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開學第一課作文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6W

2019年的《開學第一課》於9月1日晚8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今年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下面是由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國中開學第一課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到您!

國中開學第一課作文3篇

國中開學第一課作文一

長征精神的來源: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後,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江西革命根據地,準備與二、六軍團會合,沿途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兵力損失過半。12月,黎平會議後,紅軍改變會合計劃,向貴州腹地進發。1935年1月,紅軍攻打婁山關,佔領遵義城,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會後,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開始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作鬥爭,左路軍走過人跡罕至的草地。隨後,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攻克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到達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中央紅軍長征結束。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寧地區會師,紅軍長征結束。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續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衆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

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

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精神力量。

長征精神的現階段意義: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範。縱觀整個長征的過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戰鬥勝利的取得,都無不體現出中國紅軍將士“大無畏”,不怕艱難困苦,永久堅持的精神。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鬥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裏,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鬥”的革命樂章。

長征是充滿着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飢餓乾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兇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只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

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精神動力。然而,有些黨員認爲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講艱苦奮鬥了,因此貪圖安逸、追求享樂,講排揚、擺闊氣,生活高標準、工作低要求,特別是有少數黨員領導幹部過着紙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墜入了違法犯罪的深淵,如果這種現象任其不斷擴大和蔓延,勢必嚴重侵蝕黨的肌體,破壞黨羣關係。所以,在新的形勢下,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艱苦奮鬥作風不能丟。

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是共產黨人崇高的追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前輩在井岡山如果不發揚以門板當牀、稻草做被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長征路上如果不發揚爬雪山過草地、嚼草根吃樹皮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在延安如果不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艱苦奮鬥作風,就難以取得抗戰勝利;當年如果我們共產黨人沒有艱苦奮鬥、勇於勝利的精神,就難以實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革命理想。同樣,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仍然要靠艱苦奮鬥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並不斷豐富艱苦奮鬥的內涵,將崇高理想與現實工作統一起來,使之不斷地與時俱進。

缺乏憂患意識,就沒有遠見卓識,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就會驚慌失措、陷入被動,甚至導致事業的失敗。對於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來說,憂患意識是成熟的表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被歷史反覆證明的真理。

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國中開學第一課作文二

從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反圍剿的徹底失敗開始,從領導們決定保存實力進行一次特別的大轉移開始,70年的光輝歲月,我們贏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取得了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成功與綜合國力的提升;近百年的歷史,默默的流淌着,卻向世人證明這當年那驚心動魄的偉大轉移,留給我們世間最爲寶貴的財富——長征精神!

也許從某種意義上,長征及其精神對我們來說,更似一段神話,一個傳奇,但卻是現實歷史中一段真實的旋律。旋律有着它自身的無比氣魄與驚心動人,也擁有這屬於它自身的靈魂。一切皆讓世人震撼,於是神話便以真實的韻律告訴着靈魂的真諦: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實事求是、勇往直前、團結拼搏及其樂無窮的樂觀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民族的偉大財富寶藏,是我們得以生存、發展、強大及克服一切艱苦磨難的必備精神品德,也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五千多年的原因之一!

我們值得去欽佩靈魂的存在,它是一種十分能戰鬥、一往無前、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先驅們還着崇高的信念,堅定革命必定勝利的信心,在湘江戰役、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等一系列戰役中,用行動顯示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境界。我們面對着先驅們的訴說,除了用華美的語言去傳送外,剩下的就必須踏踏實實的將自己融入自己的世界裏,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就在每一刻的奮進過程裏,我們都要具備這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及崇高的信仰,敢於拼搏、勇於拼搏、善於去拼搏,並在其中擁有水那至柔之美,滴水穿石般不捨的毅力,以至來奮鬥在自己存在的每一角落、每一時刻。

我們值得去欽佩靈魂的存在,它也是一種戰天鬥地、其樂無窮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所有的一切都屬於已逝的歲月,唯有時光老人的步伐、歷史中的文字描述能傾述那屬於過去的樂章,於是我們也許已經無法體會出當年的志士們對革命勝利那無限般堅定的信仰以及志士們在那樣的情況與形勢下所懷的無比樂觀的態度,甚至於志士們也許都沒有想到他們腳下的旋律給歷史、給我們留下了一段多麼令人振奮的故事。再大的挫折與困難,再嚴峻的考驗與險阻,對於志士們談笑而去;而其中某一瞬間的一個堅定微笑、一個沉着的眼神、一根火柴、一個蘋果都是他們樂觀的一面。情已至此,我們不得不爲之感動,面對一切的困難與問題,需要去解決,去領略克服它們是成功的喜悅,則就需要高昂的激情與進取的樂觀主義精神。

我們值得去欽佩靈魂的存在,它還是一種講團結、萬衆一心、團結拼搏的革命集體主義精神。面對着緊迫的形勢,在物資十分缺乏的情況下,先驅們走過了那一望無際,情景飄渺的草原,爬上了那危險重重、寒風凜冽的雪山,他們勝利了;剩下的是他們已帶走的回憶和留給我們可歌可泣的故事。這所有的一切在一起傳唱着其中具有的偉大而祥和的團結精神,而那些爲了大家、爲了集體甚至於可以犧牲自己生命的光榮事蹟就在敘述着志士們無比團結、頑強抗敵的精神品德,也正因爲有了這一切,志士們才擁有了長征的勝利。團結才能勝利。而那句“團結就是力量”被人類、社會以及自然界所無數次證明,我們發展至今,歸功於勞動,不過那是有團結的勞動,這是人類的真諦。我們必須繼承這種團結合作精神,這種拼搏精神,爲此才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時代,永不落後。

長征精神,作爲長征的靈魂,爲我們所欽佩,我們也應當具有它,並去謳歌它,也讓世人、後人明白,我們的先驅們當年創造了怎樣的奇蹟,又留給了我們及世界怎樣的精神財富。從某個角度去追溯,當年的那些艱苦行進的紅軍戰士們可能都沒有想到,他們從一開始便受世人矚目,而外國也開始重新瞭解中國,改變了以往的觀念;這寫出了一部鮮明的中國民族史,是整個世界的財富,也成爲了當代偉大社會的政治試驗。所有這一切似乎在闡述着:長征精神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

已逝的歲月向世人展示了長征精神,它是偉大的,它帶來了已擁有的成功與發展;未來的輝煌就進一步發揚長征精神,它屬於每一個時代,它也會讓時代在它上面留下不可磨滅的記號;而現在的我們,則應該繼承長征精神去創造,去謳歌,以便留給後人;而我則相信,歲月的流逝將鑑證着這一切!

國中開學第一課作文三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着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種挑戰,是一種更爲長期、更爲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並非那麼艱難,那麼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週年。想那七十年前,工農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翻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道道水,行程兩萬餘里,陸續到達陝北,終於完成了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大會師,爲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長征精神的形成:長征精神的形成絕非偶然。它而是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做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在紅軍廣大官兵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磨礪而成的。

任何一支軍隊的精神特質,都深深根植於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理想、信念、情操、氣節、風格、作風等,就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文化傳統的體現和昇華。中國工農紅軍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長征途中他們時時處處銘記國家民族的大義,牢記勞苦羣衆的疾苦和訴求。紅軍長征正值中華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人自覺肩負起歷史責任,率先高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並把這種深厚凝重的民族大義轉化爲紅軍指戰員不畏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英勇行動。長征精神所體現的這種爲民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正是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折不撓、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展現。

長征精神的啓示:紅軍長征雖已成爲過去,但長征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輝歷史,爲我們留下了極爲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我們今天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有着許多重要啓示。

第一,黨的正確領導是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毛澤東在總結長征經驗時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長征勝利的歷史經驗昭示我們,無論過去搞革命還是現在搞建設和改革,都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領導權威,這是我們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前提。

第二,艱苦奮鬥是戰勝一切困難的重要法寶。艱苦奮鬥,玉汝於成。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萬里長征留給後人的一個重要啓示。可以說,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史。

第三,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長征是一曲團結協作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風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現了數不清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感人故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偉大而艱鉅的事業,同樣離不開團結協作精神。

第四,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牢固根基。人民羣衆的大力支持和擁護,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項建設事業不斷髮展的穩固基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中,我們必須始終踐行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保持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爲人民謀利益。

實事求是地說,長征,是我們黨和軍隊,由於一錯再錯的錯誤路線的領導,迫於嚴酷形勢的一次無奈的戰略大轉移。“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主力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這是老紅軍蕭華同志所創作的《長征組歌》裏對中央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時的悲壯寫照。但是,正是在這個戰略大轉移的過程中,一次次失敗的教訓和血的事實,使我們的黨和軍隊認清了錯誤路線的本質和危害,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銳目光洞察形勢,用他那軍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揮紅軍,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終於到達了陝北,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也使中國革命走向了一個新的起點,從此踏上了勝利的坦途。

在長征勝利以後的歲月裏,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着中國人民前赴後繼,用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又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苦鬥爭,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長征,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改革開放的今天。而在堅苦卓絕的長征過程中所形成的長征精神,正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輝煌勝利的強大精神保證。

歲月悠悠,轉瞬已經七十年過去了。當年那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依靠着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實現共產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讓全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軍隊,已經成爲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國家武裝力量,成爲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師。撫今追昔,讓我們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於天”,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正因爲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我們的紅軍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勝利的可靠保證!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說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現在,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祖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千變萬變,人民羣衆的理想和信念沒有變,對黨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沒有變。人民羣衆渴望革命老傳統、老作風的迴歸,期盼着革命老前輩爲之奮鬥的目標早日實現的願望沒有變。

隨着時光的流逝,老一輩紅軍戰士大都作古,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卻留存了下來,成爲了我們黨,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現在,在我們的黨內,特別是在一些領導幹部中,很有一些人對長征精神,對老紅軍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對革命的老傳統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於肆無忌憚地糟蹋這些寶貴財富,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誰褻瀆了紅軍的精神和信仰,誰就是人民的敗類,就是人民的罪人!

現在,我們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爲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爲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着新的長征。而長征精神必將爲激勵和教育全黨、全國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新的長征中實現我們的最終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