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巴渝古鎮建築風格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5.1K

摘要:通過對古鎮的走訪調查以及對目前巴渝地區建築現狀的分析,論述建築對一個地區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在保護古鎮建築特色的同時,應如何發揚傳承巴渝建築風格,在思想與設計上重視這一風格。使巴渝走向現代都市而努力。

關於巴渝古鎮建築風格調研報告

關鍵詞:傳統古鎮建築、傳統民居建築、傳承與發展、“古鎮風”的迴歸

一、中山古鎮——傳統古鎮建築是巴渝風土人情的縮影

古鎮是散落在我國廣大地區的傳統聚落羣,最能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人文風貌,我們現在只能通過古鎮不同的建築風格,以及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去探究巴渝的建築文化傳承。

古鎮商鋪建築最具代表性,街道邊的檐廊,是巴蜀地區古鎮最有特色的元素,依山勢形成的線形街道空間。層層遞進,就像中山古鎮遮風避雨不見天日的“封閉式”建築,由此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巴渝地區雨晴不定的特點。建築多爲三層“吊腳樓”,底層養牲口家禽,一層爲鋪面,樓上可住人,鋪面開間做得較大,且易組合;建築羣巧妙的利用了依山傍水的地形,河邊的房屋用木柱支撐在巖體上,採用穿鬥木架構體系,以及夾泥牆套白與深棕色木構架形成對比,造就出錯落有致的吊腳樓。正如川中名士李調元的佳句:“兩頭失路穿心店、三面臨江吊腳樓”。背靠高山,面向江水,形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和公共空間,這也正是巴渝吊腳樓的獨到之處。整座古鎮木樑架結構十分牢固,屋面有天窗透光,古樸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風韻。

巴渝建築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念。要保護巴渝古鎮線形空間首要要保護這種建築風格和它內部的文化特色,維護它外在體現形式,這也是保護巴渝古鎮傳統風貌、總體空間格局,建築佈局以及發展古鎮旅遊的前提。

二、瓷器口——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商業古鎮建築是巴渝繁榮的見證

隨着經濟文化的發展,城市建築一味的現代化,認爲高樓林立,玻璃式鋼架結構建築方式才叫美才值得發揚。認爲巴渝傳統的古鎮建築是過時的老土的。我們缺少對巴渝建築文化的正確認識和理解。

就像瓷器口古鎮,它的街道大多是明清建築風格,街道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碼頭更是萬商雲集,擁擠不通。從建築風格來看,多爲木結構,穿鬥夾壁或穿半木板牆,青石板路與民居和諧相依。沿街鋪面多爲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鋪面後房一般爲四合院,雕樑畫棟,窗花戶櫺圖案精美,做工精巧,深刻體現了傳統民居韻味;現在的瓷器口是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商業古鎮,是巴渝歷史文化的靜態與動態博物館,是重慶市對外接待的重要窗口,是沙坪壩區的一張名片。

無論從單個的建築到建築羣,都能讀出一個城市的精神。脫離了這些古樸的建築,城市還能留給我們什麼?因此,我們要重視有着30XX年曆史的巴渝文化建築,爲其保存的長久尋找新的方法。

三、洪崖洞——傳統民居式古鎮建築是巴渝建築的傳承與發展

巴渝具有獨特的建築風貌和地理環境,在未來的發展中也會受其地域影響。

例如洪崖洞,它是一座獨具風情的巴渝民俗文化風情的古典式建築,它以重慶明清時代的吊腳樓爲原型,依山就勢,通過分層築臺、退臺以及吊腳樓架空的形式,木條變成了條石,竹牆變成了磚壁,飛檐鬥壁雕龍畫鳳,她集中體現了23XX年巴渝獨特文化精髓,完美再現了傳統吊角樓民居式建築。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築得到合理保護,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續與傳承。

四、“古鎮風”的傳承與延續是巴渝建築的新風格

歷史建築是一個城市的根,建築不僅僅是藝術和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因此在發展城市的同時,要有保持自身文化特徵的決心。

青磚、黛瓦、坡屋頂……在重慶市一些主幹道、風情小街,綠樹掩映下的巴渝風格建築越來越多。爲提升城市品味、彰顯巴渝特色,像瓷器口、洪崖洞等典型巴渝建築受到人們的喜愛,房地廠商在建築上也追求“古鎮風”的迴歸,政府也大力支持在建築外立面改造、新建築設計中多融入巴渝風味。

五、總結

美國建築學家沙裏寧說過:“城市建築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我們閱讀巴渝的城市建築發現很多美好的東西,只有有文化根基的建築風格纔是有生命力的,才能長久穩定的發展,才能走向成熟取得建築藝術成就。珍惜巴渝建築文化,發揚巴渝建築風格,才能讓一個民族走向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