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京中國小青年教師大型調查報告:“園丁情結”對衝“職業壓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W

張悅是北京某國小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她的qq簽名是:“1個和40個。”

關於北京中國小青年教師大型調查報告:“園丁情結”對衝“職業壓

1和40可以大致描述出張悅的生活輪廓。

白天,對於班裏的40個孩子來說,張悅是那1個地地道道的“頭兒”,她要統領他們在學校的全部生活,還要保證他們的安全。

下午放學,當把每個孩子送到家長手上時,家長們總是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她,對於這些孩子背後的40個家庭來說,她揹負着40份“希望”。

到了晚上,張悅從面對40個人變成了面對1個人。她還是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媽媽。跟所有的媽媽一樣,她要爲孩子的晚飯操心,還要專門拿出時間花在孩子的學習上。

雖然剛剛步入而立之年,但張悅常常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她知道要想更好地面對那40個孩子和家庭,她還要讀更多的書、還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她也知道要想更好地面對自己的那1個孩子,她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至少晚飯不能經常吃速凍食品。

張悅是北京中國小青年教師中極爲普通的一員。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XX年底,北京市普通中學和國小35週歲以下專任教師共有47926人。

那麼,張悅這1名青年老師與那4萬多名老師的生活狀態是否相似呢?北京的年輕中國小教師究竟是什麼樣的?

XX年前後,共青團北京市委成立北京青年1%抽樣調查課題組,對北京市普通中學和國小35週歲以下47926名專任教師進行了調查。

本次調查採用分層整羣抽樣的原則進行取樣,16個區縣總計發放問卷2396份。以16個區縣爲單位,每個區縣抽樣的總量即爲中國小青年專任教師人數5%的總數。爲確保取樣全面,在確定全市抽樣總數、各區縣抽樣總數的基礎上,按照各區縣不同學校類型隨機抽取學校發放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244份,有效樣本量總計2244個。

課題組發佈的調查報告中的描述和分析主要基於本次大調研的樣本數據,同時也結合了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的XX~XX學年度北京教育事業發展統計概況。

工作是青年教師壓力的主要來源 但62%的教師仍喜愛這個職業

調查顯示,近六成的受訪教師表示壓力大,其中43.8%表示“壓力較大”,13.1%表示“壓力非常大”。

具體來說,調查顯示,46.5%的受訪教師表示,工作是其主要壓力來源。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北京教育正在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基本清晰。現在改革的成敗與效果與一線教師的關係已經越來越密切了,而方案設計得再完美也需要由具體的操作者實現。不少教師的壓力就源於此,“就拿減負來說,以前我可以通過讓學生練習來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也可以通過練習來迅速找到學生在知識掌握上存在的問題。”張悅說,現在市教委對作業量有了明確的規定,雖然批改作業的量小了,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這個壓力遠比多判幾份作業大得多。

調研顯示,對於這樣的壓力,有些教師處於承受極限的邊緣。調查中,11.5%的受訪教師表示不太能承受,1.1%的受訪教師表示根本承受不了。

雖然工作是讓青年教師產生壓力的最大原因,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對這份工作的喜愛,調查顯示62.0%的受訪教師表示喜愛這項工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調查同時顯示,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隨着年齡的增加也在降低。可以看出,隨着教齡的增加,教師的職業倦怠日益凸顯出來,需要引起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

朋友圈=同事+家人 青年教師的社交圈較爲封閉

調查顯示,在中國小青年教師羣體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訪者沒有參加任何組織羣體,而那些參加了組織羣體的受訪者中,有44.6%的受訪教師從不參加活動,36.0%的受訪教師表示偶爾參加活動。這表明,絕大多數青年教師日常不參加組織羣體的活動。

那麼他們的日常生活怎麼過呢?

調研報告稱,58%的受訪者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其中每天工作10小時的爲27.6%,11小時以上的爲17.8%。“我每天早上6點半就離開家了,而晚上一般在18點之後到家。”張悅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一直以來被譽爲“園丁”和“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羣體都是奉獻精神的代表,在年輕一代的教師身上仍然能看到這種精神。

那麼,離開學校後這些青年教師都做些什麼呢?

調查顯示,一半(50.5%)的受訪者會在工作以外的時間上網,還有近三成的人會“帶小孩/教育子女”(29.7%)、看電視(29.3%),“睡覺”(25.9%)和“做家務”(20.7%)的也不少。

課題組認爲,無論受訪者只做其中的一項還是做其中的幾項,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青年教師是比較“宅”的,他們下班之後的活動主要是在家中完成的。

同時,調查還顯示,在遇到困難或緊急情況時,他們的“援手”也多是身邊人,“家人及親戚”給予的幫助最大,比例超過3/4(75.8%),其次爲朋友(12.4%)和同學(5.6%)。由此,可以推知,北京的這些年輕教師們不僅比較宅,而且他們的“朋友圈”也不寬泛,青年教師通過實體組織進行社會交往的頻率較低,而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交互較爲緊密。

“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活動主線,再加上熟人構成的朋友圈,可以說,中國小青年教師的日常生活是較爲封閉的。

隨着網絡的發展,現代人的生活空間往往要分成“線下”和“線上”,中國小青年教師羣體也不例外。

調查顯示,受訪教師中,每天上網時間在0.5~2個小時的最爲集中,比例佔61.4%。他們中有1/3(33.3%)會在朋友圈裏疏緩情緒。有41.3%的受訪教師有過在博客、論壇中所發文章或帖子被大量轉載或回帖的經歷,24.0%有過在微博中評論社會現象或社會事件吸引大量網友關注的經歷;7.7%的受訪教師表示自己製作的視頻被大量下載或瀏覽。

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社會交往相對封閉的青年教師,在網絡中相對更加活躍些,他們往往會積極表達態度,且能夠用公共行爲準則進行自我約束,具有一定的網絡影響力。

教師羣體充滿正能量 超八成相信“奮鬥成就人生”

雖然不少青年教師抱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累”、“壓力大”,但其實,他們的內心還是充滿正能量的。

調查顯示,84.1%的受訪者對“奮鬥成就人生”的觀點持同意或非常同意態度,74.6%的受訪者對“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的觀點持同意或非常同意態度。在調查中,僅有不足1/4(24.9%)的人對收入滿意,但仍有61.6%的受訪教師表示“如果待遇會進一步提高,願意繼續從事教育工作”;有17%的受訪教師表示熱愛這項工作,工作是一種享受,願作爲終身職業工作下去。可見,即便該羣體的收入滿意率較低,但大部分受訪者對教師這一職業有較爲深厚的情感。這也表現在他們跟學生的日常互動上。調查顯示,有39.1%的受訪教師表示每天至少與1名學生交流,47.6%的受訪教師表示每週至少與1名學生交流。同時,有73.7%的受訪教師表示是在課間休息時或課後與學生聊天;12.6%的受訪教師表示是專門找時間與學生溝通。這說明,中國小青年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他們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非常頻繁,顯著高於高校青年教師等其他羣體。

面對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大多數的教師的態度也是非常積極的。58.2%的受訪教師表示接受過系統培訓,主動適應改革;34.7%的受訪教師表示迫切需要學習,怕不適應改革。對於城鎮教師是否願意調動到農村學校進行工作,有39.2%的受訪教師表示願意;對於未來職業發展,有74.3%的受訪教師表示是加強學科專業化學習,成爲學科骨幹和帶頭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