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的傳統音樂文化:江陽放歌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4W

原標題:【原創】讓課程瀰漫鄉土音樂的芬芳

瀘州的傳統音樂文化:江陽放歌

江陽放歌—彙集鄉音鄉情

作爲一個地道的本地人,自小就浸淫於這裏的鄉土文化之中,枕着酒歌入睡,叫賣音樂中長大,川江號子中成長。長大後成爲了一名音樂教師,從90年代開始,筆者多次到瀘州區縣採風,收集本地民歌,在王正中、趙德明、何開明、李乾南、曾令熊、康斯棋等區縣文化館老師的幫助下,收集到了古藺花燈、合江縣的福寶之聲、瀘縣民歌選集、納溪民歌精選等,涵蓋了四縣三區的各種民歌(船工號子、擡共號子、薅秧山歌、馬兒燈、牛牛燈、花燈、蓮槍舞,以及瀘州各區縣的音樂文化工作者們創作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歌曲),其中的《攆野貓》、《不唱山歌不開懷》、《畫眉叫》、《解歌》、《爬海歌》等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曾令雄老師的帶領下,到納溪區一個非常偏僻的鄉鎮,找到了生活在那裏的民歌手,雖然年齡很大了,但他們演唱的原汁原味的納溪民歌依然那麼美妙動聽,感動和驚異於他們的音樂智慧和歌喉,我想,這樣的音樂應該傳承下去,在這樣的傳承中我能做點什麼呢?

瞭解了更多的瀘州本土音樂文化,面對那些讓追星族、流行音樂感染的同學們,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本土豐富的的音樂文化介紹給學生

這樣的契機很快來了。我校根據自己的辦學思想,在全面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積極投身新一輪課改。在深化課程改革的進程中,以校本課程開發爲突破口,以現代校園文化建設爲切入點,大力開發“本土化、實用性”的校本教材。於是,我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和實地採風的感受,開始了校本教材的編寫, 20xx年11月,筆者將多年的採風心得和本地音樂文化工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收集作品和原創作品,彙編成冊,以本校的校歌和原創音樂以及校四縣三區各爲一個單元,編著出版了校本教材《江陽放歌》,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書號ISNB 7-80135-709-4,這是瀘州市第一本有正式刊號的校本教材,首次把本土音樂作爲教材進入校園,把瀘州當地的酒歌、納溪的山歌、古藺的花燈等本土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和自己的原創歌曲融於高中音樂欣賞教學。通過幾年的本土音樂課堂欣賞教學實踐,(在使用了9年後,進行了修訂再版,結合近幾年筆者的音樂實踐活動,20xx年8月,校本教材《江陽放歌》修訂版正式在學校音樂教學中使用,並於20xx年12月獲得四川省校園成果建設一等獎。

修訂成書後,將原有的八個單元擴展爲十個單元,將原本的一單元“香樟林的旋律”分解爲“鳳凰鍾靈—校歌篇”和“香樟林的旋律—校園篇”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收錄進新校歌,不同時期的四首校歌形成一個完整的校歌篇,“香樟林的旋律—校園篇”則拓展爲筆者的原創歌曲和學校“星河藝術團”等社團內容,在“水北曰陽—江陽篇”裏,延伸拓展了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瀘州河”川劇,增加“風過瀘州帶酒香—酒歌篇”,使其更加完善。

該校本教材共分十個單元,按瀘州地域分成七個單元,加上收錄本校不同時期校歌的校歌篇、風過瀘州帶酒香---酒歌篇、筆者原創音樂實踐創作的校園篇,拓展了合江儺戲,納溪夜郎古國等內容,使其更加完善。

1、鳳凰鍾靈(校歌篇)。收錄了瀘州二中自建立百餘年來不同時期的四首校歌。

2、香樟林的旋律(校園篇)。收錄了筆者近幾年來三十餘首音樂實踐作品,其中有描寫瀘州酒、瀘州景、瀘州人文歷史的《雨醉風香》,描寫分水紙傘的《一把油紙傘》等歌頌家鄉的原創歌曲。

3、風過瀘州帶酒香(酒歌篇)。提到瀘州的本土音樂文化,一定有瀘州的酒文化、酒歌,該篇收錄了瀘州幾首比較有名的酒歌,如《醉美瀘州》、《1573美名傳四方》,在該篇中重點介紹了瀘州的酒歌文化及其它民族的酒歌:藏族酒歌、蒙古族酒歌、苗族酒歌、彝族酒歌等,讓學生在認識瞭解瀘州酒、瀘州酒歌的同時,瞭解不同民族之間酒文化的不同之處。

4、水北曰陽(江陽篇)。主要收錄了描寫江陽曆史、人和事的音樂,如電視風光片《話說江陽》主題歌《江陽好》,《一曲頌歌龍透關》等,該篇在欣賞江陽美景的同時,引導學生欣賞四川民歌《川江號子》、瀘州民歌《梔子花兒開》,讓學生了解四川民歌、瀘州民歌。

5、彩龍飛天(瀘縣篇)。重點收集了極具瀘州特色的本地民歌《薅秧歌》、《蜞蛙歌》、《螃蟹歌》,在該篇的延伸與拓展還收錄了瀘州傳統叫賣音樂,讓學生了解認識原汁原味的瀘州本土音樂文化。

6、野貓攆上寧夏川(納溪篇)。收集了納溪民歌《攆野貓》、《這山沒有那山高》等,讓學生了解和欣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納溪民歌——滾板山歌。

7、長江彎處是合江(合江篇)。本篇收錄了《荔枝頌》、《福寶河情歌》,在學生了解合江特產荔枝的同時,瞭解到當地歷史悠久的民間戲劇——合江儺舞,又稱儺戲。

8、天寬地闊龍馬潭(龍馬潭篇)。本篇用《兩江情》等歌曲,重點介紹了兩江融匯的龍馬潭和川南勝地九獅山。

9.多情的永寧河(敘永篇)。本篇重點介紹逐水而居的永寧人如何唱響《苗嶺飛歌》,吹響蘆笙和苗族姑娘一起歡度踩山節。

10、赤水河的思念(古藺篇)。本篇重點介紹釀育中國名酒郎酒的赤水河畔的古藺花燈,讓學生認識這個像一位迷人的少女、長在深閨人未訓,名不經傳、鮮爲國人所知的南方“二人轉”。

當今社會,人們對本土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本土民間音樂文化開發與利用的投入也逐漸增加,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與挖掘,越來越得到了社會的重視。很多有識人士指出:民間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應該是全民性的理解和承傳,是要喚醒民衆對自己擁有和傳承的民間文化的自識、自覺。爲此,傳承民間文化,應從中國小教育入手,要在中國小生中普及民間音樂文化知識,作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應當義不容辭的擔此重任。筆者根據我校開發的校本教材《江陽放歌》,設計了《 《鳳凰鍾靈》、《鄉土的芳香》——民歌賞析等課例。

作者:荷葉田田

公衆號:田田的行走之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