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十四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8W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

近期,針對我市當前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困難問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抽調有關科室人員組成調研組,切實深入我市區六個縣區工業園區、中小微工業企業開展調研。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十四篇

一、主要困難問題

(一)融資難、融資貴、“去實業化”現象明顯。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受融資門檻和成本高以及企業自身資信度偏低等影響,各級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十分有限。獲得商業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其融資成本也比大企業平均要高出50%。中小企業貸款一般情況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有的甚至高出100%。多數中小企業抵押物不足,需要擔保公司擔保,擔保貸款的年利率達到了12-15%。還有很多小微企業不能正常獲得銀行支持,只能通過比銀行利率高出3-5倍的民間借貸獲得發展資金,有的民間信貸月利率高達5%—10%。同時,實體經濟的“去實業化”現象愈加明顯,一些製造企業也把投資重點轉移到房地產業、銀行理財與信託投資上來,甚至通過“實業釣魚”辦法,以實業爲擔保獲得貸款用於其他領域的套利中。

(二)企業人才引進難、用人成本高。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是企業發展的“引擎”。而當前我市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專業技術人才欠缺、產業工人難招問題。高學歷、高職稱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富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因流失而嚴重不足;班組長、業務骨幹在很多崗位中出現“單兵”作戰、獨挑“大梁”的現象;管理層面和最具執行力的車間班組普遍出現人才的短缺現狀、嚴重斷層。同時,企業普遍反映用人成本高,爲員工購買的各項險種支出比例較大,甚至佔到員工工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三)市場疲軟、訂單減少、貨款回收難,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受國際國內市場低迷和宏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市中小企業訂單銳減,貨款回收難。按很多製造企業慣例,一般到5月,公司接到訂單應該達到上年的五到六成,而今年普遍減至往年的三成或三成不到。以區集團爲例,今年到5月份,接獲訂單僅6000萬元,只相當於去年同期的20%。同時,很多中小企業貨款回收難度較大,已經出現貨款回收打五到八折或以貨抵款的現象。中小企業項目投資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想投現象較爲普遍。今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x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僅有138個,比去年減少37個,總投資365.9億元,比去年減少173.8億元,且當年計劃投資僅112.7億元,距全年工業和技改投資目標差距較大。

(四)工業用地指標緊張。工業用地指標緊張,土地審批程序、週期較長,延緩項目投資進程。企業入駐園區一兩年沒有辦下來土地證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發展中的融資。

(五)園區投入不足,建設緩慢。各區縣工業園區普遍呈現投融資平臺公司註冊資本金小、融資能力弱、融資渠道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園區規劃不完善等突出問題。同時,園區水、電、氣配套能力不足及污水處理設施滯後,制約入園企業發展,尤其是縣、兩縣工業園區供電問題突出。縣工業園區使用地方電網,供電保障能力低,電價高達1.1元/度,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高。縣“落地電”政策一年一定,政策調整週期短,且只有新增企業享受,縣原有工業企業爲移民搬遷做出了貢獻卻無法受益“落地電”政策,中小微企業對此項政策意見較大。

二、對策建議

(一)建立企業問題清單制度。按照市委提出的“樹立問題導向,把解決問題作爲衡量支持、幫助企業發展成效的標準”要求,建立“企業問題清單制度”,定期對企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進行梳理,形成適時更新的“問題清單”,分門別類敦促相關部門和縣(區)限時解決。

(二)制定企業人才培育規劃。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的引領。現在國家和省上高度重視企業人才培育,省上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每年財政安排1000萬元專門制定了“萬名中小微企業培訓計劃”。周邊各市州甚至包括市內相關區縣都重視企業家隊伍培育,每年都從有限的財力中,不惜安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對企業家進行系統培訓。如瀘州,x3年用於工業企業人才培育投入已達300多萬元,而我市不足30萬元。建議充分發揮我市正在開建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高水平高標準制定《x4-20xx年市中小企業人才培育計劃(中長期)》,每年市財政安排300萬元左右工業企業人才培育專項資金,對我市中小企業人才進行系統提升培訓。

(三)組建市工業投融資平臺。市中小企業普遍融資困難,企業財務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發展受到極大制約。建議效仿周邊省市,發起組建市工業投資集團公司,吸納民間資金參股聯營,打造全市統一強大的工業投融資平臺,切實解決市中小企業生產和經營的急需資金。

(四)適時調整涉企政策。在當前企業運行困難的背景下,建議研究並適時調整政策。如稅費負擔問題,尤其是費的問題,能免則免,能緩則緩,儘量按最低限收取。當前企業普遍反映用工成本高昂,各項保險費用較高,建議落實《勞動合同法》前提下,將《勞動合同法》的各項具體要求由低到高分步實施,根據企業行業和規模等方面特點,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給予初創企業、小微企業和極度困難企業適當的過渡期或緩衝期。借鑑國際經驗,對初創小企業和小微企業吸納就業達到一定數量,社會保險費用按一定的人數比例由政府承擔,或由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同時,針對企業反應近年土地使用稅過快增長的問題,認真研究土地使用稅的徵收辦法,對於單位土地面積產出不同、不同生產類型的企業,予以區別對待,有上限和下限浮動的,原則上一律按下限徵收。對目前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交納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緩交、減交或免交。小企業用於研究技術開發所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委託其他單位進行科研試製的費用,計入生產成本,准予稅前列支。

(五)幫助企業引進和留住人才。要制定政策,幫助企業引得進、用得起、留得住人才。政府引進的高端人才,應該鼓勵去企業鍛鍊,在企業多做貢獻。借鑑“村官”運作模式,可在經濟管理部門抽調人員到企業當“企官”。切實幫助企業引進人才,有計劃組織企業到高校招聘高學歷、高素質適用人才。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2

基層調研是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相當於目標管理過程中的控制環節,通過在管理過程中不斷查找並解決問題,使企業能夠按照既定的目標發展。對於郵政企業而言,縣級以上企業運用調研非常多,而縣級郵政局做這方面工作卻相對較少。縣(區)郵政局是郵政部門的基層單位和郵政企業發展的核心部門,同時,也是郵政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縣級局業務發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整個郵政的收入,因此,在縣級郵政企業開展基層調研就顯得尤爲重要。會理局通過幾年來不斷的探索,成功地運用基層調研,解決許多在業務發展中的問題,爲企業創收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一、基層調研的必要性

作爲以經營爲主的縣(區)級郵政局,往往只注重發展業務,忽視調研工作,致使企業管理執行力下降,出現政令不暢通,業務發展吃力的狀況。主要表現在:

一是企業職工對現有的業務熟悉不全面,無法做好業務營銷工作,導致業務發展不平衡;

二是企業職工不能及時瞭解企業的發展意圖,造成業務發展積極性不高;

三是職工參與企業管理機會較少,職工對企業的發展計劃不理解,導致會產生一些牴觸情緒;

四是管理層不瞭解職工的心理狀態,不能準確制定出調動職工積極性的業務發展方案,使得制定出的業務發展方案不能夠達到既定目標;五是管理層的工作方式只是傳達文件精神,不注重文件的貫徹落實,致使貫徹落實情況反饋受阻。

因此,要克服以上的問題,就必須尋找一種科學的解決途徑,讓全局職工都能夠爲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參與企業的管理,在全局上下形成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構建和諧發展企業。

二、基層調研的內容

通過調研不僅可以解決企業日常管理、經營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職工的思想狀況等,還能提高職工的業務技能和了解各班組支局的經營動態,從而實現企業的計劃目標。基層調研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1、聽取職工對企業考覈辦法的意見和建議

考覈辦法是企業實現計劃目標的一種調控手段,也是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工具。一個好的考覈辦法能夠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在企業內部形成合力,職工都爲完成企業的既定目標而努力工作;一個行之有效的考覈辦法必須要大多數人認可並主動去執行,這才能提高企業的執行力。因此,做好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包括職工對現有管理辦法的意見,實施該辦法後對職工所造成的得失,職工對管理辦法的建議等問題。通過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能夠不斷完善企業考覈辦法,讓職工全面瞭解企業的發展意圖,積極投身於業務發展中去,爲企業創收。

2、瞭解班組支局所目前存在的問題

班組、支局所是郵政企業最基本的單位,在郵政業務發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郵電分營以來,郵政首先要實現“艱苦奮鬥,養活自己”的目標,各級郵政都把發展放在了首位,而班組、支局所的基礎管理工作則相對薄弱。基礎調研能及時瞭解班組支局所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基礎管理、職工思想狀況、班組支局長的市場營銷意識等問題。針對問題對症下藥,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爲企業的發展成果保駕護航。

3、聽取職工的建議

只有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讓職工爲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參與企業的管理,才能讓企業不斷髮展。聽取職工的建議和發展採取的方式很多,一是可以設立職工建議意見箱或建言信,並設立建議獎,對好的建議給予獎勵;二是以班組支局所爲單位召開調研座談會,讓職工直接把好的建議提供給局領導,讓局領導做出相應的計劃;三是設立局長接待日或建言電話,讓職工直接給局長建議。通過以上途徑,既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又讓職工參與了企業管理,也做好了各項業務發展的反饋工作。

4、加強職工郵政業務知識的學習

面對郵政新業務的不斷增多,有許多職工不能夠及時掌握企業的新業務,使得辦理業務時不能做好新業務的推介工作,致使新業務的發展困難。雖然各級郵政企業都在舉辦各類培訓班,但在培訓的面和人員方面很小,而且沒有起到人人都學習掌握及靈活推銷的程度。我們可以利用召開班組、支局所調研會的機會,讓企業的管理員或業務精英給職工講解業務知識,這樣可以讓業務與本地的實際情況相給合,讓培訓人員與受訓人員達到互動培訓效果,更有利於職工接受和掌握業務知識。

三、把握好基層調研的尺度

企業要想把基層調研做好,爲全局的經營發展服務,就要在調研過程中改變以往的大會制和局領導在臺上講的方式,採取以班組、支局爲單位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研。主要是聽職工暢所欲言,圍繞開會主題談自己的想法、建議和意見,然後由管理員把全局開展的各項新業務進行全面介紹,讓每位員工都瞭解掌握目前開辦的業務,最後由局領導統籌安排全部工作,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執行力,達到了調研的目的。而那種什麼事情都由領導或管理員講,班組支局所強制執行,這樣的執行效果與前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時,我們還要特別注意,對職工提出的每個問題和建議都要做好回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職工參與企業的管理,達到調研目的:一是職工從心裏上感受到企業管理層的變化,能深入基層、瞭解基層、關心基層、解決基層存在的問題;二是職工熟悉了郵政目前開辦的業務,爲企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活力;三是職工參與企業經營和管理的信心大大增強;四是企業的凝聚力得到加強,管理水平和企業發展又上了一個臺階。

四、基層調研的啓示

(1)基層調研前,會理局的新業務比例只佔30%以內,通過調研該局改變了原有的管理方法,實行分片包乾管理辦法,讓片區管理人員帶頭參與前臺營銷,引導營業員做好客戶的解釋工作,發展郵政新業務,使新業務比例達到85%以上,每月新業務收入近5萬元;20xx年完成代收保費173萬元,比20xx年全年完成數翻了十番;郵政儲蓄餘額達到1。71億元,實現淨增餘額4700餘萬元,提前半年完成州局計劃,全縣9個儲蓄網點有8個網點餘額突破1000萬元;郵資封片業務實現了全縣一縣一封、一企一封、一校一封,業務收入近5萬元。

(2)班組支局所的基礎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化軌道,提高了企業的執行力,充分調動基層職工的積極性,挖掘了管理人員的潛能,同時,鍛鍊了管理人員的管理、營銷能力。

(3)企業管理層工作方式得到了改變,企業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強,使工作落到了實處,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達到“有所爲,有所不爲”,使管理由虛到實,由抽象變具體,真正使管理與發展相得益彰。

(4)會理局通過基層調研,提高了企業的執行力,全面瞭解各班組的經營動態,在全局範圍內形成一種人人關心企業、參與管理、參與經營的自覺氛圍,充分體現“我是郵政人”的主人翁意識。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3

一、對建水發展旅遊的條件進行分析:

(一)、區位條件

建水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紅河州連接昆明、玉溪等地的重要樞紐,也是連接州內個、開、蒙等城市的重要通道,並與世界一流田園風光元陽哈尼梯田形成優勢組合。

(二)、自然資源

優越的自然條件:建水屬於亞熱帶氣候,北迴歸線橫貫縣南部,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溫和,有天然溫室之稱,是一個多元適宜種植區。優厚的光熱條件和肥沃的土地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爲有利的條件,我縣是省、州糧食、烤煙、甘蔗、生豬、蔬菜、水果和冬季農業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縣。每年有數萬噸蔬菜銷往國內十多個省區和俄羅斯等國家。20xx年,全縣水果種植面積26.6萬畝,投產面積13.78萬畝,其中石榴6.7萬畝,掛果4.5萬畝,甜橙8.8萬畝,投產面積1.5萬畝,產量達2.2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3.1萬畝,總產24.1萬噸,無公害蔬菜認證5.32萬畝。目前農業作爲建水的主要產業已形成糧、蔗、煙、菜、果、林爲主的多元化發展格局。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將爲到我縣投資農產品深加工的企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豐富的礦產資源:我縣是紅河州乃至雲南省的礦產富集縣,礦藏資源極爲豐富,目前已探明儲量的有錳、鉛、鋅、銻、鐵、釩、鎘、鉬、鈦、石膏、煤炭、陶土等20多種有色、黑色和非金屬礦產。其中尤以錳、鉛、鋅、煤、鈦儲量最大,20xx年,錳資源累計探明儲量11.55萬噸,保有儲量940萬噸。鉛鋅累計探明礦石儲量568.4萬噸,保有儲量429萬噸。鈦鐵礦普查資源保有儲量爲176萬噸。目前,我縣已形成了採、選、冶一體的黑色、有色金屬綜合開放格局。隨着對外開放的縱深發展,這些資源必將成爲外商開發利用的重點領域。

深厚的文化底蘊,富集的旅遊資源:建水歷史悠久,是雲南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縣境內文物古蹟薈萃,風景名勝衆多,有古建築博物館之稱。縣內有風景名勝區170.5平方公里,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科學價值、觀賞價值的典型建築,元、明、清各朝代建築特點的寺、廟、塔、樓、橋和古民居如文廟、朝陽樓、彝族土司府署等文物古蹟56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8處,州級3處,縣級40處,團山民居被列爲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

動植物資源:我縣境內野生動物種類多,有懶猴、綠孔雀、鸚鵡等國家珍稀一、二、三類保護動物。全縣森林覆蓋率爲27.2%,自然植被以針葉林(雲南鬆)、常綠闊葉林和灌木中的常綠種類爲多,草本植物中有常綠的蕨類植物;有桫欏(俗稱樹蕨)、雲南梧桐、紅椿等一、二、三類保護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木本、藤本、草本等300多種藥材資源。

富饒的土地資源:土壤豐饒肥沃,全縣耕地面積42.7萬畝,宜林荒山80多萬畝,適宜各種植被和農作物生產。

電力設施:電力設施完備。有35千伏變電站19座,xx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2座。

水源豐富:建水縣水資源極爲豐富,境內河流分屬南盤江和紅河水系。其中,南盤江流域水資源總量7.66億立方米,水能總量2.51萬千瓦。全縣有中型水庫3座,小(一)型水庫20座,小(二)型水庫76座,水利化程度達60.09%。

(三)、交通運輸

建水距省城昆明198公里,僅兩個半小時。蒙(自)寶(秀)鐵路通過縣境內,正在建設的泛亞鐵路(玉溪蒙自)路段總長141公里,在紅河州境內里程達104公里,經過我縣境內75公里。我縣距邊境口岸河口250公里,距蒙自飛機場80公里,是省城通往紅河南岸各縣的物資中轉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全縣擁有鐵路總里程達到100公里;公路2546.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6公里,省、國道200.3公里,縣道315.7公里,鄉道1020.52公里,國家未納入統計的農村公路公里,99.9%以上的自然村通公路。

二、旅遊發展現狀

建水旅遊產業發展緊緊抓住雲南被列爲全國首個旅遊產業改革發展試點省的機遇,以培植國際型旅遊業爲目標,深入實施文化旅遊帶動戰略,大力推進旅遊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促進全縣旅遊產業發展快速推進。旅遊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做精老景區不斷提升古城景區,燕子洞三期洞外景觀等老景區的質量及設施水平;做優新景區學政考棚、天君廟片區風貌保護與恢復工程、朱家花園花廳片區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順利竣工;臨安酒店(五星級)建設項目提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建水縣文化旅遊商業廣場正式啓動;團山古村二期工程、雙龍橋片區建設、瀘江煙柳景觀等項目實施步伐加快;青山生態園、曲江溫泉生態運動養生度假村項目、建水西門古鎮歷史風貌保護暨旅遊開發項目已與投資商簽訂開發協議;積極謀劃雲龍山宗教勝地、現代工業園區、綿羊衝度假區、南部民族風情及紅河峽谷覽勝等項目,努力促進建水旅遊由單一觀光型向複合型轉變,由低端服務向高端服務轉變,形成建水旅遊產品的豐富和結構的合理,實現旅遊的新突破。旅遊品牌打造成果顯著。成功舉辦了第六屆建水孔子文化節系列活動,孔子文化節被評爲20xx年中國最受公衆關注文化節慶活動;臨安鎮被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爲第一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示範鎮,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大力宣傳建水旅遊發展,不斷擴大建水旅遊的影響力。旅遊接待設施不斷完善。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景區景點品質不斷提升,文化內涵不斷得到充實。臨安賓館建設順利推進,高星級酒店及特色客棧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臨安春秋美食文化城快速推進,旅遊餐飲市場逐步規範,建水小吃品牌基本形成;入境幹道、城區道路和旅遊景區的中英文標識牌建設逐步完善,旅遊環境進一步優化;旅遊商品購物中心、紫陶文化園區等旅遊購物場所建設不斷推進。

據資料顯示,20xx年,1-11月,全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99.19萬人(次),同比增長13.56%;旅遊業總收入80953.17萬元,同比增長17.87%;旅遊業外匯收入702.94萬美元,同比增長24.19%。20xx年,建水縣共接待遊客321.36萬人次,同比增長16.17%,其中國內遊客318.97萬人次,同比增長16.29%,海外遊客23974人次,同比增長3.25%,旅遊業總收入17.44億元,同比增長17.09%。經過多年的努力,建水縣旅遊逐步被國內外遊客認可,品牌效應日益凸顯,相繼被授予中國最令人嚮往的50大旅遊勝地、雲南最具吸引力的景區、20xx年度最具活力的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遊目的地等稱號。

三、建水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旅遊發展意識有待加強,體制機制不完善

旅遊發展觀念還不適應建設國際型旅遊業的要求,全民參與旅遊發展,人人樹旅遊形象的觀念和意識不強。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旅遊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善,主要反映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相互牽制,決策分散以及行業管理力度不強等方面,影響和制約了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政府的開發配套工作沒能跟上,重點景區景點建設缺乏力度。旅遊產業發展支撐性政策還需進一步爭取,缺乏可靠的資金投入保障和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資政策,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開發機制尚未完全形成。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制約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由於投入旅遊相關配套設施的資金缺乏,各個景點的配套設施滯後,通達性建設不夠,市內景區公路等級差、路面窄,嚴重製約了景區的發展。同時,接待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環境容量小等問題相對突出,星級酒店、重點地段、交通路口的旅遊標誌物和標識牌尚不健全,各種高質量、高水準的休閒娛樂服務設施依然滯後,影響了建水旅遊產業發展速度。

3.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有待延伸

建水縣在旅遊規劃、旅遊項目建設、旅遊產品開發和旅遊業態創新等方面還需要完善。僅重視自然風光的建設,民族、民俗的文化內涵的開發不夠。新興旅遊如休閒度假旅遊、康體健身旅遊、體驗旅遊產品缺乏。旅遊消費比重較小,沒有形成一個較爲完善的旅遊產業鏈,旅遊收入比較單一。旅遊商品開發明顯滯後,未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旅遊商品,難以適應旅遊市場多元化的需求。

4龍頭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不強

建水縣旅遊企業普遍規模小、旅遊發展的資金不足,品牌意識差、效益不高、沒有形成具備一定規模的旅遊企業和集團,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制約了旅遊發展的步伐。旅遊產業佈局呈現多、散、小的特徵,沒有形成核心和主打拳頭產品,缺乏有影響力的景區做龍頭,資源等級不高,吸引力弱。

5.營銷未形成整體格局,品牌效應較小

由於旅遊宣傳資金有限,整個宣傳促銷工作呈現散、弱的局面,產品組合優勢不突出,難以形成區域強勢宣傳格局,導致建水旅遊品牌不響,招牌不亮。一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資源力量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二是對市場發展趨勢分析得不夠,對旅遊促銷對象缺乏詳盡瞭解,有針對性地促銷宣傳活動很少。

6.旅遊專項人才嚴重缺乏,制約行業服務水平提升

由於旅遊企業體制和機制不順,很難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建水旅遊發展的對策:

1.創新旅遊管理體制,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

2.切實加大旅遊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的撬動作用

3.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4.狠抓旅遊重點項目建設

5.打造和擦亮建水旅遊品牌

6.加大旅遊宣傳營銷力度

7.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4

爲進一步瞭解我縣民營企業發展情況,縣政協於20xx年9月份組織了38名政協委員,邀請我縣40個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對全縣民營企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這次調研在我縣20xx年8月31日前登記註冊的民營企業中選擇了52戶作爲重點調研對象。調研組分別深入企業進行實地察看、上戶填表、問卷調查、座談研討、徵求意見,並於10月18日邀請政府主管領導、部分部門領導和民營企業主參加,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綜合調研情況和各方面的意見,形成了此調研報告。

一、我縣民營企業發展狀況

㈠、現有營企業概況:

根據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修水縣私營企業名冊反映:我縣現有登記註冊的民營企業458戶,總註冊資本55388萬元。根據20xx年8月25日縣工商局私營企業月報表反映:我縣現有註冊資本100 500萬元的私營企業79戶,500 1000萬元的17戶,1000萬元以上的4戶;產品出口企業4戶;外省來我縣投資的企業42戶;被省科技廳認定爲科技型企業的3戶;獲優質產品等級的企業3戶;獲自營出口的企業2戶。根據縣國稅局統計:20xx年、20xx年和20xx年上半年我縣民營企業上繳的增值稅分別爲4134.25萬元、5227.98萬元、5141.92萬元。根據縣地稅局統計:20xx年和20xx年1 8月份我縣民營企業上繳的地方稅收分別爲3654萬元、5898萬元。20xx年和20xx年我縣民營經濟在九江市全市縣域經濟考評中連續兩年排列第二名。

㈡、對我縣民營企業發展現狀的評價:

1、縣委、縣政府對我縣民營企業發展高度重視。近年來,把發展民營經濟納入 353 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支持民企發展,特別是在縣財政可支配資金困難的情況下,近三年縣財政已累計給民營企業兌現了各項獎勵資金530萬元,並擠出400萬元投資創辦了民營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爲民企解決融資難問題。在《調查問卷》中:認爲我縣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較優惠的佔23%,一般的佔50.6%;認爲政策措施已落實到位的佔19.5%,部分落實到位的佔65.5%;認爲因黨政重視原因纔到修水來投資辦企業的佔35.6%。

2、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本屆縣委、縣府在20xx、20xx年多次發文整治經濟發展環境,效果較顯著,特別是政務環境、法治環境有了非常明顯的好轉。經濟 110 在環境整治工作中發揮了有效作用,行政服務中心、私營經濟城、工業園管理局、招商協作局、民營經濟服務局等服務機構爲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服務。全縣發展民營經濟和工業生產的共識已基本形成,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表層問題已基本解決。《調查問卷》顯示:認爲修水經濟發展環境良好和一般的96.6%,較差的只佔3.4%;認爲我縣黨政和全社會重視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氛圍已形成或基本形成的佔88.5%,未形成的只佔11.5%;調查願意繼續加大投入發展壯大企業的原因分別爲;成本低廉的佔55.2%,稅費優惠的佔6.9%,公路交通越來越快捷的13.8%,黨政講誠信、兌現優惠政策的26.4%,經濟發展和人居環境越來越好的佔32.2%。

3、民營企業總量有增加,質量有好轉,對財政貢獻有較大增長。20xx年8月縣政協工商經濟活動小組曾對我縣民營企業發展情況作過一次調查,當時統計至20xx年7月底止,我縣註冊的民營企業是254戶,總註冊資本是31851.6萬元,20xx年1月至7月交稅金是1862萬元,現僅通過兩年時間,全縣註冊的民營企業增加了284戶(增長111.8%),註冊資本增長了25355.36萬元(增加79.6%)。今年上半年民營企業上交的稅金比20xx年同期淨增6943.07萬元(增長372.88%)。

4、民營企業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企業發展出現了新特點。以資源爲依託,民營資本投資興建的小水電和石材加工企業遍地開花。整合鎢資源上大項目,吸引大型國有企業資本的投入。以城鎮建設爲載體,促進了我縣民營建築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帶動了建材業的發展。解放思想,招商引資,打破國有資本對公益事業和市政工程的壟斷經營局面,吸引了大量的民營資本投入我縣教育、醫療、藥品經營等公益事業領域和城鎮建設、市政工程建設領域。工業園區建設,催生了一批新的民營企業,也爲萬順特藝等老民營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創造了發展條件。 國退民進 不僅促進了國有、集體企業的改制工作,還裂變出了一批新的民營企業。商業企業、飲食服務企業正在向上規模、上檔次方向發展,服裝加工業已形成較強的發展勢頭。以貨源組織、貨物運輸、倉儲保管一條龍服務爲特徵的物流服務企業正在發展和成長,通過艱辛的培育,商貿市場的開發建設正在趨向成熟,民營資本向旅遊業投資也初現倪端,茶葉、蠶桑、養豬、花卉等種養業個體專業戶,有的已通過股份制擴張向企業化經營發展。

5、以中小信用擔保機構爲標誌的爲民營企業發展提供社會中介服務的機構已經開始萌生。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有所鬆動,房地產開發業在發展中得到了金融機構較好的信貸支持,一些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也得到了金融機構一定的信貸扶助。特別是我縣幾家金融機構在自身轉制處理不良貸款過程中,儘可能爲我縣部分民營企業免、緩了部分債務,爲這些企業今後的發展減輕了壓力。

6、民營企業的自身素質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原有企業許多由個人獨資經營轉爲股份制企業,特別是琴海、珠江、贛寧、綠冬、石順等幾戶老企業規模擴張,資本增大,經營範圍擴展,抗風險能力增強。新增企業大部分屬股份制企業。承着民營企業的發展,已經造就了一批不甘貧窮,有強烈創業心、進取心、成就感的民營企業家。他們那種強烈的創業之心、立業之志,將是我縣民營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的內在動力。

二、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分析

根據調研情況分析,我縣民營企業在發展中也還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是:

㈠民營企業發展雖然量上有突破,但質上很不理想。我縣絕大部分民營企業實力還很脆弱,整個發展態勢還是處於初步階段。資源型企業較多,其中從事資源開發加工的企業,大部分都是資源初加工,沒有自己的最終產品,經營附加值低。新增企業中工業加工型企業很少,且規模小、產品科技含量低、技術裝備差,有的還是夕陽企業。有的企業創辦時就嚴重負債,湊合上馬,運營時自己完全沒有流動資金,所以一開始就成癱症。總量上民企稅費已佔縣財政半壁江山,但此半壁江山的重量幾乎全部落在香爐山鎢礦這一根支柱上,這種風險不言而喻。橫向比較更能看到差距。我縣民營經濟總量只是相鄰瀏陽縣的1/7;宜豐是個小縣,該縣今年的工業用電量達到2.2億千瓦時,我縣卻只有1.7億千瓦時。

㈡民營企業在發展中,缺乏用科學發展觀進行整體規劃和戰略思考。從整體來看,我縣民營企業沒有突出主導產業,沒有發揮我縣的比較優勢,形成自己的特色經濟。特別是招商引資工作,在實際操作中尚存在急功近利問題,只求量上有突破,質上嚴重發育不全。如寧州工業園的開發建設,雖已引進47家企業,但至今能開工生產的沒有幾家,實際達產達標的一家也沒有。廠房建成還未交付,老闆走了,留下一堆債務的有之;開工不幾天就停產的有之;企業建成後,拿不到生產許可證而不能投入生產也有之。該園建設投資大,土地成本價格高,而入園企業納稅少,回報率低。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5

一、全市鄉鎮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一季度,鄉鎮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47364萬元,較上年同期的61550萬元,減少14186萬元,同比下降23.05%;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27757萬元,較上年同期的46315萬元,減少18558萬元,同比下降40.07%;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12986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9169萬元,減少16183萬元,同比下降55.48%;上繳稅金6512萬元;較上年同期的10013萬元,減少3501萬元,同比下降34.96%;主營業務收入127856,較上年同期的132094萬元,減少4238萬元,同比下降3.21%。

一季度,煤炭產量爲 131.29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77.05 萬噸淨減少45.76萬噸,下降25.85%。由於受市場價格、市場需求、煤礦整合及其安全整治等因素影響,彝良、鎮雄、威信等主要產煤大縣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30年的努力,**市鄉鎮企業的發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礎,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一是鄉鎮企業整體素質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融資困難、企業負擔重。

二是鄉鎮企業產業結構矛盾突出。一產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不多、規模小、技術含量低;二產業科技含量低、優勢產業不突出、缺乏競爭力。

三是鄉鎮企業統計工作問題。各縣區經貿局(鄉鎮企業局)基本上雖都有鄉鎮企業統計人員,但有的兼的工作多、工作設備、工作經費不足等原因造成工作質量參差不齊;鄉鎮一級統計人員基本沒有,工作很困難,造成了統計資料報送的質量問題(如少報、漏報、缺報等問題)。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統計工作開展一年多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各縣區工作參差不齊,漏報、缺報較嚴重。一些縣報表收集非常困難。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推進我市鄉鎮企業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努力確保省下達的鄉鎮企業六項發展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是嚴把統計報表質量關及做好經濟運行的監測分析。

三是進一步提高企業對開展企村結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的認識,提高結對質量、抓典型、抓重點、抓督查,保結對效果及成果。抓宣傳,推廣結對經驗等措施,以確保全年工作責任目標的順利實現。

四是努力開展職業技能鑑定工作。

五是繼續抓好鄉鎮企業轉移農村勞動力和藍色證書培訓基地建設,完善教育培訓工作統計制度。

六是做好項目儲備及項目管理工作。要強化項目儲備機制,要把項目儲備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緊抓實;要對省重點扶持的項目,進行實施情況的督促檢查,追蹤問效,加強溝通反饋。

四、下步重點工作建議

(一)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圍繞《**省優勢農產品加工推進工程》,依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具有加工潛力的優勢農產品,在優勢產區、產業帶扶持一批企業,着力打造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加工業。鼓勵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建立和創新企業、基地和農戶之間的利益聯接機制,重點加快發展馬鈴薯製品、天麻製品、魔芋製品、蘋果、蠶絲、茶葉、畜牧業及其副產品等主要產業的發展。堅持分類指導、扶優扶強,培植重點骨幹企業,打造名牌產品。

(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鄉鎮企業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引導和促進全市鄉鎮企業積極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裝備,改進生產工藝,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支持鄉鎮採掘、礦冶業引進戰略合作伙伴,進行嫁接改造,延伸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產品附加值。積極推動鄉鎮煤礦整合,提高單井產量能力,壯大規模。 積極推進以提升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加快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爲重點,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爲目標,努力提高鄉鎮企業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的水平,開展技術創新示範活動,提高企業技術轉化和創新能力。

(三)積極發展配套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的機遇,支持企業發展特色產業,參與優勢產業和重點產業發展。發展配套產業,開發配套產品。加大鄉鎮企業與大企業、大集團的合作力度,生產爲大中型企業配套的原料、半成品等。

大力發展物流、包裝、貿易、餐飲等農村服務業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獨具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業,積極開發旅遊產品和民族文化產品。圍繞農產品的加工與流通,大力發展企業化運作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扶持發展一批服務領域廣、組織化程度高、經營機制靈活、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鼓勵發展提高農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質量的各種服務產業和文化產業。

(四) 協調解決鄉鎮企業融資難題。積極協調銀行(信用社)與企業的合作,爭取銀行(信用社)對鄉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努力改善銀行對鄉鎮企業的結算、財務諮詢、投資管理等金融服務。努力拓寬鄉鎮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爭取財政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

(五) 引導鄉鎮企業聚集發展。以現有產業羣和骨幹企業爲基礎,引導鄉鎮企業向基礎設施較爲完善、資源相對集中的工業園區、工業小區和小城鎮集中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形成產業集羣,提升集約化和專業化生產水平。

(六) 加速鄉鎮企業的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引導鄉鎮企業堅持以人爲本,走人才興企之路。鼓勵社會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到鄉鎮企業創業;大力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企業家隊伍。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提高企業職工的素質。對引進高層次人才產生顯著經濟效益的企業和人員予以表彰獎勵。

(七)加強對鄉鎮企業發展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切實加大相關政策的督促落實和科學發展的指導工作力度,引導鄉鎮企業提高自身素質,依法規範經營管理行爲。推動鄉鎮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誠信意識、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健全安全、勞動、財務等管理制度。積極幫助其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出現的重大問題。認真落實鄉鎮企業經濟發展責任目標,充分調動發展鄉鎮企業的積極性。不斷完善鄉鎮企業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鄉鎮企業加快發展。重視財務、統計工作,穩定隊伍、加強財務統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提高其業務素質,提高統計信息質量。建議市政府每年安排一點專項經費作爲鄉鎮企業統計人員培訓費、調研費、報表印製等費。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6

一、基本情況

自去年2月以來,XX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北部山區發展的戰略部署,在XX市幾套班子領導的親自組織、親自決策、親自部署下,我市扶貧開發工作順利啓動和推進。本次扶貧開發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投入的財力、人力、物力是前所未有的,短時間內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前所未有的。海珠、荔灣、黃埔、羅崗4個幫扶區,84個XX市直企事業幫扶單位,星河灣集團、合景泰富集團、雅居樂集團、南方石化集團、偉騰集團、保利地產、方圓集團、僑鑫集團、珠江投資9家知名企業和124家中小企業將扶貧開發視爲“一把手”責任和頭號民生工程狠抓落實。全市各鎮、街確定的鎮級扶貧開發項目(三批次合計)191個,總投資概算 18.8億元;各掛鉤幫扶單位與貧困村確定的20xx年村級幫扶項目693 個,總投資概算13.89 億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扶貧機制開創新模式,在縮短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上取得六大新成果:民生保障躍上新臺階,集體經濟提升新層次,鎮村環境煥發新面貌,特色打造取得新成果,自我幫扶促進新發展,農民收入提上新水平。

根據因地制宜和“集中發展、集體收益”的原則,各幫扶單位立足各村實際,積極發揮幫扶單位自身優勢,開拓創新,通過資源開發、資金統籌、村企結合、集約建設、體外幫扶等途徑和方式,大力發展各種經濟產業及項目,在幫扶工作中注重強化造血功能,努力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許多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得到夯實,村集體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據初步統計,至今全市投入“雙到”工作資金達4.72億餘元。目前,全市確定幫扶村集體經濟類項目236個,總投資 9.69億元,截至5月,252個已完工並開始產生效益。有 128條村集體年收入將達到十萬元以上,脫貧比例達63.22 %。(其中,廣州幫扶四鎮已有114條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佔93.44%;一鎮三街自我幫扶已有13條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佔16.45%)。在貧困戶幫扶工作方面。我市共有貧困村201條,共有貧困戶7953戶23499人,納入考覈的貧困戶3540戶13265人。通過就業幫扶、農業種養幫扶、物資幫扶、培訓就業幫扶、整合土地出租等具體幫扶措施,已有4953戶貧困戶共計14141人率先實現脫貧,其會考覈的貧困戶達2328戶、 8992人(廣州對口幫扶四鎮1836戶7278人,我市一鎮三街幫扶492戶1714人),人均年增收3237元,總體進度達58.6%。

二、主要問題和困難

目前,我市扶貧開發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積累了不少好經驗和好做法,但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和困難:

一是思想觀念有待轉變。部分村幹部對扶貧開發工作認識不到位,少數幹部、羣衆等、靠、要依賴思想比較嚴重等,自我脫貧、自求發展的意識不強。村兩委班子組織建設有待加強,尤其是部分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不高,爲集體謀發展、謀利益的責任心不強,尋找發展出路的辦法不多。

二是用地問題依然突出。用地指標緊缺,成爲扶貧開發工作重要制約因素。去年 “一鎮三街”確定的鎮級扶貧開發項目用地指標缺口就達150畝,導致部分項目無法落地。不少的村級扶貧項目也因爲不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無法落地。此外,返還地政策沒有完全落實,各種支農惠農政策補償標準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是財政投入有待加大。由於資金投入相差大,廣州對口幫扶四鎮與我市自我幫扶的“一鎮三街”工作進展不平衡:XX市幫扶122條村投入平均超過300萬元,至今村集體和貧困戶脫貧率均超過60%;而由我市市直部門自我幫扶的79條村平均每村投入只有60萬元,至今村集體脫貧率未達到20%,與廣州對口幫扶四鎮差距明顯拉大。

四是長效機制有待完善。部分幫扶單位幫扶方法單一,重治標、輕治本,扶貧項目後續運營管理資金缺口大,脫貧村、戶自我造血功能不強,返貧壓力大。

五是扶貧資源有待整合。各種涉農資金來源渠道多、形式不同,目前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當前,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沒有制定覆蓋全市的扶貧開發總體規劃,沒有建立詳細可操作的長、中、近的扶貧開發建設項目庫,存在整合力度不夠,扶貧資源分散,集聚效應不明顯的現象。

六是集體經濟發展難度大。目前,村社普遍缺乏適合本村社的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很多村社集體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發包出去的物業承包費較低,水源林補償標準偏低,農民靠山吃山未能實現脫貧。受自然稟賦和區域產業發展規劃限制,尤其是受流溪河水源保護政策的限制,部分貧困村至今無法落實合適的幫扶項目,村集體統籌項目推進難度大。

七是貧困戶脫貧制約因素多。貧困戶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絕大多數都只有國中,缺乏文化知識,直接影響就業和創業。貧困戶自有資金不足,無法引進優良品種技術和進行規模化生產,缺乏發展後勁。此外,農村貧困戶因殘疾或重大疾病造成勞動力缺乏,脫貧致富缺乏主體力量。

三、工作建議

根據中央、省和XX市的工作部署,扶貧開發已成爲一項長期堅持的重要任務,工作重點由以解決絕對貧困問題逐步轉向以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爲主。在我市加快建設廣州北部城市副中心和珠三角最宜居生態城市的新形勢下,積極探索適合我市特點的扶貧開發長效機制顯得尤爲迫切和重要。爲此,建議如下:

(一)轉變觀念——提高發展村社集體經濟認識。市、鎮、村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轉變觀念,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高度,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全方位認真審視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在幫扶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中,要切實解決幾種思想問題:一是“輕視論”。不重視集體經濟發展的思想,認爲集體經濟不重要,可有可無,只要搞好維穩、計生等日常工作即可。二是“依賴論”。主要表現爲等、靠、要,認爲發展集體經濟很困難,現在上級政府爲每條村補貼到8萬元,基本能夠維持日常一運作,以後政府還會爲村經濟想辦法的。三是“無能論”。認爲集體沒有資源和人才,難以發展集體經濟。爲此,各級幹部要徹底轉變觀念,從“要我脫貧”轉變爲“我要脫貧”,振奮精神,多想辦法,充分利用現有的各類資源,積極發展壯大村社集體經濟。

(二)抓好規劃——分類指導,制訂市、鎮、村三級扶貧開發工作規劃。由於以往沒有制定長期連貫的扶貧開發計劃與政策,扶貧開發工作往往呈現短期化、運動式現象。爲此,應根據我市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和分區功能,加強對鎮村的分類指導,制定各村的發展規劃和幫扶措施,統籌城鄉發展。要持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必須把農村的道路交通、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納入全市社會發展規劃當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各幫扶單位駐村幹部和村幹部要結合村的實際情況,制定發展的具體工作目標和時間表,把能夠利用的資源,引導到發展村集體經濟上來。同時,要加大宣傳的力度,使村社發展規劃做到家喻戶曉,讓羣衆深刻認識到發展集體經濟的好處,調動羣衆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克服目前一些地方“有分無統”“重分輕統”的做法,把集體的資源統籌起來發展集體經濟,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

(三)完善機制——建立扶貧工作機構,明確考覈制度。現時市、鎮都設有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但均屬於臨時機構,沒有固定的機構編制和人員。爲了利於扶貧工作長期開展,建議市委、政府將市農業局扶貧開發辦作爲單列常設機構,配備工作人員,負責全市扶貧開發工作;鎮(街)設置扶貧開發辦,負責鎮(街)扶貧開發工作日常事宜,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組織協調。針對當前有個別單位淡化、弱化扶貧開發工作的現象,建議政府進一步建立健全各級班子參與扶貧工作責任考覈、考評制度,把扶貧開發的成效作爲幹部、班子績效考覈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加大投入——強化財政強農惠農,建立財政投入長效機制。實現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繼續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自力更生、開發扶貧”的方針,堅持落實“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責任制。要持續加大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投入,切實把扶貧工作經費納入預算,建立扶貧開發工作本級財政經費保障機制。要爭取XX市委、市政府繼續實施各區、市各部門單位定點掛鉤的扶貧政策;繼續實施扶貧資金扶持政策,XX市、區兩級繼續按上年財政收入1%扶持山區鎮村發展;繼續實施各級財政對村公共管理經費補貼,力爭根據貧困村的人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管理的工作難度,由XX市和本市兩級財政按比例分級給予10-20萬補助,並制定年度評定標準,實行動態跟蹤管理。

(五)加強管理——健全村級管理制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總結和發揚本次扶貧開發工作中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村“兩委”班子建設,構建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和農村黨員隊伍,打造一支有較強組織領導能力的村幹部隊伍。要積極推廣太平鎮上塘村建立社會服務中心的做法,將鎮、街的一些行政審批和管理服務職能向村、社下沉,方便羣衆辦事。要增強村委會對農村經濟社會管理的統籌能力與運作能力,加強村集體資產的管理,防止集體資產的流失,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XX市開展扶持貧困村發展經濟20多年來,出現了“扶貧-脫貧-返貧-扶貧”的扶貧怪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管理好農村集體資產、資金和資源,令其長期發揮良好的經濟效益。建議建立扶貧開發跟蹤監管制度,全面開展清產覈資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檢、覈查,真實地向全體村民公佈村集體資產現狀及收益情況。這次扶貧開發過程中形成的集體資產是巨大的,必須切實做好統計登記,科學管理,農業、財政、監察、基層建設、國土等部門要積極發揮監管作用,防止資產流失或貶值,不斷鞏固扶貧開發成果。同時,要制定一套農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提高村幹部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對自我發展創收部分,允許提成作爲村幹部的生活補貼及福利待遇的獎勵資金。

(六)用好土地——完善和用好徵地政策,設立鎮村扶貧開發區。一是落實農村徵地返還地政策。積極爭取土地返還用於統籌發展集體經濟,壯大集體經濟。徵收返還地政策可與建立扶貧開發政策結合起來,由村或鎮統籌起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或招商引資,建設廠房或商鋪出租,收取穩定的租金。農村返還地所辦的項目所產生的稅收和村一級的物業所產生的租賃稅,鎮街按一定比例返還給村,以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二是調整農村徵地補償標準,完善徵地款的管理辦法。根據廣東省農村徵地補償款管理辦法,村集體徵地補償款部分由集體管理使用,不能全部分給農戶,留存一部分用於發展集體經濟。三是拓寬發展思路,研究設立或劃定扶貧開發區,切實增強鎮村造血功能。有條件的鎮,爲鎮、村經濟發展提供發展用地,在鎮域範圍內設立扶貧開發區,發展工業、旅遊業等;沒有條件發展的鎮,在市高技術產業園、明珠工業園劃定區域設立扶貧開發區,由山區鎮用於扶貧發展,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用地、資金、稅收、統計等政策方面給予優惠。在鎮村統籌發展項目中,各級扶貧開發機構和幫扶單位、鎮政府和村,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和現代企業制度來完善合作機制,保障鎮、村出資者在資產、收益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形成科學的管理運營機制,發揮長效機制。爲此,要繼續爭取XX市每年每鎮各安排100畝土地指標用於扶貧開發園區建設。

(七)結合整治——把農田水利整治與發展集體經濟結合起來,增加村集體收入。農業水利等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貧困村農田、水利建設的扶持,全面改善貧困村農業耕作條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要支持各村利用好政府的支持政策,提高退果還田的補償標準,積極開展農田整治工作。把農田水利整治與發展集體經濟結合起來,通過把分散的農田集中起來,進行農田水利整治,然後出租給農業經營企業或種田能手,增加的租金由集體和農戶合理分成,有效增加村集體和農民的收入。

(八)一戶一法——加強對貧困戶的幫扶。要一戶一策制定幫扶措施,切實提高農民的政策性、工資性、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一是切實做好就業幫扶。幫助貧困戶解決勞動力就業,爭取每戶至少有一個勞動力在二三產業就業。繼續動員各方力量,支持和幫助貧困家庭子女讀書和參加技能培訓,解決今後就業問題;二是加大種養扶持力度。在資金、技術、銷路等方面幫助貧困戶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業收入。支持農業企業或農業合作社在山區發展加工保鮮運銷,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出路;三是完善貧困戶社會保障。幫助貧困戶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應保盡保,享受合作醫療、養老等保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標準。當前,要做好扶貧政策與低保戶政策的銜接,確保扶貧工作有效性和針對性;四是提高各種政策補助標準。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幫助農村危破房改造;提高生態水源林保護地區的財政補貼標準,提高農民資源性收入;五是建立一套發動和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扶貧解困的工作機制。如定期公佈貧困戶亟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支持和幫扶等。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7

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企業是縣域經濟的微觀細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活不活,關鍵就看企業能不能真正搞活。經濟能否實現新跨越,關鍵是看企業能否不斷壯大、實現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縣通過大力實施“興工強縣”、“興工旺商”戰略,工業發展速度較快,勢頭較好,全縣企業總體上雖呈現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態勢,但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做尖,還面臨着許多困難,尤其是在人才和技術服務兩方面存在較大困難,表現在“三個不足”:

一是人才不足,技術水平偏低。

人才是影響企業發展後勁的長遠性、根本性問題,伴隨着我縣企業規模逐漸做強做大,我縣大部分的企業缺少技師、高級技術等高技能複合型“灰領”人才,甚至於連熟練的操作技工都大量缺乏,而掌握核心技術的高層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跳槽”、“挖牆角”等現象屢見不鮮,企業人才嚴重缺乏。據調查,我縣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家,企業主學識水平、市場分析、科學決策、企業管理能力低下;具有專業水平的高層次科研人才極少,主要表現在:科技含量高的名牌產品寥寥無幾,到20xx年末省級名牌產品僅有7個,國家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還是空白;高技能操作工人少,新設備、新工藝無法發揮其應有功效,延緩了企業發展的'速度。

另外,由於我縣大部分企業從事的是五金、箱包服裝、打火機等行業中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爲主的傳統產業,技術含量低,設備相對落後,產品隨大流,市場波動大,缺乏競爭力,處於國際分工體系的價值鏈低端,傳統行業的基層。

二是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

我縣大部分企業都是由一人或幾人合股白手起家的,家底較薄,經常面臨生產週轉資金缺口的局面,儘管很多企業認識到技術創新是不斷髮展的動力源泉,但由於很多中小企業由於處於起步階段,企業老闆注重的是眼前的產品、市場和利益,技術創新意識不強,所以對技術開發投入偏低。研發設施尚未真正到位,絕大部分企業根本還沒有研發機構。在企業“研發—生產—銷售”鏈中,研發和銷售投入少、生產投入多的“橄欖型”企業多,以設計開發、營銷網絡和品牌服務爲重頭的“啞鈴型”企業幾乎沒有。目前,我縣還沒有一家企業創建省級以上技術中心,技術創新能力明顯不強。

三是信息不足,缺少技術服務平臺。

目前,我縣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和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建立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係,技術信息比較匱乏,經常面臨“到哪裏去找我需要的專家?”、“到哪裏去找我需要的技術”的問題。中小企業缺乏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的有效支撐,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無法克服“死亡陷井”,並由此導致衆多的中小企業最終走向加工環節。

另外,由於很多企業和政府部門聯繫比較少,造成相關政策不能及時掌握,往往踩到“紅線”。所以,在促進企業深化技術創新、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構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傳播技術信息、政策信息,已經成爲促進我縣企業發展壯大的急需的一項重要工作。

就我縣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兩大”問題,本人有如下思考和建議:關於人才問題,建議立足本地,培養用好現有人才,根據實際需要,積極引進緊缺人才,切實壯大企業人才隊伍;關於技術問題,建議加速推進xx企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努力爲中小企業提供信息資源和科技支撐。

人才和技術是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兩大重要因素,爲使中小企業有效引進人才,深化技術創新,將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推進我縣中小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政府部門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我縣“興工旺商、富民強縣”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和打造一支具有開拓創新精神、戰略眼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經驗的企業家隊伍,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我縣企業運行質量,加快企業科技創新和做強做優,加快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步伐。

制定企業高層次專業人才經濟政治待遇的政策。組織“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評選活動。開展企業人才培訓和職稱評定工作,支持“中小企業培訓中心”開展培訓工作。組織企業主到經濟發達地區考察,選送企業主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經濟管理培訓。

一方面積極開展“定單式”人才培養機制。組織企業和高等院校開展洽談會,由企業根據發展趨勢列出所需要的人才定單,學校根據企業定單開展對口人才培養,不僅僅可以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也能夠大大縮短人才的培養時間,從而儘可能早地爲企業服務。另一方面開展好職業經理人培訓,培育一批年輕、潛力好的企業家隊伍,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再次是與職業中專掛鉤,分行業、分專業進行職工技能培訓,培養熟練技工,提升職工素質。

二是組建科技人才專家庫。

縣政府應授權縣工業經濟局會同各行業協會,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選擇與我縣產業領域相關的專家或學術權威,建立穩定的合作聯繫,經常邀請他們對我縣的技術開發、新產品鑑定、技術改造、發展規劃等作出諮詢意見,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三是搭建產學研合作交流平臺。

一方面,徵集企業技術難題,加入全省科技協作信息網,幫助企業有針對性地選擇科技協作夥伴;另一方面,請進來、走出去,爲企業在科技項目合作上牽線搭橋,組織小分隊出擊,與大專院校對接;邀請項目負責人來我縣現場洽談,搞好中介服務;再一方面,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種科技成果展示會和洽談會,努力提高各部門、各行業、各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意識和自覺性。

積極鼓勵企業通過與國內知名企業、研究機構進行“產學研”聯合開發,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術傳播,使高新技術更多更快地滲入我縣企業;在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上有所新突破,並逐步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促進成果轉化。

四是推動企業研發機構的組建。

要加大技術創新機構建設的力度,在現有研發機構的基礎上每年新增1~3家企業技術創新機構,以企業技術專家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行業共性技術中心等“一站兩中心”建設爲重點,加快建立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積極的姿態,提供更良好的環境吸引國內的著名高校、國家級科研院所、國際大公司來建立研發機構和產業化基地,吸引籍大學畢業生回家鄉創業;加速生態產業園的建設步伐,發揮生態產業園的“孵化器”作用,注重社會資源整合,形成政府、企業、中介參與,多渠道、多方式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探索創新投資新模式;鼓勵、幫助有條件的企業逐步建立技術開發部門、廠辦研究所等相對獨立的技術開發機構,逐步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資金落實、設備落實,整合企業資源,創造研發環境,探索創新激勵機制。

五是健全擔保公司運轉機制。

政府加強引導和監控,確保中小企業投資貸款擔保公司在實際融資擔保過程中不變相、不走樣,通過擔保公司擔保,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貸款難問題,真正爲工業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服務。

六是進行政策扶持。

繼續用好縣委、縣政府關於扶持中小民營企業的有關政策,在政策上要有所創新,要在銀行放貸、政府扶持資金以及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結合實際,出臺一些能爲有志於創業的民營企業經營者提供更多事業發展空間和機會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出臺一系列激勵扶持政策,對人才培訓、人才引進、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產業升級、成果轉化、新產品研發、品牌建設等方面進行財政獎勵和扶持。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8

一、我市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全市圍繞“大交通、大旅遊、大產業、大平臺”發展戰略和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以及珠三角最宜居生態城市的總體目標,全力實施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快。但是,由於受歐債危機和國內宏觀調控影響,今年上半年全市經濟發展呈放緩態勢。據市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05.5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同比放緩6個百分點,距全年目標增速13%相差7.5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3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同比放緩13.1個百分點,距全年目標增速15%相差6.1個百分點。全市經濟實現快速發展、保增長的壓力加大。經調研,我市目前80%以上企業存在着生產總值和銷售額下降、利潤減少等情況。

二、我市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用地難問題。用地是制約我市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一些優質項目因用地指標難以落實而無法如期落地,影響投資和增資擴產,有些企業由於等不及只好轉移到外地發展。同時,因報建手續繁瑣、審批環節多,影響企業預期發展。據瞭解,一般企業從徵地到規劃報建最快的都要2-3年。從市經貿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XX市已籤合同及在談需要安排用地項目共45個(計劃用地面積18180畝),其中,已籤合同18個(計劃用地面積2188畝),在談項目27個(計劃用地面積15992畝)。

(二)用工難問題。近年來,我市的外來務工人員不斷減少,加上用工成本增加、生活環境缺乏配套設施以及外地人員入戶難等問題的影響,導致企業招工困難、用工短缺,特別是引進高、中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較困難。

(三)融資難問題。有不少企業存在着資金週轉困難情況,主要原因有:一是業務量大幅下降,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空間收窄或接近虧本經營,一些企業經營陷於困境。二是商業銀行對企業的融資產品侷限,過於保守,而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缺少可抵押的不動產,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三是我市引入的擔保公司融資平臺使用成本較高,中小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難以承受。因此,一些在建項目因資金困難,生產經營或建設步伐被迫放緩甚至暫停。

(四)基礎配套和服務滯後。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及管理有待加強和改進。由於投入不足,園區內的交通道路、綠化、路燈、供水供電、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生活配套設施和治安環境不盡人意,如園區內外的公交車未能延長到園區、企業,或公交車班次少,造成企業員工上下班及出行不便,不利於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的相對穩定。再如明珠工業園區由於投入不足,很多基礎設施建設有待不斷完善,如原鰲頭鎮的聚寶工業園、龍星工業園劃歸明珠工業園區後,目前供水供電、道路建設滯後,存在髒、亂、差現象,管理的事權不清、工作不到位。

三、 對策和建議

(一)用地方面。一是市政府在分配用地指標時,要着重解決那些低耗能、附加值高、效益好並符合“”規劃發展的企業,統籌兼顧增資擴產和新上項目,同時要積極指導項目單位爭取省市立項、增減掛鉤、區位置換以及爭取利用“三舊”改造的優惠政策等辦法,解決用地指標缺乏問題。二是加快已批迴土地的徵地結案工作,督促各相關鎮(街)儘快完善已批迴土地的徵地補償,儘快進入供地程序,促進項目落地。三是鼓勵和支持企業利用現有土地適當提高容積率,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四是政府要切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特別是返還地落實等問題。

(二)企業融資方面。一是根據企業貸款需求情況,適時召開銀企供需懇談會或說明會,增進銀企之間的溝通與瞭解,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產業升級轉型方向的企業資金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素質優良、成長性好、產業鏈條長的企業上市融資。二是運用再貸款、在貼現和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支持銀行機構建立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加快融資擔保中心建立。三是適當放寬中小微企業注資、出資時限;四是商業銀行應創新借貸管理制度,結合當地企業實際推出與企業相適應的貸款產品,提高借貸率。

(三)工業園區綜合治理方面。一是市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加快市高技術產業園、明珠工業園等重大產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高標準建設企業的生產、生活平臺,爭取建立統一的物流機構,以節約企業的費用成本和時間,提升企業發展的承載能力;着重加快園區的道路、管網、電力、供水、分佈式能源站等基礎設施和商貿市場等高品位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二是對符合用地規劃和城市規劃的新辦企業、異地遷入我市的企業,由相關職能部門出具有效證明和企業完善權屬手續承諾書後,供電部門應積極解決企業用電報裝和供電問題。三是對納入我市“三舊改造”搬遷的企業,優先安排落戶工業園區和辦理用地手續。四是積極協調交通客運公司,及時調整公交線路及班次,方便企業員工上下班及出行需求。五是市政府儘快理順鰲頭鎮與明珠工業園區的體制問題,明晰兩者的責權利關係,以更科學、更有效的體制管理好園區。同時也要指導幫助好原聚寶工業園一些來料加工企業轉型升級。

(四)解決用工難及留住人才方面。一是強化用工保障。進一步建立健全勞動用工服務機制,動態掌握企業用工情況,協助企業做好員工招聘工作,緩解企業用工壓力。積極爲企業解決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職稱、檔案等問題。二是加大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培訓工作。強化企業員工在安全生產、勞動技能、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教育力度,適當採取送培訓上門的方式,切實提高培訓教育效果。三是降低人才入戶門檻。重點對技術骨幹或中層管理崗位以上的人員提供入戶便利。

(五)強化爲企業服務意識。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應樹立主動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和爲企業排憂解難的意識,結合“暖企行動”,採取一些特別措施,促進部門作風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既要關心新企業,又要關心老企業;既要關心大企業,又要關心中小微企業。一是進一步落實市領導掛鉤聯繫重大項目、重大企業工作機制和制度,加強跟蹤服務,主動爲企業排憂解難;市委、市政府應適時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對企業反映問題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二是各鎮(街)、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相應的責任機制,加大扶持力度,主動向企業傳達各級、各部門的幫扶措施,積極組織實施我市扶持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及時指導企業做好政策兌現工作,確保上級以及我市各項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三是儘快將我市扶持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XX市相關政策彙編成冊,並做好“送政策”到企業,指導企業瞭解政策、享受政策;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我市扶持企業的政策措施,以及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政策措施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扶持企業發展的良好氣氛,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四是政府要搭建產銷平臺,適時開展市內企業產品展銷推廣活動,促進市內銷售,減少企業採購成本。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9

x0年9月我榮幸的成爲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爲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於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現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栆園村位於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戶,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爲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x0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爲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爲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於工作紮實到位,加之得益於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蔘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羣衆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後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羣衆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爲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羣衆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羣衆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於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於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羣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羣衆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戶現在也處於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於衆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着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衆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於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爲,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於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爲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願呆在城市要飯,也不願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後,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於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戶,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於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羣衆積極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

(一)、羣衆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於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羣衆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爲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羣衆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小;羣衆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於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羣衆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戶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範帶頭人,羣衆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羣衆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後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羣衆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導致羣衆貧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但是我們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麼我們就要對症下藥,下力氣狠抓,圍繞“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壯大畜牧,多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惠民工程,着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本村的綜合實力,改變本村的貧窮面貌。

四、今後的發展思路及規劃

根據棗園村的實際情況,從構建和諧新農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經濟水平的大局出發,圍繞鄉黨委提出的發展戰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導產業發展,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基層組織建設。

(一)、抓好產業發展,以核桃爲核心,帶動林果業的全面發展。

1、爲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核桃產業,抓住核桃發展的第三次機遇,也是最後一次機遇,切實加強棗園村核桃產業在全縣核桃產業中的比重,我們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1、統一思想,提高班子認識。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大好時機,使村幹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認識到發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核桃發展定位爲村委會考評的關鍵因素之一,將核桃發展做爲我們村今後發展的主導產業;2、大力扶持核桃產業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發展潛力。組織村委會成員及村民代表去我縣棣花、商鎮學習參觀通過核桃產業致富起來的家庭,讓他們切切實實體會到核桃是個“金蛋蛋”,是羣衆致富的好幫手,是我們村今後發展的好產業;3、加大政策引導,激發羣衆的積極性。爲激發廣大幹部羣衆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我們制訂了優惠政策:對核桃建園示範戶以及核桃產量大戶進行獎勵,並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資金、技術支持;對資金確實有困難,貸款信譽良好的羣衆優先安排小額貸款資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加強管理知識培訓。聘請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推廣品種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堅果品質,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防治病蟲害,冬季適時進行改土施肥,塗白等管理。5、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核桃商品化。依託我縣在全國核桃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發展我們村的核桃產業,使核桃發展規模化、經營管理科學化、堅果銷售商品化,將我們村的核桃產業做大做強,力爭在8到10年時間,發展成爲全縣知名的核桃產業基地。

2、抓好養豬產業建設。在鄉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導下,我們村現存欄豬615頭,主要分佈在兩個大的養豬場和村中100多戶村民家中,其中兩個大的養豬場佔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養殖數。但是,這還不夠,還應提高豬的存欄數,鼓勵村民多養豬,使養豬產業發展上規模,只有發展上規模了,養的豬纔能有銷路,才能賣出好價錢。再者,根據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豬的糞便可以作爲沼氣池的原料,變廢爲寶,這樣既改變了夏季豬糞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乾淨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氣用過的糞便還可以繼續在田間施肥,通過這樣的循環使用,把我們村的養豬業做大做強,形成養殖業、農業、新能源的循環發展鏈。

最終實現全村產業結構調整,使經濟效益明顯,徹底改變過去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一業獨撐的局面。

(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1、抓好危房排險,災後重建工程。我們村有一部分羣衆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隨時威脅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我們應及時對這些危房進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在今年的雨季過後,我們就及時的對全村的危房戶進行了排查,發現有方相啓、吳有發和郭丙丁等幾戶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隱患,我們通過政府資助和本人籌集一部分資金,對這些危房進行了重建。

2、對棗園村村民小組的入組道路逐步進行維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於資金問題我們村的入組道路一直沒有統一硬化,村民隨便在房前屋後堆積家畜糞便、亂倒垃圾、存放柴火,顯得比較凌亂;道路兩邊也沒有種植樹木,進行綠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濘的路上,走進院落,都會留下兩排帶有泥土的鞋印,使乾淨整潔的院落略顯凌亂。因此,我們對入組的道路準備進行硬化整治,以改變髒亂差現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難的局面。

3、建設好村文化室。由於多年來村裏沒有文化設施方面的投入建設,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現有陝西省“農家書屋”協會捐贈圖書多冊,有條件建設村民文化活動室,以提高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素養。規定每個月1號、10號、20號可以前來借書,對借書羣衆進行登記。在借書時,多勸導村民借科普方面的書籍,藉此機會進行科普知識的宣講,讓村民從書中學到致富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讓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變以往陳舊的思想,讓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夠積極的執行政府的正確引導。

(三)、組織保障:

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好“推動科學發展,黨員爭當創業先鋒”,深化黨員承諾制度,全面推進“黨員中心戶”制度,加強幹部帶動羣衆發展生產的能力,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先鋒作用。我們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養豬大戶,家中有豬72頭,其中老母豬20頭,每年每頭老母豬可下豬崽10只,每個老母豬每年可下兩次豬崽,每個豬崽最少可賣x元,僅豬崽一項每年就可毛收入8萬元,除去養豬的花費,加上每年出欄的大豬,能夠純收入8萬元。通過這樣的帶領,極大的帶動了我村的養豬產業,使我村現在形成了家家戶戶都養豬的局面。

實施陽光村務,廣泛彙集民意。在村“兩委”中推行“一線工作法”,全面落實村民民主監督,建立和完善村組理財制度,提高村調委會業務水平,及時規範的公開村務、黨務、財務、事務。下村到戶多瞭解民情民意,變羣衆上訪爲幹部主動“下訪”,將職權範圍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內組內。大力推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轉變村班子的陳舊思想,積極接受新事物,大膽創新。

總之,要通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基層黨組織的模範先鋒帶頭建設,把棗園村建設成爲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相信棗園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作爲一名大學生村官,將繼續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農村相關法律法規,深入農村,積極與村民和村黨員幹部溝通,積極爲村兩委諫言獻策,爭當“學習型、勤政型、創業型、滿意型”的大學生村幹部,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員、羣衆事務的代辦員、弱勢羣體的救助員和遠程教育的操作員。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0

爲了加快譚家山鎮工業經濟發展,全面推進“1+9”板塊經濟建設,譚家山鎮企業領導小組就加快板塊經濟建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專題調研,通過對全鎮企業摸底調查以及與企業負責人座談,同時向有關單位徵求意見、建議。現將關於加快板塊經濟建設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譚家山鎮工業經濟發展現狀

(一)區位情況

譚家山鎮地處易俗河縣城正南15公里,107國道從北向南穿境而過(境內6.8公里),總面積100.45平方公里。

(二)20xx年度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20xx年度全鎮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67890萬元,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437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0430萬元。全鎮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稅收20xx餘萬元,實現利潤1200萬元,全鎮企業經濟效益達到了2500萬元,同比增長了18%,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100%。全鎮完成新增工業投入 5518餘萬元,其中完成技術改造投入4606 萬元,爲年計劃的156.49%,完成工業招商引資5360萬元,本年度到位資金5140萬元。

(三)全鎮工業企業情況

譚家山鎮是湘潭縣工業經濟重鎮,擁有100萬產值以上工業企業31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15家 。目前仍以煤炭採掘、加工爲主導產業,佔我鎮工業總量80%,機械制、化工、玻璃製品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同時還擁有機制磚、片石、耐火泥等產業。

二、20xx年至20xx年板塊發展的長遠規劃

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經濟總量”翻番爲目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構建107線工業羣。通過對譚家山採煤沉陷區進行綜合治理,利用107國道和313省道交匯的交通優勢及長嶺變電站的供電優勢,以分路口爲中心,建設工業園區,積極參加各級政府招商引資活動推向市場,包裝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區,力爭引進一批企業進入園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的建設進程 ,立足現有煤炭採掘和深加工產業優勢,重點引進和扶持化工、機電、現代物流、農產品加工、玻璃製品、旅遊等幾大支柱產業,逐步實現企業向板塊集合,產業向板塊集中,生產要素向板塊集聚的目標。

三、推進板塊經濟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爲發展板塊經濟提供有力保障

鎮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 ,以優化服務爲着力點,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努力促進板塊經濟建設有序推進 ,成立板塊經濟發展領導小組, 由趙炳炎任組長,郭平洋任副組長,企業辦、國稅局、地稅局、財政所、國土所、派出所、供電所、工商所、司法所等職能部門爲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企業辦。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協調、服務、管理職能,統一思想認識,創新管理理念,強化服務意識,完善工作責任制,保證上下聯動,政令暢通。同時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板塊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二)以招商引資爲手段,大力培育優勢產業,增強工業發展後勁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工業發展的大跨越。打造一流的發展平臺,出臺更優惠的政策,簡化審批手續。利用區位特色和優勢,大力引進戰略合作伙伴,一是瞄準企業項目,認真包裝一批有前景、感興趣的項目,注重引進工業技術先進、市場競爭力強的大型項目,同時把已有化工、機械製造、冶金培育成我鎮的支柱產業。實現地下企業向地面企業的轉變,努力打造我鎮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二是強化企業自主招商的能力,創新招商引資的方式,強強聯手,延長產業鏈,實現以商招商;三是加大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充分調動全鎮廣大幹部羣衆積極性,利用親情、友情等多種渠道進行聯繫,並且100萬元以上項目給予到位資金1%的獎勵。

(三)強化爲企業服務意識,政府積極爲企業排憂解難

把企業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把企業的發展當作自己的進步,針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竭盡全力予以幫助。此外還要積極主動向企業積極宣講各類優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導企業走科技創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創造是良好的`企業軟環境

在廣大人民羣衆中,樹立“企業發展我致富”的觀念,爲企業提供良好社會環境。治安環境實現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幹警隊伍,嚴厲打擊各種擾企業行爲和違法犯罪活動,努力實現企業“零投訴”的治安環境。

四、對加快開發區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1、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還不夠大,對吸引外來企業投資有一定影響。一般來說,客商總是選擇投資條件成熟,環境優越的開發區進行投資。事實表明,招商的形象首先是具體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完善良好的基礎設施,反映出一個地方對開發區的重視程度和發展信心,能給投資者以極大的信任感。利用譚家山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契機,搞好特色工業園區建設,平整出一定數量的土地,做好水、電、路三通工作。基礎設施建設應合理調度資金,分步實施,以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對項目投資的承載作用。

2、要加速科技創新,營造產業優勢。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合作,多渠道抓好科技引進、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全面拓寬產學研合作新領域,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針對人才缺問題,要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育。一方面要重點培養企業家和高級管理人員,充分利用行業協會和企業家協會,同時,要加強對工人的培訓,使其儘快熟悉和掌握技術,保證企業順利生產。

3、我鎮產業結構單一,缺乏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目前15家規模工業企業中,煤炭採掘、加工企業佔了12家。要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在招商引資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包裝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區,重點引進和扶持化工、機電、現代物流、農產品加工、玻璃製品、旅遊等幾大支柱產業。

4、企業管理理念落後,缺乏品牌戰略的運作。現有企業中,尚無品牌企業,沒有屬於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開拓市場,做大做強企業,同時,也容易產生糾紛。因此要積極幫助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創建屬於自己的品牌。要利用各類活動,突出宣傳優勢產品及優勢企業。要鼓勵企業設立網頁,建議規模以上企業全部開設網頁。

5、解決企業普遍要求優惠政策與一些實際問題的矛盾。各地徵地難、地價高現象較爲嚴重。部分農民抱着土地是私有財產的錯誤觀念,漫天要價,百般阻撓。即使同意土地徵用,價格也較高,大大加重了企業負擔。再次,一些部門小團體思想較爲嚴重,對已出臺的有關優惠政策沒有很好執行。還有一些部門按高標準收費,企業對此反映強烈。

6、城鎮化是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但其背後更重要的是產業的集聚過程。爲此,要通過沉陷區綜合治理區建設,引導和組織企業向城鎮集聚,爲企業提供更爲廣闊的市場和持久的動力。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當前我鎮勞動力、信息、資源等共享優勢,以規劃帶項目,以項目帶開發,以開發促發展,以發展促提升,聚集分散的工業和人口。

7、要以解決難題爲突破口,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紮紮實實地加快企業發展。要積極探索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銀企溝通,鼓勵金融機構爲園區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減少貸款環節,簡化貸款手續,大膽嘗試企業信用擔保貸款。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1

近年來,中小企業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社會經濟的產業組織形式沒有像經典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樣,從自然競爭走向集中再走向壟斷。相反,中小企業成了各個國家中最活躍的經濟因素。中國也不例外,在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地區如:江蘇、浙江、廣東、上海都是以中小企業爲主。這些地區之所以經濟能夠騰飛,都是因爲它們有各自的優勢和特色。產業積聚區是浙江經濟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基本特點是某一行業或產品,在一個特定的地域內,高度積聚發展,在國內甚至在國際市場佔有較大比重,在當地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爲中國五金之都的,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蓬勃發展起來了。x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超過92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間XX市躍過24個縣市,將全國百強的名次從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1]我們從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情況看,XX市x1年共有工業單位10948個,工業企業法人單位2464個。其中,五金機械工業單位8331個,佔全市工業單位數的比重爲76.1%。五金機械工業法人企業數爲1936個,佔工業法人單位比重數爲78.57%。法人單位全年營業收入爲123.7億元,其中五金機械工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爲106.2億元,佔工業法人營業收入比重爲85.86%。[2]目前,有五金機械企業1萬餘家,從業人員20多萬,產品涵蓋機械五金、裝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築五金、五金工具、小家電等1萬多個品種,並形成了電動工具、有色金屬冶煉、衡器、小家電、汽摩配、不鏽鋼製品、防盜門、滑板車等幾大支柱產業,其中10多項五金產品的產量居全國之最,100多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從以上的數據看來,五金企業在XX市經濟發展中起着絕對的主導作用。然而,這麼多的五金企業中大型企業的數目甚微,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他們沒有大型企業的規模效應,那麼他們究竟是憑藉什麼在市場上立足發展呢?

二、五金企業發展的優勢

(一)、深厚的文化底蘊

崛起,離不開幾千年的五金文化底蘊。經過考古考證,五千年前中華民族始祖--黃帝曾來石城山鍊銅鑄鼎。乾隆《欽定四庫全書》收集南朝·陳·虞荔所著《鼎錄》,這部鼎器的權威著作記載了自古流傳的"黃帝鑄鼎"一說。黃帝鑄鼎,春秋鑄劍,漢造弩機,宋採銅礦,清制槍管。當地學者認爲,"黃帝是五金之祖,是五金之源。"再者,著名學者、南宋狀元、XX人陳亮獨樹一幟,創建"學派",倡導"義利雙行"的事功之說,並在與著名學者朱熹的辯論中形成了功利主義儒家文化,陳亮思想根植民心。有美國學者專門研究發表專著,認爲陳亮的思想在許多方面接近現代市場經濟的理念。黃帝五金文化和陳亮功利主義儒家文化相結合的XX鄉土文化,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中大放異彩,成爲創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這一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造就了五金機械產業爲主導的XX區域特色經濟。

(二)、較完善的產業鏈

五金經過了這幾十年的發展,已逐步成了全國乃至世界有名的五金之鄉,各地的五金商人云集於此,和外界形成了一個完美的互通狀態。在這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有8000多家個體工商戶建立起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爲法人企業單位生產零配件的。隨着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他們開始了光明正大的“盜版”活動。即生產一些成品,以“貼牌”的方式成爲法人企業的產品。這樣不僅能解決法人企業的急迫生產問題,又給這些個體工商戶提供了定單。這就使整個經濟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共存狀態,企業與企業之間也形成了完整的一條龍服務。各企業的服務體系較爲完善,這就保證了整個市場的高效運轉。

(三)、合理有效的宣傳

五金大市場和雄厚的五金產業是中國五金博覽會的重要依託,而中國五金博覽會的舉辦不僅擴大了五金城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使五金城市場功能走向完善,橋樑和紐帶作用更加突出。從1996年開始的一年一屆的中國五金博覽會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各省自治區及歐、美、亞、澳、非諸洲的數千家企業逾萬種產品參展。商交額也逐年在增長:1997年成交8.62億元,比首屆翻了近一番;1998年成交10.63億元,比第二屆增加了2.01億元;1999年達16.27億元,差不多是前兩屆之和;x0年和x1年分別達22.3億、25.6億元,均比上屆有所增加[3]。盛會期間,萬商雲集,國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國內外五金企業和經銷商競相參展,商品和技術交易異常活躍,集五金產品展銷、科技成果轉讓、信息技術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於一體,爲國內外參展企業和五金經銷商創造了良好的商業合作機會。“中博會”已成爲國際五金界的一個盛會。

(四)、實施優惠政策大力扶持發展

XX市委、市府一直非常重視五金城的開發和建設,專門成立了浙江五金城管理委員會,負責開發和培育中國科技五金城,併成立了浙江中國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負責市場的物業管理。

在此基礎上,市委、市府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五金城的建設和發展。具體措施有:

⒈在開發初期減免部分地方規費。

⒉穩定完善對中國科技五金城經營戶稅收徵管辦法。鼓勵經營者聯合經營,使之符合一般納稅人的條件。國有、集體企業在五金城內設立覈算分支機構的,可以在五金城稅務機構申報納稅。

⒊XX市各級金融機構對五金城積極給予信貸支持,滿足五金城發展的需要,並明確表示如果五金城需要,可以追加貸款數額。

⒋繼續在五金城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五金博覽會,並積極籌劃爭取以國家國內貿易局、國家輕工業局及省政府的名義主辦,提高辦會的檔次、水平,擴大辦會的成效、影響。

⒌積極支持中國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申報自營進出口權,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支持公司多到國外進行商務活動,開展貿易,設立網點。

⒍對五金城內的經營戶,凡年銷售額爲3000萬元以上的,市場管理費按規定標準的50%收取;年銷售額在8000萬元以上的,市場管理費按規定標準的25%收取。

⒎嚴格控制新建五金市場,對現有五金市場進行一次清理調整,淘汰關閉零星市場和城市馬路市場。對市區範圍內經營五金商品的攤點進行一次調整,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集中到五金城經營。

⒏工商、技監等部門積極依法履行職責,推行市場監管巡查制,抓好五金產品市場準入證制度,嚴厲查處製售假冒商品、欺行霸市、商業欺詐等不正當競爭行爲,維護正常的經營秩序。稅務、物價、公安、消防、衛生等部門積極做好各項管理和服務工作。

三、五金企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們在調研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發麪:

(一)資金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大部分企業的再投資的資金都是來自利潤,還有一小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其二是“三角債”問題的嚴重性。這個問題是一個企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小企業所獨有的。由於沒有法律制度的規範和商界商業道德的缺乏,“三角債”問題愈演愈烈,這嚴重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變

企業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發展而來的,企業雖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在企業創辦初期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各種管理理念的推陳出新,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來越被社會所拋棄。而XX人卻還是死守着舊的東西不放,特別是企業中的一些中老年幹部,他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輕人提出的新思維新理念在他們看來是顛覆一個企業的腐蟲,是要絕對隔離的。因此這也就阻礙了五金企業的再一步向前邁進。

(三)惡性的價格戰

惡性的價格競爭的出現是因爲產品工藝簡單,易於仿造,從而導致新產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產同樣商品的企業就數以千計了。這樣一來,新產品在市場上很快就達到飽和了,再加上時間太短,再次更新的產品無法快速上市面,價格戰也就應勢而生了。價格戰的出現加速了產品的衰退,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生命週期,使產品的銷售呈現曇花一現的態勢。更嚴重的是,價格戰使產家的利潤一跌再跌,爲了減少成本,很多產家就不惜犧牲產品的質量、企業名譽進行低質的生產。由於資金短缺,廠家無法引進高科技的先進設備,也無法購買優質的原材料。這樣就勢必迫使一些小企業停止生產,宣佈倒閉。

四、對現存問題的一些建議和看法

(一)健全機構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養

儘快形成以科技進步爲先導,以五金產業爲依託,以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想統一爲特色,一個面向全國,外向開拓的技術市場系統。其實家族企業非常適合小企業,在中國目前最稀缺的資源就是誠信,這種企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他們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是勢在必行的,家族成員應該逐步從企業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職業的管理人員。這樣機構才能更加健全起來,管理也可以更加的達到預期的目的,不會因爲家族成員的違例不受約束而影響體制的嚴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養人才,正所謂,人才是企業生存之本,知識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師認爲企業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論是專業人才,還是銷售、策劃、計算機等方面的人才,而企業最缺少的是通才。企業在招聘人員時,應更加重視的不再僅僅是學歷而已,一張文憑越爲越不能讓老總放心。而且需要的還有是員工的責任心——敬業愛崗及員工的豐富知識與能力。只有具備如此素質的人才,纔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說如今的市場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話一點兒都不假。企業不惜重金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而且每個企業都設有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部。也應如此,企業不僅要鼓勵員工繼續學習深造,老總還可以親自爲員工講授企業文化課,從而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

(二)提倡創新思維

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針對“最能體現企業家精神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企業中的年輕經營者選擇“勇於創新”的比重最高,爲47.7%;約有1/3左右選擇了“敬業”、“追求最大利潤”和“實現自我價值”,比重分別爲35.2%、33.6%和31.5%;另外還分別有20.8%和19.6%的經營者選擇了“敢於承擔風險”和“樂於奉獻”;與之相比,選擇“吃苦耐勞”和“勤儉節約”的較少,比重分別爲2.7%和1.7%。由此可見,五金企業經營者不乏把創新視爲首要追求的企業家精神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五金企業中年輕經營者佔全廠高層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我們的創新意識逐步灌輸給企業中的職員和高層管理者。要讓他們明白,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三)以中低檔次產品爲主體的產業結構

浙江的中小企業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起步階段產品的檔次低得驚人,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它的市場份額卻大得驚人。所謂中低檔次,主要是就這些產品的需求層次和技術層次而言,而並非完全是指產品的檔次。中低檔次產品的市場前景究竟如何,先來看一些數據。從國內市場看,中低檔次產品仍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1988年,中國80%的城鎮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有4304元(算術平均),基本上只能以購買中低檔次的消費品爲主。近三年浙江經濟增長比全國每年高出2~3個百分點也證明了這一點。而從國際市場看,浙江的優勢更是在於中低檔次產品,發達國家在這些產品方面,基本上都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除了國內其他省份外,我們的競爭對手還有如越南、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國家。而浙江近三年外貿出口業績已經證明,我們有足夠的競爭力來對付這些競爭對手。

中低檔次產品具有一個穩定性相對較高的市場,其需求增長源於人類的一些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要求,是整個需求金字塔的寬大的基座。比爾·蓋茨曾說,就企業的穩定性而言,類似可口可樂公司這類古老的企業,遠勝於他的微軟公司。當然,中低檔次產品也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隨着技術和經濟的發展,這類產品的檔次也在不斷提高。中低檔次產品是一個基本的發展平臺,是一個我們賴以進行知識積累、資本積累,進入世界的入口處。按照目前全國和浙江的製造業增長勢頭專家預測,到20x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業佔全國的比重,大致可以比目前提高3~5個百分點以上,也就是說,到20x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業佔全國的比重,最高可能會在20%以上。

浙江的優勢在於中低檔次產品,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也完全可以利用好這個優勢,來進行生產和發展。

(四)加快建設物流配送系統

“物流”這一概念越來越時興,但是商場決不能跟着時尚盲目走。我們需要完善物流配送系統,是因爲我們確實需要它。現代物流的概念是爲滿足消費者(用戶)需要而進行的對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從起始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與高效益的流動與存儲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而所謂的物流管理就是以買方爲起點,將原材料、零部件與製成品,在各個企業之間有策略的加以流轉,最終到達用戶,期間所需要的一切活動的管理過程。需求不斷生級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消費者的商品需求得到滿足後會產生對服務的需求,並且,低檔次的商品和服務需求得到滿足後會產生對高檔次的商品和服務需求,這對於物流發展來說是種機遇也是種挑戰。雖然在適合進行配送的商品品種還很少,並且不同的企業配送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企業獨立建立自己的配送網絡,這在規模和範圍上都是不經濟的。這就需要由一個公司去做集成,比如把原來由不同企業經營的送電動工具零配件、不鏽鋼製品、製作滑板的原材料等商品配送業務,與機動工具、有色金屬零件等結合起來,實行統一的配送和服務,對經營者來講,就會節省很多成本,避免配送網絡建設的重複投資,歲消費者來講也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務。這裏有一個例子,1999年9月中國臺灣發生大地震,使全球的芯片供應出現短缺,一星期內北京中關村電腦配套市場piiicpu處理器價格從每片1x元漲到2400元,但中關村的電腦商們說他們沒有發大財,爲什麼?因爲他們的庫存很少,他們的經營模式往往是,在店鋪陳列各種樣品,接受用戶的訂貨,如果一個用戶要少量的貨,他們會馬上賣給顧客,如果更多用戶來買,或者一個用戶需要很多,他會讓用戶先等一等,並告訴用戶說到倉庫拿貨。問他倉庫在哪,他說就在後面,其實,他未必有倉庫,經營者之間都有默契,許多經營者會共用同樣的存貨,會共用同樣的倉庫和物流系統。這種訂貨“協同”政策,大大降低了每個店主的庫存水平,也就大大降低了由於銷售預測不準確帶來的庫存積壓、斷檔風險。該模式成功的祕訣之一就是快速運轉的物流系統。只有快速,庫存量纔會小,要積壓也不會大量積壓。但是對物流的要求就是快速,以小時或分鐘來計算整個物流作業過程,這樣就要求減少物流環節,健全物流網絡,增加物流系統的透明度,這樣才能把經營者的風險降低。因此,對於五金企業來說,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儘快建立一些物流公司,專門負責物流配送,從而降低成本。這纔是使五金企業走出束縛的捷徑。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2

一、五金行業發展情況概述

近年來,中小企業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社會經濟的產業組織形式沒有像經典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樣,從自然競爭走向集中再走向壟斷。相反,中小企業成了各個國家中最活躍的經濟因素。中國也不例外,在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地區如:江蘇、浙江、廣東、上海都是以中小企業爲主。這些地區之所以經濟能夠騰飛,都是因爲它們有各自的優勢和特色。產業積聚區是浙江經濟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基本特點是某一行業或產品,在一個特定的地域內,高度積聚發展,在國內甚至在國際市場佔有較大比重,在當地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爲中國五金之都的,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蓬勃發展起來了。20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超過92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間XX市躍過24個縣市,將全國百強的名次從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1]我們從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情況看,XX市20xx年共有工業單位10948個,工業企業法人單位2464個。其中,五金機械工業單位8331個,佔全市工業單位數的比重爲76.1%。五金機械工業法人企業數爲1936個,佔工業法人單位比重數爲78.57%。法人單位全年營業收入爲123.7億元,其中五金機械工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爲106.2億元,佔工業法人營業收入比重爲85.86%。[2]目前,有五金機械企業1萬餘家,從業人員20多萬,產品涵蓋機械五金、裝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築五金、五金工具、小家電等1萬多個品種,並形成了電動工具、有色金屬冶煉、衡器、小家電、汽摩配、不鏽鋼製品、防盜門、滑板車等幾大支柱產業,其中10多項五金產品的產量居全國之最,100多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從以上的數據看來,五金企業在XX市經濟發展中起着絕對的主導作用。然而,這麼多的五金企業中大型企業的數目甚微,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他們沒有大型企業的規模效應,那麼他們究竟是憑藉什麼在市場上立足發展呢?

二、五金企業發展的優勢

(一)、深厚的文化底蘊

崛起,離不開幾千年的五金文化底蘊。經過考古考證,五千年前中華民族始祖--黃帝曾來石城山鍊銅鑄鼎。乾隆《欽定四庫全書》收集南朝·陳·虞荔所著《鼎錄》,這部鼎器的權威著作記載了自古流傳的"黃帝鑄鼎"一說。黃帝鑄鼎,春秋鑄劍,漢造弩機,宋採銅礦,清制槍管。當地學者認爲,"黃帝是五金之祖,是五金之源。"再者,著名學者、南宋狀元、XX人陳亮獨樹一幟,創建"學派",倡導"義利雙行"的事功之說,並在與著名學者朱熹的辯論中形成了功利主義儒家文化,陳亮思想根植民心。有美國學者專門研究發表專著,認爲陳亮的思想在許多方面接近現代市場經濟的理念。黃帝五金文化和陳亮功利主義儒家文化相結合的XX鄉土文化,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中大放異彩,成爲創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這一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造就了五金機械產業爲主導的XX區域特色經濟。

(二)、較完善的產業鏈

五金經過了這幾十年的發展,已逐步成了全國乃至世界有名的五金之鄉,各地的五金商人云集於此,和外界形成了一個完美的互通狀態。在這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有8000多家個體工商戶建立起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爲法人企業單位生產零配件的。隨着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他們開始了光明正大的“盜版”活動。即生產一些成品,以“貼牌”的方式成爲法人企業的產品。這樣不僅能解決法人企業的急迫生產問題,又給這些個體工商戶提供了定單。這就使整個經濟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共存狀態,企業與企業之間也形成了完整的一條龍服務。各企業的服務體系較爲完善,這就保證了整個市場的高效運轉。

(三)、合理有效的宣傳

五金大市場和雄厚的五金產業是中國五金博覽會的重要依託,而中國五金博覽會的舉辦不僅擴大了五金城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使五金城市場功能走向完善,橋樑和紐帶作用更加突出。從1996年開始的一年一屆的中國五金博覽會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各省自治區及歐、美、亞、澳、非諸洲的數千家企業逾萬種產品參展。商交額也逐年在增長:1997年成交8.62億元,比首屆翻了近一番;1998年成交10.63億元,比第二屆增加了2.01億元;1999年達16.27億元,差不多是前兩屆之和;20xx年和20xx年分別達22.3億、25.6億元,均比上屆有所增加[3]。盛會期間,萬商雲集,國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國內外五金企業和經銷商競相參展,商品和技術交易異常活躍,集五金產品展銷、科技成果轉讓、信息技術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於一體,爲國內外參展企業和五金經銷商創造了良好的商業合作機會。“中博會”已成爲國際五金界的一個盛會。

(四)、實施優惠政策大力扶持發展

XX市委、市府一直非常重視五金城的開發和建設,專門成立了浙江五金城管理委員會,負責開發和培育中國科技五金城,併成立了浙江中國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負責市場的物業管理。

在此基礎上,市委、市府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五金城的建設和發展。具體措施有:

⒈在開發初期減免部分地方規費。

⒉穩定完善對中國科技五金城經營戶稅收徵管辦法。鼓勵經營者聯合經營,使之符合一般納稅人的條件。國有、集體企業在五金城內設立覈算分支機構的,可以在五金城稅務機構申報納稅。

⒊XX市各級金融機構對五金城積極給予信貸支持,滿足五金城發展的需要,並明確表示如果五金城需要,可以追加貸款數額。

⒋繼續在五金城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五金博覽會,並積極籌劃爭取以國家國內貿易局、國家輕工業局及省政府的名義主辦,提高辦會的檔次、水平,擴大辦會的成效、影響。

⒌積極支持中國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申報自營進出口權,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支持公司多到國外進行商務活動,開展貿易,設立網點。

⒍對五金城內的經營戶,凡年銷售額爲3000萬元以上的,市場管理費按規定標準的50%收取;年銷售額在8000萬元以上的,市場管理費按規定標準的25%收取。

⒎嚴格控制新建五金市場,對現有五金市場進行一次清理調整,淘汰關閉零星市場和城市馬路市場。對市區範圍內經營五金商品的攤點進行一次調整,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集中到五金城經營。

⒏工商、技監等部門積極依法履行職責,推行市場監管巡查制,抓好五金產品市場準入證制度,嚴厲查處製售假冒商品、欺行霸市、商業欺詐等不正當競爭行爲,維護正常的經營秩序。稅務、物價、公安、消防、衛生等部門積極做好各項管理和服務工作。

三、五金企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們在調研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發麪:

(一)資金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大部分企業的再投資的資金都是來自利潤,還有一小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其二是“三角債”問題的嚴重性。這個問題是一個企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小企業所獨有的。由於沒有法律制度的規範和商界商業道德的缺乏,“三角債”問題愈演愈烈,這嚴重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變

企業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發展而來的,企業雖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在企業創辦初期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各種管理理念的推陳出新,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來越被社會所拋棄。而XX人卻還是死守着舊的東西不放,特別是企業中的一些中老年幹部,他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輕人提出的新思維新理念在他們看來是顛覆一個企業的腐蟲,是要絕對隔離的。因此這也就阻礙了五金企業的再一步向前邁進。

(三)惡性的價格戰

惡性的價格競爭的出現是因爲產品工藝簡單,易於仿造,從而導致新產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產同樣商品的企業就數以千計了。這樣一來,新產品在市場上很快就達到飽和了,再加上時間太短,再次更新的產品無法快速上市面,價格戰也就應勢而生了。價格戰的出現加速了產品的衰退,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生命週期,使產品的銷售呈現曇花一現的態勢。更嚴重的是,價格戰使產家的利潤一跌再跌,爲了減少成本,很多產家就不惜犧牲產品的質量、企業名譽進行低質的生產。由於資金短缺,廠家無法引進高科技的先進設備,也無法購買優質的原材料。這樣就勢必迫使一些小企業停止生產,宣佈倒閉。

四、對現存問題的一些建議和看法

(一)健全機構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養

儘快形成以科技進步爲先導,以五金產業爲依託,以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想統一爲特色,一個面向全國,外向開拓的技術市場系統。其實家族企業非常適合小企業,在中國目前最稀缺的資源就是誠信,這種企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他們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是勢在必行的,家族成員應該逐步從企業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職業的管理人員。這樣機構才能更加健全起來,管理也可以更加的達到預期的目的,不會因爲家族成員的違例不受約束而影響體制的嚴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養人才,正所謂,人才是企業生存之本,知識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師認爲企業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論是專業人才,還是銷售、策劃、計算機等方面的人才,而企業最缺少的是通才。企業在招聘人員時,應更加重視的不再僅僅是學歷而已,一張文憑越爲越不能讓老總放心。而且需要的還有是員工的責任心——敬業愛崗及員工的豐富知識與能力。只有具備如此素質的人才,纔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說如今的市場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話一點兒都不假。企業不惜重金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而且每個企業都設有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部。也應如此,企業不僅要鼓勵員工繼續學習深造,老總還可以親自爲員工講授企業文化課,從而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

(二)提倡創新思維

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針對“最能體現企業家精神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企業中的年輕經營者選擇“勇於創新”的比重最高,爲47.7%;約有1/3左右選擇了“敬業”、“追求最大利潤”和“實現自我價值”,比重分別爲35.2%、33.6%和31.5%;另外還分別有20.8%和19.6%的經營者選擇了“敢於承擔風險”和“樂於奉獻”;與之相比,選擇“吃苦耐勞”和“勤儉節約”的較少,比重分別爲2.7%和1.7%。由此可見,五金企業經營者不乏把創新視爲首要追求的企業家精神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五金企業中年輕經營者佔全廠高層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我們的創新意識逐步灌輸給企業中的職員和高層管理者。要讓他們明白,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三)以中低檔次產品爲主體的產業結構

浙江的中小企業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起步階段產品的檔次低得驚人,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它的市場份額卻大得驚人。所謂中低檔次,主要是就這些產品的需求層次和技術層次而言,而並非完全是指產品的檔次。中低檔次產品的市場前景究竟如何,先來看一些數據。從國內市場看,中低檔次產品仍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1988年,中國80%的城鎮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有4304元(算術平均),基本上只能以購買中低檔次的消費品爲主。近三年浙江經濟增長比全國每年高出2~3個百分點也證明了這一點。而從國際市場看,浙江的優勢更是在於中低檔次產品,發達國家在這些產品方面,基本上都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除了國內其他省份外,我們的競爭對手還有如越南、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國家。而浙江近三年外貿出口業績已經證明,我們有足夠的競爭力來對付這些競爭對手。

中低檔次產品具有一個穩定性相對較高的市場,其需求增長源於人類的一些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要求,是整個需求金字塔的寬大的基座。比爾·蓋茨曾說,就企業的穩定性而言,類似可口可樂公司這類古老的企業,遠勝於他的微軟公司。當然,中低檔次產品也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隨着技術和經濟的發展,這類產品的檔次也在不斷提高。中低檔次產品是一個基本的發展平臺,是一個我們賴以進行知識積累、資本積累,進入世界的入口處。按照目前全國和浙江的製造業增長勢頭專家預測,到20x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業佔全國的比重,大致可以比目前提高3~5個百分點以上,也就是說,到20x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業佔全國的比重,最高可能會在20%以上。

浙江的優勢在於中低檔次產品,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也完全可以利用好這個優勢,來進行生產和發展。

(四)加快建設物流配送系統

“物流”這一概念越來越時興,但是商場決不能跟着時尚盲目走。我們需要完善物流配送系統,是因爲我們確實需要它。現代物流的概念是爲滿足消費者(用戶)需要而進行的對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從起始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與高效益的流動與存儲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而所謂的物流管理就是以買方爲起點,將原材料、零部件與製成品,在各個企業之間有策略的加以流轉,最終到達用戶,期間所需要的一切活動的管理過程。需求不斷生級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消費者的商品需求得到滿足後會產生對服務的需求,並且,低檔次的商品和服務需求得到滿足後會產生對高檔次的商品和服務需求,這對於物流發展來說是種機遇也是種挑戰。雖然在適合進行配送的商品品種還很少,並且不同的企業配送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企業獨立建立自己的配送網絡,這在規模和範圍上都是不經濟的。這就需要由一個公司去做集成,比如把原來由不同企業經營的送電動工具零配件、不鏽鋼製品、製作滑板的原材料等商品配送業務,與機動工具、有色金屬零件等結合起來,實行統一的配送和服務,對經營者來講,就會節省很多成本,避免配送網絡建設的重複投資,歲消費者來講也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務。這裏有一個例子,1999年9月中國臺灣發生大地震,使全球的芯片供應出現短缺,一星期內北京中關村電腦配套市場piiicpu處理器價格從每片1200元漲到2400元,但中關村的電腦商們說他們沒有發大財,爲什麼?因爲他們的庫存很少,他們的經營模式往往是,在店鋪陳列各種樣品,接受用戶的訂貨,如果一個用戶要少量的貨,他們會馬上賣給顧客,如果更多用戶來買,或者一個用戶需要很多,他會讓用戶先等一等,並告訴用戶說到倉庫拿貨。問他倉庫在哪,他說就在後面,其實,他未必有倉庫,經營者之間都有默契,許多經營者會共用同樣的存貨,會共用同樣的倉庫和物流系統。這種訂貨“協同”政策,大大降低了每個店主的庫存水平,也就大大降低了由於銷售預測不準確帶來的庫存積壓、斷檔風險。該模式成功的祕訣之一就是快速運轉的物流系統。只有快速,庫存量纔會小,要積壓也不會大量積壓。但是對物流的要求就是快速,以小時或分鐘來計算整個物流作業過程,這樣就要求減少物流環節,健全物流網絡,增加物流系統的透明度,這樣才能把經營者的風險降低。因此,對於五金企業來說,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儘快建立一些物流公司,專門負責物流配送,從而降低成本。這纔是使五金企業走出束縛的捷徑。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3

一、目前我市整機生產企業的基本情況

從調研的基本情況來看,我市符合條件的整機生產企業偏少,全市僅50多家,重點集中在機電工業,產值約22億元(注:本文未將益銀公司產值統計在內),僅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左右;稅收約1。2億元,利潤3億元。從地域分佈看,主要集中於x市區,少數分佈在樂昌,個別在翁源、始興。從產品分類看,x市整機行業大致可以分爲發配電設備、礦山設備、混凝土攪拌設備、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輕工機械、加工機械、冶金環保設備、電子設備等九個板塊,已經呈現出產業集羣的雛形。各個板塊的大致情況如下:

1、發配電設備。生產企業主要包括衆力、全力、天工、開關設備廠、華德、錦德峯、特、同和等企業。主要生產水力發電機組、配電櫃、電阻櫃、變壓器、接地裝置、濾波裝置等產品。從規模和效益看,衆力的龍頭老大地位依然不可動搖,泡貫流水輪發電機組是省高新技術產品,衆力商標是省著名商標。該企業是廣東省行業龍頭企業,名列國內同行業“八大金剛”之位,是廣東省裝備製造業100重點培育企業。

2、礦山設備。生產企業主要包括鑄鍛機械、瑞重工、遠大、冶化機械、通運達、核力重工、樂昌明裕等企業,主要產品有破碎機、球磨機、螺旋分級機、磁選機、電選機等。其中,鑄鍛機械設備公司有生產破碎機的悠久歷史,“雙拳”破碎機是省著名商標,同時還生產喂料機、振動篩等,是最大的礦山機械生產企業;瑞重工發展迅速,成爲破碎機三大生產廠家之一,是民營企業的傑出代表,建有x市礦山破磨機械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3、混凝土攪拌設備。生產企業主要包括新宇、天源、新弘立、正業、銳鋒等企業。產品以混凝土攪拌機、攪拌站、運輸車等爲主。其中,龍頭老大新宇公司曾經是x市明星企業,開發出混凝土攪拌機、攪拌站及其計算機控制系統、塔式起重機、混凝土運輸車,能生產混凝土攪拌機、站、車、泵全套設備,計算機在企業生產管理應用方面很有成果,曾獲得7項x市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4、工程機械。生產企業主要包括起重機廠、廣東力士通、佳爾華力士通、鐵友、勁力通等企業,主要生產汽車起重機、高空作業車、水平定向鑽機、齒條起道機等設備。其中起重機廠、新宇、力士通是經國家批准生產改裝汽車的3家企業,主要產品包括改裝汽車,有半掛車、隨車吊、油罐車、自卸車、公路養護車、專業工程車、混凝土攪拌車、粉粒物料運輸車、化工液體運輸車等,是最大的專用車和起重機生產企業。

5、農業機械。生產企業主要包括二拖、廣興牧業、金鹿、閩、省第二農機廠、常豐、金聯等企業,主要生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裝載機等產品。其中,第二拖拉機廠是最大的農機生產企業,丹霞牌商標是省著名商標,農田耕整機是省名牌產品,企業通過了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暢銷國內各省,並出口到南亞、東南亞、非洲多個國家。小手拖全省產銷量第一,小型聯合收割機全國同類機型產銷量第一。廣州廣興牧業設備(新豐)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禽畜飼養成套自動化設備、飲料加工機械等,20xx年營業收入總額達7247萬元。

6、輕工設備。全市共有10多家輕工設備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各不相同。其中,永明機電公司主要生產離心通風機、菸草烤箱,是省菸草總公司指定的菸草烘烤設備定點生產廠。億利達機械公司是1992年成立的港資企業,主要產品爲全系列數控全自動注塑機,屬於國內知名品牌產品,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名約在10名左右,省內在6名以內,旭日公司現有注塑機的近7成均由億公司供給並提供售後服務。粵佳太陽能公司主要生產太陽能熱水器,是省政府向全省新農村建設推廣使用的產品,承建了廣東省第一個農村經濟型太陽能熱水器示範村;承擔了國家級星火計劃《太陽能熱水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普及和推廣》項目,產品已經在許多鄉村和廠礦得到廣泛應用。

7、機械加工設備。生產企業目前掌握的.僅有樂昌兆銘公司、x市華利迅機器公司等少數幾家,且生產規模都不大。

8、冶金、環保專用設備。生產企業主要包括金龍重工、恆華重工、正安機械、龍船灣機械、綠昇等企業。其中金龍重工公司主要生產鋼廠用板坯結晶器銅板和水箱,還生產破碎機、振動篩、給料機、皮帶輸送機、免燒磚機等設備。正安機械公司的大轉爐結晶器框架技改工程成果榮獲20xx年x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主要生產連鑄連軋設備中大轉爐結晶器、扇形段、軋鋼設備卷取機等關鍵設備。龍船灣機械公司是東陽光公司內部的機械廠,專門爲東陽光的鋁箔、磁性材料、化工環保等部門研製生產專用設備。

9、電子設備。生產企業主要包括益銀公司、龍飛數碼科技和恆鑫等企業。除益銀公司外,生產規模都不大,但益銀公司在只有裝配車間,對示範、帶動價值不大。龍飛數碼科技公司是一家專業的嵌入式POS收款機的研發及製造企業,建有x市嵌入式商業自動化系統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恆鑫公司主要生產智能線路板製作機,產品屬國內首創,擁有國家專利12項,獲得國家發明獎6次,產品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價格只有其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某些技術領先於國外同類產品,打破了基於PC控制的PCB線路板製作系統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市絕大部分整機生產企業的生產方式是自身研發關鍵零部件進行組裝生產,只有少部分企業是自購原材料、研發、生產關鍵零部件,產品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在我市的整機企業中,廣東省第二農機廠、x市瑞重工有限公司、x市鐵友建設機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其中還有部分企業的專利技術在10項以上,由於掌握了產品的專利技術,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大的優勢。此外,還有部分企業的產品具備了自主知識產權和良好的市場前景,如廣東明珠集團衆力發電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水輪發電機組產品銷往全國近30多個省、市,企業自身在同行業排名省內第1、國內第5;x市瑞重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各式破碎機佔領了省內35%的、外省15%的市場份額。

二、整機生產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技術研發能力不足,規模偏小。50多家整機企業年產值平均約爲4500多萬元,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僅有衆力、鑄鍛機械、新宇、龍船灣等少數幾家,剔除這些重點企業之後,餘下的企業產值更少,甚至不乏年產值在1000萬以下甚至年產值僅200萬元左右的小微企業,這些企業要做大做強尚需一個長期過程。同時,衆多整機企業技改創新投入低,也影響了企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強。從調查結果來看,整機企業每年的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例低於5%,獲得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此外,部分企業因資金不足無力進行技改、創新及研發工作,導致企業新產品研發能力低、產品附加值低、市場佔有率低甚至日趨萎縮。

(二)企業管理落後,技術力量薄弱。我市大部分整機企業經營者隨着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缺乏現代管理知識和經營理念,顯得力不從心、盲目性大。部分企業經營者缺乏技術競爭意識和專業技術背景,對企業技改、創新投入的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更進一步發展。同時,大部分整機企業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職工佔職工總人數的比例低於10%,部分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短缺,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經營和發展。

(三)企業市場開拓能力較弱。由於本地存在較大市場,全市整機企業中僅有大約三分之一企業的產品存在出口和創匯情況,同時受計劃經濟影響深遠,企業習慣於依賴本地市場、國有大企業和老客戶,習慣於依賴政府,市場開拓的積極性不高。如農機行業依靠政府推廣和補貼,粵佳太陽能依靠政府推廣。鐵友的水平定向鑽機和龍飛的稅控收款機等高科技產品也希望能由政府下令推廣,銷量一直不多。政府舉辦的各種展銷會,儘管名額有限,攤位不多,然而衆多整機生產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依然不高,市場開拓觀念較爲落後。此外,我市大多數整機企業對現代商業銷售手段的不夠重視,如電子商務是成本低廉、覆蓋廣泛、效果明顯的現代商業銷售渠道,可是目前整機行業應用電子商務情況並不理想。目前建有企業網站的或是在中國機械網、中國商品網等電子商務網站有網頁的企業均爲30家左右,數量明顯不足。同時,在企業的網站和網頁上,企業信息較爲齊全的還不到一半,許多企業信息不全,沒有企業簡介、產品介紹、企業資質證書和企業榮譽稱號,甚至有25%的企業網站只寫了企業名稱、聯繫方式,未起到宣傳企業、開拓市場的效果。

(四)生產要素制約和體制機制影響依然突出。大多數整機企業表示資金週轉困難、資金短缺,其主要原因是銀行貸款的門檻高、融資渠道少,融資難成爲制約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的瓶頸。同時,用工難、缺乏技術人才、企業產權不明晰、退休人員養老保險負擔重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讓部分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受到影響。此外,由於我市整機企業大多由國企轉制而來,企業的經營機制未能轉變,不能適應激烈市場競爭要求,兼併困難企業和新上大項目給企業帶來沉重負擔,就算募集了股份和債券也於事無補,反而造成社會問題。種種努力的結果不盡人意,隨着市工業總公司解散,包括康立、億能、廣通廠、柴油機廠、拖拉機廠、食品機械廠、電機廠、儀表廠、農機廠、醫療器械廠、計算機廠、廣東有色冶金機械廠等在內的大批企業破產。新宇、力士通公司、二拖等也存在經營困難。

三、加快我市整機生產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積極優化整機生產企業的發展環境。一是要充分認識推動整機生產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整機生產企業是高附加值的優勢項目,處於產業鏈的最高端,能有效拉動整條產業鏈的快速發展。二是根據我市整機生產企業以機械裝備類爲主的實際情況,出臺符合實際的以“通過加快整機生產企業發展,帶動全市機械裝備製造業發展”爲主題的政策措施。三是針對我市整機生產企業管理水平低、決策能力不強、整體裝備技術水平不高、創新投入不足的情況,建議由市政府牽頭,切實加強對全市整機生產企業的統籌規劃,切實加強對整機生產企業產學研工作的引導。四是選擇一批有市場前景、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潛力做大做強的整機生產企業,邀請有關院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一起制定發展規劃,明確全市整機產品的發展規劃和各企業發展方向,從而做大做強我市的整機產品。五是着力完善整機生產企業的產業鏈,引導我市現有的機械加工企業主動爲整機生產企業配套;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和全民創業力度,積極引進、創建爲整機生產企業配套的生產企業。

(二)加大對整機生產企業的引導和幫扶力度。一是充分利用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引導整機生產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的力度,不斷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檔次。積極引導整機生產企業根據國家和省的產業政策及時調整企業生產、經營方向,挖掘自身潛力,進行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要利用國家、省、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指導整機生產企業依法經營、按章納稅、完善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用足用好各級政府在經信、發改、科技等系統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幫助符合條件的整機生產企業申報國家、省、市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並優先在市直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給予安排補助,使企業切實享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資金補助,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二是積極鼓勵整機生產企業建立科研機構。針對整機生產企業技改、創新投入不足的情況,積極引導整機生產企業加強與有關院校的合作,針對企業產品和發展規劃,建立企業產品的科研中心,研究開發適合市場的新產品,帶動整機生產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步伐,保證企業產品既是終端產品又是前端產品。三是努力爲我市整機生產企業搭建各種商貿、技術交流平臺,積極鼓勵其“走出去”,開拓更大的國內外市場。結合我市整機生產企業以機械裝備製造類行業企業居多、已經形成產業集羣雛形的優勢,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山洽會、APEC展覽會、泛珠三角展覽會及各種機械行業展覽會等展會,營造“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良好氛圍,並對企業開拓市場、參加政府舉辦的展覽會給予適當的展位補貼,鼓勵並協助整機生產企業到國內、國際市場尋找商機,開拓國內外市場。四是引導整機生產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努力推動整機生產企業以市場爲導向,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爲目標,把“名牌就是質量、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競爭力、名牌就是生命”的觀念貫穿於企業的生產、管理、銷售全過程,提升企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知名度。同時,以整機生產企業爲重點,積極幫助有條件的企業進入“全省民營企業百強”、“全省現代產業100強”行列,促進我市整機生產企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三)着力破解整機生產企業發展難題。一是着力緩解融資難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整機生產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具備條件的整機生產企業到國內外證券市場發行股票、企業債券募集資金,進一步拓寬民間資本投資領域和範圍。建議根據《關於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府辦〔20xx〕124號)精神,由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加強與各商業銀行間的協調,在合理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將信貸資源適當向整機生產企業傾斜,適當降低貸款門檻和收費標準,幫助企業緩解融資難題,擴大生產規模。建議通過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鼓勵和引導作用,重點扶持政策性擔保公司發展壯大,增強全市各擔保公司的實力和發展信心,鼓勵我市政策性擔保公司和商業擔保機構降低整機生產企業的擔保收費,降低整機生產企業融資成本。二是着力破解用地難題。要將整機生產企業發展用地納入當年全市用地計劃,綜合平衡用地指標,滿足民營經濟發展用地需求。對整機生產骨幹企業的生產性重大項目,通過調劑用地指標,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新供用地,優先安排整機生產企業用地。三是着力解決整機生產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我市整機生產企業多由國企轉制而來,歷史遺留問題比較多,其中反映比較強烈的是廣東省x市第二拖拉機廠,該企業原是老國有企業,20xx年改製爲股份合作制企業。雖然企業的領導班子帶領企業職工在企業改制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企業改制不夠徹底,員工的國有制身份沒有置換,部分員工的“公有制”、“主人翁”的傳統思想在生產經營中時有反映;企業產權不明晰,妨礙了企業決策和發展;農機行業是低利潤行業,退休職工的社會養老保險等負擔沉重,嚴重製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023年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4

一、小微工業企業的發展情況

目前我區有家小微工業企業,其中有87家從業人員在xx人以下,經營收入x萬元以下的微型企業。企業主要以造紙、包裝、紡織、建材、機械加工、檔發、食品等產業爲主,從業人數和企業數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長。x年前兩季度生產運營情況良好,xx月份以後,由於原材料起伏大、市場疲軟、沿海地區的信貸危機引起的關閉潮影響,部分小企業開始陸續出現停產或半停產情況,影響面積約%。針對上述情況,我局從小企業中選取x戶不同行業的微小企業進行走訪調研,雖然小微企業生存困難重重,但也能從中看到部分行業發展壯大的希望。

二、我區小微企業的發展特點

(一)小微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較爲落後

小微企業由於受規模和資金方面的限制,設備陳舊、工藝和技術水平較爲落後,從而造成生產效率和產能比較低。此外,由於技術落後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由於廢污排放不達標造成的停產都給企業生存發展帶來巨大困難。

(二)小微企業經營者、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不少小微企業經營者未接受過較高程度國民教育,無論在專業技能水平、質量管理水平、銷售服務水平和企業發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業管理水平較爲落後

小微企業通常是以家庭爲基礎組成的企業,治理結構不科學、不健全,在產銷決策中往往存在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廠長一人說了算的現象。此外,爲了節省工資開支,企業財務人員多是聘用兼職人員,企業內部沒有嚴格的財務管理體系,現代企業制度的法治觀念並未在企業中樹立起來。這也導致企業缺乏長遠發展戰略目標,且風險加大。

(四)小微企業產品質量普遍不高

由於小企業技術裝備較爲落後,管理水平較低,較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造成產品質量不高。小企業初加工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企業發展緩慢,小企業產品質量和水平都難以令人滿意,企業很難有長足的大戰。

(五)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大,資金少

小微企業由於信用評價體系缺失,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實力較弱,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差,生產經營穩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業融資難,阻礙了一部分小企業的發展。但也由於企業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資金(自有資金高達90%),在當前形勢下,也在抗風險抵禦危機方面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六)食品、包裝、電子類領頭小企業逆勢飛揚我區傳統行業造紙、紡織和機械加工行業都發展到一定

規模,市場成熟,利潤有限,小企業越來越難從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產業中小企業才能找到發展壯大之路。這些找對路子的企業現階段是產銷兩旺,完全沒有受到小企業危機的影響,這些企業目前考慮的是如何開拓市場,如何創出行業知名的品牌。

三、現階段小微企業生存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市場行情直線下降,產品銷售困難

沿海地區大量小企業關閉,導致內地原材料加工企業產品滯銷。我區有部分小加工企業是以沿海地區小機電、小電器生產企業爲主要客戶的,近幾個月沿海地區小企業出現危機後,內地企業也受此影響,產品銷售困難。

(二)人民幣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壓力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幅度超過1.8%,很多企業不敢接長單、大單。企業對出口外部環境吃不準,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人民幣匯率等難以把握,影響了企業產品出口信心,我區有出口商品的企業不敢接單,沒有直接出口的.企業受下游出口企業的影響,訂單也出現銳減。

(三)原材料波動幅度大,企業生產不能正常進行近兩個月內,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漲,另一方面棉花出現大幅下跌、絕緣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現大幅下滑,這些都讓生產規模小、利潤點低的小企業吃不消。通常這些小微企業都是以訂單來決定生產,企業不存貨也不儲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漲、下跌都會直接影響生產成本,而產成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具有一定滯後性。這樣一來,以訂單決定生產的小企業就受到巨大影響,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基本沒有抗風險能力微型企業多數選擇停產,等待市場變化,而有一點抗風險能力的小企業,爲了留住技術工人或者解決原材料儲存等問題,即使生產會造成虧損,也會保持一部分生產線繼續運轉。

(四)技術工人緊缺,人員流動大

小微企業大多數以部分合同工和僱傭臨時工相結合的用工方式,訂單多的時候就招工人開工生產,訂單少或者沒有的時候就停工讓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業工作環境差,福利低且沒有保障等因素這種常年招工的現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業想要留住技術工人也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顯,究其原因這是由小微企業的生產方式所造成的。

四、對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和建議

(一)對高新技術產業給予支持

對於一些創業階段的企業,融資難是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政府應對這部分企業出臺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使這部分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從而發展壯大。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對企業深入調研,從上下兩個層面共同着手,使國家的資金支持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二)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服務力度

應擴大企業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充分發揮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引導我區小微企業按照《企業法》、《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實現自己管理、自己約束、自己完善、自己發展。按照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健全企業規章制度,把質量管理、財務管理、成本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落到實處,在強化企業綜合管理方面不斷有所創新、有所成效。

(三)對小微企業進行分類

梳理全區小微企業分佈、行業所屬等情況,篩選出一批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節能、無污染的優勢小企業,重點培養,爲我區工業發展補充後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