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4W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

與時俱進做好“三農”做出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爲新時期“三農”指明瞭方向,爲推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新農村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創造了條件。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精選21篇)

一、農業發展現狀

1、基本情況:xx街道辦事處轄3個管理區、17個行政村、6500多農戶、農業人口23061人,總耕地面積1391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056元。

2、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資源相對匱乏。近幾年,隨着招商引資事業的蓬勃發展,先後有20餘家項目在建成投產,鵝莊管理區全部規劃爲市開發區,所轄土地主要用於工業項目發展;神洲生態樂園、濟南鮑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礦矸石熱電廠等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也佔用了較多的土地資源,使轄區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相對緊張,發展現代農業的空間相對狹小。②農業基礎薄弱。一直是傳統的工業強鎮,農業發展相對落後,農業生產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經營爲主,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缺乏大型農業龍頭企業、特色農業,農產品附加值低,現代農業基礎比較薄弱。③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識不強。受傳統經營習慣的影響,當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輕農耕的思想,有個別村的個別戶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現象,發展現代農業的思想阻力較大。

3、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①道路暢通,交通方便。轄區內309國道橫穿東西,244省道縱貫南北,駐地位於垛莊、曹範等鄉鎮出入市區的交通要道,即將建成通車的濟萊高速路橫穿南部山區並且開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條鄉村路網相連,交通十分方便,爲人流、物流的集散創造了條件。②距中心城區近,工商業基礎雄厚。位於濟南半小時經濟圈內,距離明水中心城區10分鐘車程,容易在信息、技術、市場、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輻射影響;工商業較爲發達,駐地工商個體戶達到600多家,從業人員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較高,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③招商引資爲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契機。濟南植物園於去年國慶節前夕建成開園,其規模和植物物種數在全省都位於前列,爲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提供了良機;銀鷺食品項目近期在開工建設,爲開發種植糧食作物,加快小雜糧、蔬菜、果樹等基地建設創造了條件。④產業結構調整爲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物質基礎。隨着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實現了兩個轉變,即由“地下企業”到“地上企業”的轉變和由“黑色產業”到“綠色產業”的轉變,逐漸擺脫了對煤炭產業的過度依賴,開創了生態旅遊、機械加工、商品物流等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經濟發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爲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二、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

按照強項提升、弱項突破,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原則,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全力開啓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局面。

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充分發揮垛莊水庫低壓灌溉工程效能,維護好現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漸擴大水澆地面積,穩步提高糧食總產量和畝產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設提水站,並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計劃5年內擴大水澆地面積6000畝,使水澆地總面積達到12870畝,佔耕地面積的62。進行科學施肥測土施肥試驗,大力推進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機肥,不斷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單位土壤的產出率,爲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農民增收工程。以產業調整爲動力,進一步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依託銀鷺集團,發展訂單農業20xx畝。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雞深加工項目,形成年加工肉雞10萬隻的規模。打造品牌農業,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機綠色農副產品,做大做強牛羊肉、小雜糧批發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每年新增規模養殖戶10戶;每年遞增奶牛10頭以上,爭取到20xx年,奶牛養殖量達到200頭的規模;建設標準化蛋雞養殖場一處,達到每年產蛋量700噸的規模。發展庭院經濟,引導農戶在庭院中種植花卉、食用菌或從事小型加工業;發展勞務經濟,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3、市場拓展工程。圍繞新農村建設,逐步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民消費水平。在完善駐地商業街、商城、美食街、中心大街等商業網點的基礎上,開展放心食品、藥品、農資進村活動,深化郵政服務“三農”,在各村加快建設配送中心和連鎖經營網點,建設改造規範化“農家店”。提高埠西農民公寓樓小區、楊家巷農民公寓樓小區、**煤礦西山生活區各項服務功能,增強市場的輻射能力,使市場服務網絡深入到各村、各居住小區。在309國道、美食街西側分別規劃建設一處大型集貿市場,爲周邊鎮、村服務。適時在濟萊路和244線交叉路口,規劃建設一處農副產品週轉批發市場,帶動各村農副產品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4、生態家園工程。以創建生態文明村村爲抓手,大力推廣“一池三改”工程,計劃以埠東、埠西、楊家巷三村爲主,每村每年改建50戶;進一步加快生態小區建設,每年新建包括沼氣池的生態養殖小區3處,爭取5年內所有養殖小區都配套建有沼氣池;鞏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完善長效機制,引導羣衆養成文明衛生習慣。實施造林綠化工程,以南部沙灣村、月宮村、長青村、興旺村爲主,繼續實施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工

程,在今年完成1005畝可視山頭綠化工程的基礎上,明、後兩年再分別綠化荒山1000畝,3年內在“四旁”植樹10萬株,使境內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

5、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結合實際,加強農民培訓,抓好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管理。一是加強科技培訓。利用“科普村村通”版面,建設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宣傳欄,實施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等科教工程,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好送科技下鄉活動。二是加強勞動技能培訓。由街道勞動保障所牽頭,結合引進企業的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失地農民進行勞動就業培訓,健全完善“輸出有組織,權益有保障”的運作體系,提高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率。三是加強法制培訓。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開辦法制教育宣傳講座,建立企業調委會;大力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活動,提高羣衆的遵紀守法意識。四是加強文化培訓。充分發揮成教中心作用,針對羣衆所需設置教學內容,除傳授實用技術外,有計劃地向農民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育新型農民。

6、農業觀光園區建設工程。依託濟南植物園的建設,在其周邊地區建設農業觀光園區,把**街道南部建設成爲濟南美麗的後花園。在園區功能定位上,主要強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發展多功能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在強化生態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豐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發展綠色環保、休閒娛樂的新型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和體驗農業等,並加快餐飲、住宿、車輛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把該區域真正建設成爲濟南及周邊地區居民週末、節假日旅遊度假的首選之地。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2

20xx年8月份我榮幸的被組織錄取,光榮的進入了寺莊鎮箭頭村擔任村長助理一職。在短短的幾十天的工作中,我對箭頭這個產業轉型的村子有些許瞭解。在此將我個人觀點發表於下:

箭頭村是一個有2100多人的中等村落,在前些年的時候是寺莊地區的第四大村,隨着出外求學人口的增加,箭頭村的人口也逐年呈現負增長,由以前的23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2100人,村民選舉時箭頭1500個選民,寺莊村1800個選民,而在以前兩個村落的人口差距僅爲100多個。箭頭村擁有6個村民小組,在這個資源缺乏靠天吃飯的村子裏,是經歷了由工業到農業的轉型變化,促使了箭頭村體制改革和勞動力的巨大變化。

工業向農業轉型是箭頭村的一個亮點,也是羣衆尋找致富的另一途徑。

箭頭村從工業向農業轉型的過程中,福樂鐵廠的興衰直接影響到整個村子的變化,從村莊的經濟性質,人員分佈,經濟收入,勞動力聚散及生產生活等方面,鐵廠自20xx年因各種原因倒閉至今,箭頭村發生了由工業到農業經濟體制的根本變化,從人均收入的減少和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從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增加和閒散人口的密集,從農民收入保障的降低和村委由盛及衰的沿革。充分可以看出,工業衰敗帶給人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據瞭解,箭頭鐵廠興盛階段,在鐵廠務工的人數達到300—400人。光外村務工人員也有100—200人。村裏的機動四輪跑運輸鐵塊的也有很多。農民收入在6000元/年以上。在當時的經濟狀況和時代背景下,這樣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但隨着煤炭資源的日益減少,地下資源日益掏空,地殼下陷尤其給搞運輸爲生的村民造成成本上升,成爲極大的不便,原先以煤炭爲主要能源的鐵廠,球攤廠隨之倒閉,村民的就業問題成了最大的困擾。原先在周邊區紅極一時的箭頭村迅速衰敗下來,從生活各個側面便可反映這一變化。

隨着箭頭鐵廠的倒閉,箭頭這樣缺乏資源的前不臨城。後不臨鎮的分界村,在新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下,蔬菜溫室大棚種植和養殖業的催生和興起無疑是解決村民收入的又一新的途徑,據瞭解,現在村民勞動力的人員動態有以下幾個方向:

1、自建蔬菜溫室大棚。

箭頭村現有20餘戶進行溫室大棚種植,按每家有三個大棚計算,總共有70—80個大棚,並且都是簡易的大棚,冬天溫室較少,農民的生產期限也固定在春天到冬初的這段時間,到冬天就可以安享天倫了。一個大棚的建設費用在6000多元,塑料薄膜的損耗大。以往的大棚年收入在20xx0元以上,而隨着蔬菜價格的不斷上漲,今年農戶的收入會更加可觀。但是蔬菜大棚是一個投資大,僱傭人員多,風險與利潤並存的項目,有許多農戶還是不能承受,以至於沒有敢於下口吃這塊"肉"。並且如果管理不好的話極有可能虧損!

並且,蔬菜品種的單一和銷售渠道的限制和規模的小型化,使得這一看似不錯的農業新機制難以搞大搞活。我們都知道,蔬菜大棚的建設和技術都是從山東壽光縣種植能手李師傅那裏學到的,他們的“一縣一品”的銷售渠道和種植方法可能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與之相比較的。但是箭頭村蔬菜種植僅僅停留在自給自足的境界,如果想更大,更快,更強,更廣的發展,還需要時間和財力的大力支持。

2、苗圃的基地建設是今年的主要任務。箭頭村也在大力發展苗圃,現在的規模還在不斷的擴建中,從中贏利的農戶也是新型農業的受益着!

3、石渣廠。周邊的石渣開採還是吸引了大部分的無業人員。

4、城鄉工地。許多人都靠外出打工(即貼小工)掙錢,這樣的收入儘管不是很差,但是工作強度大,長期在外令人擔憂!

5、村民獨自經營。新型行業的興起帶動了許多有膽識有魄力的人在外經營,但是隻是少數人!

今年箭頭村的工業有了新的項目。與泫氏鑄管簽定加工協議,與野川簽定鍊鐵協議等。可能會解決村裏的很多閒置勞動力,這樣的工業再次興盛也充分說明了,農業帶動工業,工業反哺農業,農業和工業是息息相關,互相制約,互相進步!

箭頭村在農作物種植方面出現很大缺陷,種植品種單一,以單純的玉米爲主,小麥,大豆,高粱,穀子的種植少了,致使土壤肥力下降,收入隨市場行情而定,投入人力精力大,回報小!不但沒有解決農戶的收入和閒暇時間,反而帶動了箭頭附近的一大批村落的農戶,單一種植。這樣是一個惡性循環,土地的使用能力會逐年下降,另人擔憂!

從工業、農業、教育、衛生、副業等幾個方面來看,村子的基本狀況是相對來說平緩的發展,只有經過更深刻的調查和研討,發現新的經濟形式,創造新的經濟體制,發揮優勢,屏棄劣勢,才能促進箭頭村的新發展!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3

爲了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推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改革,進一步加快臨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XX縣第八期科級幹部理論培訓班的有關要求,筆者針對近幾年來臨朐農業綜合開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改革等問題,利用安排的社會實踐機會,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前期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市場運作,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加快全縣荒山治理開發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縣委、縣政府在堅持荒山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將荒山治理開發推向市場,對部分荒山使用權實行拍賣、租賃招商,並於xx年7月27日由縣政府組織在濰坊召開XX縣荒山使用權租賃及招商項目新聞發佈會,重點推出了九山、大關、石家河、冶源、龍崗、五井、臥龍、辛寨、上林、營子等 0個鄉鎮52宗2.09萬畝荒山進行租賃。會上濟南、濰坊、淄博、壽光等7家商客同臨朐簽訂了荒山開發協議,面積達9950畝。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拍賣、租賃面積已達3.8萬畝,參與治理開發的客商多達數十家。新的開發機制,掀起了新一輪荒山開發熱潮,爲社會資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及鄉村產業發展投入機制特別是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創新提供了經驗。

香爐山小流域位於XX縣寺頭鎮東南部砂山區,總面積 9950畝,當地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山區開發建設、資源條件以拍賣、租賃荒山經營爲突破口,狠抓山區綜合開發建設,興建林果基地,發展生態有機農業,走出了一條依山招商,以項目招商,以招商促山區開發建設,發展特色產業建設新農村的新路子。僅兩年的時間,租賃開發面積7xx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充分總結十餘年農業綜合開發的經驗教訓,立足山丘區實際,堅持“高起點規劃,大規模開發,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走出了一條“規模開發、連片治理、科學投入、建管並重”的農業綜合開發新路子,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以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涉及龍崗、柳山、寺頭、九山、五井、大關等6鎮, 0個行政村,905 2人。完成總投資5 40萬元,其中財政資金4 2萬元,羣衆社會自籌投入達到 028萬元。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xx年以來,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建設,改造中低產田75000畝,新修水平梯田38000畝,改良土壤35000畝,新修復修道路252.48公里,新修復修各項水利工程685處,鋪設管道238千米。項目區新增灌面積43xx年新增糧食986.43萬公斤,年新增種植業產值763 .2萬元。三是生態效益顯著。項目實施後,綠化道路224.6公里,栽植行道樹46.3萬株,新增農田林網防護面積44700畝;造防護林 . 4萬畝,疏林補植3.42萬畝,發展經濟林 .67萬畝,項目區林木覆蓋率有較大幅度提高,控制水土流失面積49萬畝,年新增蓄水426.32萬方,有效地減少土壤侵蝕59.52萬噸,同時,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狀,排水有溝,蓄水有池,護坡有林,泥不下山,水不亂流,減輕了水土流失危害,增強了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能排能灌,旱澇保收,保護了水土,涵養了水分,美化了環境,項目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逐步步入了良性循環,增強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實現了項目區“農業增產、農

民增收”和農民“糧增產、錢增收”的目標。

(三)培植產業,吸引金融資本投入

XX縣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突出抓好大棚果、奶牛、肉鴨和黃煙“四大產業”,以建設“全國大棚果生產第一縣”、全國優質奶源基地、全國肉鴨生產大縣爲目標,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產量,進一步打響臨朐農業品牌,特別是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年來財政貼息項目的實施,金融資本的加入,使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爲推動臨朐農業產業化膨脹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xx年以來臨朐康寶蜂業有限公司、龍門漁業有限公司、山東廣華經貿有限公司、山東中盛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臨朐龍泰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的蜂產品深加工、特色淡水魚、商品豬、標準化肉鴨養殖、速凍果蔬加工等農業產業化項目的實施,項目總投資4094.3萬元,其中財政投資500萬元,企業自籌資金 546.3萬元,銀行貸款 998萬元,財政貼息 .45萬元。可實現年加工蜜蜂產品548噸、商品豬8000頭、肉鴨300萬隻、 0000噸速凍果蔬、90噸特色淡水魚,實現年新增產值 2323.08萬元,實現利稅 634.46萬元,輻射帶動周邊農民23740戶,年帶動農民增加收入 6726.93萬元。培植扶壯了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快速膨脹,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二、“十二五”期間規劃及加快社會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社會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企業有慾望、農民有期盼,關鍵是政府要發揮好引導作用,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社會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朝着健康積極方向發展。結合臨朐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實際,提出“十二五”期間農業綜合開發主要規劃任務和三點建議:

(一)“十二五”期間農業綜合開發主要規劃任務

“十二五”期間,改造中低產田6.0萬畝,使其全部成爲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水利措施:新建揚水站4 座,復修2座,新打機井、大口井 66眼,復修配套24眼,架設輸變電線路70km,變壓器27臺,襯砌渠道2.744km,埋地下管道 93.2 km,修蓄水池49座,渠系建築物 59座。林業措施:路邊植樹 84km,24.5萬株;片林造林900畝,植樹8.98萬株。農業措施:改良土壤 .925萬畝,新修機耕路 09.0km,復修75.0km。科技推廣措施:技術培訓2.0萬人次。土地治理規劃總投資 2906萬元,其中財政資金63xx年以上的時間和3萬億以上的.投入,面對如此龐大的系統工程,民間資本正躍躍欲試。但巨大的市場空間只是提供了可能的商機,只有來自政策層面的多重支持,民營資本才能放心、全心地投入新農村建設。因此,建議儘快研究制定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引導民營資本進入涉農領域發展。

一是要進一步放開新農村建設項目領域。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是基礎設施,目前部分領域由國有企業在壟斷經營,對民間資本沒有完全放開。民營企業在行業准入方面還有一定限制障礙,存在一個“玻璃門”現象,看得見裏面,門好象也沒關,但就是進不去。引進民營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排除行業准入障礙,使民營企業可以投資任何一個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行業,以便解決好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問題。

二是要給予參與新農村建設社會資本相應的稅費減免和照顧政策。首先,應給予有關稅費減免政策。目前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涉及到建安稅等政策性問題。建議對社會資金興辦各類公益事業,要給予減免營業稅、個人所得稅政策。其次,要給予政策傾斜。對村、企結對幫扶、貢獻較大的企業,要相應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儘可能在項目審批、土地使用、稅收優惠、

產業補貼等方面給予照顧,以調動企業經營者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再次,要給予優質服務。要爲新農村建設項目開通綠色通道,爲項目的登記註冊、辦證辦照給予優質快速的服務。

三是制定引進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的獎勵政策。獎勵是最實際的激勵手段。要象招商引資獎勵政策一樣,給予引進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的有功人員和單位相應的物質、政治和精神獎勵。比如可以採取將幹部提拔任用和年終績效工資考覈與引資情況掛鉤,激勵幹部引進社會資金。

2、充分發揮金融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的撬動作用。金融是經濟的血液。上世紀末,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大規模撤併農村網點,上收貸款審批權限,農村信貸業務大幅萎縮。銀行爲了保證信貸安全,收縮信用貸款,推行抵押貸款,提高信貸門檻,而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自身又難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擔保,導致農村信貸越來越難、越來越少。從調查中發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難,固定資產貸款更難。農村資金大量流向大中城市和非農產業,農村經濟“失血”嚴重。目前一些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想投入新農村建設,但即使有好的經營項目,也由於缺少金融貸款支持,“冷手抓不了熱饅頭,眼饞卻下不了手。”因此,建議金融部門加大信貸支農力度,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當前,國家加快擴大內需的方針確定並實施,金融信貸政策也已經放寬,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機遇。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支持商業金融機構在縣域農村佈局設點,發展村鎮銀行,創新農村金融貸款擔保抵押方式,爲社會資本進入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3、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農村債務居高難下,是當前農村普遍現象。債臺高築的現象嚴重製約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影響基層組織正常運轉,新農村建設顯得力不從心。加快新農村建設,要千方百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立村級穩定的可持續投入機制。一是走以地生財的路子。城郊村要大力探索利用集體所有的非農建設用地或村留用地興建標準廠房、專業市場、倉儲設施等二、三產業設施,有償轉讓土地使用權,增強集體收入。偏遠村可對村集體所有的溝渠、坡地等土地資源,實行村集體單獨開發或吸引其它資金參股開發,以此穩定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二是走盤活資產的路子。對村集體閒置的廠房、廢棄的學校、倒閉的村辦企業舊址等閒置資產,採取公開拍賣、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盤活,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增加村集體收入。三是走服務創收的路子。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搞好產前、產中、產後有償社會化服務,創辦多種形式的村級經營性服務實體,開展聯結龍頭企業和農戶的中介服務,適當收取服務費用,增加村集體收入。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4

近3年來,通過實施鄉村康莊工程、縣道路面硬化工程、鄉道路面硬化工程,交通部門爲新農村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隨着新農村建設活動的不斷深入,農民生活、生產需求的不斷提高,交通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發揮積極作用,又是一個新課題。

爲此,我做了一些初步的調查研究,認爲交通服務新農村建設要拓寬新視野、擴大新領域,今後要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做到“三轉變一加強”,即:從注重“兩率”(通村率、硬化率)轉變爲提升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從注重通路轉變爲路、站、運一體化建設,從注重建設轉變爲建、管、養並重,加強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設。

一、從注重“兩率”轉變爲提升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

1、提升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的必要性。首先,農村公路多數是斷頭路,效益差,等級低。近年實施鄉村康莊工程,只解決了公路通行政村的問題。目前,農村地區,多數行政村與行政村之間公路沒有貫通聯網,中心鎮、中心村周邊公路等級較低。由於農村公路未聯網貫通,使農村公路的功能沒有完全發揮作用,客貨運輸受到制約,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不便,路網的綜合服務水平比較低,路網的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據統計,金華市共有9203個自然村(不包括行政村所在地),人口在200人以上的自然村3041個,等級公路通達率爲81,末通公路的有574個,其中平原地區有374個,山區有200個,需要新建路基796.8公里、路面改造1096.75公里。人口在100人—200人(含200人)的自然村有2385個,等級公路通達率68.8,未通公路的有744個,其中平原地區有302個,山區有442個,需要新改建路基1150.4公里,路面改造1324.4公里。其次,在實施鄉村康莊工程時,周邊未通公路的大自然村也出過力、籌過資,還有的無償或低成本出讓了土地,爲鄉村康莊工程作過貢獻。現在行政村所在地通了路,得到了實惠,大多數的農民兄弟都散居在一些大的自然村,這些自然村仍然沒有通上公路,農民心裏不平衡,有怨言。再次,有一部分自然村以前是行政村所在地,近幾年“撤、擴、並”以後,成爲自然村,這部分村莊的人口數量也比較大、居住也相對集中。據統計,20xx年金華市行政村是5877個,到20xx年底只有4828個,減少行政村1049個。

2、提升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的基本思路。提升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提高網絡化水平的重點是:農村公路網絡化可先在平原地區有條件的鄉鎮引導實施。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使連接行政村與行政村之間的公路貫通成網,在聯網公路建設中,把一些有條件的大自然村作爲重要節點,使一些大自然村通過聯網公路建設,也能建成水泥路和柏油馬路。“量力而行”是指:一方面要加大中心鎮、中心村周邊公路的建設,提升中心鎮、中心村周邊公路等級,真正形成“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絡;另一方面,山區農村公路由於聯網所需建設的公路里程長、投資大、難度大,可以結合需求、建設能力加以考慮。

3、提升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的實施途徑。一是要堅持依靠黨委政府、依靠羣衆,形成合力抓發展。農村聯網公路建設不能完全採取康莊工程建設模式,因爲康莊工程建設任務集中、目標一致,合力很強,很少有矛盾。農村聯網公路建設的利益主體是不平等的,可能有“一頭熱、一頭冷”的現象,實施的難度大、困難多。因此,必須始終依靠黨委政府、依靠廣大人民羣衆,這是抓好農村交通的關鍵。“兩個依靠”說到底就是政府主導,羣衆參與。政府主導就是政府在政策上要制定出臺相關的具體措施,扶持農村交通事業的發展。在資金上,地方財政要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保證農村交通事業的發展。羣衆參與就是像在實施康莊工程一樣,充分利用“一事一議”的政策,落實在農村公路聯網、提升標準工程中的土地調劑、建築物拆遷等,引導老百姓自願投工投勞、捐資捐物,真正形成一個“上頭補一點、財政擠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受益羣衆出一點”的合力辦農村交通的良好局面。二是堅持規劃控制爲前提。我市早在20xx年就組織有關人員編制了《金華市農村公路建設規劃》(20xx——20xx),在編制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時,就充分考慮到農村公路的等級、技術標準等方面的選用上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相適應,並有一定的前瞻性。三是堅持技術指導全過程。通自然村公路建設,交通部門關鍵是要加強技術指導,做到既加強管理,又不包辦代替。特別是要嚴格控制線位走向,幫助把好公路技術標準,做好測量設計,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控制等方面的指導。土地調整、房屋拆遷、路基工程等由村自行實施,路面工程可由交通部門組織實施,以確保工程質量。四是堅持計劃調節定指標。今後農村聯網公路建設要減少計劃的剛性、增加計劃的柔性,不一定要下達指令性的指標,但必須有一個指導性的計劃,注重充分發揮鄉鎮、村的積極性。五是經

濟補助待驗收。通農村聯網公路建設,要根據工程的進度、工程質量的優劣,通過質量驗收後給予經濟補助,下拔補助資金,充分體現“優質優價”、“獎優罰劣”的工程質量保證制度。

二、從注重建設轉變爲建、管、養並重

1、實施建、管、養並重的必要性。由於鄉村康莊工程是農民捐資捐款、出工出力,辛辛苦苦建起來的,養護跟不上,建設成果得不到保護,農民心痛、意見大。目前,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機制未完全建立健全,主要困難突出表現在,一是資金難以落實。據統計,全市農村公路養護每年所需日常養護經費經初步測算需要10485萬元,當地政府安排的經費有限,日常養護經費缺口大。二是責任尚未落實。大量建好、修好的鄉村道路無人管養,超載車輛對部分鄉村道路破壞嚴重,公路紅線控制無法可依;大部分鄉村道路只採取間隙式養護,只能在出現嚴重影響通行時給予臨時處理,鄉村公路失管、失養的現象存在,鄉村康莊工程建設成果受到威脅。三是考覈機制有待建立。幹線公路養護從省到市有檢查、考覈、評比的制度,但是農村公路養護的這些制度尚未建立健全。

2、實施建、管、養並重的基本思路。實施建、管、養並重的基本思路是“重視養護、協調發展”。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在加大建設力度的同時,要加強管理和養護,使建設、管理、養護三方面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3、實施建、管、養並重的主要途徑。一是明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目前,縣道負責管養的責任主體是縣級公路管理機構,這個現在已經明確了。根據浦江縣試點的經驗,應明確鄉鎮(街道)、村爲鄉、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主體,負有鄉、村公路管理、養護以及養護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具體職責,並建立機構,設立鄉、村公路養護管理站,明確分管領導和責任人。交通主管部門提供行業指導、監督的責任,定期組織檢查、考覈。由公路管理機構提供、審覈養護工程的技術措施和方案。二是落實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經費。除了上級交通部門補助的以外,當地政府應將農村公路的養護經費納入正常的財政支出,加大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農村公路管養的日常養護經費應列入財政專門預算,作爲經常性經費的保證,其他經費可由交通規費解決。目前,金華市9個縣市區政府,都已明確安排專項資金,保證農村公路養護的正常進行。農村的拖拉機、摩托車養路費主要應用於農村公路的管養經費。近幾年省交通廳康莊工程的獎勵資金,在目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尚不足夠的情況下,可以發揮較明顯的積極作用。許多縣市區均以這一筆資金爲基礎,建立公路養護基金。每年財政安排專項預算充入這一基金。三是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考覈機制。一方面,政府要將農村公路養護情況列入鄉鎮年度綜合考覈目標內容,年終綜合評比。另一方面,交通主管部門要對鄉村公路養護每月進行考評,每半年進行一次考覈,並根據考覈結果在媒體上公示,根據考覈結果給予一定的獎勵,兌現養護經費。通過層層考覈評比,獎優罰劣,促使各養護管理單位都能按職責做好,形成縣、鄉、村聯動,部門支持的良好局面。四是要把路政管理延伸到鄉、村公路。交通主管部門與行業管理機構要將鄉、村公路的管理納入其管理的範疇。鄉鎮應聘用路政協管員,行政村聘用路政信息員,對協管員和信息員應先培訓後上崗。協管員的職責主要是宣傳有關政策,提供信息、及時制止侵路、損路事件。信息員的職責主要是協助路政協管員宣傳有關政策,提供信息。但協管員和信息員都沒有行政處罰權。路政管理機構要加大對農村公路的巡查力度,對一些交通流量大的重點路段或重要橋樑,應加強對超載、超限車輛的管理,設置必要的禁行標誌,以確保農村公路達到設計要求的使用壽命。

三、從注重修通路轉變爲路、站、運一體

1、實現路、站、運一體化的必要性。首先,由於路網沒有形成,偏遠山區、農村支線客源少,開通班線經營效益差,加上現行班線客運公營比率低,難以實行班線客運以豐補歉,冷熱捆綁經營,使得偏遠山區、農村支線的村民的出行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其次,客運班線掛靠、承包經營比例較大,班車私下炒賣難以遏制。同時,城鄉客運與城市公交二元割據,農民進城辦事或市民下鄉必須經過多次中轉,加上運價上的差異,農民在運輸方面難以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再次,農村客運站點的等級偏低。農村客運場站作爲公路客運重要組成部分,已嚴重滯後於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需求。大多數鄉鎮的客運站點設施落後,甚至只有馬路市場。

2、實現路、站、運一體化的'基本思路。實現路、站、運一體化的基本思路是“站場設施配套、客貨運輸便捷”。“站場設施配套”就是要抓好農村客運站場建設,改善農民出行時的候車條件。“客貨運輸便捷”就是要合理安排運力方便農民生活、生產資料的運輸,方便農民出行,讓農民有車坐,以儘可能使路、站、運同步發展。

3、實現路、站、運一體化的主要途徑。一是要理順城鄉客運一體化管理體制。理順管理體制有利於城鄉客運統一發展規劃,統一資源配製,實現合理佈局、資源共享,減少重複建設、重複投資,減少扯皮;有利於統一城鄉運價標準、服務標準,積極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二是要改革運行機制。要鼓勵、幫助規模客運企業採取法律、收購、股份制、適當補償等多種方法化解現有矛盾,引導市場向集約化、公車公營方向發展。對一些偏遠、人口稀少的山村,根據農民羣衆出行的要求,在經營方式上應靈活多樣化,可以採取隔日班、周班、逢集班、電話預約、開通購物專線班車等多種形式,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羣衆的出行要求。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城鄉客運與城市公交在規費政策、合理站位、運輸價格等方面都有差異,客觀上造成雙方競爭、經營上的不平等。上級應該制定出臺城鄉客運的優惠政策,使城鄉客運與城市公交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四是大力發展專業化物流運輸方式,重點扶持一批物流骨幹企業,把專業化貨運服務延伸到農村。五是重視站場建設。農村客運站場建設,總體上要堅持因地制宜,按需建設的原則,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對於需求較大的鄉鎮建成一個四級標準的客運站,對於達不到四級站要求的鄉鎮建設簡易型的客運站。班線通達的行政村建立港灣式旅客上下點,實現“一村一站點”。農村客運站的建設要向社會統一招標,統一設計,提高整體性、標誌性,樹立農村客運站獨特的形象。

四、加強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設

1、加強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設的必要性。由於受技術、資金的制約,農村公路技術標準等級偏低,如寬度偏窄、彎道半徑過小、彎道數偏多等,山區農村公路陡坡、急彎、臨崖、臨水等危險路段的安全設施急需完善,農村公路安全保障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需要進一步加大,使農村公路的安全狀況有所提升。由於安保設施沒有完善,達不到通客車的要求,客車不能開通,造成農民出行難。

2、加強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設的基本思路。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設基本思路是“逐步完善、逐年推進”。依據這個思路,加快完善農村公路一些危險路段的標誌標線,對個別急彎、陡坡、視線差的路段進行改善。

3、加強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設的主要途徑。完善安保工程事關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要思想重視,捨得投入。農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實施,重點集中在山區公路;平原地區的農村公路主要任務是抓標誌標線的設置和路肩的培植配套,有條件的地區進行綠化配套,優化農村環境。對陡坡、急彎,路基本身又不夠寬的路段,設置必要的標線、護攔、警示標誌等安全設施。我們在農村公路交通的設計、施工階段乃至後期養護,都要密切關注安保設施工程的完善。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交通部門將繼續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根據建設新農村的新要求,不斷賦予交通的新內涵,爲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5

大姚縣三岔河鄉蕎苴村委會是州統計局的是 “四羣”教育工作聯繫點,近年來,在州、縣、鄉三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扶持下,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全村社會和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也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爲了深入瞭解實情,摸清底數,掌握蕎苴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困難,進一步做好扶貧幫困工作,近期,我通過入戶走訪、村領導班子座談、自己駐村親身體驗等方式,重點圍繞調整產業結構、理清發展思路、增加農民收入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對蕎苴村貧困的原因和如何脫貧致富有了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思考。

一、基本情況

蕎苴村隸屬大姚縣三岔河鄉。地處三岔河鄉南邊,距三岔河鄉政府駐地6公里,到鄉道路爲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縣城58公里。東鄰白泥田村委會,西鄰背陰地村交界,北鄰三岔河村委會。轄裏村、河邊、外一、外二、三龍樹等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64戶,有鄉村人口610人,村黨總支一個,村支部5個,其中黨員有35人,女性黨員5人。

全村國土面積19.02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氣溫17.80℃,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煙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974畝,人均耕地1.59畝,林地23483.2畝,共有經濟林果地810畝。20xx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9.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37元。村內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民風淳樸,適宜烤煙、核桃、花椒、水稻等糧食經濟作物生長。

二、經濟狀況

蕎苴村主導產業農業,經濟結構單一,由於自然條件和傳統習慣所限,農戶以烤煙,核桃、花椒、水稻種植爲生,也是經濟收入重要來源,不能形成多種品種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種植。生產經營方式粗放、產業化程度低,主要還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專業化、機械化的作業;產業化生產水平低,未能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經營體系;農民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出售農業初級產品創收,缺少加工增值環節,農民增收困難。 通過國家近年來對“三農”的大力扶持,村民基本上都已經達到溫飽水平,但是村民普遍缺乏發展意識和市場觀念。基礎設施逐步加強。隨着國家對三農加大投入,自然村道路硬化得到改善,飲水工程成效明顯,保證了村民喝上安全的自來水,沼氣和太陽能補助加大,農戶用上清潔環保生活能源,針對蕎苴村實際情況,我局積極出主意想辦法,給予他們幫助。逐步改善了交通,衛生,教育和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影響農民增收的幾個因素

(一)村民的思想觀念落後。

由於受惡劣的自然環境制約,全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導致思想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爲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溫飽無憂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在文化素質方面:目前,全村610人中,文盲有64人,佔總人數的10.62%,國小文化程度397人,佔總人數的65%,國中文化程度110人,佔總人數的18%,高中和中專文化程度27人,佔總人數的4.45%,大專文化程度僅有12人。由於知識匱乏,村民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二)精神文化建設匱乏,村民的物質水平在逐漸提高,但是村民們的業餘活動較少,沒有的村文化活動場所,主要還是觀看電視爲主,農閒後相互的串門聊天,村民自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不能體現“樂在其中”的創建思想,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有待加強和提高。

(三)基層黨組織建設仍須加強。蕎苴村設黨總支部1個,下轄村民小組黨支部5個,共有黨員35人。從調研情況看,基層黨組織健全,村組黨員幹部吃苦精神強,在帶領村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了較好作用。但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黨員、幹部在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上還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衆致富本領不高。目前,多數黨員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衆“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當前,全村集體經濟收入相當微薄,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級組織作用的正常發揮,村組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

(三)產業單一且培植新產業難度大。一是蕎苴村的經濟收入烤煙種植。20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9.5%來源於烤煙,烤煙已成爲全村羣衆的主要經濟來源,其它的經濟林果核桃,板栗,花椒,種植過程中科技含量低、科學的核桃嫁接技術掌握不夠好、中耕管理不到位、集約化經營剛起步、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低等問題還較爲突出,壯大核桃產業任重道遠;二是受地理環境的制約,除核桃種植外,還可種植花椒、板粟、華山鬆等,但受地勢和水資源的制約,想形成規模難度非常大;三是缺乏養殖技術。近年來,縣、鄉黨委政府均鼓勵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蕎苴村也有不少農戶作過嘗試,但由於養殖技術和品種改良等問題,養殖大戶少。四是剩餘勞動力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受自身素質和傳統觀念的束縛,許多村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質差,缺乏競爭力,在非農領域就業面臨着諸多困難,加之一些人安於現狀,外出務工怕吃虧,減少了增收的機會。

四、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近年來,三岔鄉黨委政府就全鄉的發展提出了“一園四區”的工作思路,蕎苴村委會烤煙、畜牧業、優質糧食種植的實際,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蕎苴村的實際,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着力夯實基礎,築牢發展根基。

1、加強基礎教育,提高村民素質。讓“學習改變命運,教育決定未來、成就未來”的思想紮根羣衆。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特別是在縣、鄉政府關心支持下,對學習好考上大學的農村家庭給予一定的助學補助,真正讓學生安心讀書。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爭取資金,發動羣衆投工投勞,村莊道路硬化,房屋亮化成效明顯3、發展文體衛生事業,提高健康水平。建設村組文體活動中心,爲羣衆提供文體活動場所。4、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構建和諧新村。以爲民解困爲核心,以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爲基礎,以特困羣衆生活救助、大病醫療救助。五保對象救助、教育救助、養老救助、自然災害救助等爲輔助,以捐贈扶貧爲補充,建立健全覆蓋全村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保障機制和養老保險制度。

(二)壯大林果產業,實現“三棵樹”富村。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蕎苴村地處山區,“三棵樹”種植已初具規模,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有三:1、要提高科技種植含量,聘請專業人員爲羣衆開辦經濟林果植培訓班,力爭每個村民小組有3-5名種植輔導員,廣泛開展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組織專家進村入戶,爲羣衆解答各種疑難問題;大力推廣科學種植,育苗、移栽、嫁接、防病、施肥等環節上下功夫,不斷改善經濟林果的生長環境,努力使經濟林果種植產量增收、品質提高。2、要發動羣衆自建蓄水池(窖),解決經濟林果灌溉難的問題,改變靠天吃飯的歷史。3、要通過雙向互動,促進產品流通。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農民成立蕎組村經濟林果專業合作社,統一組織生產、統一產品質量、統一組織銷售、統一策劃宣傳,擴大銷售渠道、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引導扶持經營能手帶頭組建聯合銷售實體,實行企業化運作,通過企業帶動實現產業富村,同時,鼓勵和倡導羣衆因地制宜發展魔芋、反季節蔬菜、中草藥的種植,在每個村民小組扶持培訓1-2戶黑山羊養殖專業示範戶,特別是要大力推廣種植花椒,把花椒作爲具核桃之後的重要收入來源,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強教育培訓,實現人才強村。

1、開展校村合作,主動與大姚縣職業學校聯繫,選送具有國中畢業以上的優秀青年參加果樹、畜牧、獸醫等專業的學習,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村民致富帶頭人。2、加強技能培訓,培養新型農民。利用遠程教育和現場教育相結合,開展科技培訓入戶、技術服務入戶、農業信息入戶等活動。每年有計劃地邀請專家爲村民開展培訓50人次,使每個青壯年勞動力平均掌握1~2項農業實用新技術。

(四)完善組織機制,強化支部帶村。

1、完善“一事一議”等民主議事制度,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完善和落實《村民公約》,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機制。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引導農民樹立法制觀念,增強依法維護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責任。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農村安定祥和、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2、以黨的羣衆路線教育爲契機,加強黨組織建設,發揮核心作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運行機制、黨支部工作規範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監督程序化)的工作機制。落實黨員幹部“兩帶三爲”(帶着感情、帶着責任,爲民造福、爲民解困、爲民排憂)責任,全面開展“三項培養”(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的農村基層幹部)活動,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素質,增強村組黨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戰鬥爭力。

(五)整合各項資源,發揮羣衆集體智慧興村。

1、充分相信羣衆的凝聚力,創造力,把資源轉化爲資產,把資產轉化爲資本,蕎苴村林地多,隨着林權制度改革後,各家各戶都有一定的林木資源,可以採取用林權抵抵押貸款,化解發展產業資金不足的現實。2、運用金融槓桿作用,突破產業調整結構資金不足的瓶頸,上級對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少,加之羣衆對金融認識起點低,觀念弱,不會運用現代融資工具,不會用別人的錢,用下代人的錢,用上代人的錢去發展自己的產業,隨着國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農民羣衆努力勞作,手裏面也有大量的存款,只會存入到銀行,獲取利息,而急需發展調整產業的農戶苦於不有錢,可以不出村在農戶直接融資,適當高於銀行利息,形成良性循環,解決農戶發展產業資金不足的現實。3、搞好土地流轉,發揮土地使用效率,由於老齡化加快,“農轉非”政策習貫徹執行,進城務工的增多,而造成土地閒閒置,而一些種植大戶苦於沒有土地,搞好土地流轉,形成規模效應,就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土地產出效應就會增大,出租土地的人可以收穫一定土地出讓費,同時也可以到出租土地上打工增加收入。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6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致富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關健。最近,如何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引起了市級相關部門的廣泛重視,爲了切實弄清農村土地流轉和加快農村生產發展的關係,永川區板橋鎮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工作調查組從XX年4月5日至4月18日對全鎮土地流轉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一、 土地流轉的總體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截止今年3月底,該鎮農村土地流轉涉及的村數12個,佔總村數的100%,涉及的農戶3003戶,佔總農戶的26%,其中土地流出的農戶2843戶,佔總農戶的24.6%,土地流入的農戶160戶(另外,單位和外地業主來鎮承包3起),佔總農戶的1.4%,土地流轉面積3794畝,佔承包土地面積的12%。

二、 土地流轉的幾種模式

流轉的主要形式是轉包、轉讓和入股。在總的農地流轉面積中,轉包、轉讓的比重最大,兩者相加所佔比重55.2%,入股土地面積佔總面積的44.8%。

1、 幹交錢糧型。一是魚鴨工程建設,業主轉包稻田,每年按600-800公斤稻穀/畝支付轉出方或按照當年稻穀市場中等價支付現金;二是業主承包退耕還林地間隙種植苦蒿,每年按50元/畝支付租金。

2、 入股分紅型。農戶以退耕還林地入股,業主投入種苗、管護等資金,收益按比例分紅。

三、 土地流轉的特點

隨着取消農業稅,新一輪的農地流轉呈現出以下新特點:一是從無償流轉向有償流轉轉變。過去種糧大戶承包的糧田大都是免費的,個別還要轉出戶自己負責上交農業稅,隨着農業稅的取消和效益農業的發展,土地承包費水漲船高,每畝水田年承包費高的已接近600元。二是土地流轉全面擴展。不管是農業產業發展或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經商,土地流轉步伐明顯加快。三是從農民相互間的自發流轉向組織化、有序化流轉發展。通過該鎮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幾年的不懈努力,搞好服務和鑑證,促進了土地流轉。四是農地流轉後的經營內容從種糧爲主轉向發展高效種養殖業。五是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土地流轉,制定了加快土地流轉、發展效益農業的優惠政策,免收土地承包合同鑑證費用。

四、農村土地流轉的效果

1、克服了小規模家庭經營的侷限性,有利於土地的充分利用。

在家庭經營長期不變的情況下,克服當前農戶小規模經營的侷限性,走專業化、規模化、商品化、現代化之路。通過土地流轉把零星的土地使用權從千家萬戶農民手中集中連片,按效率原則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進行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有利於農民間的分工與專業化、使農業生產逐步走上“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發展道路,實現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

2、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土地流轉,加速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了該鎮農業特色經濟的建設和發展。

一是以涼風埡等村爲基礎的魚鴨工程基地。通過農戶轉包、倒包等形式共流轉土地1294畝,現全鎮已形成池塘養殖面積5500畝,年出欄商品鴨400萬隻、產成魚1700噸,魚鴨總收入達7700萬元,純收入實現1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75元。如涼風埡村流轉農戶土地284畝,現已建成魚鴨立體養殖面積800畝,其中尖山9社流轉土地59戶73畝,使土地不斷向大戶集中,現形成集中成片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50畝;同時,有3戶農戶到臨近村社承包土地13畝,發展魚鴨立體養殖,現共有養殖大戶20餘戶,使該社成爲全鎮魚鴨立體養殖的核心示範區。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農戶的承包收入明顯增加,據調查分析,淨種稻田一般中稻畝產500公斤,再生稻畝產100公斤(部分稻田和深腳冷浸田無再生稻),全年稻穀總收入600元左右,畝生產成本250元,純收入350元左右;而農戶間轉讓的土地年幹收稻穀650-800斤/畝,畝平純收入在450元以上。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農戶通過規模經營同樣增加了收入,如涼風埡村尖山9社的徐開紅,XX年建有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2畝(其中轉入土地7.5畝),年產成魚4.5噸,出欄商品鴨3萬隻,魚、鴨總收入47萬元,除去承包費用3400元,再除去其它生產成本,年獲純利潤7萬元,全家3口人,人平純收入實現23000元。又如大橋6社的候雲剛,XX年底承包汪家巖村菜園4社24戶稻田15.6畝發展魚鴨養殖,預計今年可產成魚4噸,出欄商品鴨1萬隻,獲純利2萬元以上。 二是林業特色經濟。結合退耕還林政策,爲了加強林地管護,充分發揮林地效益,我鎮積極引進業主,流轉林地2500畝:一是在柳溪村流轉林地700餘畝,發展花椒種植,現已基本見效。二是在大坪、柳溪、古佛村流轉林地1000餘畝,發展速生桉種植,現正在栽植。三是在汪家巖村流轉林地800畝,發展苦蒿種植,預計今年即可見效。通過林地流轉,退耕農戶不用投入種苗、肥料和管護費用,每年便可獲得245元/畝的國家糧食補助費和管護費。同時可爲業主務工獲取收入,產品收穫後並取得5:5—2.5:7.5不等的分紅,促進了農民增收。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7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宏偉,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廣泛,但由於各地農村現狀千差萬別,情況錯綜複雜,新農村建設任務艱苦,任重道遠。當前,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一部分農民存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自信心不足現象,應引起足夠重視。

一、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現

現實的糧食價格與預期相差較大,靠種植業致富沒想頭。經濟欠發達地區多屬農業區,絕大多數農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收入來源多以出售農產品爲主。近年來,雖然我國對農業發展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支持,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但是隨着經濟全球化發展,農業勢必要參與國際競爭,這意味着農產品價格上升空間受到限制,而補貼有限,小規模農業生產條件下,靠賣糧致富的可能性很小。

選擇致富項目沒有好路子,增加收入沒盼頭。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二三產業發展明顯落後於發達地區,而農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缺少從事其他職業的技術、技能和經驗,無論從觀念、素質,還是外部條件,都難以找到合適的致富項目,“搞養殖愁思路,搞加工愁門路,搞三產沒思路”,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普遍存在的難題。

外出打工不長遠,務工增收沒勁頭。由於觀念和一些體制原因,多數農民不願外出打工。一方面,“背景離鄉、拋家舍業、故土難離”的傳統思維還相當程度存在;另一方面,農民對外出後的醫療、就業、就學、住房等基本保障不託底、不投心。多數農民不願意冒風險,害怕“一着走錯,滿盤皆輸”,一旦掙不着錢,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不如維持現狀。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個體的經濟現狀,使他們對於自身的發展充滿迷惘。“腰包不鼓,難籌大事”。所以作爲主體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自然會產生自信心不足現象。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自信心不足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自信心不足究其根源,是經濟發展滯後。制約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條件差。經濟欠發達地區多數處地僻遠,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與外界交流和溝通存在“先天性”的障礙,與地處沿海等一些邊境貿易條件好的地區無法比擬。二是基本生產條件差。農業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低,基本處於“靠天吃飯”的水平。三是農民素質參差不齊。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有限。部分有文化、素質較高的農民都外出打工,而且不願再回來。四是國家支持有限。改革初期,國家優先發展沿海和東部地區,在政策和資金上都向重點發展地區傾斜,其他地區得到國家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自然有限。

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營養不良”,致使經濟發展日趨滯後,與發達地區差距逐漸拉大,而這種差距僅靠自身的努力,靠有限的資金和資源只能是追趕式的發展,無法實踐跨越式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建設新農村的宣傳力度。一方面,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扶持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來堅定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和決心。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符合實際地在各地樹立新農村建設典型,並大力宣傳,用身邊的典型來示範和帶動,農民易於接受,更易於激發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加強農民培訓。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農民的素質決定新農村建設標準和進程。要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提供經費保障、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要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和發展農村成人教育。要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和先進的思想觀念,同時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

三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首先是用財政支持資金加快農村的路、水、電、醫、能源等容易在短期內見效果的基礎性設施建設,讓農民真切地真實地感受到,新農村建設不是空話,就在身邊。其次是爲化解縣鄉村三級債務提供資金支持。解除困擾,輕裝前進纔有必勝的.信心。第三是大力扶持主導產業。區域經濟的發展後勁在於擁有可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這既是區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符合欠發達地區發展實際的政策,比如對龍頭企業建設、農民合作組織建設、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村級組織建設等從政策層面給予保障,爲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自我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五是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方式方法。比如鼓勵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開展以農業合作爲主的跨區域合作。一方面,欠發達地區爲發達地區供應優質農產品,並提供充足的糧食儲備,保證糧食安全;另一方面,發達地區先進的發展和管理經驗、資金、技術直接注入經濟欠發達地區,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形成強大的推動作用。這種合作,在資源配置上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在利益機制上可以實施互利雙贏。以此增強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自信心,促進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8

鄉鎮鎮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系統工程。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找準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將有限的資源進行整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特定目標,走出一條具有三門特色的新農村建設路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現實而迫切的課題。最近,縣委政研室會同縣農辦對小雄鎮“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對具體做法進行了總結,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意義

項目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抓手,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載體。通過項目建設,對進一步明確新農村建設目標任務,充分調動農民羣衆積極性,使新農村建設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使新農村建設工作得到更好地落實。期間乃至今後的一段時期,中央財政和省財政對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扶持力度將不斷加大,儘可能多地爭取上級的資金扶持是欠發達縣市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當然還要爭取其它渠道的幫助,形成全社會共建的局面),但上級的資金支持多是跟着項目走。因此通過項目建設,能夠有效地爭取支農資金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大事、難事。另一方面,通過項目建設,能使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指標量化,有利於通過項目效績進行督促檢查和考覈,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落到實處。特別是對一些軟指標進行了項目化,使其督有主體、查有內容、考有依據,並讓農民羣衆看到新成效,感受到新氣象。

(二)使新農村建設任務更加明確。中央提出的“20字方針”涵蓋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內容豐富,涵義深刻,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也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確了目標。但長期以來,上級政府的政策有很強的城市偏向,公共投資的重點是城市,而占人口多數的廣大農村地區並沒有真正享受到多少公共財政雨露的滋潤。這也就導致我縣農業弱質、農村落後、農民弱勢的狀況得不到根本改變,與經濟發達縣市的差距逐步拉大。黨的__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後,各種資源開始重新轉向農村(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農村發展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在這種背景下,經過長期自由化發展的'舊農村要回到有規劃發展的新農村上來,自然地,建設“攤子”鋪得就很大,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抓就成。這就啓示我們,建設新農村要有一個切實有效的抓手,要合理分解目標、確定任務,一步一個腳印地循序向前推進。通過項目建設,能使建設新農村的宏大目標變成一項項具體的行動,也能使我們根據項目的難易程度、輕重緩急,進行分步實施,明確當前和長遠的建設任務,做到相互銜接、有機統一。

(三)使農民的主體作用得到更好地發揮。農民最講實際也最講實惠,只有通過摸得見的工程、看得見的成效,才能激發他們巨大的創建熱情。因此推進新農村建設,不能大而化之,搞形式主義,必須從農民最關心的事情着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紮紮實實地從實事做起,使新農村建設成爲真正的 “德政工程”。通過項目,能充分調動農民羣衆的積極性,比如,小雄鎮蜍下村“年內建成5座公廁”,“年內實現200米通村道路硬化”、“3年內解決老年公寓建設”等,使農民有一個具體可期的願景去追求,爲新農村工作集聚了人心,贏得了民心。同時,項目篩選從農民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廣泛徵求、農民自願、自下而上”的原則進行,選擇適宜的項目和他們理解認同的項目進行投資建設,更有利於發揮其主體地位,自覺地爲新農村建設投工投勞。

二、小雄鎮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小雄鎮地處縣城東南,瀕臨浦壩港,下轄29個行政村,全鎮面積63.5平方公里,總人口2.9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9萬人,是典型的農業大鎮。鎮域山林面積5.21萬畝,水田面積0.81萬畝,耕地面積1.44萬畝,旱地果園0.59萬畝,灘塗1200畝。村集體經濟普遍比較薄弱,村民大部分以傳統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爲主,年人均純收入僅3050元,低於全縣平均水平1796元。廣大農民想富盼富、建設美好家園的願望迫切。全鎮幹部羣衆立足鎮情,統一認識,在項目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一)深入調研,精心策劃,是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環節。建立項目庫是實施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小雄鎮積極借鑑“項目推進年”活動成功經驗,樹立新農村建設項目化管理理念,結合上級有關政策資源,重視項目的策劃和細化工作。做法上,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與上下互動轉變,由主要爲爭取上級資金向落實工作目標轉變。具體工作中着力抓好項目的排查、篩選和論證。小雄鎮按照“羣衆需求定項目”的工作思路,向29個行政村下發了《新農村建設情況調查表》和《擬建項目調查表》,通過村民代表會議、上門徵詢等形式廣泛徵求意見,集衆人智慧,排摸梳理出本村擬辦實事,明確項目目標要求、具體措施、實施時間、投資概算和資金渠道,並落實項目相應責任人。進一步發揮所駐村工作指導員對農村情況比較熟悉、思路比較開闊的優勢,指導幫助村裏解決項目編制中的困難和問題,提高項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爲切實增強駐村指導員業務水平,鎮裏還先後5次邀請了相關部門科室的業務骨幹,對全鎮40個駐村指導員及駐村幹部,就如何做好新農村建設項目規劃和編制進行了專題培訓輔導,使指導員指導水準有了新提高,使各村在項目安排上與新農村建設方向、上級政策與資金投向對口銜接。如嶴底村在項目初排中,光整治村建設項目資金預算就達200多萬元,而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到2萬元,許多村幹部把希望寄託在上級的資金補助上,在這樣情況下建設整治村難度可想而知。該村指導員朱漢利到任後通過對項目工程量、相關費率等重新論證和精心預算,最後縮減了資金50多萬元,並在來源渠道上提出了四條解決措施:一是用足用好政策資源,爭取上級資金補助;二是廣泛徵求村民意見,人均捐資300元;三是立足本村優勢,發展長毛兔和茶葉產業;四是動員在外經商致富能人資助家鄉新農村建設。以此進一步增強了整治村項目的可行性,得到了羣衆的支持。同時,鎮裏在彙集各村上報的建設項目的基礎上,圍繞產業發展、新村建設、社會事業和民主政治等4大類58個小項進行逐一細化,組織專門人員將上報項目進行再次審覈和論證,對那些百姓共同迫切要求解決的、一個村無法解決的而又事關全局、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篩選進《小雄鎮鎮級項目庫》。然後根據輕重緩急,確定年內、屆內和期間各村新農村重點建設項目,制訂《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讓各村明確項目建設的具體目標,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小雄鎮各村初步確定的項目共678個,計劃總投資5019萬元,其中產業項目91個,投資2164萬元;新村建設項目134個,投資2658萬元;列入今年開始實施的項目共435個,投資1428萬元。列入鎮級項目45個,其中產業項目16個,新村建設項目8個,年內實施項目26個(其中年內需要完成的項目7個)。同時,積極抓住部門、企業結對幫建11個重點村的機遇,進一步做好與對口部門、幫建單位和企業的銜接和溝通,爭取上級重視和社會力量的支持。

(二)加強宣傳,深化認識,是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前提。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綜合工程。只有科學、全面地把握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和實質,才能使項目的規劃和實施更好地體現“20字目標”。小雄鎮黨委政府從幹部羣衆對新農村的認識實際出發,針對長期以來形成的“項目建設就是政府行爲”的思維模式,整合各種宣教資源,加大對項目建設的意義、內容和相關政策的宣傳,營造人人關心項目建設、支持項目建設的“大合唱”,真正讓老百姓認識到新農村項目建設得益的主體是羣衆,是建設自己家園的善舉,從而變“要我建”爲“我要建”。充分利用第 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組織村幹部參觀學習示範村建設經驗,通過典型引路,讓農民看到新農村項目建設的具體成效,以點帶面,激發農民積極性,爲進一步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營造了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三)分類指導,量力而行,是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辦法。小雄鎮各村集體經濟普遍比較薄弱,在這樣的情況下建設新農村難度可想而知,但沒錢辦事,並不意味着無事可辦。該鎮積極立足現狀,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努力推動新農村項目建設順利進行。在項目建設層次上,結合各村建設現狀、經濟實力、資源優勢,將全鎮項目分爲基礎性項目、提高性項目和開發性項目。對於基礎性項目,重點要解決羣衆目前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如“三清四改”、農業設施等基礎項目。對於條件較好的村,鼓勵其建設提高性項目,促進新農村建設標準向更高層次發展。如茂林村經過前幾年的努力已達到整治村要求,今年該村又通過安排建設市級一類基層文化俱樂部、休閒健身綠地、四級通村主幹公路等提高性項目,向示範村方向靠攏。同時,結合各村實際,注重項目的開發工作,培育農村新特色,凸現農村新亮點。如塔坑村在柑桔種植規模和技術上做文章,爭創興津柑桔品牌;胡家峙村實行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擴大茶葉種植基地;嶴底村利用自身山水地貌,發展多元化休閒農莊。在建設時序上,讓幹部積極性較高的村率先建設,讓羣衆呼聲強烈和羣衆廣泛支持的項目率先建設。對那些意義重大、羣衆呼聲強烈,但一時又囿於資金限制確實難以實施的項目,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列入項目建設長遠規劃或分階段分批次逐步推進。由於各村發展的差距,項目建設必然也有進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該鎮充分尊重客觀規律,尊重農民意願,不圖大求快,盲目攀比。對集體經濟較強的村,多安排一些要求較高的項目,對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選擇一些投入少、搞得成的項目,分期分步實施,不求“齊步走”、“一個樣”。在實施過程中,充分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人力優勢,鼓勵引導村民就地取材,發動黨員幹部羣衆義務投工,用卵石鋪路、築花壇,用鄉土苗木綠化……花小錢辦大事,共建美好家園。

(四)建立機制,加強協調,是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力保障。爲確保建設項目落實,小雄鎮專門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爲組長、各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爲成員的項目化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項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指揮協調和組織落實。建立了鎮領導聯繫重點項目責任制,做到每個項目定職責、定任務、定時限、定標準,並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同時,鎮黨委政府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將以定期督查與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及時反饋新農村項目建設進度、存在困難和問題,促進項目建設順利實施。鎮黨委政府還建立鎮村兩級幹部聯席會議制度,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商討,提出具體對策措施和解決辦法。各村建立了項目公示制,公開承諾項目實施和完成時間及相應負責人,自覺接受村民代表和羣衆的監督。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9

**區始終以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統攬農村工作全局,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以加快項目建設爲載體,以夯實基礎設施爲依託,以發展特色產業爲動力,以助農增收爲目的,因地制宜,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新農村建設情況

1.特色鄉村建設有了新成效。東龍鎮列入了自治區第一批百鎮建設示範工程,鎮區亮化工程等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樟木金洋小區二期等項目已完成主體建設,三裏新街小區、五里商貿小區、大嶺富嶺小區等項目前期工作紮實推進。**鎮龍鳳村、姚山村立足生態農業發展,部分村屯規劃設計完成初稿,爲村屯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2.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深入開展“清潔鄉村”活動,建立完善了長效工作機制,以良好成績通過自治區考評驗收組驗收,被評爲一類縣市區。紮實開展城鄉風貌改造工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雙違”整治活動和市容市貌集中大整治活動,啓動“美麗·生態鄉村”活動,全面治理城鄉、農村髒亂差的現象,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二、新農村檔案工作開展情況

1.區檔案局將農村檔案工作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鄉鎮全面開展了爭創合格檔案室活動,各行政村也全面開展了建檔立卷工作,通過爭創,鄉鎮檔案室10%達到合格標準,比末增長100%。

2.依法治檔,執行一年一度的檔案工作年檢和配合執法檢查,每年進行行政執法檢查及專項檢查次數不少於2次。通過檔案執法檢查及時糾正和發現制止檔案管理中的違法違規行爲。

3. 做到每年對區直和鄉鎮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累計培訓3500人次。通過培訓有力提高了我區檔案隊伍的綜合素質,極大地促進了我區檔案事業的發展。

4.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長效管理機制體制、農村檔案資源體系、檔案利用體系和檔案安全保障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全區新農村建設檔案事業的全面進步。

三、存在的問題

1.檔案管理意識淡薄。部分村幹部對檔案工作重視不足,認識不到位,支持力度小、解決問題少。有些檔案資料沒人過問,沒人管理,無法及時歸檔保存,造成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流失。還有部分人員對檔案綜合管理認識上有差距,致使一些辦事處、行政村檔案室僅保存較單一的文書檔案和會計檔案,而土地承包、村務公開等其他檔案均存在整理不規範,管理不集中。

2.分管領導不明確,人員不到位,制度不完善,責任不清楚,影響農村檔案工作正常開展。

3.檔案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檔案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村沒有建立完善檔案室,檔案的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4.檔案人員更換頻繁。部分行政村檔案管理人員經常更換,不利於檔案工作的開展。

四、改進措施及建議

1.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針對鄉鎮對檔案工作不重視,將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和督導力度,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爲全區新農村檔案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

2.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爲確保檔案管理工作規範化開展,形成常抓不懈的管理機制。要進一步在組織領導、業務培訓、經費投入、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村級檔案建設的標準和水平。

3.進一步強化協調配合。逐步建立以檔案部門爲主,相關職能部門配合的檔案工作協調機制,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確保新農村檔案工作任務落實。

4.進一步強化檔案利用服務。在收集和保管好檔案資料的同時,更加註重利用檔案爲農村的建設、發展和爲村民生產生活提供有效的服務,發揮檔案應有的作用,使檔案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0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經濟全局;農村是否穩定,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農民能否增長,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新時期新形勢下,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顯,解決“三農”問題也成爲農業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幾年以一號文件強調農業農村工作,進一步說明農業農村工作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責無旁貸。通過對全市調研,對我市新農村的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一、成功經驗及做法

(一)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特色農產品

以“點”爲中心,主要着手建設期限短、效益高、見效快的示範基地,實施基地帶動戰略。推行“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揮規模效應,實施定單農業,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產業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農業產業經營方式,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大力推廣“兩雜”良種,抓好新品種的試驗示範。樹立“糧食要增產、種子應先行”的指導思想,做好“兩雜”良種爲主的種子調運和供種工作;大力發展優質稻和再生稻,爲我市糧食生產開闢一條新途徑;調整油菜、小麥種植面積,擴大和發展薯類作物種植面積;積極發展無公害蔬菜和反季節蔬菜,逐步實現蔬菜生產基地化、技術規範化、專業化和規模化。

(二)積極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實現農村現代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途徑,是建設現代農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是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以市場爲導向,對自願轉移的農民工開展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就業能力。積極推行勞動預備制度,組織農村未能繼續升學準備進入非農產業或進城務工的國中畢業生參加必須的轉移就業前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並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爲進城務工作好充分準備。

做好農民工跟蹤服務和就業指導工作。主動參與農村勞動力就業市場體系建設,爲學員就業創造條件並提供信息服務,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減少農村富餘勞動力流動的盲目性,降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成本。建立農民工培訓人才資源庫,把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中介機構、用人企業等各種資源組織起來,全方位開展農民工培訓轉移就業工作。20xx--20xx年,爲使農民工向城鎮轉移,並設了竹加工、建築裝璜、美容美髮、保健按摩、機電、計算機、家政服務、汽修、旅遊與酒店管理十大專業,對4000名農民工進行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培訓,現已全部培訓結束,大部分已實現轉移就業。

(三)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發展沼氣生態農業建設

沼氣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對沼氣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有利於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生活環境的改觀。實施沼氣建設,將生態農業和效益農業有機結合起來,開展“豬---沼---菜”、“豬---沼---魚”、“豬---沼---果”生產示範,對沼渣和沼液進行綜合利用,大大提高了農村經濟社會效益。通過經濟效益評價,每口沼氣池每年可爲農戶節約用煤2.72噸,直接經濟效益每戶每年在475元以上,綜合經濟效益每戶每年800元以上。截至20xx年,全市已修建沼氣池5600口,絕大部分進行“一池三改”。

(四)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繼續做好減輕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制定了農民負擔監督工作目標責任書,並與各鄉鎮和7個涉農部門簽訂了《農民負擔工作責任書》。認真貫徹落實《土地承包法》,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並切實加強對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熱情接待上訪羣衆,及時解決上訪問題。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執行的新的財會制度的建立,規範農村財務制度,使減負工作落到實處。

二、農村建設和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首先,當前我市農業農村生產連年出現“四個減少”,耕地面積減少,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糧食產量減少,人均佔有量減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市耕地面積由於退耕還林、退耕還竹等因素,正在大幅度減少。其次,我市受自然條件、土壤肥力等因素制約,使得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空間有限,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佈局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再加之基礎設施滯後,產銷銜接不緊密,農產品流通不暢,嚴重製約了農業產業化步伐。第三,鑑於赤水特殊的地理特徵和地質條件,造成常規農業先天性不足,出現嚴重擠壓的格局,加之投入不足,管理體制不順,導致了農業適用技術推廣的滯後,給常規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各鄉鎮五站合一建“農服中心”,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爲主的雙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暢的現象,這使得農業行政部門協調難度加大,服務功能很難得到全面發揮。再加之鄉鎮工作頭緒多,農服中心工作人員經常抽調到其它部門工作,就使得農技幹部無法專心從事農技推廣工作,農技推廣造成滑坡的現象。第四,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20xx年,我市實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專門成立領導小組,指導全市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進行組織協調,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引導性培訓的宣傳力度不夠大,使部分農民對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培訓過程中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薄弱,學員自身素質低,培訓的效果沒有得到最好的發揮;培訓與轉移結構不科學,學員培訓多數是就地轉移,向經濟發達地區轉移的比例較小;各培訓基地協調不夠,爲完成各自任務,各培訓機構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農業部門在協調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難。第五,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急需解決,植物檢疫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在赤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農民的生產和城鎮居民的生活缺乏基本保障。此項工作應提高到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上予以啓動,除配套工作經費外,應配備必要的檢測檢驗儀器,對進入我市的農業生產資源和農產品進行檢驗檢測,確保羣衆生活安全。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建議

(一)深刻領會精神,切實加強領導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xx]1號)和中共遵義市委、遵義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大支農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意見》(遵發[20xx]4號)文件指出,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爲主題,立足於建立促進農業增效的長效機制,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以科學的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增加農民收入爲核心,進一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各級黨委、政府要深刻領會文件精神,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做到領導到位,措施到位。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層層落實責任,把農業農村工作納入對下級政府年終考覈的重要內容之一,保證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大農業經費投入。農村工作需要經常下到基層,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定期開展業務技術培訓,指導全市技術工作,使得工作經費嚴重不足。各級政府要大力支持農業部門工作,給予解決一定的工作經費。上級業務部門也要安排一定的項目資金,推動赤水農業健康發展,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逐步形成政府投入爲導向,其它投資爲主體的主渠道投資格局。

(三)大力推進優質農產品體系建設

建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計劃實施優質稻生產基地2萬畝,優質糯玉米生產基地2萬畝,建立優質農產品加工廠一個,全面實行“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格局。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按照赤水的氣候特徵和地理條件,建立城郊早熟型、高山延後型、交通要道加工型的蔬菜基地。建立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促進我市農產品有效流通,推動我市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組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嚴把上市產品質量關,推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快速發展,提高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四)大力加強沼氣生態農業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積極實施國債和省沼建設項目,到20xx年共修建沼氣池1000口,普及全市各鄉鎮、各村組徹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積極推廣沼液和沼渣的綜合利用,在全市實施“三沼”綜合利用項目以及“豬--沼--糧”、“豬--沼--魚”、“豬--沼--果”等綜合示範項目。

(五)實施培訓工程,提高轉移就業

20xx-20xx年,對全市30000名農村勞動力開展引導性培訓,並對其中120xx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4000人開展陽光工程示範性培訓,並轉移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就業。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宣傳力度,周密部署,精心組織,進一步加強和各培訓機構的協調能力,整合教育培訓資源,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訓機構,改善教學培訓條件,建立一批起示範帶頭作用的農民工培訓基地。跟蹤做好農民工信息服務工作和就業指導工作,爲學員的就業提供信息服務並製造條件,努力提高轉移就業率。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1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莫賈村委會下轄5個自然村,距離箇舊15公里左右、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左右,整個村委會有587戶,2544人,是一個少數民族集居的村委會,有耕地面積2641畝。主要經濟產業來源於四大支柱,分別是烤煙、竹子、養殖、乾果。現在已經成爲當地村民經濟增收的主要來源。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來,隨着各級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對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臺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保和莫賈村委會主要經濟產業來源於四大支柱,分別是烤煙、竹子、養殖、乾果。現在已經成爲當地村民經濟增收的主要來源。

1、烤煙種植情況:保和鄉近年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現栽種8000餘畝,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__年達702萬元,農民收入達1000多萬,20xx年預計比上年還要增收,是一項富國和富民的好項目,現在已經形成了保和鄉最大的產業支柱。莫賈村委會主要是分佈在莫賈村委會的和村上莫賈村、下莫賈村、他期村、水井村,20xx年種植烤煙近20__畝,已是莫賈村委會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2、竹子種植情況:主要是分佈在莫賈村委會的和平村,至20xx年,共種植金竹500畝,年收入在80萬左右,竹子管理技術要求不太高,栽種後只要在發芽時竹芽不要被破壞就行了。

3、養殖情況,主要是以養殖豬爲主,其他家禽爲輔,20xx年預計出欄300頭豬,收入60萬元,以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途徑。

4、乾果種植情況,主要分佈在莫賈的水井村,多年以來,氣候適宜種植主要以核桃爲主。現以在水井種植500畝,預計可以爲農民增收30萬元。以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途徑。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爭取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鎮村道路建設、鎮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村委會現以實現村村通公路;農村計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生態保護、農電網改造等公共服務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步。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開始進入農戶家庭,擴大了農戶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農民自編自演開展文體活動,縣鎮組織的科技、文藝下鄉活動,豐富了羣衆的業餘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隨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絡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村委會都有學校,有1所中心完小、其他4個村都有國小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20__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衆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爲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爲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xx年3至5月份,選出了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實行村財鎮管,嚴格履行財務審批手續,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推行村務公開以村“兩委”、監督小組、以財務公開爲重點,把羣衆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我村委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村委會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且多以零散種養爲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與此同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有待增強。我村委會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功能單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推廣型、農產品加工型和綜合服務型專業組織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範,農民自發組建的少,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雖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沒有得到正常的發揮。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徵農業稅後,農村形勢大好。但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主要體現在一是基層設施建設較薄弱,雖然現已經村村通鄉村公路,但村公路由於沒有專門的養護經費和人員,平時就靠村民們自發的修一修,難免出現了坑坑凹凹,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生產出的農副產品運到集市的成本增大;二是水資源比較困難,由於水源缺少,給村民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帶來了不便,嚴重的制約了本地的經濟發展。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爲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爲出現。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擡頭的趨勢。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我村委會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絕大多數的村已沒有文化活動室和相應圖書,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縣鄉兩級沒有穩定投入,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嚴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放心保)制度尚未完善,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衆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衆“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工作作風不紮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羣衆的感情,做“撞鐘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同時由於包產到戶後以家庭爲單位的農村經濟發展,也致使了無人關心集體事業的現象的產生,村委會雖實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規劃在本村因無力參與支持而無法實施。五是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發展不平衡。村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無明細帳,當地羣衆有意見。六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後,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村社會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三、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新時期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地加以推進。”就鎮實際情況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美麗家園建設的當前思路可理解爲:努力推進和實現農村的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村鎮文明化、保障社會化和管理民主化。

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家庭經營和聯合組織經營的優勢互補。努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農民知識化: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讓他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加大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村鎮文明化: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加大對農村公路、農電網、電視網、電話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鎮村環境;編修村鎮規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改變農村面貌。採取推行農村飲水改造、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保障社會化: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當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我村委會的實際,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各種限制,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要抓好統籌規劃、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城鄉教育、衛生、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和城鄉社保制度的統籌,讓農村和農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業化的建設成果。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衆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通過選擇優勢項目,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招商引資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此外,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同時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爲進城農民提供公平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四)抓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推進美麗家園建設

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各級要有總體的規劃,要按照“分類指導,重點推進,逐步發展”原則進行規劃,先選擇條件好、有特色的村進行試點。根據其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美麗家園建設,條件好的要高起點規劃建設,其它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規劃設計以現代建築方式,力求形式多樣,既可生態莊園式,也可農村社區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嚴格規劃管理,建新拆舊,逐步推進,美麗家園建設。

(五)繼承與發揚並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羣衆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農民自辦文化扶持基金,引導農民發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風情旅遊;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隊、文藝演出隊、科技宣傳隊等各種形式送文藝下村,加強先進文化在農村的傳播速度和覆蓋範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要繼承併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六)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建立農村基本醫療體系,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爲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爲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2

近年來,我市各級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本着“整體規劃、分類指導、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原則,結合開展“百千萬”幫促工程,培植了一批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莊。最近,我們對部分示範村進行了專題調研,感覺收穫很大,很受啓發。從調查情況看,這些示範村主要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

一、培植農村致富產業。加快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各示範村都把種植結構、產業結構調整作爲中心工作來抓,本着“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以及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的要求,努力構建致富產業。主要類型:一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比如,冠縣東古城鎮田馬園村引進果樹新品種和先進的管理技術,建成了魯西名、優、特、稀果品生產基地,紅富士、大櫻桃、豐水梨、綠寶石梨、油桃等8個系列60多個特優品種,年產優質水果650萬公斤,遠銷國內各大中城市,並打入了國際市場。 XX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村級集體積累1500萬元。二是積極發展畜牧業。比如,陽谷安樂鎮劉廟村依託鳳祥集團和健發食品公司大力發展規模飼養場,全村擁有3000只規模養雞場16處,規模種雞場5處,規模孵化場6處,500頭奶牛飼養場2處,規模養豬場4處,養殖業已成爲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XX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9000元。三是突出發展民營經濟。比如,莘縣大張家鎮陳莊村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建成了佔地4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發展民營企業23家,其中投資3000萬元的企業3家,總資產2億多元,形成了塑編、麪粉、紡織、玻纖四大企業羣體,年上交工商稅收200多萬元,村集體年收入100多萬元,集體經濟積累達到了1500萬元,存款5萬元以上的戶達到了70%。四是積極組織勞務輸出。比如,高唐縣琉寺鎮營房村加強勞務信息服務,開展勞務培訓,幫助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辦理各類手續、解決資金困難、解除後顧之憂,創造了勞務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目前,營坊村勞務輸出人數達到436人,佔全村人口總數的.41.7%;年勞務輸出收入達到600多萬元,佔全村經濟總收入的60%。

二、改善提高羣衆生活。隨着生產的發展和羣衆收入水平的提高,富裕起來的農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調查情況看,各示範村都把改善羣衆生活作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改善基礎條件。比如,東昌府區北城辦事處耿莊村修整道路4條,長XX米,村內主幹道硬化率達到100%;進一步完善排水系統,清挖排水溝3000米;投資27萬元修建中心街、南北街,實現三縱三橫,做到了戶戶通油路;按照一路兩溝的規劃,鋪設下水道3000米。二是優化居住環境。比如,東昌府區堂邑鎮劉莊村,隨着富裕程度的不斷提高,絕大多數農民已不滿足於“一溜堂屋五大間,西南大門東南欄”的傳統住宅模式,根據新村建設規劃,採取農戶爲主、集體補貼的辦法,新建了180處古洋結合風格的小康樓。陽谷縣大布鄉劉衚衕村,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興建了33棟經濟實用、美觀舒適、節地環保、二層歐式建築風格的住宅樓。三是提高生活質量。傳統的“幾大件”早已不是農民的時尚,他們正在追求城裏人那樣的生活。比如,東昌府區許營鄉張屠村目前已有200多戶安裝了固定電話,100多戶有了摩托車,300多人用上了手機,80%的農戶看上了有線電視,不少家庭購買了電冰箱,有些家庭還購買了電腦併入了網,30%的農戶用上了清潔衛生的液化氣和沼氣。四是發展公益事業。各示範村不僅實行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村中國小教育“兩免一補”,還從本村實際出發,積極發展各類公益項目。比如,臨清市新華辦事處桑樹園居委會,除辦好託兒所、幼兒園、衛生室、遊戲廳、健身房、乒乓球室、籃球場等公益設施外,還爲每戶居民定期發麪粉、大米和色拉油;爲60歲以上老人定期發養老金、開展免費查體活動。臨清市煙店鎮許張寨村爲改變村民文化生活單調的現狀,建設了佔地500平方米的文化娛樂中心,相繼成立了秧歌隊、乒乓球隊等文藝團體,活躍了羣衆文化生活。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3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出發做出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是持續數十年、惠及數億農民、全面提升我國現代化整體水平的一項重大而又艱鉅的歷史任務。近年來,我鄉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方針,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來支持,新農村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爲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切實推動龍觀新農村建設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我們對目前新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一、新村建設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做法

1、領導重視,落實到位,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應該說,我鄉地處偏僻,開展新村建設總體存在經濟薄弱,羣衆實力不足等種種困難,但是由於鄉黨委政府對新村建設的高度重視,思想認識統一,決策堅決果斷,新村建設才得以順利開展。在建設過程中,按照領導、責任、指導、政策“四到位”的要求,各村成立了自己的新村辦,直接負責開展新村建設工作。同時,根據區裏相關政策,鄉里制定出相應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由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通過統一部署、統一檢查,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考覈,切實保證了新村建設的順利實施。

2、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是推動新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在開展新村建設過程中,做到規劃先行、分期實施、全面推進,在一定層面上改變了以往農村人畜混居、雜亂無章的面貌。各個村在規劃上突出根據自身特色,力求層次和造型的多樣性,發展別墅與多層住房,新村建設的檔次和水平不斷提高。在全鄉總體規劃的指引下,山下村率先完成新村建設,百姓分到新房;李嶴新村建設全面推進,目前已建至二層,大路新村建設也即將啓動。龍峯、雪嶴、龍谷等村正在根據本村實際,進一步的修訂完善新村建設規劃,準備新村改造。

3、立足實際,典型示範,是推動新村建設的有效辦法。在新村建設中根據實際,量力而行,不在速度、規模、標準、方式上搞“一個模式”,而是結合各村的資源情況、農民的經濟實力,紮實、有序地開展新村建設。同時還注重發揮典型的示範輻射作用,通過典型引路、分類指導,保證新村建設按照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分類實施,穩步推進。如山下村以全拆全建的模式,建成了歐式風格的住宅,整個新村風格統一,設施完善,樹立了新村建設的典型。

二、新村建設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資金缺乏是舊村改造的制約因素。新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多靠地方財政投入,而鄉村兩級財力有限,捉襟見肘。以大路村爲例,羣衆對新村改造願望強烈,今年作爲整村拆建啓動村,前期土地徵用和苗木賠償已支付300多萬元,初步估計前期資金缺口200多萬元。其他的幾個即將啓動的村,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類似的問題。

2、土地指標不足是舊村改造的瓶頸因素。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偏重於城市建設,對新農村建設預留的用地空間明顯不足,較多的行政村幾乎無建設留用地和代置換地。很多村羣衆有強烈的舊村改造意願,但打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一對照,就知道新房子沒辦法着地,由於宅基地有限,根本找不到集中安置的建設留用地或代置換地。以實施整村拆建的李嶴村爲例,村莊原宅基地74.2畝,且無土地指標覆蓋,需原地安置基礎戶232戶、無房戶54戶、大齡青年52戶,合計338戶。規劃設計低層聯排216套,多層90套,缺口較大。而大齡青年解困房尚需鄉統一部分安排,佔用土地指標。

3、羣衆思想認識不強是影響舊村改造的現實問題。舊村改造是一件惠及千家萬戶的好事,但由於該項工作涉及全體村民的切身利益,受傳統生活模式、生活習慣的影響,加上現實生活條件的制約,部分村民怕負債建設。另外,個別羣衆的訴求與整體利益的矛盾問題。當前,城市化進程加速,許許多多的被徵地農民、由於房屋拆遷、土地徵用,出現一夜暴富的現象;也有的由於涉及重點工程、重要項目,由於要趕進度,導致有出現向被徵地農民妥協事情,從而給人以“當釘子戶有便宜賺”的錯覺。我們當前在開展的新村建設過程中,致使個別羣衆漫天要價,影響推進速度、影響整體面貌。

三、加快農村新村建設的總體要求與對策建議

舊村改造是我鄉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將繼續按照“梯次推進、全面提升”的要求, 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工程,不斷加快我鄉新農村建設步伐。

1、立足各村實際,合理選擇改造模式。因村施策,分類推進,避免“一刀切”,千篇一律。對於規劃不規範、村莊佈局混亂,居住偏遠、人口稀少的高山村,實行整村搬遷、集中建設的方式進行改造,開闢新的居民點;對於村莊佈局基本合理、宅院建設比較整齊的,主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庭院改造,因戶制宜,改造宅院、更換街門、翻新院牆,逐年逐戶改造,達到舊村改造標準;對於村莊佈局合理、宅院建設整齊,但基礎設施不配套的要進行設施改建,健全農村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村莊建設整體水平。

2、拓寬渠道,破解資金難題。一方面,要用足政策,整合資金,形成推進舊村改造的合力。在實施過程中,要用足用好現有政策,按照相關法規進行規劃、實施。充分調動農民羣衆的積極性,建立以村民建房投資爲主體,村集體投入基礎設施爲配套,財政投入爲扶持的舊村改造投資機制。目前,對於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及資金扶持較多,這些政策的出臺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整合利用這些政策和資金用於舊村改造,對舊村改造的推動作用會更加顯著。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村級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大力開展脫貧幫扶工作,不僅向農業內部挖潛,還要向非農產業拓展。集中山林土地,搞規模農業,逐步把坡地和山林改成經濟林,壯大村集體經濟。繼續抓好千畝桂花園和農業精品園建設,大力引進效益農業投資。農技部門及時輸送科技種植技術,提高品質和產率,同時創造條件幫助解決銷售渠道,切實幫助農民增收。

3、整合土地,給予政策支持。根據我們的國情以及土地法律法規精神,用地緊張的局面將長期存在,舊村改造用地問題,要從改革入手,制定相應政策,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開源與挖潛並重,加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改革力度。在堅持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的原則下,依法盤活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一是出臺優惠政策,縮並用地規模,達到節約、保護耕地目的;二是推行多層公寓,緩解了建設用地緊張的矛盾;三是完善獎懲措施,對村民自願騰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購買空閒住宅的,應制定政策予以獎勵或補助。

4、強化管理,鞏固改造成效。鄉村兩級要加強對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設施配套等工作的監督管理,不得隨意變更規劃設計,工程實施要堅持一管到底,嚴禁違章、違禁建築和“闖紅線”施工,堅決避免舊村改造過程中形成新的“腸梗阻”。同時,要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全面推行農戶門前環境衛生責任制和街頭巷尾衛生保潔員制度等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監管機制,鞏固提高改造成效,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4

鄉村公路是鄉鎮人民對外聯繫、發展經濟、交流文化的紐帶。近幾年,我縣鄉村公路建設發展較快,全縣交通狀況得到較大改善,但是對於鄉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問題,卻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妥善解決,長期需要上級投入。沒有投入,公路質量就逐年下降,致使很多鄉村公路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爲解決這一問題,xx鄉、xx鄉結合產業發展,探索鄉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機制,改變了過去鄉村公路建設難、管理難、養護難的狀況。

兩鄉交通概況

xx鄉地處渝鄂邊境,原有12個行政村,1968戶,6996人,地域面積75平方千米。境內公路,1981年建成,當時作爲省道,路況較好,國家每年撥付專款,統一組織道路的養護。1990年後國家不再統一組織維護,鄉政府缺少資金,公路養護便無法落實。經年累月,致使該段公路路面大坑套小坑、大槽套小槽,過往運煤、運貨車輛都帶着鋤頭、被子、方便麪,司機開一段車,又下來用鋤頭填幾個坑,陷車、斷軸、破胎或堵車就卷着被子在車裏睡覺,37公里路車輛正常行駛就需11個小時,如遇堵車,常要三五天才能疏通。

xx鄉位於縣城東部渝鄂交界處,原有7個行政村,1870戶,6700人,地域面積48平方千米,素有 煤炭之鄉 之稱,以前只有唯一一條通往縣城的公路,全鄉的煤炭都是通過這條路顛簸45公里,運至縣城碼頭,再借助長江水道輾轉到其它地方。爲降低運輸成本,1979年,鄉里決定打通zz至長江邊一渡口的出境幹道,鄉里召集民工修建了3公里後,由於技術方面原因而擱淺。1985年,鄉里再次召集村民民工建勤修路,在原有基礎上延伸了8公里後不了了知。1990年,鄉里又一次牽頭修路,將原來的測設方案完全否定,重新進行了勘測,修至11公里左右,因爲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再次擱淺。1999年,在有關部門的幫扶下,xx鄉第四次實施長紅公路的修建,歷經兩年,終於實現了初通,但路基不牢、路況極差、無人管護, 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 便是對它的真實寫照。並且鄉政府還欠下160多萬元的債,攤下一大堆遺留問題。

二四層法 化解公路建管難題

xx鄉和xx鄉境內都蘊藏着豐富的煤礦資源, 近幾年,兩鄉以煤炭爲主導的產業得到迅猛發展,交通運輸量大幅度增長。去年,xx鄉原煤產量達到12萬噸、烤煙4500擔,xx鄉原煤產量達到25萬噸。隨着兩鄉產業的快速發展,本就癱瘓的公路,已成爲制約兩鄉經濟發展的瓶頸。爲打破這一瓶頸,鄉黨委、政府一般人在對轄區已形成規模的煤炭企業經營現狀進行深入調查、論證後認爲,從產業發展角度,兩鄉道路最大的收益戶是煤炭企業,解決道路管養問題,可以探索企業參與的路子,改善企業只用不管的道路建管現狀。於是,兩鄉提出了由政府統籌,煤炭企業出資的辦法,着手開始鄉村公路建管各項工作。並從統一思想認識、精心制定方案、認真組織實施、進行長效管護四個層面探索出鄉村公路建、管、養的長效機制。

第一層:統一思想認識。讓企業自願拿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針對這一困難,兩鄉分別成立主要領導爲組長、鄉鎮幹部全部參加的思想工作小組。從煤炭產業發展、煤炭企業發展的角度,從爲羣衆辦好事的角度,進行宣傳發動,與企業負責人交心談心,耐心的同企業老闆計算道路整修後運輸成本降低、產量提高、企業效益的增加值,對比分析整修公路投入與實際產生的效益比,讓企業認識到整修公路是企業發展的需要。xx鄉採取主要領導與分管領導一人一礦,分片發動,據介紹,爲做通某煤炭企業的思想工作,負責該礦的鄉領導曾連續三天在煤礦吃、在煤礦住。zz鄉黨政主要負責人則實行白天工作,晚上登門的辦法,開展這項工作。

動員企業的同時,鄉鎮幹部還走村入戶,以院壩會等形式,進行公路整修宣傳,結合鄉里煤炭、蔬菜、烤煙、藥材、農產品運不出去,生活、生產物資運不進來,過往司機和行人談 路 色變的道路狀況,給羣衆分析公路整修後帶來的好處,讓羣衆知道修路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企業的需要,更是惠及自己的大事,使廣大羣衆積極支持道路的整修。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鄉煤炭企業後悔自己沒有及早重視運輸道路建設,影響了效益,思想很快統一到鄉黨委、政府的認識上來。羣衆也對鄉上的這些行動拍手稱快,表示一定積極支持。

第二層:精心制定方案。在煤炭企業同意自願出資後,兩鄉庚即成立政府主要負責人爲組長,出資企業負責人爲副組長,鄉鎮幹部、村社幹部爲成員的公路整修領導小組,制定公路整修具體方案。一是決定公路整修統籌協調工作和資金的管理由鄉政府負責;二是制定整修公路的規模、工期、工程質量、青苗損失、安全措施、獎懲辦法等,如xx鄉要求整修的公路背水溝要暢通、鋪三米寬的碎石、路面不準有大於10釐米的坑;三是落實各煤炭企業出資比例,xx鄉由境內的四家煤炭企業承擔道路整修資金。zz鄉由兩企業負責公路的整改資金及zz鄉政府在原公路建設過程中的債務償還。

制定方案的過程中兩鄉還重點抓住三個環節:一是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廣泛聽取出資企業的建議,儘可能的尊重企業的意願,xx鄉曾四次向企業印發意見徵集書、兩次組織企業討論規劃,xx鄉曾三次召集企業負責人對規劃進行討論;二是強化村社幹部大局意識和爲公路整修的服務意識,使村 兩委 主動配合公路整修;三是廣泛聽取羣衆對公路整修的意見和建議,並通過村社 一事一議 ,完善公路整修過程中有關羣衆損失補償的辦法。

第三層:認真組織實施。爲確保公路整修的順利進行,xx鄉和xx鄉成立了統籌協調組、財務管理組、材料採購組、質量安全巡查組、矛盾糾紛調解組和公路整修組,實行統籌協調、分組作戰。統籌協調組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企業負責人和村社負責人爲成員,重點負責公路整修過程中各組之間的工作協調、與鄰近鄉鎮在整修過程中需要進行的協調工作。財務管理組由鄉長任組長,企業代表爲成員,負責公路整修的經費管理。材料採購組由一名副鄉長爲組長,企業代表爲成員,負責炸藥、石子、水泥等材料的採買。質量安全巡查組由鄉政府與企業代表組成,全天進行安全和施工質量巡查,對發現的問題責令施工隊現場整改。矛盾糾紛調解組由鄉和村社幹部組成,負責對施工過程中沿路植被、農民莊稼被損等可能發生的糾紛進行調解處理。公路整修組由鄉政府、企業負責人組成,負責組織具體整修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兩鄉還強化 三公開 ,一是公開經費的開支,設立公示欄,隨時公佈開支情況,每月由出資企業負責人集體對開支情況進行審覈。二是公開材料採買,各項材料的價格由政府、企業負責人按照 質中求廉 的要求共同決定。三是公開質量巡查情況,做到每天一公佈,每半月一評比。

交通改善促進產業發展

通過 四層法 ,xx鄉投資110萬元,完成37公里的公路整修,原來車輛正常行駛需11個小時,現在只要2個小時;xx鄉投資310萬元,完成全長18公里的公路整改,政府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的債務全部償還,運煤里程比原來減少27公里,每噸煤炭運費降低6元,過去一天跑一趟,現在每天可跑兩趟。公路建設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擴大了兩鄉對外經濟技術和物資交流,加快了優勢資源開發,在去年基礎上,今年xx鄉原煤產量增加5萬噸、烤煙產值增加177萬元,xx鄉原煤產量增加5萬噸。長效管護機制的建立爲兩鄉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基礎條件保障。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5

新農村建設工作,是開展三嚴三實和乾淨、忠誠、擔當教育活動、實行幹部直接聯繫羣衆制度,是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根本途徑,是全面推進紅河新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促進全州社會和諧的關鍵舉措。全州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和三嚴三實和乾淨、忠誠、擔當教育活動各項要求部署,攜手向前、同心同德、全面推進美麗家園行動計劃,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共築中國夢,讓中國夢鋪就紅河路。新農村建設工作要緊密聯繫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性,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根據州、縣和鎮黨委的安排部署,在農村開展三嚴三實和乾淨、忠誠、擔當教育活動。

調查走訪,瞭解基本情況

年3月1日,到補嘎村委會報到,3月16日參加屏邊縣和玉屏鎮20xx年新農村建設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後,根據縣和鎮相關要求,奔赴補嘎村開展調研走訪和了解民情工作。

屏邊縣玉屏鎮補嘎村委會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8。5公里,國土面積25。9平方公里。轄扎底簸、普期底、啊底簸、補嘎、哈木克、哈西和三丘田等7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209戶778人。以彝族爲主,有少數苗族。7個自然村分佈在大凹腰至金廠河公路上,村民出行便利。補嘎村黨總支委員會下設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8名,其中女黨員7名。有耕地面積20__畝,其中水田1062畝,旱地954畝。最高海拔1370米,最低海拔1110米。年平均氣溫16。5℃,最高氣溫26。5℃,最低平均氣溫6。5℃,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村經濟收入246。3萬元,糧食總產量92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人均有糧1180公斤。全村適宜種植杉木、草果、核桃等經濟林木,糧食主產稻穀、玉米。目前,各村大力發展杉木樹、紅豆杉、獼猴桃等產業。全村經濟穩步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農業經濟

補嘎村地廣人稀,年降雨量達1800毫米,特別適宜種植杉木樹等經濟林木,基本上每戶村民或多或少種植杉木樹,對今後生活有一定保障。20xx年,在補嘎村委會組建成立了紅豆杉種植商會,建立了在政府引導監管下公司建基地,基地連農戶運行機制。引進了紅河陽光天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紅豆杉種植業。目前,紅河陽光天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紅豆杉種植業逐漸發展壯大,對山地和勞務需求逐年增多,村民可獲得土地租金,同時有更多的務工機會,增加收入。在公司的帶動下,部份村民開始參與育苗,有的村民種植紅豆杉。20xx年,在縣和鎮農業等部門的引導下,補嘎村民開展種植獼猴桃,預計2至3年可掛果,可爲村民帶來豐厚的收入,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文化教育

全村沒有一所學校,全村50餘人學齡兒童,包括學前教育和國小三年級學齡兒童,均在10公里外的宋慶玲希望國小學習,家長每週五把孩子接回家,短暫團聚後,週日下午又將孩子送回學校,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四年級及上到鎮中心國小上學。目前,全村有兩人上中專,無一人上大學。

哈西村有一支由10多名村民組成的民間文藝隊,逢年過節等節慶日,文藝隊經常到各村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是開展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羣教育、美麗家園建設和防治治病工作的有效栽體。

衛生防疫

補嘎村委會有一名衛生員,楊樹華,男,52歲,1982年參加鄉村醫生工作,國中文化,多次到鎮和縣相關衛生機構業務培訓。目前,村委會衛生所荒廢閒置,衛生員基本開展不子正常診療活動,只能承擔基本的兒童預防接種和配合公共衛生服務調查等工作。主要原因是目前交通便利,最遠的三丘田村離縣城也只有10多公里,大部份村民生病都到縣城就醫;其次是鄉村醫生年齡偏大、學習機會少、診療水平不高、羣衆對衛生員缺乏信任等。鑑於衛生資源缺乏現狀,20xx年村委會選送一名女生到紅河衛生學院鄉村醫生班學習,希望學成歸來改變當地醫療衛生現狀,服務於當地羣衆,滿足當地村民的健康需求,進一步提高村民生存質量,實現小病不出村的願望。

結合本職工作,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宣傳

在調研走訪中,結合本職工作,採取進村入戶、座談、發放和粘貼宣傳畫(摺頁)等方式,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宣傳,讓廣大人民羣衆瞭解新農合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讓百姓有錢看病、看得起病。20xx年人均籌資標準達470元,其中的政府補助380元,個人繳費90元。在走訪宣傳中,共發放各類宣傳材料500份。

存在困難和建議

村委會門窗部份已損害需修善,爲了村委會的整潔和衛生,需建設圍牆和大門。

補嘎村委會7個自然村,只有哈西村有公房,其他6個自然村要求上級相關部門提供幫助,援建公房等基礎建設。

哈西村、哈木克村和三丘田村大部分地在下河谷,由於沒有基耕(田間)公路,無法有效開發土地種植獼猴桃等經濟作物,制約了經濟發展。

衛生工作有待加強,積極爭取縣衛生局和鎮政府支持,加強人員培養力度,要培養願意學、願意留、願意服務的本地年青,儘早恢復衛生所的正常診療活動,積極開展傳染病、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和食物中毒等預防知識,調查掌握當地村民基健康狀況。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6

黨的xx屆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標誌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爲做好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爲了解掌握我鄉當前農村現狀,摸清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據縣黨辦的要求,接到通知後,我鄉立即組成調研組,於8月8日深入到x村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情況、今年的目標任務和推進情況

1、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情況

x鄉x村是“五個100”規劃扶貧村,在XX年度又再次被縣政府列爲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爲使x村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實施,XX年,縣政府成立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小組,具體由農辦牽頭,組織財政、交通、水利、農業、扶貧等二十多個部門,聚集了大量的人力對x村進行了實地踏查,結合x村的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規劃爲基礎,以“五通五改三新三提高”爲重點,“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風、通話、通廣播電視;“五改”即:改廁、改圈、改竈、改房、改變傳統落後的生活習慣;“三新”

即:培養新型農民、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創建農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設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一項有特色的支柱產業,一個暢通的公路網絡,一套完整齊全的配套設施,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和一個文明進步的村規民約。

通過四至五年的努力,基本達到“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寬裕,村內環境整潔優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級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設施服務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力爭到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0,達到4538元以上,人民羣衆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標準。

x村新農村建設規劃項目涉及種植業、養殖業、公路建設、移民搬遷、村寨道路硬化、通話通電等。其中:規劃每年利用冬閒地種植脫毒馬鈴薯300畝,封山育林1620畝,花紅種植800畝,板栗140畝,花椒120畝,石漠化治理275畝,實施坡改梯(水毀工程)、水利建設等項目,規劃總投資1924萬元。其中:用於生態建設投入142.1萬元,產業發展投資456萬元,基礎設施及能源建設投入641.8萬元,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92.6萬元,農村社會事業方面投入58.9萬元。

x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定稿後,經鄉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2、今年的目標任務和推進情況

今年x村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大力實施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發展狀大畜牧業,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力工經濟,想方設法增加羣衆收入。

(1)種植項目的建設情況

①、XX年度,在縣農業局的支持下,x村調進脫毒馬鈴薯13.4噸,種植面積95畝,目前正待測產驗收。

②、石漠化治理工作全面開展,實施地點從夾巖至大寨,面積397畝。

(2)村容村貌的治理情況

①、x村共有自然村寨10個,現有3個自然村寨(木房、玉豐、大寨)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硬化面積8500餘平方米,總長9000餘米,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②、沼氣池建設全面普及,x村從XX年開始實施農村生態能源沼氣池建設項目,歷時3年,現已建設沼氣池432口,普及率達到89.6左右,部分農戶因投資不足,場地不夠等因素制約未得以建設,今後將着力幫扶,予以改善。

③、活動場所的改造即將啓動。x村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已選點玉豐,接近村活動室,土地丈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工程正待建設之中;玉豐一組球場建設項目也即將啓動,水泥撥調基本到位,預計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④、XX年度完成改廁400口,衛生條件明顯改善。

(3)移民搬遷工作,x村石峯一二組搬遷項目全部啓動,土地調整即選點工作全面開展,共涉及72戶,263人,選點具體落實在x村下木房河道旁,交通便利。

(4)通路工程及農電改造,規劃一組中涉及到木房至石豐,大石包至毛家坡兩條公路網絡已通過縣交通局立項批覆,目前毛路建設已能通車,待項目到位後即組織實施。

(5)農村茅草房改造工作進展順利。x村XX年開始實施農村貧困戶茅草房改造工程12戶,今年又再次安排落實12戶,目前正在建設之中。

(6)通水工程建設情況。x村是一個典型的缺水村,羣衆人畜

飲水極爲困難,水源缺乏,實施小水窖工程將作爲x村改水的重要項目之一,現已建成“母親水窖”250口,利用水利項目建成小水窖50口。

(7)農田基本建設工作取得成效

在規劃項目中,涉及到農田基本建設項目已經啓動,現已建成下木房河道一處,煤洞坡水毀工程一處,總投資達38萬餘元,全長2450

餘米,恢復農田430畝。

(8)通電通話工程

農網改造工程在全村全面啓動,進村電網已架設完畢,主線正在立杆,計劃8月底全面建成使用;電視網絡工程已建成遠教室1個,安裝電視接收器3個。

(二)、資金投入情況

1、國家、省、市、縣資金投入及使用情況

(1)國家投入的有沼氣池建設項目、茅草房改造項目,茅草房改造共實施了12戶,共投入資金7.2萬元,國家投入資金3.6萬元。沼氣池建設800口,共投入資金120萬元。

(2)省投入的有石漠化治理、通村公路建設、移民搬遷等項目,石漠化治理從夾巖至大寨,治理面積397畝,投入資金11.91萬元,通過村公路12公路,投入資金60萬元,移民搬遷76戶,投入資金216萬元。

(3)市投入的有茅草房改造、衛生改廁項目,茅草房改造12戶,投入資金3.6萬元,衛生改廁400個,投入資金12萬元。

(4)縣投入的有村寨道路硬化、村活動室、精神文明活動中心、電網改造、飲水工程、農田水利建設、廣播電視、馬鈴薯種植等項目,道路硬化780平方米,投入資金2萬元,村活動室建設投入資金8萬元,精神文明活動中心投入3萬元,農電網改造投入120萬元,飲水工程小水窖建設50口,投入資金5萬元,農田水利建設修建水毀工程一處,投入資金38萬元,廣播電視接收站安裝3個,投入資金3萬元,馬鈴薯種植95畝,投入資金6700元。

2、農民自主籌資投勞情況

農民自主籌資投勞主要體現在公路、人畜飲水、沼氣池建設等項目方面,公路建設投勞5萬個工時,人畜飲水投勞6500個工時,沼氣池建設籌資80萬元。

3、社會力量投入

無社會力量投入。

4、支農補貼落實情況

支農補貼資金主要是農村家庭困難的子女入學實行“兩免一補”,共補助學生12名,補助金額爲3600元;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共18萬元。

5、金融支農情況

發放小額貸款共27萬元,用於支持農村發展種養殖業。

(三)生產發展情況

1、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1)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通過以國家投入爲引導,農民投入爲主體,努力增強對農業的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含量。

以推廣“雙雜”良種爲主的農業適用技術得到普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突破,一批農業增產增收的適用技術得到推廣。實施沼氣池生物能源利用工程、文明村寨路面硬化、對缺乏生存條件的石旮旯組實施移民搬遷等項目,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條件。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7

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於長期紮根農村這片熱土上的農村信用社來說,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可是從當前現狀看,農村信用社在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還存在一些難點問題,因此,必須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使農村信用社在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一、主要難點

一是農村信用環境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部分企業和個人缺乏信用意識。據調查,現在部分農村信用社農戶貸款合同到期自動履約率不足90%,一些企業和農戶在借款時說的天花亂綴,左一個承諾,右一個保證,只要錢一借到手,“黃世仁”就成了“楊白勞”,貸款到期後,信貸人員三番五次催收不回來,致使不良貸款前清後增,就拿豐寧農村信用社小額信用貸款爲例,5月末,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餘額爲2435萬元,其中: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不良152萬元,佔6.2%;還有的貸戶採取騙貸、賴貸、逃貸等多種方式,侵蝕和逃廢農村信用社債務,極大地挫傷了農村信用社的支農積極性。

二是大量農村資金進城,信用社“一農難支三農”。從豐寧金融機構總體情況看,4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38882萬元,其中農村信用社78048萬元,僅佔32.6%,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32320萬元,其中農村信用社57379萬元,佔43.4%,而農業貸款則佔全縣金融機構的90%以上。各商業銀行及郵政儲蓄以其結算、匯兌方便快捷等優勢,吸收了農村大量資金上存,使農村信用社在支持農村建設中,心有餘而力不足。

三是農村擔保機制建設滯後,一些企業和農戶不能獲得貸款支持。目前,傳統農業對於信貸資金需求越來越小,基本可以自給或通過民間借貸方式解決;而急需貸款支持的農村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高效農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及農產品開發等中小企業,卻因缺少抵押、擔保等,難以滿足貸款條件,不能及時得到貸款支持,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四是貸款“流動性”,制約支農積極性。貸款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是農村信用社發放貸款的前提,可是一概地追求“三性”也會是得其反。當前農村信用社貸款四級分類管理辦法還沒有廢止,“一逾兩呆”仍是考覈信貸管理的重要指標。貸款不允許逾期,發生呆滯要追究責任,使得信貸人員過多地考慮貸款流動性和安全性以及個人利益的得失,在貸款發放中產生了重生產輕生活,重富輕貧的傾向,致使風險大、週期長的農業貸款萎縮。

二、建議

(一)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維護農村信用社債權。要繼續深入開展農村信用工程創建活動,支持培育農村新風尚。要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廣泛開展誠信光榮、賴債可恥的宣傳活動。建立失信企業和農戶信息披露機制,對守信戶實行優惠信貸支持,培育誠實守信的文明鄉風。司法部門要依法加大對逃廢金融債務等失信行爲的處罰,支持農村信用社運用法律手段保全信貸資產,切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二)修築“截水工程”,讓農村資金迴流。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金融支農體系,形成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合力。人民銀行要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窗口指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轄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各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業務上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協作,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要把更多的資金投向“三農”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形成農村資金迴流農村的機制;農村信用社要在改善服務方式和暢通結算渠道的同時,大力吸收農村閒散資金,減少農村資金跑、冒、滴、漏。與此同時,要積極爭取人民銀行再貸款,擴大支農資金力量,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

(三)建立多種形式擔保機構,擴大抵押擔保範圍。當前貸款擔保難是阻礙中小企業和貧困戶借貸的瓶頸。因此,要進一步採取多種有效方式,扶持各類基金組織發展,促成農村成立區域性擔保基金組織;要培育和催生各類協會組織,引導成立各類行業協會,藉助行業協會的擔保機制,爲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同時,要擴大抵押、擔保的範圍,在已開辦的抵押、擔保品種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抵押、擔保方式,開辦所有權、倉單等抵押擔保品種;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信貸政策,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

(四)積極推進貸款五級分類管理,合理確定貸款期限。農村信用社要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實行貸款五級分類管理,在保證貸款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據農業生產週期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同時,農村信用社在制定政策和兌現考覈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對信貸人員責任心不強、調查不細或違規放貸等原因形成不良貸款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對因不可抗力自然災害形成的不良貸款,要免除信貸人員的責任,消除部分信貸人員的惜貸、恐貸心理,發揮出農村信用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應有的作用。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8

縣城是一個縣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一個縣最敞亮的窗口,縣城建設在某種程度上既反映黨委政府的發展脈絡,也呈現該地區人民的精神風貌,更能夠看出居住於此的人們的時代氣息和生活熱情。圍繞陵川縣城建設與管理這個議題,筆者深入崇文鎮、住建局、城管中心等2 個單位,通過召開專題座談會議、進行實地視察調研等方式,查找陵川縣城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探究縣城建設與管理的辦法,以期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縣城建設與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陵川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打造 中原地區最具影響的生態休閒旅遊健康度假中心 的目標,大力推進縣城建設與管理,縣城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

縣城建設步伐加快,發展框架持續拉大。近年來,陵川縣確立了 北控、南擴、東進 的建設思路,提出了 一心、兩軸、四片區 的建設目標和規劃佈局,將縣城規劃範圍由 7村(社區)擴大至23個村(社區),控規面積由30平方公里擴大至53平方公里,拓展了縣城發展空間,提升了縣城綜合承載能力,爲人口集聚、產業發展、城鎮化建設推進奠定了基礎。

強化縣城綜合治理,市容市貌明顯好轉。陵川縣委、縣政府不斷強化縣城綜合治理工作,先後開展了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年 和 城鄉環境整治推進年 活動,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全力提升環境綜合整治水平。建成了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縣城範圍內推行 垃圾不落地 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日清日運,環境衛生狀況明顯好轉;在縣城主要街道路口和事故易發路段完善了紅綠燈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和交通信號燈;在縣城主要街道安裝了隔離護欄,施劃了標誌標線,加強了交通治安秩序整頓,規範了交通秩序。加大了牆體美化、街巷硬化、社區綠化、街道亮化、空氣淨化推進力度,美麗縣城建設初見成效。陵川縣城連續多年被評爲省級衛生縣城,xx年獲得全省 十佳 衛生縣城榮譽稱號。

重視縣城綠化美化,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縣委、縣政府從綠化美化入手,實施了環縣城綠化工程,完成綠化面積近3000畝;實施了崇安公園、郝經公園等景觀公園建設和綠化工程,園林綠化面積達到400餘畝;實施了縣城主、次幹道的綠化工程,綠化里程達xx年來,縣城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年均達355天,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 00%,縣城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公共服務持續跟進,民生工程惠及百姓。縣委、縣政府把民生改善作爲縣城建設的重中之重,大力推進縣城集中供水、供熱、供氣工程。目前,縣城建成區內,自來水管網集中供水覆蓋率達到99%,飲用水安全水質達標率 00%;集中供熱管網覆蓋面積達到 9 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達到70%;集中供氣管網覆蓋9300戶,用氣戶數達到6750戶,集中供氣率達到70%。狠抓了教育基礎設施改善,縣城高中達到44軌,國中38軌,國小24軌,幼兒園達到 3所。在縣城內公共場所配置了體育健身器,新建了棋源廣場公益大舞臺,新開工了城南全民健身公共體育場項目。保障性住房建成766套,緩解了低收入羣衆的住房壓力。客運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城市公共交通有序發展,爲羣衆出行提供了便捷服務。

縣城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所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縣城規劃統領不夠。縣城總體規劃不能有效發揮規劃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有總規無詳規,使規劃的剛性約束力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在縣城的建設中,出現了公共活動場所建設滯後、公共活動空間受擠壓、道路交通不暢等現象。

縣城管理合力不足。目前,縣住建局、城管中心、國土局、交警隊、崇文鎮及七社區均有縣城建設與管理的監管職責,但協調配合不到位,遇到難題有相互推諉現象,使一些焦點難點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生態優勢體現不明。近年來,儘管在縣城綠化和環縣城綠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生態理念與現有建築、技術水平、資金狀況等因素的制約,縣城綠化率仍然偏低,未能有效體現出我縣的生態優勢,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設任務依然艱鉅。

公共服務設施不全。在縣城建成區範圍內,公廁數量過少,貿易市場建設滯後,流動商販在繁華地段擺攤叫賣屢禁不止,缺乏公共停車場所的規劃建設,車輛亂停亂放、擠佔交通道路,停車難問題突出。文化、娛樂休閒等公益性設施建設相對不足,不能滿足羣衆文化、健身、娛樂、休閒的需求。

加強縣城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儘快完善規劃編制工作,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發揮好規劃對縣城建設的引領作用

儘快編制出臺區域詳規。要依據總體規劃,儘快編制出臺區域性詳規、控制性詳規,做到建設有序、管理有規。規劃編制的各項指標設計要具有前瞻性、科學性、長遠性,結合規劃編制好土地利用規劃,預留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的空間和城市綠化及公共設施配套、公衆活動場地。要着力搞好 一心、兩軸、四片區 的規劃編制工作,在抓好縣城發展的基礎上,推進縣城 平城同城發展,沿長陵公路規劃物流商貿等產業,合理引導新上項目和不宜在中心城區經營的項目向沿線轉移,提高縣城的承載能力和輻射功能,拓展縣城發展空間、提供產業支撐。

加強規劃宣傳,強化規劃意識。要利用陵川電視臺、政府公衆信息網、陵川新聞等宣傳媒體和會議、論壇等形式,做好縣城規劃相關知識和內容的宣傳,讓各部門各單位認識規劃、遵守規劃、執行規劃,同時,對違反規劃的單位和個人在依法查處的基礎上公開曝光,起到警示作用。

強化規劃的實施和監督。要建立健全規劃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保證規劃的實施,增強規劃的嚴肅性和約束力。要堅持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要定期評估和評議規劃的實施和執行情況,強化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國土、環保、住建、城管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大對違法行爲的行政執法力度,樹立規劃的權威性。要認真落實規劃管理工作分級負責制度,對監管不力,造成重大損失的,應當認真查處。

努力加強隊伍建設,探索有效管理模式,以持續的綜合整治提升縣城管理水平

嚴格落實監管責任。一要明確住建、城管、交警、崇文鎮及各社區的監管責任,明確規定縣城管中心爲城管牽頭單位,其他部門配合,或是整合各相關單位監管資源,將從事監管工作的人員抽調出來,歸由縣城管中心統一管理,統一指揮,形成有效的協調聯動機制,增強監管合力。二要強化績效考覈,把縣城的主要道路、重點地段和社區劃分成若干 責任段、責任區、責任片 ,片區包乾、責任到人。三要根據縣城管理的目標、內容和要求,將涉及縣城管理的責任分解到社區及各有關部門,列入年度工作目標。

加強城管隊伍建設。一要狠抓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二要嚴格規範執法,樹立良好形象。三要加大資金支持,提供經費保障。

持續推進綜合整治。一要狠抓市容環境整治。切實加強主要街道、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和集貿市場及其周邊環境的整治,徹底清理衛生死角,抓好施工建築垃圾清運,防止沿路拋灑污染環境。二要大力整治公共秩序。交警部門要完善交通標誌標線,落實定點定崗執勤與流動巡查制度,嚴厲查處車輛亂停亂放行爲,及時疏導交通堵塞。工商部門要進一步規範沿街店鋪的經營秩序,認真落實沿街商戶門前 五包 責任制。城管部門要加強店外經營、佔道經營整治,做到坐商進店、遊商進市;要禁止店外亂搭亂建臨時建築物和構築物,要強化對沿街商鋪慶典活動和喪事祭奠等佔道行爲的約束。三要狠抓社區和各單位的綜合整治。

不斷完善監督機制。一要加強工作監督。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加強對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面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的監督。二要加強巡視檢查。建議以離退休老幹部爲主體組織一支志願者隊伍,對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日常巡查監督,切實加強對縣城區域內街道、小區、單位的監督檢查,對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督促解決。

突出旅遊縣城理念,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發揮縣城對旅遊產業的推動作用

要提升旅遊功能。縣城是全縣的窗口和龍頭,圍繞陵川縣打造 中原地區最具影響的生態休閒旅遊健康度假中心 的功能定位,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建設縣城是推動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一要集中在城南新區和舊城區搞好旅遊接待服務設施的佈局規劃,完善吃、住、行、遊、購、娛的功能,特別是利用城南緊鄰高速公路的優勢,精心打造太行山國際圍棋文化產業園區,率先起到宣傳中心、展示中心、集散中心的作用。二要加緊建設接待服務設施。三要全力營造旅遊氛圍,縣城主要路口、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動場所都要在醒目位置設置宣傳牌和指示牌,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環境營造,充分體現旅遊特色。

要增加文化內涵。一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以廣告宣傳、街道命名、公園建設、商業冠名等方式,將圍棋文化、郝經文化、狀元文化、金元古建文化等要素融合到縣城建設中,擴大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二要使優秀的民間文化有充分展示的空間併發揚光大,要藉助博物館、文化館、曲藝隊、鳴鹿根雕、社會團體和各類民間文化精英的力量,採取政府扶持、社會參與,利用節慶、集會、廟會、比賽、競賽、專業展示,傳播和弘揚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和文化產品。三要加大現代文化的傳播和創新。要着力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如縣博物館、游泳館、電影院和劇院,儘快完善文化館、圖書館、健身館的配套建設並免費開放。繼續辦好陵川大講堂(文明大講堂),以加強優秀文化傳播的主陣地建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展示活動,擴大陵川文化品牌的影響。

要突出生態優勢。縣城周邊羣山環抱,四周生態良好。要緊緊抓住生態綠化這一主題,儘快編制縣城綠地系統規劃,定標準、定時間、定任務,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強力推進縣城生態建設,要 見縫插針 造林植樹,爲縣城增添綠色。要重點建設一批公共綠地、園林街道、花園式小區,要抓好社區綠化、單位綠化、廠礦綠化、道路綠化、景區綠化,體現經濟實用、樹種多樣、多層次複合綠化效果,構建生態縣城格局。要對縣城周邊有生態功能的山體和已經成林成景的綠地,實行封閉措施,禁止開發和修建,以豐富的植被營造出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人居環境。

要體現山城特色。要立足構建和完善有陵川特色的城市規劃發展框架體系,充分利用我縣山體地貌條件、高低錯落的地形、生態植被良好的環境和歷史文化風情特點,精心營造獨具匠心的城市環境景觀。要保持陵川山城的特徵,慎挖慎毀山體,做到尊重自然,以山爲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縣城的規劃,特別是道路的規劃要充分考慮山城特點,適應山城需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要注重建築造型、風格、色彩的協調性,注重城市景觀的整體效果,使每個片區、每條街道、每棟建築都與山城環境協調統一。

着力健全公共服務,構建宜居宜業家園,發揮好縣城對城鎮化建設的帶動作用

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一要優先抓好市政道路建設。當前急需疏導的路段有鴻雁街一中段、康復路華麗港段、望落路北關實驗國小段;亟待新建和改進的街道有黃圍東街至陵修路段、狀元路司法局至小召段、崇安東街至仕林苑段、望落北路至石圪節段。要按照先地下、後地上原則,廣電、電信、供電等線路系統和給排水等管網系統,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配套建設,避免反覆開挖和重複建設。二要加強社區基礎設施的配套。在舊城改造和新建項目時,要將停車場、公廁、商貿、文體場所和社區醫療服務等與具體項目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三要加快市場建設。要統籌科學規劃,加快建設一批專業市場(如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切實解決市場容量限制帶來的馬路、街道市場擁擠等問題,並輻射和帶動周邊農村城郊經濟的發展。四要強化產業配套。在縣城周邊合理佈局三產業,實施縣城建設與產業開發統籌推進,融合發展。全面放開縣城落戶限制,消除城鄉壁壘,制定鼓勵投資創業的政策,促進城鄉居民創業就業,合理引導產業和人口向縣城及周邊聚集,推進城鎮化發展。

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一要大力推進 三供 (供水、供熱、供氣)服務工作,在保證水量的前提下,確保飲用水質量,做到安全用水、節約用水;要抓緊建設熱源廠二期工程,推進供熱管網建設力度,提高縣城集中供熱能力和覆蓋率;要加快集中供氣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努力擴大供氣覆蓋面,不斷滿足縣城居民生活所需。二要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抓好垃圾、污水處理等工程,採取切實措施,使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正常運行;加強廢水、廢氣、廢渣全面有效治理,更好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不斷充實完善公共交通體系,合理佈設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地下停車場,鼓勵沿街沿路單位停車泊位向社會開放。三要繼續大力推進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設施改善和事業的發展。保證每個社區及大型居民區都要有一定規模的文體活動場地。提倡移風易俗,推進殯葬制度改革,配套推進公墓建設。

切實重視民生問題的解決。今後在縣城建設中,必須妥善處理好房屋拆遷和土地徵用兩大問題。在房屋拆遷方面,要做到把握政策、依法推進、補償公開透明,把矛盾消除在拆遷前,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要在政府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村民自願自治的作用。在土地徵用方面,要做到嚴守規劃、依法徵用、補償到位,同時要優先解決好社區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生活保障問題。發展好勞動密集型項目,抓好社區失地農民就地安置,不因縣城建設造成失地農民返貧或失業。社區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補償費,幫助失地農民繳納養老保險金,解決好失地農民的養老問題。要改變失地農民的就業觀念,加強對失地農民和新增就業人口的職業培訓,增強農民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加快縣城戶籍制度改革,將低收入居民納入城市低保政策範圍,切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努力構建和諧幸福宜業宜居家園。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19

【摘要】新時代重慶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出現了較多問題,比如教育公平性、教育質量、教育模式、生源減少、學校撤併等方面,這些問題都是目前重慶部分地區基礎教育情況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 重慶 ;農村;基礎教育; 改變; 新面貌

在這個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裏,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將成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解決好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將成爲衡量我國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目前,全市教育有21個縣級單位,每個縣級分佈有村小、中心國小、國中、高中、進修校、職業中學等各類教育單位,教育單位覆蓋全面,總體情況良好。農村教育單位分佈主要集中在村小、中心國小以及普通中學。

新時代面臨着更加複雜的情況,產生很多等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先進教育設備的缺乏、書本資源在部分地方比較缺乏。下面根據不同級別的農村學校進行一個分析。

①目前農村基礎教育中出現的現象

新的時代當下,出現了很多新的教育狀況,根據走訪和查閱資料可以發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

1. 農村教育設施落後,部分地方住房簡陋,安全性不是很好,需要改善。 2. 學生學習任務較重,作業量大,以理論性學習爲主,缺乏運用知識的能

力,同時實踐活動較少,主要原因是部分學校擔心學生出現安全問題,從而一棒子打死,最終取消全部的課外活動,這個問題是中國教育的普遍現象,不僅僅在重慶基礎教育當中出現。

3. 家長對學校充滿信任,從而導致家庭教育缺乏,學校應該在家長會當中,

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達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並重的教育模式。

4. 課本內容設置還有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部分習題過難,國小課本上有

所涉及國中知識;部分習題過偏,過怪。

5. 部分地方需要提高學生的道德法律水平,存在打架鬥毆現象。 6. 課堂教學缺乏活力,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培養學生興趣的培養模式。 7. 小升中、會考給基礎教育帶來了比較大的壓力,導致教育模式機械化,

從而產生應試教育模式,學生學業較重,學校和家庭重分數、重排名的現象嚴重存在,最終倍感壓力的還是學生,這些導致基礎教育出現畸形發展並且容易導致學生厭學逃學。

8.部分地方師資較弱,電腦辦公化落後,部分老師缺乏製作WORD、EXCEL、

PPT的能力,導致教學模式單一。

9.部分地方教學班級過大,導致老師管理難度增加,從而對學生的關懷不

能達到相應水平。

10.體育教育力度不足,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學生課外活動安全教育不足,

應禁止拉幫結派、打架鬥毆。

②重慶農村現階段教學的新發展

1.村小(不包括偏遠山區的個別例子)

村小是能體現農村實際教育情況的典型,幾乎所有農村的孩子都會上村小,大概在十年前,重慶農村大部分國小的設施非常簡陋,對外界瞭解的信息非常少,面對枯燥單一的教育模式,師資力量的缺乏,設備物資的短缺,使這部分孩子畢業後根本就跟不上這個社會的發展和同齡城市國小教育的步伐。但是近幾年,在政府對教育進行了大改革,改善了大部分農村國小的教學設施情況,基本上的村小配備了電腦,校園環境也得到了很多改善。並且,現階段的村小開設了更多有趣並且有用的課程,比如英語、自然科學等等,這讓農村孩子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寬。

2. 中心國小

中心國小一般集中在鄉鎮,在十多年前,中心國小一直是大多數農村孩子

夢想的天堂。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那時候的國小生很單純,就是想學習更多的知識,長大以後有所成就。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時代,在農村學生的眼裏,中心國小絕對是擁有最先進的教學。最好的師資力量,最大最美的校園!現階段,農村孩子相對減少,並且很多家長都願意花錢把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接受教育,所以很多村小撤併,因此中心國小越來越靠近城市國小的進度,甚至有些中心國小還超越了少數城市國小。這對大多數農村鄉鎮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好的發展情況。

3.國中

國中現在基本集中在鄉鎮,農村幾乎很少有國中了,很多曾經的農村國中基本上都與鄉鎮國中合併,鄉鎮國中的教育條件、教學設施比起以前的'農村國中肯定是要好很多的, 教學樓的安全性,教學設施的完備性,都是比較好的。但是比起城市中學的電子化教學,現在部分鄉鎮國中還是達不到,但是部分鄉鎮中學的方住房簡陋,安全性不是很好,需要改善。不過現在農村中學越來越少,部分家長都願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重點中學讀書,所以很多生源較少的農村國中都被撤併了。

③農村現階段基礎教育三大教育新問題

隨着“科教興國”的策略出臺,在新情況下怎麼做到科教興國,科教新農,這是當前教育的研究重點。

1.留守兒童教育

重慶市一直是一個勞務輸出的大市,現在爲止全市勞務輸出的人數是780萬,佔了農村勞動力的53%,在西部來說比例算是高的。重慶是勞務輸出大市,這次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波及,從沿海返鄉的農民工應該說回來的人數還是不少,到12月底掌握的數據回到村裏面的數據是47萬多,但是47萬改變不了780萬的整體數據,導致現階段重慶的留守兒童在130萬左右,因此產生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20xx年~20xx年數據)

隨着外出農民工增加,出現留守兒童,學生教育的關鍵環節家庭教育缺失,勢必導致學生素質、學習、健康出現問題,此時學生家庭教育出現空白,然而學校的教育卻沒有加強,廣大留守兒童的教育面臨着空前的難度。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20

一、基本情況

三塘鄉阿定村委會是地處三塘鄉西部,距三塘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道路爲水泥路,距縣城35公里。東與隆德村委會相接,南與連城村委會相連,西連中樞鎮阿平村委會,北與中樞鎮及箐門村委會毗鄰。轄阿定、小阿定、大水井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08戶,人口1404人,其中農業人口1372人,勞動力81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6人。全村國土面積16.99平方公里,海拔2297米,年平均氣溫11℃,年降水量900毫米。

二、農業農村經濟情況

全村國土面積1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27畝,人均耕地1.78畝。20xx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6.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8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爲主。

三、制約阿定村委會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素

(一)生存條件惡劣。阿定村委會處於石山區,土地貧瘠,海拔較高,氣候冷涼,交通條件相對較差。

(二)農民增收渠道少。農民收入主要來自於種植業和家庭養殖業。

(三)農業增產不增收。據調查,近年來,由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明顯,農村適用技術推廣不到位,糧食尤其是經濟作物的品種更新極爲緩慢,雖然農產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種結構沒有改善,優質農產品少,缺乏農產品品牌,市場賣價低,增產不增收。

(四)農民收入不穩定。農業是弱質產業,本身抗禦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能力就弱,加之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水利電力、道路交通、電視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又差,特別是近年來隨着農民農村產業調整的盲目性,好多農戶欠債累累,加之水災、旱災、風雹災等自然災害頻繁,給農民增收造成了不穩定性。

(五)村內勞動力嚴重不足。由於該村土地貧瘠、氣候冷涼,羣衆發展農村經濟尤爲困難。爲此,村內80%的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或是到周邊彌勒等縣承包土地搞種植,因而村內發展農村產業無勞動力支撐。

(六)農民收入入不敷出。隨着化肥、農藥、種子、農膜等農業生產投入品價格的不斷上漲和農村水電、運輸等成本的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基本只能養家餬口,生活還處於貧困。

(七)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由於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生產附加值不高,異致產品銷路不暢,價格上不去、成本高。

四、對阿定村發展經濟提出的建議

(一)調整產業結構。在抓好糧食、畜牧業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培育和壯大燈盞花、萬壽菊、林果等特色產業。

(二)以農產品加工爲突破口,引導農民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增收。重點是提升特色產業檔次、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提升農產品品質、提升農業拓展空間能力、提升農業發展環境。

(三)加強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引導農民多渠道增收。一是堅決執行九年義務教育,提高總體素質;二是加大對外出務工人員及承包經營者的技能培訓,鼓勵並支持他們回鄉發展;三是根據羣衆的勞動力實際,引導農民從事一些手工業。

(四)加強農田水利和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中增收。一是積極幫助協調項目資金,改善水利、交通等基礎條件,爲鄉村經濟發展解除瓶頸制約;二是大力推廣節水灌溉和旱作農業技術,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農業產出率,增強農業防災抗災能力;三是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切實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推進農村循環經濟建設。

(五)強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引導農民從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中增收。一是幫助調查瞭解市場信息,建立完善農產品供求信息服務體系;二是加大科技的教育宣傳力度,提高科技水平,把一些短平快的項目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促進增收致富。

(六)抓好農村合作醫療宣傳。確保有病看得起,有藥吃得起,排除後顧之憂,集中精力抓生產。

(七)積極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培養工作。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導向。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集合 篇21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X街X道爲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原轄30個自然村,全區部分行政村規模調整後改爲27個社區,總面積47.97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人,農業人口4.4萬,人均耕地0.2畝。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XX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發展和穩定兩大主題,全面加快推進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積極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實現了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新跨躍

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提。近年來,XX街道堅定不移地實施“興工強街、借力發展”戰略,致力做大經濟總量,切實增強發展後勁。,全街道實現地方生產總值43億元,財政總收入3.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5億元,被評爲全國千強鄉鎮,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新跨躍。

一是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強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經濟工作的重點,通過實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幹、帶動一批,放寬政策、擴張一批,科技創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動了全街道的經濟發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類民營企業400多家,個體工商戶4000多戶,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4%,經濟技改投入年均增長20%。在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同時,各村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建設大型批發市場、提供優質服務等方式,積極拓展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如朱陳西南、於泉莊等村依託陶瓷產業優勢,分別建起建材批發市場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體收入,同時也帶動了餐飲、娛樂、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二是突出“三個重點”,促進農民增收。突出現代農業建設,把“奶牛富民”工程和“農業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示範工程作爲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龍頭工程,加快養殖業發展;突出富餘勞動力轉移,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增強再就業能力,幾年來累計轉移富餘勞動力3萬多人;突出第三產業發展,以老206國道、新206國道和龍潭商業街爲軸線,建成“工”字形商貿區,大力發展餐飲、娛樂、商貿、物流業,膨脹第三產業規模,促進了農民向商人的轉變。,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4100元。

三是實施“工業反哺農業”,讓羣衆享受到發展成果。實行“多予、不取”,徹底免除了農民的“三提五統”,大部分村免費爲羣衆供應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爲老年人按月發放一定數量的生活補助,朱張橋西南、河北等村還在農業生產中免費實行“統一耕地、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澆水、統一收割”服務,使農民能夠騰出更好的時間發展經濟;完善保障機制,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97%,15個村居利用集體積累爲羣衆墊付參保基金。

(二)圍繞“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開創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奎年來,着眼於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形象,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全力打造“文明”。積極組織各種文明先進評選活動,經常開展以“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爲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教育活動,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羣衆性文化體育活動和公民思想道德實踐活動,廣大農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各村普遍建起了高標準的農民文化大院,組建起農民秧歌隊,農閒季節、重要節日組織演出,極大地豐富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質,湖南崖村的秧歌隊每年都被選拔參加市裏的會演,連續5年獲得“金龍獎”。

二是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全力打造“平安”。深入開展了基層“創安”活動,強化科技防範,建好社區科技防範網絡,加強羣防羣治網絡建設,發動羣衆積極參與社會治安工作,促進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機結合,構築起全方位的立體防控體系。韋姜屯村投資20多萬元,在轄區範圍內建立了全方位的電子監控系統,朱張橋溝東村20__年如一日,堅持村民夜間義務站崗制度,有效地維護了治安穩定;認真落實信訪工作“一把手工程”,進一步健全領導常年接待、下訪接待和信訪包案制度,全面落實農村財務管理、各業承包公開招標、宅基地規劃等制度,着力解決羣衆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解決,努力把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堅持以人爲本,切實解決羣衆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去年以來,街道辦事處投資5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了徹底改造,投資200多萬元,對建設街、寶泉路西段和羅六路南段三條道路進行了改造,投資30萬元對中心國小教學樓進行了擴建,這些實事,深入民心,真正使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成果實實在在地體現到了羣衆得實惠上;

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羣衆生產生活環境。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幾年來先後有朱張橋西南、朱陳西南、於泉莊、湖南崖、韋姜屯、閆泉莊等近二十個村實施了舊村改造,開發金湖、金泰等居民小區13處,吸納城區人員3萬人,改善和解決了城區2萬多居民的福利待遇,全街道人均居住面積爲27平方米,村居主要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率達100%,自來水入戶率達95%,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5%;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去年春節前,街道拿出50多萬元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的形式,組織各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取得了顯著效果。

(三)圍繞“規範運作、管理民主”,構建起農村政治文明建設的新格局

奎年來,XX街道緊緊圍繞發展農村民主,以基層黨建爲重點,牢牢把握配強班子、完善制度、規範運作三個關鍵環節,堅持規範與創新並舉,營造了農村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一是配強班子,夯實基礎。底成功對黨支部、居委會進行了換屆選舉,運轉過程中又對個別素質差、能力弱的幹部特別是支部書記進行了調整。針對各村不同情況,重點採取“選”、“派”兩種方式選拔任用支部書記。去年以來採取“選”的方式對6個社區的班子進行了調整,調整支部書記6人。對朱張橋東南、連泉莊採取“派”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完善制度,推進黨員幹部管理科學化。建立農村幹部管理制約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制定了農村幹部經濟待遇德、能、勤、績、廉“五掛鉤”制度,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出臺了《關於嚴肅勞動紀律強化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的意見》,對農村幹部應遵守各項紀律進行細化,制定了“十四不準”,促進了幹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實行幹部任期目標承諾制,制定了《關於嚴格落實幹部任期目標承諾和踐諾獎懲制的意見》,與當選的村幹部和班子簽定了任期目標和年度目標責任書,面向黨員羣衆公開承諾,得到了羣衆的認可。三是規範管理,推進居務運作正規化。出臺了《村級規範化管理實施細則》,建立了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和黨支部向黨員、居委會向黨支部、居委會向居民代表定期報告工作制度,進一步深化了居務公開民主管理,重要事項實行全面公開,廣泛聽取羣衆對集體事務的反映、意見與建議,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綜上所述,該街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羣衆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爲建新農村就是蓋新樓房,建新農村就是修新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爲建新農村,是中央提出來的,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爲建新農村,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失地農民衆多。作爲全區工業基地,失地農民逐年積累,數量衆多,全街道失地農民人口達到人,佔全部人口的%,人均耕地爲0.2畝,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很大壓力。一是失地失業,生活難。多數居民失地,未能得到很妥善地安置,基本上失去了養活自己及家人的經濟來源,爲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構成極大的威脅。二是補償標準低,再發展難。由於當時土地佔用補償制度不健全,因爲政府行爲等多種因素,多數土地補償標準低,甚至無償佔用,爲居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困難,爲社會穩定埋下了隱患。三是居民成爲社會“邊緣人”,獲得社會保障權難。農民失地即爲非農民,失去了土地的社會保障權,但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難以獲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養老、醫療及各種福利等社會保障權,全街道養老保險參保率僅達到4%,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三)集體收入不平衡。由於各種原因,村居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條件好的村莊與差的村莊差距太大,個別村居基層集體經濟相對薄弱,部分村因歷史原因集體經濟負債重,經濟收入渠道少,但用於居民的福利、老年人保障等支出費用巨大,正常的辦公費用基本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如此次調研的湖南崖村,每年用於基礎刻育、村莊建設、發放居民麪粉糧油、交納居民電費水費等開支大約爲120餘萬元,村集體僅靠收取沿街商品房等收入,收大於支,難以維持正常運轉。阻礙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機制還未完全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未形成,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

(四)居民素質偏低。當前,絕大多數居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思想方面,思想比較保守,傳統意識比較牢固,生產、生活和行爲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文明意識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公共衛生、熱心公益等集體觀念逐步淡化,亂堆、亂放、家庭衛生問題比較突出,婚喪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行爲依然存在。

三、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是前提,規劃是龍頭,產業是支撐,投入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農民是主體。現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宣傳發動。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讓基層幹部、社區羣衆全面理解20字方針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含義,切實突出羣衆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羣衆的意願,鼓勵羣衆勇於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國家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的宣傳,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羣衆的覺悟,增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鉅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切實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幾個新農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的經驗表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作用的發揮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必須選好、配強農村支部書記,加強培訓教育,並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二)制定規劃標準。在本次調研的基礎上,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鄉聯動、統籌發展,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本區域生產生活發展、土地狀況、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城市化進程等,確定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標準。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總體規劃,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建設重點、實施步驟和工作措施,在此基礎上,細化目標任務,制定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結合實際,分步實施,經濟條件好的村居可以先行一步,經濟相對落後的村居要創造條件穩步推進。

(三)突出建設重點。針對街道實際,重點抓好以下七個“突破口”,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以強化爲民服務爲突破口。充分發揮爲民服務大廳的作用,強化爲民服務意識,着力解決羣衆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尊重羣衆意願,維護羣衆利益,增進羣衆福祉,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二是以經濟發展爲突破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離開了發展,新農村建設就成爲無源之水。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扶持,千方百計地發展村(居)集體經濟,拓寬村(居)集體收入渠道,增加村集體收入,爲提高廣大居民羣衆的福利待遇奠定堅實的基礎;想方設法地優化環境增加羣衆就業、經商的機會,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切實提高羣衆的收入,以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持續推進。

三是以“五改”爲突破口。全面實行改水、改廁、改路、改竈和改圈,徹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頭堆和糞堆,對社區大街小巷、居民庭院進行淨化、綠化、美化,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居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是以提升羣衆素質爲突破口。加大對羣衆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強化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五是以加強民主管理爲突破口。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幹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六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爲突破口。圍繞改善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加快推進舊村改造,大力實施小區開發,全面搞好水、電、暖的配套設施,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大型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讓羣衆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待遇。

七是健全社會保障爲突破口。全面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加快農村徵地制度改革,完善對被徵地農民的補償辦法,健全對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卡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建立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引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