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心得體會-中國精神和中國夢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5W

在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 平主席全面闡釋了中國夢的實質內涵、實現路徑、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習近 平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

中國夢心得體會-中國精神和中國夢大綱

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中國精神支撐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民族復興道路上不懈探索並將繼續支撐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

愛國、自強支撐了中華民族“雄關漫道真如鐵”的過去

沒有精神支撐,一個人就難以自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難以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回顧歷史,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之所以能夠數度挽狂瀾於存亡之際,靠的就是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近代以來,愛國主義成爲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的重要精神力量,愛國主義支撐了孫中山爲代表的近代國人對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夢想的執著追求。“五四”運動後,在愛國主義旗幟下,中華民族挺起了錚錚脊樑,鑄成了一座座民族救亡的精神豐碑。

愛國主義成爲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激勵中華民族追求中國夢的動力源泉,重溫悲壯輝煌的近代歷史,面對當前世界文化的相互激盪,我們只有繼續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全民族的力量,才能形成推動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中華民族精神中的“自強”精神,同樣支撐了中華民族的百年追夢,從1840年起,中華民族經過百餘年的努力,憑着自己的力量和自強精神,趕走了侵略者,洗刷了民族恥辱,建立了新中國,擺脫了任人擺佈的命運,並以一個偉大民族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中國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把一窮二白的舊中國改造成了日益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自強”已成爲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改革創新支撐着中華民族“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現在

改革創新始終是激勵我們追求中國夢的重要精神力量,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時代精神,是當代中國人的重要思想觀念、價值取向。

實際上,改革創新早在近代就開始成爲一種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一直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這百餘年曆史,就是一部交織着救亡圖存和改革創新的民族命運交響曲。

經過100多年的積澱,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澱,改革創新已深深融入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有力地推動了中國人的追夢歷程。30多年前,中國人揣着自己的夢想,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爲支撐,從農村改革入手,“殺出一條血路”創立了深圳等一批特區,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造就了今天的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民族文化不斷豐富。

儘管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平臺上,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但仍然面臨許多的困難和挑戰,進一步改革創新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唯一途徑。

站在新的起點,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改革的難度將更大。我們更需繼續發揚改革創新精神,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尋找實現中國夢的新方法、新路徑。

高度自信將支撐中華民族“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未來

自信是繼續前行的前提條件。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來自歷史和現實的成就,100多年的奮鬥與成就讓我們自信,30多年來的輝煌實踐更讓我們高度自信。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中國道路是歷史的必然選擇,90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輝煌成就,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

這條道路已經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將來也必定會帶來更大的成功,它也是中華民族實現自己夢想的必由之路。理論是道路的昇華。作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充分彰顯了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的中國精神,系統地回答了當代中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只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科學、正確的行動指南具有高度的自信,才能夠使中國夢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制度自信源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制度自信來源於比較。

面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彰顯了巨大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災等重大災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再次得到體現;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更讓全世界爲之驚歎。

只要我們堅持以“中國精神”做支撐,長風破浪,繼續前行,中國夢離我們就不會太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