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哲理文章:你不要下跪,請吞下十管芥末醬再說對不起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6W

1.“如果不是爲了普及9年義務教育,我寧願將孩子留在家裏,至少我可以保護他不遭受虐待”

經典哲理文章:你不要下跪,請吞下十管芥末醬再說對不起

過去,我們會將教師尊稱爲先生,對老師的敬重,已經昇華到了道德崇拜的層面上,大衆的潛意識裏,老師不僅能給學生傳道授業,還是學生追求崇高理想的引路者,領航人。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某些暴力老師,卻成了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的隱性劊子手,全國各地,近年來頻繁有老師體罰和虐待學生的新聞出現。

早在20xx年的一年間,網上就列出了來自全國的9起虐童事件,其中有河北某幼兒園老師給孩子喂安眠藥的;山西某幼兒園老師連扇兒童幾十個耳光,黑龍江某幼兒園一天之內連續毆打2歲半兒童四次,浙江某幼兒園老師將兒童的雙耳提起,險些致孩子耳聾……

而就在本月初,南京市棲霞區一名家長通過媒體投訴稱,3歲的兒子近來身上總有傷痕。後家長通過調取幼兒園內監控錄像發現,自己兒子與同班一女生髮生爭執後,被一名身穿紅色上衣的幼師叫到跟前。

畫面顯示,這名幼師突然伸出左手,一把將男童推倒,男童站起來後,紅衣幼師多次對男童實施拖拽和踢打等行爲,此外,現場另外兩名幼師並未上前阻攔。

今年1月,鄭州某幼兒園大班內,二十多名孩子均遭受過同一名老師的毆打,恐嚇和虐待。最嚴重的,被老師脫光衣服毆打,還有孩子被老師拿着利器往皮膚上戳。

今年5月,一則延吉市進學國小教師毆打學生的視頻,在延吉市學生家長中流傳,該視頻清晰完整的記錄了一名老師對其學生進行痛打的全過程。

我有朋友看完這類新聞,第一感受,是心在流血,第二感受,是腿在發軟。因爲他的孩子現在兩歲,明年九月就將面臨入園的問題。

“如果不是爲了普及9年義務教育,我寧願將孩子留在家裏,至少我可以保護他不遭受虐待”朋友說。

我相信,當這樣虐待以及體罰的新聞不斷傳出,全社會所有家長的心,都會有被撕裂的感覺,在本該爲世界上最安全,最溫暖的去處,卻隱藏着人性巨大的黑暗和危險!

2. 爲何國內虐童事件,頻頻在幼兒園發生?

我們都知道,幼教工作在義務教育範圍之外,也因此與其他層級的老師相比,幼師的資質更容易被大家忽略。

而就孩子的發展來說,進入幼兒園,就是他們踏入社會的第一步。離開父母,進入陌生環境,幾乎所有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如果有幸遇到有責任心和愛心的老師,那麼孩子對環境的適應將會變得更快,對老師的信任將會緩解對父母的思念,孩子因此就能順利的度過從家庭到學校的焦慮期。

然而,如果不幸遇到缺乏耐心和責任心的幼師,那麼他們的內心就將雪上加霜,一來要承受來自新環境的不適應感,二來要面對來自老師的冷待甚至暴力,並且由於表達能力有限,即使每日回到家裏,父母也很難察覺孩子所遭受的一切。

因此,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一個好的幼師,或將承擔起他們初入社會,替代父母的重要角色!

在很多國家,啓蒙老師被認爲是最需要嚴格挑選的老師,在日本,幼師和國小老師的選拔最爲嚴格,在學歷和道德品行的要求甚至比大學老師還要高,理由是孩子在成長初期,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建設,需要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去保護和引領,不然無論學習了多少文化知識,也無法彌補他們受到過的心理創傷。

然而,在我國,由於對幼師的篩選不言,對老師道德品行的考察空白,導致幼師行業嚴重良莠不齊。

有些老師自己沒有孩子,有些老師在拿到資格證書後匆匆上崗,有些偏遠地區的私立幼兒園,老師甚至根本沒有經過任何培訓,憑藉關係就搖身一變,成了幼兒園老師。

可想而知,他們從未把教師當成崇高的事業,而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工作的道具,亦或自己的私有物品,甚至是疲勞後的情緒宣泄對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教育,首先應該落實在品德上,如果品德壞了,學再多都毫無意義。

然而,當老師的品德從高尚走到了卑劣,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去相信社會,構建自身良好的品德?

3. 老師的人格,或將影響孩子們的未來

近幾年,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承擔着來自教育的巨大壓力,有人說,21世紀,最難做的是家長,最辛苦的是孩子,最捉摸不透的,是老師。

爲了配合孩子更好的發展,家長們願意拼盡全力,斥巨資買學區房,花大量時間陪孩子進補習班,帶孩子旅遊增長見識,除此之外,已經有很多家長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願意擠時間去上家長課堂,通過修繕自己,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孩子獲得安全感和價值感。

可是,從來沒有哪位家長或者組織對學校和老師做出此類要求,因爲我們都深信老師是高尚的,是人格完善的,是富有愛心的。

過去,我曾不斷聽到這樣一句話:孩子的問題,都是來自於家庭,所以家長必須爲孩子的一切問題負責。

然而在學習心理學以後,我知道造成心靈創傷的風險無處不在,他既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社會,同樣可以來源於學校。

霸凌和虐待,如同病毒,可能潛藏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對於年幼尚需要陪伴的孩子來說,學校和家庭,可能是最主要的發生地。

可是,當父母在不斷覺醒和進步的同時,我們卻無法獲知有哪些機構或者老師在爲自己的行爲和心理做反思和學習。

今日視頻的虐童事件裏,老師從最初的矢口否認,到真相揭露後的跪地求饒,讓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醜陋與黑暗,雖然這些老師被罷免和離職,但與孩子們所受的創傷相比,簡直輕如鴻毛不值一提。

我們都知道,人格經由童年構建,而童年裏,所有的經歷和創傷都可能印刻在孩子們的生命裏。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裏,人類的需求分五個層級:第一是安全需要,第二是生理需要,第三是自尊需要,第四是歸屬感的需要,第五纔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就虐童事件來說,孩子們已經失去了幾層的需要,首先是被恐嚇毆打,失去了安全感,其次是不給換尿布,未滿足生理的需要,第三是當衆脫褲子,傷害了自尊心,第四是將孩子當成發泄工具,讓孩子毫無歸屬感。

我很難想象,孩子在被剝奪了這四種需要以後,要如何通過漫長的修復,來進行自我成長,最終去完成他自我實現的最高需要。

因此,我們誠摯的呼籲,此次虐童事件最終的結果,不僅僅是攜程網的幼兒園被取締了,相關老師被懲罰開除了,而是希望通過此次惡性事件,引起全社會所有老師和幼兒園的重視和反思,讓老師在具備從教資格的同時,同樣具備健全的人格,給孩子們以保護和尊重,讓他們在安全溫暖的環境裏,健康的長大。

本文作者: 週週,多家媒體簽約作者,終身學習的媽媽,擅長親子教育,婚姻情感的文章。

微信公衆號: 週週的茶話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