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3W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1

一、課堂教學中的欣喜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精選17篇)

(一)教學目標體現了全面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達標纔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許多教師的課堂改變了過分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忽視過程與方法、淡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現象,課堂教學努力體現了三維目標全面有機結合,具體表現在:

(1)課堂上教師能把知識與技能目標作爲基礎而重要的目標努力地凸現它的地位,很多教師的課上,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全面紮實,並能夠適時作相關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教師注意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從學生知識的掌握與學習技能培養的角度看多數課堂體現了平實、紮實、有效的特點。

(2)關注過程與方法目標,構建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是數學有效活動的過程。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是以活動爲中介的,學生只有投身於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教師們精心爲學生創造了多種活動形式,能讓學生在多種活動中饒有趣味地學習數學,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嘗試與探索新知識。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的組織者與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體現明顯。東勝的趙麗華,實驗的侯曙光,育才的鄧麗紅,廣場的劉俊峯,牛心臺的趙大勇,春明的孟春媛、高臺子的汪洪麗等老師在爲學生構建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有效的數學活動做得比較好。他們所展示的課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做透數學這是難能可貴的。老師們心中已然有了“過程與結果並重的教學觀”。

(3)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注意適時、適當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與感染。時機找得準,不進行刻意的與課堂教學豪無聯繫的或比較牽強的情感教育。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能理解和接受。方法方式得當。今天的數學教學雖然有它的來自於筆紙考試評價的牽制,多數老師們沒有把教學目光過分放在數學知識與技能目標上,教學上仍能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對學生終身受用並需要的重要目標。老師們爲學生提供的學習素材中、爲學生營造的學習氛圍中及老師們對於學生的關切與賞識中讓人感覺課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與感染無處不在。

(二)教學過程體現完整性。老師們採用新課程基本的普遍使用的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拓展的結構模式來組織教學,教學環節清晰,能注意各構成要素的和諧。並強化學生課堂學習行爲習慣。

1、注重生活情境創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大部分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效新穎,富有思考價值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鮮活具體的情境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由於創設的情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得生活與數學緊密結合,融爲一體。數學生活化,引發了學生認知經驗,讓學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化思考。多數教師能夠藉助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合理地提取數學信息,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2、建立數學模型是課堂教學主要環節。老師們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領域下的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有效地開展建模活動。尤其是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老師們能夠抓住各領域的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各領域的教學理念。空間與圖形部分牢牢抓住發展學生空間觀念這個教學的核心,藉助直觀,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主動建構的活動過程來建立新的數學模型。廣場的劉俊峯執教的六年級的《圓柱的表面積》,東勝的王慎雲執教的四年級的《四邊形的分類》,實驗的趙娜老師指教的《辨別方向》,聯豐的馬世研執教的《認識路線》等等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領域教學特點。統計與概率部分以培養統計觀念爲教學核心,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聯豐的王書執教的三年級的《平均數的意義與求法》,聯豐的劉俊薇執教的二年級的《統計圖表》、等都很重視學生的統計觀念的培養,重視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分析過程。教學效果良好。這兩個領域的內容老師們在建模環節中引領學生做的透徹。

3、解釋應用拓展環節設計有梯度,有層次。既考慮全體的達標,有基礎的解釋應用,又關注個體的發展,有數學深層次的拓展。教師們普遍再此環節用心設計。

整個教學個過程中,各環節清晰明瞭,銜接自然。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對各環節的教學把握適度,有所側重。

(三)教學內容體現合理性。

在教材的處理上,能夠做到尊重教材與靈活駕馭教材有機結合。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了些彈性空間,這無疑對教師在運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發現有的教師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與再創造。春明國小的劉希,新明國小的楊俊,廣場國小的陳豔,牛心臺國小的蔡慧英,臥龍的郝運豐,高臺子的劉娜等老師們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尊重教材,用好教材,同時又根據學生實際和個人對數學教學的研究與自我的教學風格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與再創造。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豐實,富有數學思考的含量,利於學生數學思考。

(四)概念性教學有所突破。數學概念是對數學現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個數學知識結構的基礎。數學概念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外部聯繫到內部聯繫,由淺入深,逐步形成新概念。復原概念的產生、形成及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真正地掌握概念很重要。實際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概念教學,而把目光對準實際應用,不管學生是否理解了概念,只要會用就行,並且這種會用也只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把它形式化,大多數學生僅是一知半解,無法真正理解其含義。今天的概念學習,應該是把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與在實踐中運用概念結合起來,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過程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因此,數學概念的教學抓住概念本質.透析概念內涵,真正理解概念很重要,對於概念性教學我們看到了不少老師們成功的教學。高臺子富炎老師指教的《面積》一課,爲學生構建了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多種活動形式下充分理解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叫面積這一概念。學生對於物體的表面、封閉圖形、以及他們的大小有充分的感受與理解。再如不少老師上了《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老師們都努力爲學生構建經歷認識分數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動手摺、塗、畫的過程中感受分數的意義。走進概念的本質理解,不再是形式的記憶這一點很可喜。

(五)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充分運用

學校有電教設備的,教師都能充分利用,通過精美實用的課件演示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東勝國小,聯豐國小,春明國小,牛心臺國小,高臺子國小,新明國小,大峪國小的老師們現代電教手段的使用率很高。不少老師的課堂使用電教手段。很多老師們的課件是自制的。這說明,老師們認識到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而且老師們具有一定的現代電教使用技術。

儘管我們在調研中看到了各校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突破。但是同時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學科專業化成長有待於關注,教學能力有待於提高。從理念認識的層面也好,從實踐操作的層面也好,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亟待關注。教學能力有待於提高。課堂上精彩高潮的少,平實平常的多。老師們的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學科知識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同校明顯,校際間明顯。教師作爲一個成長的個體是需要不斷地學習與思考的.,這樣才能滿足工作教學的需要。

(二)教材編排體系、編排意圖有待於深入地研究。

讀懂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要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作爲數學知識載體的數學教材它具有通用的、共性的、簡約化的特點。教學上的很多東西要靠老師們潛心去研究,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才能爲學生的提供優化的學習內容以及關注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調研中我們感覺老師們對教材吃得不夠透,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部分教師有待於提高,尤其是學習內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載的數學信息,學生的思考達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傳統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他不但呈現數學知識,如何進行教學的方式涉獵不少,新知識並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現,分散出現的不少。老師們對於此把握得不夠好。

(三)情境的理解與創設有待於提高認識。

情境教學被教師們所鍾愛。許多數學課堂因爲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表現在:第一,爲生活情境而情境,不少老師的“生活情境的唯一”的誤區使得課上有生活內容過於泛化之感。在開課伊始的問題情境創設環節,尤其突顯。很重要的來自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的數學情境似乎不見了,或者很少見。第二,所設計的情境不能很好地爲教學服務,缺乏有效性。情境與數學內容關聯不大,僅限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情境含有數學思考,但老師們對於它的使用不當,草草用之,缺少情境中數學信息的提取,分析。

(四)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實效性,過於“泛化”。

教師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就目前課堂教學看,熱情有所減退,老師們趨於理性思索,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所把握,但就它的目的、時機及過程設計還不夠好。教師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①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②小組合作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充裕,不能充分合作,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③小組合作的內容沒有大的探討價值,表現在有些教師把學生一看就懂的內容讓學生合作學習,浪費了有效的教學時間。

(五)課堂教學缺乏有效評價。教師的評價是一堂數學課的關鍵,是每一個環節重要之處的點睛之筆。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準確、到位的評價,必將引導學生朝準確的方向思考,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得有效的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通過調研,我們感覺教師普遍淡化評價活動的設計,課堂上對學生的情緒、行爲的即時評價欠缺,評價表象淺層次的居多。一方面,說明老師們不夠重視評價,另一方面,說明老師們對學生學習行爲關注不夠,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於學情關注不夠,不能適時抓住來自於學生的思維做有效的評價。還有,教師的教學機智不夠。

(六)數學活動缺乏體驗

在低年級的有些課堂上發現,學生一會兒忙話這,一會兒忙活那,教室裏亂糟糟、鬧哄哄,這種“活動”是外在多於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目的性較差,學生爲活動而活動,有活動卻沒有體驗,沒有反思。活動的價值也就沒有了。中高年級的學生不缺乏活動的目的性,但活動體驗的深刻性不夠,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思考少。缺乏創新與個性。

(七)預設性太強

課堂教學,沒有很好的預設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教學同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關注動態生成,講究有效教學。有效是教學之本。老師們所表現的

第一,超時授課。一節課有的老師們爲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超時授課,也有老師對完不成全部內容心懷遺憾。

第二,對課堂上的生成關注不夠,一是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的生成。學生的思維是紛呈的,有些內容需要老師創造機會,給學生生成的機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主動思考,表達想法的慾望不夠強。來自於自我的生成的東西少,這說明教學關注程度不夠,二是對於學生已有的生成教師關注不夠到位。尤其是對與生成的問題不能做到是否予以關注,常常是草草處理。按既定預設的教學行進。

第三,學生缺少了主動思考的過程,學生被動得聽講與被動的執行老師的指令居多,鮮活的課堂教學出現的不多。

(八)課堂上缺乏深層次思考的問題。老師們給學生的思考的問題深度不夠。《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儘量少提,最好不提。多數的課堂教師提出的諸多問題,學生順順利利解答。細思量,這些問題的解決,還不能足以說明學生已經經歷了數學思考和獲得了數學經驗。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也極少具有深層次思考的問題,失去合作探究的意義,有形無效的居多。就教師如何提問,什麼樣的問題更具思考性有待於今後的教學中研究。

(九)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缺乏有效性

老師們有一定的電教應用意識和操作技術。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電教的使用達不到促進教學的需要。爲電教而電教的現象還是普遍現象。

三、下一步學科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一)教師的自覺認識與自覺行動很重要。教師應該有成長自我的認識,數學學科的發展,離不開那些熱愛它的老師們。許多老師們源於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負責,對自我的積極求進,不斷地學習着思考着工作着,數學學科正因爲有了這樣的老師,才得以快速發展。實驗國小的侯曙光老師密密麻麻的書頭教案,足以讓你震驚—真下功夫啊,不愧爲市級優秀教師,東勝的王慎雲自制精美實效的課件,不能不令你讚歎—她的課件走進了各網絡成爲共享的資源。高臺子的劉宏不失時機地與人交流研究教學問題,育才國小的鄧麗紅自己花錢買學習網站一直持續至今,這些都使你感覺到他們是求進的人。教師本身的這種自覺的認識與行動,是需要被認可。當領導的,做我們研訓員的都要給老師們以積極的關注以鼓舞,以弘揚。

(二)用好校本教研這塊便捷的陣地。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很具有實效性與操作性,關鍵是領導要加強重視。據瞭解,我區的春明國小,廣場國小,新明國小,高臺子國小,聯豐國小在數學學科上的校本研究高度重視。開學以來,他們分別在本校以課堂教學觀摩研討的形式對數學學科課堂教學進行研究。以校爲本的學科教學研究,是現在,乃至今後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陣地。要發揮好它的作用,關鍵是各校領導要加強認識,帶領學校的老師們注重具體操作層面內容的研究和專業引領,紮紮實實地去研究,以提升學校的學科教學水平。

(三) 專題研究,紮實實驗

針對以上調研的優點與不足,可以說我區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經過近五年課改的實驗,趨於成熟。課改的基本理念已經深入老師們的心中。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分專題進一步把課改的實驗進行優化。某些領域的某些內容我們的操作已符合新課程理念,能推廣的我們要在各個層面上推廣,在教學手段上,比如說自制電教手段的使用,在學習內容領域的研究上,比如說,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空間與圖形部分有效地經歷過程性學習,包括概念性教學的突破,把我們的不足,比如說從內容領域看,計算教學有待於進一步探討,等等從內容到方法,從形式到有效性,從教師到學生,從理念到操作,我們要上下結合,齊心共進,一專題研究爲切入點,紮實實驗。

(四)加強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

在學科教學上,總是有些教師走在前列,我們要關注這些教師,用好這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各校均有能夠起到帶頭作用的學科教師。重視學科教師的建設,讓骨幹教師發揮引領作用,讓普通老師快速成長起來。從我區這個層面上,發揮學科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我們將繼續採取充分發揮明山區數學中心教研組的輻射與引領作用,這些老師來自於各校學科骨幹。用於全區及本校。另外,本學期正在評選的數學學科帶頭人將爲我區國小數學學科發展起推動作用。帶頭人的代肉作用要很好的發揮。

(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調研結束,我們三位研訓員會從整體的角度制定我們下一步教研工作,以課堂教學爲載體,開展全區專題式互動研討活動。

以明山師校的網站和明山區國小數學教師qq羣爲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導我區國小數學教師參與教學研究。

以各負責年段爲單位,開展各自所需的教研活動。本次調研,我們分年段聽課的,不同的年段會有各自不同的問題與思考,每個人針對各自的年段開展適合自己年段的教研活動,以確保教研實效性。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2

一、調研問題的提出

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xx年版)爲依據的新編國小數學教材,於xx年秋季在我區起始年級使用。爲了解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落實與實施、課堂的教與學、教師的問題策略與困惑、教學評價、校本教研等情況,總結交流課堂教學經驗,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黃教科研函【】82號通知要求,我們於xx年10月中旬開展了一次新課標教材國小數學情況調研活動。

二、活動的基本概況

這次調研組由區國小數學學科教研員和市、區國小數學中心組成員組成,歷時四天,對1所城區國小,2所中心學校和2個教學點,即巖寺國小、巖寺鎮中心學校、富溪鄉中心學校及該中心學校的兩個村小教學點長塢國小、呈陽國小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隨堂聽課、查閱教師教學筆記和學生作業、一對一交流、座談等形式,對學校新課標教材的使用情況作了全面的瞭解,並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現場指導。

三、教與學的現狀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師進入了新課程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態自然,語言親切,師生關係融洽,課堂氣氛民主、活躍、和諧。以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大部分教師能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用好教材、執行教材,甚至有的教師還能跟據學情在用活教材上進行深入思考,在不違背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適當做了一些調整、取捨和二度開發。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重視數學活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重視聯繫生活實際,讓書本知識迴歸生活。

3、符合學段年齡特點,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在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教學掛圖、自制教具等),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有效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4、新課標提出的“四基”目標在課堂教學上有所體現。在抓好以往強調的“雙基”的同時,對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中重視了符號、分類、推理、一一對應、數形結合等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滲透,重視了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5、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數班級課堂秩序井然,尤其是幾個一年級班級,雖然步入國小學習只有一個多月時間,但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令人欣喜,在老師的呵護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專心聽講、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認真操作、同伴交流等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逐漸養成。

6、課堂教學評價意識增強,評價能力有所提升。課堂上,教師極少採用負面評價,更多的是鼓勵和讚賞,且由濫、露、簡的課堂評價向入情、入理、入心轉變,引導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7、作業批閱觀念轉變。學生作業書寫認真、工整,本面整潔,教師批閱及時細緻認真,多數採用定量評價和描述性評價相結合,有的老師增加一些激勵性評語,也有的老師採用“五角星、小紅花、笑臉”等兒童喜歡的激勵方式,感覺非常溫馨。

(二)存在不足

1、少數教師理解教材不夠透徹。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教材爲什麼這樣編排?都不是很清楚。

2、少數教師在課堂容量的'把握上出現偏差。有的把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安排過多,甚至把兩節課的內容用一節來完成;有的一堂課中練習佔用的時間太多,甚至到了打下課鈴還在佈置課外作業。

3、少數教師重、難點抓不住。表現在:課堂提出的問題總是落不在點位上;教學節奏偏快,在關鍵點上該慢時卻慢不下來;課堂上出現好的生成卻不能有效利用。

4、個別大班額班級的教師缺乏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組織教學欠嚴謹,課堂紀律鬆懈,難以關注學生個性差異,難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5、農村教學點,由於教學具配備出了問題,課堂上數學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少。

6、一些教師課堂練習基本照搬課本練習題,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有針對性練習的不多;在課堂上對學生不良作業習慣未能及時糾。如:錯誤的握筆方法,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四、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

1、有些學校領導總習慣以“就高不就低”的思路來配備任課教師,以致形成低年級數學教師整體實力相對薄弱的局面。建議:提高對低年級教學地位認識,調整思路,適當傾斜,甚至可以考慮讓年富力強的數學骨幹教師挑起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擔。

2、有的教學點的教師手裏僅有一本教科書,缺新版課標、缺教學用書和教學掛圖、還缺必需的教具和學具,嚴重影響正常的數學課堂教學。建議各鄉鎮中心學校領導引起重視,增強服務意識,如果瞭解到有類似情況,應作出快速反應,及時解決。

3、這次調研的幾所學校一、二年級數學教師上崗培訓率是80%左右,未達到上級提出的“不培訓,不上崗”的要求。培訓安排在暑期,開學人事發生變動是主要緣故,但後續補救工作要跟上。建議學校對沒有參加培訓的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可以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進行補課。

4、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國小數學校本教研是一個軟肋,目前各校都只停留在學習、聽課、評課這些最基本的教研活動層面上,對教師適應新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幫助不大。建議學校校本研究重心下移,拓寬思路,豐富教研活動形式。在確定教研主題的基礎上,開展專題講座、經驗交流、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研討活動。

五、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

困惑一:面對零起點的一年級新生,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思考:從小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關係到學生後續的學習和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賦予每一位國小教師的職責,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顯得尤爲重要,教師一定要納入日常教學之中,要有計劃和目標、還要有方法和策略,新生入學第一週應該做些什麼?平時上課怎樣實施?如何與其他任課教師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如何用自己高善的素養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如果你想得細,做得實、持之以恆,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困惑二: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學習“位置”的知識有一定困難,在課堂教學中感覺非常吃力。是否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思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爲後續學習序數等內容做準備。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降低教學難度,刪去了“左右的相對性”的內容,老師要領會新編教材把“位置”內容調整到前面來學習的意圖,從整體上去認識、理解教材的用意,對於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不可操之過急,指望一節課解決,要心中有數,從長計議,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注重滲透和運用,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會水到渠成的。

困惑三:現在發行的教學掛圖版面偏小,視覺效果不佳,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觀察和思考。

思考:教學掛圖作爲教材的輔助材料,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掛圖涵蓋了各章節所有插圖內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對於這個問題,一方面教研部門應該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使版面設計更適用於教學,另一方面老師在使用時要多動腦筋,儘可能使效果達到最佳,還可以動手製作一些實用性強的教具配合使用。

困惑四:學生學習“小括號”的效果不好,計算錯誤率高,教師教學頗感費力。

思考:“認識小括號”內容,原教材在二年級下冊,新教材中將其移至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安排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之後。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知道了一般算式的計算順序,學習這一內容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小括號的出現還可以增加試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一年級學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離不開情境的支撐。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情境明確解題思路;其次,造成認知上的衝突,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這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符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意識,並通過交流、比較,理解小括號的意義;最後,加強對比練習。這是幫助學生澄清認識,提高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明確分別應先算什麼,突出小括號的作用,鞏固運算順序。

困惑五:有教師反映,在“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經歷“你解答正確嗎?”的過程後,感覺反而打亂了學生基本思路,效果很不理想,是否可以淡化這一環節?

思考:對於“解決問題”,義教教材太強調技巧,而課標實驗教材太強調情境創設,都沒有把落腳點放在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上。新版教材的編排思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通過循序漸進地解決一些不同類型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這是新編教材的一大特點,可能有些教師還不適應。“你解答正確嗎?”實際上是反思、檢驗的過程。問題解決後,對解答過程進行檢查,對結果進行檢驗,不僅能保證解答過程及結果的正確性,而且對培養思維嚴謹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很大幫助。如何進行檢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環節不但不能淡化,還應在教學中引起重視和加強,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

困惑六:教師普遍反映,去年一年級數學期中、期末檢測試卷的命題有些偏難、偏怪,感覺試題要求高於教材,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3

調研時間: XX年9月1日至5日

上課教師:xx校區XX年新進教師共計39人

聽課教師:學校、各學科調研組長、部分骨幹教師

爲進一步掌握我校新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查找存在的問題,促使新教師儘快適應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特組織了新教師調研課活動。通過聽課、評課、等環節,初步摸清了新進教師教學情況。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現如下:

一、基本情況

1.新入職的大學生基本功紮實,個人素質較高。

在課堂教學中,大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專業素質。尤其是普通話標準、板書規範、有條理等,都值得肯定。

2.公招教師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

公招教師中,有一部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XX年以上的教師。這部分教師表現出了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一定的教學風格,新穎,教育理念新,有課改意識。

3.部分教師具有一定的課堂改革意識

在課改大趨勢下,大部分教師已初步形成課改意識。部分教師能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輔助教學,如電子白板、錄音機等。上有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環節,體現出一定的課改意識。

4.學生基本素質有所提高

本屆新生,尤其是國小一年級新生的`基本素質較高。新生接受學前教育的情況好,學生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較好。部分學生有較好的課堂學習習慣,例如回答問題聲音洪亮,課堂舉手積極等。

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課堂常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學生課堂紀律意識不強、課堂常規訓練不到位

此問題主要表現在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上課不集中、坐姿等課堂常規不規範,隨意性強、班級課堂常規還沒落實。

2.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課堂學習隨意性強

此問題主要表現在七年級新生:學生課堂主動答問較少、課前準備不到位、傾聽習慣較差、喜歡齊答問題、靜心學習不夠。對教師的課堂要求理解較差,自我管束差。

(二)教師教學常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多媒體使用能力較差

新進教師對教室內的電子白板、課件製作與操作不夠熟練。課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意識不夠。

2.個別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

教學器材準備不充分、課前候課習慣沒有養成。

3.部分教師課堂調控能力較差

尤其是國小一年級的課堂組織相對較差、課堂調控效率不高、教學秩序較差。部分教師缺乏對全體學生的關注,不能及時調控課堂秩序,維護課堂教學的紀律。

(三)教學觀念、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傳統的痕跡比較明顯

主要表現爲:

(1)教師講得過多(基於講授法和教師主體的課堂教學),學生動得很少(基於被動接受和思維的陳規課堂學習);教師的教學引導功能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不充分。

(2)教師關注全體學生不夠,只管教師充分講解,忽視學生有效吸收,缺乏對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及時反饋。

2.部分教師教學方法不科學(沒有重視教育規律),教學效率低

主要表現爲:

(1)講授法佔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還有串講方式存在,忽視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重視閱讀情趣和習慣的培養、注重閱讀體驗,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師生教、學形式單一,沒有給學生更多、更廣的學習、思維空間,缺乏課堂生成的效能發揮,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思維的火花。

(3)課堂探究性、探討性活動開展不夠,學生缺乏深度思維。

(4)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比較隨意。

3.部分教師對學生學法指導不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1)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間少,能力差。

(2)鼓勵性學習不夠,學生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3)對學生朗讀指導、閱讀指導、聲樂能力指導、思維訓練指導、體育技能指導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課題練習容量偏少,缺乏練習層次和深度,學生知識能力拓展不夠。

(5)綜合知識和能力的課堂滲透不夠。

(四)知識點、教學重難點落實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課堂教學知識點把我不準,對該年級該階段段內容教學的具體要求不清楚,該知識要教哪些,教到什麼程度,橫向縱向有哪些知識內在聯繫不夠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現象。

2.知識教學落實不夠,只注意教完了,沒注意反饋學生學會了沒有,對學生學習情況缺乏檢查和必要的指導。

3.部分教師對知識教學的重點把握不準,課堂教學各環節平均用力,沒有輕重緩急的節奏,部分課堂反映出基礎知識教學用時較多,重點知識輕描淡寫,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師教學不重視難點知識的突破。對難度較大的知識,沒有提前鋪墊,合理分解難點,缺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引導和教學,學生掌握較差。

三、建議意見

1.限時改進,明顯提高。所有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教師必須按照建議意見,在半期前積極主動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明顯進步變化。

2.青年教師、新教師要主動學習,自覺提高。

3.青年結對教師、指導教師要各盡其責,切實履行藍青工程工作職責,做好指導和學習的工作,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4.骨幹教師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各級各類教學研究活動中主動指導青年教師、新教師,團隊式發展。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4

一、學生課堂常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學生課堂紀律意識不強

主要表現:上課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課堂常規不規範,隨意性強、部分一年級班級課堂常規還沒落實。

2.學生學習習慣較差

主要表現:學生課堂主動答問較少、課前準備不到位、傾聽習慣較差、喜歡齊答問題、靜心學習不夠。

二、教師教學常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多媒體使用能力較差

主要表現:電子白板、課件製作與操作不夠熟練。

2.個別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

主要表現:教學器材準備不充分、課前提前到崗不到位。

3.部分教師課堂調控能力較差

主要表現:課堂組織較差、課堂調控效率不高、教學秩序較差

三、教學觀念、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傳統的痕跡比較明顯

主要表現:

(1)教師講得過多(基於講授法和教師主體的課堂教學),學生動得很少(基於被動接受和思維的陳規課堂學習);教師的教學引導功能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不充分。

(2)教師關注全體學生不夠,只管教師充分講解,忽視學生有效吸收,缺乏對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及時反饋。

2.部分教師教學方法不科學(沒有重視教育規律),教學效率低

主要表現:

(1)講授法佔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還有串講方式存在,忽視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重視閱讀情趣和習慣的培養、.注重閱讀體驗,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師生教、學形式單一,沒有給學生更多、更廣的學習、思維空間,缺乏課堂生成的效能發揮,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思維的火花。

(3)課堂探究性、探討性活動開展不夠,學生缺乏深度思維。

(4)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比較隨意。

3.部分教師對學生學法指導不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1)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間少,能力差。

(2)鼓勵性學習不夠,學生個性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3)對學生朗讀指導、閱讀指導、聲樂能力指導、思維訓練指導、體育技能指導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課題練習容量偏少,缺乏練習層次和深度,學生知識能力拓展不夠。

(5)綜合知識和能力的課堂滲透不夠。

四、知識點、教學重難點落實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課堂教學知識點把我不準,對該年級該階段段內容教學的具體要求不清楚,該知識要教哪些,教到什麼程度,橫向縱向有哪些知識內在聯繫不夠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現象。

2.知識教學落實不夠,只注意教完了,沒注意反饋學生學會了沒有,對學生學習情況缺乏檢查和必要的指導。

3.部分教師對知識教學的重點把握不準,課堂教學各環節平均用力,沒有輕重緩急的節奏,部分課堂反映出基礎知識教學用時較多,重點知識輕描淡寫,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師教學不重視難點知識的突破。對難度較大的知識,沒有提前鋪墊,合理分解難點,缺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引導和教學,學生掌握較差。

五、建議意見

1.認真鑽研教材、學習教學參考書、新課程標準,解讀課標。

2.積極主動參加教學觀摩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3.面對新學校、新的教育對象、新的社會要求,主動積極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和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4.積極參加集體備課,融入團隊,吸取團隊智慧,豐富自我,提高自我。

5.增強責任心,把心思放在教育教學上,多進行教學反思。

6.送培教師,開闊眼界。

7.擺正心態,正確認識和對待教師專業發展。

六、改進要求

1.限時改進,明顯提高。所有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教師必須按照建議意見,在半期前積極主動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明顯進步變化。

2.青年教師、新教師要主動學習,自覺提高。

3.青年結對教師、指導教師要各盡其責,切實履行藍青工程工作職責,做好指導和學習的工作,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4.骨幹教師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各級各類教學研究活動中主動指導青年教師、新教師,團隊式發展。

5.在限時改進期限後,任存在較大問題的教師將進行戒面談話,直至建議學校換崗。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5

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豐富了課程的內容,另一方面是豐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我們國中信息技術教研組進行了一些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實現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學習小組,互幫互學拉近學生之間的差異。

我們把所任教的班級進行分組,每個班分成12小組一般一個小組有5個學生,相對有二位低層生,兩位中層生和一位高層生。高層學生當組長,中低層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個人學習的成功與他人學習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組之間保持融洽的關係、相互合作的態度,共享信息和資源,共同擔負學習責任,完成學習任務。

2、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爲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教學任務都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是學生所熟悉和感興趣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真正爲學生營造一個建構知識、寓學於實踐的環境,讓他們在這個環境裏,充滿興趣愉快地進行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如林召凱老師在講授《幻燈片的製作》時,通過“展示任務”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想去做的衝動,於是 老師做出簡單的“講解演示”後,調動了學生自己動手的積極性,課堂效果非常好。

3. 師生角色的變換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的知識不再是單純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自己獲得的。老師的使命應該是:一個熱情的“指導者”,一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學工具”,一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爲的強有利的“引導者”。如在學習《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九年級年級的學生具有上查找資料的能力,第一課時我們讓學生通過絡查找硬件的組成,包括名稱、生產廠商、圖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來,發到教師的郵箱裏,第二課時讓學生觀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的視頻,並當場拆開主機讓學生觀看,第三課時讓學生出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並進行質疑討論,我在一旁進行指導,效果相當不錯。

4、上課實行絡教學,充分發揮絡教學的獨特優越性。

因爲絡教學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圖文聲像並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還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管理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信息,目前在I上按這種方式組織建構的知識庫、信息庫浩如煙海,並已成爲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因而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即促進學生關於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學媒體或其他學習環境無法比擬的。

二、存在的問題:

1.分組、分層教學實施的不夠好,各環節的落實不到位。

2.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往往是被動地按照教師要求的步驟操作、練習。

3.課時少,時間短,對上機實驗遇到的問題很難一一解答。

4.重點和難點有時把握不準。

5.教師授課不夠精練。

三、採取的措施和建議

1.利用好任務驅動教學法。課堂設計適當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學認爲,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問題的設計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潛能。

2.利用好“學案”。讓學生通過“學案”引領他們自主的學習。

3.可採用基於站式的教學,進行資源共享,便於師生交流,同時可作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作品展示的平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6

目前的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方面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爲進一步深化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的改革,我將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現狀總結如下。

一、 教師的知識觀、學生觀、教學觀發生了變化。

教師對知識的理解發生了變化。教師普遍認同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即知識不是靜態的結果,而是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普遍採用探究、討論、實驗、猜測、遊戲等多種活動形式,使學生在生物活動中,主動認知、主動建構,獲得充分發展。

教師把學生看作生物學習的主人。學生來到學校,坐在教室,不應是隻發揮“耳朵”的作用,而應該是多種“器官”參與生物活動。也就是說學生不應該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進行知識建構。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力得以發揮,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陶冶,個性得以發展。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和諧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是真誠互動的,是共同探究知識的“學習共同體”。

二、 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

1. 教師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生是生物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上,我們的老師能組織學生髮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能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能充分與學生合作,讓學生始終處在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2.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等。

三、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感到自己與他人不同,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生物需求,最大限度地開啓每一學生的智慧潛能,使“不同的人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開放式提問。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儘量讓學生參與,“誰來回答他的問題?”“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法?”“誰還有疑問?”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工作量偏大

目前,農村中學生物教師年齡老化現象非常突出,平均年齡41.1歲,許多年過50歲的老師仍在教學第一線;教師數量偏少。教師包班上課,工作負擔重,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研究教材和進行理論學習,對提高其教學水平和能力非常不利。

二、農村中學教學現有條件和教學手段現代化要求之間的矛盾。

農村中學資金短缺、條件落後,有些學校連臺投影儀都沒有,很多教師上課仍是“一支粉筆,一張嘴,大黑板上過家家”的局面,教學效率低下。新課改倡導要注重揭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等學習目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這方面有着明顯的優勢。所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程度也是當前課改的當務之急。

三、農村教師待遇偏低,挫傷了教學的積極性。

城鄉教師工資差距過大,鄉鎮教師工資偏低、待遇教差。農村學校所處的位置往往在村中,交通不便,生活條件一般,現實狀況造成了青年教師吃住都不方便,很難安心工作。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7

在新課程全面實施的情況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如何?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發生本質性變化?帶着這些問題,我對我們鎮各村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我感到當前農村國小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不如人意,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大部分是面貌依舊,與新課程相對應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沒能得到有效構建,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得不到提高。

一、基本情況

(一)學校現狀

農村國小校舍吃緊,沒有多媒體教室,學校硬件建設落伍、家庭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教育向前發展。

(二)教師現狀

當前農村教師有下面幾種類型:

1、自甘平庸型。這種類型的教師在農村佔多數,以男教師居多且接近退休。他們認爲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穩穩地領到工資,而且到這個年齡階段,再折騰升遷的希望也不大,所以面對教學改革、教育科研都擺出一副放任自流的模樣。

2、牢騷滿腹型。這種類型較多存在於女教師身上。她們對學校的管理不滿,對青年教師的行爲不滿,對現行的教育機制不滿。很多的不滿鬱悶心頭,只能以“刻薄的語言”、“牢騷的行爲”來緩解心中的壓力。

3、知足常樂型。這類教師對學校、對工作、對教育失去了曾經熾烈的熱情,僅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心理。

4、積極進取型。這種類型的教師雖然在農村教師中比較少,但他們充滿朝氣,樂意和各種新理念、新思想。能夠主動和青年教師探討課堂。在平時的教學中更注重增強自身實力,注重在人格上、知識上、智慧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長起來。

(三)學生現狀

1、缺乏自信心

農村國小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自信心的具體表現:

(1)膽怯害羞,沉默孤僻,不願積極參與討論、交流。

(2)缺少主見,屈從別人,遇到一點困難尋求幫助。

(3)求知慾不強,口算慢,課堂上不積極思考問題。

(4)不願主動發言,回答問題膽子小、聲音小。

(5)做作業速度慢,不敢讓老師面批,怕有錯題被批評。

(6)不敢接受挑戰,有畏難情緒,預料失敗。

(7)見到老師採取迴避、退縮的態度。

(8)成績不如意有厭學傾向,甚至想到輟學。

2、不良學習習慣

農村孩子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馬虎了事。在缺乏嚴肅認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粗心、任性等原因養成此心理。具體表現爲:上課分神,不注意聽講;作業字跡馬虎,錯誤率高;不能認真進行預習、複習等。

(2)依賴懶惰。在惰性感染下,容易由包辦代替促成此心理。具體表現爲:作業抄襲;作業依賴同學或父母完成;作業怕做、不做等。

(3)厭煩畏懼。在單調乏味的教學情況下,在屢遭失敗而得不到正確引導的情況下,而缺乏興趣甚至喪失信心。具體表現爲:厭惡上學,逃學;害怕老師;害怕測試等。

(四)課堂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追求形式上的三維目標,缺乏真正落到實處的教學活動支撐,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髮展所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要引領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獲得過程,啓發學習方法,同時還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完成。這就是所謂的三維目標。有部分國小教師由於認識上的不到位,以及對教育信息的瞭解和吸收重視不夠,導致在教學中走過場,許多目標無法真正落實。

也有的教師對數學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有一定理解,教學目標定位相對準確,在課堂上也有體現,但從目標的達成來看,顯得不成熟。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中出現無目標現象,他們教學無要求、無方向,走進課堂就是講,就是灌,講什麼?隨意性很大,一下講這兒,一下講那兒,重點沒有突出,難點沒有突破,從上課一開始,除了幾個成績較好的外,其他都在霧裏看花,不知本節課要學些什麼,學生在課堂上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而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是達不到新課標、教材的要求的。

2、教學方法傳統呆板佔主導

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實際上是學生在已有舊知識、舊經驗等的基礎上自我構建,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瞭解學生已有的基礎層次,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加入到學習中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當下農村國小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依然熱忱於粉筆、教本加嘴巴,簡便;講解、練習加作業,一節課下來很難見到有生動有趣的體驗場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因過分強調以提高教學成績爲前提,免不了會產生教學的“應試”現象,忽視了學生對學習的情感體驗,通過大量的訓練來提高學習成績,片面地追求教學成績。有的老師教學方法有些變化,但因認識上出現了偏差而走了極端。如:因過分強調張揚學生個性、活潑好動,而忽視了學生基本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缺乏勤奮刻苦、靜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因過分強調探究創新,忽視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導致學生產生浮躁、華而不實的心理,引起教學質量整體下滑的趨勢等。

3、課堂缺少有效的學習活動,學習方式單一,學生參與率不高

皮亞傑認爲,兒童學習最根本的途徑應是活動。活動是聯繫主客體的橋樑,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學中必須精心設計學習活動,放手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通過實踐,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變被動接收知識爲主動獲取知識。在課堂上開展學習活動,近年來雖越來越愛到廣大教師的重視,但就目前的狀況看,情況並不是很令人滿意的。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教師雖注意學習活動的設計,但往往由於活動目標不明,只限於一些純操作的活動。

(2)教師設計活動時,往往只從知識內容的需要出發,而沒有考慮採用符合學生需要的活動方式進行。

(3)活動的目的簡單、狹隘,侷限於一種知識的習得活動,而往往忽視學生的生活體驗。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師現狀形成的原因

1、師資隊伍老年化。我們鎮7個村級國小一共12個數學老師,其中50歲以上的就有10人。年齡結構老化。從而導致目前農村國小數學師資質量、數學教學水平等因素顯得薄弱。

2、考覈、評價制度與新理念不相符。當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仍唯教學實績是舉受這一導向影響,數學教師們是盡其所有本領,盡其所有時間,堅持“題海戰術”,而對新課程新教學望而卻步,生怕誤了學生成績。在這樣情況下,數學新課程的推進就受到影響。

3、新教材“難度大”。數學新教材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編寫成的,較之以前,知識難度在下降,但卻給學習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留有很大的空間,許多老年的數學教師常感覺課本中只有那麼幾幅畫,沒什麼東西好教,重點在哪,難點在哪,很難把握。相比較之下,老教材的設計不僅教什麼給設計好了,連怎麼教都安排好了,當然一些教師就適應不了新教材。另外,新教材中有些內容信息含量新,個性特點明顯,有時更切合城市裏或網絡普及率高的地區孩子,與目前一部分邊沿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有一定差距。

4、部分農村國小數學教師缺乏參與課程改革的熱忱。他們對新課程無動於衷、漠然置之部分農村國小數學教師缺乏參與課程改革的熱忱。他們對新課程無動於衷、漠然置之,拿的是新教材,走進課堂,如何用新的教學方法,如何引導學生用新的學習方法茫然不知所措,數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形成。

(二)學生現狀形成的原因

1、對農村國小生數學學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農村國小生數學學習缺乏自信心,既是與生俱來的個性特點,更與他們所在的地理環境、家庭條件和教育引導有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自卑心理較強是妨礙自信心樹立的主要心理原因

(2)數學能力和水平不強

(3)教師教學態度和方法不當

(4)家庭教育嚴重缺乏

2、不良學習習慣成因

(1)教師素質對學生的影響

(2)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影響

(3)不懂得合理支配時間,學習興趣不濃厚

(4)家庭環境的影響

(三)課堂教學現狀形成的原因

形成當前農村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的主要原因來自於教師自身認識與自身知識水平,其次就是農村學生的自身水平,農村孩子知識面窄,見識少,一節課全靠老師組織引導。

以上便是目前農村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要改變這種狀況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數學教師如何去做。而數學教師想要達到新課標要求下的課堂教學,以下幾個建議還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

(一)如何提高自身認識水平,爲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保障

(二)如何正確使用、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如何構建有活力的課堂,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8

一、基本狀況

x與x縣毗鄰,地處建湖縣西北部,轄12個村(居),面積50.78平方千米,人口29820人,爲x最薄弱鄉鎮之一。現有中心國小1所,定點村小2所。

多年來,由於受到全鎮交通閉塞、經濟薄弱、教育投入相對較少等因素的影響,校園辦學條件極其簡陋。

(1)辦學設施。辦公設施:辦公桌椅基本到達教職工每人一套,但絕大部分爲80年代所添置,陳舊、破損嚴重;目前因辦公用房緊張,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室裏辦公。電教設施:全校現僅有多媒體教學設施4套,電視機、dvd等配套教學設施5套;電腦95臺,45臺爲今年新配“龍芯”電腦機房,另50臺方正電腦已屆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爲中心校淘汰電腦,各15臺,均已報廢;教師用機目前才配至部門、科室,無教師辦公用機。錄音機、語音教學系統:無語音室及可用錄音機。圖書資料:中心校生均6冊,村小生均20冊。

(2)校舍。中心國小現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學樓1020平米,爲b級用房,其餘平房校舍均爲c級用房。目前現有校舍中,教室、辦公室及生活用房嚴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無一間達標。兩所村小校舍總面積爲1590平米,除增壽國小630平米簡易教學樓爲b級用房外,其餘平房校舍均爲c級用房.。經有關部門建築安全性及抗震鑑定,全鎮國小所有校舍均在“推薦拆除”之列。

(一)農村國小的辦學優勢

相對於駐城及縣直校園來說,一般農村國小几乎沒有什麼辦學優勢可言。如果勉強說來,大概有兩點:

1、教學質量的壓力小。雖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作爲家長的共同心理,但總體來說,駐城及縣直校園的家長這種願望和要求顯得更爲迫切和強烈,不少家庭經濟條件、社會背景等均相對較好,對子女教育培養的期望值較高。此外,一部分農村家庭,跳出“農門”心切,往往從幼兒園開始便在城裏租房或買房供孩子讀書。因此,農村校園在落實“減負”要求和貫徹“五嚴”規定方面面臨的困難要比駐城及縣直校園小得多。

2、班額少。中心校各班級生數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級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級甚至不足10人;而駐城及縣直校園班額一般在60以上。就應說,在農村校園的教學過程中,爲老師儘可能多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發現並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體驗帶給了可能。

(二)農村國小的辦學劣勢

相對於駐城及縣直校園而言,農村校園在辦學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結構性矛盾較爲突出。一是教師人崗對應極不協調。一方面按師生比來說,在編教師總數明顯超標;另一方面從學科教學的實際需求來說,人員相對緊缺學科不配套的問題又較爲突出。二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教師隊伍中,專業知識不強業務潛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業進取精神,安於現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及不安心從教,無病呻吟小病大養等狀況都有務必的比例存在。

2、校園的品牌效應及綜合影響力較小。農村校園難以像縣城校園那樣對學生及家長有吸引力。在農村校園中,學生家長存在擇校的心理和願望還是較爲普遍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無法進城讀書的類型,一旦條件成熟,仍要想方設法進城裏校園讀書。

3、辦學條件簡陋。一是教學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達標。二是教學及設備條件相對較爲簡陋,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三是校園公用經費相對不足,難以滿足校園正常發展經費使用需求。

4、缺乏促進教育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社區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視教育的力度不夠,校園在學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校園組織開展的有關活動時常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持。

二、問題成因分析

農村校園在辦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究其成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約着農村教育的發展。隨着“以縣爲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施行以來,對促進教育發展產生了用心的推動作用,教育發展也隨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縣級財政供給與全縣教育發展的投入需求間仍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計劃安排,應化解的義務教育階段有關債務我縣尚未完全撥付到位;縣直較大規模的校園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債務等待政府償還,同時,作爲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點工程建設急需政府超多資金投入。因此,儘管全縣上下都在大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務必程度上講,教育局、縣政府均已無力兼顧面廣量大的農村校園辦學條件的改善和發展。

此外,隨着“以縣爲主”管理體制的實施,鎮級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開了教育這一包袱,不再承擔自身在教育發展上應肩負的職責,使得農村教育的發展更加舉步惟艱。

2、在農村未能真正構成“教育優先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施行後,校園與社區、村(居)以及鎮級政府的聯繫沒有原先那樣密切,鎮級政府的教育職責相對減少,社區及地方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關心重視顯得相對不夠。二是校園工作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持。由於受到學生家長觀念、文化素養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家長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遠不及城裏家長。做同樣一件工作,比如學生報刊雜誌的徵訂、家校通平臺的建設等,城裏家長十分熱心;而在農村,儘管這些做法對學生及家長來說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無幾。再如,校園在學生到校時間管理、學生路隊管理、家長接送學生管理等制度的實施方面,不少家長以自我爲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從校園管理,我行我素,動輒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罵甚至揚言毆打老師。

3、教育經費使用與管理模式存在務必的弊端。當前,我縣校園公用經費是按生數多少爲標準撥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標準向校園下達公用經費總額,而校園公用經費的.使用並不完全與生數成正比,就好比一個“三口之家”與一個“五口之家”的家庭開支一樣,並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夠了。在這種經費管理模式下,對生數相對較少的農村校園而言,則必定在維修費、辦公費、教師培訓費、校園特色發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和制約校園的改革和發展。

同時,目前校園經費支出採用國庫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採購的模式,對於規範校園財務管理無疑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審覈支付手續煩、規矩多,集中採購耗時長、效率低,也在務必程度上影響了校園經費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鄉鎮校在規定的報帳日報帳,往往一天時間無法完成,結果還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繼續排隊。再如,我鎮在4月份就上報計劃,打算購買一臺草坪機,但至9月低尚未落實到位,結果在8月底校園環境整理中,僅清除草坪雜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4、在教師的使用與管理上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

一是教師流動不合理。歷年來教師“農進城”選調對象均爲農村優秀教師,優秀師範類新生分配基本是駐城及縣直校園優先,優秀教師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師補充,使得城鄉教師隊伍素質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鎮國小一線教學人員中,由師範院校畢業參加工作的僅36人,能勝任某一學科教學的不足45人。全鎮國小無一名科學帶頭人或教學能手,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專職教師。

二是農村教師結構老化。我鎮國小在編教師83人,其中年齡在55週歲以上達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或年老體弱生病休養的達17人,堅守教學一線的人員僅58人。

三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

①不少教師由於長期在農村工作,那裏管理相對落後,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社會、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校園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導致部分教師不思進取,工作缺乏激情,養成鬆散習慣,難以專心教學。

②對於一些中老年教師而言,因信息閉塞,學習、見識的機會少;加之思想封閉保守、教學水平與業務潛力欠缺,儘管課堂教學、課程改革風起雲涌,但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等方面依舊“風雨不動安如山”。對於青年教師而言,置身於鎮校範圍內,因教師整體素質和教研水平不高,幾乎沒有什麼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師間的傳幫帶流於形式,效果差,在專業成長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領。

③由於現行管理體制因素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很難貫徹落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幹好幹壞一個樣,教師缺乏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緊迫感、職責感。當前,儘管已實行了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終堅持“穩定壓倒一切”,怕引發矛盾和問題,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無法拉開較大的差距。從而安於現狀,不注重學習,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水平者有之;擺老資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齡不肯上班者有之;無病呻吟,小病大養,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農村教師隊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三、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的對策

隨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以及國家、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的相繼召開,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均衡教育的呼聲逾加強烈,加快農村教育的發展成了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實改善農村校園辦學條件

衆所周知,當前農村校園與縣城校園在校園硬件條件上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這也正是農村家庭擇校縣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在校園辦學條件上的公平與均衡理應成爲首當其衝的重要任務。

1、加快實施農村校園校舍改造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校園佈局調整的力度,按照原則上每鎮舉辦一所國小的佈局要求,對現有校園校舍狀況作調研分析,立足校園實際,按照教學及配套用房基本滿足教學需求的要求,對農村校園校舍進行全面改造,使農村校園在校舍條件上既滿足需求,又到達整齊劃一的程度。

2、加快推進農村校園辦學設備條件達標工程。由於受到經費使用的限制,農村校園在辦學過程中自行添置設備、設施相對較少,“等、靠、要”傾向較爲明顯。目前,各校教學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與教育現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離。要組織對全縣各校園辦學設施設備條件的普查,立足縣域實際,制訂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標準,督導和幫忙校園開展達標建立活動。

3、加大對農村校園的經費投入。教育主管部門要聯合財政部門要深入校園作好調研分析,科學合理地安排校園公用經費,要保證校園經費總額能基本滿足校園教育教學需求。

(二)進一步調優資源配置,努力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

加快農村校園發展步伐,是實現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緊迫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加緊實施校舍改造工程和辦學設備條件達標工程外,對全縣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洗牌”,使得各校園在教育思想理念、師資配備、教學設施設備條件等諸多方面逐步趨於均衡,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1、逐步建立起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目前,縣城校園是全縣優質師資最密集區,縣城校園在師資配備上高出農村校園一個較大的層次;農村校園師資配備校際間又有較大的不平衡性。爲促進師資合理流動,宜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實行全縣教師統一調配製度。由教育局相關部門根據各校園規模統籌安排教師。二是實行教師輪崗制度。校園領導與教師在同一校園連續工作不得超過六年。三是選派縣城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制度。在縣城校園選派務必量的教師支援農村校園,做到縣城校園教師原則上有不少於三年的農村校園任教經歷。

2、組建縣域教育聯合體。以縣內知名校、龍頭校引領,組建多個教育聯合體,實行人才、資源共享與互動,組織開展幫扶與促進活動,實現教育思想、教學理念、辦學質量、師資配備、辦學設備條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與繁榮。

3、建立起縣城與農村校園對口支援制度。根據縣城校園規模及辦學實力等因素,確定其對口支援農村校園的數量,各援助校園要在辦學思想、教學理念上對受援校園產生實在的影響,要在人員及設備上帶給強有力的支持,以促進農村校園的加快發展。

(三)進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斷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當前,教育改革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此刻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產生了用心的效應和影響。但多年以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向波瀾不驚,教師崗位“鐵飯碗”的傾向表現得依然較爲明顯,個性在農村校園,“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較爲嚴重。

1、切實開展動真碰硬的師德教育活動。毋庸諱言,目前來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提法,我們作爲教師本身已覺得不再是那麼底氣十足,以教謀私、有償家教等諸多行爲的存在使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開一場至上而下的“整風運動”,透過展開深入有效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排查在思想上、行動上與《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上的存在問題及差距,並制訂出臺具體而明確的制度與規範,對新發生的違規行爲作何處罰,進一步規範與約束教師的從教行爲。

2、全面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當前,教育行業中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但在目前的農村國小由於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所理解的績效工資就是“漲工資”,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少校園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得經濟槓桿未能在調節與規範教師工作行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要透過教育行政部門的調控,一是要保證績效工資考覈發放的民主性、真實性,二是要合理拉開工資差距,真正做到依據德、能、勤、績等綜合因素考覈發放。做到有爲纔有位、績酬掛鉤、優績優酬。從而構成勤於學習、樂於鑽研、敬業愛生、廉潔從教的良好風尚。

3、有效推進教師全員聘任制改革。制訂與出臺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實施方案,由縣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按需設崗的要求,對各校園覈編定崗,由校園組織實施民主公開、公平公正的全員聘任制改革,使能夠勝任教學一線工作並享有較高的羣衆信任度的教師優先聘任到教學一線工作,享有高於教輔、後勤等崗位的待遇和報酬。促使不能勝任一線工作、不安心從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養不願上班等各種類型的人員轉崗或待崗。在實施全員聘任制的過程中,可允許農村校園依據工作實際需要,招聘務必比例的擁有教師資格的社會從業人員,方可保證農村校園全員聘任制改革不會因教學崗位人員不足而流於形式。

期望加強對農村校園的重視程度,這樣不僅僅僅僅能夠大大的提升農村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樣能夠幫忙更多的農村學生入學學習,對提升農村整體文化水平是很有幫忙的。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9

摘要:電教媒體是廣泛應用於教育領域的新型教育手段,也是現代教學的一個重要標誌,通過這種先進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夠增加美術課程的內容,豐富學生的審美想象,促進美術教學形象化以及直觀化,也讓美術課程顯現出更大的說服力與感染力。普通高中美術教師要認清電教媒體在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當中的積極作用,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靈活引入電教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促使學生直觀品味美術藝術的特色和魅力,增強學生的審美素質。

關鍵詞:電教媒體;普通高中;美術課;優化作用

普通高中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要關注傳統教學方法的運用,發揚傳統教學的優勢,更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特別是把電教媒體應用到美術課堂實踐中,真正讓美術知識與技巧交融成一個整體,讓學生在優質的教育環境之下提升創作水平以及美術素養。普通高中美術教師要達成美術教育目標,在提高學生創作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層次,就必須在改革傳統教育方案的背景下,靈活引入電教媒體手段,對美術課堂教學進行合理設計,給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直觀的美術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當中完善技巧,提高學生美術核心素養[1]。

1、電教媒體對美術課堂教學的優化作用

教育現代化的落實與現代科技的普及存在着密切的關係,電教媒體作爲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擁有傳統教育手段不具備的優勢,把電教媒體應用到美術課堂教學中當然也獲得了非常突出的作用[2]。電教媒體和美術課堂教學整合的作用和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提高普通高中生美術學習動力。電教媒體不同於學生以往接觸的教學手段,實現了圖文聲像等多元要素的結合,能夠利用更加立體全面的方式爲學生呈現美術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經驗積累,促使學生品味美術藝術的獨特魅力。第二,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內容。課外的美術資源是學生美術素質得以發展的保障,特別是網絡平臺上的美術資源,內容和形式都非常豐富,可以帶給學生無限享受,也能夠拓寬學生知識面,彌補學生美術學習中的不足。第三,活躍美術課堂氛圍。在積極推動美術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引入新型教學模式,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是教育改革的重點。電教媒體的引入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活躍寬鬆的學習環境,建構師生之間的和諧關係,讓學生在優質的學習環境下充分發揮創造力,在精彩紛呈的美術課堂上實現創新發展。

2、電教媒體在美術教學應用中的原則

電教媒體是一種新型教學工具和手段,是打破傳統美術教育模式,給美術課堂帶來新活力的方法。雖然這種教學手段在美術教學當中的功能優勢得到了驗證,但是如果教師對電教媒體手段運用的方法把握不當,則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影響美術教育的長效發展[3]。美術教師在電教媒體的應用當中應該積極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適時原則。電教媒體手段的運用應該把握好時機,而不是不顧場合和學生內在需求的情況下隨意使用電教媒體手段,否則會影響教學手段作用的發揮,也會影響美術教學科學性。如教師可以在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學習、設計美術課堂導入、進行美術教學歸納等時間點利用電教媒體,幫助學生輕鬆解決美術學習難題。二是適度原則。電教媒體在美術教學當中應用的頻率應該進行有效把握,並不是運用的越多越好,而是充分考量美術教學要求,堅持適度運用,如果一味用電教媒體替代對學生的知識技巧指導,很容易讓美術教學流於形式,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三是互動原則。教師在用電教媒體輔助美術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主動和同伴以及教師進行互動交流,踊躍表達各自的觀點和想法,累積更多的成功學習經驗,構建新型師生關係,體現互動教學的優勢。

3電教媒體應用於美術課堂教學的實踐策略

3.1利用電教媒體優化課程導入。課堂導入環節是教師特別重視的一個教學環節,通過科學導入方法的選擇和應用能夠讓課堂教學順利開場,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開始階段就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主動參與到進一步的學習活動當中。雖然課堂導入在一節課當中並沒有佔用很多時間,但是卻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成效。所以教師往往會在課堂導入環節下功夫,積極思考科學化的教學手段,保證學生的學習實效。對於美術教學來說,電教媒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也是優化美術教學導入的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興趣愛好引入學習資料,並用電教媒體進行直觀呈現,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學習感受,順利完成新課導入。例如,在教學“什麼是美術作品”時,教師就可以課前收集大量極具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在課程導入階段,用電教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比方說現代雕塑作品、《最後的晚餐》《八駿圖》、剪紙作品等。在給學生呈現出這些作品之後,學生自然會對美術作品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認識,也可以在直觀分析以及歸納總結當中把握美術作品的共性,在順利完成導入任務的同時,啓迪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思想。3.2利用電教媒體啓發想象能力。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想象力是人在大腦當中加工已有表象進而創造新形象的一個過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遠遠比知識重要,原因是知識有限,想象力卻是無限的囊括世界上的所有,也爲知識進化提供了重要的動力源泉。想象能力培養是普通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達成美術素質教育目標的任務。電教媒體在培養學生藝術想象力方面有着非常獨特的優勢,教師可以挖掘電教媒體當中的多種活躍因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考空間。一是利用音樂形象培養想象力。音樂和美術是姊妹藝術,在對音樂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常常能夠讓人生成聯想與想象。於是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播放多種不同類別的音樂作品,比如《金蛇狂舞》《命運》《小夜曲》《野蜂飛舞》等,然後要求學生結合音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抽象的點線面以及色彩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和想象,創作出富有變化的畫面。二是運用畫面形象激發想象力。想象力的發展離不開豐富的表象信息,而電教媒體就能夠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表象材料,豐富學生的藝術經驗以及實際積累,爲學生創作出優質的美術作品提供保障。3.3利用電教媒體創新鑑賞教學。審美鑑賞能力培養是美術教學的核心任務,重點關注的是學生對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的感知與欣賞能力。爲了讓學生的欣賞水平以及審美素養得到有效發展,教師需要對傳統的鑑賞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改革,重點側重激發學生的審美追求,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讓學生把欣賞作品以及從作品當中獲得營養作爲美術學習的重中之重。電教媒體是美術鑑賞教學可以創新的有效手段,在美術欣賞課程實踐當中可以利用幻燈片投影展示名家作品,利用更富吸引力的方法展現名家美術作品的精華和獨特性,確保鑑賞教學有效性。比如在引導學生鑑賞法國畫家莫奈的《日出印象》時,就可以用幻燈片呈現作品,把學生帶入到富有真實感的審美世界當中,讓學生如同真正是看到了日出時海邊的美景有朝霞有朦朧的霧氣,還有閃耀光芒的天光水色,這些都不禁讓人讚歎。等到給學生呈現了這些作品之後,教師還可以就作品時代背景、思想藝術內涵、風格等進行說明,促進學生鑑賞能力的綜合提升。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應用讓計算機逐步走入課堂,用先進技術手段輔助教育教學已然成了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在美術教育領域,現代教育手段能夠體現出極強的輔助作用,給教育教學提供創新模式與廣闊空間,拓寬學生的眼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電教媒體能夠變抽象爲具體變平面爲立體,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美術作品的分析與理解,激活學生創新思維,增加學生創作靈感,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當中獲得更精彩的發揮。普通高中美術教師在運用先進技術優化美術教學時,應該秉持適度、適當以及適時運用的原則,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輔助功能,讓先進的教育手段爲美術教學服務,真正做到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李丹陽.淺析如何巧用電教媒體優化美術教學[J].新課程,20xx(11):40-41.

[2]劉潔.利用電教媒體探索幼兒美術教學新路[J].文理導航,20xx(33):28-29.

[3]張黎紅.淺析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貫徹直觀性原則[J].教師,20xx(18):103.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10

調研時間: 20__年9月1日至5日

上課教師:XX校區20__年新進教師共計39人

學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還要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都應當體現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並給幼兒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幼兒的創造性遊戲應當體現創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強加給幼兒。教師不能用組織作業或上課的方法來組織和指導幼兒的遊戲。應當改變“重教師編制的教學遊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遊戲”的傾向。

如前所說,法律基本理論知識是一個大學生較高法律意識的形成的基礎,雖然作爲非法律工作者(法學專業除外)不必對法律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但一些法制的觀念與法理的原理需要我們加以瞭解,特別是新時代的大學生。

聽課教師:學校領導、各學科調研組長、部分骨幹教師

根據國家及省市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和市政協主席會議安排,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聯合民盟市委、農工市委,在今年四月中旬分三個組, 深入到市區公辦幼兒園(省委機關等)、民辦幼兒園(城東商業幼兒園、城中小神龍幼兒園、城西小花朵雙語藝術幼兒園)走訪調查。6月28日至30日,調研組在聽取了市教育局關於全市學前教育工作情況的彙報後,先後到XX區保育院,XX區嘉榮華陽光幼兒園,XX縣共和鎮維新幼兒園、XX縣魯沙爾幼兒園、XX縣多巴鎮小福星幼兒園,大通縣東峽鎮多隆幼兒園等進行了集中實地調研。同時,調研組成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時進行了座談,提出了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新入職的大學生基本功紮實,個人素質較高。

xx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時兵家必爭之地。我印象中的,固然有“晉北鎖鑰”之稱,可是發展卻極其落後,單從破舊的街道與髒亂的秩序上就可見一斑,就說“晉北鎖鑰”這個牌子的懸掛地——北城門樓吧,雖然我很少從這裏路過,可印象中店商小販橫七豎八,本就街狹路窄的小巷更顯擁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橫行,簡直如入鮑魚之肆;可是這次回來,街上的情形卻大有改觀,翻天覆地來說亦不爲過。

在課堂教學中,大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專業素質。尤其是普通話標準、板書規範、教學設計有條理等,都值得肯定。

2、公招教師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

公招教師中,有一部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師。這部分教師表現出了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一定的教學風格,教學設計新穎,教育理念新,有課改意識。

3、部分教師具有一定的課堂改革意識

在課改大趨勢下,大部分教師已初步形成課改意識。部分教師能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輔助教學,如電子白板、錄音機等。教學設計上有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環節,體現出一定的課改意識。

4、學生基本素質有所提高

本屆新生,尤其是國小一年級新生的基本素質較高。新生接受學前教育的情況好,學生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較好。部分學生有較好的課堂學習習慣,例如回答問題聲音洪亮,課堂舉手積極等。

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課堂常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學生課堂紀律意識不強、課堂常規訓練不到位

此問題主要表現在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上課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課堂常規不規範,隨意性強、班級課堂常規還沒落實。

2、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課堂學習隨意性強

此問題主要表現在七年級新生:學生課堂主動答問較少、課前準備不到位、傾聽習慣較差、喜歡齊答問題、靜心學習不夠。對教師的課堂要求理解較差,自我管束差。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

(二)教師教學常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多媒體使用能力較差

新進教師對教室內的電子白板、課件製作與操作不夠熟練。課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意識不夠。

2、個別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

教學器材準備不充分、課前候課習慣沒有養成。

3、部分教師課堂調控能力較差

尤其是國小一年級的課堂組織相對較差、課堂調控效率不高、教學秩序較差。部分教師缺乏對全體學生的關注,不能及時調控課堂秩序,維護課堂教學的紀律。

(三)教學觀念、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傳統的痕跡比較明顯

公司黨委成員深入基層調研,增加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調研內容,一方面提高認識,另一方面形成長效機制,機關和項目相互推動和促進黨建工作。

主要表現爲:

(1)教師講得過多(基於講授法和教師主體的課堂教學),學生動得很少(基於被動接受和思維的陳規課堂學習);教師的教學引導功能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不充分。

(2)教師關注全體學生不夠,只管教師充分講解,忽視學生有效吸收,缺乏對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及時反饋。

2、部分教師教學方法不科學(沒有重視教育規律),教學效率低

主要表現爲:

(1)講授法佔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還有串講方式存在,忽視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重視閱讀情趣和習慣的培養、注重閱讀體驗,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師生教、學形式單一,沒有給學生更多、更廣的學習、思維空間,缺乏課堂生成的效能發揮,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思維的火花。

(3)課堂探究性、探討性活動開展不夠,學生缺乏深度思維。

(4)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比較隨意。

3、部分教師對學生學法指導不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1)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間少,能力差。

(2)鼓勵性學習不夠,學生個性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3)對學生朗讀指導、閱讀指導、聲樂能力指導、思維訓練指導、體育技能指導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課題練習容量偏少,缺乏練習層次和深度,學生知識能力拓展不夠。

(5)綜合知識和能力的課堂滲透不夠。

(四)知識點、教學重難點落實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課堂教學知識點把我不準,對該年級該階段段內容教學的具體要求不清楚,該知識要教哪些,教到什麼程度,橫向縱向有哪些知識內在聯繫不夠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現象。

2、知識教學落實不夠,只注意教完了,沒注意反饋學生學會了沒有,對學生學習情況缺乏檢查和必要的指導。

3、部分教師對知識教學的重點把握不準,課堂教學各環節平均用力,沒有輕重緩急的節奏,部分課堂反映出基礎知識教學用時較多,重點知識輕描淡寫,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師教學不重視難點知識的突破。對難度較大的知識,沒有提前鋪墊,合理分解難點,缺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引導和教學,學生掌握較差。

三、建議意見

1、限時改進,明顯提高。所有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教師必須按照建議意見,在半期前積極主動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明顯進步變化。

2、青年教師、新教師要主動學習,自覺提高。

3、青年結對教師、指導教師要各盡其責,切實履行藍青工程工作職責,做好指導和學習的工作,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4、骨幹教師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各級各類教學研究活動中主動指導青年教師、新教師,團隊式發展。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11

一、基本狀況

x縣x中心國小是一所農村完全國小。校園現有教學班27個,學生1266人。現有教師72人,其中女職工58人。校園現有校長一名,副校長一名,教導主任、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各一名,各類組織機構齊全,職責明確,五名班子成員分工協作,有序推進校園整體工作。校園成立了由教導處主管的教育教學工作小組,下設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四個教研組,主抓校園教學工作;成立了由政教處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組,下設黨小組、團小組和少先大隊,主抓校園精神禮貌及校園文化建設,師生政治思想工作,學生家校聯繫工作;成立了由總務處主管的總務後勤工作小組,下設法制安全、財務衛生、後勤服務、營養餐管理組,主抓校園安全、財務、後勤、衛生、維修、採購、營養餐供應等工作的管理及實施。

二、校園管理現狀

1.修訂完善各類制度,推進制度化管理。校園制定了校長、班子成員、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其他專兼職人員工作職責,做到職責明確,分工清楚,銜接緊密,不留空擋,體現科學性、規範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勵性;建立健全教職工學習、工作、生活制度,師生請銷假、教學常規管理、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羣衆備課、學生管理、財務管理、門衛管理等42項制度,完善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和諧五星”創評、教職工綜合考覈評價辦法等教育教學考覈評價辦法,建立健全教代會、女工組等羣團組織機構,充分發揮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堅持校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實行民主管理,定期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妥善解決校園工作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實施精細化管理,促進“三風”轉變。校園以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爲目標,不斷規範辦學行爲,用心實施精細管理,全力推動教育改革,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緊緊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突出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兩個重點;實施羣衆備課、課堂教學、師生評價三項改革;加強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質量建設、校園文化和學生教育管理體系五項建設;深入開展課改實驗、校本研訓、師德師風教育、“五星”創評、“六園”建立、陽光體育六項活動。透過各項活動的開展,實現了教職工思想觀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風、教學方式和學生行爲習慣、校園三風的根本轉變。

3.細化隊伍管理,提升師德師能。

(1)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用心開展師德演講、“五星園丁”和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嚴格落實師德百分制量化考覈,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2)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校園透過在教職工中廣泛徵求意見,認真修訂了教師工作考覈評價辦法,建立科學、合理、公正的教師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

(3)加強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採用“走出去學,請進來教,坐下來研”等多種方式用心開展教師培訓,結合繼續教育、“國培計劃”和網絡研修等培訓,用心開展“六個一”活動,即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參與或主持一個課題研究,上一節優質課,在校報校刊發表一篇作品,寫一篇教學案例,每一天進行一次自我反思。

4.細化辦學行爲管理,提升校園規範化水平。校園嚴格規範辦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一師嚴格開齊開足上好課程。二是堅決執行規定作息時間。三是嚴格控制作業留量,科學設計作業資料,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四是用心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興趣小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及各類文藝體育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切實增強辦學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加強圖書借閱活動,把學生個體借閱和班級羣衆借閱結合起來,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自覺讀書的好習慣,用心建立書香型、學習型校園。

5.細化教學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按照新課改理念和要求修訂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

(2)建立由校長主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具體負責,教導處具體實施的教學管理工作體制,構成“業務校長―教導主任―備課組長―教師”相互貫通的教學管理網絡。

(3)加強教學常規檢查,採用隨機抽查和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每一天抽查一個班級、一門學科的`作業、教案,每週找一名教師和一名學生談話,每月進行一次教案、作業檢查,每學期進行一次教案、作業展評,推行超前一週備課、教案簽字審批、“問題”回查及跟蹤督查制度。

(4)落實校長帶頭上課、聽課、評課、說課、賽教制度。校長每期聽課不少於30節,班子成員不少於20節,一般教師不少於15節。實行推門聽課、隨機聽課,堅持有聽必評,有評必改和回聽、回查、回訪制度。實行“2+2+2”評課模式,即每節課至少提出兩個優點、兩個不足和兩條推薦。

(5)嚴把“五個”關口,落實“五字”要求。一是嚴把羣衆備課關,突出一個“細”字;二是嚴把課堂教學關,突出一個“新”字;三是嚴把作業關,突出一個“精”字;四是嚴把輔導關,突出一個“實”字;五要嚴把測試關,突出一個“效”字。

(6)加強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師教科研潛力。各學科教研組堅持每週召開一次教研組會,組織教師開展羣衆備課、課標學習、專題研討及學術沙龍活動,全面推行“羣衆+個人”雙色筆備課法,確立了“研課、備課、上課、說課、改課”五環節備課模式。堅持開展教學基本功大比武、優質課、優秀案例、教研論文評選等系列活動。

6.細化評價管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機制。改變單純以考試爲手段、以分數爲標準的學生評價方式,實行多元評價,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

(2)用心開展“和諧五星”創評活動,制定“五星學生”評選辦法和評選細則,把“五星學生”評選作爲學生評價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長期堅持。

(3)利用每週升國旗儀式、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媒介,透過開展主題演講、德育講座、重大節日慶典、“孝敬父母月”“禮貌禮貌月”“雷鋒在我心中”“感恩勵志教育”等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公民意識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堅持課程育人,把德育教育滲透於各門功課的教學之中,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於校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堅持家校聯繫制度,定期進行家訪、召開家長會(期中、期末各1次),建立校園、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立體育人網絡。

(5)開展主題班會,落實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爲規範,建立班紀班規和操行評分細則,狠抓行爲養成教育,持之以恆的開展禮貌禮儀教育,培養良好的衛生、飲食、行爲和學習習慣。利用品德社會課、法制講座、板報宣傳等形式,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6)透過開展安全知識問答、講座、競賽,安全消防疏散演練等活動,加強安全教育;逐級簽訂各類安全職責書,堅持每一天的教師值日、領導值班制度,做好課間教師的巡視、路隊護送和領導巡查工作,建立校園安全工作預案和特殊學生健康檔案,把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7)加強體育藝術教育。堅決落實“陽光體育”,開展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一天1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用心舉辦各類專項體育比賽,每學年召開一次運動會,設立競技運動和趣味運動項目,使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校園體育隊堅持經常訓練,在全縣中國小生運動會、崆峒武術比賽等活動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三、困難和問題

1.校園管理人員數量不足,精細化管理落實不力。校園現有27個班,1266名學生,僅有5名縣教育局任命的班子成員,其中,副校長郭x、教導主任李x、政教主任張x還擔任基礎課教學工作,校園事務性工作千頭萬緒,對校園管理工作分身乏術,一些教育教學檢查、評價工作交由校園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中層管理人員去做,但是這些中層管理人員普遍老好人思想嚴重,怕惹人,不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長期以往,使一些消極怠工、溜號鑽空的教師有了可趁之機,工作落實不力。

2.校園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足。長期以來,由於班子成員數量少,工作壓力大,加之x中心國小地理位置優越,是上級各類檢查必經之地,班子成員週末、節假日經常加班加點,比其他老師多付出了很多。但是,根據現行的激勵機制,班子成員多做的工作幾乎沒有任何回報。一個班子成員的工作量是一個班主任工作量的幾倍,班主任每月有班主任津貼,在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的時候還予以加分,而班子成員既沒有任何津貼補貼,又沒有加分,只能是任勞任怨的奉獻,導致校園班子成員應對校園管理工作缺乏積極性,不能主動的思考謀劃工作。

3.教師缺乏奉獻精神,思想功利化。老師普遍認爲自己就是教書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是自己的份內事,其他都是份外事。對自己有益的事願意做,對自己無益的事想法設法逃避。多數老師不願當班主任,不願承擔其他兼職工作,遇到迎接檢查的勞動、打掃衛生、檔案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上級安排的精準扶貧摸底、掃盲工作等,都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校園把這些工作分配給老師,老師就一百個不情願,然後消極怠工,矇混過關,隨便弄個東西交給班子成員,校園也沒有專職人員去做這些事情,最終還得班子成員一一審查修改,比班子成員自己做還費力。對班子成員而言,所有的事情都是份內的事,安排給你的你就要負責到底,老師乾的事情你要幹,老師不幹的事你也得幹,24小時隨叫隨到,隨時待命。班子成員有苦無處訴,老師還會說,誰叫你是班子成員呢?你幹得多就活該。

4.校園管理人員思想觀念落後,實施素質教育措施不力。受社會大環境、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評價指揮棒和校園安全嚴峻形勢的影響,校園管理人員普遍認爲在校園管理中安全第一,成績第二,把握了這個前提,凡是有安全風險的活動即使對學生再好也能夠不開展,凡是對提高學生成績無益的事情能省則省,導致重智育輕德育、重結果輕過程、重成績輕潛力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依然不能做到以學生髮展爲本,只教書,不育人,忽視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培養,知法不守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依然存在。

5.家長教育觀念落後,掣肘校園教育。農村學生家長普遍文化素質偏低,對校園教育不僅僅僅僅不能助力,有時候還會起反作用。一是家長對孩子溺愛、嬌慣,不注重良好行爲習慣培養,部分學生生活自理潛力差、行爲習慣差。有的學生直到三年級,穿衣、整理學習用具還要家長協助完成,離開了家長,上課時一會兒找不見尺子,一會兒丟了筆;校園裏老師教育學生不能隨手扔垃圾,見到垃圾要主動撿拾,走出校門,接學生回家的家長在校門口、公路上隨地吐痰,扔垃圾,讓校園教育的成果瞬間化爲泡影;二是部分家長不懂教育,不會教育孩子。有很多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內心又覺得對孩子有虧欠,於是想透過金錢彌補,校園有60%的學生每一天有5角到1元的零花錢,學生用這些錢在校外的小商店裏買麻辣片等各種小零食、小玩具,儘管老師一再教育學生那些是三無食品、垃圾食品,但是屢教不改。有的學生長期已構成了上學前買小零食的習慣,如果家長不給零花錢,就以不上學相威脅,家長的溺愛造就的壞習慣讓家長也束手無策。有的家長長期對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作遲緩,跟不上大多數學生。三是有的家長把教育職責完全推給老師,見到老師就說:“他老師,你要把我娃抓緊哩。”但是家長自己,對孩子的表現不聞不問,認爲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不生病,作爲家長的職責就盡到了,甚至有的家長認爲老師教育學生,是怕學生不好好學習,影響自己的教學成績,工資獎金。總之,家長的不作爲或反作用,給校園教育造成很大困擾,我們老師深切體會到:家長是需要教育的。

四、校園對貫徹《標準》的理解和認識。

《義務教育校園管理標準》是對校園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彰顯“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爲規範辦學指明瞭方向,因此,校園要根據《標準》,不斷加強校園的規章制度建設,透過校園制度化、規範化的管理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學潛力。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上,以往我們校園在許多方面的做法是與《標準》相契合的,但要到達《標準》要求,在現行的實際教學工作中還存着務必的缺失、問題、困惑和難度,例如我校音體美專業教師缺乏,近年來各級組織關心支持教育,爲我校配備了充足的音體美器材,但由於缺乏專業教師,這些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再如在“培養學生生活本領”方面,由於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在家中參與種植養殖等活動的機會十分多,因此校園爲學生安排的勞動實踐機會較少,今後在這些方面要多做工作,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

總之,貫徹落實《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對於促進校園和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好處深遠,我們將深入學習《標準》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實施細則,透過提高校園管理水平,促進校園內涵發展。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12

20xx年5月份我參加了市及中心校組織的培訓,通過聽專家的講座,觀摩名師及中心校教師的示範課收穫頗多,也認識到只有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用新課程新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爲,課堂才能真正取得實效性。回眸走過的路程,再看看目前的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方面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爲更好地提升教學的質量,在充分回顧、調研的基礎上,現對我校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總結如下。

一、我校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特點是:

由以講爲主轉向合作探究爲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由黑板粉筆的單一手段轉向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引導學校和老師改變評課方法,從而改變教學方法。總體來看教學成績是顯著的。

二、我校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目標把握不到位。在課堂上,老師過分關注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例如:三年級“多位數的讀寫法”一課,有的老師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計數單位、數位和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

(2)、會正確讀出和寫出億以內的數。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準確,駕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

3、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新的教學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被廣泛採用,但是實效性較差。

4、教學設計重教法,輕學法,表現在課堂上,重教案,缺乏隨學生學習應變的機智。

5、中老年教師課堂教學方法陳舊,對推進新的教學方法不熱情,年輕教師積極吸納新的教學理念,樂意實踐,但是不重視深入反思,不善於深入研究。

三、問題成因分析

1、教學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其表現爲:

(1)學校領導深入課堂聽課的次數偏少,沒有及時瞭解本校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指導力度不大。

(2)教案檢查只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沒有對教師教學方案的可操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進行檢查和評價。

(3)沒有爲教師提供“送出去,請進來”的學習平臺和教研空間。

2、《課標》、教材、教學用書的解讀膚淺。其表現爲:

(1)解讀《課標》、教材的能力低,無法準確把握《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教學用書的說明和建議。

(2)忽視教材的前後聯繫,對本節課、本單元的知識在國小數學體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對教學難度的把握不準確。

(3)沒有認真、仔細地進行教學設計,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學方案。

3、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能力低。

(1)認識的偏差。其一,只要會背概念,會用公式、法則解題就夠了。其二,“認真探究、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新的學習方式,被認爲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實。

(2)不願“成長”的心理滋長。憑經驗教學,學習主動性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缺乏交流或交流找不到對象。

(3)唯“考試”論英雄。只重視考試而忽視平時的教學作用,只重視知識的結論而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

(4)對自己的平時教學要求不嚴格,養成了隨心所欲的不良教學習慣,不知不覺中逐步喪失自己的教學能力。

四、改進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1、轉變觀念適應課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長:首先要認準方向,不要急於求成,從課堂教學點點滴滴的改進做起。可以從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行爲着手。其次是從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着眼,學習+實踐+反思=教師自我成長。

2、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首先,要讀懂教材。通過反覆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資料,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瞭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其次,要吃透教材。在初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爲教師自己的學科認知結構。

3、加強備課,教學設計從“教案”轉向“學案”

(1)明確學習目標,瞭解學生將要學習什麼,學後將要獲得什麼。

(2)瞭解學生現狀,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已具備哪些知識,已有哪些生活經驗,教師如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3)搞好活動設計,針對各知識點可準備或設計哪些相對應的活動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操作、探討、交流、體驗的機會,最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4)關注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可能有哪些疑問,會有哪些困難,教師應該怎樣做個別處理。

(5)知識應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與新知識相對應的實際情景,課堂中應該怎樣對學生滲透或暗示。

4、積極研究行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5、應該倡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6、加強校本培訓關注中老年教師隊伍建設

我校一線教師當中,中老年數學教師佔不少的比例,他們工作兢兢業業,教學經驗豐富,基本功紮實,但是他們也存在不足: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理念轉變較慢,對課改實驗熱情較低,不願意作示範課、研討課和公開課。這些現象,提示我們,在今後的各種培訓活動中,要特別關注中老年教師隊伍建設,使他們明白課程改革不只是年輕教師的事,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是歷史賦予每位教師的神聖職責,必須堅持不斷學習,敢於迎接挑戰。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13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模型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科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物質的結構和最普遍的運動形式,對於那些紛繁複雜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徵,而捨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種經過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模型”,這種以模型概括複雜事物的方法,是對複雜事物的合理的簡化。對模型進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掌握模型的基本規律後,就相當於掌握了一個模塊,利用一個一個這樣的模塊,就可以構建複雜的物理問題,反之,複雜的物理問題也可以由此得解。因此,無論問題情景多麼新穎多變、或是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的實際問題,都可以歸結爲學生熟悉的物理模型。比如:運動員的跳水問題是一個“豎直上拋”運動的物理模型;人體心臟收縮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可簡化爲一個“做功”的模型等等。由於物理模型是同類通性問題的本質體現和核心歸整,長期以來,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一直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對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隨着形勢的發展,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產生。新的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爲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其重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高中物理教學中要實施新課程理念,必須在思想上樹立“以人爲本”的觀念,課堂教學應該做到“化知識爲德性,化理論爲方法”。在新課程視野下,物理模型的教學的內容和功能也應有相應的的調整,它不能僅僅是一個傳授物理知識的簡單過程,更應該是一個貫穿物理思想方法的過程,教材中蘊涵的豐富的模型依然是對學生進行物理思想方法教育合適的載體,我們要重新審視物理模型的功能,開發物理模型新的功能及在新課程中的應用。

目前,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雖已重視了物理模型的教學作用,但許多教師還只停留在單純地利用物理模型進行物理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層面上,典型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先由教師總結歸納出一些物理模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去理解,並輔以大量機械性訓練。這樣的課堂教學完全由教師主宰,忽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學生往往只會識別已接觸過的模型,不會辨別未遇到過的情景,更不會自己建立模型、解決問題。這造成了學生不重視構建物理模型的過程,更多的是運用形象思維方式,只記住物理模型的靜態結論,生搬硬套。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現實意義就是:改變物理模型脫離學生認知規律和新課程要求的狀況,把物理模型放在問題中,放到現實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由學生感知、體驗模型的建立過程,使物理模型在課堂中靈動起來,爲學生提供探索物理規律並解決物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模型教學”是本課題組成員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創立的教學式樣,是在物理課堂教學中以典型物理模型的引入、構建、應用串聯高中物理主要課程內容的教學模式,它具有以下特點:打破了原先以書本知識單一線索發展的學習模式,在“物理模型”的平臺上有機地綜合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引導探索掌握”、“自主學習法”、“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實驗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等教學方法,通過這種綜合,使物理教學凸現能力的培養、創新精神的培養,突出了物理學習中應有的體驗與感悟過程,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模型教學”還有助於學生體會衆多像“簡諧運動”這樣簡單、和諧、統一、對稱的,充滿美的物理模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物理內涵的領悟。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1、物理“模型教學”的理論基礎

在國際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建構主義的理論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是認知主義中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在認知主義基礎上發展而來,同時又吸收了人本主義的一些要素,成爲後現代思潮中教育理論和實際教學的指導性理論,物理“模型教學”正是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藉助於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

基於建構主義的“模型教學”對教和學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一是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二是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三是要求教學過程使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爲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相應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前者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核心——通過各種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去主動建構物理模型;後者則是注重模型建立的過程,強調模型的立體面,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掌握物理學主要思想方法,爲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國內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現在國內有關物理模型的研究範疇和着眼點更多地侷限於單一知識板塊,如發表在《中學物理教學參考》上的論文“子彈打擊木塊的模型及其應用”、“兩個模型同一規律”、“汽車啓動兩個模型芻議”等等,這類研究已涉及到衆多模型的建立與應用,被許多一線物理教師用來整合學科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但各物理模型呈現出無序狀態,沒有形成系統,學生只是照着老師的模型去簡單套用,以致出現條件一旦有所變化時無法識別模型。在總結與對比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確立了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完善物理模型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建立一種揚長避短的模式——物理“模型教學”,努力做到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既注意教師的教,又注意學生的學,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優化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根據物理學科的教學任務、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典型的物理模型串聯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在已結題的20__年 市重點規劃課題“用物理模型鏈接物理知識、規律和能力”研究基礎上,構建串聯整個高中物理的系列典型模型。

2、尋求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運用物理“模型教學”提高物理學科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學習模式,爲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培養出具有較強建模能力、創新能力、物理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羣體。

3、爲青年教師提供教學實踐和科研的機會,培養提高年青教師教學業務能力。

4、取得一些有價值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師論文、高中物理模型素材、實驗研究報告等。

(二)研究的內容

1、收集大量有關的素材,爲模型教學設計基本能覆蓋高中物理課本的課堂教學案例。選取20__級高一年級的部分班級作爲實驗班,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模型貫穿於課堂教學。做好實驗前的調查研究工作,積累實驗過程的各種資料及總結。

2、構建“建立基本模型—重組模型—創新模型”三個教學層次,形成一套操作性較強的實踐體系。

物理建模活動本身就是一項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加強對常規模型的分析、探討和挖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而創造性地進行“物理模型”的遷移和應用,不斷激發靈感、探索方法,是創新能力的特質;昇華、建立新的模型是“模型教學”的最高目標指向。當然,在高中物理教學階段,受學生知識和能力、身心發展的限制,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圍繞前兩個層次進行,對於第三個層次“創新模型”,我們會安排充足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綜合實踐活動加以實踐。

3、挖掘物理模型的綜合功能

物理“模型教學”中蘊藏着豐富的學科教學資源、物理思想和方法,通過實踐開發以物理模型爲平臺的探索性學習、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等新的學習及體驗方式,爲學生生動主動地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氛圍環境。

例如:在“單擺”的教學中,教師先用“引導探索總結”方式引導學生對影響單擺物理過程的諸多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出單擺的結構特徵、動力學特徵、運動學特徵和能量特徵,建立起常用的基本模型。這個過程要組織學生對基本模型所涉及到的物理量、物理過程、物理規律、物理方法深入討論,加深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等知識及規律的認識,同時也再次應用了圓周運動的模型。在後面的教學中通過“研究性學習”辨別單擺模型在各種情景中的具體表現,使學生對此模型建立起更豐富的感性認識,對頭腦中的物理模型不斷進行修正和建構,使這一模型不斷充實、發展和完善,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正確性和深刻性。

當然,對學生這種能力的要求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模型教學”正是把這種建模意識貫穿在教學的始終,重視思維程序的建立和訓練,循序漸進地啓發引導學生,使學生逐步熟悉並掌握“物理模型”這種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才能使構建物理模型的意識成爲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與習慣,讓學生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完成知識和能力的自洽。

4、利用物理模型開發課程的隱性功能

科學對真理的追求同時也是對美和善的追求,所以物理課程也就有一定的拓展功能。利用物理模型教學可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滲透了美育與德育。物理之美非常抽象,當我們在構建物理模型的時候,就使學生在頭腦裏構畫了美麗的物理圖景,而藉助計算機模擬可以將物理模型描繪得更加直觀這些圖形本身就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將這些物理之美呈現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幫助學生去發現美,欣賞美,進而去熱愛美、追求美。

四、實施方法

1、學習法

新一輪高中新課程改革即將來臨,作爲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學習新的教育思想、轉變觀念、主動探索新的教育教學規律。

2、調查法

調查研究學生的完成國中學業後,對物理基礎知識及基本方法(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數學方法)掌握到何種程度,評估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情況及學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3、實驗法

本課題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實驗法爲主,探索實踐有效的教學方法。

五、研究的操作步驟及人員分工

1、準備階段(20__年7月—9月)

(1)召開相關教師座談會,確定課題研究方向

(2)查找相關資料,收集各種信息,爲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3)請專家論證本課題的可行性,起草本課題的實驗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20__年9月—20__年7月)

(1)按計劃實施本課題研究方案,邊實施,邊研究、邊小結、邊調整

(2)走出去、請進來,不斷學習、取經,請專家指導,使本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3)定期開設觀摩研討課,推廣總結本課題的經驗及反思

(4)積累相關素材及資料,包括典型教學設計、優秀課堂教學錄像、多媒體課件等

3、總結階段(年7月—10月)

(1)整理歸類相關資料

(2)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

(3)邀請專家鑑定研究成果

4、人員分工:

丁萍:中學物理高級教師主持本課題的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校長助理兼教科室主任負責實驗班實驗任務

王莉紅:中學物理二級教師承擔物理模型的整理和完善工作負責物理模型課件製作

王慧萍:中學物理二級教師負責資料的收集及整理

六、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初期研究成果

本課題負責人於 xx年進行了市重點教育規劃課題“用物理模型鏈接知識、規律和能力”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xx年順利結題並獲獎。在此課題中我們已調查、積累和總結學生學習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和易錯處,根據各個階段學生的知識背景建立一系列對應的物理模型,在課題組主要成員多年教學積累的基礎上系統地整理、編寫出物理模型講義一冊,並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由於用物理模型貫穿高中物理教學全過程,鏈接各知識點、規律及能力,將物理知識及能力形成了一個網絡,避免了以往教學中學生學習象猴子掰玉米,掰一個,掉一個,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瞭解題策略,提高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能力,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2、本課題成員是“用物理模型鏈接知識、規律和能力”課題的原班人馬,使得本課題研究能順利與前期研究對接,使課題研究迅速進入正軌。

3、學校重視教科研工作,爲省、市立項教科研課題提供一定的研究經費,保證課題研究的實施。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14

各位領導:

作爲濰坊市教育改革試驗區,今年是我區實行教育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我校在改革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經驗的關鍵一年。近一年來,學校在區基礎教育監測中心的直接領導和具體指導下,我們緊緊圍繞“一年樹形象,二年爭一流,三年創名校”的既定奮鬥目標,以教學爲中心,狠抓學校內部管理,側重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現就我校的教學、管理工作,簡要向各位領導做一彙報,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提出寶貴意見。

一、以制度規範師生行爲,靠民主凝聚教師敬業奉獻精神

面對合併學校後教師成分複雜的實際,我們充分發揮教代會職能,本着向一線教師傾斜,向班主任老師傾斜、向畢業班教師傾斜的原則,以人爲本修訂完善了事關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學校人事和工資改革實施方案》、《教師崗位競聘工作實施方案》、《學校分房方案》、《教學標兵評選方案》、《教職工辦公紀律有關補充規定》、《班主任老師工作考覈細則》、《教學常規落實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工作中,我們淡化人情管理,堅持制度第一,校長第二。雖然在實踐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和挫折,但我們不遺餘力耐心細緻地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有效打開了個別教師的心結,學校整體工作得到了廣大教職工的支持和認可,學校管理逐步走上了穩定、和諧發展之路。

我們在靠制度說話的同時,注重關心教師生活,學校在資金重重困難的情況下,用心用情爲教師謀福祉。每逢重大節日爲每位教師送上一份禮品,教師生病時安排好車輛,青年教師結婚生子送上一份祝福,教師家中老人過世送上一份慰問金,關愛凝聚了人心,讓廣大教師體會到了“家”的溫馨。

二、班子成員示範帶動,助推教學成績穩步提升

“衆人划槳開大船”,一所學校的發展首先取決於一個務實能幹、具有創新意識的領導班子。“領導是標準,榜樣是旗幟,整改是核心”。在“管理就是服務,服務就是最好的管理”的理念指引下,所有班子成員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講奉獻不講索取,講不足不講成績。敬業是立身之本,專業是立業之本。根據監測中心規定,我校所有一線校幹均擔任主要學科教學(王濤3.4英語,張順昌2.5英語,劉梅青2.1物理,劉珂1.6語文,周明建1.4數學,劉永科2.5-2.8體育,於文勇3.3英語,張汝軍2.6-2.8物理,劉仲寶1.7語文)。我們對全體師生提出的口號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前進一大步”。在全體校乾的帶動下,學校教學成績呈現出了良好的上升勢頭。除數學、英語因基礎較差暫時落伍外,其餘學科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別是我校九年級語文、政治,八年級地理、生物學科已跨入全區中游水平。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家長、社會對我校的教育改革滿意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三、多措並舉,矢志不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本學年我們以申報濰坊市教學創新50強學校爲契機,全力推進“345”課堂教學模式的落實。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讓“活”、“真”、“實”充實課堂,依靠學生,相信學生,發動學生,解放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敢想,敢說,敢做,培養創新精神,讓課堂活起來,教學效果好起來,使學生全面發展,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我們理想的課堂:充滿人文情懷,閃耀智慧光芒, 洋溢成長氣息。主要體現在:

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教室充盈民主的氣息;

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

課堂成爲成長的家園。

1、加強教師業務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理論水平

一是利用暑假,先期開展教師業務理論培訓。根據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假期教師集中學習期間,我們重點對全體教師進行了《杜郎口教學理念解讀》、《小組合作學習辦法》、《杜郎口旋風》、《學案導學法》等專題培訓,讓廣大教師首先對杜郎口中學的成功經驗進行了感性認知。爲轉變教師固有觀念,凝聚教師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的教育精神,營造團結向上開拓創新的工作氛圍,我們還組織廣大教師先後觀看了震撼人心的視頻電影《孫維剛》、《馮志遠》、《孟二冬》等,讓教師談感想,表決心。爲讓身邊的榜樣示範帶動,我們及時組織了校級師德標兵王英、周星欣、張樁三位老師現身說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本學期開始,我們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了區教育局下發的《“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與評估》一書,要求每位教師記筆記、寫心得、談體會,以此讓其吃透課改精神,學習借鑑現有成果。爲檢驗學習效果,期中檢測過後,我們及時組織一線教師進行了“課改業務理論測試”,將教師的學習效果納入了綜合評估。

2、發揮聯盟校優勢,走出去,請進來,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近一年來,學校先後派出6批骨幹教師(30餘人次)遠赴聊城杜郎口中學取經,外出學習教師肩負使命,在杜郎口中學短暫的學習時間裏,他們認真聆聽崔校長的'學術報告,深入辦公室、教室與師生一起參與教學活動,全程學習他們的管理、教學經驗的點點滴滴。返回後,他們又在全體教師會上做了催人淚下的專題報告“我的杜郎口之行”、“訪問杜郎口有感”,並帶頭上觀摩課,讓廣大教師深受啓發和感染。

面對教學改革中遇到的諸多困惑,上學期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又有幸邀請到了杜郎口中學的語數英三位骨幹教師,來我校進行了現場課堂教學指導,他們不僅爲我們傳經送寶,更爲重要的是爲全校教師上了三節精彩的語文、數學、英語觀摩課,重點指導我們的教師如何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上好預習、展示、反饋課。我們抓住契機,以教研組爲單位及時組織教師進行了論壇,使每位教師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

3、雷打不動堅持業務論壇,不斷提升教師業務素質。

我們堅信“三年反思成名師”。新學年開始,我們將每週四晚上(現改爲下午)進行2個小時的業務論壇,讓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上課體會,談思路、講體會、說經驗、找不足。具體模式是《我的一堂精彩課》、《班主任經驗交流》、《學杜郎口有感》、《我的課堂優與缺》、《如何對待別人提不足》、《教研組、備課組建設》、《小組學習有效辦法》等。通過論壇,讓教師不斷進行反思。每次論壇主題明確,形式靈活,人人蔘與,學校評價組對每次參與論壇者進行打分,計入教師的業績考覈。

4、搞好家長培訓,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樑。

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課改之初,總是出現一些反對的聲音,特別是部分家長的質疑,諸如“學生反了,課堂散了,教師不管了……”。爲此學校適時召開了家長會,由分管級部的校長、主任深入各班級配合班主任進行正面的宣講:“改革是大勢所趨,不改革永遠摘不掉落後的帽子”、“課堂中教師的角色是精講點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不學習、開小差的現象不見了”……通過與家長推心置腹的溝通與交流,打消了他們的顧慮,獲得了家長的認可。

四、細化常規管理,向落實要質量

工作佈置+不落實=0。我們各項工作的開展有佈置、有檢查、有評比,具體到處室、班級,落實到個人。

1、開展優秀導學案評選活動。

我們積極走“輕負擔高質量”之路,對教師備課、學生作業沒有數量上的限制,但嚴格要求保證質量。開展集體備課,教師的導學案設計每週由級部領導評比1次,每月開展1次校級的優秀導學案展評活動。要求學生建立好錯題積累本和知識集錦本,有效杜絕了教師佈置重複性、機械性作業,深受學生歡迎。

2、開展“課堂教學標兵”評選活動。

爲推動課改的深入實施,我們制定並出臺了《黃旗堡鎮初級中學“課堂教學標兵”評選辦法》,由教科研室牽頭,各年級各學科教學成績的前1/2必須參與。我們成立了由業務校長牽頭的評選領導小組。從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成績、課堂教學效果(公開課、常態課)、教師述職等各個層面進行全面考覈,旨在發揮先進典型與先進經驗的引領作用。學校於上週評選出首批“教學標兵”7名,發放了榮譽證書及每人200元的購書卡。

3、開展多層次對課堂把關活動。

一是校評價組的調度課:對各學科進行不定時抽聽課,以便了解各學科的進展情況;二是年級的督促課:對本年級稍弱教師,年級主任請骨幹教師一起聽課、加強指導,確保每個教師提升;三是教研組的考覈課:學校考評組負責對教師的考覈,每學期至少兩次對每個教師聽課打分記入考覈。從本週開始,我們舉辦了教學標兵觀摩課活動,到期末檢測前,每人彙報一堂課,納入教師的教學質量評估。

4、開展豐富多彩文體活動,讓師體驗校園生活的快樂

我們以“做人第一,實踐爲重”爲目標,以培養師生責任感爲重點,抓常規、重管理、創特色、求實效,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爲習慣,促進學校德育工作良性發展。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安排,各教研組積極開展了“經典詩文誦讀比賽”、“英語文藝匯演”、“走進社區,志願者在行動”、“數學競賽”、“地理版圖比賽”、“班級拔河比賽”、“慶元旦師生文藝匯演”、“師生書畫展”、“教師羽毛球比賽”。堅持每天下午1小時的體育鍛煉,具體由班主任、體育教師組織實施,鼓勵全體教師參與。力爭用一年的時間,將我校的競技體育成績跨入全區前列。

5、細化班級量化評估,提高班主任工作積極性。

班集體作爲學校最基層單位,只有抓好班級成績,學校教學質量才能得以整體提升。本學期開始,我們首先克服困難,頂着壓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班主任待遇,由國撥每月15元提高到每月150元,旨在通過強化班級管理,全面推動學校工作。其次,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班主任的理念至關重要。無規矩不成方圓,爲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學校爲每位班主任購買了《好班規打造好班級》一書,學期初開展了班規、班級誓言、班歌、班訓評選活動,爲踐行課堂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每個班級呈現出“我的霸氣無人敵,快樂課堂我稱帝”、“ 每節課展示一分鐘,必將改變你一生”、“預習展示皆精彩,你爭我搶樂開懷”的合作競爭氛圍。

6、每週開展一次班級優勝小組評選活動,極大提高了小組的合作競爭意識。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每週一利用升旗時間,在全體師生會上表揚各班優勝小組。每月的階段性檢測後,學校對每班評選出的優勝小組頒發了獎狀,並組織每學科的優勝小組觀看了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7、發揮激勵效應,掀起比學趕幫熱潮。

一是學期初開學大會上,對上學期教育教學工作表現突出的41名先進個人,分三個等次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彰獎勵;期中檢測過後,我們又對全校22個學科第一名每人100元的現金獎勵;二是根據處室工作創新情況,學校先後對八年級、九年級年級主任進行了現金獎勵,有效激發了各處室的競爭意識;三是在全校升旗儀式上,對二年級五班的“環保小衛士”王凱華同學頒發了榮譽證書和100元現金;四是爲使全體學生學有榜樣,我們對全校評選出的44名優秀學生製作了宣傳版面,於下週一張掛於各班級走廊之中,每個版面上有學生照片、勵志名言、個人榮譽簡介。通過諸多措施的落實,全校涌現出“處室爭先進,人人爭一流”的良好氛圍。

各位領導,近一年來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監測中心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下,通過全體師生的勤奮工作,黃旗堡初級中學社會滿意度、學生鞏固率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監測中心聽課調研給予我們的肯定,極大增強了我們課改的信心,鼓足了我們幹事創業的勇氣。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年是我區教育改革的關鍵一年,我們的事業不會一蹴而就,創業的艱難需要我們的辛勤勞作和堅強意志。我們堅信有有教育局的正確指導,有聯盟校的鼎力支持,憑藉我們全校師生的和衷共濟,我們的既定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謝謝大家!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15

最近,我們對我校的課堂教學面臨的形式、採取的或準備採取的舉措進行了梳理,旨在尋求如何在減負增效的前提下改進課堂教學現狀的有效方法。

一、我校的課堂教學面臨的形勢是什麼?

1、學校提出了主流課堂教學模式。

關注當前,放眼未來,爲了踐行我校"促進每一名學生、教師主動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在深入分析學情、師情和學校歷史沿革的基礎上,經過充分醞釀、推敲、論證,今年10月,我校正式提出了"導學、自學、求學、講學、學思、學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校明確了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定位,即對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實踐,是當前我校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抓手,是我校教學管理的着力點和歸宿,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2、學校教學面臨着減負提效的重大課題。

隨着學生減負工作的不斷深入,學生在校學習、自習的時間較之以前明顯縮短了,這也是所有國辦中學面臨的同樣問題。這種變化,使得不少教師感到教學的壓力陡增。如何在不增加教學時間、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如何讓我們的每一節課學生學有所得、教師教有所成,這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3、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進程中面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對課改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等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與實踐,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常態課教學中)對學生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的貫徹力度遠遠不夠,常態課教學以講授爲主的課還佔有一定的比例。這些成爲制約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瓶頸問題。

二、面對現實,我們做了什麼?

1、從落實教學領導力的高度,努力提升教學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管理幹部主動深入課堂。我校規定了中層以上幹部每學期的聽課數量,聽課後將於相關教師進行評課,每週行政例會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幹部彙報交流本週的聽課評課情況。我們認爲,課堂能反映出教與學的現狀,蘊涵着豐富的信息。幹部經常進入課堂,可以深入瞭解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爲、教研文化、經驗、困惑和困難,以及課改要求與教學現狀的差距,先進理念與傳統行爲的落差,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需求,瞭解學校管理的運行現狀,有利於學校工作上下一致,形成合力。

(2)教學管理幹部積極參加中教科組織的聽評課活動,在同行交流、專家點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專業化、科學化的水平。

(3)教學管理幹部與我校特聘教學顧問定期舉行教學管理專題研討活動。我校的兩位特聘教學顧問陳一新局長、範廣澤科長提前佈置研討課題,每兩週進行一次面對面的深入交流,最後由兩位顧問進行點評。至今,本學期的專題教學研討活動已先後進行了三次,研討的主題包括"減負提效形式下教學管理的舉措"、"當前教學管理工作的着眼點"、"挖掘我校教學中高效的典型案例"等。通過此類活動,有效地將教學管理幹部的關注點引導到研究和破解實際問題的軌道上來。

2、以加強教師專業化建設爲突破口,引領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改進。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請師大專家團隊進駐學校,參與指導學科建設。我校與天津師大教師教育學院聯合,創辦了市內六區首個"教師教育教學研究實踐基地"、我們主動邀請師大的專家、教授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教學,通過定期參加學科組活動和不定期推門聽課、評課活動,幫助廣大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策略。教師也可以藉助師大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研究領域,不斷充實自我。

(2)在全校教師範圍內,堅持每月開展一次教學大講堂活動。我們先後邀請到了陳一新副局長、韓鋒主任、邢真研究員、王勤研究員、張明琪教授、靳瑩教授等一批教育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爲老師們進行專題講座,重點圍繞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幫助老師們解疑釋惑,進而引發廣大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更深入地思考,從而有效地引導教師聚焦課堂、研究教學。

(3)大力強化教學管理幹部對學科組建設的領導。學科組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組織形式,也是管理幹部賴以領導教學的重要形式。在工作中我們體會到,教學管理幹部只有親自深入學科組參與活動,以自身關注學科組活動的熱情來鼓勵教師積極投入,在教研活動中充分發揮影響力,對教師起到以身示範的教育作用,這是加強教學領導力的關鍵所在。本學期,教務處在《學科組長工作手冊》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對學科組工作的要求,設置了學科組建設專題檔案櫃,積累學科活動的過程性資料,定期進行交流、展示、點評。

3、啓動名師工程,打造一支骨幹教師隊伍,實現以點帶面。我們認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有着紮實的專業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富於創新精神的專業型的教師隊伍。基於此,今年5月份,我校啓動了首屆首席、骨幹教師評選工作,這不僅是我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一件大事,也是六十六中發展史上的一項創舉。我校廣大教師更是投入了極大地熱情參與此次活動,全校共有57位教師報名。經過說課、做課、民主評議、教學過程考覈等一系列環節的評比,最終遴選出了我校首屆首席教師8人、骨幹教師19人。首批首席、骨幹教師與學校簽訂了工作協議。

他們不僅僅是享受首席、骨幹教師的待遇,同時還要履行作爲一名首席、骨幹教師的相應義務,他們將在未來學校的學科建設、校本研修、乃至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根據我校出臺的《首席骨幹教師考覈實施辦法》的規定,我校的首席教師、骨幹教師不搞終身制,每屆任期兩年,兩年後自動終止資格,重新申報。任期內每年進行嚴格考覈,考覈合格者將繼續留任,考覈不合格者將被自動終止資格。首席骨幹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圍繞學校階段教學工作,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例如,近期隨着我校"導學、自學、求學、講學、學思、學用"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學校要求每位首席骨幹教師率先實踐課題教學模式,每人完成一節示範課,學校組織全校範圍內的聽評課活動,同時作課教師還要進行說課,整個過程全程進行錄像。這樣,就使得每一節公開示範課成爲了一次學科教學的專題研討活動,大大拓展了教學研究的空間。

三、近期,我們還準備做什麼?

1、推進導學案的運用。目前,初高中各科導學案的編寫已經形成了基本框架,正在請專家提出修改意見。下一步是將相對成熟的導學案應用於課堂教學,要把編寫導學案、使用導學案變成教師進行常態課教學的規定動作。

2、推進思維導圖的運用。思維導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於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訓練學生思維,也有利於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轉換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在今年5月,我校組織學科組長到大港二中參觀思維導圖的運用成果展示,對思維導圖有了感性認識。今年11月,天津師大的靳瑩教授爲我校全體教師進行了有關思維導圖的專題講座,從思維導圖的概念、理論基礎,到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使用技巧,使廣大教師對思維導圖有了初步的理性思考。下一步是在一些學科中嘗試使用思維導圖,使用過程中教務處隨時監控,根據使用效果把握推廣的進度、節奏,最大限度地發揮思維導圖對教學工作的積極作用。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16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去完成,因此抓教學改革首先就要抓課堂教學的改革。

我聯校把“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作爲工作重點,把形成適合學校教學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作爲工作重點,把形成適合學校教學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作爲教改的重心,從學情、校情出發,提出“三階段八步驟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並於xx年9月新學年開始時,在瓜園中學先行先試,現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預計xx年,此課堂教學模式在全聯校全面推行。現就這一課堂教學模式試行情況作簡要的介紹。

一、成立了以聯校長爲組長的課堂教學改革領導組。

聯校定時組織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不定期對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研討工作,分析課堂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解決改革中帶來的困惑,探索適合學校教學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1、只注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主要表現有教師獨霸課堂,以“灌輸”爲主。教師對學生一百個不放心,對自己所教的內容一百個放心,不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教師以教定學,學生圍着教師轉,順着教師的思路、教師的設計被動學習,教師思考最多的是我講什麼?很少指導學生應該怎樣學?長此以往,學生習慣於被動學習,主體性逐漸喪失,學生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只注重知識傳授,忽視情感激發。教師的教學目標沒有體現三維性,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課堂教學僅定位在知識與技能上,忽視了過程與方法的探究,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慮很少,教師只注重課本知識內容,忽視了教學的生成性和學生的差異,只關注書而不關注人,普遍缺乏對學生的情感激發。

3、只注重習題訓練,忽視能力培養。教師吃不透課標和教材,更把握不準命題的趨勢和方向。教師的備課重點就是選題,教案就是“習題集”,教學重點沒有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沒有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

4、學科集體備課與教學研究流於形式,沒有真正發揮集體的智慧。既使教研活動搞得比較好的教研組,所研究的也仍然是淺層次的教什麼。而沒有深入到深層次的怎麼教和爲什麼要這樣教的問題。更有甚者,某些老師甚至把素質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改革與提高教學質量對立起來,錯誤地認爲要搞素質教育,要搞課堂教學改革,就必然要降低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只能是教師滿堂灌——教得苦,學生被動的學——學得苦。而不可能是教師教得巧,學生學的樂。

三、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

以課標和教材爲依據,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根本宗旨。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新型的學習方式,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體現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關注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和態度,突出思維開發和能力培養;面向全體,分層實施。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模式

探索實驗“三階段八步驟”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新模式具有三個階段:“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分層優化”。

這種新模式具有八個教學環節:

(1)創設教學情境;

(2)出示學習目標;

(3)指導學生自學;

(4)檢測自學效果;

(5)教師精講點撥;

(6)分層施教,分類指導;

(7)課堂鞏固訓練;

(8)教學小結提升。

五、課改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有許多方面需要探索、有許多細節需要完善,有許多經驗需要提煉。調研中我們發現有7個具體問題需要儘快解決。

1、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有的合作時機不恰當、有的學生不會合作、有的合作亂而無序,真正合作的學生少。

2、學生展示不充分。主要表現爲有的展示的問題價值低、有的展示的形式單調、有的展示沒有重點、有的展示隨意性大,真正展示的學生少。

3、教師點撥拓展不力。重點是有的抓不住學生問題的閃光點、有的解決不了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該點撥時不點撥、有的該拓展時不會拓展,教師的導學作用沒有真正的發揮。

4、學生的“動”是表面的動。體現爲有的學生身動而心未動、有的仍然是被動而非主動、有的課堂只是淺層次的“動”,課堂追求的只是表面的熱鬧。

5、課堂反饋檢測不落實。有的沒有檢測內容、有的沒有檢測時間、有的檢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檢測,課堂檢測、堂堂清成爲一種空想。

6、課堂開放是“僞”開放。主要表現在有的課堂教師仍然講的多、有的課堂學生有效活動少、有的課堂教師仍然不相信學生,總是忍不住要

講一通、灌輸一把,教師不能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

7、課堂教學改革模式難以全面推行。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個人素質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我聯校教師老齡化嚴重,故只能停留在部分學校、部分科目、部分教師範圍內實施。

今後,我們一定認真思考,加強研討,大膽探索,敢於創新,克服困難,爲我縣課堂教學改革向更高層次邁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篇17

爲了更好地瞭解當前中職生對學校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現狀的看法與需求,併爲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研究提供參考與依據,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本課題設計了“關於中職生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問卷”,對福建省五所省屬中職院校進行隨機問卷調查,還對中職院校體育教師以及部分企業負責人進行現場訪談,現將相關問題展開分析。

一、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圍繞爲在校中職生開設體育課的目的與意義、體育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場地器材等問題進行展開。

二、調查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根據調查目的、任務,由課題組統一製作問卷,對福建省五所省屬中職院校部分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問卷共設11道選擇題,共回收有效問卷468份。

(二)實地訪談法

通過對中職院校體育教師及部分企業負責人的訪談,瞭解中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現狀以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三、調研結果:整理統計分析數據

(一)企業需要員工具備的能力

通過與企業負責人交流了解到企業更需要員工具備團隊協作能力。而從問卷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爲體育課的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和掌握運動與健康的相關知識,體育課上培養的運動能力和溝通能力對今後就業更重要。

(二)關於教學內容

調查問卷中列出了17項學校開設的體育課程內容,其中學生喜歡的項目中排名靠前的都爲球類項目,52.78%的受訪學生對目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不感興趣。

(三)體育教師所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

48.93%的受訪學生認爲是講解法和示範法,僅8.97%的受訪學生認爲主要的教學方法有講解法、體驗法和合作法。通過對部分中職院校體育教師的訪談發現,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問卷調查結果一致。

(四)對目前體育課堂內教學組織形式

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有10.68%的學生很不滿意,31.62%的學生不太滿意,22.44%的學生比較滿意。當前教學組織形式下僅有15.38%的學生有合作體驗,體育課的上課形式大多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進行學習和活動。

(五)評價方式單一

受訪的468名學生中的大部分學生認爲課堂中的評價是單一的,只有教師評定。

(六)體育設施不足

對學校的場地、體育器材和設施能不能滿足體育活動需要的問題,40.38%的受訪學生認爲不能。

四、調研結論及建議

(一)學校的教學目的與企業實際需要存在偏差

經過對企業負責人的訪談得知,企業更需要學生具備團隊協作能力。而大部分學生認爲,體育教學中培養的運動能力和溝通能力對今後的就業更重要。長期以來,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沒有很好地結合職校特色、依據企業需求確定教學目的去培養人才。企業需要的是能勝任職業活動的主觀條件——綜合職業能力,它不是針對具體某一個職業技能、知識範疇的能力,而是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跨職業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中職體育多樣化教學在培養與提高中職生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三方面的綜合職業能力上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所謂方法能力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創新的能力,包含分析與綜合能力、決策與遷移能力、信息接受與處理能力等從事職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與學習方法方面的能力。社會能力主要是指一個人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和善於溝通的能力。個人能力是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讚賞的愛崗敬業、工作負責、注重細節的職業人格。

(二)體育教學內容比較單一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延續了中國小體育教學內容,以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球類項目爲主,學生對新興項目不瞭解。教師應拓展多元化教學內容,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加強教材建設,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及團隊協作等社會能力,根據企業需求的綜合職業能力來開展新興、拓展類項目,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

(三)體育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組織形式單調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正在迅猛發展,中職生是我國未來的技術型人才,今後大多從事的是體力和腦力相結合的工作,企業既需要學生具有強健的體魄,也需要學生具有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中職體育教學通常延續中國小體育教學模式,以技能教學爲主,採用教師講解、學生練習、教師糾錯的方式。這種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運動的興趣變得越來越低,而且沒有充分考慮企業的用人需求。因此,研究和探索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多樣化改革,以提高學生學習和運動的興趣,以及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符合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四)體育課堂評價單一

從調查中發現,當前中職院校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是教師,而教師則以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每堂課的出勤情況來評定總成績。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中,學生和教師可對學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努力程度、合作意識等方面採取統一的評價標準與評價項目,使得評價更全面。實施多元化考覈評價,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化和人文化,體現了學生個性化、多層次的發展需要,對培養學生成爲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有重要意義。

(五)場地、器材設施不足

不管是學生問卷還是教師訪談都表明,目前福建省中職院校的場地與器材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與活動的需要。學生喜愛的球類項目特別是足球、羽毛球等的場地供應不足。其他拓展類項目,如游泳、輪滑、攀巖等的場地、器材更是很難見到,學生自然談不上感興趣了。面對目前場地、器材設施不足的情況,中職院校體育教師應合理有效地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多開展合作與體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使其適應未來就業需求。

總之,從對中職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來看,體育教學實踐要建構出一套可推廣的具有職業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體育多樣化教學中課程教學目的、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的設置都要緊密圍繞培養與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這一目標,形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破解當前體育教學目的單一、質量不高等弊端,保障教學的良性循環,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身體健康,有較強職業道德、社會適應能力、創新思維的綜合職業能力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