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精選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3W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1

黨的xx屆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標誌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爲做好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爲了解掌握我鄉當前農村現狀,摸清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據縣黨辦的要求,接到通知後,我鄉立即組成調研組,於8月8日深入到x村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精選9篇)

一、基本情況

(一)、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情況、今年的目標任務和推進情況

1、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情況

x鄉x村是“五個100”規劃扶貧村,在XX年度又再次被縣政府列爲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爲使x村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實施,XX年,縣政府成立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小組,具體由農辦牽頭,組織財政、交通、水利、農業、扶貧等二十多個部門,聚集了大量的人力對x村進行了實地踏查,結合x村的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規劃爲基礎,以“五通五改三新三提高”爲重點,“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風、通話、通廣播電視;“五改”即:改廁、改圈、改竈、改房、改變傳統落後的生活習慣;“三新”

即:培養新型農民、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創建農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設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一項有特色的支柱產業,一個暢通的公路網絡,一套完整齊全的配套設施,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和一個文明進步的村規民約。

通過四至五年的努力,基本達到“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寬裕,村內環境整潔優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級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設施服務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力爭到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0,達到4538元以上,人民羣衆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標準。

x村新農村建設規劃項目涉及種植業、養殖業、公路建設、移民搬遷、村寨道路硬化、通話通電等。其中:規劃每年利用冬閒地種植脫毒馬鈴薯300畝,封山育林1620畝,花紅種植800畝,板栗140畝,花椒120畝,石漠化治理275畝,實施坡改梯(水毀工程)、水利建設等項目,規劃總投資1924萬元。其中:用於生態建設投入142.1萬元,產業發展投資456萬元,基礎設施及能源建設投入641.8萬元,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92.6萬元,農村社會事業方面投入58.9萬元。

x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定稿後,經鄉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2、今年的目標任務和推進情況

今年x村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大力實施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發展狀大畜牧業,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力工經濟,想方設法增加羣衆收入。

(1)種植項目的建設情況

①、XX年度,在縣農業局的支持下,x村調進脫毒馬鈴薯13.4噸,種植面積95畝,目前正待測產驗收。

②、石漠化治理工作全面開展,實施地點從夾巖至大寨,面積397畝。

(2)村容村貌的治理情況

①、x村共有自然村寨10個,現有3個自然村寨(木房、玉豐、大寨)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硬化面積8500餘平方米,總長9000餘米,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②、沼氣池建設全面普及,x村從XX年開始實施農村生態能源沼氣池建設項目,歷時3年,現已建設沼氣池432口,普及率達到89.6左右,部分農戶因投資不足,場地不夠等因素制約未得以建設,今後將着力幫扶,予以改善。

③、活動場所的改造即將啓動。x村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已選點玉豐,接近村活動室,土地丈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工程正待建設之中;玉豐一組球場建設項目也即將啓動,水泥撥調基本到位,預計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④、XX年度完成改廁400口,衛生條件明顯改善。

(3)移民搬遷工作,x村石峯一二組搬遷項目全部啓動,土地調整即選點工作全面開展,共涉及72戶,263人,選點具體落實在x村下木房河道旁,交通便利。

(4)通路工程及農電改造,規劃一組中涉及到木房至石豐,大石包至毛家坡兩條公路網絡已通過縣交通局立項批覆,目前毛路建設已能通車,待項目到位後即組織實施。

(5)農村茅草房改造工作進展順利。x村XX年開始實施農村貧困戶茅草房改造工程12戶,今年又再次安排落實12戶,目前正在建設之中。

(6)通水工程建設情況。x村是一個典型的缺水村,羣衆人畜

飲水極爲困難,水源缺乏,實施小水窖工程將作爲x村改水的重要項目之一,現已建成“母親水窖”250口,利用水利項目建成小水窖50口。

(7)農田基本建設工作取得成效

在規劃項目中,涉及到農田基本建設項目已經啓動,現已建成下木房河道一處,煤洞坡水毀工程一處,總投資達38萬餘元,全長2450

餘米,恢復農田430畝。

(8)通電通話工程

農網改造工程在全村全面啓動,進村電網已架設完畢,主線正在立杆,計劃8月底全面建成使用;電視網絡工程已建成遠教室1個,安裝電視接收器3個。

(二)、資金投入情況

1、國家、省、市、縣資金投入及使用情況

(1)國家投入的有沼氣池建設項目、茅草房改造項目,茅草房改造共實施了12戶,共投入資金7.2萬元,國家投入資金3.6萬元。沼氣池建設800口,共投入資金120萬元。

(2)省投入的有石漠化治理、通村公路建設、移民搬遷等項目,石漠化治理從夾巖至大寨,治理面積397畝,投入資金11.91萬元,通過村公路12公路,投入資金60萬元,移民搬遷76戶,投入資金216萬元。

(3)市投入的有茅草房改造、衛生改廁項目,茅草房改造12戶,投入資金3.6萬元,衛生改廁400個,投入資金12萬元。

(4)縣投入的有村寨道路硬化、村活動室、精神文明活動中心、電網改造、飲水工程、農田水利建設、廣播電視、馬鈴薯種植等項目,道路硬化780平方米,投入資金2萬元,村活動室建設投入資金8萬元,精神文明活動中心投入3萬元,農電網改造投入120萬元,飲水工程小水窖建設50口,投入資金5萬元,農田水利建設修建水毀工程一處,投入資金38萬元,廣播電視接收站安裝3個,投入資金3萬元,馬鈴薯種植95畝,投入資金6700元。

2、農民自主籌資投勞情況

農民自主籌資投勞主要體現在公路、人畜飲水、沼氣池建設等項目方面,公路建設投勞5萬個工時,人畜飲水投勞6500個工時,沼氣池建設籌資80萬元。

3、社會力量投入

無社會力量投入。

4、支農補貼落實情況

支農補貼資金主要是農村家庭困難的子女入學實行“兩免一補”,共補助學生12名,補助金額爲3600元;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共18萬元。

5、金融支農情況

發放小額貸款共27萬元,用於支持農村發展種養殖業。

(三)生產發展情況

1、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1)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通過以國家投入爲引導,農民投入爲主體,努力增強對農業的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含量。

以推廣“雙雜”良種爲主的農業適用技術得到普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突破,一批農業增產增收的適用技術得到推廣。實施沼氣池生物能源利用工程、文明村寨路面硬化、對缺乏生存條件的石旮旯組實施移民搬遷等項目,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條件。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2

按照全縣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和“創新業績,樹新形象”主題實踐的部署,深入開展以“解民憂、訪民情、促民風、謀民富”爲主題的蹲點調研活動,以點帶面,加快我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鄉黨委、政府決定開展鄉領導班子成員“辦公日、住村周、調研月”活動。根據要求,我於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點**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況

**村與xx省的xx縣接壤,總面積7.32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畝。2019年,農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鄉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

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縣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臺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農民增收良策,農業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201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630萬元,同比增長18%,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700萬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長7%。積極發展糧食產業,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全鄉油菜面積擴大到300畝;菜園蔬菜生產面積,發展到500畝;成立了全縣首家早姜專業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帶動80戶農戶發展早姜300畝;發展葛根藥材基地110多畝。通過多種方式培訓,加大農民知識化培訓力度,全年勞務輸出3400人。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國家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鄉村康莊工程建設、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逐步進入農戶家庭,擴大了農戶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

(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隨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立足本地旅遊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以嶺上灣革命紀念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爲核心的旅遊業,並以此帶動相關景點的開發和建設。村財鄉管的財務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政務、村務、財務公開不斷完善。抓好生產救災和扶貧開發工作,深入開展“一戶一策一干部”幫扶活動,積極引導、幫助貧困戶發展項目,落實貧困戶120多戶,扶持資金20多萬元。關注弱勢羣體,積極開展農村弱勢羣體幫扶和關愛農村老黨員活動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彩票”等賭博行爲,做到促一方經濟保一方平安。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衆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爲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爲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把羣衆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洲嶺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三、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洲嶺鄉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農戶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有待增強。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較多,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爲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雖然鄉里積極推行“農民知識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還較爲普遍存在。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洲嶺鄉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衆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衆“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難以保證,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四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後,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四、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地加以推進。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洲嶺鄉的實際,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xx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在各項政策上給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持。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衆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通過選擇優勢項目,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招商引資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此外,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四)抓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新村鎮建設

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要有總體的規劃,對洲嶺鄉來講,按照“分類指導,重點推進,逐步發展”原則進行規劃,先選擇條件好、有特色的村進行試點。根據其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條件好的要高起點規劃建設,其它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要嚴格規劃管理,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實現新村建設目標。

(五)繼承與發揚並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要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羣衆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科技宣傳隊等各種形式送文藝下村,加強先進文化在農村的傳播速度和覆蓋範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要繼承併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六、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徵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爲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爲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爲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3

美麗鄉村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化和創新,通過幾年來的不斷努力,我市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在向“科學規劃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業宜遊”的魅力農村、幸福農村、和美農村的目標奮進。調研組通過座談交流、走訪部門、下鄉(鎮)村考察、委員約談,並赴永嘉、桐廬等地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做法等形式,對我市美麗鄉村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和梳理,並提出建議。

一、我市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XX市委、市政府對美麗鄉村建設高度重視,出臺了《XX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麗委辦〔2019〕50號)、《關於XX市推進“三沿”整治創建美麗鄉村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並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列入全市農村發展六大行動計劃的重點考覈內容,累計已投入資金80多億元,對 3121個村莊(按村莊撒並前統計)的環境進行了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40個,XX縣、XX區和XX市已被評爲省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2019年、 2019年和2019年,XX市連續三年獲得省新農村建設優秀單位、村莊整治先進單位稱號。

一是鄉村更加潔淨。全市推行了“戶集、村收、鄉(鎮)運、縣(市、區)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置和長效管理機制,目前全市已配有保潔人員的村數2746個,配備保潔人員6594人,人均保潔經費不低於40元,大部分農村實現了垃圾集中收集處置。

二是環境更加美化。以綠化爲主要措施,加強“六邊”區域、村莊道路兩側和農戶庭院的綠化,2019年全市各地新種綠化喬木374.5萬株,建設森林村莊205個,通道沿線林相改造10.9萬畝。

三是民生更加改善。關注民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農村的文化、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日趨完善,農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到2019年,全市政策性農房保險參保54.79萬戶,參保率達到97.01%;全市60週歲及以上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發放率達到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水平達到378 元(比2019年提高55元),政策範圍內的住院補償率達到72.07%,住院補償最高額達到201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

四是品牌更加響亮。“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的全市美麗鄉村建設主品牌進一步打響,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建設主題:蓮都“畫鄉蓮都”、龍泉“詩畫鄉村”、青田“美麗村居”、雲和“山水童話鄉村”、慶元“低碳家園”、縉雲“幸福家園”、遂昌“中國潔淨鄉村”、松陽“田園松陽”、景寧“魅力畲寨”等。

二、我市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雖然取得較大成效,但離省委、政府提出的“四美三宜兩園”總體建設要求還有較大距離,存在如下一些主要問題,亟待我市加以高度重視,並儘快着手進行改善。

(一)建設資金投入“量不足”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一是向上爭取資金難。雖然從中央到省裏,無論是相應配套政策還是直接的專項資金扶持,力度都可謂是歷史性的空前加大,但對於廣大農村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難。我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財政緊張,難以完全足額配套到位。三是社會投資引入難。美麗鄉村建設很多是公益性項目,沒有回報,因而難以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即使如農業、旅遊等產業項目也因回報週期較長,回報率不高,不能有效吸引工商資本投入。四是資金籌集渠道拓展難。我市農村大多集體經濟薄弱,合作社不發達,農民收入低,相對發達地區的多渠道投入差距明顯拉大。

(二)鄉村規劃引領“力不強”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的長期工程,需要科學的規劃進行引導。一是規劃特色性有待加強。鄉村規劃缺少通盤考慮,沒有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元素,照搬城市規劃,缺乏鄉村特色性;二是執行規劃不嚴肅,有的地方有規劃卻不按規劃實施,變更規劃頻繁,規劃統籌引領作用沒有充分有效發揮,乃至存在“邊幹邊看”的現象;三是土地要素受制約,規劃的實施需要土地配套,在用地指標日趨嚴控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用地規劃是關鍵;四是村民主體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一些村莊的規劃與村民需求有較大的差距。

(三)農民持續增收“勢不穩”

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根本基礎,當前我市農村存在產業規模過小,產業化優勢發揮有待加強。一是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難以改變農業經濟落後的現狀,農民增收渠道不寬,收入不穩;二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興產業的培育難以在短時間內可完成;三是新農村主導產業難培育,經濟發展後勁乏力;四是農村缺乏創業創新人才,新型農民綜合素質待提升;五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業專業合作社鬆散,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環境整治成果“基不固”

環境整潔是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的主要指標。而要鞏固環境整治的成果,卻面臨諸多困難。一是公共衛生保潔難。農村面廣,尤其是鄉村旅遊發展,遊客增加,這給農村保潔帶來了難度;二是公共設施維護難。由於資金等各方面原因,農村環衛設施得不到及時更新和修理;三是亂搭亂建制止難。自“三改一拆”行動以來,農村亂搭亂建等違章建築雖得到了抑制,但如長效管理機制不建立,隨時會出現反彈。四是生活習慣改變難。村民雖然切身感受到村莊整治後生活環境的變化,但是其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衛生習慣,制約了其長期保持良好環境衛生狀況的意願。

(五)部門資源整合“勁不齊“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歷史性的任務,需要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和投入。但因當前體制的原因,存在着需要加強配合的問題。一是職能協調難。涉及職能部門較多,各自爲政,力量難以整合一致。二是項目銜接難。由於各部門涉農項目安排時序、渠道不同,很多項目難以有效銜接。三是配套統一難。由於各種原因,地方難以將各部門項目整合在一起共同配套。

三、進一步推進我市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議

黨的xx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三農”發展將迎來充滿希望的全新機遇和挑戰。

(一)拓展融資渠道,創新發展舉措

當前我市主要依賴於省裏資金投入,而未能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因此,我們除了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外,還應多在資金的籌措上想辦法,下功夫。第一,應積極做好引資配套政策的設計,積極吸納社會資金的投資,使他們有參與產業發展的興趣;第二,要積極激發出農民的創業積極性,讓農民手裏的錢“活”起來,使其願意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去,併成爲其中最爲重要的一份子;第三,要積極培育村級集體經濟,通過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實現自我造血,並最終用於本地的其它建設投資;第四,好鋼用在刀刃上,一定要專款專用,絕不可使有限的資金被用作他途,要讓有限的資金投入發揮最大的效應。

(二)注重規劃實效,確保按規執行

創建美麗鄉村需要有科學規劃作指導,要把“是不是科學合理、有沒有地方特色、受不受羣衆歡迎”作爲衡量標準,促進規劃的科學化,保證規劃實施的連續性。可以借鑑桐廬、永嘉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不搞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持原有村莊佈局和建築,珍惜集約利用土地的經驗做法。在規劃理念上:我們要有長遠計劃,不做短平快之舉,要在全市總體規劃和各縣規劃下,做好鄉村建設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三沿”整治建設規劃,以此來引領美麗鄉村建設;在規劃設計上:我們要在借用他人智慧的基礎上,多徵求本地專家、鄉鎮幹部和當地村民的意見,使做出的規劃能夠和當地水土相服,防止像所說的“塗脂抹粉”工程;在規劃執行上:必須防止任意改動原有規劃設計,特別是中心村建設的規劃更要審慎對待;在規劃銜接上:必須按照銜接配套的要求,修編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農村社會發展規劃、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農村住房改造建設規劃等,努力實現各項規劃的無縫對接,確保村莊佈局規劃和整治建設規劃能落地、可實施。

(三)科學發展產業,實現村強民富

要客觀分析經濟欠發達地區現狀,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山區生態環境優美、特色農業初具規模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精品農業、生態農業和農家樂等特色產業,開發安全優質農產品,走出一條符合欠發達地區實際的生態農業發展之路。一要在產業佈局上“多線”發展。要努力克服產業單打獨鬥,只扶持一兩個行業的發展思路,克服“花樣少”發展制約,就必須追求多產業發展。可以借鑑臨海在縣域範圍內可多產業佈局農業產業發展的思路,有利於規避單打獨鬥風險,更有利於多種嘗試而帶來的成功可能。二要在規模壯大上“多點”扶持。我市村、鄉級農業產業項目普遍存在規模過小,市場競爭力弱的情況,必須要在企業的規模上多下功夫,努力培養壯大多個規模型農業企業,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走規模化道路。三要在積聚人氣上“多面”引導。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和在鄉農民自主創業,努力積聚人氣,制定出臺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和農民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引導農民領辦、創辦、合辦包括來料加工業在內的民營企業,在致富自己的同時實現共同富裕。

(四)提升村民素質,統籌治理環境

欠發達地區最重要的資源就是生態環境,農村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農村自身經濟、鄉村旅遊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是要進行村民素質提升工作。農村村容村貌的改善與農民素質提升緊密相連,要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把生態、潔淨、文明的理念滲透到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改變和提高農民的價值取向與行爲方式。二是要進行統籌治理環境工作。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場涉及農村整體環境與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綜合性變革的革命,必須要建立起一系列鞏固和提升環境質量,防止“髒亂差”和亂搭亂建反彈的長效管理機制;同時要組織引導村裏制定好村規民約,以更好的規範村民行爲。三是要進行古村落和農村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今年市政協對古村落和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進行了調研,已形成了很好的建議,這裏不再展開。)

(五)健全工作機制,增強建設合力

建設美麗鄉村首先要堅持黨政主導、農民主體、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要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統籌使用、各司其職、形成合力”的原則,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的整合力度,可借鑑XX縣將涉農項目和資金由縣政府統一捆綁整合的經驗做法。其次要堅持持續投入,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財政對城市和農村的投入,讓公共財政投入對美麗鄉村建設起到支撐、引導和保障作用,爲美麗鄉村各項工作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三是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整合項目,按照“來源不變、用途不亂、捆綁使用、各計其功”的原則,將各項涉農工程整合到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中去,做到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到哪裏,相關項目和資金配套就跟到哪裏,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錢往一處投的良好氛圍。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4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屆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爲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去我鎮實地調研了一番。

我鎮是全國重點發展的鄉鎮,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區對“三農”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而且由於合銅,合安,合銅黃高速公路都橫穿我鎮,已基本形成“四縱四橫”的公路網絡,因此我鎮有着很好的發展機遇,而我鎮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機遇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在實行了新農村建設以來,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組織實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青山綠水,沿河路綠樹成萌,環境優美,公路暢通,是個人見人讚的好地方。目前爲止,我鎮已成爲我縣最重要的鄉鎮了。

早在兩年前,我鎮就科學設計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藍圖,新農村建設起點在規劃,怎樣才能確保規劃科學,便於實施操作,結合實際呢?對此,我鎮有着一系列切合實際的規劃:

1、精心組織,統一部署,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我們按照新農村建設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導思想,採取外地學、當地看、比着乾的辦法,組織全鎮村幹部分別到竹山羅家坡村、平利縣龍頭村等地,學習、借鑑外地經驗,通過實地看、問、學,提高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感性認識。

同時,組織全鎮幹部系統地學習xx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增強鎮村幹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分類制定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對市、縣確定的重點、試點村,採取試點先行的辦法,對照新農村建設“20個字”(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分層制定建設規劃,力求全面推進。

對鎮定試點,則依據優勢,側重於先易後難,逐步推進,對一般村則廣泛暢導創造條件、抓住機遇、分類突破、營造優勢、逐層推進。全鎮所有村已根據自身實際,全部制定出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

2、咬定目標,精心組織實施 。從外地發展的經驗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通過長期抓、長期積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點是咬定目標不放鬆,我鎮無疑也必須走這條路。我們立足從努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入手,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農村農民生活富裕,立足通過用先進文化、致富技術、《鄉規民約》打造文明鄉風,立足通過集鎮建設、自來水工程建設、公路建設、能源沼氣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衆生活環境,實現村容整潔。

立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管理民主,建設新農村不僅要有好的規劃,更要有一個好的推進機制,我鎮已經建立了一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聯村考覈機制,即:每個副科級幹部聯包1-2個示範村,每個行政幹部聯包一個村,每個村幹部負責一個灣院,每一個黨員聯繫一個貧困戶的聯包機制,對照規劃,逐項、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幹,逐項、逐年實行量化考覈。

3、先易後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 。新農村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辦法是辦點示範,先易後難,最後攻堅,有的村已具新農村雛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強,就可具規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範性,對條件基礎稍差的村則注重從解決基礎設施入手,儘快改善條件,分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相反的村則注重從改善羣衆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創造條件,逐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力爭通過五年的建設、發展,形成各具優勢,各具規模的新農村格局。

4、充分體現民意,讓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是人民羣衆的新農村,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們自己最清楚,建什麼樣的新農村,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我鎮在領導、主導新農村建設時,最重要的是充分聽取、採納他們的建議、意見,體現民意,讓羣衆的主人翁精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迸發出來。只有這樣纔不會出現“急在上頭,冷在下頭”的尷尬局面,才能調動全體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進取心,才能全鎮上下擰成一股繩,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當然,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鎮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村生產力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是還是粗放生產,產業化基本未形成,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都處於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爲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外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農民大都是老、弱、婦、幼。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製約了農民增收。

(二)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

我鎮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於各種因素,老百姓響應不積極,“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爲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雖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但“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改水、改廁、改欄工作進展緩慢。

(三)農村基礎設施落後

由於財力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鎮、村投入資金有限;

(四)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鄉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農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動,等賭博活動有擡頭的趨勢。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然而,不論遇到何種困難,我鎮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定會朝着預定的“目標”邁進,那就是:

1、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家庭經營和聯合組織經營的優勢互補。努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2、農民知識化: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讓他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加大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3、村鎮文明化: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加大對農村公路、農電網、電視網、電話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鎮村環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改變農村面貌。採取推行農村飲水改造、發展戶用沼氣、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4、保障社會化: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5、管理民主化: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幹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我堅信,在我鎮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鎮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5

建設美麗鄉村是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關於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行動和途徑,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縣委、政府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活動,選擇一批產業特色明顯、外部交通便利、生態環境良好,宜居宜業宜遊的小城鎮及村莊作爲試點,推進全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基於*鎮*村比較好的交通區位、生態基礎、環境基礎、產業特色基礎、工作基礎和羣衆基礎,把*村作爲全縣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進行重點打造。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改善居住景觀,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實現“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對提升景區形象,在全縣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都有着積極的示範和帶動意義。

一、 *村基本情況:

*村位於*鎮西南部10公里處,淮河南岸,緊臨312國道,西距縣城4公里,東接*鎮**村,西連**鄉**村;南與**省**市接壤;北與**村隔淮河相望。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18個自然村,總面積4.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785畝,自然特點爲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戶,總人口1607人。農民純收入6300元。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黨員43名。*村是省級優秀基層黨支部,並被評爲市級文明新村,2019年被定爲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19年被定爲省級生態文明村,新農村建設獲得了省政府表彰,2019年被市文明委評爲全市清潔家園行動先進村。

二、 美麗鄉村建設優勢

一是區域性政策優勢明顯。*村所在的*縣屬於**省“三山一灘”扶貧攻堅區域,是國家和省扶貧開發重點區域,這讓*村容易享受到相應政策的扶持,有利於*村建設生態村,建設美麗鄉村,發揮其獨特的優勢。

二是生態優勢突出。*村總面積4.5萬畝,自然特點爲七山一水二分田。該村是河南省級生態村,氣候宜人,景觀優美,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合多種作物生長。淮河源主幹河道自東至西貫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斷,水草豐富,形成有一定規模的溼地。境內有筆架山旅遊風景區、祖師頂道觀名勝旅遊地。獨特地理條件下的生態、氣候、植被等,構成了相對獨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連的生態系統,山綠天藍水清,自然生態優勢突出。

三是產業基礎優勢突出。傳統農業以水稻種植爲主,特色產業有茶葉、花卉苗木、板栗、中藥材和養殖業等,目前已形成了萬畝木瓜基地、千畝茶葉種植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獼猴桃繁育基地等四大生態基地。此外,*村利用其臥山濱水近城的優勢,大力發展生態遊、景點遊,帶動旅遊及飲食業的發展,擁有“農家樂”40多家,年均接待遊客2萬餘人。

四是區位優勢明顯。*村隔淮河與G312相鄰,距離*縣城5公里距離,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五是領導重視優勢突出。*村是*縣的3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之一,2019年被評爲全市“十大特色村莊”,項目建設受到了南陽市及*縣領導的高度重視,多次就該項目的規劃、建設、施工組織等方面進行指導。*縣委縣政府下發文件,專門成立了*縣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工作指揮部,爲美麗鄉村建設做好示範工作。以*村黨支部爲核心的村級基層組織健全、堅強有力,幹羣關係融洽,在申報項目上,利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廣泛徵求村、組幹部,黨員、村民代表意見,並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已經成爲建設美麗鄉村的主體力量和主力軍。

三、規劃發展

*村美麗鄉村建設聘請具有甲級資質的河南省城鄉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進行規劃設計,規劃設計堅持“以人爲本”的理念,充分考慮村民的利益及需求,貫穿傳統村落的保護,圍繞特色產業的發展,突出旅遊帶動的發展思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村莊。根據*村生態山水資源,將整個村域劃分爲生態休閒旅遊區、新村新貌提升區、戶外健身野營區、花卉苗木種植區。通過四區發展,把資源優勢變爲優勢資源,走出一條營造環境、發展旅遊、帶動農村社區經濟發展和居民致富的有效途徑。

四、支柱產業

一是以苗木花卉種植業爲主,培育特色產業。二是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爲依託,開發山水宗教旅遊,在*村內規劃建設特色小吃一條街,興建“農家樂”家庭食堂100個,重點宣傳推介烤全羊、燉魚、老鴨湯、山野菜等特色菜和特色商品,以及糙米(未精加工的米)飯、鍋貼饃、涼麪、蘿蔔絲悶飯等主食。

五、建設內容及進展情況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環境綜合整治;三是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

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道路建設、橋涵工程,綠化亮化工程,給排水、污水治理和垃圾處理、公廁建設工程等10個項目。

環境綜合整治:主要是房屋整治改造、塘堰整治等2個項目。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主要是*村文化廣場項目、旅遊服務廣場項目、村民廣場等3項工程。

目前,*大橋已建成通車。8公里環村路已全部完成沙石方鋪墊,其中2公里鋪完柏油,2公里完成水泥硬化。道路綠化面積2019平方米,打造兩處可視綠化景觀20畝。以徽派建築爲主,完成10戶農村房屋改造。完成5口塘堰清淤整修加固。新建公廁5所,完成改廁200戶。新建文化廣場1處。

六、資金來源

*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投資概算1346萬元,資金來源包括:省級補助資金620萬元、市級配套資金89萬元,縣級配套資金177萬元,整合資金460萬元。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委專門成立了*縣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工作指揮部,要求縣直各部門積極主動去完成各項工作,配好建設。*鎮成立了*村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在縣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領導下,以美麗鄉村建設任務爲重心,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做好工程協調、銜接工作,監督督促高標準、高質量、按期完工。

二是加強部門協調。一要建立健全縣相關部門及鄉鎮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資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集聚效應,縣直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按照“計劃對接、規劃銜接、項目配套”的要求,加強溝通交流,精心組織施工,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二要加強監管,對內嚴格要求,對外宣傳到位。各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責,主動加強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指導和服務,簡化審批手續,優化服務質量。

三是加快資金籌措。一是爭取上級獎補資金,集中建設,建出精品,起到示範帶動作用;二是市、縣要足額安排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配套資金;三是整合各專項資金,加強部門銜接與協作,集中使用資金;四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平臺作用,引導農民、村集體和社會及個人捐贈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到項目建設。對於整合專項資金,明確專人負責,建立單獨賬戶,單獨覈算,確保整合專項資金的利用。

四是嚴格招標採購。工程項目全部按照招投標法的要求,實行招標採購。首先進行項目的組織工作,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認真設計,對於必須招標進行設計的項目,選擇有資質的單位,有水平的專家參與到項目的設計工作。其次對工程建設的招投標,嚴格按照工程項目招標要求,全部採用公開招標的要求實施,嚴格按照發布招標公告、編制招標文件、組織評標、中標的程序進行。

五是加強施工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方案組織項目建設,發改委、農業局、財政局、環保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實行全程質量監管,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執行工程質量終身制,對項目建設工程質量主要負責人、參建單位的領導和主要責任人,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追究制度,組長爲第一責任人。

六是加強資金管理。嚴格項目資金管理,對項目資金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嚴格審批手續,嚴禁挪用和擠佔。項目實施單位要明確專人負責項目資金管理,做好項目資金的領撥、支出原始憑證歸集、審覈、報帳等工作。

八、存在問題:

一是建設資金不足。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現在向上申報項目,爭取了省、市、縣財政資金支持,其餘部分主要靠鎮、村投入,由於我鎮、村級經濟實力有限,難以保證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較大的投入,這直接影響到了工作的進展。

二是村莊規劃有待完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要與當地的生態、文化、產業相結合,但規劃中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挖掘村莊自然、歷史人文和產業元素上還有待加強,更沒有突出鮮明特色的村莊文化。

三是認識不深。部分幹部羣衆強調客觀的多,大膽創新的少。強調村莊美化、硬化、亮化、等硬件的多,強調鄉風文明的少。有的羣衆在村莊整治改建中涉及廁所、房前屋後的環境等問題時,總是拖進度;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等方面缺乏力度,農村文化生活單調,健康文明的農村新風貌尚未形成。

四是建設標準有待提高。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主要停留在拆舊拆破、立面出新層面,建設工作的內涵還不深入。基礎設施大多沒有同步建設、及時配套,特別是綠化、美化、亮化、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推進不到位。

九、建議:

1、因地制宜、完善規劃。科學規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規劃擺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先規劃、後施工。一是要凸顯個性設計。*村美麗鄉村規劃結合村村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村民實際需要等,對村莊進行梳理分類,實施差異化指導,堅持個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營造田園風光與鄉土風情,努力打造我縣美麗鄉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產業支撐。把環境改善與資源開發相結合,做大、做強、做優特色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創業增收。三是要穩步推進。從農民羣衆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衛生整治和村莊道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規劃、窮實施”的原則,實事求是地制訂實施計劃,並逐步引導農民建房向集中居住點集中。

2、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財政引領。結合縣政府美麗鄉村建設以獎代補政策,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切實加大對建設工作的投入。二是激發部門活力。深入開展縣直部門結對幫促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各聯繫部門要積極參與*村的建設工作,全力爲該村提供物質和財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項資源。對國家農業項目、土地整治、小農水、農業綜合開發、“一事一議”、農民創業增收等各項涉農資金,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保證資金使用統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實現做一個、成一個。四是開展市場運作。堅持市場導向,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引導企業等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美麗鄉村的建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五是發揮主體作用。動員村民自籌一點,鼓勵在外經商、工作或親屬捐贈一點,支持家鄉建設。

3、建章立制、長效管理。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莊環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建立美麗鄉村管理的長效機制。一是儘快出臺村保潔員的管理考覈辦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監督和處罰力度。與村民簽訂“門前三包、門內達標”責任書,對亂倒垃圾、違反有關規定者給予警告或經濟處罰。建立環境衛生巡查和評比制度,加強工作督查和通報並嚴格獎懲。三是適時出臺村保潔員的保障辦法。按照財政撥一點,鎮財政拿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辦法籌措保潔員工資,確保隊伍的穩定。

4、深入宣傳、營造氛圍。廣大農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因此,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農民的積極參與。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標語、村莊整治新舊照片對比等形式,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發動工作,使廣大羣衆更直接、更生動地感受到建設所取的成效和帶來的實惠,從而更自覺、更主動地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去。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6

根據縣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工作安排,按照人大張海琴主任摸清情況、查擺問題、提出建議、整體推進的總體要求。3月28日至30日,在黃霄飛副主任帶領下,通過實地調研走訪的形式,對我縣美麗鄉村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先後走訪了黑裏河、甸子、一肯中、大雙廟、熱水、存金溝、八里罕、三座店8個鎮鄉街,40餘個行政村,分別召開了村幹部、鄉鎮主要負責人等參加的交流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問題:

(一)宣傳發動不到位,教育引導不普及

一是縣直各部門認識有待提高,工作任務和工作職責不明確。按照縣委實施方案要求,各部門雖然也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但由於沒有系統規劃,與鎮鄉街缺少有效溝通,聯動配合作用未得到應有的發揮。二是各鎮鄉街的美麗鄉村建設宣傳氛圍不濃,宣傳過於簡單,僅僅只是打一個橫幅,寫幾條標語,有的鎮鄉街根本沒有任何宣傳手段,沒有形成高度重視的大環境、大氛圍。個別鎮鄉街不重視教育引導,只是一味強調羣衆素質的問題,缺少有效的宣傳教育引導方法。三是羣衆認識有待提高,有些羣衆不瞭解美麗鄉村建設政策,錯誤認爲目前的美麗鄉村建設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府行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存在“鎮鄉幹部着急上火、村幹部束手無策、老百姓冷眼旁觀”現象。很多羣衆在涉及自身利益時不支持、不配合,開口要錢、伸手拿錢,不給錢不談事,對於鎮鄉村安排的任務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真正發揮。

(二)思想認識存在偏差,工作整體推進遲緩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羣衆對美麗鄉村建設認識存在偏差,導致政府的主導作用與農民的主體作用嚴重“錯位”;羣衆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認知度低,“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主動性沒有得到較好的調動和發揮,導致政府既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導者,又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設者。二是鎮鄉街幹部對美麗鄉村建設認識不全面,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和標準認識比較單一。各鎮鄉街不同程度存在對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擺位不高、重視不夠,系統研究不夠、協調推進不夠、整體突破不夠。有的鎮鄉街存在階段任務意識,不親自上手,不持續用力,持久戰精神不足,存在等待觀望現象。三是一些村幹部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不能真心實意地爲羣衆着想,工作不主動,或者是缺乏辦實事的能力。甸子鎮馬架子村、存金溝鄉草溝門村、小城子鎮寧南村、大城子鎮雞冠山等村環境整治行動快、成效明顯,與鎮鄉街以及村幹部領導能力強、能夠有效化解矛盾、有號召力密不可分。

(三)整體建設沒規劃,工作機制不到位

一是美麗鄉村建設沒有整體規劃,存在着一種形式大於需求現象,不能確保建設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建設模式雷同,風格凌亂,主題不突出。二是沒有充分考慮美麗鄉村建設的多元性,建設內涵不深入。沒有認真思考自然環境、文化積澱、產業元素等因素,不能體現各村不同特色。三是存在重表象輕實質現象,設計標準低,缺乏形象提升。比如立面改造,就像“塗脂抹粉”,美觀不足,土氣有餘。四是存在覆蓋程度不均及發展不平衡現象。受整合資金有限、任務緊、開工晚、環境等綜合因素制約以及羣衆自身發展不足的影響,公路沿線發展建設成效明顯,一些邊遠村莊項目難以覆蓋或發展進度緩慢,有邊緣化現象。五是部分鎮鄉村重突擊整治、輕長期管理,長效管理機制尚未健全,農民自我建設、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等長效自治機制尚未建立。

(四)鄉村建設亟待規範,環境整治刻不容緩

一是畜禽糞便、生活污水和廢棄物、塑料袋、農膜等引發的污染問題較爲突出,污水直排,垃圾亂倒,柴草亂堆,膠袋亂飛,亂搭亂建,路邊、村邊、田邊、塘邊、屋邊垃圾隨處可見,小溪小河成爲垃圾處理場。二是人畜混居,禽畜放養,糞便隨處堆積, “少數人治理,多數人污染,治理趕不上污染速度”的現象相當普遍。三是統籌規劃不夠,建設秩序較亂。建設滯後,監管不夠,多數村莊沒有具體的規劃方案,各類建設處於無序狀態,致使大批農村建房擠佔道路、河道等公共設施和資源。四是產業發展與環境整治矛盾凸顯,產業發展產生大量垃圾,清理難度大。如大城子鎮的設施農業產生的秧子垃圾、八里罕鎮的養牛業產生的糞便等。五是村莊內道路擁擠、佈局零亂,只見新屋,不見新村現象較爲普遍。“十個全覆蓋”工程中壘建的花牆內部稱爲老百姓的自然牛圈、驢圈、秸稈堆積場、廢品收集處。通過調研,我們深刻認識到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已經成爲美麗鄉村建設中最直接、最緊迫、亟待破解的現實問題。

(五)重基礎設施建設,輕鄉風文明培育

通過“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全面鋪開,農村居住條件、生活水平、生活環境得到了顯著提高和改善,但村民的素質培養、文化建設滯後,文明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髒亂差問題仍然突出,垃圾隨處亂丟、污水隨意排放、生活陋習隨處可見。二是陳規陋習依然存在,賭博搓麻盛行(每村的超市門前都擺放着麻將桌)、婚嫁彩禮漫天要價、紅白事大操大辦、家庭矛盾、社會治安問題時有發生。三是價值取向發生錯位,鄰里糾紛反目、子女不贍養老人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農民自私自利,在涉及自家房前屋後環境整治時,以種種理由拖延或阻撓工作開展的現象時有發生。四是通過與羣衆交談,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對政府及幹部缺乏必要的信任,普遍存在畏難心理和等靠思想,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各鎮鄉教育引導農民提高整體素質缺乏必要的規劃、措施和手段。

(六)資金整合難度大,產業發展基礎薄弱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無論是基礎建設、環境整治,還是長效管護等,都需持續投入配套資金。“資金從何而來?”成爲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的最大要素瓶頸,表現在:一是縣直各部門項目資金不能有效整合,鎮鄉財力有限,村子一般又沒有集體收入,籌資渠道單一,社會資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較少。甸子鎮採取的“鎮補村集戶籌”經費保障機制、“政府組織、村組實施、村民主體”三者互動模式值得借鑑推廣。二是除個別村有特色產業外,絕大多數村都因地理位置、自然、人才條件原因,找不到發展路子,產業單一趨同,沒特色沒規模沒競爭力。三是土地流轉形式單一,機制不完善,導致農村土地流轉不順暢,制約了土地流轉速度和規模,影響了農村種養殖業規模發展(八里罕養牛業規模化發展)。四是人才緊缺,鎮鄉街缺少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的專職幹部,鎮鄉街幹部流失較嚴重;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和產業發展的帶頭人還比較缺乏。

二、幾點建議:

(一)加強領導強化組織,營造濃厚建設氛圍

一是各鎮鄉街要高度重視,真抓實幹,勇於創新,打持久戰。完善組織架構,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合力攻堅。在政策制定、工作推動、人員配備、財政投入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真正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程。二是要加強領導,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加強與各職能部門配合,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促進重點項目早日啓動、快速推進,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是要組織駐村幹部入戶開展大宣講、大走訪、大動員活動,廣泛動員和引導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讓廣大羣衆從多角度、多渠道認識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充分調動農民羣衆積極性和主動性,傾聽並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問題,使美麗鄉村建設由幹部引導爲主轉向農民羣衆參與爲主,形成上下聯動,羣策羣力的工作局面。鐵東街道每週五下午開展爲期1小時環境衛生 “全民動手日”活動,組織社區職工、黨員、公益性崗位人員、網格員、居民、志願者,集中整治背街小巷的衛生死角、亂張貼、亂堆放等問題,提高了羣衆對環境整治的參與積極性與認同感。四是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載體。充分利用新聞媒介、村務公開、宣傳櫥窗、宣傳圖冊和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因人而異抓教育,因地制宜做宣傳,因勢利導求深化,營造“人人知曉、戶戶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濃厚氛圍。讓農民羣衆意識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真正的惠民工程,意識到自身才是最終受益者。五是各鎮鄉街要成立自己的督察督辦組織,調劑充實工作力量,抓好綜合協調和具體推進工作。對於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村委要加大跟蹤督辦問責力度,確保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二)立足現實着眼長遠,科學編制鄉村規劃

建設美麗鄉村,關乎全縣人民福祉。各鎮鄉街要充分領會縣委縣政府鞏固擴大“十個全覆蓋”工程成果,深入推動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和自治區文明縣城創建工作精神實質。立足當地經濟基礎、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等實際,科學制定具有持續性、針對性規劃建設方案。一是注重全域規劃理念,深刻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層次內涵,把農業產業發展、村莊管理實施體系納入規劃的核心內容。統籌精品點、精品線和精品區塊佈局,着眼長遠,以人爲本做好頂層設計。二是廣泛聽取羣衆意見,瞭解村民真實需求。着眼於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要求,整合資源力量,確定建設模式,着重解決羣衆最關心、最迫切、最急需的現實問題。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創造性地爲一些自然村搞好規劃設計,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三是組織相關規劃人員,通過實地踏勘、入戶調查、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尊重歷史傳承,尊重發展基礎,把合理佈局、環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爲解決美麗鄉村建設長遠發展的根本,確保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可持續性。四是突出經濟基礎、自然生態、人文環境等特色要素,充分考慮農民的生產生活需求,明確村莊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避免無序化發展。統籌考慮綠地覆蓋、水系治理、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功能配套等多種因素,堅持讓鄉村迴歸鄉村,努力實現規劃的全覆蓋。五是認真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排定重點項目和建設時序,實施項目化推進,在打造鄉村形態美、生態美同時,讓農民羣衆真正得到實惠,生活更加美好。

(三)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建立多元資金保障

1、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看不到農民自己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的身影,都是村委會出資招聘的臨時整治隊伍或者村幹部自己動手,有的村民甚至因個人利益得到損害而與村幹部談條件或吵架。發生以上現象,我們認爲:根本原因在於農民的主體地位淡化,政府沒有把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權力交給農民,沒有讓農民意識到美麗鄉村建設是自己的事情,導致出現羣衆不願出力-政府和村級組織包辦-羣衆更不願出力的惡性循環。美麗鄉村建設的原動力是讓農民羣衆唱主角,要相信農民,依靠農民,還權於民,還利於民,切實依法保障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真正依靠廣大農民自身力量投身美麗鄉村建設共創美好幸福新家園。一是各鎮鄉街、村要牢固樹立羣衆觀點,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廣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宣傳美麗鄉村建設對農民生活和農村發展的重要意義,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濃厚的建設氛圍。二要加強典型示範,大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先進村組和先進人物,組織農民代表實地考察、參觀學習,讓農民成爲建設的主體,形成學習先進、帶頭參與的良好氛圍。三要構建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體”治理體系,建設法治鄉村,注重德治教化,深化村民自治,使美麗鄉村建設走上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2、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浩大的民生工程,離不開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要建立“農民籌資籌勞、政府以獎代補、部門項目整合、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一要注重財政引領,設置專項資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整合、以獎代補等相關政策,切實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投入。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部門活力,有效整合扶貧、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整體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三要堅持市場導向,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積極引導和鼓勵能人大戶、企業、外資等社會資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四要積極培育村級集體經濟,通過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實現自我造血,並最終用於本地的美麗鄉村建設投資。五要深入進村入戶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意義,發揮村民主體作用,通過投資、捐助、認購、認建等多種形式,發動村民出資獻力、投工投勞,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四)強化產業深度支撐,增強生態建設動力

美麗鄉村需要有美麗產業。建設美麗鄉村,產業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麗鄉村建設只有與產業發展統籌規劃,同步實施,才能提供美麗鄉村建設的持久動力。一是培育精品農業,圍繞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引導農民採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推進土地流轉,突破用地瓶頸,發展規模經營。加快優勢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生態養殖小區建設,推進專業化生產、品牌化建設,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將美麗“姿本”變爲“資本”,興起美麗產業。三是拓展農業功能,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業。挖掘和釋放各鎮鄉街資源優勢,利用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山水資源、民族特色和鄉村文化,發展農產品採摘、農家樂體驗等集住宿、餐飲、娛樂於一體的旅遊項目和旅遊路線,製作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打造結構合理、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烈的鄉村旅遊產業,真正做到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四是培育經營主體,拓展農民創業就業空間。積極探索農民培育新機制新模式,着力培養適應農村產業升級需求、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爲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保障。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制定出臺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引導農民領辦、創辦、合辦民營企業,在致富自己的同時實現共同富裕。五是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融合,推進秸稈粉化、糞便沼氣化等節能低碳的農村能源建設,把農業廢棄物轉化成爲資源和財富,化害爲利、變廢爲寶,既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又促進農民增收。

(五)建章立制建管並重,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場涉及農村整體環境與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綜合性變革的革命,需要建立起一系列鞏固和提升環境質量的長效管理機制,讓鄉村之美“永不凋謝”。一要加強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建設,建立健全日常督促檢查等制度,建管並重,持續跟進。強化督促檢查考覈,形成完善的巡查考覈工作機制,提高村莊日常環境衛生管理水平。一肯中鄉的定期督查制度以及實施的劃片網格管理,使美麗鄉村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形成了時時有人抓、層層有人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要建立相對穩定專業的管護隊伍,加強培訓,明確標準和要求,提高管護人員的責任感、素質、能力水平,做到運行有序、管理到位,使村莊環境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長效化軌道。三要優化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垃圾收集、清運、回收處理機制,積極探索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辦法,逐步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統籌規劃,合理選址,科學設計垃圾填埋場。對已建成垃圾填埋場的村,進行規範指導、完善處理設施,從而達到衛生環保要求。一肯中鄉爲各村配備衛生垃圾箱240個、建垃圾池50個、垃圾房28個,各村全部配有垃圾填埋點,爲全鄉環境整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要加大監督和獎懲力度。簽訂“門前三包、院內達標”責任書,根據本地實際完善《村規民約》、《衛生公約》等約束機制,增強村民的契約自治意識、法治意識,爲推進鄉村治理提供製度保障。建立農村環境執法大隊,加大對亂堆亂放垃圾,違反村規民約等行爲的曝光與懲戒力度。如五化鎮安裝了攝像頭,成立了環境執法大隊,配備執法車,處理了多起垃圾違規事件。五要加大組織引導力度,組建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婦女聯合會、村老年協會等社會組織,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切實增強農民羣衆建設美好家園的“主人翁”意識,真正使羣衆成爲實施主體和管理主體。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建立健全村民自建自管等行之有效的美麗鄉村衛生保潔、公共設施維護等長效機制,爲美麗鄉村建設“保鮮”注入不竭動力。六要注重改變農民的價值取向與行爲方式,轉變生活觀念、生活習慣和衛生意識,引領他們摒棄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落後的生產生活習慣,約束和引導村民改陋習、樹新風。從行爲習慣的養成發展爲村風民俗優化的精神工程,讓農民羣衆真正享受現代文明。

(六)深入推進文明創建,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美麗鄉村建設,要牢牢把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任務,以民風鄉風家風建設爲抓手,以卓越成就扮靚寧城。一要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注重深入挖掘村莊自然、歷史人文和產業元素,延續傳統鄉村文脈,保持鮮明的生態鄉村特色,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品質內涵。二要培育弘揚新時期鄉賢文化,薈萃“先賢”傳人、深入發掘德高望重或年輕有爲的“今賢”,用鄉賢的嘉言懿行垂範鄉里,涵育文明鄉風,大力培育和傳播鄉賢文化。三要積極順應農民羣衆對文化生活的熱切期盼,加大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整合力度,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統籌文化惠民工程,創建鄉村文化大舞臺,積極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因素,廣泛開展多姿多彩、富於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徵的農村文化,活躍農村羣衆文化生活,增強農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四要大力宣傳思想道德建設規範,加強教育引導,促進實踐養成。弘揚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和家睦鄰、勤勞致富、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廣泛開展身邊好人、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鄰居、好少年等推薦評選和學習宣傳活動,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五要逐步引入現代文明生活理念,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倡導親幫親、鄰幫鄰,互幫互愛、守望相助的社會風尚。深入開展“好家風好家訓”主題活動,講好家風故事,傳播治家格言,營造美麗鄉村文明和諧新風尚。六要合理調解農村多種利益關係,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有序引導農民訴求,化解矛盾糾紛等潛在不穩定困素。有效開展平安創建活動,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七要研究制定可具操作性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目標考評方案,建立硬性考覈指標,實行責任倒逼機制,把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各級黨政幹部政績目標考覈體系。儘快出臺美麗鄉村建設“以獎代補”配套政策,完善投入保障機制、隊伍建設機制、考覈激勵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定期組織督促檢查,及時通報,糾正偏差,構建美麗鄉村建設綠色通道。

總之,美麗鄉村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一項重大的民心工程,意義深遠,責任重大。通過調研,我們深刻體會到,農民是鄉村的主人,美麗鄉村建設,廣大農民是受益者,也是推進主體。政府要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傾聽民生,體現民意,把建設的權力、責任和義務交給農民,切不可以大包大攬取代羣衆的主體地位。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梯度建設培育的較長過程,各鎮鄉街、村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實事求是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實在在地提升農民幸福指數,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7

一、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現狀和成效

我市農村社區建設起步於20xx年。20xx年被確定爲全省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農村居民羣衆需求爲導向,以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爲載體,以創新農村社區管理體制機制爲重點,陸續出臺並實施了一攬子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案。尤其是將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確立了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同、村級組織承辦、社會力量支持、羣衆廣泛參與的運行機制,有力促進了農村社區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良性互動,初步形成了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優化村莊佈局。一是着眼羣衆需求。傾聽民意、反映民聲、讓民做主、爲民說話,始終把羣衆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實際。依據地區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水平,以及村莊自然肌理與資源環境條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強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發展方向。堅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美好鄉村建設無縫對接。在執行規劃時,將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與各項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四百工程”、城鄉社區結對共建、“陽光村務”、創先爭優、“平安家園”等活動載體中設置和融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內容、標準和要求。同時,及時完善規劃,體現羣衆需求,最大限度地調動基層幹部羣衆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積極性。

第二,堅持改革創新,着力打破城鄉壁壘。一方面,全面實施戶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行一元化戶籍登記管理和外來人口居住證制度。全面落實戶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了城鄉低保、養老、醫療並軌,就業和社保城鄉一體。目前,全市74萬戶籍人口已全部登記爲“銅陵市居民戶口”;辦理流動人口《居住證》3.7萬張。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圍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市場配置、抵押融資、保證保險等“1+8”方案的具體內容,在明晰所有權、保障收益權基礎上,完善配套政策,實行常態管理,努力從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目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基本完成;農房測繪工作已全部結束,截至目前,累計申請房屋登記76561餘戶,受理65451餘戶,發證2623餘本。建立了農村產權綜合交易機構和農村產權抵押融資、保證保險等運作機制,防範小額貸款可能存在的風險。

第三,堅持政策引導,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導方面,先後出臺了《關於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文明和諧幸福社區建設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同步攻堅。去年又專門下發了農村社區建設“五五工程”計劃,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農村社區建設日常運行規範化、資產效益最大化、服務組織多元化、村務黨務公開陽光化、服務團隊專業化。在資金投入方面,幾年來,市、縣(區)兩級結合民生工程,投入資金5200多萬元,先後建成133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去年8月份銅陵縣被民政部授予“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示範單位”。同時,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對農村居民小區進行綜合整治,促進了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適度、滿意度有了較大提升。在持續加大“輸血”的同時,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造血”功能,積極謀劃產業項目。近年來,圍繞農村發展需求,謀劃項目437個,總投資54億元,其中產業項目32個,總投資50億元。

第四,堅持民主公開,切實維護羣衆利益。擴大公開範圍,在廣泛徵求基層意見、進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指導縣區編制《村務公開目錄》,除國家政策法規統一規範的內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內容納入村務公開目錄,保障農民羣衆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創新公開形式,探索實踐村務公開“6+4”工作法,統一財務審批和公開程序,做到常規性工作按季公開,固定性工作定期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真正讓羣衆參與村務管理全過程。同時,建立公開承諾制度,明確辦事時限和質量,向羣衆公開辦事程序、辦事結果和決策過程。堅持民主管理,對照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要點,統一部署、適時檢查,確保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二、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認識基本到位,但觀念轉變不夠。部門、縣區、鄉村、農民對要不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思想是較爲統一的,但在具體推進中,一些幹部對“什麼是新型農村社區”理解不深,習慣於憑老經驗辦事,缺乏有效的組織、協調和推進,有以“物”代“人”的現象;部分羣衆對“誰來建新型農村社區”有片面認識,存在“等、靠、要”思想,參與積極性不高;少數部門和幹部對“怎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把握不準,特別是對如何與美好鄉村建設相銜接研究不深,忽視鄉土文化,以城市規劃建設的思維建設農村。此外,受客觀條件和經濟條件影響,還有少數基層幹部存在畏難情緒,工作中自我減壓、降低標準。

二是規劃比較齊全,但具體落實不夠。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單個農村社區功能而忽視區域及區域間的整合。比如,就單個農村社區的規劃來看,有的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甚至是應有盡有,但從整個區域來看,彼此間定位不準確、特色不鮮明、重點不突出,社區間未能形成彼此呼應、相互補位的有效體系。二是少數規劃設計缺乏論證,未能充分考慮農村羣衆的生產生活實際,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地方產業承載能力和實際財力,客觀上使基層幹部和羣衆在具體落實中產生牴觸情緒。三是由於農村村莊人口少、分佈散,且人口素質與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這些也增加了規劃落實的難度。

三是措施相對有力,但頂層設計不夠。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既不離土也不離鄉”的城鎮化,意義重大。若干年前,在《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中,就曾對相關問題有所闡述。就現實而言,一方面,從市級及市級以下層面,各級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進城鄉保障方面實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加速農村土地流轉等措施,都有力促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業化”的特徵爲主,未能實現更大領域和更高層次的銜接。許多工作仍停留在“單兵推進”層面,需要進一步總結探索。

四是合力已經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夠。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有兩大經濟要素:一是資金;二是土地。從資金方面來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對不足。近兩年全市投入“農林水”的資金達6.8億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農田水利、農技推廣、農資補貼等剛性需求上,投入農村綜合改革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份額較小。二是集體經濟較爲薄弱。20xx年全市144個行政村,無經營收益的有56個,經營收益在10萬元以下的有53個,經營收益在10萬元以上的只有35個,僅佔25%,難以支撐農村社區建設和管理維護。三是社會自願投入有限。由於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和激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程度不高,資金投入未能實現多元化。從土地方面來看,農村建設用地審批程序多、指標少;少數農戶小農意識強,農村土地流轉發展不平衡,局部地區成片流轉難度大,影響人口集聚、資源整合和公共服務的延伸,給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帶來了困擾。

三、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第一,突出規劃先行,構建城鄉一體發展的新格局。一是堅持城鄉一體、產城聯動。以縣區規劃、產業規劃和城市整體規劃爲依據,做到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與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整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四規聯動”,確保規劃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統籌性。打通城鄉之間、農村社區之間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的市場渠道,促進農村社區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有效組合和多向流動。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當地的交通條件、資源配置、生態環境等因素,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既與周圍的自然山水環境有機融合,又與未來的區域發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時,結合村莊歷史沿革、村民居住習慣,合理確定社區建設規模,科學規劃空間佈局,穩妥有效進行合村並點,降低公共服務成本,提升公共服務效益。三是堅持創新模式、量力而行。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當前綠化提升、“三線三邊兩小”整治、美好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把農村發展與城鎮化建設、重大項目布點、重點產業發展統籌考慮。同時,針對村莊不同特點,採取針對性辦法。比如,對具有較好經濟基礎和對外交通條件,有一定建設規模和基礎設施相對配套,周邊用地能滿足改擴建需求的村莊,進行重點建設,打造亮點;對規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鎮建設、重點項目建設需要,必須整體拆遷的村莊,進行拆遷新建;對配套設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莊,進行舊村整治、改造提升;對具有特殊人文景觀(古建築、古民居)和自然景觀,需要保護的村莊,進行特色保護。

第二,突出政策引領,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體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爲契機,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增加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拓展農村用地空間。另一方面,採取土地增減掛鉤、相鄰滾動、合村並點、集中連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設用地、空閒地和廢棄地,最大限度挖掘農村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資金集中投入。一方面,進一步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實行“五個一點”,即:通過市、縣、鄉各級財政安排一點,積極向上爭取一點,整合政府資源籌集一點,共建單位協調幫扶一點,發動社會力量捐助一點,解決項目資金問題;另一方面,按照市場化運作原則,加強對投入資金的監管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投入產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繼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率先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真正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社會保障、醫療、科教文體等方面的權利。

第三,突出產業支撐,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以銅陵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爲契機,加大科技投人,構建以政府爲主導、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業化爲目的的創新模式,不斷加大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和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加快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體系。二是在產業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的要求,針對目前存在的生薑、鳳丹等傳統特色農業產業種植規模小、集聚效應弱、加工企業少、產業帶動力不強、銷售平臺單一、市場開拓不夠等特點,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科學發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檔次,增強品牌效應,努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三是在規模生產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積極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培養一批技術水平高、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適應市場變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及時兌現獎扶政策,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合作經營能力,引導幫助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第五,突出基層民主,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在農村社區成立社區黨組織,由原黨總支書記或從合村並點的村(居)黨支部中選拔優秀黨員擔任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在此基礎上,對社區黨員重新組合,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產業和行業支部,探索實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農村合作組織黨支部設置模式。拉長基層黨支部服務產業和行業的鏈條,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另一方面,增強羣衆參與意識和能力。加強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根據新的形勢與任務,創新、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制度,暢通羣衆利益訴求渠道。建立健全農村社區自治章程、社區黨組織議事制度、社區協商議事會制度、社區居民代表大會制度、社區居民公約和社區各類專項工作制度,探索開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務由居民自治組織去完成,從制度上保證社區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居民權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實效,健全各方協調聯動的新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力量。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動領導力量從過去的重城市、輕農村轉變爲城鄉一體、統籌推進,切實發揮指導、協調和督導作用,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序推進。

二是加強宣傳引導。總結美好鄉村村企合作共建機制的經驗廣泛動員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發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採取捐資捐物、獻智獻力等形式,開展幫扶和互助活動,形成各級各部門乃至全社會各負其責、各盡其能、支持配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是加強督查考覈。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對各縣區及有關部門的年度目標績效管理考覈範圍,切實加大督查考覈力度,同時加強日常督促檢查,不斷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做法,通報工作進展情況,促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紮實開展,走在全省前列。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8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出發做出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是持續數十年、惠及數億農民、全面提升我國現代化整體水平的一項重大而又艱鉅的歷史任務。近年來,我鄉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方針,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來支持,新農村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爲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切實推動龍觀新農村建設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我們對目前新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一、新村建設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做法

1、領導重視,落實到位,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應該說,我鄉地處偏僻,開展新村建設總體存在經濟薄弱,羣衆實力不足等種種困難,但是由於鄉黨委政府對新村建設的高度重視,思想認識統一,決策堅決果斷,新村建設才得以順利開展。在建設過程中,按照領導、責任、指導、政策“四到位”的要求,各村成立了自己的新村辦,直接負責開展新村建設工作。同時,根據區裏相關政策,鄉里制定出相應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由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通過統一部署、統一檢查,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考覈,切實保證了新村建設的順利實施。

2、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是推動新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在開展新村建設過程中,做到規劃先行、分期實施、全面推進,在一定層面上改變了以往農村人畜混居、雜亂無章的面貌。各個村在規劃上突出根據自身特色,力求層次和造型的多樣性,發展別墅與多層住房,新村建設的檔次和水平不斷提高。在全鄉總體規劃的指引下,山下村率先完成新村建設,百姓分到新房;李嶴新村建設全面推進,目前已建至二層,大路新村建設也即將啓動。龍峯、雪嶴、龍谷等村正在根據本村實際,進一步的修訂完善新村建設規劃,準備新村改造。

3、立足實際,典型示範,是推動新村建設的有效辦法。在新村建設中根據實際,量力而行,不在速度、規模、標準、方式上搞“一個模式”,而是結合各村的資源情況、農民的經濟實力,紮實、有序地開展新村建設。同時還注重發揮典型的示範輻射作用,通過典型引路、分類指導,保證新村建設按照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分類實施,穩步推進。如山下村以全拆全建的模式,建成了歐式風格的住宅,整個新村風格統一,設施完善,樹立了新村建設的典型。

二、新村建設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資金缺乏是舊村改造的制約因素。新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多靠地方財政投入,而鄉村兩級財力有限,捉襟見肘。以大路村爲例,羣衆對新村改造願望強烈,今年作爲整村拆建啓動村,前期土地徵用和苗木賠償已支付300多萬元,初步估計前期資金缺口200多萬元。其他的幾個即將啓動的村,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類似的問題。

2、土地指標不足是舊村改造的瓶頸因素。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偏重於城市建設,對新農村建設預留的用地空間明顯不足,較多的行政村幾乎無建設留用地和代置換地。很多村羣衆有強烈的舊村改造意願,但打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一對照,就知道新房子沒辦法着地,由於宅基地有限,根本找不到集中安置的建設留用地或代置換地。以實施整村拆建的李嶴村爲例,村莊原宅基地74.2畝,且無土地指標覆蓋,需原地安置基礎戶232戶、無房戶54戶、大齡青年52戶,合計338戶。規劃設計低層聯排216套,多層90套,缺口較大。而大齡青年解困房尚需鄉統一部分安排,佔用土地指標。

3、羣衆思想認識不強是影響舊村改造的現實問題。舊村改造是一件惠及千家萬戶的好事,但由於該項工作涉及全體村民的切身利益,受傳統生活模式、生活習慣的影響,加上現實生活條件的制約,部分村民怕負債建設。另外,個別羣衆的訴求與整體利益的矛盾問題。當前,城市化進程加速,許許多多的被徵地農民、由於房屋拆遷、土地徵用,出現一夜暴富的現象;也有的由於涉及重點工程、重要項目,由於要趕進度,導致有出現向被徵地農民妥協事情,從而給人以“當釘子戶有便宜賺”的錯覺。我們當前在開展的新村建設過程中,致使個別羣衆漫天要價,影響推進速度、影響整體面貌。

三、加快農村新村建設的總體要求與對策建議

舊村改造是我鄉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將繼續按照“梯次推進、全面提升”的要求, 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工程,不斷加快我鄉新農村建設步伐。

1、立足各村實際,合理選擇改造模式。因村施策,分類推進,避免“一刀切”,千篇一律。對於規劃不規範、村莊佈局混亂,居住偏遠、人口稀少的高山村,實行整村搬遷、集中建設的方式進行改造,開闢新的居民點;對於村莊佈局基本合理、宅院建設比較整齊的,主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庭院改造,因戶制宜,改造宅院、更換街門、翻新院牆,逐年逐戶改造,達到舊村改造標準;對於村莊佈局合理、宅院建設整齊,但基礎設施不配套的要進行設施改建,健全農村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村莊建設整體水平。

2、拓寬渠道,破解資金難題。一方面,要用足政策,整合資金,形成推進舊村改造的合力。在實施過程中,要用足用好現有政策,按照相關法規進行規劃、實施。充分調動農民羣衆的積極性,建立以村民建房投資爲主體,村集體投入基礎設施爲配套,財政投入爲扶持的舊村改造投資機制。目前,對於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及資金扶持較多,這些政策的出臺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整合利用這些政策和資金用於舊村改造,對舊村改造的推動作用會更加顯著。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村級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大力開展脫貧幫扶工作,不僅向農業內部挖潛,還要向非農產業拓展。集中山林土地,搞規模農業,逐步把坡地和山林改成經濟林,壯大村集體經濟。繼續抓好千畝桂花園和農業精品園建設,大力引進效益農業投資。農技部門及時輸送科技種植技術,提高品質和產率,同時創造條件幫助解決銷售渠道,切實幫助農民增收。

3、整合土地,給予政策支持。根據我們的國情以及土地法律法規精神,用地緊張的局面將長期存在,舊村改造用地問題,要從改革入手,制定相應政策,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開源與挖潛並重,加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改革力度。在堅持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的原則下,依法盤活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一是出臺優惠政策,縮並用地規模,達到節約、保護耕地目的;二是推行多層公寓,緩解了建設用地緊張的矛盾;三是完善獎懲措施,對村民自願騰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購買空閒住宅的,應制定政策予以獎勵或補助。

4、強化管理,鞏固改造成效。鄉村兩級要加強對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設施配套等工作的監督管理,不得隨意變更規劃設計,工程實施要堅持一管到底,嚴禁違章、違禁建築和“闖紅線”施工,堅決避免舊村改造過程中形成新的“腸梗阻”。同時,要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全面推行農戶門前環境衛生責任制和街頭巷尾衛生保潔員制度等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監管機制,鞏固提高改造成效,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

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篇9

黨的xx大以來,美麗鄉村建設在國內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各地正在開展形式多樣的美麗鄉村建設。在我市美麗建設的總目標下,美麗鄉村建設當是題中之義。

根據市委工作安排,帶着如何建設美麗鄉村的思考,近期組織相關單位先後到國內美麗鄉村建設比較成功的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浙江桐廬縣狄蒲村、環溪村,南京江寧區大塘金村、世凹自然村進行了考察學習。通過實地考察,對美麗鄉村建設有了一定的認識並形成初步思路。

一、 所考察地區的主要作法

什麼是美麗鄉村?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權威的或正式的概念。但是,從美麗鄉村發展方向和實踐過程來看,美麗鄉村就是小康社會在農村的具象化表達,最終目的,就是要讓農民羣衆養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過上美的生活。其集中體現在五個“美”的建設上:一是環境之美,規劃合理、設施配套,村容整潔、綠化美化,公共服務日臻完善、自然生態有效保護,鄉村環境宜居、宜業、宜人。二是風尚之美,家庭和睦、民風淳樸,文明有禮、移風易俗,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形成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村風民俗。三是人文之美,文化繁榮、底蘊深厚,耕讀傳家、以文化人,充滿鄉土氣息,富於時代精神,使農民羣衆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建設農村各具特色的精神家園。四是秩序之美,學法用法、遵紀守法,民主法制、村務公開,風清氣正、和諧穩定,社會有效治理,維護公平正義,農村安定祥和、農民安居樂業。五是創業之美,吃苦耐勞、勤勞致富,勇於創新、誠信經營,刻苦鑽研技術、推進產業升級,集體經濟發展、有錢辦事理事,擁有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各地具體的建設做法集中起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重視規劃設計。規劃是綱,綱舉目張。只有高標準規劃設計,才能保證美麗鄉村建設的正確方向和高標準。在建設之前,每個村莊都邀請國內知名專家、規劃院所進行了高標準的規劃設計,對發展目標定位、村莊形態、建設風格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劃,並反覆論證。有的規劃非常詳細,小到一條小溪、一段古道,都有具體的規劃或設計,達到了精雕細琢的程度。比如桐廬縣的狄蒲村,一個牛棚經過精心設計,竟然變身爲一個時尚的咖啡屋,既保留了村莊的印痕,又增加了村莊的美感,頗具創意。

二是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要先行,這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首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如果美麗鄉村還是和傳統農村一樣,雞窩牛圈,污水橫流,道路泥濘,電線交錯,是談不上美麗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主要是路、水、廁和舊房。只有對這些內容進行整治和改造,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美麗鄉村之美麗要義。每個村莊都把基礎建設特別是在水、路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了徹底的改造。

三是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建設美麗鄉村根本目的是爲了農民羣衆,必須要尊重農民的意願,尊重農民生活,不搞大拆大建,不逼迫農民上樓,不拿土地作文章與民爭利。同時,充分發動羣衆,調動羣衆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在所有的美麗鄉村建設中,沒有一個是通過大拆大建來建設的,都是因勢利導,以人爲本,使農村羣衆的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護。在桐廬環溪村我們看到,有高大氣派的現代建築,也有舊房老屋,相互映襯,別具風格。郝堂村在建設中,則提出了“尊重農民小日子”的理念,得到了農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

四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點。只有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們有的是利用生態資源、有的是利用文化資源,有的則是無中生有“打造”資源,但最終都形成了自己的村莊特色和支撐村莊發展的特色經濟產業。美麗鄉村建設應該充分尊重現有的自然條件與地理環境,達到山村有山村的特色、水鄉有水鄉的風格,平原有平原的魅力。

五是重視文化的保留傳承。文化是魂,是一個村莊的精氣神,沒有文化的村莊終行將不遠。對於文化的認知、保護、運用,所考察的這幾個村莊做得非常到位。他們通過保護古建遺存、挖掘歷史文化等途徑,放大地域文化符號,賦予了村莊鮮明的文化特色,增添了村莊內涵和魅力。在狄蒲村申屠氏祠堂展示的農耕器具和生活物品所反映的農耕文化讓人印象深刻,甚至他們根據民間傳說,不惜在村子主幹道上修一座墳塋來傳承弘揚宗族文化。

二、借鑑和啓示

通過對國內幾個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的考察學習,由衷感到,建設美麗鄉村對於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人民羣衆生活水平,加強農村社會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幾年通過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路網工程建設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農村的環境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觀,但是農村髒、亂、差的環境並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農村的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等方面建設依然任重道遠,農村日益式微的趨勢沒有好轉。雖然有的農民搬進了社區,住進了樓房,但是他們沒有完全改變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未來生活的保障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

前幾天,總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人居科學研究展時指出,城鎮化要以人爲核心,其他的一切都要爲人服務,推進城鎮化意不在“地”,不在“樓”,而在“人”,新型城鎮化核心是寫好“人”字,說到底就是要讓人民羣衆生活得更美好,要增強城市對農村的反哺帶動力,建設美麗鄉村,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使山水鄉戀與城市文明融爲一體,讓億萬農民共享新型城鎮化發展成果。

要高度重視農村文化的保留傳承。美麗鄉村建設如果說“物”的建設是硬槓槓,那麼文化則是鄉村的軟指標。農村經過幾千年的沉澱,所形成的文化是多元的、厚重的,構建起了中華文明的華麗殿堂。農村文化有哪些?概括來說就是農耕文化、家族文化、風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特別是家族或家的文化,對人們影響最大。自古以來中國人以“家”爲紐帶,安身立命、構建社會、管理國家、治理天下,因此在農村“家”文化對農民有着更大的意義。老百姓常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土窩”。我們搞美麗鄉村建設,一定要把農民的小家呵護好。正如總理所指出的,“家”是文化的根,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很珍視家的觀念。而縱觀幾個建設比較成功的幾個美麗鄉村,他們就非常注重對家的保護。村莊建起了新居,爲什麼頹廢衷敗的老房舊居不拆掉?爲什麼狄蒲的申屠氏祠堂歷經風雨而依然保存完好?爲什麼郝堂村依山就勢建房而不強求農民集中居住?說到底,就是看到並尊重了農民對家園、家庭的珍惜和濃重情結。

美麗鄉村建設,無論從哪個方面講,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國家城鎮化發展戰略,順應羣衆期盼,是解決好當前城鎮化建設和農村發展問題的有效抓手。其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切實解決垃圾亂倒、糞便亂堆、禽畜亂跑、柴草亂放、污水亂潑等現象。所以,以美麗鄉村建設爲抓手,通過科學的、以人爲本的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改造,對於農村環境面貌的改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是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現在,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特別久居城市的人們,長期面對城市生活的逼仄、喧囂,有越來越多的城裏人嚮往農村的生活,非常渴望讓心靈得到平復,靈魂得以安放,身心得到放鬆。這就爲發展特色農業、鄉村遊、農家樂等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空間。由此,也讓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通過生產方式改變帶動生活方式的改變,真正實現農民向市民的轉變。

三是保證發展持續性。黨的xx大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佈局。而美麗鄉村契合整體發展目標和思路,是農村經濟社會建設一個有效的載體和抓手。美麗鄉村建設成功的幾個村莊,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發展,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全面持續性發展。

三、對我市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議

我市具有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通過對幾個村莊的考察學習,對比借鑑,我市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具有基礎好、潛力大、前景廣闊的特點。爲確保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建議選擇一個各項條件相對較好的村莊爲試點,先行打造,形成經驗之後,再全市鋪開。目前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成立組織。美麗鄉村建設涉及多個方面,因此需要儘快建立一個市級領導組織,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建議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由農業、林業、交通、水利、電力等單位爲組員的領導小組,研究解決建設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同時要加快研究出臺相關政策,爲各項建設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前期基礎設施建設任務較重,資金投入較大,在財政給予支持的前提下,建議對建設任務進行分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結合自身職能,向上爭取整合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有效投入和工作合力。在所考察的幾個村莊當中,都是在當地政府強力支持下推進的,這也是克服建設資金來源問題的有效途徑。

三是高標規劃,打造亮點。按照生活宜居、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總要求,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規劃村莊建設方案和建設定位。特別是對農村文化,要高度重視,認真保護,深入挖掘,做好傳承。建議由市裏牽頭,儘快啓動相關規劃設計,依託村莊自身的特色或優勢,打造美麗鄉村的亮點和品牌。

四是強化考評,激發動力。圍繞年度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把美麗鄉村建設納入政府目標考覈和黨政幹部績效考覈之中,建立嚴格的考覈機制,激發工作熱情和動力。

五是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通過組織參觀學習,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形式,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宣傳力度,讓大家看到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實惠和好處,調動羣衆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力度,移風易俗,提升農村文明素養,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保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