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演講稿(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48K

傳承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傳承演講稿(精選20篇)

大家好!

中國自古就被譽爲禮儀之邦。中華美德禮儀的歷史也源遠流長。從孔融讓梨,程門立雪到今天的21世紀,禮儀體現在每個人身上。在馬路上扶盲人過馬路,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禮儀就像一朵美麗的花,開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其實禮儀很簡單,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互相尊重,見到長輩時的一句問好,見到客人時的熱情款待……這些都是禮儀,都是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中還有愛國情懷,身爲一個熱愛祖國的熱血青年,當然少不了關注重要新聞。每每我打開新聞網頁,我都會看到很多美國侮辱中國的話題,打開話題,下面都是中國爲祖國發表的憤慨之言。祖國的強大對美國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所以美國對中國一直都虎視眈眈。當然也少不了時時的騷擾。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的騷擾,孟子說過“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所以外來隱患並不全是壞處。想到這裏,我想到了中國史上的愛國人士,我聽到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那大義凜然的崇高氣節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着實讓我敬佩,還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遠大抱負,還有岳飛“三十功名生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忠心報國……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哺育中華兒女的養料,是我們的精神食糧。

中華文化不僅有愛國情懷,還有孝道。

說到孝敬父母,我不免想到懷橘的故事。陸績六歲曾到九江拜見袁術。袁術用許多橘子招待陸績。陸績暗地把五個橘子裝進袖子裏,告別時,橘子不慎滾到地上,袁術笑着說“陸郎,你來別人家做客,竟暗地裏藏了主人的橘子,這時爲什麼呢?”陸績跪在地上,答道:“這橘子很甜,我很想帶幾隻橘子回去給母親吃。”陸績的孝順得到袁術的誇獎。孝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尊貴。

人類的行爲,沒有此孝道更爲重大的了吧。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他們不求回報。他們爲家庭做出貢獻,爲我們付出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詩經》中說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文身行道,揚名於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從古至今,孝一直都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同屬一個家。所以讓我們攜起手來,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共同築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在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提前祝大家節日快樂!

今天我們升旗儀式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胸懷感恩之心》,所以我給我的講話起了個題目叫“中國傳統文化知多少”。說到中國傳統文化,同學們可能就認爲是背背古詩詞,看看名著等,其實不然。

中國傳統文化也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華文明演化彙集而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我們就是中華兒女。中國傳統文化有這樣幾個顯著的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它有五千多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中國傳統文化所包攬的內容:

1.傳統文學:《唐詩》、《宋詞》、《元曲》、 四大名著等。這也是同學們每天背誦的,也是最熟悉的。

2.傳統節日:這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常見的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3.漢語漢字:就是我們每天說的中國話和每天寫的方塊字。

4.傳統中醫:包括中醫、中藥、醫學典籍《本草綱目》等。

5.中華武術:包括太極拳、詠春拳、少林拳等。

還有,傳統音樂、琴棋書畫、民間工藝、民風民俗等,很多很多。

大家看,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然而現在許多人,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對西方的文化越來越感興趣,例如好多人過洋節(什麼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等等),還有一些人直接加入外國國籍,成爲了外國人。卻把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化拋在了腦後,可以說這些人愧對中華兒女的稱呼。作爲中華兒女,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全世界大放光彩!我呼籲:從現在做起,從小學生中學生做起,努力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知識,愛我們的祖國,做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演講稿 篇3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甦醒,秋意已經佈滿了牀邊。涼爽的秋風、金黃的落葉,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中秋之野,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

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皓月當空時,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個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爲相似了。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也有很多。其中,最爲人熟悉的當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傳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後,嫦娥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個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兔子,就別無他物。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老師們,同學們。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傳承,傳統節日蘊涵着民族的精神。蘊涵民族的價值取向,蘊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爲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後所蘊藏的價值。“時尚的東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東西才能長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最後,預祝大家中秋快樂,閤家團圓!

傳承演講稿 篇4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爲了黨、國家、民族和人民的事業而不懈奮鬥。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趨向更加多元,人們血液中的紅色基因面臨被稀釋的考驗。而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就無法實現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尤其需要提升對紅色信仰的守望、對紅色基因的傳承。

傳承紅色基因,就要忠誠信仰不迷向。習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今天,我們面臨的各種誘惑和考驗明顯增多,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爲思想政治建設的靈魂工程,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廣大黨員幹部從黨史軍史中汲取營養,在潛移默化中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傳承紅色基因,就要服務人民不離根。革命戰爭年代,廣大人民羣衆之所以打心眼裏擁戴共產黨,就是因爲我們的黨始終把一切爲了羣衆、真心服務羣衆作爲唯一宗旨。廣大黨員幹部只有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銘刻於心,始終視人民爲父母、爲靠山,謹懷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才能真正贏得羣衆的擁戴和支持。

傳承紅色基因,就要艱苦奮鬥不忘本。艱苦奮鬥是我黨的政治本色,我們必須從保持政治本色的高度,弘揚蘇區幹部好作風,堅決肅清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不懈地糾“四風”改作風,讓艱苦奮鬥成爲一以貫之、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傳承演講稿 篇5

滄海桑田,中華民族走過悠悠五千年,而在這歷史長河裏,黃河岸邊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那便是我所欣賞的中國文化。

作爲文明古國的重要象徵,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漢語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傳了幾千年而未衰亡,這種強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爲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羅河水的泛濫和英國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顏色;燦爛的古巴比倫文明在風沙的肆虐中成了廢墟;而強大的瑪雅文明,如今人們只能在亞馬遜原始叢林的遺址裏想象它曾經擁有的輝煌。惟有漢語,成爲流傳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爲世人所推崇。

漢語作爲中華民族恆古至今的語言,體現的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與民族靈魂與血液間的文化符號。試想,倘若沒有漢語,又怎麼會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持節;又怎麼會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只致遠”的高志;又怎麼會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熱情!

太多太多,融匯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華美德。

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中華傳統美德。“修身”、“齊家”、“治國”作爲中華美德的三個方面是不可不談的,而作爲高中生的我們則更應注重“修身”之所在。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剛經歷的軍訓生活。大家一定還記得那篇軍訓日誌裏所說的那句話:“當我看到站在我前面的男生,汗水從指尖滑落,才發現地上早已是一灘積水的時候,我被感動着,同時也告訴自己不能放棄……”大家一定也還記得去食堂打飯時,男生謙讓着讓女生排到自己的前方,同學們即使遇到不喜歡吃的飯菜也不曾浪費,大家更不會忘記對宿管阿姨的一聲聲問候,一句句感謝……真的,90後的學子們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溫、良、恭、儉、讓的中華美德,也正是我們自己將這看似古老卻終將永恆的中華美德傳承了下來。

中國文化承載的不僅是祖先對生命的體驗和感悟,更是中華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財富。

中國文化是神祕的,是古老的,是豐富的。我們應該爲中華文化流傳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該爲傳承中華文化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講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爲她的廣博才讓我欣賞她,並由衷的熱愛她。最後,我也要呼籲同學們一起關注中國文化,將中華民族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國文化——這壇承傳了千年的佳釀,纔會越陳越香!

傳承演講稿 篇6

各位家人、各位來賓、我的好朋友們: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極不尋常的日子。

因爲今天是我們用近一年的辛勤汗水讓瑞士名威表已經紮根遼瀋大地的日子。

更因爲今天是,在瑞士名威表華麗尊貴的映襯下,我們也迎來了一個象徵我們愛的傳承的小生命慶生的日子,我的女兒滿月了!

今天我非常高興。

今天我非常幸福。

因爲有你們。

因爲有你們------一如既往支持我的親人們、朋友們和我一起見證這個不尋常的日子。

所以,我要感謝在座我的親人們,我的朋友們,無論是在我剛剛起步的時候,還是在我最最艱辛的時候,在我最心灰意冷的時候,都是你們默默地給我支持,給我鼓勵,讓我的事業一步一步地走向更新、更高的臺階,讓我的人生一步一步地飛揚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如果說,現在的我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那一定是你們衆人的拾柴才讓我這個小小的火焰慢慢地高漲起來。

所以,我在這裏要深深地鞠上一躬,謝謝你們。

我也一定不辜負你們的期望,我會努力做到更好。

我也要感謝我的太太,感謝她爲我帶來這樣一個美妙的禮物,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那麼,我要說:我的身邊恰恰有這樣一位默默支持我的我真愛的女人。你的愛,你的無私,你的包容,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財富,也是我人生旅途上的動力。

老婆謝謝你。

我永遠愛你。

我更要感謝上蒼,讓一個如此可愛的小生命降臨到我的身邊,讓這個世界上有了一個會喊我“爸爸”的人,雖然,我也深深知道,撫養一個孩子長大會非常辛苦,但當看到如今身邊這個可愛的寶寶,縱然再苦再累,我感覺都是值得的。

我會珍惜上蒼恩賜給我的這份禮物。

寶貝,爸爸、媽媽會永遠愛你。

我也深知,在今天這個日子裏,用再多的語言也無法表達出我的感激,我的感動,我所能做的,只有是讓我的每一步腳印都走得踏踏實實,讓你們爲我自豪;讓我的每一段人生都散發出光彩,同你們一起分享;讓我每天都祈禱上蒼,保佑我的寶寶、我的家人、我的朋友、,願你們快樂、平安、幸福!

謝謝大家!

傳承演講稿 篇7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等,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爲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因此,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時不我待,需多措並舉。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加強學習宣傳。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0__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去年全國文藝座談會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黨員幹部要身體力行、以身示範,做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踐行者、先行者和引領者,切實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要進一步加大中華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力度,讓優秀的中華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工廠、進農村,讓中華文化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讓全社會能夠接受到中華文化的涵養和薰陶。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創新體制機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實現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改革目標”,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拆除制約文化發展的各種藩籬,解開捆住文化發展的手腳,讓文化自由地在市場遨遊、自主地呼吸新鮮空氣。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主攻薄弱環節。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我國文化發展極不均衡,資源配置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在許許多多的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山區農村,文化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文化基礎設施差、文化人才嚴重缺乏、文化教育普遍落後,由此直接導致許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遲緩。因此,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必須要調整發展方向,要主攻農村這個重點和薄弱環節,讓大量的文化扶持資金、優質的文化資源、專業的文化人才投向農村、用在農村、留在農村,真正讓文化成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衆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每個家庭都有着不同的家風家訓,家風與家訓就是一個家庭的靈魂精髓。沒有了家風與家訓,這個家就不算是一個整體。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我家的家風家訓。

我家的家風家訓第一就是要尊敬老師、長輩。他們是我的前輩,也是培育我長大的人。第二就是要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和鄰居之間要眚和睦共處,同學之間搞好關係,有時候與同學鬧了點小矛盾,是我的錯一定要主動向同學道歉,不是我的錯也不必繼續追究。有句老話不是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嗎?

但我家的家風家訓最大的特點還是要安排好一天的時間,自己該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完,不可以半途而廢。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完後,才能空出時間來娛樂。當天的事情要當天做完,不可以“我生待明日”,要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一個良好的家風家訓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到中國文化的進步,讓我們爲報答祖國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長大後爲國家作出貢獻。

家風家訓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一種正能量,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嚴於律己、銘記家風家訓,報答祖國。

傳承演講稿 篇9

各位老同志、老年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是國慶節假日的第七天,也是稻黃豐收收割時,在這個收穫的季節,我們迎來了迎來老年人的節日——重陽節,在此,我代表陡門鄉黨委、政府向大溪村各位老年朋友們表達最美好的祝願:祝願大家身體健康、閤家幸福,重陽節快樂!

今天,我們大家歡聚一堂,共度慶祝隆重而又簡潔的老年朋友們的節日_重陽節。老年人是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的經驗和智慧是全社會的寶貴財富,老年人具有許多優良品質,是青年人學習的好榜樣。各位老同志、老年朋友們共同見證了舊中國的落後,新中國的崛起,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都對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由於您們在新中國這塊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爲新中國的建設事業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才變得如此絢爛多姿。如今您們有的雖然已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仍然關注着國家的繁榮富強、社會的安定團結、新農村事業的發展,在家庭幸福和教育子女方面仍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老年朋友們的優良傳統,進一步發揚尊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爲老同志“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爲、老有所樂”創造良好的環境。而現在大溪村兩委爲老年朋友老年朋友們提供這樣的場所,購置了空調、電視機等裝備,也爲老年朋友的生活增添了生活的樂趣、學習的樂趣。

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按照建設新農村的要求,努力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希望各位老同志繼續發揚自強、自律、自立的好傳統,加強學習,爲實現我鄉現代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事業的興旺發達作出新的貢獻!各位老年朋友們,在新的農村建設征程中,希望各位老年朋友們都要爲村莊建設添磚加瓦,奉獻餘熱,就要孜孜以求,時時奮進,言必信,行必果。希望老年朋友們能“學會學習,學會生存”,使自己能在大溪新農村建設中煥發新的生機,展現出昂揚的風采。

最後衷心祝願全體老同志節日快樂、健康長壽、闔家歡樂!學業有成!

傳承演講稿 篇10

說起家風、家訓、家教,總覺得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就我家的情況,我分別來簡單的說一下。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姥姥姥爺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到齊了,大家纔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訓,字典上這樣解釋“指對諮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由此可見,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爲,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爲自己開脫,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爲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我,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要麼給我講道理,要麼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我是個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於承擔。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於承擔。

家教,我自己覺得跟家風有點相像。詞典上說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我覺得家教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在家長的幫助和教導下,從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媽媽教育我講禮貌,主動跟認識的長輩和鄰居打招呼。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當姥姥的朋友來家裏作客的時候,都是媽媽在廚房忙活,讓姥姥陪着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聽到姥姥的朋友誇獎媽媽真是個好姑娘,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看到姥姥臉上驕傲的表情,我想怎麼人家誇得是媽媽,姥姥怎麼會這麼驕傲的樣子呢?後來,我慢慢懂得了,誇獎孩子有家教,其實就是在讚賞家長的教育。每逢過節,家裏聚會,親朋好友也是誇我特別有家教,此刻,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驕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媽媽的一種言傳身教。通常,大人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教有着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裏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傳承演講稿 篇11

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孩子的的性格、氣質、行爲習慣、道德品質,懂得敬畏,懂得孝敬„„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弘揚良好家風家訓傳承,體現時代精神,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敦厚尤顯重要。中國傳統家風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發揚傳承。當然還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風貌,現代文明所強調的自由、平等、個性等都應該有所體現。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的原則,從細微處着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許並不會特地囑託子女們一些教誨,但是家庭裏的氣息,每一個成員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子女。

一個溫暖的家庭,親人間的愛、奉獻和包容會造就一個有溫度的人。 溫暖的家庭首先會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觀念,行動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誠信友善等等。

溫暖的人善於表達自己情感的,因而要營造積極地情感氛圍。自由地去表達愛吧,親人間的愛,朋友間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自然山川河流之愛„„盡情釋放生命的熱情,把快樂與自信帶給周圍的人。靠近我,溫暖你。

當然還要有認真的學習氛圍。如果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尊重知識,熱愛閱讀,生活的樂趣將會成倍的增加並且充滿希望。

節儉的生活氛圍。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輩們在不斷的傳承和發揚,我們也一樣。有溫度的家庭會明白,懂節制方能持久。

其實,家風並非需要寫在紙上,刻在碑上,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爲人處世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去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做個溫度的人吧!做“好家風”的創建者、實踐者、推行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的國家也成爲一個溫暖的,有溫度的大家庭。

傳承演講稿 篇12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爲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爲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爲人嚴謹,爲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着。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着子女的成才與否。

我的家風是“發揚民主、平等協商”。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儘量不當着孩子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在大人的正確引導之下,讓孩子自由地成長;開朗、樂觀地和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互關愛的人際關係中健康成長。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體現。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我覺得我做得比較好的就是在小孩讀國小的時候,陪同孩子一起練習游泳和書法,不斷提高爲人父母的素養,同時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風與校風共同影響着我們,使我們向着目標前進,擁有美好的`品格。我們又以我們自身所擁有的美好品格對他人進行影響。家風校風,讓我們乘風破浪,乘“風”而長。

傳承演講稿 篇13

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孩子的的性格、氣質、行爲習慣、道德品質,懂得敬畏,懂得孝敬„„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弘揚良好家風家訓傳承,體現時代精神,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敦厚尤顯重要。中國傳統家風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發揚傳承。當然還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風貌,現代文明所強調的自由、平等、個性等都應該有所體現。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的原則,從細微處着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許並不會特地囑託子女們一些教誨,但是家庭裏的氣息,每一個成員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子女。

一個溫暖的家庭,親人間的愛、奉獻和包容會造就一個有溫度的人。 溫暖的家庭首先會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觀念,行動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誠信友善等等。

溫暖的人善於表達自己情感的,因而要營造積極地情感氛圍。自由地去表達愛吧,親人間的愛,朋友間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自然山川河流之愛„„盡情釋放生命的熱情,把快樂與自信帶給周圍的人。靠近我,溫暖你。

當然還要有認真的學習氛圍。如果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尊重知識,熱愛閱讀,生活的樂趣將會成倍的增加並且充滿希望。

節儉的生活氛圍。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輩們在不斷的傳承和發揚,我們也一樣。有溫度的家庭會明白,懂節制方能持久。

其實,家風並非需要寫在紙上,刻在碑上,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爲人處世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去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做個溫度的人吧!做“好家風”的創建者、實踐者、推行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的國家也成爲一個溫暖的,有溫度的大家庭。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演講稿篇4

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爲其核心“孝”道,孝作爲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爲核心。

還記得央視一套的一則公益廣告嗎?勞累一天的年輕的母親,晚上給自己的孩子洗完腳,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孩子沒有睡覺,跟在後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這位年輕的媽媽。

人間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樓道,那不太穩健的腳步,還有那微波盪起的水花,孩子純真的笑臉,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聲:“媽媽,洗腳。"多麼溫馨與幸福啊。年輕媽媽滿臉的疲憊瞬間化成世間最美的笑容,人間的真情與天倫之樂的幸福展露無遺。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孝心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裏面的兩位母親,一位慈祥可愛,一位賢惠孝順,而裏面的兩個孩子,一個以身作則,一個懂事可愛,受母親的影響,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這則廣告感動了無數人,很好的詮釋了“家風“這個詞語,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孝",呼籲現在的人們要常回家

看看,關愛老人與兒童。 “媽媽,洗腳“這稚嫩的童聲依然迴盪在我們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詞,“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也成了我們行動的指揮棒 。

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於教子。隨着社會的發展,應該在新的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孩子的未來其實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爲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澱,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後代繼承人立身於社會,讓後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這使得優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爲人子止於孝,爲人父止於慈。” 爲人子要孝順尊敬

父親,爲人父要關愛教育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

百善孝爲先。孝作爲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家風主要是教育後人成爲棟樑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爲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子女以孝爲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後人懂得進取,胸懷凌雲,心繫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爲社會創造價值,爲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傳承演講稿 篇14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風,家訓對每個人都有着潛移默化中的影響。我的家風和家訓和加水可概括爲“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父母就是我的榜樣,每次雙休日,父母都會帶着我去看望祖父母,每天再忙也會抽出空餘時間來跟他們通話,瞭解父母的身體情況,時不時都要帶他們去逛街、購物、放鬆身心,這一點也影響到了我。每當我孝順父母,是他們那燦爛的笑容,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這也許就是孝順的力量吧!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常說:“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句話也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上,默默地影響着我的一言一行。每次看到水龍頭沒擰緊,在不停地滴水,都會停下腳步,關掉水龍頭。每次出去吃飯,也一直遵循着“少吃多拿”這句標語。因爲我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點糧食都來之不易。所以我從不浪費一粒米,給我的零花錢也不亂花,節儉真的很重要。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我印象中,父母都很勤奮。媽媽不愛看電視、玩手機。她很愛看書,經常看科技類的時候,說是給自己充充電,與時代俱進。爸爸就愛鑽研電腦,每當爸爸同事的電腦出現故障時,不知道怎麼上傳文件時都會來像爸爸虛心請教。這一點也影響到了,我也讓我變得愛看書,好讀書,勤奮上進,成績一直保持優異,養成了好的習慣。

家風家訓是點亮成功之路的明燈,是一個溫馨的港灣,是使中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強大的一把鑰匙!

傳承演講稿 篇15

同學們:

是否知道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詞典是什麼?它不是中國的《漢語大詞典》,而是韓國編纂的《韓漢大辭典》,它裏面所收的詞條和詞彙量均比《漢語大詞典》多。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場官司-中國和韓國因端午節的文化產權而產生的爭執。爲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費解的事情呢?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澱了衆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經典,涌現出了難以計數的爲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人物。走進經典之中,我們會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咀嚼《論語》,我們懂得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之道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我們學會了“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真智慧;我們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惜時如金,我們還理解了“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勇敢與執著。

走進《史記》,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自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成長畫卷,我們更感受到了司馬遷身殘志堅終成鉅著的頑強與不屈。

吟詠李白,我們驚歎“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情懷。誦讀杜甫,我們感動於他身處貧困卻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們不僅領略到“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壯美景觀,更感受到蘇子身處逆境卻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欣賞《竇娥冤》,我們不僅瞭解了封建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而且感受到了作者關漢卿揭露黑暗的勇敢與犀利。

閱讀《三國》《水滸》,我們感受着戰爭的慘烈和忠義的價值。賞析《紅樓》,我們在驚歎賈家的奢華糜爛的同時有流連於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敏銳的洞察力。

同學們,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經典著作浩如煙海。走進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樣,清楚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走進其中,你能領略學習的樂趣,明白什麼是忘我,什麼是充實。在經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藝術,文學的境界。

同學們,想想你自己,面對愈來愈那學的學業知識,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執著?面對與同學的摩擦,你是否選擇了楚莊王的寬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馬遷的頑強?在個人愛憎和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你是否明白了蘇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進經典吧!走進經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進經典,你就能爲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我們行動起來,走進經典,傳承文化,弘揚傳統,完善自我。

謝謝大家!

傳承演講稿 篇16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

記得在我小時候,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着急,於是媽媽就認真地對我說:“我們是怎麼規定的時間,爲什麼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麼晚纔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過了一段時間,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爲已經超過了七點半,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僅打擾了別人,還給別人帶來了負擔。我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爲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一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敗壞,這家就很難再培養出優秀的後代。如果沒有“家訓”,那麼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傳承演講稿 篇17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爲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爲底蘊形成的。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裏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裏,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牀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蘊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後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着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悽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鑽,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豔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纔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秀的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着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從馬致遠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爲奪目的戰鬥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藝術魅力。

國學之花——文學

我心中的國學,是古代文學這株攝人心魂的美麗花朵。從清雅的詩經。到瑰麗的唐詩宋詞,纏綿的元曲,無一不詮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許都讀過中國的四大名着,那就更應能深體會到古代文學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滸紅樓的忠義與酸辛,但是三國裏曲折的情節,令人驚歎的韜略,就是如此引人入勝。何等華麗的辭藻,也難以形容其藝術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學無疑是中國國學中猶唯突出的傳統學術文化。它罩着迷離唯美的光環,溢出清淡純粹的芬芳,卻又不失歷史沉香的氣息,即使在世界上,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後,願我心中的國學能如沖天的火焰,點燃越來越多龍之傳人的瞳孔!

謝謝大家。

傳承演講稿 篇18

各位領導、老師們:

幾年的教育教學之路,有苦有澀,有酸有甜。我不曾有也從未追求過“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轟轟烈烈。但我卻想體現出一種“凍雷驚筍欲抽芽”的拼搏。要想做一個合格的乃至出色的人民教師,就要從高尚的情操去陶冶稚嫩的花蕾,要不斷地陶冶自己的心靈,爲人師表,就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一。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愛是教師這一職業的核心。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必須要愛這個職業,更要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愛學生必須關注學生。細心地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爲他們的每一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爲解決他們的問題而盡心竭力。可以說愛是陽光,愛是教育的金鑰匙。

二。克己爲教,自強不息

”愛能超越自我,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完美起來。“我熱愛事業,事業也治練了我。對學生的愛不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是要身體力行。幾年來,由於超負荷的工作,自己已患上了很多疾病。每當自己因病而疼痛難忍時,我也想請假。誰不想自己有個健康之軀呢?但是我教的學生是多少家庭的希望啊!怎能耽誤他們呢?我的崗位在學校,於是我咬咬牙堅持上班。我沒有爲家庭私事請過一天假,落過一節課。這樣做,我覺得心裏踏實,對得起學生。

三。 潛心探索,深入研究

教師的人格魅力,班任對學生的感召與遙控能力,追本溯源,在一定程度上仰仗於你的學識,你的教學水平。因此多年來,我潛心鑽研教材,認真研究教法,努力更新和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在平時教學中,我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表面現象看,有的孩子聰明伶俐,有的孩子反應遲鈍,有的孩子老實聽話,有的孩子頑皮淘氣。但是我發現不是所有的表現都反映學生的本質。因此我認真研究,因人施教。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內容,採取相應的方法。

回顧這幾年的教育教學,確實感慨萬千。但使我感受最深的卻是:回眸一笑堪慰。我會一如既往,敬業拼搏,爲教育事業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在師範的老師曾經告訴我,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清貧;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奉獻;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責任。從教13來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老師的話的分量,但我不後悔。因爲愛與責任的信念在支撐着我無比睿智的人生;讓我一直在踐行着我的畢業留言簿上的那句話——做一個永遠的大海的兒子!

做一個永遠的大海的兒子就意味着奉獻,奉獻青春,奉獻愛心,奉獻自己所能奉獻的一切。

作爲教師,我把父母般的愛奉獻給我的學生。我深深懂得,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師所肩負的是對一代人的教育任務。這種責任與愛能超越一切,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我永遠也忘不了20xx年寒假,一個九年級剛畢業的學生家長遇到我,心情激動地說:“錢老師,我的兒子多虧了你呀,要不然變成什麼樣了呢?”一席話讓我倍受感動。作爲一個教師,還有什麼能比得到家長的認可更值得感動和珍藏呢?小飛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嬌慣,性格有些孤僻,但是很正直,有正義感,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雙休日經常和一些社會上的混混在一起,家長很是擔憂。爲此,我和家長聯繫,溝通家教方法,經常和他談心,利用他的正義感,循循善誘,在我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他變成了一個令老師滿意喜歡,家長放心的好學生、好孩子。現在,只要遇到我總是很親熱地和我打招呼;每每我提到紅磚頭的事,他總是一臉的羞愧。

老師,不是父母,但是,比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因此,我總是像學生的父母一樣關愛着每個學生。記得在20xx年4月份的一個下雨的夜晚,學生們在上晚自修,忽然聽到有學生在宿舍前喊我。原來小東的肚子疼的厲害,已經臉色發白。我連忙披上雨衣,安頓好兒子,騎上自行車,帶上小東直奔醫院。經過醫生的診斷,確診爲闌尾炎,得先輸液消炎,等到拿好藥,開始輸液時,我連忙通知了家長,輸完液已經到了夜裏11點多,小東的家長也來了,心急如焚的家長看到孩子安然無恙,對我說了一連串的謝謝。小東和家長回去了,我也騎着自行車拖着疲憊的身子冒雨回到了宿舍,這時,我兒子和衣而臥,已經進入了夢鄉。雖然累,但我很滿足,因爲我付出了作爲一個老師能付出的對學生的愛。

如果老師的愛能成爲每個學生健康成長中心靈永恆的支點和動力,那麼我願意永遠成爲學生的支點和動力。

作爲教師,我我要用無限的責任來詮釋對事業的執著。20xx年下半年,我教九年級的歷史,面對全新的學科,面對學校領導的信任,面對九年級的全體學生,我別無選擇,只有用我的青春來擔負起這份責任。於是,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着教材,一次又一次地翻閱着資料,不厭其繁地批閱着作業;因爲我知道我肩上擔子的分量,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也不甘落在別人的後面。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果實,我很欣慰,又感壓力倍增。於是我在不斷學習,不斷專研,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績。

十幾年的教學裏,既有我成長的足跡、拼搏的汗水,更有我成功的喜悅。每當節日,一份份賀卡飛到我的身邊,一個個學生來到學校看望我的時候——我覺得這不就是我的價值嗎?這不就是我最大的人生快樂嗎?也許,我的稍顯淺薄的人生經歷還不能完全詮釋一個教師的真正價值,但是,我會用我對學生永遠的愛和責任來繼續詮釋下去,直到哪一天我真正成爲一個永遠的大海的兒子!

傳承演講稿 篇1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本週我們將迎來又一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傳承重陽文化,感恩常記心中 。

同學們,你們知道傳承重陽節文化的重要意義嗎?不少同學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九九重陽,因爲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19xx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爲“老人節”, 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此後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爲老人。尊敬老人,就是尊重未來的我們自己。話重陽,讓我們在感慨時間的飛逝的同時,再次激起心底深處綿綿的感恩親情。

曾幾何時,一曲《時間都去哪了》的歌曲唱響中華大地,“記憶中的小腳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愛交給他,只爲那一聲爸媽!”“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 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真的是這樣,當我們翻開昔日一張張的舊照片,會格外感慨萬千,一句句的歌詞唱出了一份悲傷和悔恨,是啊,我們在成長的時候我們何曾考慮過父母的在做什麼?他們有何感受?當我們習慣了父母的接送,習慣了父母的隨叫隨到;當我們習慣了對自己的父母吆三喝四,習慣了飯來張口,當我們習慣了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可曾想過,他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可曾想過他們已經慢慢變老,可曾想過在他們心頭最大的欣慰就是你的成長,最大的痛可能也是你。誰都希望有一個懂事,愛學習的孩子。同學們,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時光的長河裏,讓我們早一點理解父母,並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行動,讓父母更暢快的工作,更舒心地陪伴我們成長……

話重陽,念親恩,更讓我們分外惦記的是撫育和陪伴我們一路成長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爲自己的子女付出很多的心血和汗水,還要爲子女的子女繼續擔當一份額外的責任,操勞一輩子無怨無悔。在我們從小的記憶裏,留下了很多很多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相處中的點點滴滴溫馨的生活故事。有人說:“童年是一場夢,少年是一幅畫,青年是一首詩,壯年是一部小說,中年是一篇散文,而回首人生,老年是一部哲學和歷史,是一面旗幟,是一道風景……。”在過去的日子裏,老人們爲社會的進步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作出了無私的奉獻;爲家庭嘔心瀝血,任勞任怨,付出了他們的一切……因此在重陽節、老人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例如: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爲自己所做的一切;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爲他們着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主動和他們交流談心,傾聽他們的內心想法和對我們的期望;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要禮讓老人。當然,我們更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聽從他們的諄諄教導,做他們放心的好孩子,傳承好的家風。

感恩常記心中,感恩重在行動。本週是第9周,還有二週轉眼就是期會考試。讓我們發揚上週體育競賽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強,團結攜手,頑強拼搏,展現風采。其實這種精神就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體內,期待我們去激發自己的潛能,不管我們做什麼,我們都擁有一股精神動力,發自內心,堅持不懈,憑着這股動力前行時我們會發現,不管最後結果怎樣,我們都是快樂的,因爲我們奮鬥過,我們拼搏過,我們流下了汗水,讓別人知道了我們的努力,讓自己知道了自己的付出,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沒有遺憾,我對得起關心我愛護我一路成長的父母長輩、老師同學!

同學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人之幼”,在這天高雲淡、秋風颯爽的收穫季節,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讓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到尊老、愛老,傳承重陽文化,感恩常記心中。

傳承演講稿 篇2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國自古以來就倡導尊老愛幼、謙虛禮讓。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好家風,培育好家訓》。好的家風是一所學校,它是孩子行爲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它對孩子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教育,雖然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那又何談熱愛祖國和人民。下面讓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中國古代有名的孝心故事:《陸隴其,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趕考,得知父親去世消息,立刻赤足步行日夜兼程的往家趕。到了家裏,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臥。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爲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一天,一位老婦人狀告她的兒子不孝。陸隴其對老婦人說:“我還沒有侍從,你的兒子正好合適,如果找到合適人選,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就這樣,這位青年成了陸隴其的侍從。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老母門外,等母親起牀後,就照應着母親洗漱、吃早飯。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着,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飯菜。晚飯也是如此。只要有點空餘時間,就前來陪母親說笑。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藥煎藥,日夜守候在母親左右。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突然跪在陸隴其面前,淚流滿面,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討厭你的母親嗎?年輕人哭着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青年跟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還因爲孝順在鄉里聞名。

家風不僅是一個家族的性格特徵,也是一種家庭內部的道德規範。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不和諧,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

好家風是優良品質形成的關鍵,是良好習慣養成的基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就要同時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好家風。我們要從孝親敬老做起,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