批貨,就用去了40萬元資金。平均每雙鞋的進價是1500元,零售價3000元,一天能賣3雙,每天的櫃檯租金是1000元,一天的利潤是9000-4500-1000=3500元。利潤率就是3500/9000,約等於39%(忽略人工費用等)。

B一天能賣100支鞋油,每支成本5元,零售價20元,櫃檯租金600元一天。一天的利潤大約爲900元。B買下的鞋油廠,每天的水電費、廠房等開銷在800元左右,所以B每天的淨利潤只有100元,利潤率約爲5%.

這5%和A的39%怎麼比呀!不過,B真的那麼可憐嗎?

A當初拿40萬元去進貨,得到約267雙鞋。這可實在不多,因爲即使是男鞋專櫃,也要至少有十幾個款式,而且每個款式都要準備若干尺寸!267雙鞋基本上只夠在一家商場裏賣的。那麼,在第二家商場裏銷售所需的40萬元,A要賺多久?40萬/(3500元 ×30天)≈4個月。

回頭看B.B的40萬元投在鞋油廠上了,而且每天都要揹負鞋油廠的開銷。一個商場的專櫃需要多少庫存鞋油?假設需要500支,(500支×5元成本)/100元日淨利=25天,就是說,B一個專櫃不足一個月的利潤就足以開一個新專櫃了。

這個案例說明,我們可以用高週轉率去對抗低利潤率。

現在讓我們進入“創業實戰”。

我住的小區有一個小型便利店,我偶爾炒個雞蛋,發現家裏沒蔥,打個電話,5分鐘後,一根5毛錢的蔥就送上門了。沒鹽沒雞蛋,也是快速送貨。基本上我現在已經懶到,晚上想吃點水果,就撥個電話,有時候都不是我想吃什麼,而是問“你今天進了什麼水果啊?給我隨便送點好了。”

你會說:“恐怕一根蔥那五毛錢,每天賣幾捆,也賺不到多少錢吧?單價和利潤都太低啦!就算週轉率高一些,但離賺1000萬目標似乎有些遙不可及?”

事實上,這個店的戰略核心就是“把客戶養懶”。蔥啊手紙啊,利潤薄?可有利潤高的啊!例如紅酒,小便利店裏,整整兩面牆都擺着,幾乎沒國產的,都是從二三百到五六百的日常餐酒級別。這個小區老外極多,對歐美老外的中產(及往上)而言,紅酒就是日常必需品。而一瓶紅酒的利潤,是不是超過了一卡車的大蔥?

除了紅酒,奶酪、熟食也各式各樣。

這就是創業的“壓強原理”—別看我個頭兒不大、實力不強,客戶有限,但我服務的人羣極準確,“壓強”非常大。

事實上,這個小店的老闆,已經開了好幾家分店了,都設在北京最高檔的樓盤社區內。利潤和週轉率都很高!

老闆十分敬業和精明。就算這幾家店,貨品也很大不同,因爲不同樓盤明顯住戶扎堆嘛有的樓盤,歐美人多,有的樓盤,日本人多,還有的,都快成韓國人小區了。針對不同消費特徵,她不斷調整貨品品類,總能狠狠抓住該小區的消費習慣,靠“送上門,一根蔥”的“把客戶培養懶”策略(理論上講,只送一根蔥,從成本上講,是賠錢的),慢慢遞進式地鎖定這個樓盤住戶的大量日常消費。

目標客戶狹窄而準確,爲鎖定客戶而不惜做幾筆賠錢的交易,服務佳,定價稍高誰讓目標客戶對價格不敏感呢! 這樣的生意誰都想做。這不,另外一家和她採取相同策略的便利店也人住我家樓下了!這家新開的便利店展開了低價競爭!你一根蔥賣5毛,他就賣三毛九。雖說這個小區內的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但相同東西便宜點,誰都樂於接受。尤其是同質化的東西,例如農夫山泉、可口可樂、舒潔衛生紙等,確實應了那句老話“沒有5 分錢買不走的忠誠度”。

門檻低,當然競爭者跟進抄襲就很迅速。說白了就是,三歲小孩子賺到金元寶,誰不想搶啊?泰森拿着金元寶, 你搶一搶試試?劉翔捧一金元寶,你追一追試試?所以小便利店面對着該死的低價競爭,要麼學泰森之路,也拼價格,把丫拼死!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要麼學劉翔,一跳一跳的跳沒影了,對手找都找不着。

小便利店老闆決定學習劉翔策略—就是能力增長策略。小便利店老闆發現,自己原有的顧客羣,尤其是核心顧客羣,都是些高收入、高知識、三十歲到五十歲間的傢伙。這些傢伙有一巨大特徵,就是怕死!比普通人怕得更強烈些。於是,小便利店開始大打“綠色”牌, 比如綠色蔬菜。此外,這家店還有另一家便利店暫時比不了的就是紅酒銷售!賣這個東西,你的銷售人員必須懂紅酒才行。而培訓一個紅酒促銷員,通常需要幾個月的強化培訓:產地?年份?風格?是黑莓子還是偏巧克力風味?葡萄的種類有哪些特徵?……這些東西,另一家便利店一時半會兒搞不定。

看,這就是能力的體現,在延伸中,發現新的機會,帶來新的能力。

此外,這家店老闆經常和顧客聊天,發現有的顧客燈泡壞了半個月了,還沒時間換新;有的呢,沒時間交電話費、沒時間給燃氣卡充值……目標客戶都是一羣“有錢沒時間”的人!這很正常。這時,小便利店決定推出新的服務:代客戶換燈泡、交電話費、充燃氣卡……通過賣紅酒培養起的溝通能力和信任感,又不額外收費(當然換燈泡的燈泡錢,顧客自己付),小便利店把“便利”二字,從商品拓展到服務。這個階段,雖然服務本身賺不到錢,但大幅增加了“交易機會”,起碼給原來的衛生紙、洗潔精銷售,帶來了新增加從你家拿電卡時發現你家洗潔精用光了,晚上把充完電的電卡送回時,“ 順便”帶來一瓶洗潔精…

明白這其中的玄機了嗎?小便利店變成攜程網了通過攜程訂酒店,比自己單獨去酒店拿的價格便宜,攜程還能再從酒店方,收取一筆佣金。當小便利店擁有“大單”時,確實就可以壓榨小區內的洗衣店了……還順便把利潤,讓給消費者一點點。

通過這個思路,小便利店一下子財源大開:小時工的清潔服務,皮鞋養護……擁有客戶資源,就能轉化爲利潤。

呵呵,我們也可以把小便利店的思路,叫做“佔領電話號碼思路”。因爲它的絕大部分生意都是通過一個電話號碼開始的。誰佔領了那個號碼,誰就盡佔風流。我給出的這個案例,最大懸疑在於:能不能控制電話機?

小便利店通過那許多成本付出,只要最終控制了“電話機”,就壟斷了客戶資源,有了強大的議價能力:把洗衣店、家政服務的利潤,生生搶走一半!洗衣店老闆還得忍氣吞聲!看看國美電器和電器廠家的關係,就明白了。

但這些招數一開始時,它的競爭對手爲什麼不學?注意,看不清局勢時,競爭對手不是什麼都抄襲的!跟隨戰略要是個完美的戰略的話,誰還幹別的啊?

當競爭對手完全看清時,“先發優勢”在很多時候已經形成壁壘了。競爭對手想抄襲也晚了。單獨拿出某一個環節來模仿,都是不現實的,因爲毫無作用而整個價值鏈模仿,更不現實,因爲首先模仿者要和被模仿者,起點和資源相似才行吧??

你相信那些大公司都完美髮展、一步沒錯地快步走到今天嗎?!請給自己一個大嘴巴,讓自己清醒清醒!創業之初,最怕完全沉浸在“戰略規劃”的邏輯美感當中戰略只是“想”和“看”出來的嗎?戰略是事前適當考慮,事中邊幹邊學,事後總結提高的結果!如果從便利店變身爲服務小管家這個戰略假設能夠成立,每一步該怎樣走,跨大跨小,就是戰略“具體化”的過程。

賺100萬,抓住一兩個機遇就差不多了。但真想賺1000萬,只靠一二個“點子”就不大靠譜。我們談到的企業戰略、財務知識,以及便利店的發展思路,正是爲了賺1000萬而鋪墊的武功。深刻領會了這背後的商業邏輯,1000萬離你還遠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