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爺爺講重陽節的故事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5W

我國把農曆九月初九稱爲重陽節。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故事。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聽爺爺講重陽節的故事,歡迎閱讀。

聽爺爺講重陽節的故事

聽爺爺講重陽節的故事:

我們的祖輩是山東籍,爺爺的祖父挑着擔子闖關東來到了東北黑龍江。爺爺小的時候,由於爺爺的舅舅家裏沒有男孩,就被他的舅舅領養到舅舅家。在舅舅家爺爺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青年直至今天的老年。是爺爺爲他的舅舅、舅母養老送終的。在他們老年得病直到相繼離世,都是爺爺、奶奶精心侍候他們,讓他們得享天年。雖然家裏的日子十分清貧,但一家人十分和睦幸福。爺爺的舅舅、舅母去世後,爺爺一家的日子依然艱辛,那是一個全國上下都十分艱苦的時代。黑龍江的冬天冰天雪地,屋裏也會結冰。那時,爸爸和伯伯、叔叔們都很小,但十分懂事。每到冬天,天不亮就起來將屋裏的爐子生好火,讓屋裏燒暖和一點,奶奶再做早飯。每天在爺爺下班回來前就將水缸挑滿水,讓爺爺一天勞累後回家多一點休息的機會。現在爺爺、奶奶都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爺爺的身體不好。他們每天都惦記着兒女和孫子輩的孩子們,爸爸、伯伯和叔叔們每天都會準備好多他們喜歡吃的東西。爺爺身體有病的時候,他們會很快把爺爺送到醫院,每天都有專人守護在爺爺的病牀旁。爺爺告訴我:“孝順就是愛,是生活中無數小到看不到的小事的積累。正是這種積累,使我們中國人的孝道傳統得以輩輩相傳。”

黃健的感言:我的爺爺對他的長輩很孝順,我的爸爸、媽媽和伯伯、叔叔們對我的爺爺、奶奶也很孝順,我長大後對爺爺、奶奶和我的爸爸、媽媽也一定要很孝順,這樣就把中國人的孝道傳承下去了。

附:九九重陽節的由來及典故

我國把農曆九月初九稱爲重陽節。在這一天,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自己的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故有“九九登高、重陽節敬老節”之說。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一種是說漢代桓景跟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講,九月初九那天應繫着茱萸登高。桓景及其家人聽從了他的話,從而躲過了一場瘟疫。所以,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很多人都會選擇外出登高,躲避災難,漸漸成了一個節日。

還有一種說法是,重陽節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景公。九月初九的這天他帶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氣爽,心曠神怡。於是,齊景公認定這是個好日子。以後,每年的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後人仿效他,漸漸形成了習俗。

不管重陽節的由來如何,它都是一個敬老、愛老的節日。而孝敬父母,向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涌現出很多名人典故。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牀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曾寫文章《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讚頌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着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牀的母親洗衣服,令其母親感動不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