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高中議論文教學反思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3W

議論文的核心問題是邏輯論證,即以翔實的論據和嚴密的論證表明論點、闡述道理。下面是有20xx學年高中議論文教學反思,歡迎參閱。

學年高中議論文教學反思
20xx學年高中議論文教學反思範文1

第一步,揭示議論文寫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據學生作文中的表現情況,發現這樣的現象:絕大多數學生喜歡將寫議論文作爲作文文體的首選,但很多作文有寫議論文的意向,寫出來卻不像議論文。主要表現是議論文結構不合體。如開頭不提出論點,中間只寫幾個論據,而不分析,更沒有分論點;甚至在列舉論據時,還出現了大量的描寫和記敘。結尾不能夠進行道理上的總結或引申,卻出現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邏輯。如開頭提出的議論文論點是“幹什麼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邏輯思路,接下來的論證應主要圍繞“爲什麼要三思而行”來展開,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夠帶來的好結果;但是有的學生卻重點在寫“三思而行是什麼”或者“怎樣三思而行”,讓人感到彆扭。

二是不重視段落層次。很多學生寫作沒有分段分層意識,對各段各層的功能、地位、長短沒有固定看法,導致該簡短的段落卻冗長拖沓,該豐富完整的段落卻支離破碎。

三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缺乏必要的粘連,即通常所說的有述無論,有據無析。

爲此,寫好議論文,必須走好以下三步,即結構合體,思路入格,粘連有術。

第三步,指導學生按照三個步驟規範議論文寫作(結合學生作文)

1議論文的結構合體

怎樣寫議論文才算“合體”呢?

一是根據議論問題的一般思維模式,應當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或曰“引論”、“本論”、“結論”) 三大塊構成。“提出問題 ”即在議論文開頭一般要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分析問題”即在文章的中間要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分析論證,“解決問題”即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或者得出綜合性結論,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二是分析問題即本論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分層展開論述。即論述展開的方向: 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何果。一般情況下, 一篇學生議論文作文,其本論部分只要從這四個方向中選擇一個或者兩個展開即可。但無論是從哪個方向展開, 其分論點之間都要形成一定的聯繫。一般來說,有並列式、遞進式和對照式三種。

所謂並列式,就是圍繞中心從同一個向度列出幾個分論點,逐一論證。如果僅僅圍繞一個向度寫,那麼幾個分論點之間的關係大多是並列關係。例如:議論文範文1(學生作文和優秀範文對照)

遞進式同並列式結構相比,除了論點之間的意義聯繫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結構模式與並列式相同,就不再說了。

所謂對照式,就是從論題的正反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正反對比論證得出結論。其優點是結構簡潔,論證充分,容易上手。最簡單的對照式是在提出觀點後,一段從正面論證觀點,一段從反面論證觀點,最後得出結論。還有一種對照式結構是在正面進行論述或者擺出論據後,緊接着用轉折或者假設的方式從反面展開論述。例如:議論文範文2(學生作文和優秀範文對照)

2思路入格

議論文是論述問題的,當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議論文各部分之間要有必然的內在聯繫。我們知道,議論文是論證問題的,你在提出議論文論點後,就要擺事實,講道理,讓你提出的論點令人信服地確立起來。因此,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就應當是因果聯繫,即中心論點是“果”,分論點是“因”。這個因果聯繫就是議論文的思路之“格”。

作爲一個高中生的議論文作文,最起碼要做到在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 ,論點和論據之間要有一定的因果聯繫。

學生提出中心論點後,只要圍繞中心論點問一個“爲什麼”,就能找到提出分論點的方向。如中心論點是“只有堅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昇華,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稍加分析,就可發現這個觀點是在說“堅守”的重要性,於是,分論點就要回答“爲什麼堅守很重要”這個問題。那麼就可從“爲什麼”和“何果”這兩個向度來立分論點。如“堅守是一種執着,使絕望變成希望”,“堅守是一種信念,使普通變得高尚”,“堅守是一種職責,使平凡變得偉大”。如果我們要檢驗這三個分論點和中心論點之間有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繫的話,只需在這三個分論點之前加上“因爲”,在“堅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連起來念一下即可。

同樣,分論點和議論文的論據之間,也應當是因果聯繫。如在“堅守是一種職責,使平凡變得偉大”這個分論點後面,就可這樣展開論述:“邊防戰士的堅守,使國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師的堅守,使桃李滿天下;白衣天使的堅守,使病魔爲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飛”這個分論點下可以這樣展開論述:“行動可以受制於客觀現實,思想卻永遠享受絕對的自由。有了這份思想的自由,纔有了集豪放與浪漫於一身的詩仙李白;纔有了身陷囹圄還在感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後主李煜;纔有了嚮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天才詩人海子。總之,因爲這份思想的自由,社會纔會在其牽引之下不斷地進步,纔會創造出一個個永載史冊的人類奇蹟。”

20xx學年高中議論文教學反思範文2

【摘要】 議論文教學有利於學生接受積極的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重視議論文寫作是教學大綱的要求,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議論文寫作現狀是 教師怕教學生怕寫。本文就學生寫作和教師教學兩方面分析學生寫作水平低下的原因,並針對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四種途徑。

【關鍵詞】 學生寫作 教師教學 原因 解決途徑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階段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對高中生進行思辨能力訓練的極好途徑。議論文寫作的好壞不僅僅關係到學生在大學聯考中得分的高低,還關係着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寫作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的現狀是高中生不會寫議論文,甚至是不知什麼是議論文。一提到寫議論文,學生就手足無措、抓耳撓腮、無從下筆。即便 逼 他們動筆,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個別學生甚至連議論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論點不明,或論據不足,或論證不力,或結構混亂。寫不好加上不想寫,使得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步履維艱。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主要從學生寫作和教師教學兩方面總結如下:

一、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論述。好多學生碰到一個論題後,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開。用俗話說,這是沒有找到論述的"竅門"。實際上,對某一問題進行論述,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即分別解決"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和"如何"的問題。如寫《誠信》,就可以寫什麼是誠信,如今社會爲什麼需要誠信,如何做到誠信。

2、不會論證分析。論證就是要"擺事實,講道理",但具體到"如何擺"和"怎樣講"時,卻不甚得法。簡單點說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論點和論據連接起來。往往是論點一擺,再緊接着就是 例如 ,或者寫上幾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結束了。中間沒有闡釋句,對論據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總之一句話,有論點,也有論據,但水油分離,毫無論味。無非就是觀點加材料的疊加。這包括:a.不善於從現實生活中, 特別是從親身經歷中提煉論據;b.有了充分的論據,但在論證過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對舉,點面結合,詳細映襯,古今中外並存,事實事理俱在。於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會揭示材料的內涵。

3、材料積累不夠。舉例不過那麼幾個:中國的屈原、項羽、司馬遷、張海迪,外國的愛迪生、牛頓、居里夫人。即便列舉出來也不會多角度尋找與論點的關係,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爲觀點服務,說不出道理,爲了湊足篇幅,只好寫些不着邊際的話。

知識面狹窄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不關心時事、不關注社會。許多學生仍然是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 。因此他們寫議論文僅僅是說說大話空話,引幾句名人名言,或用幾個陳舊得發 餿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儘管素質教育的呼聲很高,但應試教育仍暗潮涌動,學生忙於應付堆積如山的數理化作業,很少有時間看課外書,更不用說去讀讀政論文了 。

二、教師的議論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作文教學存在重記敘文輕議論文的輿論導向。一些專家認爲大學聯考作文應寫富於生活氣息的活生生的記敘文,大力提倡寫記敘文。它可以讓學生關注自身生活,有話可說。而認爲議論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的積累,邏輯思維能力要求過高,學生不會寫就不要寫。因此,這導致一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忽視議論文。久而久之,學生也認爲議論文不會寫無關緊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師不重視議論文教學。許多教師迫於應付種種考試而疲於奔命,卻忽視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如速讀習慣、作讀書札記習慣、使用工具書解疑的習慣等等。有時爲了趕進度,隨意壓縮課時,把教材內容擠成 壓縮餅乾 硬餵給學生,結果食而不化,嚴重影響了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3、議論文教學只把傳授議論文的基礎佈局和寫法方法當作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法寶,只講解與論點、論據、論證有關的寫作知識,或單一的指導學生議論文的結構,卻沒有或很少針對論證分析進行教學,以致於學生似乎聽懂了該怎麼寫的道理,掌握了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會論證分析,學生議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絲毫沒有解決。

針對議論文寫作存在的雙方面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怎麼 辦?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則:對症下藥、事半功倍。纔是改變現狀的解決之道。

20xx學年高中議論文教學反思範文3

《勸學》可以說是議論文的典範了,可是教學過程中,問題不少。本文中心論點爲“學不可以已”,分論點有三,一爲學習的意義,二爲學習的作用,三爲學習的方法和態度。課堂上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分論點是爲了證明中心論點。這篇文章中,學習方法和態度怎麼能證明‘學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幾年書,從沒有這麼狼狽過,我安慰好學生,回來後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後,我對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理論產生懷疑。翻閱大量資料後,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議論文一定要有一箇中心論點嗎?

《拿來主義》有中心論點嗎?細細想來,沒有!舊教材中《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該文談了三個問題:“一個是主權問題;再一個問題,是一九九七年後中國採取什麼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保持香港繁榮;第三個問題,是中國和英國兩國政府要妥善商談如何使香港從現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現大的波動。”對這三個問題,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中,哪一個是中心論點呢?哪一個也不是,此文沒有中心論點。《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說:“全文的大體思路是,先敘述北京大學的創建和新中國成立的艱苦歷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學一個世紀來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然後強調科教興國和創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學,最後對青年學生提出四點希望,勉勵他們做到四個‘統一''。”在論述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許多觀點。這些觀點中,也並沒有哪一個是作爲中心論點的,此文同樣沒有中心論點。

二、議論文一定要有論據嗎?

《勸學》就沒有論據。以往有的教學參考書說這篇文章以“生動通俗的比喻爲論據”,現行的《教師教學用書》也說文中有的比喻起“進一步論證”的作用。起“論證”作用的比喻是論據,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比喻不能作爲論據起到論證即證明的作用,葉聖陶在上個世紀20xx年代就指出來了。他在《作文論》中說:“在這裏有一事應得說及,就是議論不很適用譬喻即比喻來做依據。……明白一點說,無論應用歸納法或演繹法,決不能從譬喻裏得到判斷。”《勸學》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論證論點的論據,那麼是什麼呢?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體就是作者的見解本身。

三、一定要有論證嗎?

論證是對論點而言的,全文的論證過程是對中心論點而言的。這篇文章既然沒有中心論點,又何來論證中心論點的過程?

四、“闡述文”確實存在。

那些沒有中心論點、沒有論證中心論點的過程、沒有證明中心論點的論據的議論文,都是圍繞某一論題(往往就是文章的標題)闡述作者的一系列見解,其寫作目的並不是爲了證明某種觀點是真理以讓讀者信服,而是爲了闡明與某個問題有關的見解以讓讀者明白,有人稱這類議論文爲“闡明文”。《勸學》也一樣,它不過是作者圍繞着“勸學”這一論題,從與之有關的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態度來闡述自己的見解。《師說》不也一樣。

五、反思議論文寫作教學。

新教材議論文少了,可大學聯考議論文卻越來越多。舊版教材的絕大多數議論文其實就是“闡述文”。無怪乎學生寫作很難出現“規範”的議論文。

很想大聲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