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調研報告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83K
本文目錄文化建設調研報告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農村法治文化建設調研報告關於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1、引言

文化建設調研報告4篇

收費站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高速公路面向社會的一個窗口,其形象和文化內涵是該高速公路企業文化的縮影或代表,它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員工隊伍形象和窗口服務質量,更有益於增強收費站管理的內在動力與活力,爲基層站所的長久發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收費站與一般單位不同的是還具備“居家性”,員工除了在單位工作還要生活,因此收費站不僅要爲員工提供完善的辦公場所,還要有健全的生活基礎設施,作爲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活動的重要陣地,使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啓迪和教育。

2、當前收費站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困惑

2.1工作氛圍中缺乏向心力。高速公路收費站主要工作有其特殊性,很多時候是一種單調和機械的工作,加之有些員工在一線崗位上工作10多年,部分員工失去責任感和集體感,缺少“精神氣”,思想意識和工作氛圍中始逐漸處於一種疲憊狀態,沒有共同的奮鬥目標與追求,難以培養共同的價值取向。

2.2文化建設機制有待發展。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環節就是員工素質,當前員工素質整體處於一種持續上升階段,但仍有少數員工素質與京珠快速發展不相匹配。

2.3學習文化氛圍不濃。高速公路行業發展至今,行業要求的標準越來越高,社會公衆對基層窗口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客觀上要求員工不斷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增長技能,但一線員工四班三運轉,學習時間不穩定,難以組織所有員工集中學習。因個人愛好的不同,學習內容也難以確定,部分員工主動學習意識不強,出現不能很好履行崗位職責和適應崗位需求的現象。

2.4缺少健康的生活情趣。當前一線員工多爲80後、90後,個性較爲張揚,接受新鮮事物渠道較多、較快,習慣在工作之餘沉浸在網絡世界當中,喜歡過度消費,參加業餘戶外運動積極性不高。

3、推進收費站文化建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3.1堅持服務爲本,抓好收費站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在收費站所文化建設中起着核心作用。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以弘揚愛國主義和“紅船精神”爲重點,突出“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爲主題,將近幾年來推出的“把方便和快捷讓給司機,把困難和麻煩留給自己”這一服務理念總結提升爲管理的核心價值理念,以此增強行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激發全體員工始終保持奮發有爲、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3.1.1提升服務理念。加強學習教育,重點抓好政治理論、法律法規、職工道德、作風紀律、業務技能五個方面的教育,不斷提高全所員工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在全體員工中廣泛開展“如何做好本職工作、把方便和快捷讓給司機”的大討論,使大家充分認識到,收費工作就是服務,收費過程就是服務過程,就是要讓過往司乘人員感到方便、快捷、放心、滿意,從而形成了共識,實現員工的價值理念的昇華,構建了具有牢固羣衆基礎的共同價值理念和行爲規範。

3.1.2開展“四學”活動。我們把文化建設與日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始終把司乘人員滿意不滿意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服務內涵,提供優質服務。爲此,我們在全所開展了“學雷鋒的精神、學王靜的服務、學張兵的助人、學軍人的作風”的“四學”活動,爲過往司乘人員提供常用修理工具、常用藥品、提供道路交通指南、通信聯繫電話等服務內容。據統計,每年向司乘人員發放服務卡2200多份,涌現拾金不昧,助人爲樂等好人好事50餘件。

3.1.3培育團隊精神。在收費管理工作中,我們積極營造奮發向上、人人爭先、班班創優的良好氛圍,使每一位員工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每一位員工都感到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做到以所爲家、以所爲榮。收費員統一着裝,持證上崗,列隊進行交接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堅持說好“三聲”,做到有問必答,耐心解釋。組織員工到大悟革命烈士陵園、咸寧防空基地等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無私奉獻精神。

3.2健全完善制度,加強收費站制度文化建設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加強制度文化建設是收費站文化建設的有效保證。制度文化作爲文化建設的內在機制,是維繫收費站工作正常開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範了員工的行爲,纔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風氣,才能保證收費站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制定工作流程圖,建立班室之間的協調協作和工作督辦推進機制,健全完善分工負責制、過程督查制、結果追問制,強化對重大決策和部署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修訂完善限時辦結、崗位目標問責、限時服務承諾等服務制度;嚴格執行簽到、值班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監督約束制度,進一步堅持和完善談心談話制度、開門評議制度和行風監督員制度等。用先進的文化來推進制度創新,實現文化建設的制度化和制度規範的人性化,逐步形成符合時代要求、具有亮點特點的制度文化體系。

3.2.1抓好績效考覈。我們以績效管理爲手段,將文化建設的內容列入全年的目標考覈內容和崗位職責中。將考覈辦法與員工、班組、辦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由所績效考評領導小組在每月對全所人員進行考覈,通過強化管理,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細化、量化的績效考覈辦法,真正做到把文化建設和工作業績同時考覈、同時獎勵,使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和促進。

3.2.2實行收費員星級評定。將績效考覈與星級評定結合起來,星級評定條件中突出了文化建設的內容,通過星級評定充分發揮全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當然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也就是說,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並使其真正起到規範員工言行的關鍵環節,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幹,對正常開展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3.3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收費站物質文化建設

完善的設施、合理的佈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有助於陶冶人的情操,激發員工的開拓進取精神,促進員工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建設具有特色的美麗和諧的外在環境,努力創造工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改善辦公條件,積極推進辦公自動化建設,開展清潔衛生活動,每天一清掃,每週一大掃,每月徹底掃,使辦公室保持清潔衛生,建立文明、乾淨、整潔、舒適的辦公場所。

我們在全所引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統一規範了行業標識,如辦公室內部設置、辦公用品的印製等,都有統一的標識,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對收費區域和辦公、生活場所進行美化,按標準設置“四公開一監督”牌和規範設置收費站站牌,夜間有燈光照明,收費區域(安全島)和辦公庭院綠化良好。實行24小時不間斷電子監控。收費站人員按規定持證上崗,着裝整齊,儀容端莊。各類規章制度、職能部門工作職責、工作標準和各自崗位職責統一設置並上牆公佈。同時,結合標準化管理所具體要求,設立了黨團活動室,購置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身器等活動器械,建立了閱覽室、活動室、健身房等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爲一線員工打造良好的學習基地和文化活動陣地。

3.4創新載體平臺,加強收費站活動文化建設

3.4.1在搞好結合上做文章。我們從自身特點出發,結合每年的中心工作開展具有推動性的文化建設活動。如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開展了爭創“黨員示範崗”活動;在“星級收費站”、“文明示範窗口”創建活動中,根據爭創要求認真抓好制度建設、站卡硬件設施、現場管理工作;在加強行風建設活動中,結合學習英模人物,開展競賽、創先爭優活動,營造良好行業風氣;又如在女員工比較集中的崗位上開展了爭創“巾幗文明示範崗”活動;在團員中開展了爭創“青年文明號”的活動;在收費員中開展爭當“文明收費員”活動,組織開展崗位操作比武、勞動競賽、徵文演講比賽、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

3.4.2在豐富文化活動內容上動腦筋。我們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職工喜聞樂見、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如舉辦踏春賞梅、六一親子游、七一紅色教育、秋季燒烤、卡拉ok大家唱、趣味運動會等娛樂活動,還經常組織開展乒乓球、籃球、羽毛球、跳繩、小製作比賽。這些活動的開展我們既看重活動的水平,更看重員工的參與性及蘊含其中的團隊精神文化。

4、結束語

文化建設離不開文化營養,需要文化支撐,收費站在進一步推進文化建設的進程中,需進一步深挖文化資源,促進文化基礎設施與服務管理相結合,文化普及與打造精品相結合,讓員工共享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

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文化建設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建設社會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梁子湖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貌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以“五改四通三建”(即改水、改廁、改院、改廚、改圈;通水、通電、通路、通互聯網;建醫療室,建活動場,建垃圾場)爲主要抓手,取得了新農村建設的初步成效。農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變了,農民精神面貌不同了,村風民風更加文明和諧了。民進梁子湖支部,根據我區新農村建設的可喜變化,組織了部分民進會員深入鄉村,對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現狀

梁子湖區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以滿足和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設文化陣地爲基礎;以挖掘拓展具有地域色彩傳統文化、民間藝術爲手段;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改變農民精神面貌,培育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及技能的新型農民爲重點來進行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是文化陣地建設如火如荼開展。XX年全區“五有文化”陣地,(即一有小舞臺,作爲文化陣地的中心和標誌;二有籃球場,一場多用,與小舞臺連成一個整體,作爲羣衆文化活動的主陣地;三有健身小廣場,作爲羣衆體育鍛煉的場所;四有宣傳欄,作爲羣衆進行各種宣傳的窗口陣地;五有文化室,作爲羣衆參加學習和培訓的場地。)在六十村、叢林村、桐油村、東井村、楊井村、牛石村、金壢村、柯畈村、子壇村、陳太村、謝培村、王營村、徐橋村展開。這些村的文化設施和場所都規劃佈局在村中心位置,並連爲一體,形成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廣場,廣場周圍進行綠化、美化,使文化廣場不僅是羣衆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休閒娛樂的所在,成爲全村聚集人氣的地方,集結歡聲笑語的磁場。

二是廣泛籌措資金,攜手共建文化中心。新農村文化建設需要較大投入,單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我區有些村子資金籌措值得借鑑:金壢邱家壪,由建築老闆邱福成出資百萬元,建起了一座氣勢宏偉,每層有500平方米的三層樓文化中心。青峯山壪由老黨員、老幹部組成的村民理事會,在社會上籌措資金幾十萬元,建起了文化室、圖書館,辦起了管樂隊。朝英村村民個人自籌資金建起了農民健身房。馬龍村農家女陳家怡用電腦寫作,多部小說出版發行。太和居委會採用集資方式,辦起了老年腰鼓隊。等等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戶,正在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輻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與民間藝術得到挖掘和繼承。宗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各姓氏民衆的文化結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許多積極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揚。例如,青峯山壪的鄧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譜堂匾文化”“名人先賢文化”“族規禮儀文化”;子壇坯承壪的陳氏“義門文化”,其文化內涵與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繼承,爲鄉風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我區有一些傳統的非物質民間文化,也得到了較好的搶救。如陳太、張夏壪在民間流傳幾百年的工尺譜排子鑼,金壢村的玉蓮環,眼看就要失傳,今年得到了市、區文化部門的支持,作爲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得到了搶救和傳承。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管理責任不明。新農村文化陣地的硬件建設和培育新型農民的軟件建設,經費投入,工作責任,分階段,分步驟確定的文化工作任務目標,由誰抓,由誰完成?目前這種機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的主體意識,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部分村莊,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羣衆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攬。農民們不能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內涵豐富,格調健康的文化活動中來。農民們文化活動參與意識不強,有一些村子打牌、買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級網絡建設工作機制沒有抓好。區級文化陣地設施沒有做大,全區沒有一處規模較大的文化活動中心。鄉鎮級文化中心沒有做強,文化站、電影院形同虛設,有的鄉鎮被擠佔成其它場所。村級文化活動室沒有做活,參與的羣衆極少。壪級文化中心戶沒有做靚,文化中心戶沒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農村文化活動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機制。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送到農民家門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風格清新純樸的文藝節目缺少編導扶持。農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幹隊伍缺乏培養。一些民間藝術(如樑湖哦號、民謠、風俗禮儀、婚喪詠文)缺略傳承。

五是有許多邊遠村莊沒有通廣播,通閉路電視,通互聯網,農民接觸新文化的途徑欠缺。

三、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建議

1、建立過硬的文化建設責任制,完善文化建設經費投入機制和有效的工作機制。我區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建立過硬的文化建設責任制,嚴格績效考評。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建議採用“四個一點”的籌資辦法,即政府補一點,相關部門及掛鉤單位支持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村組自籌一點,廣泛籌集資金。農村文化建設要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級文化部門要有長效的工作機制,“送”“扶”“植”好農村文化建設,使農村文化活動永葆活力。

2、農村文化體育設施要緊跟新農村建設步伐。開通村村通廣播、閉路電視、網絡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環境,對網吧、買lhc、抹牌賭博、封建迷信活動要加大打擊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國家農民健身工程項目,建好體育活動場所,建起一村一籃球場,能方便羣衆“二打二曬”。

3、要挖掘整理好我區宗族文化,民間藝術。保護好古建築,古樹木及古文化遺址。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由於我區外出打工人員多,建議一些民間藝術,惜日只有男同志學習的技藝改爲婦女學習。

4、做靚文化中心戶。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要選擇那些政治思想好,羣衆基礎好,文化素質高,勞動能力強,熱心公益事業的文化經濟能人作爲中心戶建設對象,進行重點培養,實行民辦公助,市場運作,文商互補的辦法,使文化中心戶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發揮他們在活躍農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務,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

5、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量力而行。防止勞民傷才,杜絕形象工程。建設好特色文化陣地,使文化陣地本身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內涵。

6、旅遊文化要開發利用。我區有獨特的旅遊區位優勢,山青水秀,旅遊景點甚多,人文色彩濃厚。目前我區旅遊只打山水牌,人文文化旅遊還沒有開發。樑子島、月山、沼山大寺、子壇廟、青峯寺、長興寺等處所有許多的傳說、神話、歷史故事,如果開發出來,將會給我區旅遊文化忝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會有更多的遊客紛至沓來,賞美景,品佳餚,話傳奇。

總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梁子湖區區委、區政府本着“立足目前,着眼長遠,合理佈局,科學規劃,挖掘藝術,突出特色”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農村法治文化建設調研報告文化建設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同步實施農村法治文化建設工程。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爲核心的思維方式或行爲方式,包括人們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思想、法律價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靈魂和源泉,是法治社會的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要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

法治國家的目標,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法治文化的支撐。只有在農村基層加強法治文化的建設,才能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已成爲當前的緊迫課題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設的根本內驅力。當前,在我國加強法治文化建設,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更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黨的xx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戰略目標。十多年來,我國在法治建設進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毋庸諱言,在農村現實生活中仍存在大量與法治社會相悖的現象,侵害農民合法權益的事情還時有發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沒有在全社會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則是最深層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說,離開了法治文化,一個國家的法治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民有9億生活在農村,要加快依法治國進程,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已成爲當務之急。

(二)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是基於揚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現實需要。

產生於小農經濟基礎上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從根本上來說是“人治”文化,是與現代法治觀念相悖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主要特點是:重禮輕法,重德輕刑;“人治”高於“法治”;重刑輕民,重義務,輕權利等等。這些傳統法律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仍然在阻礙着我國法治的現代化進程,特別對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產生着阻礙作用。要消除傳統法律文化的不良影響,就必須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進行揚棄,並借鑑國外現代法治經驗和整個人類文明成果,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村法治文化。

(三)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和諧社會,從本質上來說必然是法治社會,離開了法治的保障,和諧社會就不可能實現。農村法治文化作爲和諧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和內容。首先,法治文化與和諧社會的目標具有一致性。法律是一種行爲規範,其價值和目的就在於裁判世間糾紛、懲罰違法犯罪、維護公平正義。和諧社會追求的也是矛盾、衝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會歸於和平與安寧,所以兩者在目標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其次,法治文化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推動力。法治文化有助於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實現,有助於營造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有助於保障充滿活力的新農村建設,有助於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二、當前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現狀

多年來,農村基層經過持續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法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矛盾紛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正在成爲更多農民的首選,農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設較高層次現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當前農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經濟長期形成的傳統觀念影響,法治文化的建設還相對滯後,農民的法治觀念依然比較淡漠,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方面還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社會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當前,阻礙農村民主法治進程、影響現代法治文化建設的因素主要有:

(一)長期人治歷史造成了人們畏法息訟的心理和行爲習慣。

由於我國傳統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農村一些地區至今還缺乏現代商品社會所具有的那種民主政治的傳統,有一些農民的權利和平等競爭的意識比較淡漠,重傳統禮俗而輕法律規範。有的農民受封建社會“法即刑”觀念的影響,片面視法爲懲罰的工具,視尋求司法訴訟爲畏途,每遇糾紛和衝突,往往依憑“鄉下事鄉下了”的傳統,尋求“私了”或糾纏於行政解決的途徑,還不習慣也不善於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有的基層幹部在處理農村大量的複雜事務時,常漠視法律,依然習慣於用傳統的辦法息事寧人,一味以不擴大事態爲目的,丟棄法治原則,法律調整社會關係的必要性和權威性尚未被人們所接受。

( 二)落後的社會文化環境對法治文化建設產生消極影響。

農村地區的法治文化形態是整個社會文化形態的一個重要構成,兩者息息相關。作爲鄉村文化活動中心的鄉鎮所在地,其社會文化環境對法治氛圍的影響十分明顯。局部農村地區由於經濟和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相對滯後,造成鄉村文化生活貧乏蒼白。在一些社會文化環境

較差的地方,文化設施還較爲缺少,文化活動的品味不高,有的地方賭風盛行,迷信成風,不健康的書刊、音像氾濫,並處於無人過問的狀態,因而嚴重地毒害了社會空氣,戕害了青少年的心靈,導致有的青少年因此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少數地方政府的隨意行爲造成農民對法律信仰的缺失。

有的農村地區,由於農民傳統上對地方行政長官的尊從,使得鄉鎮區域常常是作爲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區域而存在的,這就使得鄉鎮執法主體的行爲對區域內法治文化的狀態發生重要影響。在一些社會文化欠發達、法治環境較差的地方,有的鄉鎮幹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侷限,未能依法正確有效地行使行政權力,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區域內依然是傳統的人治氛圍;有的公款吃喝成風,參與賭博成癖;有的受地方勢力、家族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想方設法謀取私利;甚至有的幹部自身違法亂紀,貪污受賄。其負面效應所及,污染了一方的社會空氣,致使部分農民對法律的信仰難以養成,對法律正義的期待難有信心。

三、加快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對策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城鄉一體化的實踐中,如何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以法律手段來規範、引導、保障農業和農村持續穩定協調發展,逐步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這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是當前新農村建設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同步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筆者認爲可把以下幾方面作爲工作的着力點:

(一)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宣傳,營造依法辦事的社會氛圍。

“xx”普法規劃首次將農民列爲普法的重點對象,爲此要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培育農民的現代法治意識,引導他們尊重法治的理念和價值取向,營造出崇尚法治的社會氛圍,使依法辦事成爲人們思維和行爲的自覺,使法律成爲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可缺少的武器。法制宣傳教育所具有的增強公民法治觀念、提高法律素質的功能,在推進法治的過程中正是承擔着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職能。隨着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啓動,在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村鎮規劃的土地徵用、基礎設施建設的招標投標、城鄉流通體系有序構建、農民工權益的切實保障、社會治安的和諧穩定等,都與法律法規息息相關。因此,在開展“法律六進”活動中,要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構建農村“大普法”的格局,結合當地農村的特色和實際,以“關注民生,普法惠農”爲主題,開展形式多梓、豐富多彩的農村普法活動,把法律真正交給農民,使農民瞭解法律,使法律的公平正義原則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夠在廣大農村紮根開花。在普法過程中,首先要滿足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要求,從“以人爲本”的人文精神出發,樹立人文的普法理念,從法律對農民的思維、道德、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入手,通過法治文化的傳播提高農民的法律文化素質,從而形成一種依法辦事、循法而動的行爲定勢。要以村級“兩委會”成員、黨員、村民代表爲重點,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注重選擇農民身邊需要的法律,開展普法互動活動,讓農民從被動接受向主動關注轉變,把事關農民切實利益的《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權法》、《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擺在突出位置。要利用村級服務中心的農民法制學校、法律圖書角、法制宣傳欄、新聞媒體、法制文藝等平臺,大力宣傳傳統法律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並使之與現代法治精神相融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法治文化,讓農民對普法宣傳效果看得見、摸的着、記得住,並從中嚐到甜頭,得到“實惠”。

(二)完善農村民主制度,構築安定有序的法治屏障。

要以貫徹實施新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爲契機,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強化村民自治,實現從“人治”向“法治”、“制治”的轉變。要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羣衆依法享有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民主權利,紮實推進村級事務公開和財務公開,讓廣大農民真正成爲農村社會管理的主人,成爲民主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切實體現“以人爲本”,從而不斷促進廣大農民羣衆民主意識、法治意識的提高,實現農村社會的穩定與進步。做到“民選幹部爲人民、民選幹部受監督”,同時要求村幹部主動帶頭守法,使村級決策管理和財務活動真正走上規範化、制度化、公開化的軌道,還政於民,對村民負責,受村民監督。

(三)加強道德文化建設,構建和諧農村的精神支撐。

構建和諧法治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不僅要從法律制度上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還要提供教育和引導,從道德文化上營造諒解寬容的和諧意識,提供和氣、和睦、和諧的精神支撐,爲法治和諧農村奠定廣泛的羣衆基礎和堅實的社會基礎,形成社會進步的凝聚力。要建立起以法律爲核心的農村新道德體系,推動法律與道德走向統一。要強化《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八榮八恥”及新農村建設方針的宣傳教育,同時,還要依靠廣大農民羣衆在農村開展禁毒、禁賭等專項鬥爭,消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取締非法宗教活動和封建迷信活動,以淨化農村社會環境,促進農村形成學法律、講道德、樹新風的文化氛圍。

(四)加強涉農執法力度,打造依法行政的法治環境。

加強對農民的司法保護,依法切實維護農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爲此要合理設置基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機構,降低農民的訴訟成本。要建立高素質的農村司法隊伍和涉農執法隊伍,保證其獨立、公正,依法行使職權。要堅決打擊各種坑農、害農的犯罪活動。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製售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和非法吸收農民存款、集資詐騙、賭博等犯罪活動。要落實村“兩委會”幹部職務犯罪預防。建立健全村組幹部監督制度,推動村務財務公開。要落實農民羣衆信訪工作,妥善解決農民羣衆反映的非訴類問題。強化執法監督,完備執法監督機制,嚴肅糾正和查處各種執法不嚴、執法違法行爲,定期對執法、司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保證法律法規的正確有效實施,樹立法律的權威。

(五)健全利益協調製度,建立規範有效的法治機制。

建立和諧法治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必須注重建立健全規範有效的法治機制和利益協調製度。一要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健全慈善救濟、優撫福利、社會幫扶相結合的救助機制,完善農村貧困家庭就業、就醫和子女就學資助制度,從源頭上減少生活利益驅動而形成的不穩定因素。二要建立完善農村法律援助制度。完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積極爲農民羣衆提供法律服務,使農民的權益受到侵害後能通過法律途徑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三要建立完善農村治安綜合治理機制。淨化農村社會環境,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四要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處置機制。針對民間糾紛存在主體多元化、客體複雜化、規模擴大化、行爲激烈化這一難題,從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大局出發,探索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的新途徑、新機制、新辦法,積極排查調處農村矛盾糾紛,及時化解農村不穩定因素,打牢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基礎

關於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文化建設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不斷滿足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是當前農村宣傳工作的重要部分,對於提高農民素質、促進村莊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大信鎮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一)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近幾年,隨着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區的不斷擴張,大信鎮地理位置正與城區逐漸接近,不僅要讓羣衆在經濟、地緣上與城區接近,羣衆的思想也要由“農民”變爲“市民”。目前,全鎮村莊文化大院共配備各類圖書25000多冊,娛樂器材80多件,小健身器材280多件,建成健身路徑4條,建立了村文娛室、村圖書室,這些場所、設施不僅成爲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且成爲凝聚民心、倡導和睦禮讓風氣、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陣地,讓農民在生產勞動之餘找到了精神文化歸屬。(二)廣泛開展羣體文化活動,激發羣衆參與文體活動的熱情。

爲引導羣衆愛上運動、愛上娛樂,大信鎮從培育文藝骨幹入手,讓這些骨幹帶動起羣衆參與其中。文藝骨幹深入到各個村莊,手把手地教村莊農民扭秧歌、打太極、跳扇子舞等,再通過村莊的文藝帶頭人,吸引更多的人蔘與其中。目前,全鎮已有20餘個村莊成立莊戶劇團,文體骨幹達400餘人。此外,利用傳統節日弘揚發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該鎮先後組織開展了正月十五迎元霄節踩街活動、夏日文化廣場活動、大秧歌比賽、太極拳比賽、中老年人文體展演等系列活動。

二、農村文化建設當前存在的問題

雖然大信鎮農村文化建設發展態勢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處:(一)陣地建設不平衡,基礎設施薄弱。

據統計,大信鎮建設文化大院的村莊佔全鎮行政村總數的30%,缺少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老年活動室等基礎設施。有些村莊的體育健身器材因沒有專門維護和管理而被損壞,有些村莊文化設施數量少、基礎設施較爲落後,導致資源相差較大,分佈不平衡。(二)經費短缺,農民活動形式單一。

許多村莊因經濟薄弱,沒有單獨的文化活動經費投入,緊依靠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投入顯得勢單力薄,村莊的農民文化活動次數和形式都十分有限,缺乏與時代相適應的內容和新穎的形式,缺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針對當前大信鎮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必須採取相關措施加以推進,特提出如下對策:(一)加大資金投入,落實好各項農村文化政策

大信鎮應該根據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有關政策制定可操作性強、合乎大信鎮實際的農村文化建設條例,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根據實際解決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經費問題,保證專項資金及時到位,併爲村文化大院、體育健身設施等建設提供一定資金保障。(二)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領導幹部應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責任意識,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爲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健全機構設置,形成農村文化建設專人專管的長效機制。(三)整合文化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

通過農家書屋、中國小文化資源與村文化資源互補共享,使廣大農民羣衆瞭解更多的文化信息。各村莊要堅持組織開展農民書畫展、文藝演出、技能比賽等活動,以科學發展觀引導農民羣衆形成自娛自樂、自演自賞等文化氛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