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教案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6W

課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教案

授課班級:

課型:導入新課

教學內容: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了理解並識記實踐及其基本形式,理解並識記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然學生正確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並能運用該知識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從而重視實踐的作用,避免忽視實踐的重要性而空談認識,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實踐的含義及其特點、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教學難點:準確把握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教學策略: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方法從學生對成語紙上談兵的認識入手,導入實踐對認識的重要性,進而開始新課。教學過程中力求啓發式教學,師生互動,將教師的講,學生的談、議、思、練等活動結合起來。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來自曲阜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09級行政管理一班的馮剛剛,今天將由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下一章,

第八章 認識和實踐 (板書)

這一張主要來介紹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主要知識點有實踐的含義、特點、基本形式,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和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我們說,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實踐的觀點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因此我們要深刻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就必須瞭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實踐的科學規定,掌握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那麼我們來一起學習

第一節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板書)

下面來看一下

一、實踐及其基本形式 (板書)

(師)在開始新課之前,我想問一下大家,大家都聽說過“紙上談兵”這個故事吧,有沒有同學可以起來簡單的說一下?

(生)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爲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師)好,那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啓示呢?哪位同學願意回答一下?

(生)

那我們今天就帶着這個問題開始我們的新課,我相信在學完之後同學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個故事會有很多啓示的。那我們首先來看

(一)實踐的含義 (板書)

(師)在這裏我想問一下同學們,大家是怎樣理解實踐的,大家認爲實踐是什麼呢?

(生)

(師)看來同學們對實踐的認識是不同的,同樣,在歷史上許多哲學家對實踐的理解和解釋也各不相同。比如主觀唯心主義者把實踐看作是思想活動,如我國明代的哲學家王陽明就把行歸入知;客觀唯心主義者把實踐看成是一種精神活動;而舊唯物主義者費爾巴哈則認爲實踐只是個人的生活實踐,是一種類似生物適應環境的活動……

大家說他們理解的對不對啊?

(生)

(師)那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怎樣認識實踐的。我相信大家在學習完這部分內容之後也會很清楚的明白以上那幾位哲學家錯在哪裏。

大家看一下課本,一起說一下,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爲,

實踐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它包含兩層含義:

1.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有目的的活動,與其它動物消極適應自然的本能活動有着根本的區別。

2.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事物的活動,它必然引起客觀對象的變化。

強調:人類特有、有目的; 舉例:猩猩剪草

改造客觀事物、引起變化。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是實踐活動嗎

我們說,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它包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

改造自然 如工人做工,農民種田

主觀——客觀——改造客觀世界

改造社會 如新民主主義革命

總之,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但注意,我們前面講過,並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

以上就是我們講的實踐的含義,那通過我們的學習,我們對實踐的含義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理解,

實踐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它包含兩層含義:

1.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有目的的活動,與其它動物消極適應自然的本能活動有着根本的區別。

2.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事物的活動,它必然引起客觀對象的變化。

那麼通過我們對實踐含義的認識和把握,同學們能從中找出實踐有哪些主要的特點嗎?

(生)客觀性、能動性、社會性歷史性

(師)看來同學們對實踐的含義把握的很好,那我們再來一起看一下,

(二)實踐的主要特點 (板書)

第一,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活動,也就是客觀性。

我們該怎樣理解實踐的客觀性呢?我們可以從實踐的基本要素、實踐的結果和實踐的客觀條件三方面來看。

首先,從實踐的基本要素看,實踐的主體是人,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而人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實踐是客觀的。從實踐的對象看,實踐的對象是自然界和社會,而自然界和社會都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東西。從實踐的手段看,工具和其他設備適可感知的物質性東西。實踐的主體、對象和手段的客觀性決定了實踐的客觀性。

其次,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實踐的結果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再次,從實踐的客觀條件來看,實踐的水平、廣度、深度和發展的過程,都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客觀規律的支配。在這裏我給大家舉一個“萬戶飛天”的例子,相信大家以前也聽說過,故事說,

約當14世紀之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官職爲萬戶,但其姓名沒有明文記載,因此後人也把他叫做萬戶了,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隻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他的目標是月亮……”

(師)大家說,萬戶能飛到月球上去嗎?

(生)不能。

(師)爲什麼啊,是不是因爲當時要想飛到月球上去要受到自然科學發展,火箭製造等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啊,而如果是今天,萬戶坐着阿波羅11號就能飛抵月球了,所以說時間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客觀規律的支配,實踐是同人們的主觀認識活動相區別的客觀物質活動。

我們來看實踐的第二個特點

第二,時間簡史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的活動。也就是能動性。

實踐是在意識指導下的有目的的能動的活動,這是實踐與動物純粹適應自然界的本能活動根本區別。人在行動之前會有明確的目的和方案,然後才能運用手段去改造客觀世界,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猩猩剪草的例子,猩猩在剪草之前沒有自己的目的或方案,其行爲只不過是經過人類的訓練而形成的行爲的固化。

我們再來看實踐的第三個特點

第三,實踐是社會的歷史的活動。也就是社會性歷史性 。

我們先來看一下社會性。我們說實踐不是孤立的個人的活動,而是處於一定社會會關係中的人所進行的社會活動。

在這裏,我們說,爲什麼孤立的個人活動不是實踐活動?什麼是孤立?孤立是跟其他人類實踐活動沒有任何聯繫的活動。那世界上存不存在孤立的活動呢?我們說,世界是普遍聯繫的,不存在孤立的活動,所以說實踐不是孤立的個人的活動。

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必須以團體、社會爲單位,在一定的經濟關係、政治關係中進行。

我國的發展能離開其他國家嗎?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家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共同解決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健康、平穩、快速的發展,而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也是導致我國逐漸走向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再來看一下歷史性。實踐是歷史的活動,它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髮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無限過程。同時,實踐具有歷史繼承性和歷史的侷限性。

我們再來看一下萬戶飛天這個例子。人們在萬戶飛天的基礎上吸取經驗教訓,慢慢的發展到現代的火箭,宇宙飛船,空間站,這是不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的一個從低到高的過程啊?而萬戶之所以失敗則在於歷史的侷限性,而從萬戶飛天到現代的火箭,宇宙飛船,空間站,則體現了歷史的繼承性。

我們緊接着來看一下

(三)實踐的基本形式 (板書)

我們說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概括起來講實踐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和科學實驗。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生產實踐。

第一,生產實踐。(板書)下面我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大家把這一段看看,看一下這一段主要講了幾個內容啊?這一段主要講了兩個內容,一是什麼是生產實踐,二是生產實踐的重要性。我們說生產實踐是處理自然與人類社會關係的活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大家說課本上是從哪幾點來說明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的?主要是三點。

首先,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生存的前提和發展的基礎。我們說,人們只有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實踐活動進而食能果腹衣能蔽體了,才能解決生存和發展啊,所以說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生存的前提和發展的基礎。

其次,生產實踐活動是人類從事其他實踐活動的基礎。離開了生產實踐,其他一切實踐活動都無從談起。我國春秋時期管仲有言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們只有糧倉都滿了衣食無憂了纔開始關注禮節榮辱問題啊,所以說生產實踐活動是人類從事其他實踐活動的基礎。我們再來看第三個。

第三,生產實踐決定着各種社會關係的形成和發展。人們在生產實踐中,不僅要了解自然界、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同時也要逐步瞭解人與人的關係。比如,在遠古時代,人們進行簡單的漁獵、農業耕作來維持生計,婚姻狀況是沒有倫理可言的,但隨着生產的發展進步,人們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不斷加深,婚姻關係不斷髮展,人們纔開始注重倫理,由此可見,生產實踐決定着各種社會關係的形成和發展,同時,生產實踐也是人類意識的基本來源。

第二,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板書)

這一段首先介紹了人類進行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的原因。有兩點,我們來看一下,第一,人們改造自然界的社會實踐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進行的,要保證生產實踐的順利進行,就需要處理社會關係。第二,他被生產實踐所決定,又反過來作用於生產實踐。例子

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包括五個方面,有處理個人和他人的關係,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調整和變革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而在不同的時期社會關係的表現也不同。在階級社會人與人的關係主要表現爲階級鬥爭,而在社會主義社會主要表現爲改革。這讓我想起了十年文革。我們說,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後,主要矛盾已經不是階級鬥爭了,爲此中共八大認爲,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而在1958年廬山會議之後,中央政府又錯誤地以階級鬥爭爲綱,最終導致了十年文革,國家動盪,人心惶惶。而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以鄧小平爲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平穩、健康、快速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每一階段的社會關係就顯得很重要了。

第三,科學實驗。(板書)科學實驗室在前兩個基礎之上分化和發展起來的新的實踐形式。科學實驗就是以一定的科學知識爲指導,按照一定的目的,運用特殊的設施和手段,去探索事物規律性的活動。而正是因爲其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探索事物規律性的活動,所以科學實驗又具有嘗試性、探索性和創新性的特點。雖然其是新發展起來的,但是它的作用卻越來越重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通過科學實驗創立科學理論,用以指導人們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如阿基米德發現槓桿原理,牛頓發現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另一方面,有科學實驗中獲得應用性成果,直接用於物質生產中。比如愛迪生髮明瞭電燈,諾貝爾發明了烈性炸藥。

以上就是我們說的實踐的三種主要表現形式。那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接着來看一下。首先來看一下這三者總的關係:既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又相互獨立,各有特點和規律不能相互替代。具體地說,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對生產的發展和人們的認識有着重要的影響,科學實驗對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人類認識的深化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板書)

我們說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主要表現在產生、發展、結果和檢驗四個方面來說,分別是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我們先來看第一個。

(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客觀世界中哪些事物成爲人們認識的對象,是實踐的需要和水平決定的,實踐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們就關注什麼問題,它們也就成了認識的對象。我想問一下大家,我們這裏有沒有農村的同學?我們父母從事農業生產,是不是每天晚上都要關注一下天氣預報啊,爲什麼要看天氣預報啊,是不是天氣情況事關這幾天的勞作啊,而天氣預報的出現正是由於人類需要特別是以前農業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

第二,認識是在變革客觀對象的實踐中產生的。人們在實踐中要通過感覺器官同客觀事物相接觸,逐步認識事物的各種現象。同時人們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變革客觀事物,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講到這裏,我又想起一個成語,“閉門造車”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吧,如果我們不與外界交流,關起門來搞建設、求發展,不同客觀事物相接觸,大家說能造出車來嗎?我國曆史上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嗎正是由於當時不和外國交往,認識不到歷史發展的潮流,最終成爲我國衰敗的原因之一。

(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講,分別是新課題,新經驗,新手段和思維、認識能力。

第一,實踐不斷爲認識的發展提出新課題。在實踐過程中,矛盾不斷產生,問題不斷涌現,這就推動着人們去從事新的探索和研究,從而形成新的知識和理論。在這裏我舉一個軍事上的例子吧,大家裏面肯定有軍事迷、發燒友吧,我想問一下,世界上航空母艦最多的國家是哪個,而之前我國沒有一艘航母,這樣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美國是不是可以憑藉強大的航母戰鬥羣威懾中國,比如說中國解放臺灣,美國就派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公然武力干涉中國內政,阻礙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而正因爲中國處於軍事戰略上的相對劣勢這一新問題,推動着科研人員探索和研究,中國怎樣才能扭轉被動的局面呢?當然中國一方面研製航母,另一方面,最近據美國專家稱中國正在東風-21導彈的基礎上研製可有效打擊美國航母的反艦彈道導彈。而正是這一研究,我們在此領域形成了新的知識和理論。

第二,實踐不斷爲認識的發展提供新經驗。

實踐的每一發展都爲認識的發展積累新材料,提供新經驗,人們不斷整理概括這些新材料新經驗,就使的認識的水平不斷的提高和深化。比如近代中國,封建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探索救亡圖存的實踐活動都失敗了,而同時正是在此實踐的基礎上,仁人志士們總結經驗教訓,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並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第三,實踐不斷爲認識的發展提供新手段。大家說如果我們肉眼來觀察天體的運行能行嗎?我們是不是要靠天文望遠鏡啊,同樣觀察細胞的結構我們需要用到顯微鏡。所以說,認識客觀事物,不能僅僅依靠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接觸事物,而必須藉助於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先進工具和技術手段,比如說天文望遠鏡,顯微鏡,雷達,衛星,這些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日益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幫助人們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觀世界,促進了認識的發展。

第四,實踐不斷鍛鍊和提高人類的思維和認識能力。這個大家好理解吧,比如我們如果要去藍翔技校去學習汽修,而如果我們只是學習關於汽車發動機構造的理論而不親身實踐,我們能學會嗎?只有我們結合所學理論親身實踐,才能提高技能,學到真東西。

也就是說,只有我們在實踐中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才逐步變得更聰明,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再從結果的角度看一下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的第三個表現。

(三)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科研人員研究外太空的目的就在於對外太空進行探索,造福人類。正是在外太空的認識的基礎上人類才能探月,才能建立空間站;再如人類認識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爲了更好的開展實踐,利用規律爲人類造福。比如說人們認識到植樹造林對於保持水土有着重要作用,進而禁止濫砍濫伐,在長江黃河中上游大量植樹造林,保持水土,防止河流下游河牀擡高從而水患頻頻。

所以我們說,人類認識世界的目的不僅在於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爲了改造世界,爲人類創造生存和發展的各種條件,而人類在實踐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認識,又反過來指導實踐,爲實踐服務,這也是認識的真正目的。

(四)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正如我們剛開始上課時提到的紙上談兵的例子,如果趙括真能在戰場上帶領秦軍運用自己的兵法知識大敗秦軍,這就說明趙括有着高超的軍事才能,而如果只會空談而沒有真正的本領,與秦軍一戰則證明了趙括認識的錯誤。

我們說,認識正確與否,認識本身無法做出判斷,只能有實踐來確定。經過實踐的檢驗,錯誤的認識得到糾正,正確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因此,正確的認識是同客觀事物相符合的認識。

好,以上就是我們要講的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的四個表現,我們從產生、發展、結果和檢驗三個方面來講的,分別是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我再帶領大家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

還有一點時間,我們來看一下前面留的一個小思考題。

王陽明認爲實踐是一種思想活動,錯在哪?

答:我們說實踐必須引起客觀對象的改變,而如果是思想活動,能不能以你客觀對象的改變啊?不能。我們說農民耕地,在腦子裏想一下地就耕好了嗎?所以說王陽明的認識是錯的。

黑格爾認爲實踐是一種精神活動,錯在哪?

答:實踐是人們有目的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

費爾巴哈認爲實踐只是個人的生活實踐,是一種類似生物適應環境的活動,錯在哪?

答:實踐是人們有目的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實踐的能動性使得實踐與動物純粹適應自然界的本能活動有着本質的區別。

今天我們就上到這裏,下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