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第幾個紀念日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8W

1945年,中國人民徹底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那麼20xx年,抗日戰爭勝利到底有多少年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20xx年抗日戰爭勝利多少年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抗日戰爭勝利第幾個紀念日
20xx年是抗日戰爭勝利的第72年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20xx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全國人大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確定每年9月3日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0xx年8月,中國推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幣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郵票。同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地區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

抗日戰爭背景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佈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天皇廣播詔書。

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

1945年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

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曾把8月15日作爲抗戰勝利紀念日。

1951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由周恩來簽署的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爲9月3日。通告指出: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佈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8月15日爲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爲9月3日。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佈,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佈)中發佈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這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中國曾在多年9月3日這一天,曾舉辦過多次大型慶祝活動。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就是爲了紀念這個日子而命名的。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佈,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佈)中發佈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抗日戰爭戰爭損失

軍隊傷亡

日本方面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僞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僞軍”總人數約爲210萬)。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爲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國軍方面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

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平民傷亡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爲難民。而據蔣夢麟的回憶錄稱有1400萬壯丁被拉夫後死於飢餓疾病。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爲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爲3480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爲,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中國軍隊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

財產損失

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臺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

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另一說6500億美金(按1945年貨幣折算)。

空軍損失

抗戰八年中,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1543架,擊傷330架,出動轟炸、驅逐、偵察、運輸等飛機計18500架次,作戰達4027次。中國空軍損失各種飛機(包括訓練損失)2468架,6164人殉國(其中飛行人員661人)。

1941年8月組成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美國航空志願隊在中國、緬甸、印度支那作戰7個多月,以空中損失12架飛機和地面被摧毀61架的代價,取得擊落約150架敵機和摧毀297架敵機的戰績。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力量十分薄弱,處於絕對劣勢;但在抗戰中後期,美國對華進行援助,中國空軍逐漸扭轉局勢。戰爭結束時,在華美軍總人數60369人,其中空軍34726人, 另一說,到1945年8月,美駐華14航空隊有飛機2500架,空軍官兵達17萬人。

海軍損失

抗戰爆發時,中國海軍有各類艦艇74艘,主要爲一些輕巡洋艦、炮艦和魚雷艇,艦船總噸位不足6萬噸,最大艦艇僅3000噸,大部分是百噸級小艇。而日本海軍的艦船噸位高達116萬噸,擁有航空母艦和萬噸級戰列艦。 中日海軍實力懸殊,無法在海上拒敵,只是退守海防。

1937年8月12日,爲了建立江陰封鎖線,中國海軍在江陰鑿沉了40餘艘軍艦與商輪;10月25日,中國海軍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江陰被日本航母全數擊沉。同年底,第三艦隊的“鎮海”、“永翔”等12艘艦船也分別沉塞於青島和劉公島的水道上。中國艦隊幾乎全部覆滅。

據日本方面的資料來看,民國海軍在抗戰期間佈設的水雷,重創了日本海軍,日軍損失60餘艘大中小型艦船。

抗日戰爭黃埔驍將:邱清泉

(1902-1949)浙江永嘉人,黃埔二期工兵科畢業,1934年以黃埔第一留學德國,並在柏林陸軍大學深造。

抗日名言:將軍在崑崙關大捷後詩興大發:但憑鐵和血,胡虜安足論

精銳陣容:第五軍(國民黨軍隊五大王牌主力之一)

經典戰例:邱清泉抗日處女戰爲南京保衛戰,一起堅持到南京城陷,後參加蘭封戰役,先勝後敗,但畢竟在中國軍事史上第一次留下了用機械化部隊保家衛國的痕跡,滇西反攻中也有上乘表現。經典戰例主要有崑崙關戰役、滇西反攻之龍陵之戰。

1939年12月,日軍陷南寧,進犯崑崙關,新22師奉命南下增援。16日,邱率部搶先於敵到達崑崙關以南的五塘,奇襲日軍,日軍退路被截斷,爲中國軍隊取得崑崙關大捷打下了伏筆。日軍被迫從臺灣抽調守備旅向五塘增援,邱清泉誘敵深入,工兵設地雷陣阻於前,又炸橋斷其後,步炮在兩側高地如泰山壓卵,中間還有鐵血裝甲砍瓜切菜。在友軍配合下,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以下數千人走上不歸路。這次戰役成爲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少數幾次漂亮的殲滅戰之一。戰後,國民政府授予邱清泉四等寶鼎勳章。

1944年,中國遠征軍X部隊從印度反攻緬北,滇西Y部隊之宋希濂第11集團軍也反攻滇西龍陵以配合,連遭失利。邱率200師增援龍陵城,負責切斷龍陵、芒市兩地日軍之間的聯繫。邱親自飛臨前線視察,提出“火燒背陰山,水淹龍陵城”的策略。消息傳出,龍陵城日軍未戰先亂。10月19日,國軍乘機發動第三次反攻,邱清泉親自督戰,以奇兵斷絕日軍退路。11月3日,中國軍隊完全佔領龍陵。

評價及結局:性格特立獨行,暴躁狂妄,打起仗來不要命,人稱“邱瘋子”,蔣介石曾經擬派邱統率駐印遠征軍X部隊,終因邱的性格不好作罷。邱精通機械化部隊建設與作戰,曾經帶出一系列精銳部隊,國軍第一個機化師200師以及新22師均由他一手調教;五軍遠征緬甸大敗而還之後,邱出任軍長,很快使五軍重新煥發出活力,堪稱黃埔將領中帶兵第一高手。他的排名之所以能排到這個位置,一半因爲其帶兵有方。邱擁有黃埔和柏林陸軍大學兩張金牌文憑,理論與實踐同時見長,寫理論文章從不要他人代筆,如果不死,到後來劉伯承的南京軍事學院和廖耀湘一樣當個教員,絕對沒問題。可惜的是,邱對蔣向來愚忠,又愛慕功名,解放戰爭前期進攻解放區極爲活躍,後來碰到“中共第一悍將”劉伯承和軍事奇才粟裕,結果在淮海戰役中連同以第5軍爲基礎擴編的第2兵團成了蔣家王朝的殉葬品。

抗日戰爭黃埔驍將:鄭洞國

(1903-1990)湖南石門人,黃埔一期

抗日名言:將軍到印度統軍時在授旗儀式上如是說:人在旗在,軍旗指到哪裏,就與日寇血戰到哪裏!

精銳陣容:榮譽一師、第八軍、新一軍

經典戰例:從1933年長城抗戰開始,足跡踏遍華北、華南乃至反攻印度、緬甸,堪稱抗戰跑得最遠的抗戰將領。經典戰役有保定戰役、徐州會戰、密支那之戰。

1937年9月下旬,日軍三個精銳師團進犯保定,鄭洞國率第二師固守保定城至漕河一線陣地,多次予敵以重創。後友軍撤退,後方爲敵騎兵包圍,仍與日軍血戰一晝夜。保定城破後,又與敵展開巷戰,最後因孤掌難鳴不得已突圍而去。即使如此,鄭不斷派出敢死隊喬裝日軍,襲擊日軍,其鬥志之頑強可見一斑。

1938年3月中旬,鄭率二師奉命參加徐州會戰,準備在運河以北臨城一線阻擊日軍。由於戰局變化,日軍已經逼迫運河,鄭遂果斷在運河以南展開部隊,並集中火力隔河射擊日軍,予敵以重創。日軍屢次強渡運河,均被二師擊退。日軍被迫轉兵臺兒莊,二師也隨之及時調整部署,於4月初在臺兒莊外圍先擊潰日軍精銳第5師團阪本支隊,又擊潰精銳10師團瀨谷支隊。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後,日軍退守嶧縣,鄭又派精兵夜襲,一度攻佔嶧縣外製高點九山。由於日軍大批援軍趕到,二師轉入防禦,在邳縣以北燕子河至大劉莊一線與日軍鏖戰二十餘日,陣地從未丟失。後來戰局急轉直下,運河以東10餘個師國軍向西突圍,而鄭洞國早已命令工兵在運河上架起浮橋,足見其深謀遠慮。

1944年5月,史迪威出動“搶劫犯”突擊隊,襲佔密支那機場,但在進攻密支那市區時屢屢受挫。史迪威連續更換4名美國將軍都無濟於事。7月初,新一軍軍長鄭洞國在消滅孟拱日軍後,來到密支那城下,受命統一指揮中美地空力量攻佔密支那。由於盟軍中,中國軍隊佔絕對多數,鄭洞國於是把總攻時間定在7月7日。7月7日,一個讓每個中國士兵都熱血沸騰的日子,國軍三個步兵師在空中火力的掩護下一舉肅清城外日軍陣地,與日軍展開激烈巷戰。日軍開展地道戰,國軍則用挖老鼠辦法逐條坑道殲滅日軍,並最終於8月2日全殲守敵一個旅團,日酋水上源藏少將兵敗自殺。

評價及結局:與許多黃埔驍將相比,鄭性格過於溫和,擅長交際。正是如此,他得以在中美雙方各高級將領間搭起溝通的橋樑,得到蔣介石和史迪威的共同信任。但是鄭綿裏藏針,早在1920xx年3月,英國軍艦製造南京慘案時,駐守棲霞山的鄭洞國也針鋒相對地命令部隊炮擊英軍艦;鄭作戰細膩而不失大膽,擅長夜襲,殺回馬槍。在黃埔一期將領中,鄭以善於帶兵聞名,他所帶過的部隊皆成抗日勁旅;長期與關麟徵協同作戰,戰果卻與關有明顯差別;緬北反攻,手下兩位大將廖耀湘和孫立人又分了不少彩頭。和關麟徵、陳明仁不同,鄭在十年內戰期間剿共雖然出力不多,但在抗戰勝利後在東北戰場爲蔣介石火中取栗,結果兵困長春,勢窮投誠。

抗日戰爭黃埔驍將:戴安瀾

(1904-1942),又名衍功,安徽無爲人,黃埔第3期步科

抗日名言:將軍遠征緬甸初期利用後,詩興大發: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長弓射夕陽

精銳陣容:200師

經典戰例:早在1933年3月就隨關麟徵在長城古北口抗擊日軍,七七事變爆發後,先後參加了華北一系列戰役,1942年遠征緬甸出師未捷身先死。經典戰例主要有崑崙關大捷、遠征緬甸之役,但崑崙關將星燦爛,戰例多有重複,所以這裏就忽略了。

1942年,爲掩護英軍撤退,200師作爲中國遠征軍先鋒部隊冒險孤軍深入佔領冬瓜(亦稱同古)。 3月19日,日軍55師團在輕取仰光後派500先鋒向北搜索,在尤皮河遭200師伏擊,損失300餘人。3月20日,55師團主力趕到,迅速攻佔外圍機場,進圍冬瓜。面對數倍於己的日軍,戴當晚召集全師營以上軍官開會作決死動員:“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揚威國外的盛舉,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東瓜。”並宣佈瞭如下命令:“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由步兵指揮官替代,各級照此辦理。”日軍進攻三天,毫無進展,只好又投入56師團。200師又主動收縮陣地,利用緬甸堅實的柚木構築地下工事,致使日本飛機和重炮無法發揮威力。日軍逼近城郊叢林,國軍則以燃燒彈火燒連營,日軍被燒死甚衆。56師團派精銳搜索連隊乘夜偷襲200師指揮部,亦被國軍擊退。無恥日軍竟然使用毒氣彈,才勉強打開缺口。3月30日,因杜聿明及蔣介石均不願200師玉碎,本定下決死之心的200師悄然撤離冬瓜。在十多天激烈的東瓜保衛戰中,戴率部奮戰,以不足1萬兵力頑強抗擊55師團、56師團5萬之衆。國軍損失不到千人,日軍被擊斃多達4千餘人。蔣介石稱:“中國軍隊的黃埔精神戰勝了日軍的武士道精神”。美國政府認爲,東瓜保衛戰是“所有緬甸保衛戰所堅持的最長的防衛行動,併爲該師和他的指揮官贏得了巨大的榮譽”。英國稱“東瓜之命運如何,姑且不論。但被圍守軍,以寡敵衆與其英勇作戰之經過,實使中國軍隊光榮簿中增一新頁。”日寇也不得不承認,冬瓜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鬥之一”。

評價:抗戰中最會演講煽情的黃埔將領,國軍遠征緬甸,常有沖天豪言,令壓抑已久的國人熱血沸騰。後戰局急轉直下,200師奉命北撤,5月中旬,在穿過公路時突遭日軍伏擊。戴在組織部隊反擊時不幸連中兩槍,於5月26日即將踏上國門之時殉國,年僅37歲。將軍既是唐明以來中華揚威異域第一人,亦是抗戰期間黃埔高級將領以身殉國第一人,國共兩黨領袖均給予高度讚揚。美國於1942年10月29日向其頒授懋績勳章,戴成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稱其爲“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12月,國民政府批准戴安瀾的英名入南京忠烈祠。1956年10月3日,毛澤東主席向戴安瀾遺屬頒發《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200師爲國軍第一機械化師,具有強悍殺傷力,冬瓜戰役敵我傷亡比達5:1,這在抗戰期間極爲罕見。倘若200師在突圍初期堅決反擊日軍,即使全師覆沒,可能整個遠征軍的突圍不會那麼悲壯。戴曾在大軍敗退之際率200師奉命攻佔棠吉,說明反攻仍大有作爲。可惜戴在整個遠征緬甸戰役中唯杜聿明之令是從,缺乏主動性和靈活性,自毀重裝備,盲目撤軍;戴作戰多爲勝敗縈心,冬瓜之戰本來打的很好,他卻因沒有守住冬瓜向蔣介石請罪:“敗軍之將,按律當斬,我死而無怨。”北撤途中歷經千辛萬險,士氣低靡,作爲師長少有激勵之辭,卻有“生死由死,寶貴在天”悲觀之語,與其出國之初的豪言壯語形成強烈反差,韌性不及廖耀湘。但其歸國最後一戰,仍能振臂高呼,組織部隊反擊伏擊日軍,仍不失黃埔驍將本色,可惜因此重傷而殉國。200師出國人數原爲9000,冬瓜等戰役犧牲1千8百,回國僅剩4000人。後邱清泉重建五軍,以200師爲主力。滇西反攻中,200師在新任師長高吉人的帶領下屢建功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