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這片熱土上有這麼一羣年輕人,他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他們逐漸成長爲農村工作的能手,農民羣衆的幫手,發展致富的好手,他們在鋪就絢麗多彩的村官之路上,譜寫着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十八大徵文——情灑熱土

他們就是新時代的大學生村官。

時代賦予了他們這個響亮的名字。

走進大學生村官這個羣體,你會認識一位位普普通通的青年,他們的質樸,他們的平凡,他們的激情、他們的故事,會令你的心爲之所動。

走進大學生村官,你會讀懂一顆顆坦蕩無私的心靈,他們的熱情,他們的追求,他們的奉獻、他們的赤誠,會令你的心怦然作響。

永遠的“鄉下人”

他們本可以在畢業後某一份清閒的工作,過過舒適的城市生活,但執拗的他們卻在爲自己描繪着一張五彩繽紛的藍圖——紮根基層,服務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幹一番事業。2008年改革開放30年後的初秋,這羣人以大學生村官的身份登上了農村的舞臺,人們習慣的認爲,大學生村官是一種拾遺補缺、代人受過的臨時工。面對村民懷疑、擔憂和鼓勵的道道目光,大學生村官用自身的實踐給出了答案:

“年輕人,我家的獨生子女戶領補助呢,幫忙寫一下證明、填填表格吧?”;“姑娘,孩子的戶口上錯了,還得再寫個證明呀”;“糧食直補款蓋章了還需要簽字嗎?”;“往鎮政府報街巷硬化方案再改一改,然後送到鎮政府辦公室” ……雖是些小事,卻在平凡中忙碌着,成長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誰不向往,誰不追求?青春年華的大學生村官那能例外?可一旦面對村民乞求的目光,面對貧窮落後的山莊,他們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在利與義的考驗面前,他們取義而忘利;在去與留的抉擇中毅然選擇了後者,立志做一名永遠的山裏人,永遠的“鄉下人”。

一片真情灑熱土

雖說改革開放已經30年多年了,但山裏人的腳步仍有些遲緩。這裏的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雙腳泥,挑水來回兩三裏,村通水泥路還沒有完全解決,能喝上自來水更是村民們夢寐以求的事情。當村民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這些實際問題的時候,他們分明感受到了鄉親們對自己的信任與接納,同時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面對鄉親們的託付,他們該如何去努力工作?

他們通過建立起民情民意調查員、政策法規宣傳員、民情糾紛調解員、遠程教育操作員、駐村科技特派員、羣衆事物代辦員、弱勢羣體救助員、產業發展引路員“八大員” 來更好的鍛鍊自己,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他們積極主動加入到農村安全飲水、村級組織陣地建設、體育文化場所建設、街巷硬化、環境整治工作隊伍中參加勞動;爲使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有一個全面的瞭解,親自挨家挨戶發放宣傳資料並作耐心講解,積極投入到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繳費工作之中;爲了改變農村單一的經濟結構,率先垂範,把荒坡發展爲乾果林,變泊池爲養魚場,蔬菜食用菌大棚建在了了荒地上,親自創業帶領鄉親致富;有的整理製作村民電子檔案、負責農廉建設,實現辦公電子化;有的負責播放黨建工作中的遠程教育宣傳片;有的協助各級單位將文化知識、科技應用、環保信息、政策法規送到農民身邊……;親身實踐了安全生產、護林防火、人口普查、民情民意走訪等活動。如今,村民告別了晴天的滿天飛灰和雨天的泥濘,道路全部完成了硬化,村裏產業結構有了調整,新建了黨員活動中心、文化體育場所和農家書屋等,看到村民們憨厚的微笑,聽到村民們熱誠的問候,多了和村民接觸的機會,自己更加熱愛這片土地了。

來源地址:

共2頁,當前第1頁12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