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調研報告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9W
本文目錄2020年衛生調研報告城市衛生安全應急管理技術調研報告關於城市管理及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調研報告關於全縣衛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縣政協常委會XX年工作安排,近日,縣政協副主席趙站偉帶領部分政協常委、委員先後深入到彭婆、水寨、江左等鄉鎮衛生院進行調研,並聽取了縣衛生局關於我縣鄉鎮衛生院建設的情況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衛生調研報告4篇

一、衛生院建設的基本情況

鄉鎮衛生院是農村三級衛生網的樞紐,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題。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堅持“以農村爲重點,預防爲主”的方針,搶抓機遇,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衛生體制改革,採取有力措施,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使農村衛生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目前,我縣共設鄉鎮衛生院15所,其中中心衛生院五所(鳴皋、白沙、江左、彭婆、高山);在職衛生技術人員688人,開設牀位333張,業務用房面積2.8萬平方米,千元以上醫療設備400餘臺(件),主要承擔本鄉鎮預防保健、基本醫療、鄉村醫生管理、健康教育等農村衛生工作任務。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XX年以來,利用世行貸款、衛生扶貧項目資金1100餘萬元用於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添置設備和人才培養,消滅了90%的業務危房,有13個衛生院用上了自來水和衛生廁所,有8個衛生院實現了供暖,院內硬化、綠化、美化、排水、院牆、大門等基礎設施達到小城鎮建設要求,15個衛生院全部擁有救護車,鄉鎮衛生院環境面貌和基本醫療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技術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二是強化人才培訓。採取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高衛生院醫護人員素質。15所鄉鎮衛生院XX年已完成105人、XX年又派出93人脫產到市衛校進行一年的專業學歷教育培訓,安排33人赴省級醫院進修,15人到省職工醫學院深造學習。9月中旬又派出15名衛生院長接受省衛生廳半個月的管理知識培訓,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改善。

三是醫療水平有新的提高。由於鄉鎮衛生院軟、硬件設施的逐步完善,過去鄉鎮衛生院不能開展的大型生化檢驗、血流變、下腹部手術及院前急救等,目前已全部開展,個別衛生院還開展了部分上腹部手術。開展門診化預防接種和下鄉巡迴體檢與兒童接種,“四苗”接種率保持在85%以上。組建婦幼保健科,融婦產門診、住院分娩和保健爲一體,新法接生率達96.5%。使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和預防保健就近解決,免去了奔波勞累之苦。

四是開展“人性化”服務。鄉鎮衛生院對病人實行賓館式服務,免費提供茶水、報紙,免費接送住院病人,有的衛生院爲住院產婦免費提供荷包蛋、紅糖,出院時贈送嬰兒服裝、新生兒生日賀卡等,營造溫馨的人性化氛圍。在彭婆衛生院輸液中心,一位老大娘動情地說:“這裏的服務態度真好,總是笑臉相迎隨叫隨到,待俺可好了”。

五是規範衛生院財務管理。XX年初,衛生局建立會計工作站,實行院帳局管,抽調5名業務熟練的財會人員集中辦公,管理15個衛生院帳目,各衛生院不再設立會計,只設記帳員,衛生院各項支出實行院班子會簽制度,會計工作站負責審覈,公開收支情況。衛生院經濟運行隨着業務的發展不斷好轉,據統計,XX年15個衛生院收入1500餘萬元,比XX年翻了一翻,人員工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存在問題

1、發展不平衡。由於鄉鎮經濟條件和歷史原因,導致鄉鎮衛生院之間在基本條件、業務水平和職工工資待遇等方面差別較大,有的衛生院發展較快,但也有一半衛生院業務蕭條,發展明顯滯後。

2、發展後勁不足。經費投入不足,補償機制不健全,多數衛生院自身經營收入不足以發放在職人員工資和交納社會保障金,公共積累緩慢,自身發展乏力。部分衛生院基建負債大,大量拖欠應繳納的合同保證金和養老保險金,加上基本醫療服務價格長期偏低,出現了潛虧運行。

3、高技術人才匱乏。人才問題已成爲制約鄉鎮衛生院發展的瓶頸。15個衛生院“兩低一高”問題較爲突出,即學歷低、職稱低、無學歷人員比例高。尤其是臨牀骨幹醫生、護理、檢驗、藥劑、影像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預防保健人員素質較低,嚴重影響衛生院服務職能發揮。

4、在職人員待遇偏低。XX年,中心衛生院人均月工資600元左右,一般衛生院的工資水平相對較低,最低的只有300多元,遠遠低於縣直各醫院的工資水平,直接導致了人心不穩,人才外流的現象。加上交通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患者直接到縣直醫療單位就診尋求高層次的醫療服務。與縣直醫療單位相比,衛生院出現了服務量小、收入低、工資水平低、業務發展慢的惡性循環。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在加大投入上做文章。一方面要努力爭取國家衛生項目資金和扶貧資金,重點向一般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設備裝備和人才培養領域投入,從根本上改善農村衛生院衛生條件;一方面衛生行政部門要統籌規劃,將有限的衛生經費重點向農村衛生工作傾斜,大中專畢業生優先安排到衛生院工作。

2、進一步深化衛生院體制改革,在管理上做文章。結合我縣實際,因地制宜,引進先進管理辦法和技術,建立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增強服務能力。加快鄉鎮衛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實行公開竟聘衛生院長,對衛生院人員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由傳統的組織安排轉變爲崗位競爭、雙向選擇,全面推進績效工資制,對鄉鎮衛生院長實行目標責任管理,使他們有經營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的自主權,以此推進鄉鎮衛生院的快速發展。積極改進對鄉鎮衛生院的管理。衛生行政部門要樹立“管理、服務、效率”的理念,要按照“培養一個好院長,理清一條好思路,發展一些好專科,制定一套好制度,建設一支好隊伍”的要求,切實履行好對鄉鎮衛生院的監管和指導職責,促進衛生院的協調發展。

3、加強衛生院隊伍建設,在優質上做文章。一是要制定優惠政策,築巢引鳳,要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制定優惠政策和有利條件,吸引高技術人才到鄉鎮衛生院工作,使他們願意來、穩的住、留得下;二是加大在職人員的培訓力度,採取多種措施,通過脫產、半脫產、帶資深造等形式,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全縣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技術人員進行再培訓,不斷提高衛生院的整體醫療水平;三是建立縣直醫療單位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制度,特別是鼓勵高技術職稱的醫生,有計劃地到衛生院幫帶工作,以此帶動衛生院醫療質量的提高;四是實施“名醫”、“名科”帶動戰略,要與省、市級大醫院建立協作關係,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到衛生院坐診,同時努力培養業務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培育發展具有本地優勢的特色小專科,提高技術水平,帶動整個衛生院業務的開展。

4、創新發展思路,在便民上做文章。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主動走出去,以社區、家庭爲衛生服務對象,開展疾病預防、健康檢查、常見病、多發病診治,不斷拓寬服務範圍。建立健全鄉村兩級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發揮鄉鎮衛生院的農村衛生管理職能,增加服務量,增加兩個效益,爲加快發展積蓄力量。要牢固樹立“以人爲本”意識,在衛生院廣泛開展“問一聲、扶一把、送一程、暖人心”活動,通過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拉近與患者距離,改善醫患關係,以方便、快捷、簡便、低價的服務,吸引更多的農民羣衆到衛生院就診。

城市衛生安全應急管理技術調研報告2020年衛生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從國內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現狀出發,指出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的核心要務是集成現有的衛生信息系統、消除衛生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與交換;並提出了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數據採集類型和業務支持部門。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基於數據倉庫、以gis爲應急響應支持平臺、能統一管理信息、可與其他電子政務

系統互連互通的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框架結構,並詳細闡述了各業務模塊的基本功能和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方法。

1 引言

公共衛生事件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或人爲災害。近年來,由於人口持續增長、城市盲目擴張、工業高度密集,資源環境破壞,人與人的安全衛生距離不斷縮小,使預防公共衛生事件的形勢日趨嚴峻 。因其具有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使預測、預警與應急管理成爲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並引起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如熊光魁 等研究了救災防病應急反應專家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潘海東等 提出了構建國家級公共衛生應急系統的思路;王平 、杜江等 設計了基於web gis的公共衛生安全監督與控制系統方案;杜鵬等 基於模型分析規劃了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的建設;李琦等 在北京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決策支持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城市突發公共衛生疫情分析與決策系統的構建方法。這些思路和方案從不同角度對系統功能模塊、體系結構、業務模型等做了較爲詳細的闡述,對豐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功能,促進地區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有積極作用。但有關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範圍、系統需要的數據類型,以及系統支持部門等問題尚未明確提出,特別是如何處理公共衛生領域各部門現有的信息系統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這些信息系統建於不同時期,採用不同軟件平臺和數據格式,系統之間的衛生數據無法共享和交換,形成大量的衛生信息孤島。另外,這些信息系統存有大量有價值的歷史和現實數據,如果放棄它們,則需很大的重複投資,並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與建立節約型社會的主題相違背。因此,集成先進技術,整合城市現有衛生信息資源,消除衛生信息孤島,實現公共衛生數據的共享與交換,成爲當前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的核心要務。

基於上述情況,在“十.五” 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區域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延續項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系統技術集成” 的支持下,通過調查和分析廣州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情況,本研究從新的視角提出了建設基於城市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技術方案。

2 系統總體設計

2.1 系統建設目標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建設是在城市現有公共衛生安全體系下,圍繞城市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綜合運用計算機工程、衛生統計、人工智能、數據倉庫、中間件、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建立一個能快速、及時、準確收集、存儲、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並以超媒體(文、聲音、影像等)方式顯示各類信息和分析結果,爲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構提供全過程、多層次信息服務和多種支持手段的應急指揮和輔助決策系統。系統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將現有公共衛生領域各業務部門相對獨立的操作型系統集成在一起,以基礎空間地理數據及各類專題圖形數據爲基礎,建立集中統一的公共衛生數據倉庫和相應的預警指標、應急預案等知識庫和模型庫;以數據上報一採集一管理一分析一決策一展示爲主線,建立具有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仿真預測、虛擬現實、指揮調度、信息發佈等專業應用功能的各子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服務平臺,以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指揮調度能力,爲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決策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2.2 系統所需數據類型與支撐單位

傳統的公共衛生領域以傳染病防治爲主要內容,數據類型單一;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也主要由衛生部門唱獨角戲。隨着社會進步,公共衛生安全的範圍變得越來越廣泛。因不合理飲食結構、不良生活方式引發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因空氣、水源、噪聲、化學污染等環境危害引發的健康問題,也正上升爲公共衛生問題 。因此設計系統建設方案時,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的需求,除衛生監測數據、疫情監測數據、衛生資源數據等基本數據類型外,環境衛生數據、食品藥品衛生數據、公共衛生危險因素數據,以及社會經濟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等一併列爲系統採集的數據類型(見表1)。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支持單位除醫療衛生行業各部門外,把與數據供給和應急管理有關的如環境監測、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門也列入系統支持單位(見表2)。

2.3 系統業務結構模型

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圍繞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構建,在體系結構上採用開放式的網絡結構設計,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之間都能容易地實現互連互通。其概念模型(如圖1)從底層至頂層分爲數據層、應用服務層和用戶層3個層次。

數據層有分佈數據源、數據倉庫系統、信息採集和信息管理系統組成。在該層中,信息採集系統利用etl工具把存放在各業務部門異構系統中的衛生數據採集到公共衛生數據倉庫系統中,並建立面向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專業數據集市。城市基礎數據倉庫中存有大量基礎空間數據和社會經濟數據,包括影像、地圖、氣候、人口、宏觀經濟等。城市基礎數據倉庫的應用是對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資源支持。

應用服務層由面向事件的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面向事件的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和專業應用分析子系統三個功能子層組成。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是系統各子系統實現集成的關鍵和基礎,它以靈活的方式與數據倉庫和數據管理系統連接,爲各業務子系統提供基本的數據組織形式,並設有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對接的公共數據接口。

gis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實現城市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過程中所需的各種基礎性服務及平臺支撐,能爲各業務子系統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塊,還可以在其上方便地構建應用系統。該平臺本身具有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並能把各業務子系統的分析結果展示出來。緩衝區分析、網絡分析、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1)分析、疊置分析等屬於此層。

專業應用分析子系統在繼承gis通用功能層的基礎上,針對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決策需求,開發出多種專業應用模塊。其中知識管理和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知識庫和模型庫的管理,並把相應的知識和規則運用到信息採集、信息管理、監測與預警、分析與預測、指揮調度等系統中;突發事件分析與預測系統針對事件特點和應急管理需求對衛生數據進行多種分析,並根據歷史經驗及專家知識對相關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進行仿真模擬和預測,爲控制事件發生提供輔助決策;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根據事先定義好的邏輯關係定期掃描檢查衛生數據倉庫,對發現的異常現象發出預警;突發事件應急調度系統通過gis應急響應服務平臺實現跨部門分散資源的統一調度;公共衛生信息發佈系統主要向公衆公佈已經或正在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類信息。

用戶層主要將下層數據的分析結果以友好直觀的方式反饋給各個不同需求層次的用戶。整個系統從下到上互爲基礎,互相作用。

3 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

3.1 利用數據倉庫技術進行數據中心建設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需要對分散在各部門異構系統中的衛生數據進行集成分析,但由於各異構系統的分散性、數據類型的不一致性,以及一些歷史數據的離線等問題,使目前這種以事務處理爲主體的數據環境難以滿足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對數據的分析要求,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城市應急管理系統需要建立獨立於應用的數據環境和相應的技術支持。數據倉庫是一種面向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技術,它提供集成化、歷史化的數據管理功能,支持綜合性的數據分析 。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來說,數據倉庫可爲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與預警、分析與預測、決策支持等子系統對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創造良好的條件。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數據倉庫的創建過程遵循以下步驟:首先從各分佈數據源系統中抽取有用的公共衛生數據到數據準備區(如圖2),然後對數據準備區中的數據進行清洗、轉換,並通過元數據映射後裝入數據倉庫,再根據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的具體需要建立專業數據集市,其結果由前端各專業應用子系統經過多種分析後展現。

3.2 利用中間件技術進行系統應用集成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要在不同網絡產品、硬件平臺、網絡協議等組成的異構環境中運行,同時還需支持多種應用軟件和管理多種應用系統。因此係統內部各軟、硬件平臺之間、系統與其他電子政務系統之間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傳遞與數據轉換技術支持。中間件(如圖3)是基於分佈式處理技術的一類軟件,它介於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之間,既能解決客戶與服務器方的互聯,又能實現不同技術組件之間的集成 。

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集成分爲系統內部服務集成和系統外部服務集成,它們因功能不同對中間件的要求也不同。內部服務集成需要整合長期形成的大量遺留系統,共享不同平臺和異構數據庫間的數據資源;外部服務集成要求系統能自動檢索到其他電子政務系統提供的相關服務,以構成更爲廣泛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網絡。考慮城市已有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系統、軟硬件支持臺的特點,及將來系統擴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實現過程中,將j2ee、web services、xml信息交換中間件集成應用。其中j2ee標準用來解決服務器端應用間跨平臺、數據異構的集成及數據挖掘任務;webservices用於系統的信息發佈與獲取;信息交換中間件在內外集成系統之間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橋接作用 。

3.3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可視化顯示

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具有自身的屬性特徵,更具有空 [5]間分佈特點。基於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是gis和其他各功能子系統的無縫集成,是地圖和空間分析在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中的具體應用。gis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如緩衝區分析、疊置分析、路徑分析、網絡分析等)以其可視化、實時化、動態化等直觀的表現形式可廣泛應用於隔離區設置(以傳染病爲例)、疫區定位、疫情顯示、空問傳播分析等方面 ,爲管理部門迅速瞭解疫情傳播態勢,進行應急預案生成、衛生資源配置等提供實施平臺。

根據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業務特點,gis平臺採用c/s和b/s混合架構。c/s架構側重多角度空間數據分析,包括各種專題圖展示、路徑分析、緩衝區分析、插值分析等。b/s架構除支持矢量地圖基本操作(如放大、縮小、平移、量測、圖元選擇、圖元查詢等)以外,還強調對地理相關業務數據分析功能的支持,並能提供直觀和實時的數據展示。b/s架構採用面向接口的設計風格,無縫集成數據提取模塊和數據分析模塊,可方便擴展到其他、 務應用系統。

4 結束語

本研究基於消除衛生信息孤島,提高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水平和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構建了以數據倉庫爲基礎、能統一管理信息、支持gis訪問、可與其他應用系統無縫連接的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體現了城市公共衛生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先進技術的集成應用。但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同時,普遍災難途徑,即各類突發事件的一體化管理將成爲應急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 。因此,隨着社會進步和對公共安全需求的增加,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範圍將會涵蓋整個城市公共安全領域,其服務功能也更加全面。本方案儘管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系統的擴展性和兼容性,但還需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以滿足日益發展的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需求。

關於城市管理及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調研報告2020年衛生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根據局黨委關於“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要結合各自主管工作進行一次認真、深入調查研究,並形成調研報告”的要求,最近,我和局政策法規股(局城管辦公室)的同志一道,先後深入到城管監察大隊、環境衛生管理所、園林綠化管理所、城市客運管理所、城市燃氣管理所進行了認真、細緻、廣泛的調查研究,並且結合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行了初步的思考、探討。下面,我就城市管理及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分基本情況、主要工作、主要問題、打算建議四個部份,作個簡要報告:

一、基本情況

目前擔負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有城管大隊、環衛所、園林所、客運所、燃氣所五家單位。其中差額補助事業單位2家(城管大隊、環衛所),其它3家爲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五家單位基本情況如下:

1、城管大隊:定編60人,現有幹部職工82人(含退休3人、外借5人、停薪留職3人),前勤64人、後勤8人,主要職責是依據國務院《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城建監察條例》,按照建設局授權對城市市政工程、公用事業和市容環境衛生秩序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和管理。

2、縣環衛所:定編 110 人,現有幹部職工 227 人(含退休 27 人、正式工 135 人、臨時工65 人)。主要擔負城區 131.6萬平方米麪積的清掃清運任務,並依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和《城市建築垃圾管理規定》依法實施環衛監督和檢查。

3、縣園林所:定編 20 人,現有幹部職工 37 人(含退休 3人、精神病患者 1 人、綠化管理維護 16 人、綠化監察 7 人、收費 5 人、行政後勤 5 人)。主要職責是依據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湖北省城市綠化實施辦法》,負責城市規劃區內城市綠化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對損壞綠化設施及花草樹木的行爲進行查處,以及城區綠化費、綠化延誤費、綠地臨時佔用費、綠化補償費的收取;綠化維護面積28萬平方米。

4、縣客運所:定編5人,現有幹部職工 11 人,主要負責全縣城市公共客運市場日常監管,從事城市公共客運經營企業和從業人員資質及市場準入、運營和退出事項的審批,配合縣政府組織實施城市公交線路特許經營權和出租汽車經營權有償出讓工作。

5、縣燃氣所:定編3人,現有幹部職工2人,主要職能是依據《湖北省燃氣管理條例》負責燃氣的規劃、工程建設、設施保護、經營、使用和燃氣器具的銷售、安裝、維修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

二、主要工作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縣建設局的正確領導下,上述管理單位認真履行職責、紮實開展工作,特別是去年周 勇書記、吳 燁縣長先後視察城市管理、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後,我們建設局更是創新舉措、增加投入,着重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探索管理機制,實施“綜合管理、集中執法”。爲解決當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城市客運、燃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職責不夠明晰、力量不夠整合、步調不夠協調、管理不夠嚴格、審批不夠規範、執法不夠到位等問題,我們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浠水實際,探索城市綜合管理、集中執法新模式,力爭最大限度地整合現有城市公共事業管理力量,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自去年9月5日起,制定了《浠水縣城市綜合管理集中執法工作方案》和《責任區綜合管理工作制度》,劃定了責任區,成立了工作專班。從實施的情況來看,效果比較明顯。

2、加強客運市場管理,“禁麻”任務全面完成。爲解決“麻木”載客擾亂交通秩序、威脅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的問題,前年縣委、縣政府拿出資金700萬元,對城區1168臺“麻木”進行集中收購處置,使經營了近6年的“麻木”車全面退出了城市客運市場。“禁麻”後,我們採取調整公汽營運時間、新開第9路公交線路、新增公交運營車輛15臺(公汽共計95臺)、新增出租車36(出租車共計250臺)、督促出租車提高運行率等措施,有效地緩解了“禁麻”後市民出行難題。去年5月份以來,爲解決“摩的”非法載客問題,縣政府成立了以建設局力量爲主的“禁摩”專班,共查處非法載客摩的783臺,行政拘留2人,公安留置1人;同時進一步規範城區公交客運市場,對非法載客黑車進行了嚴厲打擊。還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和支持,對城區公交樞紐站組織了站址初選;對公汽候車站(亭)建設進行了規劃、設計、建設,共規劃建設公交候車亭167個,其中站亭59個、站點108個,今年五月已經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

3、加強戶外廣告管理,廣告市場初步規範。爲搞好戶外廣告清理整頓工作,我們成立了清理整頓專班,對那些在設置地點、規格、工藝水平及發佈內容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的戶外廣告,在向每戶廣告業主宣傳法律法規的同時,逐一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意見,進行限期整改。整個活動期間,我們共發出整改通知書 939 份,並對逸林居、雅仙居等廣告招牌按要求整改到位,還有幾處布面破損陳舊的廣告,按要求進行了更新。對那些違反有關戶外廣告管理規定、沒有合法審批手續、或經合法批准設置但期限屆滿、影響市容、存在安全隱患的戶外廣告,責成設置單位在規定時間內自行拆除。自去年7月8日組織第一次戶外廣告強制拆除行動以來,累計組織行動21天(次),城區拆除或強制拆除各種違規廣告牌共723塊。

4、加強專項綜合整治,城區秩序明顯好轉。

一是突出重點街道整治。對宜化福瑞德路段,成立專班專人管理,效果顯著;對城北大市場、新華正街、新華北街、麗文路、車站路等羣衆意見較大且影響浠水形象的街道,我們增派力量,加強管理;早中晚時段,組織機動巡邏糾章組進行巡邏糾章,力爭在管理上不留空檔,使城區秩序有了明顯好轉。

二是突出重點行業整治。與有關職能部門一道,突出加強了餐飲、建材等行業的臨街經營秩序整治。特別是對出店經營和亂寫辦證號碼、牛皮癬等違規行爲,進行了重點整治,對那些釘子戶、難點戶,依法申請縣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中僅去年一年就申請縣法院強制執行的案件共 32 起,其中學堂路花店經營者頓**、蓮二塘路早餐經營戶姚*,因違章佔道經營,先後被司法拘留,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

三是突出重點部位的整治。對城區 7 個出入口的垃圾和經營攤點,我們通過聯合行動,進行專項整治,並加派人員管理,出入口環境衛生面貌有所改善。對縣人民廣場,我們通過整合人員,整合職能,加大管理力度,效果明顯,受到市民肯定。

5、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城區面貌明顯改善。爲確保整個城區清掃保潔質量,縣環衛所堅持改革創新,督促班子成員深入一線,加強各個工作環節的督辦落實;對清掃人員實行劃片包乾,城北由三個清掃組負責,城南實行清掃保潔權公開競標拍賣,新的運營管理模式,讓職工增添了危機感,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在此基礎上,加大灑水除塵、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力度,城區環境面貌明顯改觀。與此同時,在上級主管部門和國家來動內需政策的支持下,我縣城區首座垃圾衛生填埋場建設已經進行實施階段,今年底將會基本竣工並投入使用,一改我縣垃圾場建設的空白。

6、加強城區綠化建管,城市綠化水平得到提高。園林所將主要精力用在了雪災後苗木恢復救治、病蟲害防治和抗旱保苗上,先後投資 2 萬多元用於病蟲害防治,投資 5 萬多元用於抗旱保苗。同時,不斷加大對危害綠化苗木、破損花壇設施的處罰力度,僅供電公司亂砍綠化樹木一起案件對供電公司和內部幹部共處罰 2 萬多元。

三、主要問題

由於政策、環境、體制、機遇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我縣城市管理、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仍面臨着許多困難和壓力。

一是管理共識未形成。市民對城市建設管理要求在不斷提高,但城市意識、文明意識、責任意識卻較低。如在環境衛生方面,儘管有垃圾收集車每天三次輪流收集,儘管城區有 70 多個固定垃圾投放點,儘管環衛部門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傳,但有些市民爲了省幾腳路,就是不把垃圾放到指定地點,亂扔垃圾果皮紙屑、亂潑污水的現象比比皆是。在設施維護方面,我縣先後購回 5 批垃圾桶,每次投放在大街上不到半年時間就被推倒打破、燒壞或偷走;城區街頭每年補栽行道樹 XX 棵左右,但一些店主怕樹長大後影響其生意,用滾燙的開水偷偷淋樹根。每年城區花壇、綠化帶被車輛撞壞 100 多處,前面修好了,後面又弄壞了,還找不到肇事者,設施的損毀令人十分痛心。在責任意識方面,有人認爲城區管理、秩序管理只是城建部門的事,不需要各級各部門共同抓,秩序未管好是城建部門沒有盡到職責。不少人是按個人利益判斷城市管理工作,城市管鬆了,影響到本人行車走路就提意見;管嚴了,影響本人生意或者感覺不舒服也提意見,認爲浠水大不了是個縣城,沒必要管理那麼嚴,城管工作經常處於兩難境地。

二是管理機制不健全。曾經成功採用的“門前四包”、“庭院三包”機制名存實亡,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不明確,難以形成合力。如:城區車輛亂停亂放的管理需要交警部門出力,出店經營、亂擺攤點的管理需要工商部門出力,白色污染、餐飲衛生管理需要環保、衛生部門出力,車輛運營秩序管理需要交通部門出力。目前儘管各家都在管,但缺乏統一調度和協調,難以形成合力,甚至有推諉扯皮的現象發生。

三是管理設備難保障。目前,城管大隊、環衛所、園林所、客運所等承擔城區主要管理職能的單位,在收入不足、支出增加的情況下,難以添置管理設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管理工作的開展。如環衛所只有二臺垃圾壓縮車和一臺東風灑水車已到報廢階段,長期超負荷工作,要保證城區垃圾日產日清,顯然是力不從心。針對城管長期無車的實際,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建設局擠出5萬元資金支持城管大隊購買了一臺麪包車,但遠遠不能滿足執法巡邏的需要;園林所急需一臺高空修枝作業車也無法落實。

四是管理創新難進行。創新不是一個單位一個部門能夠進行的,如創辦專業市場、特色街,單靠城管一家很難實現。對多年來想解決的流動攤點划行歸市的問題,專

關於全縣衛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2020年衛生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安排,前段時間我們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等形式,對我縣的衛生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衛生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工作,以“構建民本衛生,打造健康海鹽”爲目標,着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衛生強縣創建,全縣衛生事業實現了大提升、大發展,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健全,衛生綜合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先後獲得了全國消除瘧疾達標縣、浙江省衛生強縣、浙江省首批社區衛生服務先進縣等30餘項榮譽。全縣九個鎮(街道)均爲“市級衛生強鎮(街道)”、“市級衛生應急示範鎮(街道)”,全縣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爲“省規範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一)衛生基礎建設全面推進,羣衆就醫環境明顯改善。

近年來,縣政府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不斷加大對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統籌全縣衛生資源管理,改善了人民羣衆的就醫環境和就醫條件。按照“優化資源,提升效率”的原則,積極探索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優化整合,制定《海鹽縣城區醫療資源整合與開發方案》,以縣人民醫院搬遷爲節點,將原人民醫院的業務用房置換給縣中醫院,原縣中醫院用房置換給武原衛生院,原縣疾控中心用房置換給縣口腔醫院,解決了縣城區多家醫院的發展瓶頸。XX年以來,縣財政投入4.20億元用於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縣公共衛生中心、縣人民醫院遷建工程、百步鎮橫港衛生院遷建、沈蕩醫院醫療綜合樓新建和精神病區標準化改造、西塘地區醫院改建等工程建設;縣“120”急救站和採供血點項目、澉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遷建項目即將投入使用;縣中醫院搬遷改造項目、縣口腔醫院遷建項目、秦山街道衛生院擴建改造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今年將開工改擴建元通街道衛生院、通元鎮石泉衛生院。XX年起,縣政府連續兩年將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列爲政府實事工程,按照“村無償提供土地,縣鎮財政補助資金”的方式,投入1380餘萬元,新建(改擴建)50個使用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按照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由縣補助50%的標準,投入106萬元,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基本設備進行標準化更新和裝備,提高了社區衛生服務能力。

(二)居民基本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受益面不斷擴大。

健全完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制度,爲廣大羣衆提供基本醫療保障。近年來,全縣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人均年籌資從XX年的218元,提高到XX年度的610元,其中政府財政補助從138元提高到400元,保障水平、補償比例逐年提高,四年來城鄉居民合作醫療補償總人次數達591萬人次,補償總額3.5億元。

XX年2月我縣基層醫療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XX年5月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推行,全縣醫療機構取消了以藥養醫的管理模式,藥品銷售價格、診療費用、住院均次費用下降,“大處方”現象明顯改善,減輕了羣衆的就醫負擔,人民羣衆真正感受到了新醫改帶來的實惠。至XX年底,全縣城鄉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2.83%,爲城鄉居民提供連續、綜合、適宜、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創造了條件。

(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得到完善,保障羣衆健康能力進一步提高。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了行政和業務統一規範的行業管理運行機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對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行政領導、人員管理、業務管理、藥械管理、財務管理、績效分配等統一管理,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績效考覈辦法,統一了社區責任醫生(鄉村醫生)的工資報酬和福利待遇。積極開展醫療質量服務提升年活動,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各縣級醫療機構積極與上海、杭州、寧波的醫療衛生機構及醫學院校開展協作,我縣的衛生優質資源不斷擴大,縣域醫療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四)公共衛生防控能力得到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疾病預防控制成效顯著。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切實落實血吸蟲病、艾滋病、結核病、霍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等重點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近年來,全縣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傳染病疫情。設立沈蕩醫院精神科病區,慢病管理與精神疾病治療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XX年,我縣被認定爲全國第一個消除瘧疾縣。不斷完善三級衛生監督網絡體系,構建起由縣衛生監督所、縣衛生監督分所、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助理衛生監督員、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責任醫生與公共衛生聯絡員爲主的三級衛生監督網絡。啓動省級衛生應急示範縣創建工作,開展衛生應急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積極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婦幼保健工作紮實推進,實施縣域內產科資源整合,成立了海鹽縣危重孕產婦搶救中心,規範高危孕產婦管理,提高產科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連續XX年保持無本地孕產婦死亡記錄。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治理工作任務,XX年我縣的戶籍人口出生性別比繼續保持在正常範圍。

以“清潔家園”和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爲載體,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農村改水受益率達到了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了98.66%,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98.29%。貫徹落實《浙江省愛國衛生促進條例》、《海鹽縣全民健康促進行動工作方案(XX-XX)》,開展健康促進機關(事業)、健康促進企業、健康促進學校、健康促進社區等“四進”健康教育活動。XX年,建成了河濱綠化帶、三毛樂園、海濱公園三大健康教育長廊,廣泛傳播健康保健知識。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做了大量工作,衛生工作取得了明顯進步,但同時我們也感到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待解決。

(一)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結構、分佈不合理,城鄉衛生髮展不平衡,直接影響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一是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特別是緊缺型、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目前,全縣2044名在崗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722人、註冊護士676人,研究生以上學歷只有8人、高級職稱人員只有105人,醫學影像、麻醉、病理、社區全科醫生等學科專業人才和學科骨幹人才匱乏。雖然近年來出臺了引進、培養衛生人才的優惠政策,但優秀人才引不進、也留不住,定向招聘存在一定困難。二是城鄉衛生髮展不平衡,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年齡老化、整體素質不高,服務能力不足,縣外就醫率居高不下,增加羣衆的醫療負擔。農村社區醫生隊伍存在着年齡老化、整體素質不高、業務技術相對落後、醫療信息滯後等問題。調研中我們瞭解到,作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主要實施者的鄉村醫生隊伍年齡老化嚴重,出現青黃不接現象。全縣現有210名鄉村醫生,平均年齡57.36歲,其中,50歲以上164人,佔83.24%。基層醫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從業經驗主要集中在常見疾病的治療上,缺乏全面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諮詢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大多數患者由於基層藥品種類不足、醫療水平和交通便利等原因,不願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接受治療,前往縣級醫院、縣外大醫院看病,再加上一些醫務人員因怕擔風險而以基層藥品種類不足爲由向上轉診本有能力醫治的病人,導致大病小病過度集中在大醫院,既增加了大醫院的接診壓力,又造成新的“看病難看病貴”,增加了羣衆的看病支出,也造成社區醫療服務資源的浪費,制約了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醫療服務站的發展。許多長期形成的鄉村地方特色診療也面臨消失。調研中還了解到,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不夠明顯,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服務意識和工作積極性有所滑坡。由於衛生系統的行業特點,醫務人員的加班、值班很多,醫務人員的加、值班費納入了獎勵性績效工資;獎勵性績效工資40%的佔比偏低,醫務人員的收入差距不能很好地體現業務工作量的大小,一些接診量大的醫務人員收入比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有所減少,工作積極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二)醫改有效破除了以藥養醫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羣衆看病貴問題,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引起重視。一是財力保障與醫改發展需求還有差距,衛生事業發展資金仍然短缺。醫改是一個很大的民生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改變了醫院自主創收和獎金分配的舊體制,醫院自我循環、自我發展能力已大大減弱。雖然縣政府出臺了《海鹽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財政補助辦法》(鹽政辦發〔XX〕127號),安排專項經費保障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平穩過渡和正常運行,但隨着醫改的推進,基層醫療機構運行經費緊張, XX年全縣有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現虧損,直接影響了醫改的推進和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縣中醫院搬遷改造項目、縣口腔醫院遷建項目由於融資政策的改變,工程建設面臨着資金缺口。非營利性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日益繁重,雖然近年來縣政府逐步增加了公共衛生投入,但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仍顯不足,人均9元的新居民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已不能適應疾病防控形勢發展的需要。調研中還了解到,由於健康體檢成本、設備、每日體檢量等因素,造成城鄉參合居民健康體檢工作不夠紮實。二是基本藥物目錄品種較少,結構不合理, 基層醫療機構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品種不夠用等現象。根據規定,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只能使用國家和省增補的500多種基本藥物,基本藥物目錄中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藥物偏少、品種單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目錄與基本藥物(含增補)目錄不完全吻合;上級醫院與基層用藥不銜接,從大醫院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其在大醫院的用藥往往不在國家基本藥物和省增補藥物範圍內,給基層醫療機構在急救、專科建設、重危病人的治療和社區醫療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三是部分醫療機構的硬件設施建設滯後。隨着行政區劃調整、港區城聯動開發,縣開發區(西塘橋街道)行政區域面積增至 52.68平方公里,區域人口達6.46萬人,現有的西塘地區醫院和海塘衛生院硬件設施、醫療設備配置、醫療服務水平無法滿足未來“海鹽縣副城區”的醫療衛生需求,需要儘早規劃、建設一家綜合性的醫療機構,以滿足當地羣衆的醫療需求。武原街道的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站,由於規劃、用地等原因,還缺少服務用房,面積也未達到150平方米的標準化要求。

(三)重大疾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重大、重點傳染病防治任務仍十分艱鉅,職業病危害形勢嚴峻,食品安全受到廣泛關注,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爲威脅人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精神衛生、老年保健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各種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對公共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推進我縣衛生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衛生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一要加大招聘、引進、培養的力度,不斷擴大我縣衛生人才總量。根據我縣衛生事業發展需求,完善人才招聘、引進的優惠政策,加大對各類緊缺型、高層次衛生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努力破解衛生人才缺乏難題。二要繼續做好農村社區醫生定向招聘、定向培養。深入實施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加強醫德醫風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三要加強重點醫學學科建設和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加強與上海、杭州、嘉興等醫療衛生機構及醫學院校的協作與交流,引進先進技術項目和最新診療技術,推動學科建設及醫療水平的提高。通過各種有力措施,進一步提高我縣醫療救治水平,減少縣外就醫率,方便人民羣衆就醫。

(二)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促進衛生事業發展。一要加大對基本衛生服務的財政投入。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後的財政補助政策,保障基層醫療機構正常運行,充分體現公立醫院公益性質。逐步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尤其是提高新居民的人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鞏固、完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制度,合理設置門診與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公共衛生資源利用率。二要完善公立醫院財政補償機制和基本建設債務化解機制。加強政策研究和項目評估,加大對衛生建設項目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快推進縣中醫院搬遷改造和口腔醫院遷建項目,協調項目資金。三要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單位績效工資制。適當提高社區鄉村醫生和編外衛技人員工資福利待遇,發揮績效考覈的激勵作用,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調動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四要合理規劃、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善羣衆的醫療條件。結合“兩新”工程建設,科學規劃、整合醫療資源,建設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縣xx和xx規劃中,已經規劃在縣經濟開發區建設綜合性醫療機構,要及時建立籌備小組開展前期工作;要有序開放醫療市場,鼓勵民營資本舉辦符合區域衛生規劃要求的醫院,形成多元辦醫格局。

(三)加強醫療協作,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在城鄉醫療衛生體系中的作用,積極利用縣級醫院和基層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資源,加強協作,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增強羣衆對基層衛生服務的信賴感,引導羣衆及時、就近進行“小病”醫治,努力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不出縣,康復回社區”的醫療服務新格局。要改善基層醫療機構住院環境,滿足人民羣衆在鎮(街道)住院醫療的服務需求,逐步緩解縣級醫院住院牀位緊張的狀況。結合羣衆需求完善體檢項目,改善體檢流程,繼續做好農民健康體檢工作。綜合各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特點以及區域優勢,探索科學、有序、合理的上下轉院工作機制,引導病人合理分流。建立富有特色的專科醫療服務模式(如老年護理、康復保健、臨終關愛、癌症化療、兒童專科等特色專科或特色醫療機構),加快醫院轉型升級。

(四)規範合理用藥,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成果。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醫務工作者的基本藥物和合理用藥的教育與培訓。規範合理用藥,提高基本藥物配備使用率;加強對羣衆的宣傳教育,通過各種媒體和渠道加強對基本藥物制度的宣傳,提高羣衆對基本藥物的認知度和信賴度,普及合理用藥常識,改變不良用藥行爲,形成有利於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的良好氛圍。二要適當增加藥物供應品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用基本藥物不能滿足當地羣衆的基本醫療需求,上轉病人明顯增多,是目前制約我縣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瓶頸。合理運用中央和省市的藥物政策規定,適當增補部分搶救必需、臨牀必需、專科必需的藥品,讓更多的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得到及時、有效、安全、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提高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能力和專科建設水平。

(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羣衆健康保障水平。加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宣傳,進一步細化各職能部門醫改職責,形成推進醫改的合力。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加快城鄉居民合作醫療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上的接軌,縮小差異。加強疾病防治、健康生活、衛生常識等的健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羣衆防病保健意識。繼續做好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愛國衛生、紅十會等工作,不斷提高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水平。

熱門標籤