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方法:“細嚼慢嚥”,乃正確的讀書之法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6W

我們在文字和閱讀中成長起來,從古到今,優秀的書籍培養了多少名垂青史的文人志士,而我們有是否真正的掌握了讀書的方法呢?

讀書方法:“細嚼慢嚥”,乃正確的讀書之法

林志穎帶兒子去法國旅歐時恰逢讀書節活動,爲期兩週的讀書活動中,小小志一週內就背會三本書,遠超其他法國小朋友。在我們看來,這都是值得慶幸的事情,而工作人員卻認爲這會給其他孩子做出不好的榜樣。依我看來,是小小志將次活動當成了一味地比賽,並沒有真正領悟讀書節的意義,也沒有很好的掌握讀書方法。

讀書切勿“讀過就過”。在文化不斷充斥我們大腦的時代,挑選一本適合自己的優秀書籍並非萬事之難。因此許多人便不再珍惜書本的價值,讀過且過,不再細讀第二遍。久而久之,這本書便逐漸淡出腦海,與未嘗讀過無異。虞世南讀書,不去追求文字背後蘊含的深意,因此再也沒有寫出過好文章。文人志士都如此,更何況是我們呢?

蘇軾讀《周易》三天三夜不知疲倦,老吏史都認爲他辛苦,而蘇軾灑然不倦,反倒因收穫知識而欣喜萬分,因此蘇軾就在文學上擁有極高的造詣,優秀詩詞數不勝數,至今被人傳頌。可見,讀過就過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讀書要研究其精髓。在生活節奏飛快的時代,很多人讀書便少了古人的涵泳工夫,通常浮於文字的表面,不願挖掘文字背後的深意,這樣就不知不覺中拋棄了書之精華。

陳毅讀書時保留讀書筆記,他常將各類讀書卡片分門別類整理好,能使其收益的摘錄,他時常翻閱記誦,剖析其中的精髓。他甚至在看一本新書前,會先根據書名揣測大致內容,之後邊看邊對比,便於更好地理解書中含義。這種精度的精神不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嗎?

讀書並非“完成任務”。如今許多老師或家長給孩子指定了讀書任務,如一週必須看完兩本書等,將讀書視爲任務。書一本一本的看過了,但真正留下來的很少。孩子們不再對書“細嚼慢嚥”,一味追求閱讀速度,拋棄了讀書的真正目的。正如法國的讀書節活動,囫圇吞棗,只將讀速度放在第一位,而忽視了感悟、領會與內化。因此,我們應將讀書當做享受,而不是任務。

讀書確實是好事,而錯誤的方式卻可能適得其反。我們應該擯棄不當的讀書方式,細細的品味書的內蘊,並有所助益,惟其如此,纔是正確的做法。

上海戲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於琳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