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調查報告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6W
本文目錄2019年扶貧調查報告扶貧工作調查報告整村扶貧推進情況調查報告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要點和主任會議安排, 8月25日,縣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傑,副主任任建新帶領部分常委會委員組成調查組,在縣政府辦公室及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對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組現場察看了花林寺鎮衛家崗村委會、香菇種植大戶等扶貧項目建設情況,走訪了花林寺鎮木瓜鋪村、高樓村部分扶貧搬遷戶。在查看現場的基礎上召開了由相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了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的工作情況彙報,調查組成員就如何進一步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現將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扶貧調查報告3篇

一、基本評價

近年來,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相關部門把深入推進扶貧開發作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作爲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有效載體,作爲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縮小發展差距的重要舉措,認真履職,紮實工作,全縣貧困人口比XX年減少了1.2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2%,年均減少貧困人口XX餘人,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以增加收入爲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爲帶動貧困農民增收致富的抓手,每年安排100多萬元財政扶貧資金,支持貧困農戶大力發展食用菌、果、茶等特色產業。在扶持洋坪鎮馬渡河柑橘示範區等5個產業扶貧示範區建設的基礎上,今年又全面啓動了6個村的產業扶貧示範村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柑橘基地4萬多畝,茶葉2萬餘畝,食用菌發展規模達到1.1億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6家(規模以上1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85家,3.65萬餘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XX年末,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6880元,比XX年增長了2.07倍,年均增長15.7%,產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有效帶動了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二)以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堅持以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爲主,以設施建設、“一建三改”、安全飲水等工程建設爲重點,着力推進重點貧困村和老區村的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建設。XX年來,已完成了30個村的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480公里,累計投入2.1億元解決了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興建末級渠240公里,完成曉坪等7座水庫除險加固,完成了農網完善化建設任務,累計新建沼氣池達9560口。按照“政府引導、羣衆自願”的原則,堅持與農村殘疾人危房改造相結合,與自然災害造成的危房戶改造相結合的方式,對居住 “三不通”的貧困農戶穩步實施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農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4300戶,完成扶貧搬遷408戶1489人,完成生態移民315人,90%的移民搬遷戶基本實現脫貧,達到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三)以人力資源開發爲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堅持把實施“雨露計劃”培訓作爲提高貧困農民的整體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的有效載體,有效整合“陽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積極推進貧困農民參與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提升貧困農民的勞動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XX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雨露計劃”培訓1500多人,累計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00多場次,培訓貧困農民3萬多人,轉移安置就業1400人,全縣通過培訓後外出務工人數達4萬餘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訓促轉移、以轉移就業促增收”扶貧新模式。

(四)以滿足貧困人口需求爲重點,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水平。通過大力實施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貧困學生救助、廣播電視村村通、醫療救助和“三下鄉”等項目建設,貧困地區和老區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快速發展,貧困人口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縣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改擴建工程,新建農家書屋110個、村廣播室102個,新建、改造村級組織活動陣地87個;新建、改造2家縣級醫院、7個鄉鎮衛生院和45個村衛生室,縣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8%,因病返貧現象得到緩解。積極推進了“兩項制度”對接,無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和特別困難貧困人口基本納入低保,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惠及貧困人口。自XX年來,全縣共投入4億多元用於保障改善民生,累計有5790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9.86萬人參加社會保險,累計救濟救助困難羣衆9500人次。

(五)以社會扶貧爲重點,不斷增強扶貧開發合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幫扶的原則,積極組織開展縣直單位駐村幫扶活動和“百企反哺”活動。全縣縣直單位每年爲貧困村、貧困戶興辦實事500多件,捐贈和爭取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建立結對幫扶基地100多個,建立農家書屋40多個,累計向貧困村捐贈各類書刊5萬餘冊。累計有50家民營企業支持貧困村建設,爲貧困村捐資捐物折款500多萬元。扶貧開發工作的紮實推進,有效改善了幹羣、黨羣關係,營造了全社會參與、支持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

調查組在充分肯定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所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認爲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二是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差。三是扶貧開發的任務越來越重。四是扶貧開發爭取資金難度越來越大等。

二、相關建議

爲深入推進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調查組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扶貧工作的認識。要認真宣傳、貫徹、落實《湖北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XX-2020年)》,充分認識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扶貧開發工作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中認真謀劃,擺在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盤考慮。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進一步強化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改進和優化政策扶持機制、工作運行機制和社會幫扶機制,創新完善扶貧方式,確保扶貧規劃的順利實現。

(二)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計劃。要根據國家、省市扶貧綱要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計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有效推進。要加大全縣貧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貧困人口的現狀、需求、脫貧路徑,爲扶貧計劃推進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城鎮農村統籌規劃,各鄉鎮、村要結合縣域總體規劃因地制宜,作出具體扶貧規劃,做到上下銜接協調推進。

(三)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要以“雨露計劃”爲載體,進一步豐富形式、拓寬渠道,不斷創新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相關部門、鄉鎮、村居的工作積極性。要把扶貧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種渠道的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能素質、就業素質、文化素質,充分調動扶貧對象自主脫貧的積極性。

(四)進一步提高產業化扶貧效果。要堅持把扶持貧困村和貧困羣衆發展壯大增收產業,作爲實現開發式扶貧的着力點,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羣衆收入,從根本上使貧困人口走出困境脫貧致富。要鞏固現有產業化建設成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產技能,指導扶貧對象加強產業管理,發揮產業脫貧效益。

(五)進一步拓展開發式扶貧資金渠道。要進一步加大對上爭取的力度,打好遠安不列入整體對外開放縣和比照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牌,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要認真總結資金捆綁扶貧的好做法、好經驗,整合各類資源投入到重點貧困村,用於推進重點村項目建設。要繼續開展社會扶貧,調動方方面面的扶貧幫扶積極性。要不斷增加財政投入,嚴格扶貧資金管理,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營造良好的對上爭取環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地貢獻。

扶貧工作調查報告2019年扶貧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xx”扶貧工作

XX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縣扶貧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xx大、xx大及國家、省、市扶貧開發工作戰略思路,緊緊圍繞《全省扶貧開發綱要》、全縣“xx”扶貧開發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突出以扶貧開發重點村整村推進爲主體,以產業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爲兩翼的“一體兩翼”扶貧開發新思路,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紮實開展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扶貧工作完成情況

“xx”以來,我縣扶貧開發認真貫徹落實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方針政策,外爭項目、內抓管理,按照“一體兩翼”扶貧開發思路,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使我縣貧困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村貧困現象得到了緩解,有力地推動了脫貧致富的進程。三年來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667.5萬元,其中省級投入8372.5萬元,市級投入1045萬元,羣衆投勞折資達3564.2萬元。

1、整村推進。“xx”期間,計劃完成省級整村推進285個。目前,省下達234個,已實施完成163個,正在實施71個;市級配套和市級部門掛鉤實施完成33個。196個整村推進,共投入財政資金2900萬元,完成羣衆投勞折資1245萬元。

2、易地扶貧開發。按照“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的原則,共實施完成易地搬遷安置685戶3050人,其中財政易地搬遷安置560戶2500人,國債易地集中安置123戶550人,共投入財政資金1525萬元,其中國債資金275萬元。

3、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培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爲主導,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3200人,其中基地職業技能培訓1200人,短期引導性培訓XX人,共投入培訓資金110萬元。

4、科技產業扶貧。緊緊圍繞縣委、縣人民政府大力發展旅遊、礦產、水電、畜牧、生物資源開發五大支柱產業的發展思路,科學選擇項目。完成戰河鄉 5000頭肉牛養殖基地建設,**縣高原犛牛特色資源開發項目,爛泥箐鄉XX畝脫毒洋芋種植示範基地和西川鄉4000畝核桃標準化種植項目,共投入財政資金200萬元。

5、農村民居、安居項目。完成安居工程1436戶,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500戶。共投入扶貧資金1200萬元。極大改善了貧困羣衆的居住條件。

6、信貸扶貧。積極與金融部門合作,利用信貸資金扶持發展種養殖業,促進羣衆增收。共發放扶貧貼息貸款1650萬元。

7、社會扶貧。積極動員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爭取在人才資金技術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實行縣級領導聯繫掛鉤到鄉,科級領導聯繫掛鉤到村委會,部門聯繫掛鉤到村民小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到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掛鉤幫扶制度。共累計投入各級各類幫扶項目50個,幫扶資金1450 萬元。

(二)主要做法

1、高強重視,加強領導。縣委、縣人民政府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爲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務來抓,認真貫徹中央、省、市扶貧方針、政策,切實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不斷充實和完善扶貧工作領導班子,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爲組長、縣長爲副組長、縣四套班子及各涉農部門主要領導爲成員的扶貧領導小組,各鄉村層層成立領導小組,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

2、精心組織,落實目標責任。爲把各類扶貧項目落到實處,縣與鄉簽訂了項目實施目標管理責任狀,鄉與村、村與農戶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並對目標管理進行量化考覈,考覈結果列入縣對鄉綜合考評重要內容。把扶貧工作開展得好與壞,作爲考覈提拔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明確任務,責任落實,精心組織,確保扶貧工作件件有人抓、有人管。

3、嚴格項目資金管理。嚴格按照中央、省、市扶貧項目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對項目資金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完成和資金的安全運行。

(1)項目管理。一是瞄準對象,科學規劃。根據先難後易的原則,深入鄉村調查研究,召開村民大會徵求羣衆意見,根據缺什麼補什麼優先解決羣衆最需要、最迫切、最困難的原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篩選項目,自下而上制定規劃項目。二是嚴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項目批覆後,縣鄉兩級通過電視、網站、政府公示欄等形式對項目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爲8個工作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對項目實施進度、投資情況、工程質量、資金到位情況進行公示。項目竣工後,設立標誌碑進行公示。做到了項目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後的公示,使項目資金接受社會及羣衆的監督。三是嚴格項目監督檢查。項目實施中,組織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多次到各項目點督促檢查項目實施情況。縣扶貧辦班子按南中北三個片區,定期或不定期對項目進行跟蹤督促檢查。四是加強項目後續管理。項目完成驗收後,及時進行移交,制定項目後續管理辦法,明確具體管護人,做到誰受益誰管護誰維修,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五是嚴格驗收制度。項目實施完成後,先由鄉村自查自驗,再由縣扶貧領導小組逐一對扶貧項目進行縣級驗收,最後報請市級驗收。要求縣鄉兩級驗收覆蓋率達100%。

(2)嚴格資金管理。一是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賬覈算,專款專用,封閉運行。二是嚴格撥款程序。根據項目實施進度按4:4:2進行撥付。資金撥付實行四級聯籤制(提出用款申請→分管領導→主要領導→紀委書記)。三是實行鄉財縣管鄉用,所有扶貧資金全部在財政直接支付,到戶資金一律實行一折通支付。鄉村不設扶貧項目資金戶。四是結合縣情,制定出臺了《**縣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暫行)》,確保資金到村到戶,規範安全。五是嚴格實行縣級報賬制。完善了資金縣級報賬回補制,每批次資金報賬由用款鄉提出申請,經縣扶貧辦審批後,由縣報賬中心按批覆項目資金補助標準審覈,報賬再回補剩餘資金。六是大宗物資進行招投標統一採購,嚴格管理。七是嚴格審計制度,項目完成後,要對項目資金進行審計,並形成審計意見書。八是每年組織紀委、監察、財政等部門對扶貧項目資金進行一至二次的檢查監督。

4、扶貧先扶智。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使項目區羣衆戶均有1人掌握1—2項農村適用技術。

5、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始終把農民羣衆作爲扶貧開發投入主體,廣泛動員羣衆參與扶貧工作,積極動員投工投勞。“xx”以來共累計投勞折資3564.2萬元,佔總投資的14%。

6、部門協作,整合資金。以整村推進爲平臺,按照“統一規劃、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有效整合各類資金。一是整合扶貧內部各項扶貧資金;二是整合外部門投入。

7、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在發揮羣衆積極參與扶貧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實行社會幫扶和掛鉤扶貧相結合的辦法,形成合力推進扶貧工作。

8、強化內部管理。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不斷加強幹部職工思想教育,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細化職責,落實責任。樹立創新理念,創新工作方法,促進扶貧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成效

扶貧開發投入資金明顯增加。XX年至XX年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667.5萬元,其中省級投入8372.5萬元,市級投入1045萬元,羣衆投勞折資達3564.2萬元。投入逐年增加。

貧困人口明顯減少。全縣貧困人口從XX年20.9萬人減少到XX年的18.4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減少2.42萬人,低收入人口減少0.5萬人。

貧困羣衆收入明顯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從XX年782元增加到XX年1614元,增加106.39%。

貧困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以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爲載體,着力改善貧困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在整村推進項目中完成農田建設2769畝;通電 89件,345.12km,解決用電困難56個村1265戶4535人;通路49件,23.34km,解決了34個村1947戶8627人通路困難;水利工程完成193個件,659.8km,個水池(窖)1199個,解決22050人23708頭(只)牲畜飲水困難,新增灌溉面積5003畝,改善灌溉面積 5222畝;1436戶6892人告別了祖祖輩輩居住的茅草房、杈杈房,2500戶居民住上安全抗震民房;易地安置685戶3050人達到了“搬得出,安得穩,能發展”的目標。

產業扶貧取得明顯進展。緊緊圍繞縣委、政府提出的五大支柱產業發展思路,結合村情、鄉情積極扶持特色種養業發展,共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20792畝,引進推廣優良畜種7290頭(匹、只)。

社會事業明顯進步。XX年以來實施農村學校危房改造,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羣衆就學難、就醫難等得到明顯緩解,羣衆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加強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全縣培訓8250人次,實施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3200 人,已轉移輸出3232人。

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認真做好扶貧工作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新建沼氣池105口,節柴竈605眼,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完成種植經濟林果20792畝,進一步增強了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整村扶貧推進情況調查報告2019年扶貧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縣鄉山城村實施整村推進的基本情況

鄉山城村位於縣東北部,距縣城19公里,地處腦山,海拔2700米,年降水量500毫米,自然災害頻繁,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XX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被省、地、縣列爲絕對貧困村。全村轄4個社,196戶、756人(男431人,女325人)勞動力430人,居住着漢、土、藏三個民族。全村耕地面積2151畝,人均耕地2.8畝,農作物主要以小麥、油菜、蠶豆、洋芋爲主,種植單一,正常年景小麥畝產250公斤,油菜150公斤、蠶豆100公斤,洋芋1500公斤。全村汽車1輛,農用車3輛,手扶拖拉機166臺,摩托車80輛,有馬、牛大牲畜122(頭、匹),豬490頭、羊30只。該村的黨支部、村委會、婦聯等基層組織健全,配備治保、調解、戶村隊,黨員21名,團員12名。村初小1所,教師2名,現有學生25名,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廣播電視覆蓋率100%。全村硬化道路4.6公里,交通便利,至

門源公路橫穿該村,農電改造全部結束。人口出生率12‰,96%的農戶參加了新型醫療合作。國家補助資金達到33188.4元,落實“兩免一補”資金919.1元,糧食直補資金215.20元。

年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在山城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投入67萬元,新建日光節能溫室100棟30畝,每戶1棟0.3畝,引進二元雜交母豬344頭,種公豬2頭,新建溫室豬圈87座,3480平米,每戶1座,40平米,新建人畜飲水井2眼。在省扶貧辦投入資金的同時,縣有關部門積極參與整村推進的工作,農業局投入22500元,配置太陽竈150臺;投入16.6萬元建立雜交油菜示範田1200畝、脫毒洋芋300畝,德國甜菜80畝、雞腿大蔥100畝;能源站投入23520元建沼氣池196座;財政部門投入17萬元新建國小教室160平米、圍牆240平米、校門1座;交通部門投入27.6萬元修村級硬化道路4.6公里;組織部門配套電教設施1套。

整村推進項目實施三年來,全村人均純收入由年的499元增長到年的2186元,年均增長112%。山城村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村莊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是羣衆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實施整村推進項目,不僅解決了羣衆吃飯穿衣問題,而且使78%的農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木結構房屋,現在家家都有電視,86%的人家有彩電,家家有手機,全村有無線座機40部,家家有存糧,戶戶有存款。二是村莊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實現了路通、電通,特別是村級硬化道路,結束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歷史,爲羣衆的出行帶來了方便。三是羣衆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開展勞動力培訓與轉移工作,建立農業科技入戶示範戶,共有30名人員參加了技能培訓,其中電焊工3名,沼氣3名,駕駛員4名,面匠20名,通過培訓實用技術,提高了打工人員的技能,增加了他們的收入,現在全村打工人員有80人,年收入近10萬元。四是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新建100座塑料大棚食用菌——雙孢菇種植和反季節蔬菜種植獲得成功,全村僅大棚一項收入就達到72萬元,戶均4000—5000元,有力地促進了羣衆增收。五是黨羣、幹羣關係進一步密切。通過實施整村推進,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促進羣衆增收和生產、生活條件的提高,融洽了黨羣、幹羣關係,凝聚了兩委班子戰鬥力和感召力,幹部威信得到提升,羣衆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社會治安明顯好轉,近兩年來全村沒有發生過一例偷盜尋釁鬧事、打架鬥毆、鄰里不和的事件。

二、山城村在整村推進工作中的幾個顯著特點

(一)領導高度重視。從省直各部門到縣直各單位都高度重視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省扶貧辦主要領導多次赴山城村調研,召開會議,部署工作,對各單位提出要求。海東行署派出工作組對整村推進工作進行具體指導。縣委、縣政府把整村推進作爲扶貧開發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加強部門協調,整合扶貧資源,廣泛發動羣衆,集中羣衆智慧,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突出“三個優先”的整村推進實施方案,即:優先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改善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優先發展農業結構調整,着力提高羣衆的增收門路,發展優勢產業,形成一村一品;優先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着力促進和諧發展。爲了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縣扶貧辦派出年富力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常年駐村抓整村推進工作。村兩委班子成立了整村推進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從組織上保證了整村推進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工作思路清晰。縣扶貧辦、鄉黨委確定瞭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調整結構,科技先行,集羣衆之智,解羣衆之貧的工作思路,按照整村推進工作必須當年起好步,兩年求發展,三年大變樣的發展規劃,組織實施了“四結合”、“五整合”(即:基礎設施建設與增收項目相結合;改善條件與提高人口素質相結合;農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化相結合;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結合,整合人力、財力、物資、信息、產業等資源)、全方位、多渠道整合社會扶貧資源的扶貧攻堅方案,廣泛開展了“四帶”、“五起來”活動(即:帶着感情去進村,帶着親情去農戶,帶着激情去蹲點,帶着熱情去扶貧;使道路硬化起來,房子磚木結構起來,村莊淨化起來,家畜家禽養起來,全村農戶積極性調動起來)。扶貧開發工作目標、任務、措施明確,既符合國家、省委、省政府的扶貧開發政策,又符合山城村的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組織措施得力。一是組織領導到位,責任到人。在村一級成立了由兩委會、婦聯及德高望重的老農組成的整村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對所有在本村的實施項目,經過羣衆討論確定,並在村務公開欄中公示,接受羣衆監督。在項目執行中給每戶發放明白卡,包括項目名稱、資金來源、投入多少、支出多少、剩餘多少等內容,使每個農戶都明白項目執行的全過程。二是整合資金,確保投入。把整合資金作爲實施整村推進的重中之重,堅持統籌規劃,整合資源,措施到戶,幫扶到村,受益到戶,綜合推進的原則,多層面、多渠道地整合資金。三是積極做好特殊羣體的幫扶工作。不搞平均主義,因戶、因人分門別類進行扶持。四是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對整村推進實施情況,縣扶貧辦組織人員定期、不定期檢查,村兩委會全程跟蹤,檢查項目實施的進展情況。

(四)注重後續管理。整村推進是一種新的扶貧方式,山城村在項目後續管理中,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一是成立以食用菌爲主的協會,給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二是採取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四級聯動機制,在雙孢菇最低保護價收購的基礎上,採取隨行就市,充分調動了種植農戶積極性。三是請進來、走出去。邀請中國科學院、省農科院專家、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種養業技術和病蟲防治,組織農戶到周邊地區學習先進管理方式和銷售經驗。四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每年舉辦3—4期實用技術培訓班,受訓人員達到1200人次。五是給每個農戶簽訂目標責任書,保證後續發展。六是積極爭取資金,委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製作菌種,免費提供給農戶、降低了生產成本。七是加大陽光工程和雨露計劃的培訓力度,鼓勵羣衆外出打工。八是引進新品種,擴大種植規模,全方位調整生產結構。九是依託優勢資源,樹立品牌意識。

三、山城村整村推進工作中的幾點啓示

啓示一:提高認識,是實施整村推進的前提。整村推進是國務院確定的“一體兩翼”扶貧開發的重點工作,在省政府確定的整村推進“三通”、“三有”的目標中,既有經濟指標,也有社會精神文明方面的指標;既有村級的任務,也有進村入戶的任務。對整村推進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對整村推進內涵、目標、任務的不準確把握,就會制約整村推進工作的全面開展。認識程度決定工作力度。要提高對整村推進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明確整村推進是堅持以人爲本、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採取培訓或召開現場會等形式,重點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縣領導及扶貧辦負責人的認識水平,使他們明確整村推進工作的重要性、內涵、任務和措施,特別是各級扶貧部門負責人,更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整村推進工作的內涵,成爲實施整村推進工作的“明白人”。

啓示二:高位推動,是實施整村推進的基礎。整村推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各個部門及行業。扶貧辦作爲一個綜合協調部門,依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必須依靠黨委、政府的高位推動,才能確保完成各項任務。黨委、政府的高位推動要有具體的措施,如:縣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整村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實行縣級領導定點包乾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責任制,選派優秀青年後備幹部到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任職,專門負責整村推進具體工作等。扶貧部門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積極向本地黨委、政府就開展整村推進工作建言獻策,爭取得到支持。

啓示三:制定明確的思路和科學的實施方案,是扶貧部門的職責所在。作爲實施整村推進工作的縣級扶貧辦,必須要對開展整村推進工作做到心中有數,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整村推進工作相關的政策和機制,做到腦中有思路,手中有措施,以工作的成效贏得各部門支持。山城村以整村推進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以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化發展,以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貧困農戶增收,爲各地開展整村推進工作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工作模式。

啓示四:整合各類資金,是實施整村推進的關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任務重、項目多,缺項補項任務僅靠三項扶貧資金投入難以完成。搞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必須把整合各類社會資金作爲中心工作來抓。縣鄉山城村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之所以能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關鍵在於整合了各類社會資金。在實施整村推進工作中要發揮好扶貧資金的“資金粘合劑”作用,引導、整合其它各類社會資金,用於整村推進工作,同時要杜絕把扶貧資金作爲其它資金的配套資金、切塊用於其它工作的現象。

啓示五:建立有效工作機制,是實施整村推進的保障。要充分發揮縣一級在整村推進工作中作用,強化縣級在整村推進工作中的實施主體地位,明確縣委書記、縣長第一責任人職責。在組織領導方面,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整村推進縣級領導負責制、目標責任制、各單位幫扶制,全方位抓落實。在具體工作中,要建立整村推進檢查通報、驗收考覈等制度,用機制規範整村推進工作,用機制促進整村推進工作。

關於農村扶貧攻堅情況調查報告扶貧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前言:

扶貧開發是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針對農村發展不平衡的實際,爲緩解和消除貧困、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採取的重大戰略措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率先改革,農業和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是,由於歷史、自然、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區發展緩慢,貧困現象仍很突出。 進入21世紀,我國農村的扶貧開發面臨着新的困難。解決少數貧困人口溫飽問題,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成爲迫切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爲了瞭解xx地區新形勢下農村扶貧攻堅的結果,我校經濟學院公共管理專業專程來到xx縣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

一,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XX年1月12日,國務院頒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xx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即國發〔XX〕2號文件。《意見》指出,xx是我國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貧困問題最突出的欠發達省份。貧困和落後是xx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xx的主要任務。xx儘快實現富裕,是西部和欠發達地區與全國縮小差距的一個重要象徵,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標誌。進一步促進xx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發揮xx比較優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需要;是增進各族羣衆福祉,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有力支撐。在這樣的背景下,爲了瞭解國發2號文件對xx地區的影響和成果,以便於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更好更快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校經濟學院特地來到xx省xx縣進行了爲期一天的社會調查。

二,調查的對象,地點及方式

我們這次選擇的調查對象是目前居住在xx縣的比較貧困的羣體,主要是農業人口且收入較少的xx居民。我們調查的地點主要是在xx縣城的城郊結合處。調查的方式是採取問卷的形式,由我們將問卷發放給我們的受訪者,由他們仔細閱讀後填上答案,然後我們將問卷回收,分析,總結。這次我一共向我的訪問對象發放了x份問卷,實回收x份,其中有效問卷x份。

三,調查內容及調查結果

第一部分:個人及家庭基本情況

在這次的調查中,受訪者的性別結構接近1:1,其中有x個是漢族居民,x個是布依族居民,兩個是苗族居民。在這x個訪問對象中,只有兩位是從外地剛剛遷到xx居住的,其餘x位都是當地居民。這些受訪者的年齡構成比例爲:16歲一下有x位,佔總人數的x%,16-44歲有x位,佔總數的50%,45-60歲有x位,佔總數的40%,60歲以上的有1位,佔總數的5%。在這20位受訪者中,有x位來自農村,佔總數的x%,他們絕大多數家庭的收入靠外出務工和種植業獲得,也有一部分人靠經商來獲取收益。所佔比例如下:種植業x%,外出務工x%,子女或親戚援助佔x%,經商20%,養殖業15%。而且根據調查結果,這些農村居民的收入都比較低,有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元以下,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10%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5%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元以上。而導致這些家庭不富裕的主要原因就是除農業以外沒有其他收入(有x%的家庭這樣認爲),居住的自然條件很差(x%的家庭這樣認爲)子女上學負擔嚴重(有x%的家庭這樣認爲),也有一部分家庭感覺贍養家裏的老人負擔重(x%的家庭)和一部分人感覺家裏缺乏勞動力(佔5%)

對於XX年國務院下發的國發2號文《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xx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x%的人都表示不知道這個文件,而剩下的x%的居民則表示他們只是聽說過,但是不瞭解文件的具體類容。

第二部分:個人對扶貧政策的整體評價

根據此次的調查結果,xx縣的居民有60%以上的居民都認爲當地政府對農村扶貧很重視,但只要35%的人對目前的扶貧政策的實施效果感到滿意。有一半的人從扶貧政策中享受到了實惠並對當地農民脫貧致富非常有信心。但是這些居民由於信息來源不廣,對政府的信息動態不瞭解,只有25%的人蔘加過相關的扶貧項目,如退耕還林,公路建設,人畜飲水工程等。對於家中老人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居然所有的受訪者都感到頭疼,都抱怨金額太低,不能滿足日常開銷。令人欣慰的是,有90%的人表示,對於政府安排的各類扶貧活動,他們都會積極參加。

第三部分:個人對扶貧政策和相關服務的具體評價

國家現在x元的新扶貧標準線,本應該是一則重要的消息,但是在當地卻只有x%的人知道。對於當地政府正在開展的扶貧項目,絕大多數的人也表示不清楚。在這些受訪者中,他們的家庭所參加的社會保障項目也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我們欣喜地發現,在xx地區,超過一半的居民都認爲我國目前的一些扶貧政策如:家電下鄉,教育扶貧,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糧種補貼政策和土地流轉政策等,是有效的,這些政策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三,分析和總結

通過此次的社會調查,我發現,xx縣近年來採取的有力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數據顯示,“xx”期間xx縣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x萬元,實施扶貧項目x個,完成整村推進村x個;新建和改造村級公路x公里,村寨道路硬化x萬平方米,修建小水池x口,水利溝渠x公里;推廣雜交玉米種植x畝、脫毒馬鈴薯種植x畝;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果林x畝,飼養育肥豬x多頭,肉兔x多隻土雜雞x萬多羽,養殖大鯢x多尾。

通過小水池、溝渠修建等水利項目的實施,解決了x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和x萬人飲水難問題。通過公路建設、村寨道路硬化等交通項目的實施,解決了x個村x萬人口的行路難問題,x個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茶葉、蔬菜、經果林和畜牧水產養殖等項目的實施,以貧困村爲主的茶葉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和畜牧養殖基地逐步形成,貧困地區羣衆的基本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

通過扶貧攻堅,xx縣貧困人口數量從XX年的x萬人下降到XX年的x萬人,減少貧困人口x萬人,貧困人口發生率由x%下降到x%,農民人均純收入由XX年的x元增長到XX年的x元,增長x%。

但是,在取得重大績效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在xx農村還存在着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大多數農村居民收入太低,生活困難,大部分農村家庭的年均人收入都集中在1200元左右。

2,收入來源少,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種植業。

3,信息流通不暢,不瞭解政府信息,不瞭解相關國家政策,不知道政府的相關扶貧項目,使得國家扶貧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

4,市場經濟的發展給農村扶貧開發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市場經濟中,農村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處於不平等的市場競爭地位,資金和資源的流失和投資傾斜使貧困地區稀缺的資源大量向發達地區流動,貧困地區的人才流失問題較爲突出。

5,農村脫貧人口的返貧問題顯得日益突出,這主要是由於農村人口文化的缺失,難以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出正確的決斷你。

四,對於xx縣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 一)要加快扶貧政策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開發方式和扶貧思路等方面的創新 。

1,在管理體制上,要強化扶貧工作責任,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專門的經費,有一套相應的法律制度來指導和約束這些機構的活動和經費的使用,項目的運行要按期完工,發揮效益,項目資金的使用得到監督。此外,要調整扶貧工作重

心,適應新階段貧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徵,由重點扶貧縣轉向重點扶鎮、扶村、扶戶。

2,在運行機制上,要完善扶貧開發模式,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開發扶貧、市場運作”的扶貧開發模式,着力增強扶貧能力,培育多元化的扶貧開發主體,實現各種扶貧資源優化組合,提高扶貧開發效益。與此同時,要完善扶貧資金投入和運營機制,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建立起以扶貧資金投入爲導向,以農戶自己投入爲主體,以信貸、外資和社會投入爲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扶貧投入。

3,在開發方式上,一是以產業爲支撐。產業層次低,結構不合理,是貧困地區的共性。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選擇調整的着力點和切入點,以科技爲動力,大力提

高技術裝備水平,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杜絕低水平重複建設,以市場爲導向,努力開發潛力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把產業化經營作爲新時期扶貧開發的主攻方向。二是以特色爲主攻,大力發展特色經濟。要發揮比較優勢,整合優勢資源,提高科技含量,把資源優勢轉變爲經濟優勢,優化農副產品結構,發展龍頭加工企業,發展綠色無公害優質農產品,完善服務市場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三是以項目爲載體。改變過去單一抓糧的思維模式和重點扶持短平快項目等急功近利的做法,突出紮根性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支柱產業開發,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增加農民收入爲重點,以提高基層組織領導、指導現代農業的能力和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爲切入點,堅持兩手齊抓,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二)政務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讓當地居民時刻了解政府相關政策的動態,積極參加當地政府開展的扶貧項目,早日脫貧致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