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前副市長吳敏一的跳槽生活

來源:瑞文範文網 8.26K
溫州市前副市長吳敏一說:“我當初的想法過於天真了”

溫州市前副市長吳敏一的跳槽生活

黯然離開紅蜻蜓

再見吳敏一,在杭州西子湖畔的賓館。一樣是5月,華燈初上時分,兩年前的夜晚,他宣佈下海的決心。“我現在是三無人員:無工齡、無工資、無職業。”他當時說。

那時,這個“三無人員”臉上沒有對未來感到緊張和擔憂的神情。他主動“斷絕”後路,高聲宣稱他選擇企業的“六條標準”(見相關鏈接),不顧一切地“跳”下商海。

兩年時間,關於吳敏一有很多傳聞。先是媒體爆炒副市長下海的新聞;緊接着是由他的下海引發的關於官員下海的討論和批判;再就是他下海“嗆水”的消息被一再渲染;之後,偶爾看到他換了“新東家”的新聞;最近,更有媒體描述他下海兩年,只落得年薪8萬元的結局。

再見吳敏一,他身上沒有經歷商戰的疲憊,卻多了許多自信和豁達。

“我已實現了當初在中央電視臺與沈冰對話時許下的諾言和目標,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吳敏一不無“得意”地對記者說。據透露,兩年來至少有四五個民營企業家,與他一直保持聯繫,並伺機“搶”走他。

“如果拿我現在的經歷和體會看當初我自己制訂的那‘六條’(選擇所服務的企業條件),覺得有的標準要做些修改。最突出的是,其中有一條是我要求企業要度過了風險期的內容。兩年的經歷,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企業,永遠都會存在風險,企業越大風險越大。我當初的想法過於天真了。”

兩年前,吳敏一用他的“六條”標準去對照,溫州市千軍萬馬的企業大軍中,符合條件的卻是“鳳毛麟角”。四顧之下,他選擇了紅蜻蜓集團(下稱“紅蜻蜓”)。

2003年5月18日,辭官後的吳敏一到上海,幫助紅蜻蜓拓展零售行業,並擔任紅蜻蜓新籌建的惠利瑪零售連鎖公司的老總。

從5月18日到紅蜻蜓,到8月上旬黯然離開,吳敏一在紅蜻蜓的時間不到3個月。

記者問及吳敏一爲什麼這麼短時間就離開時,他笑着說:“回過頭來看,當初下海時對企業的認識實在膚淺,自己認爲對企業有經驗,身在企業後,才發現企業每一步都要考慮風險與收益的比較,而這又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當我覺得原有的目標實現不了時,我只能通過改變自己來繼續實現自己的想法。”

據說,彼此冷靜了一段時間之後,吳敏一和紅蜻蜓集團董事長錢金波仍以朋友相處,而錢金波也在日前告訴記者說,他常打電話給吳總問好。

2004年9月15日,離開紅蜻蜓一個月之後,吳敏一來到了上海東暢網絡通信服務公司(下稱“東暢”),公司主要提供電信通信網絡服務及通信增值服務。記者當時和吳敏一通過多次電話,當時,吳敏一信心十足地向記者描述這個高科技產業的美好前景。

東暢企業規模較小,員工規模在四五十人左右,公司註冊資本只有100萬元(吳敏一加盟之後,使之擴充到了3000萬元)。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吳敏一放下自己的學者和原先副市長的身份,用“歸零”的心態,親力親爲地做起小企業。

吳敏一坦言,他在東暢工作5個月,使東暢從“迷你型”企業成長爲許多老闆競相收購的潛力企業。嚴格地說,這段經歷不算什麼挫折。

“李書福帶我入門”

吳敏一有一段經歷不爲外界所知。在辭官下海的兩年時間中,有三分之一強的時間,吳敏一的經歷與“汽車狂人”李書福有關。

吳敏一下海引得衆多浙江的民營企業家們的注意,李書福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在吳敏一剛下海時就誠邀過他。吳敏一去紅蜻蜓前,雙方就約談了一次,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吳敏一沉下心來做小企業,並小有成就,李書福在心裏給他打了“高分”。他找到吳敏一,並交給他一個特殊任務,去北京整合非汽車產業的所有板塊。

2004年春節剛過,吳敏一隻帶了一個旅行包,一名助手隨同北上,當時,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難以想象,股權分散、管理分散、資金和財務分散,一些項目又遇到了嚴重的障礙。

在北京,李書福的投資涉及學校、地產、金融、旅遊等各個領域。吳敏一接受任務,組建一個大的投資公司,並用股權優化的方法來調整、整合原來各自分散的各個產業板塊。

吳敏一沒有辜負李書福的期望,短短几個月內,成立起投資管理公司,組建起精明強幹的團隊,建立起財務、工程、決策等一系列內部管理體系,並用股權調整的方式,把各個子公司變成一個控股公司下的各個板塊。使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關係從“充分授權、完全不管”轉爲“充分授權、嚴格監督”。

吳敏一這樣評價他的老闆:“我的經商可以說是從他這裏真正開始的,我幫助他圓了整合多元化的夢想,也從他這裏得到了提升……”

離開李書福半年多時間,吳敏一仍對他充滿感情。事實上,李書福希望吳敏一能長期幹下去,吳敏一也沒有想到9個月後又要離開。

2004年11月初,吳敏一的好友溫州商人蔣賢雲一再勸說吳敏一去東北秋林集團出任總裁,幫助“秋林”渡過難關。

吳敏一感覺東北的局勢更需要他出手,於是專程從北京趕往台州向李書福提交辭呈,而李書福不下5次挽留吳敏一,最後李書福依依不捨地說,“吳總,你假如真的要走,就算停薪留職吧,你隨時都可以回來。”

兩年內,三次跳槽

在溫州有這麼一個傳聞:一個老闆在給職業經理人開會時說:“吳敏一,原來的溫州市副市長,總算有水平有能力了,但他下海兩年後,跳來跳去,還只有8萬元的年薪。你們這些經理人還蹦什麼?”

吳敏一下海成了風向標,甚至他的年薪都關係到一個職業經理人羣體。

對於8萬元年薪的新聞報道,吳敏一笑了笑,告訴記者說,他現在服務的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秋林”)是一家上市公司(*ST秋林,600891·SH),上市公司人員的工資是公開的。董事長年薪10萬元,副董事長年薪8萬元這沒有什麼錯。

秋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企業,創建於1900年,先後由沙俄資本家、英國匯豐銀行、日本商人和前蘇聯政府經營,1953年10月有償移交我國。

秋林先後進行了4次擴建改造,總營業面積達8萬平方米,形成了新、老兩大商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曾經一度很輝煌。但由於國企機制及商場競爭等多種原因,到上世紀末,公司陷入危機,並連續三年虧損,已到退市邊緣。

在此關鍵時刻,黑龍江奔馬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奔馬”)的董事長蔣賢雲出手秋林的重組。將哈爾濱國有資產局持有的秋林5991萬國有股以每股1.91元的價格受讓。

奔馬從2004年3月份接管秋林之後,着手企業內部治理,但從3月份接手,到11月28日秋林商場重新開張,秋林老總像走馬燈似的穩定不下來。蔣賢雲覺得一個上市公司,沒有企業統帥是十分致命的。

作爲吳敏一的朋友,蔣賢雲瞭解吳敏一的爲人和能力,堅決請他出馬。吳敏一於11月19日火速趕到了哈爾濱,3天后,走馬上任。

吳敏一開始重新給商場定位,建立公司管理制度與流程設置,抓團隊與人員優化配置、抓企業文化建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出臺。秋林,這個瀕臨死亡的企業,在吳敏一入駐半年後有了起色。

雖然走出了困難期,但吳敏一卻清醒地認識到:企業,永遠都存在着風險,企業越大風險越大。像秋林這樣一個文化積澱很深又帶有很重國企包袱的企業,要真正走到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的路子上來,還需要艱苦的努力。

記者問他,“你會自己當老闆嗎?”

他慢條斯理地說:“如果去年這個時候你問我,我還不太敢說。現在,我可以說,沒什麼問題了。但對於自己當老闆,我想可以慢慢來。因爲我現在也不是純粹地打工。這兩年來,從一個企業到另一個企業,有得有失,但真正鍛鍊了我的意志,積累了豐富的企業運作經驗、能力和知識,這纔是最大的財富。”

反思中國職業經理人

吳敏一的兩年曆程,完成了他從官員到商人的角色轉換,丈量了從官員到商人的距離。

“我一直在思考這麼兩個問題:一是中國經濟變革以後,迫切需要解決規範化以後的民企的管理接軌問題。二是中國許多民企爲何衰落得那麼快?爲什麼做不大?我想,某種程度上在於我們的許多企業家還成不了真正的企業家,而我們的職業經理人也沒有成爲真正的職業經理人。”吳敏一說這話時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繼而又說,職業經理人與老闆之間的距離,與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軌跡有關。民營企業是在中國邊改革、邊開放、邊市場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真正符合國際化、市場化規則的企業微乎其微,企業和企業家本身都在探索甚至摸索之中,絕大多數的民營創業者就是老闆,就是經理人,要他引入職業經理人,革自己的命,那一定是一件非常痛苦和不情願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中國又缺少職業經理人孕育、成長、發展的土壤和環境。一些自稱是職業經理人的並不真正瞭解中國目前民營企業的內部機理,理論型的多於實戰型的,而實戰型的又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嚴格來說,中國職業經理人的形成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是否可以這樣聯想,中國民營企業的前景取決於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距離。當他們之間的距離越近,則企業的前景越好,距離越大,則前景越渺茫?那麼,當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之間往兩個向反的方向奔馳,則企業的前途茫茫;而當他們兩者之間從兩個相向的方向一起朝中間邁進的時候,則企業的前途越來越光明。

相關鏈接

吳敏一的六條標準

2003年2月,吳敏一主動辭職下海後,提出了6個擇業標準:

第一,企業立足溫州,並且已經跨越了溫州的發展階段。

第二,企業立足原有的產品,已經超越了原有的產品。

第三,企業已經超越了單純追求利潤的發展目標,把事業作爲它的第一目標。

第四,企業已經超越了風險度較大的發展階段。

第五,企業已經超越了單純產品發展,達到了品牌效應,品牌知名度較高,至少知名度享譽全國。

第六,企業家的素質比較高。跨越了老闆發展的階段,至少這個企業家理念價值、文化素質跟吳敏一比較投緣。

下海官員,現在還好嗎?

2003年5月,伴隨吳敏一下海,溫州市還有一批官員辭職來到企業。目前,他們仍舊活躍在企業的領導崗位上。

吳敏一,現年47歲,時任溫州市副市長,主管科技、工商和物價等工作。2003年的2月辭職,當年到“紅蜻蜓”集團出任總裁。現任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培雲,現年54歲,時任溫州市副市長,分管外貿、旅遊等工作。28歲起擔任溫州市團委書記,1998年當選爲副市長。2003年5月下海到溫州市一傢俬營企業。目前,爲溫州新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何包根:現年58歲,時任溫州市政府祕書長。2003年5月辭官,自稱“退休”。現任溫州市偉明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副總。

王運正:現年56歲,時任溫州市政府副祕書長。2003年5月辭官下海到溫州奧康集團,現任奧康集團重慶分公司總經理。(徐王嬰)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