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2K

近期,中國互聯網協會對外公佈了《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XX)》,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網民個人信息安全的關注。報告顯示,近一年來,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原因,導致網民總體損失約805億元。

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

報告主要觀點:

1. 在對網民權益認知情況的調查中,網民對隱私權的認可度最高。其次是選擇權、知情權和安寧權。

2. 在有關安寧權的調查中,惡意軟件是網民最反感的騷擾來源,其次是騷擾電話和網絡彈窗。相比前三者,網民對垃圾短信和垃圾郵件的反感程度較低。

3. 七成左右的網民認爲“誘導用戶點擊”、“無法關閉廣告信息”、“手機、電腦中的軟件不知道怎麼來的”、“預裝軟件無法卸載”是侵犯網民知情權和選擇權的主要問題。

4. 網絡詐騙侵犯了網民獲取真實信息的權利,本次調查中羅列了五類詐騙現象,其中最嚴重的是“冒充銀行、互聯網公司、電視臺等進行中獎詐騙的網站”,佔比達 76.3%;其次是“冒充 10086、95533 等僞基站短信”,佔比爲 55.3%;收到“冒充公安機關、衛生局、社保局等公衆機構進行電話詐騙”的也超過半數,佔 50.8%。

5. 近一年網民因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和個人信息泄露等現象,導致遭受的經濟損失人均124 元,總體損失約 805 億元(我國網民數量 6.49 億 x 網民平均經濟損失 124 元=804.76億元)。

6. 高達 7%的網民(估算約 4500 萬)近一年由於各類權益侵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在 1000 元以上。

7. 網民最關心的個人信息依次是:網絡賬號和密碼(85.8%)、身份證號(79.0%)、銀行卡號(70.8%)和手機號(61.6%)。而對網購記錄、通話記錄、網站註冊記錄、網站瀏覽痕跡、軟件使用痕跡這類網上活動記錄的關注度較低,佔比僅爲 33.8%、33.4%、26.7%、24.8%和 13.6%。此類信息的隱蔽性較強,往往不被認識到其重要性,對它的認知和保護還需要加強。

8. 網上活動記錄作爲網民重要的個人信息,調查結果顯示其泄露情況非常嚴重,應引起重視。七成左右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和個人網上活動信息均遭到泄露。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姓名、學歷、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被泄露;63.4%的網民個人網上活動信息(通話記錄、網購記錄、網站瀏覽痕跡、ip 地址、軟件使用痕跡及地理位置等)被泄露。近半數的網民個人通訊信息(即時通訊記錄、手機短信等)被泄露。

9. 82.3%的網民親身感受到了由於個人信息泄露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幾乎半數(49.7%)的網民認爲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嚴重或非常嚴重。

10. 網民使用搜索引擎時遭遇的最嚴重侵權現象是“搜到假冒網站/詐騙網站”(62.6%)和“搜索結果不是我想要的”(61.7%)。網民認爲搜索引擎企業所做的保護措施最爲有效的是“網站標識”(例如:加“v”、“官網”等認證),佔 31.2%。其次是“提供個人信息保護服務,應網友請求可對個人信息進行刪除”,佔 22.3%,“提示風險網站”佔15.7%。

11. “網絡水軍/虛假評價”是網民在網購過程中遇到的最嚴重侵權現象,達 72.7%。由於網絡水軍刷銷量、刷好評等現象向網民展示了虛假的信息,侵害了網民獲取真實信息的權利。有 80.6%的網民認爲“不明來源的購物 app”是網購中風險最大的購物渠道。

12. 網民防範惡意 app 的主要措施包括:“開發者第三方認證”(30.6%);35.6%的網民認爲應該通過提高自身安全意識來防範;22.1%的用戶表示“舉報、聯動處置機制”能夠有效防範惡意 app。

13. 網民在使用網絡社交工具的過程中遇到的侵權現象排名前三的是:“廣告信息多”(70.8%);“交友對象信息虛假”(49.2%)和“打色情擦邊球”的現象嚴重(47.4%)。網民認爲網絡社交工具在保護網民權益方面做的最有效措施是“實名認證”,佔 41.6%;其次是“建立對網站上傳信息的審查機制”,佔比 23.0%;認爲“不良信用記錄共享”比較有效的佔 19.8%;認爲“投訴舉報機制”有效的佔 13.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