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科學空氣教學工作反思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2W

空氣作爲一種動植物須臾不可缺少的物質,學生已經有所瞭解,那麼它含有哪些成分?下面是有國中科學空氣教學工作反思,歡迎參閱。

國中科學空氣教學工作反思
國中科學空氣教學工作反思範文1

首先回顧一下我上課的思路:本節課共有三個大環節:1、讓學生談以前對於空氣的認識和了解,完成氣泡圖的填寫;2、學生想出多種證據證明空氣確實存在於塑料袋中;3、空氣和水的比較,完成維恩圖的填寫。在第一個環節,讓學生談對空氣的認識和了解時,由於我給的時間少,對於學生的知識基礎瞭解不夠,本來以爲學生能夠填寫出來,結果彙報時學生都不願意舉手,對於空氣是什麼樣的、空氣的成分、與動植物的關係等幾個地方填寫出來後,其他的兩個空填不出來,在這裏我應該引領學生共同完成氣泡圖,並注意各氣泡之間的內在聯繫,結果太不沉着,缺乏隨機處理課堂的靈活性,把這個氣泡圖空着就進行下一個環節了。

遺憾之一。第二個環節讓學生捕捉空氣進而證明空氣存在,這個環節中爲了讓學生知道證據可以是感覺到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我特意設計了一個課件提示大家,感覺到什麼,看到了什麼能證明塑料袋中確實存在空氣,並提醒大家實驗中注意合作交流,注意了實驗品質的培養。在實驗中學生充分動手了,但是我的目標指向不明確,致使這個環節的有效性降低了。很多學生都在動手做遊戲了,拿着塑料袋玩或者在水裏兜水玩,把找證據拋在腦後了,雖然也找到了幾個證據,但我感覺這裏我的調控能力太差,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應該有度,我沒有控制好,學生在玩得時候都很有興致,但是一回答問題就都沉默了,除了反覆的那幾個組長在回答問題,其他同學的參與度很低,這也是這節課一個很失敗的地方。

遺憾之二。第三個環節比較空氣和水時,爲了讓學生明白,空氣雖然看不見,但是它可以通過一些現象,藉助很多事物知道它在流動,我每個小組準備了不同的東西,香水瓶、香、風車、扇子、泡泡器,讓學生通過動手知道這些東西在使用的過程中都能感覺到風或看到一些現象,從而知道空氣在流動。同時也和生活聯繫起來,解釋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噴灑殺蟲劑、空調暖氣的使用等都與空氣流動有關,藉助課件展示風的利用(發電),風的危害等,這裏我本想進行知識的拓展,可是又太過充分了,這個環節的時間過長,致使後面的填寫維恩圖環節沒有了時間,只能留作課下去作,可是課下的效果與課上的效果相去甚遠。

遺憾之三。教材的處理和時間的分配上都不太合理。遺憾之四。有效課堂的設計體現在:1、導課時,由學生憋氣的遊戲,讓學生知道我們周圍有空氣,揭示課題的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空氣對於我們的重要性,爲下面填寫氣泡圖做了鋪墊。認爲這樣設計既簡潔又利落,但是,實際的效果與想象的存在差距。2、實驗材料的準備。證明空氣確實存在於塑料袋中這個環節,準備了大頭針、細線和水,期望學生能動手想出更多的證據。怎樣知道空氣在流動環節,準備了多種多樣的東西,每個小組一種,讓學生感知空氣的流動,這樣既有了親身體會又舉出了多種現象,認爲能節約時間,可是實際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處理不當,費時較多。3、課堂上注意了學生語言表達和實驗中的合作交流,時時注意了學生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最後,懇請各位科學老師不吝賜教,對這堂課發表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將虛心接受,並衷心感謝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力求在各位老師們的指導中有所提高,不斷進步!

國中科學空氣教學工作反思範文2

本課希望通過系列活動,讓學生認同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能夠佔據空間。然後和水作比較,通過實驗發現用同樣大的力量壓縮空氣和水,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擴張,而水佔據空間的多少不會發生變化。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爲主體,留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激發興趣;讓學生在充分探究中,大膽探索,得出結論;讓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深入探究,張揚個性;讓學生運用實驗中得出的結論

延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

一、創設情境,點燃學生探究的火把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後者僅僅是方法和實驗過程,而提出問題則要找到問題的關鍵、要害。”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邊講邊演示的方式給同學們曾現了《烏鴉喝水》的故事,進而提出問題:“瓶子裏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水面爲什麼會上升?”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熱情,讓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了什麼叫佔據空間,是石子佔據了水的空間,所以水面上升了。緊接着我又出示了另外一個瓶子,讓學生去積極思考,能不能也把這個瓶子裏的水擠出來,用什麼方法。一系列情境的設置,學生的興致越來越高,而讓學生上來試一試,則把學生的熱情推向高潮,進而引導學生提出了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空氣佔據空間嗎?”

二、充分探究,給足學生動手的機會

《課標》指出:“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驗器材,並且能保證兩個同學一個小組,進行充分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去感受實驗的過程,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當學生充滿好奇地將一團紙塞入杯底,倒扣入水中,那種期待,那種新鮮感,那份激動的心情,寫滿在學生的臉上,“我們的紙沒溼!”學生實驗後的驚訝與興奮,和“我們的紙怎麼溼了?”一臉的疑惑與不甘,那都是學生能夠親手實驗,能夠充分探究後的寶貴發現。從這一實驗又緊扣着進入下一實驗,去探究“空氣佔據空間的變化”,學生的探究由老師扶着走,進而到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學生髮現了,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擴張,而水卻不能,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實驗的樂趣,也鍛鍊了他們動手的能力。如果這裏只是教師直接講,而並沒有讓他們親身實踐,學生是根本體會不到那種變化,更不會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充分地探究,讓學生獲得的豈止是科學知識……

三、平等對話,引學生奔赴真理天堂

在本課的兩次探究實驗中,並不是如老師所願的,所有的學生都能探究出正確的結論來,相反的,有一小部分學生對於實驗結果是存在異議的。比如說,在做杯子入水,杯底紙巾不溼實驗時,有些學生就說我們的紙溼了,而此時我也並沒有責怪學生操作有誤,或者粗暴地說他們做得不對,而是引導他們去思考:“爲什麼你們的紙會溼?而人家的沒有溼。”學生通過思考,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知道了,原來是自己的杯子沒有豎直倒扣入水中,而導致水事先流到了杯子裏,趕跑了裏面的空氣,所以紙溼了,如果豎直倒扣入水中,速度也比較快的話,水是流不進去的,進而知道是因爲空氣佔據了空間。在做第二個實驗時,出現的問題也是比較大的,有學生彙報說:向下壓活塞時,裝水的注射器能被壓下去,裝空氣的注射器不能被壓下去。實驗結果正好相反。很多小組聽了他們的彙報,都不贊同,也有的小組,贊同他們水是能夠被壓下去的,而我並沒有一票否決他們,而是鼓勵全班同學,再來做一次實驗,並且親自指導了彙報結果錯誤的小組,當他們再次實驗時,才發現了,是自己實驗操作的失誤和沒搞清對象才造成的。我鼓勵他們將現在實驗結果再向全班同學彙報一遍,並且引導他們分析了第一次實驗失敗的原因。在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中,老師引領着學生走向正確的科學探究之路,教學生分析實驗尋找失敗的原因,教學生不怕失敗,在反覆實驗中,得出真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實踐出真知”的至理名言,或許在這一堂科學課中,學生都能有所體會。科學探究本來就是在不斷地實驗與發現中才獲得真知的,給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交流平臺,以平等地態度對待他們,已朋友的身份引領他們,學生的探究會更深入,學生的科學素養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縱觀整節課,教學層次比較清楚,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也比較輕鬆而和活躍。但總覺得自己選的課文是最後第二課,前面跳開了很多課沒有上,學生很多知識和能力方面還是欠缺了點,自己的教學也不夠流暢,準備還不夠充分,在內容上還可再充實一點,讓學生能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國中科學空氣教學工作反思範文3

本課是對於空氣性質的繼續研討而展開的,空氣由於它比較特殊的狀態,即看不見也摸不着,那麼它是否會像固體,液體那樣也會佔據空間呢,是同學在生活中非常想去了解的問題。因此這堂課正好可以協助同學解決心中的疑問,整堂課同學都表示出了比較大的熱情,課堂氣氛比較的活躍,每個同學都能開動腦筋,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整堂課中有兩個重要的結論:1空氣是會佔據空間的。2空氣佔據空間的大小是會變化的。爲了使同學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這些觀點,讓同學通過自身親手實驗來驗證。前一個實驗是在老師的慢慢引導下完成的,老師應作到循循善誘,從同學的原有思維動身,一步一步的去啓發同學的思維,最終使同學探索到正確的實驗方法。老師的職責和使命是做一個擺渡者,使同學的思維有所前進和跨躍,從不懂到懂,從不明白到明白。第二個實驗要求同學自身來探究,如何設計實驗,如何操作整個過程,以和會得出怎樣的結論,讓同學慢慢脫離老師的指導,學會獨立的探究和實驗。使同學明白科學探究必需要注重過程,注重同學的“體驗”,同學只有在參與探究過程中去深刻體驗勝利,體驗失敗,體驗合作,體驗質疑,體驗挑戰,才幹真正探究了科學,即使自身的探索失敗了,對同學來說,也是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同樣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使他們懂得了探究的過程是漫長和艱苦的,使同學體會到“原來任何科學結論的得出都要經歷很多失敗,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同學考慮“壓縮空氣的性質在生活中的運用”,這局部內容有助於培養同學的發散性思維,而且讓同學懂得舉一反三,學會如何靈活的運用知識。學會將所學的知識與自身的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從而使同學更好的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增強了學習的慾望,在某種程度上也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 。

在整個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在準備這堂課的時候我比較精心的設計了每一個細節,甚至同學會有怎樣的回答我都試圖預設,希望同學依照我設計的思維模式開展學習。上完課後我才發現,其實,課堂上同學的思維活動是非常活躍的,有很多奇特的想法,有些是老師無法預料到的。老師的作用應該是如何指導同學從內心深處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而不是用老師的思維模式去框住同學的思想。我也體會到小朋友的思維是活躍的,無拘無束的,當我們給他們提供適宜的條件,就會迸發出絢麗的火花,我們教師應該是助燃劑,所以肯定要求老師自身有非常豐富的知識,才幹使課堂成爲生長智慧、施展才氣的沃土。所以課堂中同學應自主探究,親歷整個科學的過程,只有這樣,整個課堂纔有很強大的生命力,才幹看見小朋友們最精彩的智慧之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