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8W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今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科教興國戰略。教育人數及教學質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長和提高。但是由於各地經濟條件等各種原因,教育逐漸形成了城村差異,城市教育要遙遙領先於農村教育。因此國家對新世紀新階段農村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爲農村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我們來到南澳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居民、實地調查的方式對南澳的教育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本文綜述了南澳的教育概況,對問卷調查進行了詳細分析,對當地教育存在的不足進行探討,提出了可行的建議。

農村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

關鍵詞 農村教育 家庭 經濟 制度 師資

中圖分類號g4

1. 前言

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四有”人才,然而近年來農村卻反而出現了高中畢業生棄考現象,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城鄉大學生的比例約分別是82.3%和17.7%,由此可見農村教育已經遠跟不上城市教育。

從全國範圍來看,目前城鄉大學生的比例懸殊。我國獨特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影響了農村在教育設施和教育投入上的遠遠落後。當城市集中大批優勢教育資源,從師資力量到教育設施,大辦示範性高中時,農村學校卻不得不面臨着師資流失短缺、教學設備嚴重不足的困難。再加上我們的教育表現出了向精英化傾斜的趨勢,逐步冷落低收入貧困羣體。同時供一個大學生給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今年來大學生找工作難,某些農村地區出現了高中畢業生棄考的現象,今年重慶有上萬名高中畢業生放棄大學聯考,湖北也約有2.6萬名學生棄考

發展農村教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農村教育的發展是經濟的問題,也需要人才資源作保障、制度創新作基石和先進的理念作支撐。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是我們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戰略方針。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必須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充分發揮農村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黨的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教育問題,和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實現“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的歷史性任務,對新世紀新階段農村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意志和決心,爲農村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

xx總理在談到2010年教育工作部署時說:“要把學校建成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他說,今年要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2020年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並提出了要重點抓好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結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全國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推進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方面。

今年隨着金融危機的出現,可能導致教育經費預算緊縮、入學率下滑和質量下降以及失業率增加。農村教育問題更明顯化,實施農村中國小危舊校舍改造和基本辦學條件配備工程、全國性的農村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和青壯年農民及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等方面都變得更棘手。

南澳經濟狀況尚處於農村發展階段,教育基礎建設不免面臨農村教育共有的問題,例如教育經費短缺、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工資收入低、待遇差等等。我們將關注當地高中生棄考背後的農村教育問題,找出教育模式及當地人的教育理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時反饋給當地政府,減少棄考現象,留住人才。

社會的發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競爭的激烈,要求教育與時俱進,加速培養高素質、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因此重視、加強和發展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2.南澳教育概況[1]

2.1南澳教學資源

南澳縣中國小校共22所(均爲公辦學校),其中: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初級中學4所,國小16所。該縣有省一級學校1所,市一級學校1所,縣一級學校10所,教學資源相對比較豐富。

2.2南澳教育的侷限

但是南澳經濟狀況尚處於農村發展階段,經濟投入是義務教育發展最基本的物質保障, 但由於農村經濟不發達, 無論政府還是家庭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教育經費短缺一直是困擾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經濟落後地區, 教育經費捉襟見肘, 只能靠收取學生的學雜費勉強維持, 舉步維艱。農村教育投資風險大、收益小, 由於農村地區教育質量、學習環境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 農村孩子經過十多年的苦讀, 能如願以償地考入大學的鳳毛麟角。高額的教育投資得不到回報。若是家庭收入不好,農民對教育的投資熱情也會減弱, 只想讓孩子輟學務農或外出打工, 以便爲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

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較爲封閉。南澳作爲一個的海島縣,與大陸的連通交通工具只有渡船。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海島上,信息也難免相對比較落後。科學與時俱進,社會信息日新月異,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時代,需要在文化氛圍中交流、吸取優秀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教學方法。農村教育發展模式單一,農村教育的辦學思想、辦學模式、教育結構、教學內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脫離農村實際的傾向, 不能很好地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實際上農村教育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學爲主線的金字塔型結構體系。

2.3國家及社會對南澳教育的扶持

兩會中教育問題再次被提及,xx總理強調要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並提出了要重點抓好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結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全國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推進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方面。南澳也相當看重教育問題,學校是主動要求適齡兒童來上學,且上學有補貼。

2.4南澳教育調研的意義

南澳是我國的海島縣,南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質人才的貢獻。人才的流失將對當地的發展造成了阻礙。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將具體瞭解南澳的教育概況、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及高中畢業生棄考的大致情況。一方面是爲了探討南澳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查閱對比國內名校教育管理制度,向南澳縣教育相關負責人提出意見和建議,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讓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我們將分析當地高中畢業生棄考的原因,反映給當地相關部門,爲其採取有效措施提供參考,從而減少人才的流失。

3. 問卷調查情況與分析

2010年7月我們共青團華南師範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委員會赴汕頭南澳三下鄉服務隊隊爲了瞭解南澳的教育概況、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及高中畢業生棄考的大致情況。本次調研的人羣對象是南澳島居民與各中學學生,總共發出問卷120份,回收問卷93份,問卷回收率爲77.5%,滿足回收效率大於70%的統計要求,統計結果可靠性較高。這次調查的市民部分採取在人流集中處隨機發放問卷的方式,在南澳後宅鎮主要街道進行。此外,還採取讓學生將問卷帶回家,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學生部分的調查則採取在南澳第三中學隨機調查的方式。我們收集並整理了大量對我們的調查有價值的信息,得出以下調研成果:

3.1 孩子上學概況

在受調查的人當中男性有29人,佔31.18%,女性有40人,佔43.01%,未註明性別有24人,佔25.81%。受調查人羣有家長、學生、教師以及商人等。通過對當地居民和各學校學生髮放調查問卷,我們得到以下數據: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南澳島人民的教育達到了一定程度,將近89%的居民家庭有孩子正在完成或已經完成義務教育,其中有45%的家庭有孩子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包含高中),44%的家庭的孩子正在接受義務中,其中多數家長表示:讀書是孩子的一條出路,家人會讓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11%的家庭沒有孩子在上學,多數是孩子已經輟學就業,或者已經成家立業了,因爲家庭經濟而輟學的數量微乎其微。可見,南澳教育普及情況相當樂觀。

3.2家庭學費情況

農村教育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持,農村教育發展與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經濟的發展水平基本上決定着當地農村教育的發展水平。在經濟不發達的縣市,其辦學條件大多比較差,輟學率也比較高。可以說,經濟因素是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第一要素。針對近日發生的農村考生棄考的現象,也有專家認爲與家庭經濟問題相關,所以家庭經濟直接牽繫着學生能否繼續上學。經對南澳居民家庭的調查,我們得到以下數據:

97%的家庭能支付學費,隨着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進行,農村的經濟慢慢發展,農民的收入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隨着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扶持,進行減免學費等措施,大大爲農村家庭減輕學費負擔。37%的家庭因爲家庭收入不理想,或者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負擔大,學費佔家庭收入的比例大。3%的家庭認爲學費負擔很重,主要是孩子接受高中或者其他高等教育,學雜費數額大,農村家庭多以農作物商品經濟作爲經濟來源,收入微薄,故學費仍是家庭的負擔。

另外我們進行另一項調查,統計當學費成爲家庭的經濟壓力時,家長的做法,收集數據如下:

提問:學生成績優秀,而家裏錢不夠,家人會怎麼辦?( )

a借款貸款供他(她)讀書

78.49%的人認爲:現在生活好了,收入大大提高,就算家裏的錢不夠也只是家庭一時的運轉不過來,只要向親朋好友暫借一下便可,不至於變賣東西的地步。

b變賣東西供他(她)讀書

16.12%的人認爲:學費的壓力還是相當大的,借,只能暫緩一時,向親友借多也會難爲情,只能靠自己變賣東西以供孩子讀書。

c只好讓他(她)退學

4.30%的人認爲:農村教育的投資是相當大的,然而,畢業後又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既然經濟不允許,不如放棄。

d其他

有一人認爲要看看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有進取心,當然要支持孩子的理想。

總體上可以看出,當學費成爲家庭的負擔是,南澳人民會盡己所能,爲孩子籌資,堅持能讓孩子順利完成理想,實現夢想。

3.3南澳家庭對教育的認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決定人的行爲。有什麼樣的思想、理念就有什麼樣的行爲,就有什麼樣的發展狀態。當我們意識到教育的意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纔會堅定不移的堅持我們的理想,克服一路上的困難。爲此,我們在南澳進行相關調研,獲得以下相關信息:

提問:你怎樣看待讀書( )

a讀書是最好的出路,多讀書才能多賺錢。

31.18%的人選a,其中佔所有的家長中.46.20%的家長認爲讀書是謀財的出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農村的勞動者文化程度和技能的平均水平與城市的有差距,就業前途、待遇自然差。自改革開放以來,科技成爲第一生產力,當今社會需要的是人才,擁有知識和技術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中,才能在人潮的競爭中不被淘汰。讀書最基礎的要求能知書達理,懂得爲人處事,學會交際。另外,文化程度高能提高個人的身份和自信心,更是求職重要的介紹信,能爲自己更好地謀得更好的崗位,爲自己開闢出路。

b只要能賺錢,不必多讀書。

6.45%的人認爲讀書不是人發展的必要途徑,不是謀求生活的必要出路。不可否認,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成爲首富,然而大部分低文化水平者在謀求發展的時候處處受阻。有人認爲在學校只能浪費財力和青春, 不如趁着年輕趕緊拜師學藝, 或者託關係找個單位等, 急於給孩子尋找“出路”, 儘快掙錢增加家庭經濟收入。

c學到高中就好了,考大學沒必要。

4.3%的人認爲上了高中已經是相當高的學歷了,上大學,太遙遠,農村的孩子能上完高中就已經是不多的了。

d讀書關係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賺錢倒是次要的。

58.06%的人認爲:讀書能塑造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讀書會讓人嚮往崇高,使人心靈純潔而富正義感,使人情趣高雅而趨避凡俗。此外,有更長遠的思想安排自己的命運,更能適應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更能擁有美好的生活。賺錢不是生活的最終目的,幸福,快樂纔是讀書的追求。

此外,統計南澳人民如何面對孩子想輟學。

提問:您的孩子因爲成績不好而不願意上學,你會怎樣做?()

a.強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學吧

b.逼他(她)繼續上學直到畢業

c. 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激勵他(她)努力學習

88.04%的人選擇c分析原因並激勵孩子努力學習,當然,這是理智的、可取的方法。學生自身素質不高,農村學生的家庭啓蒙教育較落後,農村教育質量不高, 素質教育更沒受到重視, 不免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不強,難以適應自學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習過程, 久而久之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產生厭學情緒, 以至輟學。這是導致學生輟學的普遍原因。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確的理解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並提出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任孩子選擇,防止孩子一時的錯誤意識而造成終生大錯。在這裏,我們可以側面看到南澳人民對教育有理性的認識和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分別有9.78%的人選擇a和2.17%選擇b 。並非說只有激勵孩子上學纔對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順孩子之意讓其退學和強逼孩子上學也有情理所在。

再次,調查南澳人民對優秀學生的看法,如下:

提問:你以什麼的標準判斷學生是否優秀?

a成績

b思想素質

c實踐能力

從圖中可以看出南澳判斷學生優秀的標準各有各的看法,其中以“思想素質”爲主。不再像以往人們的看法——以成績論英雄,可以看出,南澳人民更側重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

之外,調查南澳人民對教育的看法。

提問:關於目前您最關心的是( )

a學校的教學環境 b教師素質 c學費 d教育體制改革

從圖中可以得出信息:南澳人民更關注教師的素質,同時兼顧學校的教學環境以及教育體制改革,學費放在其後。農村中教育人力資本積累水平方面與城鎮相比,明顯處於劣勢。由於農村教師工資收入低、待遇差, 所以高學歷和高職稱的人才很難引進。農村中大部分學校師資力量不足, 存在對教師拔高層次使用和聘請代課教師的現象, 這種現象導致教師整體教學水平難以保證。經村民反映,代課教師業務能力不高, 缺乏必須的專業素質, 教學手段落後, 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大部分農村中學教師的學歷普遍偏低, 大中專學歷居多, 本科學歷所佔比例一般不足50%,教師繼續深造和培訓學習的機會和條件幾乎沒有, 一般不具備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知識結構。隨着教學和教育要求的提高, 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現有教師難以勝任和達到要求, 與城市差距日益加大,不能滿足目前農村的教育需求。

3.4南澳教學情況

經調查統計,學生完成一天所有上課老師佈置的家庭書面作業總量大約一共需要2—3小時。在校上課,老師的授課方式是老師講與學生練相結合。由於條件限制,學校音體美、綜合實踐課只開了部分課,一週上1-2節。

許多農村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 學校的課程設置完全是爲了升學, 很少考慮到學生髮展的需求,其課程設置也主要着眼於普通國中教育的需要, 缺乏農村教育的特色。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偏高, 在“一綱”的統一要求下,忽略了農村學生的自身基礎條件不如城市學生的實際情況, 不能適應農村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其次課程內容適應性差, 與農村學生生活環境遠離, 造成學生學習時缺乏興趣、難以理解、想象和應用。再次,課程結構缺乏彈性和選擇性, 勞動課程、職業課程和技術課程缺乏一定的空間和時間, 形同虛設, 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從調查來的數據可以看出,南澳的教育已經進入新階段,正向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素質教育發展。南澳部分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分層教育, 對一部分學生加強應試課程的教育, 使其順利升學; 對另一部分學生增設專業技術課和勞動實踐課, 使其掌握一定的勞動生產知識。這樣就增強了辦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滿足了農民羣衆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以期實現“升學有基礎、務農有本領”的改革目標。

3.5對農村和城市教育差距的理解

目前我國鄉村社會正處於急劇變遷與轉型中,轉型使鄉村社會充滿了活力,但同時也面臨許多挑戰、矛盾、困難與問題,如城鄉差距、與區域差距擴大、結構分化與貧富差距加大、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引起的思想矛盾與衝突、大衆傳媒帶來的社會衝擊等不可能不反映在鄉村社會,引起鄉村社會民衆的一定的困惑與茫然。農村與城市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也日益明顯化,例如教育建設上的差距,師資隊伍上的差距,等等。

從全國範圍來看,目前城鄉教育投資上比例懸殊。我國獨特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影響了農村在教育設施和教育投入上的遠遠落後。某些農村地區出現了高中畢業生棄考的現象,今年重慶有上萬名高中畢業生放棄大學聯考,湖北也約有2.6萬名學生棄考。因此,引發了我們對城鄉教育差距的思考。爲此,我們向南澳人民進行有關調查。

提問: 針對農村大學生比重的下降,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

a農村家庭經濟供不起學費

b農村教育質量跟不上城市,從而學生素質不強

c政府對農村教育不夠重視

d農村學生求學深造的意識不強

從中可以看出,南澳對城鄉教育差距的理解是農村在家庭經濟的束縛下,學生沒有足夠條件接受更好的教育。再加上農村的教育基礎相對差,學生的總體水平低於城市的水平,不同的基礎,卻要面對相同的競爭,農村學生的競爭力低,只能退避三舍,另求他路,造成農村大學生的比重下降。

另外,我們向南澳人民進行有關我們發生的農村考生棄考現象的調研。

提問:近日在重慶江津、渝北、涪陵等區縣大學聯考出現農村考生棄考現象,你認爲是爲什麼( )

a學生成績水平問題

b農村學生畢業後發展前途不理想

c政府招生存在不合理

d家庭經濟問題

e其他的

有47.62%的人選擇b農村學生畢業後發展前途不理想。農村的學生存在自身素質相對低,以及缺乏人際網等等缺陷,嚴重打擊農村學生的進取心。再加上家庭經濟等問題,上學深造變得可遇不可求而又渺茫無意義。

在以工業化和城市化爲導向的趕超發展戰略中,我國教育發展重城市、輕農村,農村教育與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衝突、教育投入效果欠佳。

3.6說出你對南澳對教育的展望

南澳島,一個比較封閉、原生態的地方,當地教育情況是全國農村教育情況的縮影,農村教育問題,抑制着農民、農村、農業的發展。在充滿發展空間的農村教育中,我們向村民進行調研,討論南澳人民對南澳教育提出的展望。

提問: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普遍素質教育缺失、教學資源匱乏,造成農村學生學習成績難提高,綜合素質難完善的現狀。對南澳的教育現況,你覺得在哪方面要加強,該怎樣加強?

歸納得出以下四方面:

1政府要完善教育條件以及設施投資比重,同時扶持貧困生;

2學校需要完善教育制度,大力倡導全民素質教育,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3學校強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

4教師因材施教,加強對之下層學生的重視程度,幫其樹立自信心。

4.結論和建議

南澳具有相對比較豐富教學資源,教學質量正向更高水平方向發展。

同時,南澳教育也存在侷限性。南澳經濟狀況尚處於農村發展階段,在經濟上,無論政府還是家庭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較爲封閉。南澳作爲一個的海島縣,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海島上,信息也難免相對比較落後。科學與時俱進,社會信息日新月異,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時代,需要在文化氛圍中交流、吸取優秀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教學方法。農村教育發展模式單一,農村教育的辦學思想、辦學模式、教育結構、教學內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脫離農村實際的傾向, 不能很好地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總結得出南澳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4.1經濟投入問題

經濟投入是義務教育發展最基本的物質保障, 但由於農村經濟不發達, 無論政府還是家庭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

4.1.1政府投入少

教育經費短缺一直是困擾農村教育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由於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領導幹部思想認識和教育觀念的差異性以及自然環境條件的千差萬別, 農村教育發展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在經濟較發達地區, 農村教育發展還能得到相對充足的資金支持, 而在經濟落後地區, 教育經費捉襟見肘, 只能靠收取學生的學雜費勉強維持, 舉步維艱。

4.1.2農民爲教育投入的資金較少 

農村教育投資風險大、收益小, 由於農村地區教育質量、學習環境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 農村孩子經過十多年的苦讀, 能如願以償地考入大學的鳳毛麟角。農民對教育的投資熱情減弱, 只想讓孩子輟學務農或外出打工, 以便爲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學生在學校所學內容與農村生產、生活關係不大, 回鄉後無所擅長, 甚至不如未受高中教育的人, 高額的教育投資得不到回報。考上大學的農村學生, 大部分也是非重點院校或地方院校, 畢業後也多到中小城市甚至鄉鎮工作, 這意味着他們就業後的收入較低。因此, 農民認爲教育投資的收益不高。

4.2 教育質量問題

4.2.1農村教育發展模式單一 

農村教育的辦學思想、辦學模式、教育結構、教學內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脫離農村實際的傾向, 不能很好地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村教育實際上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學爲主線的金字塔型結構體系。現階段, 農村教育功能單一, 偏重於向高等院校、經濟發達地區輸送人才, 輕視了爲本地區發展培養急需人才。因此不少落後地區的農村變成了城市和發達地區的人才來源地。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嚴重脫離的現象在廣大農村地區非常突出, 不僅嚴重影響了有限的教育投資的效益, 而且嚴重損害了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本。

4.2.2教育目的功利性太強 

義務教育擔負着提高民族素質和向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的雙重任務。由於我國特殊的戶籍制度及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 後者又被大大強化。考上大學, 跳出農門, 是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 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這一功能在農村特有的環境下顯得蒼白無力。農村教學質量差, 能進大學深造的寥寥無幾, 大多數學生升學無望返回農村, 他們接受的基礎教育與農村發展所需的各種專業知識相關程度不高。所以,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讀寫算技能後,只要成績不特別突出, 家長便會讓孩子輟學外出打工。這些未成年人雖然掙錢不多, 但生活較自由, 這種生活對貧困的在校生和一些不願刻苦學習的學生極具誘惑力, 這是學生輟學的又一重要誘因。

4.2.3教學質量差 

儘管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取得重大進展, 但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 教學質量不高。

a) 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無法與城市相提並論, “黑板+粉筆”仍是最常用的教學手段, 實驗儀器、圖書等嚴重缺乏;

b) 農村教師大多是大專、中專畢業生, 還有一些未受過師範教育的、具有國中或高中學歷的代課教師, 整體素質較低, 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農村教師的待遇低, 工資拖欠現象比較嚴重, 這也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熱情, 導致部分教師教學不專心, 責任心不強;

c)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態度直接影響教育效果, 由於教學質量差, 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 認爲自己上學沒有前途, 產生輟學念頭。部分學生成績差, 在校受老師和同學的歧視, 在家得不到家長在學習上的幫助, 失去學習的信心。

4.3社會環境因素

4.3.1農民認識不夠

農村生產力落後, 很多農民仍然認爲知識無用。農民追求教育的動機, 來源於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在我國, 傳統的小農經濟仍是農村經濟的主體, 生產機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還普遍較低, 農民缺乏對教育需求的動力。

4.3.2 教育的社會作用在農村難以體現 

農村人口具有很強的同質性, 教育改變生活的示範和刺激效應難以呈現。農村與外界溝通少, 相對封閉, 農民對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城鎮居民優越的生活情況知之甚少, 即便有一些瞭解, 也會認爲城鄉根本就是兩個世界, 沒有可比性。因此, 他們比較的對象仍是農民, 因爲大家文化水平相似, 生活條件和境遇相當。在農村, 勤勞致富改變境遇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知識改變命運的功能很難凸顯, 而在城市的文化氛圍中, 家長時刻感受着教育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意識到向上流動的最主要途徑就是受教育, 因而貧困的家庭也會讓子女接受盡可能高水平的教育。

4.4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查閱相關典籍,整理出一下相關對策:

4.4.1建立健全農村教育投資體系[2]

一個健全高效的農村教育投資體系是農村教育發展的根本保證。健全高效的農村教育投資體系可以促成投資者、管理者和受益者三方的協調統一, 並在此基礎上根據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 選擇相應的投資、管理及發展模式, 最終實現農村教育系統的良性發展。而我國現行的農村教育投資系統的費用分擔機制不盡合理, 投資主體的投資額與其所獲得的收益不對稱, 地方政府承擔了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投資的很大一部分費用;同時, 投資與收益的不對稱性也促成各投資主體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的產生。因此, 建立合理的農村教育投資系統勢在必行。

4.4.2對當前農村義務教育進行必要的改革[3]

結合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實際, 建議進行以下改革:

a.改革課程設置。在保證執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前提下, 以學生髮展及農村教育主動適應並服務於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爲目標, 開設各種必要、積極向上、並對學生未來發展有益的課程, 使農村學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和發展。同時, 充分開發利用本地教育資源, 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創業能力。這樣, 既能爲學生的發展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又能爲經濟建設服務。

b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從以教爲中心向以學爲中心轉移,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 各科增強活動課程, 打破學生被動接受、學生苦學、教師苦教的做法, 以增強教育的吸引力,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4.4.3 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4]

提高教師待遇, 使農村教師工資高於或至少不低於城市同級同類學校教師的水平。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降低優秀教師的流失率, 從整體上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減輕農村教師的生活壓力, 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提高教育質量。同時, 還可實現教育改變生活的示範和刺激效應。在農村貧瘠的文化背景下, 教師是知識的化身, 如果他們生活艱苦, 讀書無用的觀念勢必會在農村得以強化。所以,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 可實現教育改變生活的刺激和示範效應, 增強農民追求教育的內在驅動力。

衆所周知,農村教育滯後於農村發展,儘管農村教育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但伴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政府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和引導,農村社會的開放與農民觀念的更新,相信教育會進一步引起高度關注。可以預料,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教育與社會良性互動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5.致謝

本次關於“關於南澳農村教育問題的調查研究”得到了華南師範大學團委以及化學與環境學院的大力支持,在調研過程中也得到了南澳政府以及人民的支持,在此對所有支持和協助此次調研的單位和個人表示感謝!

6.參考文獻

[1]黃紹增, 趙坤明. 汕頭市區教育的開放與改革[j]. 現代教育論叢, 1987,(04)

[2]“完善農村義務教育財政保障機制”課題組,張少春,王曄,呂煒,朱昌發,呂嘉. 正確分析當前農村義務教育財政保障機制的現狀與問題[j]. 財政研究, XX,(09)

[3]李普亮,朱永德. 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狀況實證分析——以廣東省惠州市爲例[j]. 鄉鎮經濟, 2010,(01)

[3]黃紫華. 關於廣東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實踐中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策略探討[j]. 現代教育論叢, XX,(02)

[4]彭智勇. 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j]. 教育前沿(綜合版), 2010,(z1)

廣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走向縱深.廣東教育,XX(0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