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精選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1W

企業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1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和企業員工在生產管理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羣體意識,是一種新型的管理理論,近年來,國內外衆多研究和大量實踐表明,企業文化與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爲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業文化建設情況,我們對全市不同所有制企業進行了抽樣調研,旨在推動我市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文化力,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精選6篇)

企業文化建設現狀及特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企業文化建設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許多企業確立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戰略,各項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業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尤其是成立比較早、規模比較大、發展比較好的企業,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品位,企業的發展在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調研看,我市企業文化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企業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在加深

我市企業在發展中已經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培養企業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業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企業整體素質的需要。企業要走出一條發展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路子,就必須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經營管理之中,並從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如金洲礦業集團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 用文化凝魂、靠學習聚力 的理念,並聘請專家對企業多年的基本理念、經營思想、發展戰略進行總結提煉,形成了 金洲企業文化綱要 ,並創作了企業歌曲,其文化建設在山東企業文化年會上多次獲獎;自**年以來,該企業又率先引進了學習型組織理論,聘請山東學習型組織推進小組劉大星教授定期到企業講座,指導學習型企業的創建工作,編寫了30多萬字的職工教材,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年被省委宣傳部等6部門授予 創建學習型組織示範企業 榮譽稱號,在獲得榮譽的同時,文化建設對企業發展影響也顯現出來:該企業在黃金產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經濟效益卻以15%的速度在增長,職工人均產值20多萬元,居同行業之首。

企業文化建設的投入在增加

各企業都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加大文化建設的投入,建設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使我市企業文化建設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如電業總公司,在做好內部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經常性地開展職工運動會、籃球賽、演講比賽、技術技能比武、有獎徵文等文化活動,同時,爲豐富職工業餘生活,該公司於**年投資60多萬元,成立了職工俱樂部,更新圖書30多萬元,購置健身器材100臺多(套);自**年起又連續兩年每年投資30多萬元,聘請 橄欖枝 現代人訓練營對員工進行 魔鬼訓練 ,內部報刊《圖曼報》跟蹤報道訓練情況,有效地增強了員工的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公司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社會形象也進一步提升。工藝品公司在每年對員工進行爲期兩週文化培訓的基礎上,**年又投資30萬元,新上了職工閱覽室、開設了文化長廊,不僅爲職工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爲各分公司提供了展示文化形象、開展文化評比的平臺,同時還在職工閱覽室和餐廳等公共場所安裝了內部廣播和閉路電視,用於內部宣傳。據初步統計,**年全市各企業用於文化建設的投資在900萬元以上,增長比例超過12%。

企業的整體素質在提高

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在於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我市企業的文化建設都能與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緊密結合,比較實在、具體,對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金洲公司爲鼓勵專業人才繼續深造,出臺了 你拿文憑我買單 優惠政策,目前已有28名職工取得本科文憑、3名職工取得北京科技大學碩士學位,兩名職工正在攻讀地質和電子專業研究生。山東崑崙路橋公司根據施工工地多在外省、人員比較分散這一實際,推行了 一崗雙責 制,公司各部門、各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負責人,又是文化建設的負責人, 圍繞生產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生產 ,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地開展文化建設,不僅增強了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也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產生了 人才聚集效應 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他們公司的人才隊伍不減反增,各類工程技術人員90多人,佔員工總數30%以上,成爲一支比較典型的技術密集型施工隊伍;同時企業的整體素質也在穩步提高,先後獲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山東省信譽評級委員會 AAA特級信譽企業 、銀行 AAA資信企業 、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重合同、守信用 、威海市 百佳誠信單位 等證書,**年7月,又被交通部和建設部批准成爲威海市惟一一傢俱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級承包資質的施工企業,進一步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

企業的社會形象在提升

我市大多數企業開始重視企業形象建設,對外,繼去年選送兩個企業參加省政府組織的 山東名牌萬里行 後,經貿局又牽頭組織20多個企業到西部各省進行企業形象展示和產品展銷,明顯提高了我市企業和產品對外的知名度;對內,大多數企業統一了職工服裝,提出了 進門是主人、出門是代表 的要求,對職工在社會上的言行也做了明確的規範。另外,多數文化建設較好的企業都能將社會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之中,不僅注重企業效益,也開始注重社會效益,我們走訪的企業都有這樣一個共識,那就是企業不但是自己的更是社會的,基於這樣的認識,這些企業都開始注重對社會的回報,對內,成立了救助基金,加大了對貧困職工的救助力度;對外,積極參與 扶貧助學 慈心一日捐 抗震救災 等社會公益活動,據統計自**年以來,全市共有40多家企業出資140多萬元扶助了110多名貧困大學生,部分企業經營者還自己出錢資助貧困大學生,在這些企業的影響和帶動下,其他企業也紛紛行動起來,企業的社會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社會形象的提升,不僅成爲鼓勵、引導企業員工爲自己和企業發展努力工作的精神動力,而且也爲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企業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2

黨的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省政府提出大力推進土地綜合整治,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集中佈局。省國土廳也提出探索優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結構佈局,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節約高效利用。本文以沭陽縣爲例,結合 五新 大調研大討論活動,通過蒐集相關數據,深入基層羣衆走訪調查、召開基層幹羣座談會,對探索農村建設用地佈局優化提出一些粗淺的思路和看法。

基本情況

經濟社會發展概況。沭陽縣是全省三個省直管縣(市)之一,下轄40個鄉鎮(場,街道),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0.9萬人口,人口密度830人/平方公里。20xx年,全縣實現gdp543.5億元,增長12.4%;財政總收入100.09億元,同比增長24.9%;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58.16億元,增長19.2%,總量繼續穩居蘇北23縣(市)首位,位居全省47縣(市)第11位。在第十三屆全國縣域經濟和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評比中,位居第51位。沭陽人口多,發展主體多,用地剛性需求大,經濟發展快速,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的加速提升期,社會經濟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發展、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發展的新階段;二元社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發展轉變的突破時期。因此,建設用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面臨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

全縣農村建設用地現狀。沭陽縣土地面積344.84萬畝,其中:農用地268.97萬畝、建設用地61.5萬畝,未利用地15.13萬畝,土地開發強度17.6%。農村建設用地37.8萬畝,佔建設用地總量的61%,其中:農村居民點36.9萬畝,佔比爲97.7%,涉及圖斑3.4萬個,主要是宅基地;採礦用地0.6萬畝,佔比爲1.6%,涉及圖斑293個,主要是窯廠;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0.3萬畝,佔比爲0.7%,涉及圖斑413個,全部是墳地。農村戶均建設用地0.99畝,戶均宅基地面積0.97畝。

農村建設用地佈局優化必要性。近年來,隨着新型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有限國土空間面臨承載規模更大、強度更高的經濟社會活動。《中國土地政策藍皮書(20xx)》稱,20xx年我國土地供需矛盾仍然尖銳。近年來,國家通過加大土地供應,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雖然在一定程度一定時間和一定區域範圍內緩解土地供需矛盾,但土地瓶頸制約未得到根本破解。我省土地開發強度已經達到21%,蘇州、無錫已接近30%,我縣雖然低於全省平均值,有一定的增量空間,但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全省土地開發強度控制在22%以內。這也逼迫我們未雨綢繆,堅持開源與節流並舉,以存量挖潛爲主。國家下達我省20xx年耕地保有量爲7126.95萬畝,20xx年全省耕地面積6906.45萬畝,要落實20xx年耕地保護任務,需淨增耕地220.5萬畝。加之,全省補充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必須加大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力度,才能確保耕地保有任務的落實。

農村建設用地佈局優化可行性。①符合國家土地管理政策。20xx年,《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xx〕28號)明確提出: 鼓勵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要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按照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②符合我省節約集約用地政策要求。《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蘇發〔20xx〕6號)提出: 在同一鄉鎮範圍內村莊建設用地佈局調整的,在確保先墾後用、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由省國土資源廳統籌安排、嚴格監管,納入國土資源部農村土地整治監管平臺 。③符合我省土地總體規劃規定。《江蘇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xx 20xx年)》要求:按照《江蘇省鎮村佈局規劃》,推進農村居民點的遷並和整理,撤銷偏、小、遠及佈局不合理的自然村,鼓勵農村人口向建制鎮和鎮村佈局規劃保留居民點遷移,逐步縮小農村居民點用地總規模。結合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組織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加大農村廢棄土地和閒置宅基地整理力度,開展遷村並點、退宅還田。④符合我省規劃指標下達模式。在規劃修編期間,省國土廳考慮到全省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已突破20xx年規劃調控指標的實際,採取新增城鄉建設用地規劃空間與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相掛鉤的辦法,在不突破規劃控制規模的前提下,下達規劃流量指標。⑤符合農村地區當前發展實際。隨着城鎮化的推進,農村人口大量減少,爲農村建設用地佈局優化試點提供較爲充足的空間。我縣廢棄低效閒置工礦用地和農村居民點,呈現建築結構簡單,年代較長,質量不高的特點,因而搬遷成本較低,加之,農民渴望改善居住條件,進城入鎮,搬遷願望強烈;縣鄉政府着力改變農村面貌,加快城鎮化進程,推進土地流轉,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對農村建設用地佈局進行優化難度低,政府易操作。

存在問題

土地低效利用。目前,我縣城鎮化率49%。據此可推算出,全縣農村實際居住人口約23萬戶,按我縣目前戶均宅基地0.9畝測算,約需農村建設用地20.7萬畝。而從土地利用現狀看,全縣農村建設用地近37萬畝,也就是17.7萬畝農村建設用地處於閒置低效狀態。根據縣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縣農村共有農戶38萬戶,與實際居住戶數相比,有15萬戶房屋是空置的,空置率達39%,按戶均宅基地0.9畝測算,13.5萬畝宅基地閒置。從我們抽查瞭解情況看,每百戶中有15-30戶農戶在縣外、縣城及鎮區購房,空心村現象普遍。

企業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3

20xx年xx月國務院部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體系建設被空前重視,迫切需要探索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普遍性並相對規範的信用建設的新路子,新模式。xx年,重慶市政府將社會信用分爲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三大塊,並率先啓動了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將牽頭責任交給了市工商局。近幾年,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重慶市工商局積極創新實踐,探索出一條“政府主導,工商牽頭,各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模式,對於當前國務院和其他地方開展信用體系建設具有借鑑意義。

一、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信用體系建設平臺

xx年,重慶市工商局爭取市政府投資36.9萬元,依託已經形成了三級聯網的工商業務系統,開發並建成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聯合徵信系統。該系統橫向上,依託政府電子政務網,分別以市工商局、區縣工商局爲中心,與市級部門或區縣部門相連;縱向上,依託工商業務系統,實現工商三級聯網;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絡,技術上實現全市範圍內的信息徵集和共享。

(二)建成龐大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

市工商局以工商登記、執法業務數據位基礎,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信息徵集目錄,採用FTP方式、電子表格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向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公用企事業單位常態化徵集整合信息,形成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截止今年7月底,聯合徵信系統已徵集來自63個市級單位和40個區縣的企業信用信息1890萬條,其中工商以外部門的信息佔55.5%。

(三)建立多種信息公開渠道

在市政府電子政務外網,政府部門可直接訪問聯合徵信系統,根據權限,查詢信息;在市工商局和40個區縣工商局,設立對外查詢服務窗口,社會公衆可提交企業信用信息查詢申請,免費查詢相關企業信用信息狀況,獲取信用證明;在互聯網,社會公衆可訪問重慶企業信用網,免費查詢企業身份信息。

(四)建立廣泛的信用制約機制

在市監察局和發改委的支持下,xx年開展企業信用信息區縣公共資源交易、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中應用試點,對存在不良記錄的投標企業,給予制約;xx年,與經濟信息委共同主導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數據庫,推動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黑名單信息在項目審批、行政許可、稅費減免等各項業務工作中的應用;此外,主動宣傳企業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門、司法機關以及公共事務管理部門業務工作中的促進作用,稅務、人社、法院等部門先後將信息應用到開展稅費清查、社保查補、勞動用工清理等社會管理活動中,兩江新區等經濟開發區、各級政府應用到招商引資活動中,銀行應用到信貸業務工作中;倡導市場交易主體查詢對方身份、信用狀況,有效防範交易風險。

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非常明顯的成效:一是社會信用意識大大增強,近兩年企業信用網、聯合徵信系統內網訪問量以及信用證明出具量每年呈幾何數上升;二是區縣公共資源交易、工程建設等開展企業誠信信息應用試點領域的經濟秩序明顯改善,串標圍標現象明顯減少;三是社會管理程度明顯增強,僅xx年,市地稅局在股權轉讓環節稅費清查中查補增收稅費48 6萬元,人社局企業參保率大大提高,逃避債務糾紛、農民工工資等社會問題也得到有效治理。

二、重慶做法的啓示

(一)建立強大的信息徵集系統是信用體系建設的前提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就是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統爲核心的社會誠信體系。重慶市工商局利用現有的三級聯網的業務系統資源,和掌握的龐大的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和行政執法信息,打造的重慶市聯合徵信系統,成爲重慶市開展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載體。

(二)建立部門徵信聯動工作機制是關鍵

信用體系建設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建立信息徵集、披露,解決信息不對稱,通過對信息的使用,加大對失信行爲的懲戒。我國的信用信息分佈在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或政府公共事務管理部門,各個部門或系統都有不同的信息保密規定,信息開放非常有限。如檢察院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住建部的施工企業的數據庫,人民銀行的信貸數據庫,都嚴禁對本系統外批量提供。要打破部門信息封閉加強信息徵集整合,必須建立暢通徵信聯動工作機制。

(三)暢通的公開共享渠道是重要基礎

暢通的公開渠道是保證信息資源公開共享得以發揮作用的基礎。從重慶的實踐來看,多種公開渠道催生了社會各界信用需求大大增加,下一步,重慶市工商局還將藉助強大的`互聯網,延伸聯合徵信系統的網絡觸角,進一步促進信息資源在全社會的公開共享。

(四)信用信息在業務工作中的使用是落腳點

將的信息應用到具體的業務工作中,建立 “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失信懲戒機制,是信用體系建設的落腳點,也是信用信息資源發揮社會管理中作用的重要途徑。從重慶的實踐來看,信息使用可以應用在“公共資源交易、國家優惠政策享受審批、政府公共事務管理活動、招商引資、行政許可以及政府日常監督管理”活動中,並通過“量化評分、一票否決、信用評級、信用產品”等方式來實現。

(五)制度建設是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重慶市工商局爭取市政府支持出臺了《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和公開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信息徵集、公開共享的工作規範,爭取將企業信用信息應用寫入市政府的《重慶市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區縣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監督管理辦法》等業務規範性文件中,明確了國有資金投資工程招投標、食品藥品安全等衆多行業和領域開展企業誠信信息應用,爭取市紀委監察局和市發改委的支持,將信息徵集和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息應用分別納入市政府、紀檢監察的工作督察範圍,從制度上保證了“信息徵集、信息披露、信息應用”工作的順利推行。

三、工作建議

(一)依託工商登記系統,建立全國信用信息徵集系統和信息資源數據庫

當前,工商系統已經建立國家工商總局、省級局、地市局、區縣局、工商所五級聯網系統,掌握着龐大的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和行政執法信息資源,稅務、社保等其他部門在業務工作中對工商信息資源有着很大的依賴性,在建立全國徵信平臺的建設上有着其他部門無可比擬的優勢。建議工商總局爭取工作主動,取得國務院支持,依託工商登記系統,建立全國信用信息徵集系統和國家信用信息資源庫,在省級及省級以下,以工商局爲中心,對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門的信用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省級信息資源分庫,彙集到國家工商總局信息資源庫,形成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資源庫。並以互聯網爲依託,反饋到政府機關、司法機關、公共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實現信息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公開共享。

(二)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標準

開展工作調研,充分了解各地信用體系建設徵集系統和信用信息庫建設情況,制定信用信息徵集系統技術標準、數據接口標準,根據需求建立科學的信用信息徵集目錄、指標體系,實現全國信用體系建設一盤棋。

(三)建立暢通的聯合徵信工作機制

在當前我國部門信息公開有限的前提下,應通過一系列的制度約束,形成暢通的聯合徵信工作機制,以促進部門間信用信息資源的徵集整合:一是加快信用體系建設的國家立法立法進程,將公共服務部門提供信用信息義務納入法律範疇;二是將信息徵集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目標管理,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進行有效的評估,並開展督察。

(四)強力推行信用信息在開展社會管理工作中的使用

一是爭取國務院以文件等形式強制規定政府部門在公共事務管理活動中使用信息資源庫,並綜合利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對失信行爲給予制約,形成跨部門的“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失信懲戒聯動機制;二是推動信用報告、信用評級等信用產品的研發,推行信用產品在各項業務工作中的使用;三是以信用評價爲基礎,推行行業信用評價標準的制定和完善。

企業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4

爲進一步推進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有企業發展,更好的研究解決其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根據《供銷綜合改革方案》和“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的要求,通過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有關方面的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供銷社社有企業和基層社基本現狀

(一)當前社有企業的基本狀況

有供銷社社有企業3個(歸口供銷社管理),企業由供銷社全額出資,無龍頭企業。截止20xx年底企業總資產達1338萬元,所有者權益7萬元,總負債1331萬元。目前企業職工3人,其中2人爲聯社公務員兼職,1人臨聘。近年來,我社儘管在社有企業改革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困難還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

1、是社有企業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社有企業經營觀念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轉變,依然保持傳統經營理念和傳統的經營模式。

2、是社有企業機制還比較落後,體制改革後,陣地縮小,社有資產流失,經營不死不活,實力銳減。

3、是經營模式單一,經營方式落後。由於企業門店經營大多實行個體承包租賃經營形式,既沒有發展連鎖超市的設施條件,也沒有做大做強的經濟基礎,加之經營模式還保持傳統。

4、是人才缺失,疏於管理。在經濟轉型時期,放鬆了對企業的監管,企業內部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從而導致流失了部分社有資產,流失了一批人才。放走了一批業務,留下了一堆債務,這些問題直擊社有社有企業的軟肋,大傷社有企業元氣。

(二)基層社基本情況

1、我縣供銷系統,現有基層社3個,村級經營服務網點36個。我縣供銷社加強基層社自身建設,堅持開放辦社積極吸納和培養各類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積極推進基層社和村級經營網點改造,按照強化合作,農民參與,爲農服務的要求,通過盤活資產,項目扶持,企業帶動,社村共建等途徑,積極推進基層社不斷髮展,增強實力和活力。

2、充分發揮村級經營網點作用,各分銷店統一掛牌,統一管理,爲農民提供生產生活資料供應和服務,有效提升了基層社和各經營網點的服務功能,受到了當地農民的歡迎,提高了基層社的社會形象。

二、主要做法

(一)基層社建設方面

1、基層供銷社是供銷社爲農服務體系得以建立的重要環節,是黨委政府直接領導,又根植於“三農”的系統經濟組織。因此,我社廣泛吸收農村有一定經營管理能力,經營規模較大,證照齊全的個體經營戶加入村級經營網點或基層社,並結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農業相關部門對基層社村級經營網點農產品標準,基地建設,專業合作社發展,測土配方肥施肥等工作,給與必要的支持和合作。

2、推動基層社與農民合作社的融合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密切於農民的利益鏈接,實現組織,產業,利益等方面的融合創新,把基層供銷社辦成農民合作社經濟組織,堅持“爲農、務農”的宗旨,敢於在基層供銷社重組中打破傳統模式,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緊扣社會需求,緊跟改革實際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願。

(二)企業發展方面

一是成立理事會、監事會。供銷社社有企業理事會成員由縣社主任、副主任兼職,企業業務人員由縣社公務人員兼職,供銷社通過監事會、理事會對企業進行全面監管。目前供銷社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夠完善,有效制衡的股東會、理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三會一層”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二是供銷社社有企業既承擔部分政府職能服務“三農”的職責,又作爲自負盈虧、追求利潤的經營實體,以效益化和爲“三農”服務等多重目標對社有企業進行監督管理,造成社企難分。若干內設機構仍是以行政化的手段管理企業,未能以價值化、市場化操作方式管理企業,難以對社有資產進行全面、協調的升值管理。三是加強重要經營事項的.監管和資產收益管理,建立社有資本經營制度,切實管好社有產權。四是堅持完善監事會制度,強化監事會功能,堅持監督與服務並重,事前、事中、事後監督相結合,充分發揮監事會對企業財務活動和經營管理行爲的監督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社重組,重建迫在眉睫,近年來,全系統積極推動參與農業產業化改造基層社的改革實踐,但我縣基層社在改制中採取簡單的處理方法,把基層社資產處理或被其他單位無償佔用,人員走光,使基層社在改制後不復存在,使縣聯社組織基礎削弱,基層社的重組重建已成爲擺在縣社面前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思路窄,對基層社最終辦成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信心不足,精神不振,沒有在參與農業產業化改造中有所嘗試和創新。

(三)社有企業經營業態陳舊,經濟基礎薄弱,資產質量低劣,缺乏專業人才。

四、對策和建議

(一)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是健全“運行有序”的行業指導體系。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按照“農服、農技、農事”的原則,由供銷合作社,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種養殖業大戶、涉農企業事業單位、協會和其他相關組織、個人等參加組成農合聯。聚合涉農服務資源,搭建爲農服務綜合平臺,建立爲農服務保障機制,構建生產合作,供銷合作的縣、鄉(鎮)兩級體系。在組建農合聯的基礎上,加強對農民專合社的競爭力,同時組建農資配送中心、電商服務中心、農技服務中心、會計服務中心等提供服務。擬計劃今年9月底前完成組建,與供銷社實現一套人馬,兩個牌子,多部門協作模式。

(二)推進“三聯”模式,構建基層組織的新體系。

結合縣情,加強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是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關鍵。通過“聯戶建店、聯鄉建社、聯資建企”的方式,迅速夯實基層供銷社。

1、聯戶建店,通過在產業相對集中成熟的村,把散戶大戶組織起來,以大戶和技術戶經營農資農家店來帶動指導村民綠色科學種植,農肥農資的合理正確使用。在前幾年已有電商通吃小站,萬村千鄉農資農家店的基礎上,20__年前實現村級全覆蓋。

2、聯鄉建社,擴大基層組織的網絡覆蓋。針對全縣鄉鎮分佈和鄉鎮恢復供銷社資金不足,業務開展困難,以及已建供銷社經營服務能力運行不規範等情況,集中資源和力量,連片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經營範圍覆蓋廣的供銷合作“中心社”。具體爲桃坪中心社、通化中心社、薛城中心社、雜谷腦中心社、樸頭中心社、米亞羅中心社;縣建爲農服務中心1個。力爭20__年前服務全覆蓋。

3、聯資建企,探索經營服務的合作模式,針對我縣社有企業薄弱的現狀,整合部分國有資產、社有資源、民有資本,發展混合制經濟,壯大社有企業。通過與陽光綠源公司合作,與省州社有企業合作,與部分農投公司合作,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

企業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5

內容提要: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反腐方針的要求,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是創建和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時代需求。借鑑傳統廉潔文化的精髓,確定廉潔文化建設思路。合理設計,確保廉潔文化建設實效。

關鍵詞:供電 廉潔文化 研究

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大力加強廉潔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潔文化進企業,引導企業廉潔誠信、依法經營。供電企業的工作關係國計民生,聯繫千家萬戶,擔負着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供電企業是腐敗問題的多發區,面臨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嚴峻形勢。在腐敗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中,文化的因素不容忽視。一種文化一旦被人們所接受,它對人的行爲和社會價值取向的影響將是根本的、長期的、廣泛的。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反腐方針的要求,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是創建和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時代需求。供電企業應切實增強抓好廉潔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因地制宜開展廉潔文化建設。

一、開展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廉潔文化建設是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客觀需要。“基業常青,文化制勝”。企業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是否擁有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可煥發員工昂揚向上的精神,塑造和衷共濟的優秀團隊,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好地適應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發展戰略。

廉潔文化建設是端正行風的重要保證。供電行業作爲重要的公用服務行業,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培育全體員工“依法、依制度、依程序”辦事的思想意識,教育員工在工作中正確行使權力,認真履行職責,這對於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維護廣大電力客戶的切身利益,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廉潔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內在要求。構建和諧企業致力於推行以人爲本的發展戰略,把員工素質的提高、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發揮視爲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廉潔文化建設,強調人文素養,彰顯人文關懷,通過文化引導員工正確處理各種利益管理,調動和激發員工“尚清廉”的自覺性和“成事業”的創造性,確保員工人生平安、家庭幸福,進而實現企業和諧穩定發展。

廉潔文化建設是深入推進反腐倡廉的必然選擇。多年來,我們抓黨風廉政建設,主要靠“制度反腐”。而腐敗行爲發生與否,主要取決於行爲主體的思想動因。廉潔文化以鮮明的態度批判腐朽文化,給人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遠大的目標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對員工確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觀念起着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和感召作用。注重廉潔文化建設,黨風廉政減少和反腐敗鬥爭就有了先進文化的支撐,勢必增強“制度反腐”的效果。因此,廉潔文化建設是供電企業深入反腐倡廉的必然選擇。

二、吸取傳統廉潔文化的精髓,確定廉潔文化建設思路

中國曆代都十分重視廉潔文化,孕育出大量廉潔的優良傳統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早在《周禮》中就對“廉”提出了六種具體標準,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辯”,主要是指善良、能幹、敬業、公正、守法、明智等六方面的要求。《呂氏春秋-忠廉》有“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爲廉矣”的論述,清朝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講了“見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謀公事”等。一些單位也出現了許多廉潔觀的表述,如“明廉志,修廉德,重廉行”、“廉潔是業績,也是生產力”、“人人思廉,全員助廉”、“潔身自好,公正清廉”等等,進一步豐富了廉潔觀念。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廉潔自律方面。郭允禮曾提出“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局名言點出了自律對於廉潔的重要性。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自我管理的一種具體表現,也是廉潔行爲的具體要求。因此,許多單位提出“貴不忘道,窮不忘操”、“常修爲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等價值觀,從不同側面闡明瞭自律理念。二是勤政清政方面。勤政觀體現了中國傳統管理理念,有着廣泛德認可度。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是受人推崇的一種領導風格。許多單位提出了自己的勤政觀,如“恪盡職守,勵精圖治”、“爲人師表,身體力行”、“淡薄名利,忠實履職”等,都是圍繞勤政思想展開的。清政觀是指明智執政、清白做人,是廉潔文化的主要價值觀表達形式。一些單位提出的“兩袖清風,一身正氣”、“領導就是服務”、“真誠接受監督,實施陽光工程”等,都屬此類價值觀。清政觀可以告訴員工,做事頭腦清醒,爲人一身清白。三是克己奉公方面。廉潔文化強調處事公正,孔子在《論語。顏淵》中指出“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秉承這一著名觀點,提出了“清、正、廉、明”、“公而忘私、克己奉公”等說法。在生活態度上主張樸素從儉,這更加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一些單位提出許多的從儉觀念,如“儉以養性”、“艱苦奮鬥,勤儉創業”、“以廉爲榮、以儉爲美”等,賦予從儉理念以豐富的表達形式。

通過以上研究,可有效爲企業廉潔文化定位,爲企業廉潔文化的提煉找到方向和思路。

三、合理設計,確保廉潔文化建設實效性

廉潔文化反映了企業管理高層次的追求,是強化企業戰略執行的重要保證,只有得到員工的一致認同,才能取得實效。

廉潔文化應明確四項設計原則:一是原創性。廉潔文化要在表現方式和信息內容上具有獨創性,要通過用一種新穎而與衆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更多地吸引員工的注意力,讓廣大員工發現習以爲常的事務中的新含義,並在頭腦中形成持久的印象。二是實用性。要注重對企業傳統廉潔文化的繼承和提煉,確保公司廉潔文化的大衆化,使廉潔文化真正成爲爲企業發展服務的管理工具。三是系統性。廉潔文化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關聯,具有內在邏輯性。四是人文性。廉潔文化建設是企業對員工的成長過程和未來人生的最大關心、關懷,運用文化的表達形式,充分發揮人文感召力,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員工如何廉潔、怎樣做人,起到薰陶作用。

廉潔文化建設要確定相關模式。在建立廉潔文化體系過程中,要按照既定的建設模式,將廉潔文化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全過程和員工學習、生活、工作各方面。廉潔文化的文件體系應包括理念和行爲組成的《廉潔文化手冊》及《廉潔文化制度規範》等部分。系列文件需在全體員工中進行宣教和普及,爲廉潔文化建設奠定基礎。

四、注重文化滲透,推動廉潔文化落地入心

廉潔文化從策劃、歸納、產生到員工認知、認可,中間有一定的距離。要根據不同羣體對廉潔文化多層次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種文化設施、活動載體引導人、凝聚人、鼓舞人,不斷提高廣大幹部職工的廉潔文化素養,營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圍。一是要注重將集中宣貫和日常宣貫相結合,做到廉潔文化宣貫、普及經常化。組織召開廉潔文化宣貫會議,對廉潔文化體系文件進行集中宣講。開展主題教育、警示教育,設立廉潔文化專欄、專題網站等進行媒體傳播。通過廉潔承諾、徵集廉潔理念、開展廉潔文化“四進”活動等進行文化滲透。通過建設廉潔文化載體,如廉潔桌牌、廉潔標語、廉潔櫥窗等,使廉潔文化深入人心。二是要注重關口前移,營造尊廉崇廉的風尚。不僅要注重針對全體員工建立通用行爲規範,還要注重針對不同崗位的特殊性,實行崗位廉政標準,使廉潔文化深入到員工具體崗位職責之中,起到強化理念的作用。三是注重效果追蹤,實現對廉潔文化建設的持續改進。可在一定範圍發放認知度調查問卷,對廉潔文化實現水平進行分析,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完善,長此以往,達到廉潔文化持續改進的目的。

五、健全完善內控機制,實現廉潔文化建設常態化

廉潔文化重在建設,貴在實踐。要逐步健全完善內控機制,實現廉潔文化建設的長效運作

一是組織領導機制。各級領導幹部是廉潔文化建設的第一倡導者、第一設計者、第一宣傳者和第一實踐者,在廉潔文化建設重發揮着重要的主導作用,要把廉潔文化建設納入企業反腐倡廉“一把手”工程重,在目標、措施、財力等方面給予保障,保護好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使廉潔文化理念融入到企業管理的實踐中,最終轉化爲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二是目標責任機制。把廉潔文化建設的任務分解到相關部門和單位,實行目標管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三是評價激勵機制。對廉潔文化建設工作情況進行量化分析與評價,與各單位工作考覈聯責掛鉤,激勵各單位和廣大員工積極參與到廉潔文化建設中來,推動廉潔文化建設深入開展。

企業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6

一、調研目的

爲全面瞭解xx企業文化現狀,確立xx企業文化建設的步驟和目標,準確地優化和改善本公司企業文化。

二、調研方式

本次調研面向公司全體員工,軟件技術人員協助提供“問卷調查系統”,採用網上無記名調查。

三、調研基本情況

調研自11月9日起,至11月14日中午12:00正式結束。共計62人填寫問卷,參與人數達到公司總人數的87%,調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四、調研反饋

(一)員工隊伍中,30%爲入職不到半年的新員工,43%入職半年至一年半,一年半至三年的爲10%,17%爲工作三年以上的老員工。具體如下圖

(三)在個人積極主動性是否得到充分發揮的調查中,37%的員工認爲“是”,53%的員工認爲“一般”,兩項合計佔比90%。

(四)53%的員工認爲在中海比較清楚公司的發展戰略並充滿信心,43%的員工選擇了“沒有感覺”。

(五)85%的員工認爲本部門內部關係良好,同事之間互幫互助,沒有一個人選擇“不是”,一定程度上看出公司各部門內部員工關係比較融洽。61%的員工認爲跨部門的溝通比較順暢,選擇“沒感覺”和“不是”的分別佔比25%和12%。

(六)62%的員工認爲公司管理制度比較完善,各項管理有章可依,30%的員工認爲“沒有感覺”。58%的員工在中海有着明確的職業規劃,33%的員工對此“沒感覺”,據此需要進一步強化中海的員工們在公司的職業發展規劃,使其進一步明確自己的階段目標和人生夢想。

(七)在對“《中海視界》將來做成何種形式的調研中,59%的員工認爲可以沿襲現在的形式即電子雜誌,36%的員工認爲可以辦成紙質雜誌。

(八)關於xx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80%的員工覺得“比較模糊”或“感覺不到”。說明中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需要明確目標、穩步推進,需要切實讓員工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存在。如下圖

系統培訓、人際關係融洽、制定吸引人才的長遠目標、工作更有挑戰性,以上五個因素的選擇率均在50%—60%之間。

五、調研中呈現的問題

本次調研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通過將近90%的員工反饋,已經很明確的看到了中海目前的企業文化建設現狀和個別方面需要努力的地方,比如推進企業文化的知識普及、推進跨部門的溝通與合作、豐富員工活動、健全公司內部培訓學習體系、以人爲本培養留住人才等等。

六、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

根據本次調研中反饋的問題和員工需求,結合目前的企業文化整體環境,企業文化專員對個人崗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標是:着眼發展願景和會精神,立足本職崗位,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公司內部到行業中,逐漸增強員工對歸屬感和事業感,讓每一個員工都能感受到中海企業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動力。

具體來說,爭取能半年內完成中海企業文化的表層改善工作,包括企業宣傳欄的定期更新和維護、VI系統的完善、員工活動的豐富多樣、企業內刊和的提升與完善、員工人文關懷的`宣傳和跟進;一年內能夠輔助公司建立健全企業文化行爲規範層次的提高和完善,如建立xx企業文化推進機制、企業文化考覈機制等;一年後至兩年內企業文化推進機制基本成型,能夠做到企業文化層次體制健全、制度完善、內容規範,各項文化宣傳工作有章可依,企業理念層次、行爲規範層次、企業文化傳播網絡、企業內部典型人物事蹟相輔相成、各司其力。

七、關於企業文化建設的若干計劃

1、爭取在11月25日前完成企業文化宣傳欄的提升改造,並做好宣傳欄的定期更新與維護;

2、根據總經辦四季度工作安排,在12月20號之前完成企業宣傳冊的總體設計構思和一稿的編校工作;針對公司VI系統的現狀,爭取能在12月中下旬完成中海訊通VI系統的完善以及輔助中訊利盟初步建立VI系統,力求中訊利盟企業識別系統的導入能夠高起點、高標準、更規範。

3、在12月1日前形成企業的美化提升方案報請領導審批,爭取十二月中旬能將中海的企業提

升美化工作進入實質性執行階段;

4、考慮建立“中海訊通員工信息(短信)服務平臺”,即以某個軟件或手機號碼爲載體,將中海全體員工作爲服務對象,兼有中海內部“手機報”、“溫馨關懷服務檯”、“重大會議活動信息服務”的功能,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在員工生日當天或重要節日發送公司名義的短信祝福或根據天氣等實際情況發佈的溫馨提示;公司重要事件、重大活動或會議的提示提醒;公司新聞、內刊發佈的實時鏈接推送。

5、考慮配合企業文化培訓工作執行雙向推進機制,即在面向全體員工開展培訓的同時,針對公司發展願景和戰略目標、階段成績、重要部門的戰略規劃、人才梯隊建設、技術創新、內部管理等重要話題,通過對周總、中訊利盟、軟件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的訪談(通訊作品發佈在官網和第30期《中海視界》),形成上下互動、多方位宣傳的效應,爲公司年會的召開、爲企業文化建設的推進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6、提升公司固有活動如員工生日會等活動的質量和效果,豐富健全公司內部活動,如開展攝影大賽、企業趣味運動會、徵文比賽等,至10月,基本達到每個季度一次公司活動並將其慣例化。

7、逐步提升中海企業宣傳的層次和效果,從內部宣傳着手,從提高新聞稿件的更新發布質量起步,力求在初能夠主動挖掘內部新聞和宣傳點;同時通過人物專訪、事蹟推廣、工作通訊的方式,或走近優秀員工、或對階段工作深度解讀、或深入行業內部與前沿、或進入工作前線,將中海的宣傳工作人性化、軟化、細化。

8、協助人事行政相關負責人建立中海員工的職業規劃跟蹤、關懷機制,在讓內部員工看到企業前景的前提下,確保其有目標、明使命、不茫然、有動力,力求通過對員工職業規劃的跟蹤關懷,逐步減少人才隊伍的流動性,增強員工對中海的認同感和事業心。

8、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建設探索,在十月前考慮建立中海訊通企業文化推進的整體機制和架構,通過對文化建設制度的修正和完善,將企業文化建設目標明確、責任清楚、可考覈、可量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