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性開發對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影響及對策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6W

經營性開發對貧困地區農民

經營性開發對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影響及對策

增收的影響及對策

當前,隨着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在總結完善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種渠道的投入機制和形式多樣的開發方式。特別是實行經營性開發,將國有資本以參股的形式投入,是農業綜合開發投入機制的一項有益探索和嘗試。對貧困地區來說,農業綜合開發經營性開發對農民增收的影響是巨大的。

一、農業綜合開發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修水是一個革命老區,又是一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XX年底全縣尚有7萬貧困人口沒有解決溫飽,特別是還有4.47萬人仍處於極爲貧困的狀況,扶貧攻堅的任務異常艱鉅。近年來,我縣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壯大支柱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民收入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繼XX年1.1萬貧困人口脫貧後,XX年全縣又有8000餘人基本解決溫飽問題,脫貧致富步伐明顯加快。

㈠緊緊抓住以蠶桑爲重點的“1116”工程,積極幫助羣衆增加收入。修水的農業產業化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作用,正成爲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是向規模要效益,繼續大力實施“1116”工程(10萬畝蠶桑、10萬畝藥材、100萬頭山羊、6萬畝茶葉)。去年共完成低改桑園3萬元,種植木本藥材2萬畝,新擴茶園2萬畝,新增山羊10萬頭。二是向科技要效益,精心組織以蠶桑爲重點“三高一擴”科技興農活動,努力實現由全省蠶桑大縣向全市蠶桑強縣的跨越。切實抓好小蠶共育和先進簇具推廣,着力辦好100個示範點,培育1000戶“三高”專業戶,建成10000畝“三高”示範桑園,提高畝桑養種量、張種產繭量,全年養蠶種8萬張,產繭5.46萬擔,蠶農售繭收入5000萬元以上。三是向加工要效益,不斷壯大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舞活繭絲綢加工、藥材加工、綠色食品加工和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四大龍頭。目前繅絲企業已新增自動繅18組,繅絲企業工業產值達到6000萬元,以前引進的農業加工項目裕發河粉廠,產品一上市就供不應求,去年又新上一條日產13噸河粉的生產線,年加工消化糧食6500噸。寧紅集團現已評爲國家級龍頭企業,龍騰高科被評爲省級龍頭企業。通過擴張規模、搞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三大有效措施,全縣農民今年人均增收達到100元以上。

㈡抓裝退耕還林”這一難得的機遇,真正把林業政策與農業綜合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我縣緊緊抓住實施退耕還林這一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林業政策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幫助山區羣衆脫貧致富,進一步拓寬扶貧路子。書記、縣長多次到上級林業部門彙報工作,爭取到每年10萬畝退耕還林項目,以及退耕還桑、退耕還藥的有關優惠政策。同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廣泛動員羣衆參與,全面盤活林業資產,把山林權讓給農民,大力實施這一林業扶貧工程。去年全縣完成退耕還林8萬畝,兌現補助資金68萬元,補助糧食430萬公斤。實施國家生態公益林工程75萬畝,長防林工程6.8萬畝。目前山區羣衆退耕還林積極性空前高漲,涌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今年全縣各鄉鎮上報計劃達到15.6萬畝,現已完成清山整地4萬畝。全縣林業經濟逐步走出困境,山區羣衆收入來源不斷拓寬,山區羣衆每年從退耕還林中可增收100萬元,五年後,全縣山區羣衆每年又可增收5000萬元以上。

㈢全力實施移民扶貧,把移民集中安置點變成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示範區。建國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通過開展“救濟式”扶貧、產業扶貧等方式,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資金扶貧不少,精力傾注不少,但還是難以跳出扶貧——脫貧——返貧的怪圈,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羣衆貧困狀況。爲切實改變山區、庫區貧困羣衆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省委、省政府於XX年初把我縣作爲移民扶貧搬遷試點的三個縣之一。一年來,我縣積極實施移民扶貧搬遷工作,成立以縣委書記爲組長的移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縣長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各有關鄉鎮也成立了相應機構;確定搬遷對象8100名,並全部進行了嚴格的資格審查,建立了分戶臺帳,在三都、上奉、山口、義寧、渣津等鄉鎮建立了16個集中安置點,5000多移民全部遷入新居。縣農業綜合開發辦沒有錯過如此良機,對移民扶貧搬遷工作這一新鮮事物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和廣泛的宣傳動員活動,決心抓好搬遷後移民的經濟發展,即把移民集中安置點辦成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示範區,確保移民真正“搬得出,移得住,逐步富”。去年6月底,我辦按省委和縣政府的要求,將XX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調整到4個移民集中安置點,完成了四個項目的測量、規劃、設計和項目重新申報工作;至7月中旬,完成了全縣6個安置點農業綜合開發的測量、規劃、設計工作,並製作了項目簡介,提供給在我縣召開的全省移民扶貧現場會;10月份,我辦又完成了XX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與論證的初稿,並順利通過了專家的評估論證;11月底,XX年農發項目與資金計劃下達後,我辦制訂了項目實施方案,現在四個項目區已全面啓動,成爲我縣冬季農業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農業綜合開發經營性開發對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

隨着我國加入wto和農業進入新階段,“小農戶”與“大市潮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由於千家萬戶分散的個體小農難以成爲抗衡強大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所以即使國家有一定的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下來,農民也只敢要其中無償的部分,有償的部分農民敢要地方政府也不敢給。這就要求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必然要落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上,再通過經營主體促使農民增收。實踐證明:“龍頭企業+農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戶”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最卓有成效的三種模式,也是促使農民增收的三條途徑。修水目前走的是“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當然以後也要加大對另外兩個模式的扶持力度,從而使農民在更寬廣的範圍內增加收入。

㈠農業綜合開發必須扶持龍頭企

業。農業綜合開發的目標是通過綜合開發增加農民收入。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修水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雖然在蠶桑產業上見效明顯,但從總體上來說仍處於初步階段,特別是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更是初步階段。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所以農業綜合開發通過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來促進產業化發展責無旁貸。同時我們認爲,龍頭企業不同於一般的工商企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聯繫是緊密的,一是它爲基地農戶提供市嘗信息服務,帶動農民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二是它爲基地農戶提供技術服務;三是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增收。因此,產業化經營中龍頭企業的興衰不僅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且關係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從這個角度講,農業綜合開發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我們還要看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大都依託農產品生產基地而建,是吸納農村勞動力、發展小城鎮的重要途徑。在我國工業化進程有了長足發展的今天,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小城鎮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農業綜合開發作爲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一種手段,有必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

㈡農業綜合開發必須以項目爲依託。農業綜合開發實行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有機結合,以資金投入確定項目規模,按項目管理資金。因此,農業綜合開發要結合自身特點,以項目爲依託,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那麼,從農業增收的角度講,農業綜合開發要扶持什麼類型的龍頭企業呢?這裏有個原則,就是按照“適當集中、扶優扶強、扶帶動型、成長型項目”的要求,參照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申報標準,重點扶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推動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和直接帶動農戶增收的龍頭企業。作爲修水來說,大部分龍頭企業目前的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帶動能力特別強,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利益聯結機制健全,帶動的農戶涉及到修水60多萬農民。而且一些企業還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特別是寧紅和龍騰開發和生產的產品分屬綠色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能有力地促進和帶動修水“1116”工程的發展壯大。

㈢經營性開發能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綜合開發能促進農民增收是無可置疑的。但是,以前由於農業綜合開發國有資產產權界定滯後,管理主體缺位,再加上項目建設內容多樣,投資成份複雜,在一定程度上必須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舉一個例子:修水在二十世經九十年代初同樣是發展蠶桑產業,同樣是發展龍頭企業——絲綢加工廠,但由於當時是國有資本投入,而且企業與農戶不是利益聯動機制,再加上企業經營不善,十幾年下來,到現在欠銀行近兩個億的貸款,企業破產了,國有資產便也流失了。修水從前年起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幾個私營老闆進行絲綢加工,發展蠶桑產業的龍頭企業,企業成了老闆私人的,他們更注意經營管理,更注意與基地農戶搞好利益聯結關係,如今企業紅紅火火。所以說,如果是以國有資產經營性投入,則可進行明確的產權界定,同時股份制公司的運作方式也會即使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成爲現實,使農民增收成爲現實。去年,僅蠶桑產業一項,全縣農民則平均增加收入近50元。

三、實施經營性開發應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

修水作爲一個國貧縣,儘管近幾年在省市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發展勢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因爲經濟基礎薄弱,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諸多矛盾,尤其是制約農民增收的根本因素還沒有完全消除,農民增收困難仍然是“三農”工程中的突出問題。所以我們認爲,在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經營性開發時,要考慮貧困地區的客觀因素,採取比較靈活的機制予以支持,從而真正增加農民收入。

㈠加大對純公益性項目的支持力度。純公益性項目就是土地治理項目,即以農業基礎設施爲建設內容包括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小流域治理項目等。這一類項目本身無直接的投資收益,但它的實施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地建設,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矗對這一類項目的資金,國家一向是無償的。而在農業綜合開發經營性開發實施以後,這一類項目仍應該是財政支持的重點,而且作爲貧困地區,本身經濟基礎較弱,地方財政和農戶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上來,貧困地區更需要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如果國家不加大對這一類項目的支持力度,那貧困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循環怪圈則短時期內必然難以消除。所以對屬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推廣和培訓等公益性方面的投入,仍應以無償補助爲主,以體現對農業的扶持和保護。

㈡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就是加大對農民的支持力度,能從更寬廣的範圍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調整對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的現行政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龍頭項目的現行政策是:財政資金無償、有償比例爲20%∶80%,無償資金主要用於龍頭企業的貸款貼息、先進技術引進補助和農村公用設施的建設。國家要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的支持力度,可以把財政資金無償、有償比例調整爲30%∶70%,只要是龍頭企業以訂單農業的形式確定對基地農戶的農產品實行保底價收購和推動優質優價發展的,無償資金的使用範圍也可拓寬。

二是加大對龍頭企業的的補助力度。對項目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可給予技術推廣補助。而且,應該根據各個項目建設的實際需要,給予各單個項目單項或多項用途的無償資金補助,如對一些規模較孝但效益較好的企業給予貸款貼息等等。

三是促使龍頭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要實現經營性開發的目標,其中一個基本前提是國有資產的參股企業必須有較強的獲利能力,建立起適合市場經濟體制的現代企業制度。首先要求企業有較高的發展潛力。企業要建立嚴格的選項立項制度,提高選項的準確性,從而使企業建立以後在產品市場上有着巨大的競爭優勢;其次要求企業有良好的信譽。企業不但

要有良好的資產情況,連續兩年三年無虧損,而且企業在還貸、不出現違規操作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會信譽度;再次要求企業建立產權明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能正確行使法人財產權,維護出資人合法權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