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美文:與世沉浮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1W

本站:作者發表了自己深刻而獨到的見解,用犀利的筆觸揭示了美與醜,富與貧,清高與沉淪背後人性的光芒。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與世沉浮》。

感悟人生美文:與世沉浮

我想了想,如果我身邊有個像老王一樣把我當家人,而關係又不是很親密的朋友,我願意接受他的善意,但實在是不會給予他同等的溫暖。

就像醜陋的鐘樓怪人卡西莫多,縱然心靈再美,又有誰將之當成親人、愛人?老王出生卑賤又生不逢時,還長了一張可怕的臉,而人的本能就是疏遠醜陋的事物,親近美麗的事物,實在怪不得楊絳的疏離給他帶來傷害。

可楊絳感到愧怍不安,她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我覺得是因爲楊絳一家原來和老王相處得不好不壞,一方想着親近,一方想着拉開距離,但倒也和和睦睦,她甚至還頗爲好心地拿自家並不充裕的錢救濟一下老王。也許她自己也覺得她們一家雖遭受迫害卻仍關心底層百姓的精神很可貴,可老王死前一天去找她算是託付“遺產”時,她卻避之不及。她對老王的印象和對話都充斥着沉鬱、壓抑和尷尬。就這樣,老王對人世最後一點期待、溫情與留戀都被楊絳扼殺了,他大概也沒想到生命即將終結處,楊絳竟然還要和自己保持距離。楊絳愧怍的,是自己的那番言行讓老王不能安息。

老王死去十多天都沒人轉告楊絳,直到她親自找上門。老王的同院老李甚至還挺有“閒情雅緻”地譏諷她,“就是到您哪兒的第二天”——死的。這話說的,就好像是楊絳害死了老王一樣,而楊絳可能也是因爲李老頭兒的話作祟而反思自己的。她把老王的死歸咎到自己身上,歸咎到自己的膽小怯懦和不由自主的疏離上,以此來懺悔。

至於那個將自己降爲“貨物”的老先生就是錢鍾書,楊絳卻選擇用隱晦虛構的方式落筆,是因爲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事事用錢打點老王、幫助老王剝奪了他作爲窮人的最後的尊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楊絳是站在文人清高的位置上俯視老王的,即使她本意是善。而這份善意會因爲兩者的階級地位懸殊發生微妙的轉變,到了老王心裏,他會覺得在楊絳眼裏,自己的所作所爲都是爲了獲得報酬。他在接過楊絳給他的錢的時候,會暗自面紅,覺得自己可恥,覺得自己在楊絳一家面前擡不起頭來,他永遠無法得到這家人的認可,認可自己是他們家的一份子。自始至終,老王都只被當成一個車伕,僅此而已。那他的心裏活動如此豐富,爲什麼不爲了尊嚴和雙方的差距而拒絕這些錢?是因爲他真的缺錢,沒有人會因爲所謂的骨氣這些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而和目前最需要的東西——錢過不去,這正是他最悲哀的地方,我不知道楊絳有沒有因此而惡意地猜想過,老王的那句“你還有錢嗎”其實是欲拒還迎。

他要和生活對抗,在貧苦中掙扎,還渴望得到愛與平視,像朵浮萍一樣地在這個世界上沉沉浮浮,漂泊不定,結局也必然和浮萍無二——在風吹浪打下碎爲齏粉。不過老王還是有着他的小幸運的。很多人一生克己而活,但到死都被人誤解,沒有人願意去想他的結局是不是由於苦衷,是不是該把慘烈改成壯烈,只是嗤笑着一筆帶過。不是人人都能被衆人銘記,不是人人都能被載入史冊。但好在還有楊絳記着他,在悼念,在懺悔。

那個時代的人,不管他們地樂觀豁達地自以爲幸運,還是心懷愧疚地愧對對方,都只是時代的縮影,映射了所有人命運的沉浮——文革時卑賤如泥,劫難後猛獸般的反撲。他們與世沉浮,休慼與共,有人選擇糊里糊塗地過去,有人選擇清醒地洞察,去發現劫難後,人心未泯的光。

公衆號:看得見的作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